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微生物學-厭氧性細菌_第1頁
醫學微生物學-厭氧性細菌_第2頁
醫學微生物學-厭氧性細菌_第3頁
醫學微生物學-厭氧性細菌_第4頁
醫學微生物學-厭氧性細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細菌學各論分枝桿菌屬第二節麻風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leprae)

俗稱麻風桿菌,引起麻風,是一種慢性傳染病流行廣泛,主要分布在亞、非和拉丁美洲生物學性狀形態、染色與結核分枝桿菌相似麻風分枝桿菌是一種典型胞內菌麻風細胞體外人工培養至今仍未成功犰狳致病性與免疫性傳播方式破損的皮膚黏膜、呼吸道也可通過接觸傳染發病慢,病程長麻風的免疫主要是靠細胞免疫細菌主要侵犯神經、皮膚微生物學檢查法顯微鏡檢查可從患者鼻粘膜或皮損處取材,用抗酸性染色后檢查一般瘤型和界線類患者標本中可找到細菌在細胞內存在,有診斷意義防治原則無特異性預防方法,隔離早發現,早治療目前多采用二三種藥聯合治療第二部分微生物學各論動物源性細菌炭疽芽胞桿菌

(Bacillusanthracis)一、臨床意義炭疽是人畜共患的急性傳染病主要是牛、羊等食草類動物的傳染病人可通過接觸或攝食病畜及畜產品而感染

“生物恐怖”致病物質莢膜抗吞噬,有利于細菌在組織內繁殖擴散炭疽毒素保護性抗原、致死因子、水腫因子損害微血管的內皮細胞,增強血管壁通透性,是發病和死亡的主要致病因素所致疾病

炭疽病:傳染源:患病食草動物及其制品或被污染物傳播途徑:接觸——皮膚炭疽食入——腸炭疽吸入——肺炭疽可并發敗血癥,炭疽性腦膜炎等乙類傳染病發生肺炭疽按甲類處理病后可獲得持久免疫力(一)炭疽芽胞桿菌基本特性形態結構:致病菌中最大的G+桿菌兩端平切、竹節狀有毒株可有明顯莢膜二、微生物學檢驗

炭疽芽胞桿菌亞甲藍染色×1000芽胞——卵圓形,小于菌體,位于菌體中央多在有氧條件下形成,25~30℃,在培養基中、土壤內、動物尸體解剖后暴露在空氣中,都易形成芽胞在活體或完整未解剖尸體內不形成芽胞,尸體嚴禁解剖抗原成分:菌體多糖抗原:

--與毒力無關,耐熱、耐腐敗,長時間煮沸仍能與特異性抗體發生環狀沉淀反應(Ascoli熱沉淀反應)

--特異性不高,能與其他需氧芽胞桿菌、14型肺炎鏈球菌、人A血型抗原發生交叉反應培養特性:需氧或兼性厭氧,生長條件不嚴格,最適溫度30~35℃普通瓊脂平板—扁平、粗糙、不透明、灰白色、無光澤,邊緣不整齊的菌落,低倍鏡下菌落邊緣呈卷發狀BAP:12~15h不溶血,24h后輕微溶血其他需氧芽胞桿菌大多溶血明顯而快速炭疽桿菌在血瓊脂平板中菌落肉湯—絮狀沉淀生長明膠—35℃18~24h表面液化成漏斗狀NaHCO3血清瓊脂平板:

--有毒株--M型菌落,挑取時呈黏絲狀(鑒別要點)

--無毒株--R型菌落抵抗力--芽胞抵抗力很強,煮沸10min或干熱140℃3h才能殺滅--在干燥土壤中或皮毛中常溫下存活數十年致病力不減,牧場一旦污染,傳染性可持續數十年--芽胞對化學消毒劑抵抗力不一,對碘和氧化劑較敏感,常用以下方法殺菌:

1:2500碘10min、

3%H2O21h、

4%高錳酸鉀15min、

0.5%過氧乙酸10min--對磺胺、青霉素、鏈霉素、四環素、紅霉素、氯霉素和環丙沙星均敏感鑒別實驗串珠試驗:--接種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