流媒體技術講座課件1_第1頁
流媒體技術講座課件1_第2頁
流媒體技術講座課件1_第3頁
流媒體技術講座課件1_第4頁
流媒體技術講座課件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流媒體技術講座(1)2023/7/31流媒體技術講座(1)流媒體技術講座(1)2023/7/30流媒體技術講座(1)1我國上網用戶和網站統計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0300萬人,較05年1月的9400萬人,增加900萬人網站總數677500個,較05年1月統計668900個,增加8600個(據2005年7月cnnic《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流媒體技術講座(1)我國上網用戶和網站統計上網用戶總人數為10300萬人,較052公眾科學傳播公眾科學傳播的內涵PublicUnderstandingofScience/informalScienceEducation科學普及科學傳播公眾科學傳播的對象面向全體公眾的科學普及面向13歲以下和13到18歲兩個特定群體的(非正式)科學教育公眾科學傳播的主要內容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精神流媒體技術講座(1)公眾科學傳播公眾科學傳播的內涵流媒體技術講座(1)3公眾科學傳播基本模型(Directly)(Indirectly)(Presentationfeedback)(Contentfeedback)(Original)(PackagedProduct)流媒體技術講座(1)公眾科學傳播基本模型(Directly)(Indirectl4網絡環境下公眾科學傳播的特點傳播的平臺(媒體):互聯網內容加工與展示的基礎:計算機與信息技術實時性網絡直播虛擬性過程模擬、原理動畫交互性傳播者參與傳播的過程傳播者與被傳播者之間的互動廣泛性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環境下公眾科學傳播的特點傳播的平臺(媒體):互聯網流媒體5我國科普網站現狀截至2005年初,統計科普網站及有400個,59個無法打開,正常運作為341個。★科協:63;★中科院:19★科技部:17;★媒體網站:50★商業網站:11;★科普場館臺網站:21★各級學校或教育機構網站:8★社團學會組織網站:30★政府部門網站:23;★個人網站:81★企業:11;★其他:7(據中科院研究生院人文學院科技傳播中心統計結果)流媒體技術講座(1)我國科普網站現狀截至2005年初,統計科普網站及有400個6我國科普網站分類根據網站科普內容的特點,國內科普網站主要有以下分類:國家主辦的公益性科普網站綜合門戶網站的科普頻道媒體網站的科技專欄個人科普網站專門的科普門戶網站

流媒體技術講座(1)我國科普網站分類根據網站科普內容的特點,國內科普網站主要有以7我國科普網站存在問題受眾定位不清晰;重建設、輕應用資源重復建設與空白現象并存;未能從基礎知識和基礎方法入手開展科普;更注重時事點的宣傳;科普內容建設不成體系;網絡科普方法單調,生搬硬套,互動性啟發性差;教育性不強,學校可應用性差;商業化意味濃重,資金來源局限;流媒體技術講座(1)我國科普網站存在問題受眾定位不清晰;流媒體技術講座(1)8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UISP學術組2004年底開展的“我與網絡科普”問卷調查活動,問卷調查與在線調查結合,受眾基本為青少年學生,收集近1000份調查問卷,調查結果如下:獲取科學知識的渠道結果說明:閱讀平面書籍和上網是用戶獲取科學知識的最主要的途徑,網絡科普資源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UISP學術組2004年底開展的“9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最喜歡的網絡內容在線調查排序:科學、聊天/電子郵件、游戲、其他。說明問題:中小學生最喜愛的是網絡游戲;登陸科普網站者最喜愛的是科學;不僅要創造科普游戲,還要將孩子們吸引到網絡科普知識天地中;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最喜歡的網絡內容流媒體技術講座(110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用戶喜愛的網絡科普傳播形式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用戶喜愛的網絡科普傳播形式流媒體技11流媒體技術講座(1)流媒體技術講座(1)12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調查說明問題:網絡上的科普知識不足以滿足青少年學生的需要,而且與他們的需求有一定的區別;網絡上的科普知識表現形式,與他們喜愛的形式有巨大的反差。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受眾調查結果(例)調查說明問題:網絡上的科普知識不足13應對之策—我國網絡科普的未來網絡的特點使參與網絡科普的人越來越廣網絡科普資源共建共享成為趨勢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成立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成立相關的網絡科普行業標準成為必須資源加工規范資源發布規范資源描述規范(元數據)網絡環境下科學傳播的效果評估與評價如何合理用信息技術來開展科學傳播流媒體技術講座(1)應對之策—我國網絡科普的未來網絡的特點使參與網絡科普的人越來14我國網絡科普的未來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2004年9月2日,成立

中國科學院網絡科普聯盟2004年8月26日,成立首批成員單位:80家

流媒體技術講座(1)我國網絡科普的未來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科普聯盟流媒體技術講座(15網絡科普聯盟搭建網絡科普資源建設平臺搭建聯盟的網絡工作平臺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搭建網絡科普資源建設平臺流媒體技術講座(1)16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的開展與媒體宣傳推廣更緊密網絡使科普超越科學家和公眾的傳統界定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的開展與媒體宣傳推廣更緊密流媒體技術講座17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與實地科普結合網絡科普資源共建共享2005世界物理年在中國2005公眾科學日活動科普網站成為用戶和科研機構間溝通平臺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與實地科普結合流媒體技術講座(1)18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行業標準將會規范化研究網絡科普建設標準規范初步確立網絡科普建設標準,包括技術標準和內容標準;促進行業的交流,為網絡科普資源的共建共享創造條件;將于2005年底進行第一次發布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行業標準將會規范化流媒體技術講座(1)19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的效果成為建設資源依據開展科普網站應用效果研究開展科普網站應用實驗,分析具體網站的科普效果;歸納網絡科普效果相關的技術、內容和方法等因素,再次開展實驗;提出有效網絡科普資源的評估標準,形成影響有效網絡科普的因素體系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的效果成為建設資源依據流媒體技術講座(120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環境下科學傳播的效果評估與評價用戶的使用對網絡科普的發展越來越重要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環境下科學傳播的效果評估與評價流媒體技術講座2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理論和理念水平越來越重要網絡科普專業性越來越強從設置科普專業到設置網絡科普專業將不遠了流媒體技術講座(1)網絡科普聯盟網絡科普理論和理念水平越來越重要流媒體技術講座(22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利用信息技術建設的內容豐富信息類、專業類與專題類網站共爭鳴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利用信息技術建設的內容豐富流媒體23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網絡科普專業化面向不同年齡的受眾面向不同行業的受眾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網絡科普專業化流媒體技術講座(124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利用信息技術使受眾參與到網絡科普中利用信息技術搭建科學家與受眾溝通的橋梁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利用信息技術使受眾參與到網絡科普25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多媒體提供更有效的網絡科普視頻資料的應用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多媒體提供更有效的網絡科普流媒體26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實時直播應用到網絡科普中,克服空間局限直播變點播,克服時空局限信息技術增強異地實時科普效果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實時直播應用到網絡科普中,克服空27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應用新技術之流媒體技術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應用新技術之流媒體技術流媒體技術28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科學設備網絡共享通過互聯網遠程使用并控制異地的科學設備進行科學研究和學習,是科學傳播的一種嶄新形式。一方面,用戶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異地所正在發生的科學事件或行為并對之進行觀測研究;另一方面,所有用戶可以通過互聯網共享該設備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科學設備網絡共享流媒體技術講座(29PandaCam流媒體技術講座(1)PandaCam流媒體技術講座(1)30PandaCam/gb/lives/giantpanda/pandacam/index.html流媒體技術講座(1)PandaCam.c31PandaCam流媒體技術講座(1)PandaCam流媒體技術講座(1)32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科學研究和學習環境的網絡虛擬運用信息技術把科學研究和學習所需要的實際環境模擬出來,讓用戶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科學研究和學習的全過程。收集用戶學習過程的行為數據,進行網絡環境下科學傳播效果分析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科學研究和學習環境的網絡虛擬流媒33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流媒體技術講座(1)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流媒體技術講座(1)34360度環場虛擬現實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流媒體技術講座(1)360度環場虛擬現實科普網站之信息技術展望(例)流媒體技術講35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美國的經驗資源共建共享美國教育資源信息中心ERIC由美國教育部、教育科學院和教育國家圖書館提供支持。教育資源中心項目CERES由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蒙大納州立大學和全美任課教師開發。聯邦優質教育資源FREE由50多家聯邦政府機構共同合作而建立。注重網絡科普資源的效果分析注重受眾參與利用信息技術建設多種形式的網絡科普資源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美國的經驗流媒體技術講座(1)36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ERIC網站:/EducationResourceInformationCenter

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ERIC網站:http://www.er37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CERES網站:/

CoalitionforEnvironmentallyResponsibleEconomies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CERES網站:http://www.c38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受眾參與/2002年春天,有15個國家的300所學校參與到一個科學項目中來,有1萬多的學生參與進來。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受眾參與流媒體技術講座(1)39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http://www.mste.uiuc40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http://k12science.at4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開展網絡科普資源評估標準研究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北卡羅萊那州立大學開展網絡科普資源評估標42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加拿大的經驗

2002年加拿大政府發起了eduSource項目,其目標是創建跨越整個加拿大的國家互聯同享的學習對象庫網絡,開發的教育資源對所有的加拿大人開放。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加拿大的經驗流媒體技術講座(1)43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source.ca/

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source44國外網絡科普發展借鑒澳大利亞的經驗

1995年開始,澳大利亞就開始了EdNA,即澳大利亞教育網絡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EdNA是教育和培訓的社區網絡,它包括公立和非公立的學校教育系統、職業教育和培訓、成人和社區教育、高等教育;既是信息服務系統又是交流平臺。(EducationNetworkAustralia)流媒體技術講座(1)國外網絡科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