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測試題_第1頁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測試題_第2頁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測試題_第3頁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測試題_第4頁
七年級下冊地理第七章測試題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實用文檔.精品七年級地理第七章水平測試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C.鐵礦石

2.日本平均每年火山、地震次數多達1500屢次,這是因為

3.日本人的傳統服裝是

4.世界華人、華僑分布最多的是

A.紅水河

A.絕大局部地區位于溫帶,雨熱同期

C.人口多,勞動力資源豐富

D.降水量穩定,有豐富的保證

7.我省某經濟代表團要去東南亞參觀考察,并打算與所進口貨物的最大生產國簽訂進貨合同,請幫他們判斷以下組合正確的選項是

①橡膠—菲律賓

②蕉麻—馬來西亞

③棕油—馬來西亞

④橡膠—泰國

⑤蕉麻—菲律賓

⑥棕油—印度尼西亞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⑤⑥

D.②④⑥

9.以下城市中,既是港口又是俄羅斯第二大城市的是

精品實用文檔.精品10.關于俄羅斯主要工業區的表達,正確的選項是

B.以莫斯科、圣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煤、鐵資源十分豐富

二、綜合題〔30分〕

11.讀“日本略圖〞,答復以下問題。〔8分〕

〔1〕寫出圖中字母所代表的島嶼和城市名稱。

島嶼:A

,B

,C

,D

城市:E

,G

〔2〕日本太平洋沿岸的主要工業區有

〔3〕日本工業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主要原因是

〔4〕近年來,日本加快擴大海外投資,你認為日本這樣做的原因是什么?

〔5〕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完成下面的聯系框圖。

12.閱讀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問題。〔8分〕材料一:印尼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亞齊省附近海面發生20世紀以來第5大地震,地震發生后觸發殺傷力極大的巨型海嘯,席卷印尼、馬爾代夫、斯里蘭卡、印度、孟加拉、泰國、緬甸及非洲索馬里等國家及地區,造成大規模破壞和人員傷亡。精品實用文檔.精品

資料二:英國地質專家麥圭爾教授說:“在幾分鐘之內,就蘇門答臘島而言,它已發生了移動。〞平面位置不僅有所移動,它們的高度也發生了變化。

資料三:中國專家認為:災難的發生與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海平面升高有重要關系。大量排放溫室氣體導致全球變暖,兩極冰層逐漸融化,全球海平面逐年上升,這次海嘯中,如果海平面只有19世紀那樣的高度,損失會小一些。

〔1〕作為一名支援災區的志愿者,你能對照右圖,將受災國與他們在圖中的代號連線嗎?

A

印度尼西亞

B

馬來西亞

C

泰國

D

緬甸

E

印度

F

斯里蘭卡〔2〕讀圖寫出以下地理名稱:H

G

〔3〕這次印度洋海嘯的觸發原因是

,這次地震發生的范圍位于

板塊與

板塊交界處,這種現象的發生可以用

學說進展解釋。

〔4〕全球變暖與人類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有關,溫室氣體主要是指

,請你舉出至少一種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所應采取的行動:精品實用文檔.精品

13.讀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圖和農作物分布圖,分析答復〔8分〕

〔1〕印度的小麥主要種植在降水量在

毫米之間的地區。

〔2〕印度農業區域化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A.適應不同地區農民的種植習慣

B.使經濟作物的布局接近加工廠C.充分發揮各地自然、地形等自然條件優勢

D.有利于實施大型機械化作業

〔3〕A市成為紡織工業中心的有利條件是:

〔4〕印度農產品產量大,而出口量小的原因是:

14.讀右側某國圖,答復以下問題。〔6分〕

〔1〕小明同學暑假期間隨他爸爸到圖中所示A城市旅游,發現其商店中衣服、食品、玩具等商品絕大局部不是該國生產的。你知道原因嗎?

〔2〕世界上大局部河流中下游平原是重要的農業區,但圖中①②③三大河流下游幾乎沒有農田,主要原因是

〔3〕圖中國家的歐洲局部一直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借鑒中國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思想,你認為該國經濟今后應重點向

地區開展,請結合圖中所提供的信息,分析向這一地區開展的有利條件

精品實用文檔.精品參考答案

一、單向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

題號12345678910答案DDDDBBABCC

二、綜合題11.〔共8分〕〔1〕A北海道島B本州島C四國島D九州島E東京G大阪〔3分〕

(2)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1分〕

〔3〕日本以出口加工工業為主的經濟,要求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而這些地區城市、人口集中,海陸交通便利,港口優越,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等能產生較高的經濟效益。〔1分〕

〔4〕日本太平洋沿岸地帶污染嚴重,以及地面下沉,用地用水緊張等原因〔1分〕

〔5〕臨海

海洋

海洋

降水〔2分〕12.〔共8分〕(1)〔3分〕(2)H印度洋G蘇門答臘島〔1分〕〔3〕海底地震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板塊構造〔2分〕〔4〕二氧化碳

減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使用等。〔2分〕13.〔共8分〕(1)500-1000mm(2)C(3)靠近棉花產地〔4〕本國人口眾多,人口增長快,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