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_第1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_第2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_第3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_第4頁
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湘教考苑)2016屆高考語文一輪復習課時達標訓練20一、(2014·湖北八校第一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題目。名實□[北朝]顏推之名之與實,猶形之與影也。德藝周厚,則名必善焉;容色姝麗,則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猶貌甚惡而責妍影于鏡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忘名者,體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非所以讓名也;竊名者,厚貌深奸,于浮華之虛稱,非所以得名也。人足所履,不過數寸,然而咫尺之途,必顛蹶于崖岸,拱把之梁,每沉溺于川谷者,何哉?為其旁無余地故也。君子之立己,抑亦如之。至誠之言,人未能信,至潔之行,物或致疑,皆由言行聲名,無余地也。吾每為人所毀,常以此自責。若能開方軌之路,廣造舟之航,則仲由之言信,重于登壇之盟,趙熹之降城,賢于折沖之將矣。吾見世人,清名登而金貝入,信譽顯而然諾虧,不知后之矛戟,毀前之干櫓也!宓子賤云:“誠于此者形于彼。”人之虛實真偽在乎心,無不見乎跡,但察之未熟耳。一為察之所鑒,巧偽不如拙誠,承之以羞大矣。伯石讓卿,王莽辭政,當于爾時,自以巧密;后人書之,留傳萬代,可為骨寒毛豎也。近有大貴,以孝著聲,前后居喪,哀毀逾制,亦足以高于人矣。而嘗于苫塊①之中,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左右童豎②,不能掩之,益使外人謂其居處飲食,皆為不信。以一偽喪百誠者,乃貪名不已故也!有一士族,讀書不過二三百卷,天才鈍拙,而家世殷厚,雅自矜持,多以酒犢珍玩,交諸名士,甘其餌者,遞共吹噓。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疑彼制作,多非機杼,遂設燕③言,面相討試。竟日歡諧,辭人滿席,屬音賦韻,命筆為詩,彼造次④即成,了非向韻,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韓退嘆曰:“果如所量。”鄴下有一少年,出為襄國令,頗自勉篤,公事經懷,每加撫恤,以求聲譽。凡遣兵役,握手送離,或赍梨棗餅餌,人人贈別,云:“上命相煩,情所不忍,道路饑渴,以此見思。”民庶稱之,不容于口。及遷為泗州別駕,此費日廣,不可常周。一有偽情,觸涂⑤難繼,功績遂損敗矣。(選自《顏氏家訓》,有刪節)【注】①苫塊:古人父母居喪之時,以草墊為席,土塊為枕。②童豎:童仆。③燕:通“宴”,宴席。④造次:匆忙、急促。⑤觸涂:處處。1.下列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伯石讓卿讓:推讓、謙讓B.雅自矜持雅:平素、向來C.東萊王韓晉明篤好文學篤:甚、十分D.辭人滿席辭:辭別解析:D.辭:有文采,有才華。答案:D2.下列句子,全都屬于“求虛名”做法的一組是()①修身慎行,懼榮觀之不顯②伯石讓卿,王莽辭政③以巴豆涂臉,遂使成瘡,表哭泣之過④朝廷以為文華,亦嘗出境聘⑤握手送離,或赍梨棗餅餌,人人贈別⑥眾客各自沉吟,遂無覺者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解析:①只是立名者的一種表現,作者沒有明顯的態度。④是朝廷的做法,朝廷以為有文才,才用其人。⑥只是賓客的一種自然表現,寫完詩歌以后,沉溺其中,沒有察覺別人寫得如何。答案:B3.下列對原文的概括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君子高潔的言行往往不被信任,都是因為其言行高潔,名聲廣播,沒有給自己留下一點余地,就像在山崖邊走路,因為腳旁沒有余地,往往會從山崖上摔下去。B.作者認為世上有不少人是名不符實的,往往清名播揚但金錢暗入,信譽昭著但許諾有虧,如近世某富貴之人,守喪盡孝,超過常禮,鬧出笑話。C.東萊王韓晉明懷疑某一士族不過徒有虛名,他的一些詩文,恐怕并非他自己創作,于是設宴敘談,并以作詩試探,結果驗證了他的想法。D.鄴下少年當初為了虛名,故意對百姓加以體恤,當他升官以后,他的本性暴露出來,不愿再繼續把體恤百姓的事情做下去,于是功績被毀。解析:鄴下少年當初是為了高潔的名聲,辦公事盡心盡意,對下屬體恤愛護,但是升官后,這樣的費用日漸過多,于是他常常考慮不周全,并不是有意為之,但是他的名聲還是受到影響。答案:D唐昭宗時,舉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拂衣遠去之意,欲攜其妻子與俱隱,其妻不從,遨乃入少室山為道士。遨與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貴顯,欲以祿遨,遨不顧,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其后,遨聞華山有五粒松,脂淪入地,千歲化為藥,因徙居華陰,欲求之。節度使劉遂凝數以寶貨遺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時以左拾遺、晉高祖時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賜號為逍遙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遨之節高矣,遭亂世不污于榮利,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然遨好飲酒弈棋,時時為詩章落人間,人間多寫以縑素,相贈遺以為寶,至或圖寫其形,玩于屋壁,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選文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有刪節)6.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韞:隱藏B.處乎山林而群麋鹿群:與……為群C.去就不違其義就:就職D.欲以祿遨祿:俸祿解析:D.祿,動詞,授予俸祿,意思是讓他做官。答案:D7.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能表現鄭遨“放身而自得”的一組是()①遨少好學,敏于文辭②乃入少室山為道士③欲以祿遨,遨不顧④以諫議大夫召之,皆不起⑤時時為詩章落人間⑥其跡雖遠而其名愈彰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④D.①⑤⑥解析:“放身而自得”的意思是不入朝為官,在山水中放縱自己的身心獲得快樂。故排除①⑤⑥三項。所以選C。答案:C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歐陽修修五代史,欲從五代的歷史中找幾個潔身自好的人物樹碑立傳,但“僅得者四五人而已”,鄭遨是其中之一。B.鄭遨、張薦明亂世不出仕;石昂不屈服于勢利;程福赟以忠獲罪,到死都不為自己辯白;李自倫孝順父母,友愛兄弟。C.鄭遨年少時喜好學習,文思敏捷。唐昭宗時,鄭遨考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就進少室山當了道士。D.鄭遨經常將自己的詩文謄寫在絲絹上,后來這些詩文流落民間,人們將它當做珍品互相饋贈。解析:D.“鄭遨經常將自己的詩文謄寫在絲絹上”錯誤,鄭遨的詩文流落民間,人們將這些詩文謄寫在絲絹上互相贈送。答案:D9.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吾意必有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后振得罪南竄,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聞者益高其行。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至棄妻子不顧而去,豈非與世自絕而篤愛其身者歟?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世嫉俗遠離塵世而不能顯現于世。(2)后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后聽說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或“認為他的道德高尚”)。(3)以至于拋棄(不顧及)妻子孩子遠離家鄉,難道不是與世隔絕并且十分珍愛自身品行的人么?【參考譯文】《新五代史·一行傳》序唉!五代之亂達到頂點了,這就是傳記上所說的“天地間的光明被封閉、高潔的雅士都去隱居”的時代!在這個時候,做臣子的殺害他的國君,做兒子的殺害他的父親,而那些士大夫們卻安享著國家的俸祿,占據著朝堂,志得意滿,不再有廉恥之色的人到處都是。我認為忠臣義士,多處于亂世,卻奇怪這個時候可以稱道的人何其少啊。難道果真沒有這樣的人嗎?雖然說戰亂興起,學校教育被廢棄,禮儀衰敗,風俗毀壞,而到了這個地步,然而自古以來天下大亂之時未嘗沒有這樣的忠臣義士啊。我想必有潔身自好的義士,因憤世嫉俗遠離塵世而不能顯現于世。自古賢才把自己的志向才能蘊藏于內心而并不表現出來,有的人困窘地生存于簡陋的小巷,寄身于荒野草莽,他們即使有顏淵的品行,不遇到孔子這樣的人也會不為世人所知。況且是世道多有變故,君子的高尚道德消沉的時候呢。我又認為必然還有懷抱才能,修煉節義,從而沉淪在社會底層而默默無聞的人。然后我又在傳記中尋找這樣的義士,卻因亂世分崩離析,書上文字殘缺,不能再找到了。這樣找到的僅僅就是四五人罷了。在山林中隱居,與麋鹿為群,雖然不合乎中庸之道,可是與其安享國家的俸祿,卑躬屈膝包羞忍恥,哪里比得上問心無愧、在自然中放縱自己獲得身心的快樂呢?(這樣的人)我找到兩個,叫鄭遨、張薦明。權勢利益不能使自己屈服,辭官和就職都不違背大義,(這樣的人)我找到一個,叫石昂。只要對君主有利,因忠心而獲罪何必為自己辯解;到死也不為自己辯白的人,這是古代的義士啊。我找到一個,叫程福赟。在一鄉之中培養孝悌之義,并讓天下人推崇,事跡大略可以考證的,我找到一個人,叫李自倫。(于是)我寫了《一行傳》。鄭遨傳鄭遨,字云叟,滑州白馬人。唐明宗祖廟名遨,所以(為了避諱)世人以其表字相稱。鄭遨年少時喜好學習,文思敏捷。唐昭宗時,鄭遨考進士不中,見天下已亂,有了拂衣遁世的念頭,想攜妻帶子和他一起歸隱,他的妻子不同意,鄭遨就進少室山當了道士。鄭遨與李振有舊交情,李振后來供職于梁國,地位顯貴,想請鄭遨到梁國任職,鄭遨不予考慮。后來李振獲罪向南方逃匿,鄭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從此以后聽說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這以后,鄭遨聽說華山有五粒松,樹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為藥材,于是遷居到華陰,想尋求這種藥材。節度使劉遂凝多次贈給他貴重的物品,鄭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時用左拾遺、晉高祖時用諫議大夫的官職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賜給他逍遙先生的稱號。鄭遨天福四年去世,時年七十四歲。鄭遨的節操可謂高尚了,身逢亂世而不被榮名利祿所玷辱,以至于拋棄妻子孩子遠離家鄉,難道不是與世隔絕并且十分珍愛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鄭遨喜好飲酒下棋,經常寫詩文散落民間,人們大多將這些詩文謄寫在絲絹上,作為珍品互相饋贈,甚至有人將他的容貌描畫在屋壁之上,把玩觀賞,他的蹤跡雖遠離紅塵,但聲名越來越大。10.請用斜線(/)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易_曰_積_善_之_家_必_有_余_慶_昔_顏_氏_將_以_女_妻_叔_梁_紇①_而_歷_敘_其_祖_宗_積_德_之_長_逆_知_其_子_孫_必_有_興_者_孔_子_稱_舜_之_大_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了凡四訓·積善之方》)【注】①叔梁紇:人名,孔子之父。答案:易曰/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敘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孔子稱舜之大孝【參考譯文】《易經》上說:“積善的家庭,一定會有很多喜慶的事。”例如,從前姓嚴的人家,要把他的女兒許配給叔梁紇,就將孔家所做的事情一件一件地說出來,預知孔家的子孫將來必定會興旺。孔子稱贊舜的孝順是不平凡的孝順,說:“(像舜這樣的大孝)不但祖先要享受他的祭祀,并且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可以保住他的福德。”這都是非常正確精辟的說法啊!三、(2014·黃岡9月質檢)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郝逢傳郝逢字致堯,成都人,幼好學,攻詩。性柔而惰,或謂其性懦,非能立事。常欲求鄉薦,未竟。屬盜起于境,資產略盡,迫寒餒而無憂嘆。咸平中,蜀掌兵者失律,兵亂為賊盜,殺守臣而據郡。自春徂秋,驅老幼以守城,或獻謀于賊,令盡索郡中書生署職,俾立效。凡得數十輩,列兵而脅曰:“不從者即此誅戮,仍及其族。”皆震懾而從。逢前紿賊帥曰:“公所索儒士,某非儒,豈可徼祿?不能從命。”詞氣剛憤,不可屈抗。賊怒令引去,臨刃復召者三,詞皆如初。會解于賊,楚槚①而釋之。既獲免,遂匿于家。天兵至,逆黨殲夷,或聞于郡守,將上其事而中止。逢亦不復言,居貧自若。噫,當是時,有位者尚或茍命,而逢一士爾,能致命賊所,不陷非義。彼同祿衒勢,私于身以媚時,得無愧乎!逢貧處晦跡,混于俗而人不甚知。噫!人名存誠豈易知乎?逢居州里,皆以為怯懦,洎亂而能爾,始明其所履焉。是時無他慮也,去就而已。去為順,就為逆,去難而就易,能為其所難,志以守正,是亦幾乎智勇也。夫忠烈節義,何時無之,然晦于無聞,在遇不遇爾。使越石父不遇晏子,則一拘囚爾;聶政非其姊,則無名暴夫爾。其遇,千金之重;不遇,鴻毛之微。然不可欲其遇而始為也,謂不遇而不為也。蘭生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不以困窮而改節。茍有善,雖不我知,斯善矣,豈止蒙其慶乎?茍不善,雖不我知,斯惡矣,豈止罹其殃乎?《易》曰:井渫②不食,為我心惻,王明③并受其福,又曰:“何校滅耳,兇。”其是之謂乎?若逢所履,雖曰:“未聞。”吾必謂之聞矣。故為聲其實,亦得有所勸焉。(選自宋·黃休復《茅亭客話》)【注】①槚楚:用槚木荊條制成的刑具,用以鞭打。②井渫:井水潔凈。③王明:到(那里去看看)就明白。王,通“往”,到。明,明白。1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臨刃復召者三,詞皆如初刃:行刑,殺頭B.去難而就易,能為其所難去:距離C.斯惡矣,豈止罹其殃乎罹:遭受D.故為聲其實,亦得有所勸焉聲:聲張,宣傳解析:去:去掉,去除。“去……就……”可以譯為“放棄……選擇……”。答案:B1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表明郝逢“幾乎智勇”的一組是()①幼好學,攻詩。性柔而惰②逢前紿賊帥③既獲免,遂匿于家④詞氣剛憤,不可屈抗⑤臨刃復召者三,詞皆如初⑥或聞于郡守,將上其事而中止A.①②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④⑤⑥解析:①交代郝逢的愛好和性情;③不能表現智勇;⑥是說有人準備把郝逢的事情上報給朝廷,但中途停止了。答案:C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郝逢的生活一直不如意。早年“求鄉薦,未竟”,后來家產全部被盜賊搶掠,盡管在盜賊面前“不可屈抗”,但在逆黨被剿滅后仍未受到表彰。B.郝逢面對敵人的威脅,一口咬定自己不是讀書人,只遭遇了一頓鞭刑而僥幸得脫。他從此之后不再說自己是讀書人,安然自若地過著貧窮的生活。C.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為了表彰郝逢的精神。他為像井水一樣潔凈的郝逢不被賞識而感到惋惜,因此一定要給郝逢寫篇歌頌的文章。D.作者在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對忠烈節義的看法。他認為忠烈節義的思想什么時候都有,只不過有個機遇問題,人不應當因為貧窮而改變氣節。解析:“只遭受一頓鞭刑”不準確,還有多次臨刑的威逼;原文“逢亦不復言”意思是郝逢也不再說起他在盜賊面前的智勇表現,不是“不再說自己是讀書人”。答案:B14.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1)性柔而惰,或謂其性懦,非能立事。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所索儒士,某非儒,豈可徼祿?不能從命。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逢居州里,皆以為怯懦,洎亂而能爾,始明其所履焉。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郝逢)性情溫柔而懶惰,有人認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的人。(2)您所要的是讀書人,我不是讀書人,哪里能夠貪圖這份俸祿?(我)不能順從您的命令。(3)郝逢居住在鄉里,(大家)都認為他膽小怯懦,到了危亂時(他)卻能做到這樣(堅強不屈),才明白他所經歷過的事情(一般人不容易做到)。【參考譯文】郝逢,字致堯,成都人。少年時就喜歡研究學問,特別注重研究詩歌創作。性情溫柔而懶惰,有人認為他性情怯懦,不是一個能夠建功立業的人。他常想請求州縣舉薦去應試進士,沒有結果。恰遇到境內起了盜賊,郝逢資產盡失,他被饑餓寒冷所困卻毫無憂慮和哀嘆。宋真宗咸平年間,四川帶兵的統帥對部下約束不嚴,士兵作亂成為盜賊,殺掉防守大臣占據郡城。從春天到秋天,盜賊們驅趕老人和兒童為他們防守城池。有人向盜賊獻計,下命令搜索城中的所有讀書人,讓他們署理官職,要他們立功效勞。一共搜得數十人,在他們面前陳列兵器威脅他們說:“不順從的人立即在這里殺掉,并且還要株連你的家族。”這些讀書人都因震驚害怕而服從了。郝逢上前騙盜賊統帥說:“您所要的是讀書人,我不是讀書人,哪里能夠貪圖這份俸祿?我不能順從您的命令。”郝逢的用詞語氣剛正憤激,不能屈服。盜賊生氣地命令把他拉出去殺了,剛要殺他又把他喊回來,重復多次,他的回答都同開始一樣。恰巧遇上被盜賊解送,把他一頓鞭打之后盜賊就把他釋放了。他被免除關押后就隱匿在家。朝廷的軍隊到來,叛逆的賊黨被剿滅,有人把他在盜賊面前剛直不屈的事講給郡守聽,郡守準備把這事報告給皇帝但中途停了下來。郝逢也不再說什么,還是像以前一樣過著貧困的生活。唉,在那個時候,有地位的人有些尚且是在茍且地活著,何況郝逢只是一個士人而已,他能夠在盜賊那里不怕捐軀,不讓自己淪落到不合道義的境地。那些與他處于一樣命運卻眩惑于威勢的人卻因吝惜自己的生命去討好盜賊時,難道沒有一絲慚愧嗎?郝逢過著貧困的生活,行蹤隱秘地混雜在世俗之中,因而人們不了解他。唉,人的名聲要保存于世,哪里是容易知道的啊?郝逢居住在鄉里,(大家)都認為他膽小怯懦,到了危亂時(他)卻能做到這樣(堅強不屈),才明白他所經歷過的事情(一般人不容易做到)。當時沒有別的想法,只不過是拒絕或順從而已。拒絕(盜賊的要求)是合乎正義的做法,順從(盜賊的要求)就是叛逆朝廷,拒絕是難以做到的,順應是容易做到的,郝逢能做到他難以辦到的事,立志堅守正道,這樣可算智勇雙全的人了。至于忠烈節義,什么時候都有,然而很多時候卻會默默無聞,這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