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2016一輪復習資料課件_第1頁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2016一輪復習資料課件_第2頁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2016一輪復習資料課件_第3頁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2016一輪復習資料課件_第4頁
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2016一輪復習資料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6年全國普通高考生物第一輪復習2016備考·最新考綱 1.物質進入細胞的方式(Ⅱ)2.實驗: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和復原第7講細胞的物質輸入和輸出考點1滲透作用的原理和應用(5年10考)1.滲透作用的條件閱讀課本P60填空 (1)有一層半透膜 (2)膜兩側溶液具有濃度差

(1)2.動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2)細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決于細胞膜兩側溶液中水的相對含量的

。差值3.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閱讀課本P61、63,完成填空4.與滲透作用模型對比分析成熟植物細胞是一個滲透系統 思維激活1.判斷正誤 (1)K+通過細胞膜屬于滲透作用 ()。 (2)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由細胞膜和液泡膜組成,相當于半透膜 ()。 (3)細胞液就是細胞內的液體 ()。 (4)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就會發生質壁分離 ()。 (5)動物細胞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發生質壁分離()。 答案(1)×(2)×(3)×(4)×提示有大液泡的活的植物細胞才能發生質壁分離。(5)√××××√2.下面三幅圖均為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三個細胞中所處外界溶液濃度最大、最小的分別一組?另一組外界溶液濃度如何?對人體紅細胞而言,此組濃度為多少?提示A組所處外界溶液濃度最大導致其失水皺縮;C組所處外界溶液濃度最小,致其吸水漲破;B組外界溶液濃度與細胞內液濃度相等,其形態不變。對人體紅細胞而言,此組濃度相當于0.9%的生理鹽水或5%的葡萄糖溶液。例2。下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滲透作用的原理及應用(1)漏斗內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為兩種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內外起始液面一致。滲透平衡時的液面差為Δh,此時S1和S2濃度大小關系為________。(2)圖中半透膜模擬的是成熟植物細胞中的________,兩者在物質透過功能上的差異是________。原生質層能主動運輸(轉運)有關物質而半透膜不能S1>S2原生質層(3)為進一步探究兩種膜的特性,某興趣小組做了以下實驗。實驗材料:紫色洋蔥。實驗器具:如圖所示的滲透裝置(不含溶液),光學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刀片,吸水紙,擦鏡紙,滴管,記號筆等。實驗試劑:蒸餾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與其等滲的KNO3溶液。部分實驗步驟和結果如下:①選兩套滲透裝置,標上代號X和Y。在兩個燒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餾水,分別在裝置X和Y的漏斗內加入適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調節漏斗內外液面高度一致。滲透平衡時出現液面差的裝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代號)。②選兩片潔凈的載玻片,________,在載玻片中央分別滴加________,制作洋蔥鱗片葉外表皮臨時裝片并分別觀察裝片中細胞的初始狀態。③觀察臨時裝片中浸潤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蔥鱗片葉外表皮細胞發生的變化,兩者都能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4)上述實驗中最能體現兩種膜功能差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后會自動復原X標號蒸餾水質壁分離解析(1)由于滲透平衡后漏斗內液面高,再結合液體壓強原理,說明此時S1的濃度高;(2)成熟植物細胞的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相當于-層半透膜;但原生質層具有選擇透過性,可主動運輸細胞需要吸收或排出的物質,而半透膜不具有生物活性;

(3)①蔗糖不能透過半透膜,而KNO3可透過半透膜,故兩者達到動態平衡時,裝蔗糖溶液的實驗組的漏斗內外出現液面差。②實驗分組應注意編號并標注,制作植物細胞臨時裝片時在載玻片上先滴一滴蒸餾水,可保持細胞的活性,并有利于材料展開。③成熟的植物細胞處于不同種類的高濃度的外界溶液中時都會因滲透失水而發生質壁分離現象。④由于KNO3可被植物細胞吸收,而蔗糖不會被細胞吸收,因此一段時間后,KNO3實驗組的細胞液濃度升高而吸水,發生質壁分離后自動復原現象。答案(1)S1>S2(2)原生質層原生質層能主動運輸(轉運)有關物質而半透膜不能(3)①X②標號蒸餾水③質壁分離(4)KNO3溶液中的細胞質壁分離后會自動復原易混易錯發生滲透平衡只意味著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平衡狀態,既不可看作沒有水分子移動也不可看作兩側溶液濃度相等。歸納提升——滲透作用原理的拓展應用(1)比較不同溶液濃度大小—————————(2)驗證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

——————1、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滲透作用實驗裝置,實驗開始時長頸漏斗內外液面平齊,記為零液面。實驗開始后,長頸漏斗內部液面的變化趨勢為()。[對點強化]B解析掌握滲透作用發生的條件(有半透膜和膜兩側存在濃度差)、水分子擴散的方向(順濃度梯度擴散)和擴散的速率是解題的關鍵。仔細觀察圖示,長頸漏斗內為蔗糖溶液,實驗開始后長頸漏斗內部液面將上升,由于實驗初始階段半透膜內外溶液濃度差較大,液面上升速率較大。答案B考點2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及影響因素(5年13考)1.完成小分子和離子的跨膜運輸方式比較————————2. 物質跨膜運輸的影響因素 (1)影響自由擴散的因素:細胞膜內外物質的

。 (2)影響協助擴散的因素 ①細胞膜內外物質的

。 ②細胞膜上的

數量。濃度差濃度差載體a.載體是一類蛋白質,具有

性,不同物質的載體不同,不同生物細胞膜上的載體的種類和數目也不同。b.載體具有

現象,當細胞膜上的載體全部參與物質的運輸時,細胞吸收該載體運輸的物質的速度不再隨物質濃度的增大而增大。(3)影響主動運輸的因素①

數量。②

:凡能影響細胞內產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響主動運輸,如氧氣濃度、溫度等。特別提醒

上述運輸方式中只有主動運輸可逆濃度梯度進行。特異飽和載體能量3.大分子和顆粒性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思維激活1.請將下列物質運輸相關內容連線

2.判斷正誤 (1)主動運輸使膜內外物質濃度趨于一致,維持了細胞的正常代謝 (天津理綜,3C)()。 (2)血漿中的碘進入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屬于自由擴散(海南卷,11D)()。 (3)氫離子可以通過擴散作用進入液泡內(北京卷,3B)()。 (4)主動運輸過程中,需要載體蛋白協助和ATP提供能量()。 (5)液泡中積累大量離子,故液泡膜不具有選擇透過性()。 答案(1)×(2)×(3)×(4)√(5)××××√×例4.某哺乳動物神經細胞內外的K+和Na+濃度見下表。下列屬于主動運輸的是()。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判定

A.K+經鉀離子通道排出細胞B.K+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C.Na+經鈉離子通道排出細胞D.Na+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D解析根據表格,神經細胞外Na+濃度較高,細胞內K+濃度較高,K+和Na+經過離子通道排出細胞屬于被動運輸,A項、C項錯誤;K+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運輸方向由高濃度向低濃度,運輸方式為協助擴散,B項錯誤;Na+與有關載體蛋白結合排出細胞,運輸方向由細胞內向細胞外,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D項正確。答案D互動探究

下圖為物質跨膜運輸的三種典型模式,請仔細辯認,并思考: (1)模式①~③分別屬于何種跨膜方式? (2)用蛋白酶處理細胞膜受影響的是________。 (3)用呼吸抑制劑處理受影響的是________。

①為主動運輸,②為自由擴散,③為協助擴散。①、②①例5.(高考改編題)圖甲表示四種不同的物質在一個動物細胞內外的相對濃度差異。其中通過圖乙所示的過程來維持細胞內外濃度差異的物質是()。A.Na+B.CO2C.胰島素D.K+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綜合考查

解析首先根據圖乙判定該物質的運輸方式及濃度特點,然后觀察圖甲中各種物質細胞內外的濃度,最終確定對應關系。圖乙表示該物質由細胞膜外通過主動運輸由低濃度進入高濃度的細胞膜內,Na+細胞外濃度高,細胞內濃度低,濃度方向不符合乙圖;CO2為協助擴散,胰島素為胞吞,運輸方式不符合乙圖;只有K+的運輸方式和濃度方向都符合乙圖。答案D方法提煉1.物質出入細胞方式的判定 (1)根據分子大小與載體、能量的需要 (2)根據運輸方向: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方式是主動運輸。

——2.探究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 (1)探究是主動運輸還是被動運輸————————3、葡萄糖穿越細胞膜進入紅細胞的運輸速度存在一個飽和值,該值的大小取決于()。A.細胞內的氧濃度B.細胞膜外的糖蛋白數量C.細胞膜上相應載體的數量D.細胞內外葡萄糖濃度差值解析葡萄糖穿越細胞膜進入紅細胞的方式是協助擴散,需要載體蛋白。答案C

[對點強化]實驗6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5年10考)[要點突破]1.實驗原理

成熟的植物細胞構成滲透系統可發生

。滲透作用閱讀課本P622.質壁分離與復原實驗流程本實驗應注意的問題(1)實驗試劑使用①使用濃度過高的蔗糖溶液(質量濃度為0.5g/mL),質壁分離現象明顯,但不能復原,因為溶液濃度過高,細胞過度失水而死亡。②使用質量濃度為1mol·L-1的KNO3溶液,因為K+和NO3-可被細胞吸收,使細胞液濃度增大,所以細胞先發生質壁分離后又自動復原。(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現象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發生質壁分離時在細胞壁和細胞膜之間充滿的是外界溶液,原因是細胞壁具有全透性。(3)質壁分離與復原過程中水分移動是雙向的,總結果是單向的。(4)實驗成功的關鍵是實驗材料的選擇,必須選擇有大液泡并有顏色的植物細胞,便于在顯微鏡下觀察。(5)在這一實驗中有兩次對照,具體分析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6】

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長調節劑)對離體培養的成熟胡楊細胞質壁分離的影響,將細胞分別移至不同的培養液中繼續培養3天,結果如表。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胡楊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吸水和失水B.質壁分離的胡楊細胞液泡體積變小C.NaCl為自變量,茉莉酸為因變量D.茉莉酸對NaCl引起的胡楊細胞質壁分離有抑制作用C解析茉莉酸為自變量,有無質壁分離現象為因變量。答案C【例2】(江蘇高考改編)將浸潤在質量濃度為0.3g/L蔗糖溶液中的紫色洋蔥表皮制成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洋蔥表皮細胞通過滲透作用失水,導致細胞發生質壁分離,原生質層在該過程中充當了________。以下結構或物質屬于原生質層的是________。A.液泡膜B.線粒體C.液泡色素D.細胞核E.細胞壁(2)請在坐標系中繪出細胞吸水力隨質壁分離程度變化曲線。半透膜AB調節光圈、反光鏡以改變視野亮度不是細胞中有葉綠體,影響染色后對線粒體的觀察答案(1)半透膜AB(2)如圖(3)調節光圈、反光鏡以改變視野亮度(4)不是細胞中有葉綠體,影響染色后對線粒體的觀察解析(1)成熟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液泡膜及兩層膜之間的細胞質部分組成原生質層,充當了半透膜。細胞核、液泡內的成分不屬于原生質層。(2)細胞隨著質壁分離程度加大,細胞液濃度增加,細胞吸水力也增加。因細胞有最大分離程度,故吸水力也有最大值。(3)調節顯微鏡粗、細準焦螺旋可以使圖像清晰,調節光圈、反光鏡可以改變視野亮度。“在清晰看到細胞結構后為了更準確判斷”,不需要調節粗、細準焦螺旋。(4)蘚類葉肉細胞中有葉綠體,影響對被染成藍綠色對線粒體的觀察。誤區混淆半透膜與選擇透過性膜 點撥(1)兩者共性:允許小分子通過,大分子都不能通過。 (2)二者區別——是否具“選擇性” ①半透膜可以是生物性的選擇透性膜,也可以是無生命的物理性膜,即指某些物質可以透過而另一些物質不能透過的多孔性薄膜,物質能否通過取決于分子的大小。②選擇透過性膜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膜,載體蛋白的存在決定了其對不同物質是否選擇性吸收。細胞死亡或膜載體蛋白失活后,其選擇透性喪失。易失分點1混淆“摩爾濃度”與“質量濃度” 點撥溶液濃度指摩爾濃度而非質量濃度,如10%葡萄糖溶液和10%蔗糖溶液的質量濃度相同,但摩爾濃度是10%蔗糖溶液的小,故水分子由蔗糖溶液向葡萄糖溶液移動。易失分點2誤認為滲透平衡時,濃度相等 點撥滲透平衡≠濃度相等。 達到滲透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水分子移動達動態平衡,此時膜兩側溶液的濃度未必相等,如透析袋內蔗糖溶液與透析袋外的清水可達滲透平衡,但濃度總不會相等。易錯點不能根據影響跨膜運輸因素的曲線來確定運輸方式下列關于選擇透過性膜與半透膜的關系,正確的說法是(

) ①具有半透性必然具有選擇透性②具有選擇透性必然具有半透性③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選擇透性④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

A.①③B.①④

C.②③

D.②④糾錯演練解析半透膜是指小分子物質能通過,而大分子物質不能通過的膜。半透膜不一定是活的生物膜。活的生物膜不僅具有半透性,還具有選擇透性,只有被細胞選擇吸收的小分子物質才能通過。因此,具有選擇透性就必然具有半透性,而且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選擇透性。答案C如圖甲、乙為兩個滲透裝置。甲圖 是發生滲透作用時的初始狀態,乙 圖是較長時間之后,通過漏斗內外 的水分子達到動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