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體吸蟲血吸蟲培訓課件_第1頁
裂體吸蟲血吸蟲培訓課件_第2頁
裂體吸蟲血吸蟲培訓課件_第3頁
裂體吸蟲血吸蟲培訓課件_第4頁
裂體吸蟲血吸蟲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裂體吸蟲血吸蟲(Schistosoma/bloodfluke)裂體吸蟲(血吸蟲)P1432裂體吸蟲血吸蟲(一)、生物學分類地位扁形動物門吸蟲綱復殖目裂體科裂體屬

寄生在終宿主(人和多種哺乳動物)的靜脈血管內。裂體吸蟲血吸蟲3(二)、蟲種與分布:

可感染人體的19種,能寄生于人體發育成熟的,有6種:其中主要的是曼氏、埃及和日本三種血吸蟲,分布在76個國家和地區(非洲48個、拉丁美洲10個、亞洲18個)。Schistosomamansoni

(Sm,曼氏血吸蟲)

S.haematobium(Sh,埃及血吸蟲)S.japonicum

(Sj,日本血吸蟲)三種主要血吸蟲的地理分布S.intercalatum

(間插血吸蟲)S.Mekongi(湄公血吸蟲)S.malayensis(馬來血吸蟲)裂體吸蟲血吸蟲4曼氏血吸蟲

流行于非洲、東地中海、加勒比海和南美等地區,共53個國家。裂體吸蟲血吸蟲5

流行于非洲和東地中海地區,共54個國家

埃及血吸蟲裂體吸蟲血吸蟲6

流行于中國

、菲律賓

、印尼

、馬來西亞、泰國

日本

6個國家日本血吸蟲裂體吸蟲血吸蟲7(三)、三種主要血吸蟲的形態和生活史差異

埃及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

日本血吸蟲

成蟲無結節,有體棘體后半部6~8個體中部明顯體前半部2~14個體中線前

卵巢位置:細小體中部后4~5個體中線后體表結節:腸支匯合處:睪丸數:裂體吸蟲血吸蟲8中間宿主寄生部位蟲卵

埃及血吸蟲

曼氏血吸蟲

日本血吸蟲小水泡螺雙臍螺釘螺膀胱、骨盆靜脈叢,直腸小靜脈腸系膜小靜脈,痔靜脈叢腸系膜下靜脈,門脈系統裂體吸蟲血吸蟲9在我國流行分布情況

長江及長江以南12個省\市\自治區(湖南、湖北、江西、江蘇、安徽、福建、云南、四川、浙江、廣東、廣西、上海)。2002年調查數據病人:100萬病畜:60萬頭流行縣/市:湖北25,湖南24

江蘇15,安徽14

江西11,四川16

云南3(共98)裂體吸蟲血吸蟲10(岳陽、益陽、常德、長沙、株洲五個市管轄的27個縣\市\農場。)湖南湖北是世界日本血吸蟲流行最嚴重的疫區裂體吸蟲血吸蟲11(四)、危害性

1.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全球受威脅的人數

6億

其中,感染人數

1.947億

全球有癥狀者

1.3億

其中,后果嚴重者

2000萬

每年死于該病者

大于2萬被WHO列為世界第二大熱帶病的重點防治對象4.顯著阻礙經濟發展:勞動能力降低或喪失、土地資源不能有效利用。2.影響人的6生:生產/生活/生長/生育/生趣/生命3.嚴重的經濟負擔:每年防治費用不少于

10億美元裂體吸蟲血吸蟲12血吸蟲感染與勞動力喪失關系

感染度

勞動力下降(%)

輕度感染

16-18

中度感染

30-57

重度感染

72-78

平均

42.5

裂體吸蟲血吸蟲13巨脾\腹水型晚

期侏儒型裂體吸蟲血吸蟲14

解放前,長江中下游各省血吸蟲病流行極為嚴重1949年解放軍大批感染血吸蟲病1953年沈鈞儒先生寫信向毛主席反映1956年《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毛主席《送瘟神》15裂體吸蟲血吸蟲16裂體吸蟲血吸蟲毛主席詩詞:《送瘟神》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裂體吸蟲血吸蟲1718裂體吸蟲血吸蟲

日本血吸蟲病

(schistsomiasisjaponicum)⊿我國首例日本血吸蟲病人的發現是在1905年,由美籍醫師Logan在我國湖南常德周家店發現的(患者鄭氏,男,18歲),糞檢出日本血吸蟲卵。⊿Kasai(1903)首次在日本一病人糞便中發現血吸蟲卵,次年命名之。⊿西漢古尸考究證明,日本血吸蟲對人體感染至少有2100多年歷史。裂體吸蟲血吸蟲19雌雄異體,圓柱形,長1-2cm。雌雄合抱

A外形:雄蟲粗短,灰白色,腹面卷曲形成抱雌溝,睪丸7個,縱列;雌蟲細長,暗褐色,前細后粗,似線蟲;

B腹吸盤:亞頂位,雄蟲明顯,而雌蟲不明顯;C生殖器官:雄蟲有7個睪丸,串珠狀居腹吸盤之后;雌蟲中部有1個橢圓形卵巢。一、形態成蟲20裂體吸蟲血吸蟲21裂體吸蟲血吸蟲蟲卵

橢圓形,淡黃色,中等大小;卵殼薄無卵蓋,亞側位有一小棘;內含1個毛蚴。毛蚴卵殼小棘/側刺分泌物22裂體吸蟲血吸蟲毛蚴在水中約存活15-94h,其分泌物主要為粘多糖、蛋白質和酶(SEA)頂突纖毛頂腺側腺毛蚴長橢圓形,靜止或固定后梨形或西瓜子形,纖毛,具頂腺和側腺。清水(低無機鹽)pH6.8-7.8溫度15-36℃光線裂體吸蟲血吸蟲231.子胞蚴2.母胞蚴3.母胞蚴胞蚴

母胞蚴、子胞蚴均為袋狀,

母胞蚴內含胚細胞形成的胚團和子胞蚴,

子胞蚴內為胚團和尾蚴。

24裂體吸蟲血吸蟲尾蚴血吸蟲尾蚴屬叉尾型。大小為280-360×60-95μm,體長100-150μm,尾干長140-160μm,尾叉長50-70μm。外被糖萼。腹吸盤周圍具有5對鉆腺。體部尾干尾叉尾部鉆腺尾叉不及尾干的一半,是日本血吸蟲的特征之一向光性、向溫性、向濕性在水中可活3天離開水后6秒鐘即死25裂體吸蟲血吸蟲童蟲

尾蚴侵入終宿主,進入皮膚時脫去尾部。①脫去糖萼,無尾部;

②穿刺腺內容物已排空;

③不能再適應于淡水,而適應于生理鹽水及血清中生活;

④頭前分化成口吸盤。26裂體吸蟲血吸蟲外界水體人、牛、狗、豬、羊、兔、鼠等哺乳動物成蟲在腸系膜靜脈末梢及門脈系統寄生、交配、產卵。尾蚴經皮膚感染在肝內門靜脈發育童蟲蟲卵蟲卵隨大便排出母胞蚴釘螺子胞蚴1個上萬條毛蚴尾蚴二、生活史裂體吸蟲血吸蟲27二、生活史終宿主S.J完成生活史需要經歷兩類不同的宿主湖沼釘螺(江灘釘螺)水網釘螺光殼釘螺(山區釘螺)中間宿主軟體動物人和其他哺乳類動物中間宿主體內,進行無性繁殖終宿主體內發育,進行有性生殖裂體吸蟲血吸蟲28肋殼釘螺(主要分布在湖區)光殼釘螺(主要分布在山區)裂體吸蟲血吸蟲29童蟲在皮膚、肺毛細血管內移行并發育,在肝內門靜脈生長發育、雌雄合抱至性成熟的成蟲,然后移行到腸系膜靜脈寄生產卵。0d8d12d16d30裂體吸蟲血吸蟲尾蚴對終宿主(人、畜)的感染過程階段:尾蚴途徑:皮膚/粘膜方式:皮膚接觸疫

水(含尾蚴水體)機制:

吸盤粘附宿主皮膚;

腺體分泌酶促作用;

體部伸縮運動;

尾部的擺動。裂體吸蟲血吸蟲31童蟲在人體內移行和發育為成蟲的過程移行途經:童蟲

入血管/淋巴管右心肺左心大循環腸系膜動脈穿過毛細血管肝內門靜脈系統發育在肝門V內經20d發育至雌雄合抱后移行到腸系膜靜脈腸系膜下V及直腸上V定居、寄生產卵裂體吸蟲血吸蟲32寄生方式:雌雄合抱,吸游運動寄生部位:門脈/腸系膜下V及直腸上V末梢營養:體表吸收宿主血中單糖和氨基酸

吞食RBC,腸道吸收氨基酸和核苷產卵:蟲體在門V末梢處交配產卵,產2000-3000個卵/日/雌。成蟲寄生裂體吸蟲血吸蟲33蟲卵排出蟲卵發育與壽命初產卵

成熟卵11d12d死亡卵尾蚴24d隨糞排出蟲卵隨壞死組織落入腸腔破壞血管壁,使組織發炎、壞死+腹內壓+血管內壓+腸蠕動透過卵殼腸壁靜脈中的蟲卵,卵內毛蚴分泌物SEA大多數沉積于腸、肝組織內,少部分(肝內門V、粘膜下層V)被排出體外。34裂體吸蟲血吸蟲毛蚴在釘螺體內發育,繁殖的過程毛蚴

母胞蚴子胞蚴尾蚴

1條

150個

左右

可達10萬條

胚細胞團裂體吸蟲血吸蟲35生活史特點

感染期:尾蚴感染途徑:經皮膚寄生部位:門脈-腸系膜靜脈宿主關系:

終宿主——人中間宿主——釘螺保蟲宿主——牛、犬、豬、兔、鼠等36裂體吸蟲血吸蟲在人體的四個階段都可以致病,主要致病階段是蟲卵,重點掌握致病機理、病理變化和臨床表現。三、致病致病部位與機制:尾蚴:尾蚴性皮炎

Ⅰ型變態反應,少數為Ⅳ型變態反應。接觸疫水的皮膚可出現小米粒樣的紅色丘疹或蕁麻疹,發癢童蟲:肺、腸受損一過性血管炎,毛細血管阻塞、破裂、點狀出血。咳嗽、食欲減退、腹瀉等癥狀。機械性損傷和III型變態反應37裂體吸蟲血吸蟲成蟲:門靜脈血管周圍炎和血管內膜炎(蟲體吸游引起)。Ⅲ型變態反應(代謝物、排泄物和脫落Ag形成免疫復合物)。蟲卵:形成蟲卵肉芽腫(IV型變態反應),引起肝、腸纖維化病變,導致血流動力學改變。蟲卵是引起血吸蟲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機制為:裂體吸蟲血吸蟲38蟲卵致病:主要致病階段可溶性蟲卵抗原(solubleeggantigen,SEA)

⑴蟲卵肉芽腫形成機理卵內SEA透過卵殼周圍T淋巴因子炎細胞浸潤Ⅳ型漿細胞AbAg-AbⅢ型毛蚴死亡瘢痕纖維化蟲卵肉芽腫39裂體吸蟲血吸蟲呈放射狀排列的嗜伊紅物質,可見Hoeppli現象裂體吸蟲血吸蟲40血吸蟲感染45天的兔肝,肝表面可見灰白色結節正常家兔肝臟,表面光滑、色均。裂體吸蟲血吸蟲41(2)病理變化:病變部位主要是肝臟和結腸壁A.肝臟:(門靜脈分支末端)肉芽腫---纖維化---肝纖維化、干線型肝硬化。B.結腸壁:(橫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壁)蟲卵肉芽腫---嗜酸性膿腫---潰瘍---瘢疤---腸壁增厚---腸腔狹窄。蟲卵肉芽腫的雙重性有利:減輕損害42裂體吸蟲血吸蟲A.肝臟病變在肝內,蟲卵肉芽腫位于竇前靜脈,故肝小葉的結構和功能一般不受影響。早期:肝腫大,表面可見粟粒狀黃色顆粒為蟲卵結節;晚期:門脈周圍出現廣泛的纖維化,肝切面上,圍繞在門靜脈周圍長而白色的纖維束從不同角度插入肝內,稱干線型纖維化(pipestemfibrosis),是晚期血吸蟲病特征性病變。由于竇前靜脈的廣泛阻塞,導致門靜脈高壓。43裂體吸蟲血吸蟲B.結腸病變主要在直腸、乙狀結腸與降結腸。急性期病變:粘膜充血、水腫、粘膜下層有堆積的蟲卵結節,潰破后形成淺表潰瘍,排出膿血便。慢性期病變:纖維組織增生,腸壁增厚,可引起息肉樣增生與結腸狹窄;腸系膜增厚與縮短、大網膜纏結成團等病變。44裂體吸蟲血吸蟲C.異位損害是指蟲卵與(或)成蟲迷走和寄生在門靜脈系統之外的器官引起病變。

肺部病變:為間質性粟粒狀蟲卵肉芽腫伴周圍肺泡滲液。

腦部病變:蟲卵肉芽腫病變以頂葉與顳葉為多,分布在大腦灰白質交界處。45裂體吸蟲血吸蟲(3)有關蟲卵肉芽腫形成的幾個概念嗜酸性膿腫:肉芽腫出現中心壞死現象。何博禮現象(Hoeppliphenomenon):蟲卵周圍出現的嗜酸性輻射樣棒狀物,系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于肉芽腫內。假結核性蟲卵肉芽腫:膿腫和壞死細胞被成纖維細胞、類上皮細胞、大單核細胞與淋巴細胞所取代,同時有多核巨噬細胞形成,酷似結核病變。

急性血吸蟲病是體液與細胞免疫反應的混合表現;慢性晚期血吸蟲病的免疫病理變化屬于遲發性變態反應。血吸蟲發病中的主要效應細胞--嗜酸粒細胞46裂體吸蟲血吸蟲(4)臨床表現及分型

A.急性血吸蟲病:

B.慢性血吸蟲病:

C.晚期血吸蟲病:

晚期臨床分型:

巨脾型、腹水型、侏儒型、結腸增殖型與感染尾蚴數量、免疫力、營養、年齡等因素有關。47裂體吸蟲血吸蟲發病機制:大量抗原釋放,形成Ag-Ab復合物,產生Ⅲ

型變態反應。臨床表現:感染后5~

8周出現畏寒、發熱、可伴肝、

脾腫大,

腹脹,腹瀉。1.急性血吸蟲病

Acuteschistosomiasis

初次或再次大量感染引起常誤診為重感冒,或其他發熱性疾病。裂體吸蟲血吸蟲482.慢性血吸蟲病

Chronicschistosomiasis:

急性癥狀消失后未經有效治療,或少量感染。臨床表現:可無明顯癥狀,可有肝脾腫大、

腹瀉或血便。發病機制:具一定獲得性免疫,對蟲卵肉

芽腫產生免疫調節,免疫受抑。裂體吸蟲血吸蟲493.晚期血吸蟲病

Advancedschistosomiasis:

反復或大量感染引起肝纖維化門脈高壓綜合征。臨床表現:腹水型、

巨脾型、

侏儒型、

結腸增殖型晚期易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肝性昏迷,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率高。發病機制:

門脈高壓腦垂體前葉性

功能下降

腸壁增厚裂體吸蟲血吸蟲50

1.巨脾型:

最為常見,均伴有脾功能亢進。2.腹水型:

腹水是晚期血吸蟲病肝功能失代償的表現。腹水形成與門靜脈阻塞,低白蛋白血癥及繼發性醛固醇增多引起水、鈉潴留有關。腹脹、浮腫和尿少。

3.侏儒型:現已少見。

兒童和青少年因反復重度感染使肝臟生長素介質(somatomedin)減少,影響其生長發育而引起侏儒癥。患者身材呈比例性矮小,性器官不發育,類似于垂體性侏儒癥。上述3型相互之間有交叉存在的現象。51裂體吸蟲血吸蟲肝、脾腫大腹壁靜脈曲張、腹水形成;食道靜脈曲張、破裂、消化道出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腹瀉、大便帶血。貧血、疲乏、消瘦裂體吸蟲血吸蟲524.沙門氏菌血吸蟲病綜合癥Salmonella-Schistosomasyndrome沙門氏菌粘附血吸蟲體表而同時感染。是急性患者出現發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治療時,要求吡喹酮和抗菌素同時應用此才能控制發熱。裂體吸蟲血吸蟲535.異位血吸蟲病

Ectopicschistosomiasis稱腦型血吸蟲病(cerebral)成蟲在門脈系統以外的部位寄生——異位寄生蟲卵沉積在肝腸以外的部位并引起病變——異位損害異位損害,多發生于腦、肺、皮膚、心包、腎、泌尿生殖器等處。

在腦部者最常見、最嚴重,臨床表現:急性期——腦膜腦炎癥狀

期——癲癇、偏癱等常被誤診為腦瘤裂體吸蟲血吸蟲546.血吸蟲病與腫瘤的關系:在日本血吸蟲病流行區大腸癌發生率最高。在埃及血吸蟲病流行區膀胱癌發生率最高。血吸蟲病可能是癌癥發生的誘因裂體吸蟲血吸蟲55肝組織中的血吸蟲蟲卵肉芽腫56裂體吸蟲血吸蟲血吸蟲卵沉積在肝臟、腸壁57裂體吸蟲血吸蟲血吸蟲卵沉積在腸壁組織58裂體吸蟲血吸蟲腸硬化干線型肝硬化晚期血吸蟲病直腸癌變59裂體吸蟲血吸蟲Theabdomenofan11-year-oldboywithintestinalschistosomiasiswiththesizeandextentoftheliverandspleenmarked.Botharewellbelowthemidline,indicatingtheseverityofinfection.Thediseasehascausedastuntingoftheboy'sgrowth,heisonly120cmstallandweighs22kg.60裂體吸蟲血吸蟲骨瘦如柴腹大如鼓61裂體吸蟲血吸蟲四、免疫(二)血吸蟲病是一種免疫性疾病。(三)

血吸蟲抗原復雜,多個生活階段與人體

關系密切,可引起:多種抗體應答

——IgM、IgE和IgG水平增高。免疫抑制——在慢性和晚期,CD4+/CD8+倒值。嗜酸性粒細胞增高——尤在急性期和感染早期。(一)人對日本血吸蟲幾乎都感染。但臺灣的日本血吸蟲不感染人。大陸株可感染人和哺乳類動物,

但有不適宜宿主,

如東方田鼠、大白鼠、豚鼠等。裂體吸蟲血吸蟲62

宿主感染血吸蟲后,在有活蟲體存在的條件下,可對再次感染的童蟲具有一定殺傷作用,但對體內已有的成蟲無殺傷作用。這種免疫力隨機體活蟲體死亡而消失。伴隨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免疫逃避——表膜不斷更新、模擬合成宿主、產生

封閉抗原等誘導產生部分抗再感染的免疫力——伴隨免疫。裂體吸蟲血吸蟲631.病原學診斷

A.糞便直接涂片法

B.糞便水洗沉淀法

C.毛蚴孵化法:常與糞便水洗沉淀法結合使用。

D.腸粘膜活組織檢查五、實驗診斷

厚涂片透明法鏡下所見血吸蟲卵糞沉渣所見血吸蟲卵64裂體吸蟲血吸蟲2.免疫學診斷血吸蟲在人體寄生,由于有其特殊的生物學特性——在糞便中查見蟲卵的機會較少。故用免疫學方法診斷血吸蟲病,具有重要的輔助診斷價值。迄今為止,防治現場和臨床常以查特異性抗體為主。方法有:尾蚴膜反應(cercarien-huellen,CHR)環卵沉淀試驗(circumovalprecipitintest,COP)尾蚴體表形成一層透明膠狀膜(1)特有的方法:裂體吸蟲血吸蟲651標記物2洗滌液3底物45終止液顯色劑快速ELISA法

123456789101112

快速、敏感。已廣泛應用于臨床、現場多年。血清酶標二抗底物顯色觀察結果(2)最常用的方法:

IHAELISA常規ELISA的改良裂體吸蟲血吸蟲66

快速簡便的試紙條法(Dip-stick)

可用于家庭自我檢測。

在國外,已廣泛用于S.m診斷。國內對血吸蟲病診斷研制成功。

薄層層析技術陽性S.j(+)S.j(-)無效條(3)最理想的方法:裂體吸蟲血吸蟲671.分布:

貴州省無,長江流域及以南12省、市、自治區六、流行2.流行區類型:⑴水網型:長江三角洲⑵

湖沼型:長江中下游⑶山丘型:69裂體吸蟲血吸蟲平原水網型:長江三角洲、沿江河

裂體吸蟲血吸蟲70湖沼型:洞庭、鄱陽、太湖周圍沿江洲灘(湖南、湖北、安徽、江西、江蘇),是疫情最嚴重的區域。裂體吸蟲血吸蟲71山區丘陵型:高山、丘陵、溝渠周邊地區裂體吸蟲血吸蟲723.流行因素:

(1)傳染源:①水網型:病人②湖沼型:病人及病牛③山丘型:耕牛、野鼠(2)傳播途徑:①蟲卵入水②釘螺的存在③接觸疫水73裂體吸蟲血吸蟲(3)易感人群:人普遍易感。患者以農民、漁民為多,男比女多。

5歲以下兒童感染率低。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升高,

10-20歲組為最高。夏秋季為感染高峰。74裂體吸蟲血吸蟲流行必須具備以下三個條件:

1.糞便入水:

病人糞便、河邊廁所、糞船、施肥、牛糞

2.釘螺孳生:

唯一中間宿主

3.接觸疫水:

河水、飲用水、露水75裂體吸蟲血吸蟲血吸蟲病的防治要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應熟悉基本原則。(1)控制傳染源,普查普治病人、帶蟲者及病畜,治療藥物選用吡喹酮。(2)管理水源和糞便,防止糞便污染水體,對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3)消滅釘螺要因地制宜,可用土埋、圍墾、火燒、興修水利及藥物殺螺等方法。七、防治76裂體吸蟲血吸蟲健康教育人群化療查螺查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