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1頁
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2頁
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3頁
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4頁
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說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施工圖設計說明1概述1.1項目名稱、地點及業主項目名稱: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項目地點:項目業主:1.2設計依據(1)業主下發的設計任務書及與業主簽訂的設計合同;(2)成都市規劃管理局市政工程規劃條件通知書[成規設(2016)第79號]、成規設(2018)第174號;(3)成都市規劃局批準的道路紅線資料B16-00350、B1807-014-02及現狀地下管線資料;(4)1:500帶狀地形圖及現場踏勘資料;(5)成都市規劃管理局批準的《民興路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線綜合設計》(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16.11);《民興路(仙韻二路—二仙橋北路段)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線綜合設計》(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18.11);(6)《民興路道路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圖設計》(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17.07);《民興路(仙韻二路—二仙橋北路段)道路建設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18.12);(7)《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詳勘)報告》(四川西南交大土木工程設計有限公司,2019.05);(8)關于征求民興路(二仙橋北路—仙韻四路段)電力隧道規模的回函(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成都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2019年5月17日);(9)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初步設計功能性審查會議紀要(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成都供電公司發展策劃部,2019年11月18日);(10關于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方案設計及調整立項事宜專項審查會會議紀要)(成都成華城市建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2020年7月23日)。1.3采用的主要規范及標準1)《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2)《混凝土外加劑應用技術規范》GB50119-20133)《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4)《建筑結構荷載規范》GB50009-20125)《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2016年版)6)《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289-20167)《給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268-20088)《泵站設計規范》GB50265-20109)《給水排水工程構筑物結構設計規范》GB50069-200210)《室外給水排水和燃氣熱力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032-200311)《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200812)《建筑給水排水設計標準》GB50015-201913)《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007-201114)《公路隧道設計規范》JTGD70/2-201415)《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201216)《成都地區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DB51/T5026-200117)《成都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2008)18)《成都電力電纜隧道工程建設設計技術導則》(成建委[2014]421號)19)《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DL/T5221-201620)《電力工程電纜設計規范》GB50217-201821)工業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019-2015)22)民用建筑供暖通風與空氣調節設計規范(GB50736-2012)23)暖通空調動力技術措施(2009版)24)通風與空調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43-2016)25)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GB50838-2015)26)《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27)《通風機安裝》12K10128)《防排煙系統設備及附件選用及安裝》07K103-22工程概況本工程為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新建電力隧道起于中環規劃電力通道,經220kv變電站止于龍青環線規劃電力通道。中環至220kv變電站段電力通道規模為2.2mx2.0m電力隧道,新建通道全長約580m;220kv變電站至龍青環線段電力通道規模為2.4mx2.7m電力隧道,新建通道全長約1100m。3工程地質3.1項目概況擬建的民興路電力隧道建設工程項目位于成都市成華區民興路沿線,交通便利。本工程新建電力隧道起于中環規劃電力通道,經220kv變電站止于龍青環線規劃電力通道。中環至220kv變電站段電力通道規模為2.2mx2.0m電力隧道,新建通道全長約580m;220kv變電站至龍青環線段電力通道規模為2.4mx2.7m電力隧道,新建通道全長約1100m。場地類別為Ⅱ類場地。本工程市政工程重要性等級為一級、場地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巖土條件復雜程度等級為二級,則其市政工程勘察等級為甲級。3.2工程地質條件3.2.1自然地理特征(1)地形、地貌擬建場地位于成都市成華區二仙橋西片區。場地較為開闊,交通便利。擬建電力隧道穿越溝渠、水泥路、廢棄鐵路線、待拆遷房舍及廠區、密林及施工區等,場地原始地形起伏變化不大,部分區域填方較厚。勘察期間現場測得各勘探孔孔口絕對標高介于503.44~513.4m之間,最大高差9.96m。擬建電力隧道沿線地貌單元主要屬成都平原岷江水系Ⅲ級階地(里程樁號K0+675~K1+682.337),部分為岷江水系Ⅱ級階地(里程樁號K0+000~K0+675)。(2)氣象特征成都地區屬亞熱帶季風型氣候,其主要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夏無酷署、冬少冰雪。根據成都氣象臺觀測資料,成都地區的氣象指標如下:1)氣溫:多年平均氣溫16.2℃,極端最高氣溫38.3℃,極端最低氣溫-5.9℃。2)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47.00mm,最大日降水量為195.2mm。3)蒸發量:多年平均蒸發量1020.5mm。4)相對濕度:多年平均為82%。5)日照時間:多年平均為1228.3小時。6)風向與風速:主導風向為NNE向,多年平均風速為1.35m/s,最大風速為14.8m/s(NE向),極大風速為27.4m/s(1961年6月21日)。3.2.2區域地質概況成都地區地質構造位于揚子地臺四級構造川西褶皺帶的成都坳陷中,該坳陷的展布與成都平原基本一致。成都市位于成都坳陷的南隅,西距龍門山約50km,東距龍泉山20km。成都坳陷新近運動以來,沉積了巨厚層的松散第四系沉積物,沉降活動強烈,而自上更新世至今,斷裂及沉降活動大為減弱,趨于穩定,本場地距成都最近的地下隱伏斷裂較遠,屬微弱活動的地殼穩定區,因此該場地的穩定性是良好的。3.2.3地層結構本次勘察鉆探深度范圍內,揭露的地層為第四系全新統人工填土層(Q4ml)的雜填土和素填土、第四系上更新統沖洪積層(Q3al+pl)的黏土、粉質黏土、粉土、中砂及卵石、第四系中下更新統冰水堆積層(Q1+2fgl)的黏土、含卵石黏土組成,下伏白堊系灌口組(K2g)泥巖。3.2.4水文地質條件場地內里程K0+540~K0+560段穿越方家溝,溝寬約4.5m,勘察期間測得水面標高503.66m,水深約0.3m,流速約0.8m/s,位置詳見《勘探點平面布置圖》。場地內的地下水類型主要為賦存于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及卵石層中的孔隙潛水。場地內上層滯水主要埋藏于填土層中,埋藏較淺,水量一般較小,水位無規律,無統一自由水面,該層上層滯水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通過地表蒸發或地下徑流等方式排泄。在本次勘察期間處于豐水期,勘察期間實測水位埋深1.20~4.40m,水位高程506.07~510.18m,其水量變化受季節影響較大,枯水期水量可能減少。孔隙潛水賦存于Ⅱ級階地卵石層中,分布于擬建道路起點附近,補給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及地下徑流,水量豐富,水位變化受季節性控制。勘察期間處于豐水期,勘察期間實測水位埋深10.20~10.60m,水位高程494.27~494.80m;據收集附近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幅1.0~2.0m,根據該區域已有的地下水動態變化觀測資料,場地歷史最高水位標高約497.50m。卵石層的滲透系數K取20m/d。3.2.5土的工程特性指標根據本次勘察野外鉆探,結合土工試驗、標準貫入試驗結果,按照有關規范、標準對地基承載力的評價方法,并結合成都地區的工程建設經驗,場地各土層的地基承載力建議值見下表。土層的工程特性指標建議值地貌單元巖土名稱重度γ(kN/m3)承載力基本容許值fao(kPa)壓縮模量Es(MPa)變形模量E0(MPa)抗剪強度指標基底與巖土體的摩擦系數地基基床系數K(KN/m3)臨時邊坡坡率允許值巖土體與錨固體的極限摩阻力(粘結強度)標準值qs(frbk)(kPa)粘聚力標準值Ck(kPa)內摩擦角標準值φk(度)Ⅱ、Ⅲ級階地雜填土19.055/1:1.7515素填土18.5703.51010/1:1.7520Ⅱ級階地黏土(硬塑)20.02208.063(30)150.252.2×1041:1.7580粉質黏土19.51607.030(25)140.201.8×1041:1.555粉土19.51206.020150.25/1:1.5070中砂19.01207.57.00250.351.5×1041:1.7570松散卵石20.518015130300.402.0×1041:1.25100稍密卵石21.032028250350.453.0×1041:1.00160中密卵石22.055037340380.504.0×1041:0.75200密實卵石22.580045400400.555.0×1041:0.75280Ⅲ級階地黏土(硬塑)20.02208.064(30)150.252.2×1041:1.7580含卵石黏土20.02408.028220.452.5×1041:1.50160全風化泥巖20.02207.545150.252.2×1041:1.5080備注:括號中參數用于基坑支護設計使用。3.3結論及建議①擬建場地無影響場地穩定和電力通道安全的不良地質作用,場地穩定,適宜建設。②場地各土層的工程特性指標建議按表5.3選用。③場地抗震設防烈度為Ⅶ度,設計地震分組為第三組,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0g。場地土為中硬土,場地類別為Ⅱ類建筑場地。場地處于可建設的一般場地。④建議以黏土、粉質黏土、粉土、卵石土及含卵石黏土為基礎持力層,素填土未經處理不宜選作電力通道基礎持力層,可做換填處理、調整“墊層厚度及剛度”或土質改良等措施來達到設計要求。⑤本工程管道埋深為6.5-9.8m,Ⅱ級階地可采用(放坡+噴錨或鋼板樁或排樁+支撐等支護措施),Ⅲ級階地可采用(自然放坡或鋼板樁或排樁+支撐等支護措施),且需進行專項支護設計,應做好坡面防水及相應的截排水措施;或采用頂管等其他施工方式。基坑使用期間及頂管施工影響范圍內應加強監測工作,防止施工給周邊環境造成危害。⑥地基填料宜選用碎石土或砂類土等粗顆粒,并分層碾壓、夯實至電力通道設計標高后,經檢測應達到設計要求。⑦勘察期間在局部鉆孔深度范圍測得地下水位勘察期間實測水位埋深10.20~10.60m,水位高程494.27~494.80m;據收集附近水文地質資料,場地地下水位年變幅1.0~2.0m,。本次勘察為豐水期(且周邊有施工場地降水),工程施工中若遇地下水恢復或暗埋管道漏水而影響施工時,可采用管井法降水等措施降低地下水位,并應作相應的工程降水設計和施工。⑧施工時宜避開雨期施工,雨季施工時,應做好防水措施;基槽開挖后,若遇地層異常,應加強驗槽。⑨場地內黏土為膨脹性地基土,脹縮等級為Ⅰ級,開挖后易吸水膨脹,導致地基承載力降低,為消除膨脹土對建(構)筑物的影響,應按《膨脹土地區建筑技術規范》(GB50112-2013)有關規范采取建筑、結構、地基基礎措施,同時施工開挖基坑(坑槽)至設計底標高時,各道工序要緊密銜接,連續施工,分段完成,防止受水浸泡和長時間暴曬,以免影響地基強度和加劇土的脹縮變形。⑩施工前應詳細調查場地周邊及地下管線情況,以防施工對既有管線造成破壞。?勘察施工期間,本場地有棄土現象,建議施工前重新復核場地情況。4、電力隧道總體設計4.1設計標準(1)土建規模:2.2mx2.0m電力隧道、2.4mx2.7m電力隧道。(2)結構安全等級一級,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3)隧道防水等級:二級;(4)本工程按七度抗震設防,加速度為0.10g;地震分組為第三組。施工各節點及各構造措施均按抗震新規范要求及97G329(一)~(九)圖集執行。4.2平面設計本工程根據成都市規劃管理局批準的《民興路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線綜合設計》、《民興路(仙韻二路—二仙橋北路段)道路建設工程項目管線綜合設計》確定新建電力通道平面位置。本次設計新建電力通道起點接中環規劃電力通道,穿越仙韻一路(現狀)、仙韻二路(現狀)、民興路(規劃)、方家溝(現狀)、仙韻三路(規劃)、仙韻四路(規劃)后止于龍青環線規劃電力隧道,中途途徑220kv變電站。起點至方家溝段,新建通道位于民興路西側綠化帶內,距道路中線18.0m;方家溝至終點,新建通道位于民興路南側綠化帶內,距道路中線18.0m。4.3縱斷面設計本工程縱斷面設計主要考慮以下因素:(1)后期中環規劃電力通道對本次新建電力隧道高程銜接的要求;(2)沿線現狀(或已設計)道路及管線對電力隧道豎向高程的要求;(3)方家溝對電力隧道豎向高程的要求;(4)后期龍青環線規劃電力通道對本次新建電力隧道高程銜接的要求。考慮以上因素,并根據城市電力電纜線路設計技術規定及成都市供電公司使用要求,確定電力隧道縱坡,本次設計最小縱坡i=0.5%,最大縱坡i=3.2%。4.4風孔井、人孔井、泵站設置人孔井、風孔井明挖段設置在現澆框架頂面,暗挖段設置于豎井蓋板頂。人孔按200m設置、風孔按100m設置。人孔、風孔位于綠化帶內時,人孔頂部、風孔下緣需高出地面20cm,以利于防水。風孔地上構筑物應設置在綠化帶內,遠離人行道。在隧道低點設置集水坑,采用潛水泵抽水排入附近市政雨水管中。6、附屬工程設計6.1排水工程設計本工程的排水包括隧道滲漏水及工作井滲漏雨水等,由于電力隧道埋深較深,不能重力自流入市政排水系統,需要將其集中收集后通過潛水泵提升至附近市政雨水管中。6.1.1排水原則排水溝設置:排水溝沿電力通道單側設置,坡度基本與隧道坡度一致。集水井設置:滿足潛水泵5min流量的容積和水深。潛水泵設計:根據集水井所處位置的深度確定揚程,選出泵的設計參數。6.1.2排水設計排水溝:洞內檢測用水和清潔水通過步道邊溝排放,沿隧道縱坡排放至設置抽水泵的集水坑中。集水井設計:在電力隧道低處設置集水井。6.1.3排水管材及接口排水管道采用球墨鑄鐵管,法蘭連接。6.1.4排水出路泵站出水管接入臨近的市政雨水口。6.2通風系統設計6.2.1設計范圍本電力隧道工程全線通風設計。6.2.2設計參數及標準(1)土建參數隧道標準斷面尺寸為2.2m×2.0m,2.4mx2.7m。(2)室外計算參數本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地理緯度:北緯30°40′,東經104°01′大氣壓力:夏季Px=948kPa;冬季Px=963.7kPa夏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28.5℃夏季室外平均風速1.2m/s冬季通風室外計算溫度5.6℃冬季室外平均風速0.9m/s(3)設計標準:1)隧道內t<40℃。2)換氣次數:≥6次/h3)人員檢修時新風量標準:≥30m3/h.人4)噪聲標準隧道內噪聲標準≤90dB(A)隧道外噪聲標準:晝間:≤70dB(A),夜間:≤55dB(A)6.2.3通風系統設計(1)設計概述1)為了保證隧道內余熱余濕能及時排出并為檢修人員提供適量的新鮮空氣,本工程設機械排風,機械進風。2)本工程隧道每100米左右設置一個通風風井。間隔設置機械進風和機械排風,排風機兼做事故后排風。排風機采用耐高溫排煙風機。電力隧道消防系統不在本次設計范圍內,使用單位在接管后自行進行深化設計,防火分區的劃分應結合通風分區綜合考慮。消防系統建設完成后,電力隧道方可投入使用。(2)自動控制隧道通風分為平時運行工況、巡視工況和事故通風工況。風機均采用就地控制、探測器自動控制、遠程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式。a.平時運行工況:通風系統風機的啟停采用定時控制與溫控探測器控制相結合的控制方式,定時控制為風機每相隔3小時運行1小時。同時在隧道內設置溫度探測器,當某一區域氧含量過低時(低于19%),或溫度過高(高于36℃)時,檢測探測器發出報警信號,啟動該區段的風機,強制換氣,保障隧道內正常工況。b.巡視工況:當工作人員需入隧道巡視或檢修設備時,需提前啟動通風設備運行1小時,待換氣充分后人員方可進入隧道內。c.事故通風工況:當隧道內發生火災,送、排風機停止運行,采取隔絕滅火的方式,確認火災熄滅后,開啟該送、排風機進行通風。6.2.4設備及材料要求(1)風機本工程選用高效節能風機,且風機的單位耗電功率不大于0.27W/(m3·h),風機運行在最高效率工況點。(2)消聲、減振、密封1)所有振動設備均做消聲和減振處理,吊架均為減振吊架,在風機進出口處應安裝DEC金屬軟管,長度為150~200mm。2)在風機等設備處均采取消聲措施。3)風機均設置減振臺座,要求生產廠家配套供應減振基礎。4)送、排風機接入管井處,管壁四周的孔隙應用不燃防火封堵材料封堵。(3)風管安裝及材料1)本工程管材及附件等應采用不燃材料,均采用不銹鋼制作,風管厚度、法蘭規格、連接螺栓數量和規格均按《通風管道技術規程》JGJ141-2004中的規定執行。機械通風管道采用整體普通型(非保溫)風管;防排煙管采用整體保溫型風管。2)風管安裝:所有水平或垂直的風管,必須設置必要的支、吊架托架,其構造形式由安裝單位在保證牢固、可靠的原則下根據現場情況選定,詳見國標08K132。風管支、吊或托架應設置于保溫層外部,并在支吊托架與風管間鑲以墊木,同時應避免在法蘭、測量孔、調節閥等零部件處設置支吊托架。3)安裝防火閥和排煙閥時,應先對其外觀質量和動作的靈活性與可靠性進行檢驗。確認合格后再行安裝。防火閥的安裝位置須與設計相符,氣流方向務必與閥體上的標志箭頭相一致。防火閥必單獨配置支吊架。4)所有通風設備、風口、風閥等均為工廠定型產品,應符合設計要求,安裝前應嚴格進行質量檢查,嚴禁采用不合格產品。5)防排煙風道、事故通風風道及相關設備應采用抗震支吊架,以滿足《建筑機電工程抗震設計規范》GB50981-2014第5.1.4條要求。6)設計圖中未標出測量孔位置,安裝單位應根據調試要求在適當位置配置測量孔。7、施工技術要求及注意事項(1)在施工放線經有關部門確認后,方可進行開挖。在開挖過程中若遇其它管線或是古文物,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進行協商處理。機械開挖只能挖至基底以上30cm,余下部分須人工修邊撿底,嚴禁超挖。基坑開挖至設計底標高,應及時組織驗槽,經驗槽合格后,方可澆筑墊層砼。若遇特殊情況,須預留30cm不開挖,以免擾動基底土,破壞地基強度。(2)施工前應進行井點降水,降水應采取坡外降水方式,邊坡內外水位均要求降至隧道基坑開挖高程以下0.5米,坡內外不得有水頭差。施工期間降水作業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待回填土夯實至隧道頂至少覆土0.5m時,方可停止。施工中,應作好臨時排水措施,嚴禁雨水浸泡基坑。施工單位應編制詳細的排水施工組織設計,并報監理、業主等審核確定。(3)基坑回填:主體驗收合格后,方可回填。回填時,應分層填筑壓實,禁止隨意堆填。(4)對于跨度大于4米的鋼筋混凝土現澆梁板結構,應按施工驗收規范要求起拱,拱高不小于跨度的2/1000。(5)施工應按照有關施工及驗收規范進行,發現問題應及時提出,共同研究處理。(6)對重要節點部位的施工,施工單位須制訂專項施工方案,并報經業主、監理審批。(7)施工前應落實相關管線保護、遷改、還建措施,以及現狀溝渠等臨時導流措施。(8)施工前,必須詳細調查核實電力、通訊、燃氣、給水、排水等地下管線及橋墩、房基、電力鐵塔等其它地下構筑物位置、高程等基本資料,若存在矛盾或其它實施障礙,應在正式開工前提出并解決。若在施工期間出現因前期調查不清而未提前解決的實施障礙,由施工方負責解決方案,并報經設計人員審核。(9)電力通道的施工及驗收等均應嚴格遵照現行相關規范執行。(10)溝槽開挖后如遇不良地基,需通知建設單位、設計單位、勘察單位、監理單位相關人員到現場商定解決方案。(11)電力通道抹面之前,應先進行頂板試水試驗。頂板試水試驗:充水高度為300mm,充水結束后穩定2d,觀察滲漏情況,24h滲漏率應小于2L/(m2.d),根據觀察到的滲漏,視具體情況修補。(12)暗挖隧道下穿既有道路施工時,應做好對現狀道路的保護及沉降監測。(13)其他臨時工程1)、現狀綠化破除及恢復K0+000~K0+487.668段新建電力隧道位于民興路西側綠化帶內,采用暗挖施工。暗挖工作井(豎井)施工范圍內的綠化植被按破除恢復考慮,恢復標準不低于現狀綠化標準。2)、現狀電力、通訊、燃氣、給水管道的保護、遷改施工開挖所遇現狀電力、通訊、給水、燃氣、排水等現狀管線,盡可能采用保護措施施工,必要時可臨時遷改,施工完成后原位還建。現狀電力、通訊、給水、燃氣的保護、遷改方案,應報相關產權單位批準后方可實施。3)、河道導流本次設計隧道穿越方家溝,采用暗挖施工。為確保施工安全,施工前施工單位應編制專項施工方案,報業主、監理批準后方可實施。4)所有臨時工程量以現場實際發生量為準。(14)圖紙中R,F分別表示人孔,風孔。(15)本設計所需要的材料、設備,在采購過程中應對供貨商的資質、產品質量、供貨能力等進行考察,就在原產地、原廠直接采購,確保產品的真實質量,必要時應作抽檢試驗。(16)本工程設計內容多,系統復雜,施工中有不詳之處請隨時與設計單位聯系,不得擅自更改圖紙,避免不必要的返工和失誤。(17)所有設備在訂貨安裝時請與設計單位詳細核實有關技術性能,以保證產品的技術性能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18)凡本說明未述及之處均按照國家有關規范和規定進行施工和安裝。8、施工及驗收標準嚴格按現行的相關規范及標準進行施工和驗收,主要規范如下:(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2)《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0-2013);(3)《地下防水工程質量驗收規范》(GB5208-2011);(4)《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5)《給水排水構筑物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GB50141-2008)。9、成都供電公司初步設計功能性審查意見執行情況(1)本工程分成兩段,第一段新建電力隧道起于中環規劃電力隧道,止于規劃220千伏變電站,第二段新建電力隧道起于規劃220kv變電站,止于龍青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