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產程的分期與臨產表現1編輯版ppt產程的分期與臨產表現概述產程的分期臨產表現新生兒的處理2編輯版ppt概述分娩全過程是從規律宮縮開始至胎兒胎盤娩出為止,簡稱總產程。臨床上一般分三個階段。(一)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二)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三)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3編輯版ppt(一)第一產程(宮頸擴張期)指從間歇5~6分鐘的規律宮縮開始,到子宮頸口開全。初產婦的子宮頸較緊,擴張較慢,約需11~12小時;經產婦的子宮頸松,擴張較快,約需6~8小時。4編輯版ppt(二)第二產程(胎兒娩出期)指從子宮頸口開全到胎兒娩出。初產婦約需1~2小時,經產婦一般數分鐘即可完成,但也有長達1小時者。5編輯版ppt(三)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指從胎兒娩出后到胎盤娩出。約需5~15分鐘,通常不超過30分鐘6編輯版ppt臨產的表現1.規律宮縮2.宮頸擴張3.胎頭下降4.破膜7編輯版ppt(二)觀察產程進展及處理
1.應根據產婦情況緩急作如下處理:宮縮較緊者應先查胎位,后做肛診,以子宮口開大的情況及先露部的高低,同時要了解胎產次及既往分娩情況和健康狀況等。然后決定待產還是準備接生。8編輯版ppt2.待產(1)血壓第一產程,宮縮時血壓常升高0.65~1.3KPa(5~10mmHg),間歇期恢復。應每4~6小時測量一次。出現血壓增高,應增加測量次數,并給予相應處理。9編輯版ppt(2)排便臨產后,應鼓勵產婦每2~6小時排尿一次,以免膀胱充盈影響子宮收縮及胎頭下降。因胎頭壓迫引起排尿困難者必要時予以導尿。10編輯版ppt(3)飲食分娩消耗體力較大,鼓勵產婦少量多次進高熱量、易于消化的食物,并注意攝入足夠水份。不能進食者必要時靜脈輸液。11編輯版ppt(4)活動與休息臨產后,宮縮不強,未破膜,可在室內活動,能促進產程進展。若初產婦宮口近開全,經產婦宮口開大4cm,應臥床待產,可左側臥位。如產程長,產婦休息不佳,應給鎮靜劑,以保證充沛精力和體力。(5)清潔外陰剃凈陰毛。12編輯版ppt3.產程觀察
子宮收縮胎心宮頸擴張及胎頭下降13編輯版ppt產程圖以臨產時間(小時)為橫座標,以宮頸擴張程度(cm)為縱座標在左側,胎頭下降程度在右側,劃出宮頸擴張曲線和胎頭下降曲線制作圖表。對產程進展可以清楚了解。14編輯版ppt15編輯版ppt宮頸擴張曲線將第一產程分潛伏期和活躍期。潛伏期是指從臨產后規律宮縮開始至宮頸擴張3cm。此期平均每2~3小時開大1cm,約需8小時,最大時限為16小時,超過16小時稱為潛伏期延長。16編輯版ppt活躍期是指宮口開大3cm至宮口開全,此期約需4小時,最大時限8小時,超過8小時稱活躍期延長。
17編輯版ppt活躍期又分3個階段:最初是加速階段,是指從宮頸擴張3cm至4cm,約需1.5~2小時;接著是最大傾斜階段,是指從宮頸擴張4cm至9cm,在產程圖上顯示傾斜上升曲線,約2小時;最后是減緩階段,是指從宮頸擴張9cm至10cm,需30分鐘,然后進入第二產程。18編輯版ppt宮頸擴張與先露下降速度可通過肛診或陰道檢查來確定其程度。19編輯版ppt第二產程的處理(一)臨床表現宮口開全后,宮縮緊而強胎膜往往在此時自然破裂。若胎膜仍未破,進行人工破膜。前羊水流出,先露下降,宮縮較前增強,可持續一分鐘以上,間歇1~2分鐘,先露部降至骨盆出口時壓迫盆底組織及直腸,產婦產生便意,肛門漸放松張開,尤其宮縮時更加明顯。宮縮時向下用力屏氣,腹壓增加,協同宮縮迫使胎兒進一步下降。20編輯版ppt撥露著冠胎頭復位和外旋轉前肩后肩胎體相繼娩出21編輯版ppt22編輯版ppt經產婦的第二產程,上述臨床經過不易截然分開,有時僅需幾次宮縮,即可完成胎頭娩出。23編輯版ppt(二)觀察產程進展及處理
1.嚴密監測胎心率2.指導產婦屏氣3.接產準備4.接產5.會陰切開術24編輯版ppt外陰部沖洗順序25編輯版ppt保護會陰26編輯版ppt協助兒頭仰伸娩出27編輯版ppt左手助兒頭旋轉及娩出前肩,右手保護會陰28編輯版ppt娩出后肩,注意保護會陰29編輯版ppt當胎頭娩出時,若臍帶繞頸一周且較松,可用手將臍帶順胎肩推下或從胎頭滑下。若臍帶繞頸過緊或繞兩周以上,可先用兩把血管鉗將其一段夾住從中剪斷臍帶,注意不要傷及胎兒頸部,再松解臍帶后協助胎肩娩出(圖70)。30編輯版ppt5.會陰切開術初產婦會陰較緊,對胎兒娩出阻力較大,有時可發生嚴重外傷。必要而適時地切開會陰既有利于胎兒的娩出,還可防止因會陰的創傷所造成的盆底松馳等后遺癥。切開的傷口邊緣齊整,較裂傷易于對合,愈合也較好。31編輯版ppt切開指征①會陰緊,不切開將發生會陰嚴重撕裂者。②第二產程宮縮乏力或胎兒宮內窒息須迅速娩出者。③臀位初產、手術產(如產鉗術)、早產(以減少顱內損傷)等。32編輯版ppt切開部位多行側切,有時行正中切開(圖71)。33編輯版ppt①會陰側切開②會陰正中切開34編輯版ppt(3)手術步驟
①麻醉
用雙側局部浸潤及陰部神經阻滯麻醉。較小的會陰切開,局部浸潤即可。②切開③縫合35編輯版ppt6.新生兒處理(1)呼吸道處理(2)臍帶處理(3)預防眼結膜炎可用0.5%金霉素眼膏、涂眼,或用0.25%氯霉素或5%蛋白銀溶液滴眼,預防新生兒眼結膜炎,尤其是淋菌性結膜炎。36編輯版ppt6.新生兒處理(4)Apgar氏評分及其意義新生兒Apgar氏評分法用以判斷有無新生兒窒息及窒息的嚴重程度,是以出生后一分鐘時的心率、呼吸、肌張力、喉反射、皮膚顏色5項體征為依據,每項為0~2分。37編輯版ppt滿分10分,屬正常新生兒。7~9分為輕度窒息,需一般處理。4~7分為中度窒息,需清理呼吸道、吸氧等治療。4分以下為重度窒息,須緊急搶救(詳見新生兒窒息章節)。7分以下應在出生后5分鐘再評分。38編輯版ppt6.新生兒處理(5)入新生兒室前及入室處理擦凈新生兒足跟打足印及指印于新生兒病歷上,系已標明新生兒性別、體重、出生時間、母親姓名和床號的手腕帶及包被。送新生兒至嬰兒室,并進行體格檢查39編輯版ppt第三產程的處理(一)臨床表現胎兒娩出后,子宮腔容積突然明顯縮小,胎盤不能相應縮小而與子宮壁發生錯位、剝離。剝離面出血,形成胎盤后血腫。由于子宮繼續收縮,增加剝離面積,致使胎盤完全剝離而排出。
40編輯版ppt41編輯版ppt(二)胎盤剝離征象
1.子宮收縮、變硬、宮體變窄變長,因剝離的胎盤被擠入產道下段所致宮底上升;2.少量血液從陰道內流出。3.露于陰道外的臍帶向外脫出。4.按壓宮底可見臍帶向外伸延,進一步按壓可逼出胎盤。42編輯版ppt(三)處理
1.協助娩出胎盤正確處理胎盤娩出,可以減少產后出血的發生率。按產者切忌在胎盤尚未完全剝離之前,用手按揉、下壓子宮底、或牽拉臍帶,以免引起胎盤部分剝離而出血或拉斷臍帶,甚至造成子宮內翻。43編輯版ppt一手輕按宮底,另一手輕輕牽拉臍帶,娩出胎盤44編輯版ppt向一個方向旋轉胎盤,使胎膜完整剝離娩45編輯版ppt胎盤及副胎盤2.檢查胎盤胎膜46編輯版ppt3.會陰裂傷的處理會陰裂傷易發生于急產或手術助產。產后應檢查會陰、陰道及宮頸有無裂傷,如有裂傷,應立即縫合。47編輯版ppt會陰裂傷按程度分三度:Ⅰ度粘膜及皮膚裂傷Ⅱ度肌肉層裂傷Ⅲ度肛門括約肌斷裂,甚至涉及直腸前壁。48編輯版pptⅢ度會陰裂傷的處理:先用00號鉻制腸線縫合直腸壁(不穿透粘膜),然后找出回縮的肛門括約肌斷端,用1號腸線間斷縫合2~3針,或作“8”字縫合,繼用0號或1號腸線縫合陰道粘膜及會陰體,最后用絲線縫皮49編輯版ppt預防傷口感染給無渣半流食3~4日,鴉片酊0.5~1.0ml,每日~3次,連服4~5日,第四天起,每晚服液體石臘10~15ml,以潤滑腸道,使排軟便。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勞務外包服務合同
- 2024年福建事業單位考試學習策略試題及答案
- 園藝管理與風險控制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優勢策略構建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結構解析試題及答案
- 中小學德育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輔導員招聘面試技巧總結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復習策略分析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秘書證考試的模擬測試系統試題及答案
- 筆試智商測試題目及答案
- 導游人員管理法律制度課件
- 木箱檢驗作業指導書
- 初中級檔案職稱《檔案事業概論》檔案事業題庫一
- 美國地圖高清中文版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研究》課程教學大綱
- 金屬監督監理實施細則
- DB13T 1606-2012 糧食作物種子 谷子雜交種
- DB33-T1247-2021《城市河道景觀設計標準》
- 正確認識汽車太陽膜課件
- 曲線上梁的平分中矢坐標計算方法解讀
- DB4201∕T 646-2021 軌道交通工程運營期結構監測技術規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