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史-近代_第1頁
中國音樂史-近代_第2頁
中國音樂史-近代_第3頁
中國音樂史-近代_第4頁
中國音樂史-近代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音樂史中國音樂史

近現當代篇(1840年~今)第四章中國近代音樂(清后期、民國前期,1840~1919年)概述

1840年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封閉的門戶,中國進入近代社會,社會形態也由封建社會逐步變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一時期京劇得到了空前的發展。20世紀前后,歐美和日本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傳入中國,西洋近代音樂也在這一時期傳入我國。我國的許多知識分子為尋求救國真理,紛紛出國留學,一部分學成歸國的留學生把歐美、日的一些流行歌曲的曲調填上新詞在“新式學堂”中教唱,“學堂樂歌”在我國各地興起。“學堂樂歌”是我國音樂史中的新事物,它促使了中西音樂文化交流,同時也為反映近代社會現實和宣傳資產階級民主思想提供了西洋音樂的技術、體裁和形式,對于“新音樂”的發展具有啟蒙意義。近代中國社會中,既有阻礙歷史發展、維護舊制度的舊封建文化,又有維護人民大眾和新興資產階級利益的新文化。音樂藝術正是在新舊文化的斗爭中發展的。傳統民間音樂,如民歌、戲曲、說唱、器樂、歌舞等,從內容到形式都注入了新的因素:民歌中出現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和反映廣大人民群眾參加革命斗爭的歌曲;明清以來影響很大的戲曲劇種---昆曲,在清末脫離人民、脫離生活,逐漸衰落下去;北京政治形勢的暫時安定和經濟繁榮給京劇的形成與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它博采地方劇種之長,發展成為全國居首的大劇種,京劇著名藝人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較高的藝術成就;隨著全國各地城市經濟的發展,交通的發達和群眾多方面文化生活的需要,高腔、昆腔、弦索、梆子、皮簧等聲腔系統的劇種相互交融,形成了多種有著深厚群眾基礎的新劇種,主要有徽戲、漢劇、粵劇、川劇、湘劇、閩劇、秦腔、山西梆子、河北梆子、錫劇、呂劇、黃梅戲、二夾弦、柳腔戲、評劇及各地的花鼓戲、花燈戲、采茶戲等。近代城市中的市民階層發展壯大,茶樓、戲館、書場等娛樂場所大量出現,農村的說唱藝人紛紛進入城市。明清時期流傳的彈詞得到進一步發展,在各地民歌小調的基礎上又產生很多新的說唱曲種,如湖北大鼓、廣州粵曲、廣西文場、四川清音、揚州清曲、河南墜子、山東大鼓、京韻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樂亭大鼓、山東琴書等。民間器樂在近代也有變化和發展。蘇南吹打樂、河北、山東、山西的吹奏樂在曲調上更為細致和豐富。沿海城市的畸形繁榮,促使了新樂種的產生,如廣州一帶的廣東音樂;以上海為中心,廣泛流行于江浙一帶的絲竹樂也很盛行而活躍。全國各大城市中有一批文人對古琴、琵琶的樂曲做了整理和創新的工作,出現一些新的演奏曲目,并使不少傳統曲目得以保存。歐洲和日本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文化傳入中國。西洋音樂的初步輸入和學堂樂歌的興起,是我國音樂史上的新事物,促進了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近代音樂有別于古代音樂,它是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的產物,其優秀成果屬于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這一時期取得的成就為新民主主義文化的創造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揭開了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音樂的發展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第一節京劇的發展乾隆55年(1790)為給高宗弘歷祝壽,揚州征調“三慶”徽班入京,成為徽班進京的開始。此后又有四喜、啟秀、霓翠、和春、春臺等安徽班相繼進京。在演出過程中,六班逐步合并成為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道光年間(1821~1850),許多湖北藝人相繼入京,加入“徽班”演唱,這兩種戲曲在長期互相交流中,逐漸融合,并以“徽調”的“二黃”和“漢調(也稱楚調)”的“西皮”為基礎,又不斷吸收“京腔”、“昆腔”、“秦腔”以及其它地方小戲、民間樂曲、曲調和其表演方法,形成了以“皮簧腔”為主要腔調并且在全國最有影響的新劇種----“京劇”。背景:

1851年爆發的“太平天國運動”,經過十幾年的斗爭,由于滿清政府勾結帝國主義侵略者共同鎮壓和其內部矛盾而宣告失敗,使得政治、經濟中心的北京得到了暫時安定和繁榮。因為連年戰亂,南方各省的戲曲活動受到影響而無法開展,各地的戲曲藝人陸續匯集到北京。這就使得“京劇”在這一時期有機會和可能廣泛地學習和吸收各地方劇種的精華而得到進一步發展。

清代畫家沈容圃所畫的“同光十三絕”畫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線索。清朝著名畫家沈容圃繪制的“同光十三絕”是一幅有歷史意義的畫卷,它畫出了第一代京劇演員程長庚等五人的戲裝像及第二代演員譚鑫培等八人的戲裝像。按行當分,他們為:老生:

程長庚(左六),《群英會》中飾魯肅;盧勝奎(右四),《戰北原》中飾諸葛亮;

張勝奎(左二),《一捧雪》中飾莫成;楊月樓(右一),《四郎探母》中飾楊延輝;

小生:

徐小香(左七),《群英會》中飾周瑜;

武生:

譚鑫培(右二),《惡虎村》中飾黃天霸;

旦行:

梅巧玲(左三),《雁門關》中飾蕭太后;時小福(右六),《桑園會》中飾羅敷;

朱連芬(右三),《琴桃》中飾陳妙常;余紫云(左五),《金水橋》中飾銀屏公主;

老旦:

郝蘭田(左一),《行路訓子》中飾康氏;

丑行:

楊鳴玉(右五),《思志誠》中飾閔天亮;

劉趕三(左四),《探親家》中飾鄉下媽媽。

一般認為京劇形成于北京,時間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形成的標志之一:曲調板式完備豐富,超越了徽、秦、漢三劇中的任何一種。唱腔由板腔體和曲牌體混合組成。聲腔主要以二簧、西皮為主;之二,行當大體完備;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劇劇目;之四,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為京劇形成初期的代表,時稱“老生三杰”、“三鼎甲”(即:“狀元”張二奎、“榜眼”程長庚、“探花”余三勝)。他們在演唱及表演風格上各具特色,在創造京劇的主要腔調西皮、二簧上和京劇戲曲形式上,以及具有北京語言特點的說白、字音上,做出了卓越貢獻。1883~1918年,京劇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在一大批京劇藝術家們的努力下,唱腔和伴奏音樂不斷得到豐富,各行角色出現出了許多著名的演員,形成了各自的流派。代表人物為時稱“老生后三杰”的譚鑫培、汪桂芬、孫菊仙。譚鑫培承程長庚、余三勝、張二奎各家藝術之長,又經創造發展,將京劇藝術推進到新的成熟境界。譚在藝術實踐中廣征博采,從昆曲、梆子、大鼓及京劇青衣、花臉、老旦各行中借鑒,融于演唱之中,創造出獨具演唱藝術風格的“譚派”,形成了“無腔不學譚”的局面。二十年代后的余叔巖、言菊朋、高慶奎、馬連良等,均在宗“譚派”的基礎上發展為各自不同的藝術流派。汪桂芬,藝宗程長庚,演唱雄勁沉郁,悲壯激昂,腔調樸實無華,有“虎嘯龍吟”的評道。他因“仿程可以亂真”,有“長庚再世”之譽。孫菊仙,18歲時選中武秀才,善唱京劇,常入票房演唱,36歲后投師程長庚。他噪音宏亮,高低自如。念白不拘于湖廣音和中州韻,多用京音、京字,聽來親切自然。表演大方逼真,接近生活。“老生后三杰”師承各有側重,藝術風格各異,從全面權衡,譚鑫培文武昆亂不擋,藝術造詣及對京劇的發展,遠遠超過汪、孫。光緒年間,譚鑫培被稱之為“伶界大王”,在劇界地位,如當年之程長庚。譚鑫培(1847~1917),演員,工老生,曾演武生。一生創造了為數眾多的藝術形象。由于他善于體察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精神氣質,因而演來無不形神畢肖。1905年,豐泰照相館于琉璃廠的土地祠,為其拍攝了《定軍山》片段,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無聲影片。光緒29年(1903),在北京成立了“喜連成班”(后又改成“富連成班”)。這個班連續辦了三十多年,培養了很多學生和樂師,中有許多人后來成為表演藝術家。1920年代后,京劇不同的流派中,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演員。如四大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等;老生有余叔巖、高慶奎、馬連良、言菊朋等;武生有楊小樓;花臉北方有郝壽臣,南方有周信芳、蓋叫天等,他們在各自的行當里發展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特色和風格,加速了京劇的繁榮和發展,并對各地興起的地方小戲產生了廣泛深刻的影響。四大名旦梅蘭芳(1894~1961)名瀾,字畹華,原籍江蘇泰州,生于北京,祖父梅巧玲為著名花旦、同光十三絕之一,父梅竹芬是京昆旦角演員,母楊長玉是武生楊隆壽之女,伯父梅雨田是譚鑫培的琴師。父母早亡,由伯父梅雨田撫養成人。8歲開始學戲,9歲向吳菱仙學青衣,10歲第一次登臺。1908年搭喜連成班演出,同時又向秦稚芬、胡二庚學花旦戲。1913年,首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王鳳卿為頭牌,他為二牌,受到上海觀眾的熱烈贊賞。1914年再次應邀到上海演出,盛況空前,甚至吸引了不少日、英、美等國家的觀眾。兩下江南,奠定了他藝術上獨樹一幟的基礎,并開始了大量新劇目的排演和革新。他扮相大方,雍容華貴,嗓音圓潤,唱腔委婉,功底深厚,代表劇目有《霸王別姬》、《貴妃醉酒》、《蘇三起解》、《白蛇傳》等,所塑造的舞臺形象,不僅體現了中國古代婦女各種不同的典型形象,而且將人物的個性和豐富的思想內涵,融于美的形象之中,給觀眾以心靈的凈化和美的享受。

上圖分別是《白蛇傳》和《霸王別姬》中的扮相。音樂欣賞:京劇唱段《蘇三起解》第二節西洋音樂的傳入和學堂樂歌的興起教學目的:了解西洋音樂傳入我國的基本情況,掌握學堂樂歌的興起,學堂樂歌的重要發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以及學堂樂歌對“新音樂”的產生所起到的作用和影響。重點、難點:學堂樂歌的興起,重要發起人沈心工和李叔同1西洋音樂的傳入背景:“鴉片戰爭”使中國的門戶被強行打開,資本主義國家加緊了對中國進行侵略的進程,基督教的傳入已達到肆無忌憚的程度。此外,太平天國采用基督教音樂從事反清活動、清廷新式軍隊的軍樂隊、歐洲僑民紛紛移居我國、各地教會學校不斷興辦,都從客觀上起到了傳播西洋音樂的作用。內容:在宗教的傳播中,吟唱贊美詩是不可缺少的一項活動。因此教會的贊美詩和歐洲資產階級在社交活動中和音樂小品包括一些初級鋼琴的作品隨之傳入我國。在樂譜方面,主要有不同時期來華傳教的傳教士們編印出版的各種宗教“圣詩譜”。歐洲樂器和器樂作品的大量傳入是在20世紀前后,在此基礎上我國出現了用西洋樂器組成的管弦樂隊。如管弦樂隊、軍樂隊。本世紀初,簧風琴開始在我國的學校和社會生活中得到廣泛應用,并出現了專供中國人學習使用的風琴教科書;這一時期,鋼琴也開始在中國流行,并在一些師范學校、教會學校和某些私人的教學中使用,并出現了鋼琴譜;我國學校教育中也開始注意了對中西音樂的學習。如1900年南京兩江師范學校開辦就聘請了日本教師教授音樂課;1903年,清朝政府對在剛剛興起的“新式學堂”中設置“樂歌”一課予以認可;1906年清政府頒布的《女子小學堂章程中正式把音樂列入了“隨意科”;1912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的《中學校令實施細則》中規定了中學開設“樂歌”一課,每周一學時,在中國教育史上第一次把音樂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隨著西洋音樂的傳入,作為音樂傳播媒介的手搖臘筒唱機也傳入我國。這一時期還出現了一些音樂社團,如1914年曾志忞等人曾在北京創辦“中西音樂會”;1916年“北京大學音樂團”(1919年改組為“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會長蔡元培,會員共有三十多人?!氨贝笠魳费芯繒庇?920年在北大創刊《音樂雜志》。這是我國最早出版的音樂雜志,它為“五·四”以后新式音樂社團期刊的大量出現和發行提供了先例。這一時期,我國開始出現由中國人或外國人舉辦的“音樂會”,我國的音樂家也開始學習歐洲的作曲理論并進行創作的嘗試。近代西洋音樂的傳入對我國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①它向我國介紹了西洋音樂的理論、體裁,擴大了中國人民的音樂視野;②我國的音樂家學習和運用了西洋音樂理論和技術,在發掘整理我國豐富民間音樂寶藏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有益的工作,許多反帝、反封建為內容的的優秀作品在這種背景下創作出來,從客觀上為新民主主義音樂文化的創造和發展準備了條件。2“學堂樂歌”的興起背景:19世紀末以來,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的瓜分日益加劇。中日“甲午戰爭”慘痛失敗和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嚴重危機,促使了我國知識分子覺醒。他們提出了“抵御外侮”、“進行改革”、“救亡圖存”、“力圖自強”等口號?!拔焓兎ā笔『?,以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文人極力鼓吹音樂對鼓舞士氣以及進行啟蒙教育的重大作用,并積極提倡設立唱歌課,發展學校音樂教育。當時,廢除科舉、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科學文化已成為不可阻擋的社會潮流,全國各地建立了很多“新式學堂”。一部分留學生把日本以及歐洲、美國的流行歌曲曲調,填上新詞,編成大批新歌曲在國內各“新式學堂”中教唱,這種形式被人們稱之為“樂歌課”。西洋音樂的各種演唱形式,如“進行曲”、“少年兒童歌曲”、“舞蹈游戲歌曲”、“搖籃曲”等由此時傳進我國,獨唱、重唱、齊唱和簡單的合唱也為我國人民所熟悉和掌握。不僅如此,在國內及日本,唱歌書也陸續得到刊行?!皩W堂樂歌”是后來音樂界對這些在“新式學堂”中所設音樂課及所唱歌曲的稱呼?!皩W堂樂歌”的內容大部分是反映當時中國資產階級及其知識分子要求學習歐美科學文化,多以“反帝”、“富國強兵”、“抵御外侮”等思想為主題,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了當時人民群眾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如《中國男兒》、《何日醒》、《惟我同胞》、《抵制美約》、《國恥》、《勸用國貨》、《黃河》、《揚子江》、《十八省地理歷史歌》等,宣傳了愛國思想,對學生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中國男兒石更詞辛漢配曲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睡獅千年,睡獅千年,一夫振臂萬夫雄。長江大河,亞洲之東,峨峨昆侖,翼翼長城,天府之國,取多用宏,皇帝之胄,神明種。風虎云龍,萬國來同,天之嬌子,吾縱橫。中國男兒,中國男兒,要將只手撐天空。我有寶刀,慷慨從戎,擊楫中流,泱泱大同,決勝疆場,氣貫長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黃塵,燕然列功,至今熱血猶殷紅。

“學堂樂歌”中還有一部分宣傳婦女解放思想的歌曲,如《女子體操》、《纏足苦》、《勉女權歌》等。同盟會女英雄秋謹(1875~1907)曾寫過很多詩文和彈詞《精衛石》等來宣傳婦女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她還利用“學堂樂歌”宣傳革命,所填詞樂歌《勉女權歌》用“簡譜”刊印在她主編的《中國女報》第2期(1907年2月)上。這首歌號召婦女勇敢地擺脫封建壓迫的精神枷鎖,投身到社會革命中去。并希望婦女們要為“恢復江山勞素手”,在當時起到了一定的宣傳鼓動作用。勉女權歌秋瑾作吾輩愛自由,勉勵自由一杯酒。那女平權天賦就,豈甘居牛后?愿奮然自拔,一洗從前羞恥垢。愿安作同儔,恢復江山勞素手。舊習最堪羞,女子竟同牛馬偶。曙光新放文明侯,獨去占頭籌。愿奴隸根除,智識學問歷練就。責任上肩頭,國民女杰期無負。秋瑾(1877~1907),浙江山陰(今紹興)人,號競雄,又號鑒湖女俠。近代杰出的資產階級女革命家、作家。自幼愛讀書,工詩文,好騎馬擊劍。1904年沖破封建家庭的阻擾去日本東京留學,曾參加共愛會、三合會、光復會等組織。1905年參加同盟會,任浙江省主盟人。1906年回國。1907年接任大通學堂督辦,與徐錫麟共謀起義。安慶起義失敗后在紹興英勇就義。在“學堂樂歌”中,有一首號召“少年努力咸自愛”,“近學日本遠歐美”的歌曲---《勉學》,這首歌曲號召青年學生要發奮學習來挽救祖國危機。著名畫家、音樂家豐子愷先生(1898~1975)曾在《藝術趣味》一書回憶他在學校讀書時演唱此歌的情形:“我們學唱歌,正在清朝末年,四方多難,人心動亂的時候,先生費了半個小時來和我們講解歌詞的意義,慷慨激昂地說,中國政治何等腐敗,人民何等愚弱,你們倘不再努力用功,不久一定要同黑奴紅種一樣。先生講時聲色俱厲,眼睛里幾乎掉下淚來。我們聽了十分感動,方知道自己何等不幸,生在這樣危殆的祖國里。我們唱到‘東亞大陸將沉沒’一句,驚心跳膽,覺得腳底下這塊土地果真要沉下去似的。”“學堂樂歌”中還有一部分熱情贊揚“辛亥革命”的歌曲。如1912年刊印的《共和國民唱歌集》中就有《光復紀念》、《女革命軍》、《慶祝共和》、《共和國民》、《愛國歌》等。其中的《光復紀念》是一首具有敘事性歌曲,作品敘述了1911年10月10日(農歷8月19日)湖北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時的情景?!皩W堂樂歌”中也有一些宣傳封建思想和鼓吹“君主立憲”的作品,如《忠君》、《尊孔》、《頌立憲》等。可見“學堂樂歌”包含的內容十分復雜,它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在世紀交替時新舊兩種思想的斗爭。但“學堂樂歌”主流是積極、進步的,應該給予肯定。歷史意義學堂樂歌是中國近代音樂史上出現的新生事物,它的興起對我國的“新音樂”運動的興起與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它介紹了歐洲和日本的各種歌曲體裁,使許多新體裁和音調為我國人民所熟悉和接受,并逐漸成為我國近代音樂的構成因素,對我國“新音樂”的出現具有“啟蒙”意義。通過“學堂樂歌”的傳唱,群眾歌詠方式成為中國人民音樂生活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學堂樂歌”還對“五·四”運動以后中國現代群眾歌曲創作和專業創作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在中國人民為爭取解放的斗爭中發揮著戰斗作用。第三節學堂樂歌的作者---沈心工、李叔同

在“學堂樂歌”的發展過程中,最有貢獻和影響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樂家。此外,曾志忞、李華萱等也是這一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啟蒙音樂家。沈心工其學堂樂歌作品內容可分三類:1、兒童歌曲《兵操》、《竹馬》等;2、宣傳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作品《何日醒》、《革命軍》、《美哉中華》等;3、其他作品,如《革命必先革人心》、《軍人的槍彈》、《采蓮曲》、《黃河》等。其中的《黃河》,以中華民族形象的象征---“黃河”為題材,進行曲的曲調雄壯、豪邁,給人以戰勝敵人之后凱旋而歸之感,表現了作者強烈的愛國主義熱情。學堂樂歌代表人物及作品沈心工(1870~1947)上海人,1902年留學日本,考察音樂教育。創設了我國較早的樂歌課,編寫了大量樂歌,流傳廣泛。代表作:《體操》、《竹馬》、《黃河》、《鐵匠》等。欣賞:《體操》、《竹馬》、《黃河》。黃河黃河,出自昆侖山,遠從蒙古地,流入長城關。古來圣賢,生此河干。獨立堤上,心思曠然。長城外,河套邊,黃沙白草無人煙。思得十萬兵,長驅西北邊,飲酒烏梁海,策馬烏拉山,誓不戰勝終不還。君作鐃吹,觀我凱旋。李叔同(1880~1942)近代音樂、美術、戲劇藝術的先驅者,早年留學日本?;貒?,主要從事藝術教育。1918年于虎跑寺皈依佛門,法名演音,號弘一,律宗高僧。作有70余首樂歌,如《送別》(《夢見家和母親》)、《隋堤柳》(《戴西·貝兒》)、《春游》等。早期作品中表現了他的愛國主義熱情和對祖國存亡的憂慮。如他在1905年所寫的《祖國歌》就是一例。大部分作品是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抒情歌曲,這些歌曲文詞秀麗、富于韻味,在當時是一位很有修養和造詣的藝術家。所選配的《春景》、《送別》、《西湖》等受到當時知識青年的喜愛和歡迎。除填詞外,他還進行了不少創作的嘗試,現存有《春游》、《早秋》和《隋堤柳》片斷等。其中以《春游》一曲較為突出。音樂欣賞:歌曲《春游》。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于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他把中國古代的書法藝術推向了極至,“樸拙圓滿,渾若天成”,魯迅、郭沫若等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師一幅字為無尚榮耀。是中國第一個開創裸體寫生的教師,先后培養出了名畫家豐子愷、潘天壽、音樂家劉質平、吳夢非等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是中國話劇運動的先驅、話劇的奠基人,中國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的主要成員。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春節演出的《茶花女》,是國人上演的第一部話劇,并在劇中扮演女主角瑪格麗特。后來還曾主演獨幕劇《生相憐》、《畫家與其妹》和改編自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的話劇《黑奴吁天錄》。其演出在社會上反響極大。在音樂方面,李叔同是作詞、作曲的大家,也是國內最早從事樂歌創作取得豐碩成果并有深遠影響的人。他主編了中國第一本音樂期刊《音樂小雜志》;國內第一個用五線譜作曲;國內最早推廣西方“音樂之王”鋼琴;在浙江一師講解和聲、對位,是西方樂理傳入中國的第一人,還是“學堂樂歌”的最早推動者之一。光緒三十一年(1905)他編輯出版的《國學唱歌集》,被當時的中小學取為教材,他創作的歌曲內容廣泛,形式多樣,主要分三類。一是愛國歌曲,如《祖國歌》、《我的國》、《哀祖國》、《大中華》等;二是抒情歌曲,如《幽居》、《春游》、《早秋》、《西湖》、《送別》等;三是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鐘》、《月》等。李叔同的歌曲大多曲調優美,歌詞瑯瑯,易于上口,因此傳布很廣,影響極大?!端蛣e》歌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端蛣e》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曲調取自約翰·P·奧德威作曲的美國歌曲《夢見家和母親》。李叔同在日本留學時,詞作家犬童球溪采用《夢見家和母親》的旋律填寫了一首名為《旅愁》的歌詞。而李叔同作的《送別》則取調于《旅愁》?!端蛣e》不涉教化,意蘊悠長,音樂與文學的結合堪稱完美。歌詞以長短句結構寫成,語言精練,感情真摯,意境深邃。歌曲為單三部曲式結構,每個樂段由兩個樂句構成。第一、三樂段完全相同,音樂起伏平緩,描繪了長亭、古道、夕陽、笛聲等晚景,襯托出寂靜冷落的氣氛。第二樂段第一樂句與前形成鮮明對比,情緒變成激動,似為深沉的感嘆。第二樂句略有變化地再現了第一樂段的第二樂句,恰當地表現了告別友人的離愁情緒。這些相近甚至重復的樂句在歌曲中并未給人以繁瑣、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強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統一性,賦予它一種特別的美感,聽來讓人百感交集。欣賞:《送別》董文華演唱,曾作為電影《城南舊事》插曲。李叔同在寫《送別》這首歌詞時,還有一段動人故事。弘一法師在俗時,“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叫許幻園的;有年冬天,大雪紛飛,當時舊上海是一片凄涼;許幻園站在門外喊出李叔同和葉子小姐,說:“叔同兄,我家破產了,咱們后會有期。”說完,揮淚而別,連好友的家門也沒進去。李叔同看著昔日好友遠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整整一個小時,連葉子小姐多次的叫聲,仿佛也沒聽見。隨后,李叔同返身回到屋內,把門一關,讓葉子小姐彈琴,他便含淚寫下: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的傳世佳作。這首清詞的麗句中蘊藏著禪意,是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作品中充溢著不朽的真情,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熟悉的陌生的人們。在弘一法師的眾多作品里,從另外一個角度也體現了中國文化的意蘊和精神:“一音入耳來,萬事離心去”。1942年10月13日九月初四晚晚8時,圓寂于泉州開元寺。

一生充滿傳奇色彩,是中國史上絢麗至極歸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虛大師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凈,菩提之因?!壁w樸初先生予詩:“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從不同時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追求人生的圓滿境界和對社會的責任感,臨終絕筆“悲欣交集”充分說明了這一事實。李叔同一生有三個過程:認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作業:1名詞:學堂樂歌、沈心工、李叔同2簡述西洋音樂傳入的歷史背景、內容和意義3簡述學堂樂歌的歷史意義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第二節活塞式空壓機的結構和自動控制第三節活塞式空壓機的管理復習思考題單擊此處輸入你的副標題,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煉,為了最終演示發布的良好效果,請盡量言簡意賅的闡述觀點。第六章活塞式空氣壓縮機

piston-aircompressor壓縮空氣在船舶上的應用:

1.主機的啟動、換向;

2.輔機的啟動;

3.為氣動裝置提供氣源;

4.為氣動工具提供氣源;

5.吹洗零部件和濾器。

排氣量:單位時間內所排送的相當第一級吸氣狀態的空氣體積。單位:m3/s、m3/min、m3/h第六章活塞式空氣壓縮機

piston-aircompressor空壓機分類:按排氣壓力分:低壓0.2~1.0MPa;中壓1~10MPa;高壓10~100MPa。按排氣量分:微型<1m3/min;小型1~10m3/min;中型10~100m3/min;大型>100m3/min。第六章活塞式空氣壓縮機

piston-aircompressor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容積式壓縮機按結構分為兩大類:往復式與旋轉式兩級活塞式壓縮機單級活塞壓縮機活塞式壓縮機膜片式壓縮機旋轉葉片式壓縮機最長的使用壽命-

----低轉速(1460RPM),動件少(軸承與滑片),潤滑油在機件間形成保護膜,防止磨損及泄漏,使空壓機能夠安靜有效運作;平時有按規定做例行保養的JAGUAR滑片式空壓機,至今使用十萬小時以上,依然完好如初,按十萬小時相當于每日以十小時運作計算,可長達33年之久。因此,將滑片式空壓機比喻為一部終身機器實不為過?;?葉)片式空壓機可以365天連續運轉并保證60000小時以上安全運轉的空氣壓縮機1.進氣2.開始壓縮3.壓縮中4.排氣1.轉子及機殼間成為壓縮空間,當轉子開始轉動時,空氣由機體進氣端進入。2.轉子轉動使被吸入的空氣轉至機殼與轉子間氣密范圍,同時停止進氣。3.轉子不斷轉動,氣密范圍變小,空氣被壓縮。4.被壓縮的空氣壓力升高達到額定的壓力后由排氣端排出進入油氣分離器內。4.被壓縮的空氣壓力升高達到額定的壓力后由排氣端排出進入油氣分離器內。1.進氣2.開始壓縮3.壓縮中4.排氣1.凸凹轉子及機殼間成為壓縮空間,當轉子開始轉動時,空氣由機體進氣端進入。2.轉子轉動使被吸入的空氣轉至機殼與轉子間氣密范圍,同時停止進氣。3.轉子不斷轉動,氣密范圍變小,空氣被壓縮。螺桿式氣體壓縮機是世界上最先進、緊湊型、堅實、運行平穩,噪音低,是值得信賴的氣體壓縮機。螺桿式壓縮機氣路系統:

A

進氣過濾器

B

空氣進氣閥

C

壓縮機主機

D

單向閥

E

空氣/油分離器

F

最小壓力閥

G

后冷卻器

H

帶自動疏水器的水分離器油路系統:

J

油箱

K

恒溫旁通閥

L

油冷卻器

M

油過濾器

N

回油閥

O

斷油閥冷凍系統:

P

冷凍壓縮機

Q

冷凝器

R

熱交換器

S

旁通系統

T

空氣出口過濾器螺桿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

渦旋式壓縮機是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發并問世的高科技壓縮機,由于結構簡單、零件少、效率高、可靠性好,尤其是其低噪聲、長壽命等諸方面大大優于其它型式的壓縮機,已經得到壓縮機行業的關注和公認。被譽為“環保型壓縮機”。由于渦旋式壓縮機的獨特設計,使其成為當今世界最節能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主要運動件渦卷付,只有磨合沒有磨損,因而壽命更長,被譽為免維修壓縮機。

由于渦旋式壓縮機運行平穩、振動小、工作環境安靜,又被譽為“超靜壓縮機”。

渦旋式壓縮機零部件少,只有四個運動部件,壓縮機工作腔由相運動渦卷付形成多個相互封閉的鐮形工作腔,當動渦卷作平動運動時,使鐮形工作腔由大變小而達到壓縮和排出壓縮空氣的目的。活塞式空氣壓縮機的外形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一、理論工作循環(單級壓縮)工作循環:4—1—2—34—1吸氣過程

1—2壓縮過程

2—3排氣過程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一、理論工作循環(單級壓縮)

壓縮分類:絕熱壓縮:1—2耗功最大等溫壓縮:1—2''耗功最小多變壓縮:1—2'耗功居中功=P×V(PV圖上的面積)加強對氣缸的冷卻,省功、對氣缸潤滑有益。二、實際工作循環(單級壓縮)1.不存在假設條件2.與理論循環不同的原因:1)余隙容積Vc的影響Vc不利的影響—殘存的氣體在活塞回行時,發生膨脹,使實際吸氣行程(容積)減小。Vc有利的好處—

(1)形成氣墊,利于活塞回行;(2)避免“液擊”(空氣結露);(3)避免活塞、連桿熱膨脹,松動發生相撞。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表征Vc的參數—相對容積C、容積系數λv合適的C:低壓0.07-0.12

中壓0.09-0.14

高壓0.11-0.16

λv=0.65—0.901)余隙容積Vc的影響C越大或壓力比越高,則λv越小。保證Vc正常的措施:余隙高度見表6-1壓鉛法—保證要求的氣缸墊厚度2.與理論循環不同的原因:二、實際工作循環(單級壓縮)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2)進排氣閥及流道阻力的影響吸氣過程壓力損失使排氣量減少程度,用壓力系數λp表示:保證措施:合適的氣閥升程及彈簧彈力、管路圓滑暢通、濾器干凈。λp

(0.90-0.98)2.與理論循環不同的原因:二、實際工作循環(單級壓縮)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3)吸氣預熱的影響由于壓縮過程中機件吸熱,所以在吸氣過程中,機件放熱使吸入的氣體溫度升高,使吸氣的比容減小,造成吸氣量下降。預熱損失用溫度系數λt來衡量(0.90-0.95)。保證措施:加強對氣缸、氣缸蓋的冷卻,防止水垢和油污的形成。2.與理論循環不同的原因:二、實際工作循環(單級壓縮)第一節活塞式空壓機的工作原理4)漏泄的影響內漏:排氣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