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1_第1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1_第2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1_第3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1_第4頁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含答案)

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部編版

一.選擇題(共6小題)

1.下列加點字的讀音完全正確的一組是()。

A.屠蘇(sū)____________酒家(jiǚ)____________牧童(mù)____________兄弟(xiōng)

B.創舉(càng)經驗(yàn)____________制造(zhì)____________歐洲(zhōu)

C.攤販(tāng)選擇(zé)____________形態(tài)____________風貌(mào)

D.拱橋(gǒng)智慧(zhì)____________石匠(jiàng)橫跨(héng)

2.下面詩句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千門萬戶瞳曈日,總把新桃煥舊符。

B.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

C.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直杏花村。

D.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下面節日中,不是中國傳統節日的是()

A.春節B.中秋節C.端午節D.圣誕節

4.蔡倫主要是從()方面改進造紙術。

A.加工工具B.生產工藝C.原材料D.生產者

5.下面對不倒翁的制作過程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先在雞蛋下方輕輕地戳一個小洞,再用一個牙簽搗破蛋黃,把蛋清和蛋黃倒在碗里,接著把雞蛋殼清洗一下,用布輕輕擦干,然后把細沙倒進蛋殼里,最后給不倒翁畫上鼻子、眼睛、嘴巴。

A.搗→戳→倒→洗→倒→擦→畫B.戳→搗→倒→洗→倒→擦→畫

C.戳→倒→搗→洗→擦→畫→倒D.戳→搗→倒→洗→擦→倒→畫

6.給下列句子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我也是一個喜歡畫畫的孩子,我使勁追趕他,要看他是怎樣畫畫的。

三月的春風,是一個活潑、調皮的聰明的孩子。不知他從什么地方拿到了一盒水彩,就蹦蹦跳跳地、嘻嘻哈哈地到處跑,到處畫畫。

他后來就在星星湖畔洗了調色盤,洗進湖里的水彩就成了綠青蛙、紅鯉魚、黑蝌蚪……

三月的春風可真是一個比神筆馬良還會畫畫的孩子。你們說是嗎?

我追到草地上,只看見他勾下的許多連筆畫的小草小花正在那里做游戲,他已走了;我追到果園里,只看見他摔出來的大團大團的紅云朵、黃云朵、紫云朵在那里輕輕地飄動,他也動了;我追到柳林里,只看見他描的一縷一縷的綠線在那里柔柔地舞動,還是沒有看見他。

他跑得太快了點吧,水彩都從調色盤里濺了出來,那濺出來的星星點點就成了大大小小的花蝴蝶。

A.251346B.215634C.215643D.251634

二.填空題(共6小題)

7.給下列多音字組詞。

鮮xiān___________xiǎn___________籠lóng___________lǒng___________乘chéng___________shèng___________

8.請將這些同音字送回家。

憶億異

我們國家大約有十四___________人口。

同學們___________口同聲地說:“好!”

奶奶經常___________起往事。

倍被陪

我___________小紅去書店看書。

門___________他輕輕地關上了。

我要加___________努力學習。

9.按要求填空。

(1)“屠”字是___________結構,除部首外還有___________畫。

(2)“創”字按音序查字法應查字母___________,按部首查字法應先查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畫。

(3)“洲”字按部首查字法應查___________部,全字一共___________畫。

(4)“約”字按音序查字法,應先查___________,再查___________。在“大約”一詞中,字義是___________。

10.日積月累。

文房四寶:筆___________紙___________

花中君子:梅___________竹___________

雅人四好:琴___________書___________

中醫四診:望___________問___________

11.詩句翻譯。

(1)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按課文內容填空。

(1)《古詩三首》分別寫了我國三個傳統節日,《元日》這首詩寫的是___________,《清明》這首詩寫的是___________,《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寫的是___________。

(2)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河北省趙縣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___________,叫___________,又叫趙州橋。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設計和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___________多年了。

三.語言表達(共1小題)

13.按要求寫句子。

(1)造紙術的發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們把文字寫在竹片和木片上。(改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紙比較粗糙,不好書寫。用麻來造紙的方法沒有普及。(用關聯詞連成一句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4.閱讀課內片段,完成練習。

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

(1)選文第一句話主要介紹了,第句話分析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得以傳承下來的原因。

(2)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的原材料主要是、、、等。

(3)用橫線畫出描寫蔡倫造紙過程的動詞。這些動詞形象地概括了蔡倫造紙的過程。請你用上幾個連續動詞寫一種手工的制作過程。

(4)蔡倫改進的造紙方法得以傳承下來的原因是。(多選)

A.原料容易得到

B.可以大量制造

C.價格便宜

D.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

15.課外閱讀。

___________

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牛頓是在外祖母長大的。外祖母很疼愛他,八歲上學后,還常常給他一點零用錢。小牛頓一不買糖果,二不買玩具,他把錢積攢起來,去買錘子和鋸子。他喜歡自己動腦筋,做一些手工制品。

一天,小牛頓興沖沖地跑到外祖母面前說:“外婆,你看這個。”外祖母一看:小牛頓手里捧著一塊木板,中間釘著一個釘子,四周畫著一條條放射形的線條。外祖母問:“這是什么呀?”

“太陽鐘。太陽光把釘子的影子投到哪條線上,就可以看出是什么時間。”

“是誰教你做的呀?”

“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小牛頓自豪地回答。

牛頓長大以后,始終保持著敢于想象,善于思考的精神。他發現了“萬有引力”,還成功地取得了許許多多別的研究成果。

(1)給文章擬個合適的題目:

(2)將“牛頓把太陽鐘做好了。”這句話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頓的零用錢一不___________,二不___________,只用來___________。

(4)牛頓做的太陽鐘是什么樣子?在文中找出,并用”——”畫出來。

(5)讀了這篇短文,你要學習牛頓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習作(共1小題)

16.習作。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傳統節日,請選一個傳統節日,寫一篇習作。要求:可以寫自己家過節的經過,也可以寫節日中發生的印象深刻的故事。

第三單元常考易錯檢測卷-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部編版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6小題)

1.【解答】A.有誤,“酒家”的“酒”應讀“jiǔ”,指用糧食、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質經過發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飲料,如葡萄酒、白酒等。

B.有誤,“創舉”的“創”應讀“chàng”,指開始(做);(初次)做。讀“chuāng”時,指創傷。

C.有誤,“攤販”的“攤”應讀“tān”。

D.正確。

故選D。

2.【解答】A.有誤,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故“曈曈”錯誤。

B.有誤,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故“魄”錯誤。

C有誤,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出自唐代杜牧的《清明》。故“直”錯誤。

D.正確。

故選:D。

3.【解答】結合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綜合性學習:中華傳統節日》和自己的知識積累可知,A、B、C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D.圣誕節不是。

故選:D。

4.【解答】《紙的發明》這篇課文主要寫了造紙術是我們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沒有紙的時候,人們把文字刻在龜甲、竹片、帛等物品上。后來人們還發現了用蠶繭和麻可以造紙。最終是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傳承下來傳播到全世界。蔡倫主要是從原材料方面改進造紙術的。

故選:C。

5.【解答】結合文段內容,不倒翁的制作過程是:戳→搗→倒→洗→擦→倒→畫。

故選:D。

6.【解答】按照句子間的邏輯關系排列,先是“三月的春風.是一個活潑、調皮義聰明的孩子.不知他從什么地方拿到了一盒水彩,就蹦蹦跳跳地、嘻嘻哈哈地到處跑。到處畫畫。”接著寫“我也是一個喜歡畫畫的孩子,我使勁追趕他,要看他是怎樣畫畫的。”緊接著寫“我追到草地上,只看見他勾下的許多連筆畫的小草小花正在那里做游戲。他已走了;我追到果園里,只看見他摔出來的大團大團的紅云朵、黃云朵、紫云朵在那里輕輕地飄動,他也動了;我追到柳林里,只看見他描的一縷一縷的綠線在那里柔柔地舞動,還是沒有看見他。”再寫“他跑得太快了點吧,水彩都從調色盤里濺了出來,那濺出來的星星點點就成了大大小小的花蝴蝶。”然后寫“他后來就在星星湖畔洗了調色盤,洗進湖里的水彩就成了綠青蛙、紅鯉魚、黑蝌蚪……”最后寫“三月的春風可真是一個比神筆馬良還會畫畫的孩子。你們說是嗎?”

故選:B。

二.填空題(共6小題)

7.【解答】“鮮”為多音字。讀“xiān”時,意為新鮮。組詞:鮮花。讀“xiǎn”時,意為少。組詞:鮮少。

“籠”為多音字。讀“lóng”時,意為籠子。組詞:籠子。讀“lǒng”時,意為籠子。組詞:箱籠。

“乘”為多音字。讀“chéng”時,意為騎;坐(交通工具)。組詞:乘車。讀“shèng”時,意為量詞。古代四匹馬拉的兵車一輛為一乘。組詞:一乘轎子。

故答案為:

鮮花鮮少籠子箱籠乘車一乘轎子

8.【解答】億:數目。一萬萬。故“十四億”應選“億”。

異口同聲:不同的嘴說同樣的話。形容大家說的完全一致。故選“異”。

憶:回想。故“憶起往事”應選“憶”。

陪:陪伴;伴同。故“我陪小紅去書店看書”應選“陪”。

被:表示被動,是“叫、讓”的意思被動,叫,讓的意思。故“門被他輕輕地關上了”應選“被”。

加倍:按原有數量增加一倍。故選“倍”。

故答案為:

9.【解答】(1)“屠”字共11畫,部首“尸”,是上下結構,除部首外還有8畫。

(2)“創”讀“chuàng”,按音序查字法應先查“C”,按部首查字法應先查“刂”部,再查4畫。

(3)“洲”字筆順:點、點、提、點、撇、點、豎、點、豎。按部首查字法應先查“氵”部,全字一共有9畫。

(4)“約”讀“yuē”,按音序查字法就先查“Y”,再查“yue”,在“大約”一詞中,字義是“大略”

故答案為:

(1)半包圍八;

(2)C刂四;

(3)氵九;

(4)Yyue大概。

10.【解答】文房四里:中國獨有酌書法繪畫工具。即筆墨紙硯。

花中君子:即中國古語文中常提的梅蘭竹菊。

雅人四好:指琴、棋、書、畫,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才華的標準。

中醫四診:指扁鵲茌弟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的“四診法”,即望聞問切。

故答案為:

墨硯蘭菊棋畫聞切。

11.【解答】(1)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2)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3)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4)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故答案為:

(1)沐浴在春光下的江山顯得格外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

(2)山路上古樹蒼翠,與來的時候一樣濃密,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比來時更增添了些幽趣。

(3)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的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

(4)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

12.【解答】(1)宋朝王安石的《元日》,原文: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譯文:陣陣轟鳴的爆竹聲中,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著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著千家萬戶,他們都忙著把舊的桃符取下,換上新的桃符。寫的是春節。

唐朝杜牧的《清明》,原文: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譯文:江南清明時節細雨紛紛飄灑,路上羈旅行人個個落魄斷魂。借問當地之人何處買酒澆愁?牧童笑而不答遙指杏花山村。寫的是清明節。

唐朝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原文: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譯文:獨自遠離家鄉難免總有一點凄涼,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寫的是重陽節。

(2)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是指造紙術、火藥、印刷術和指南針。造紙術的發明為人類提供了經濟、便利的書寫材料,掀起一場人類文字載體革命;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基礎;指南針的發明為歐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動提供了條件;火藥武器的發明改變了作戰方式,幫助歐洲資產級摧毀了封建堡壘,加速了歐洲的歷史進程。

(3)選自《趙州橋》。

故答案為:

(1)春節清明節重陽節;

(2)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火藥;

(3)石拱橋安濟橋李春一千三百。

三.語言表達(共1小題)

13.【解答】(1)把“的發明”去掉,屬于前后搭配不當。

(2)把“文字”放在句首,后面加上“被”即可。

(3)“麻紙比較粗糙,不好書寫”與“用麻來造紙的方法沒有普及”之間是因果關系,故用關聯詞“因為……所以……”連接。

故答案為:

(1)造紙術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2)文字被人們寫在竹片和木片上。

(3)因為麻紙比較粗糙,不好書寫,所以用麻來造紙的方法沒有普及。

四.現代文閱讀(共2小題)

14.【解答】(1)考查學生對文段內容的理解。閱讀句子“大約在一千九百年前的東漢時代,有個叫蔡倫的人,吸收了人們長期積累的經驗,改進了造紙術”可知,這句話介紹了蔡倫改進了造紙術。閱讀句子“用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可知,這句話分析了蔡倫改進的造紙術得以傳承下來的原因。

(2)考查學生對文段內容的理解。閱讀句子“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可知,蔡倫改進的造紙術的原材料主要是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

(3)考查學生對動詞的理解和仿寫句子的能力。閱讀句子“他把樹皮、麻頭、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斷,浸在水里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來曬干,就成了一種既輕便又好用的紙”可知,這句話中的動詞為:剪碎、切斷、浸爛、搗、撈、曬。學生用上幾個連續動詞寫一種手工的制作過程,即為: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彩紙,把這張彩紙對折;在折疊好的紙上畫上半張茄子的形狀;然后沿著茄子的輪廓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把剪好的彩紙展開,茄子的剪紙就完成了。

(4)考查學生對文段內容的理解。閱讀句子“這種方法造的紙,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價格又便宜,能滿足多數人的需要,所以這種造紙方法就傳承下來了”可知答案。

故答案為:

(1)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三;

(2)樹皮麻頭稻草破布;

(3)剪碎切斷浸爛搗撈曬準備一張長方形的彩紙,把這張彩紙對折;在折疊好的紙上畫上半張茄子的形狀;然后沿著茄子的輪廓把多余的部分剪掉;最后把剪好的彩紙展開,茄子的剪紙就完成了。

(4)ABCD。

15.【解答】(1)本題考查給文章擬標題。可以從文章中尋找合適的短語作為標題。通讀文章,小牛頓憑借自己的想象制作出了太陽鐘。所以標題可擬為“太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