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002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002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002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002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3課土地改革課件-00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單元

第3課

土地改革第一單元預習檢測

1.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

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資料,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

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

,處于

狀態。這種狀況嚴重阻礙

的發展。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

,獲得土地。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新解放區

50%

14%

無地少地

農村經濟

中國社會

土地改革預習檢測1.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一、《中2.

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____

》,它規定廢除

階級

的土地所有制,實行

的土地所有制。

3.

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

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

耕種;同時也分給

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1950

中華人民

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地主

封建剝削

農民

1950

地主

農民

地主

4.到

年底,除部分

地區外,全國

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真正獲得了解放。1952

少數民族

大陸

農民

2.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______

2.

翻了身,得到了

,成為土地的

。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

制度,消滅了

階級。二、土地改革的意義封建土地

地主

農民

土地

主人

3.這使

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

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

建設準備了條件。人民政權

生產力

農業

工業化

2.翻了身,得到了,成為土地設問導讀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地改革的原因有哪些?(1)新中國成立后,占全國3億多人口的新解放區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2)全國土地改革前,在農村占農戶總數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這種狀況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3)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設問導讀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1.土

2.土地改革開始的時間、法律依據、內容、目的、實施過程、結果是怎樣的?時間:1950年。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內容: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目的: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2.土地改革開始的時間、法律依據、內容、目的、實施過實施過程:1950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給地主應得的一份,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實施過程:1950年冬起,全國分批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二、土地改革的意義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發生了什么變化?徹底摧毀了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實現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土地歸私人所有:由地主私有變為農民私有。二、土地改革的意義1.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國的土地制度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起到了鞏固政權的作用。因為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村生產力獲得極大解放,農業生產迅速恢復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增加,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2.農民翻身后,對于新中國人民政權的生存和發展起到了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歷史意義?(1)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2)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3)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3.土地改革的完成有何歷史意義?(1)土地改合作探究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把地主家的土地分給農民?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實施不同:注意保存富農經濟,也分給地主一份土地,讓他們自己耕種,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義精神,減少了改革的阻力。原因: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是農民遭受剝削的根源,它嚴重阻礙了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的發展。合作探究這次土地改革同過去的土地改革有什么不同?為什

討論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關系及共同歷史作用。二、土地改革的意義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土地改革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土地改革的進行,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都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條件。討論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關系及共同歷史作用。二、土地自我檢測

1.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鄉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農,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鄉村人口90%的貧農、雇農和中農,卻只占有約20%—30%的土地,他們終年勞作,仍不得溫飽。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內容

C.土地改革的性質

D.土地改革的影響A自我檢測1.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

2.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A.《中國土地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C.《中國土地改革法》D.《中國土地法大綱》B

3.新中國成立后,土地改革的重點地區是()

A.新解放區

B.經濟特區

C.少數民族地區

D.邊遠地區A2.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

4.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和財產,分配給()

A.知識分子

B.貧苦農民

C.領導干部

D.工人

5.我國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徹底摧毀的時間及標志是()A.1949年南京解放B.1949年新中國成立C.1951年祖國大陸獲得統一

D.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BD4.1950年開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階級拓展提升材料一觀察下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拓展提升材料一觀察下圖: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土地改革。(1)材料一反映新中國成立后的什么歷史事件?(2)從材料二中可看出政府采取該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材料二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1)材料一反映新中國成立后的什么歷史事件?(3)該措施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樣的效果?

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效果: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也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3)該措施的基本內容是什么?取得了怎樣的效果?小結

通過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村生產的發展,進一步鞏固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還為即將到來的社會主義建設準備了條件。小結通過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作業設計材料一我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戶地主、富農就占了1000多畝。我們祖祖輩輩做夢也在想著一天自己能有三畝五畝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種,那該有多高興啊!現在這個夢想實現了。過去在別人地里出力,現在在自己土地里出力勞動;過去是一個肩給地主扛著飯碗,現在勞動成果完全自己所得,這樣我們生產的勁頭怎能不大呢?材料二1950年冬,湖南省就動工建水塘9.8萬多個,修堤壩2.2萬多座,修溝渠4000多千米;梅家村的翻身農民早出晚歸,晝夜不停地拉土墊地,把1000多畝鹽堿地改變為良田。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作業設計材料一我們全村152戶,2511畝地,1(1)材料一中的“過去”和“現在”各是怎樣的情況?材料一反映出土地制度上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前后兩種土地所有制的共性是什么?

過去:地主、富農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少地或無地,靠租種地主的土地生活,農民盼望擁有屬于自己的土地。

現在:農民分到了土地,生產積極性極大提高。由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或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變為了農民土地所有制。都是土地私有制。(1)材料一中的“過去”和“現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