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海豚科短吻海豚屬動物伊洛瓦底江豚01動物學史近種區別生活習性形態特征棲息環境分布范圍目錄030502040607繁殖方式保護現狀亞群分化相關文化目錄0908010基本信息伊洛瓦底江豚(學名:Orcaellabrevirostris)是海豚科、短吻海豚屬的海洋哺乳動物。體長2.1-2.5米。頭圓鈍,由噴氣孔往前的部分成圓形膨大。喙不明顯,口頗大,周圍有唇狀隆起。眼位于口角后上方。噴氣孔略偏于體中線左側。背鰭小,位于體中間偏后。鰭肢呈三角形,末端尖,尾干較小,尾鰭大,寬度可達體長的2/7。上頜齒略多,但較下頜齒小,直徑約6毫米。背部暗灰藍色或近黑色,向腹面漸淡。各鰭都與背部同色。伊洛瓦底江豚主要生活在近海,特別是河口的泥濘、微咸水域,離開海岸的分布距離可遠至60千米外的淡水內河。該物種在潛水前會浮出水面2次。可深潛12分鐘去覓食硬骨魚、頭足類、甲殼類動物和魚卵,捕食期偶爾向魚群吐水。間斷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的熱帶和亞熱帶區。主要與淡水輸入有關。沿海和河口種群分布在婆羅洲和印尼群島的中部島嶼,北至菲律賓巴拉望,西至孟加拉灣,包括泰國灣。動物學史分類命名動物學史命名伊洛瓦底江豚最初由英國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爵士(SirRichardOwen)于1866年根據1852年在印度東海岸維沙卡帕特南港口(Visakhapatnam)發現的標本進行了最早的記錄描述。伊洛瓦底江豚的物種名稱“brevirostris”來自拉丁語,意思是短喙。該物種與澳大利亞的矮鰭海豚關系密切。直到2005年,一項基因分析表明,在澳大利亞北部海岸發現的種群形成了短吻海豚屬(Orcaella)的第二個物種,這兩種矮鰭海豚才被認為是不同的物種。短吻海豚屬的物種是領航鯨亞科(Globicephalinae)海洋海豚的近親。
分類在分類學上,伊洛瓦底江豚被歸至短吻海豚屬,它是其屬中的兩個物種之一。與之同屬的還有產自大洋洲北部海域的澳洲的短吻海豚。由于外形和一角鯨科相似,短吻海豚屬曾被劃入該科,而遺傳學分析顯示短吻海豚屬與虎鯨為近親,它有時被列在一個只包含它自己的科中,以及被列在單齒科和海豚科中。已達成廣泛共識,將其歸入海豚科。
形態特征形態特征伊洛瓦底江豚體長1.46-2.75米,體重90-200千克。雄性通常大于雌性。體型粗壯,軀體渾圓呈流線型。額隆大,頭部鈍而渾圓,吻部不突出,唇線平直(存在個體差異,唇線會有改變)。頸部靈活,有顯著褶皺并稍微凹陷。胸鰭前緣明顯彎曲,有的胸鰭呈現長且寬的刮鏟狀,有的末端尖銳。背鰭短而鈍,位于中央稍偏體后方,雄性背鰭通常較雌性大,呈三角形。尾干狹窄。尾鰭寬大,中央缺刻明顯,后緣向內凹。鰭狀肢寬而圓。與其他海豚不同,伊洛瓦底江的U形氣孔位于中線左側,并向海豚的前方開放。它的短喙看起來與其他海豚的喙截然不同。
這些海豚通常是雙色的,背部和側面呈灰色至藍灰色,腹部顏色較淺。體色從暗藍灰、中灰到淡藍色都有,有些個體的體色非常深,背部呈藍灰色。腹部的顏色通常會比背部淡。在混濁的水中,淡色的腹部幾乎呈白色。沒有明顯的圖案。
該物種下頜兩側各有12-19顆呈細尖釘狀牙齒,長約1厘米。
伊洛瓦底江豚近種區別近種區別伊洛瓦底江豚的頭、面部特征及外觀上與白鯨相似,但體色較暗。但與虎鯨的關系最為密切。最常與印太江豚混淆,因為兩者都有渾圓的鈍形頭,只是印太江豚體型小得多,而且沒有背鰭。與中華白海豚相比,中華白海豚體型更大,喙更長,背鰭更大。
棲息環境棲息環境伊洛瓦底江豚是一種廣鹽性海洋海豚,分布在沿海地區以及孟加拉灣和東南亞部分地區的河口和河流中。主要棲息于近海區,尤其喜歡河口和三角洲的泥濘微咸水域,一般不會涉險遠離近海。在南亞和東南亞的大部分河流和海洋區域都有發現,有些種群似乎只出現在淡水區,但唯一集中的瀉湖種群是在印度奧里薩邦的吉爾卡湖和泰國南部的宋卡湖。
生活習性行為競爭聲音互惠食性12345生活習性行為伊洛瓦底江豚具群居性,群族一般都少于6頭,但有時也可以多達15頭,通常3-6頭聚群活動,群成員的社交行為發生在群內和群外,它們也與其它群組混游。伊洛瓦底江豚偵察時會將頭部伸水面環視四周。當它們浮出水面呼吸時,僅露出頭頂,這一過程非常短暫。伊洛瓦底江海豚游泳速度很慢,但據報道,當海豚在船上被追逐時,它的游泳速度為每小時20-25千米。在一年中,雌性有時可以平均游45千米,雄性可以游到平均100千米。已知吉爾卡湖的伊洛瓦底江豚會游上河口沙洲,在沙子里翻滾,若受驚擾則退回水中。伊洛瓦底江豚游泳緩慢、悠閑。以平穩、緩慢的翻轉動作浮升海面。潛水時間可以潛水70-150秒至12分鐘,平均115.3秒。之后經常一連快速呼吸3次;受到驚嚇時,能在水中待上12分鐘。在多次深潛間隔期,身體露出水面的機會只有14%(相比總次數),期間的水面動作包括旋轉、濺水或擊浪和拍水。常有浮窺、鯨尾擊浪、躍身擊浪、吹水泡、側身翻滾以及停留水面的行為。伊洛瓦底江豚會采用小角度的水平跳躍,但不完全躍離水面。深潛時會將尾干拱起。浮窺時嘴邊可能會“吐”水。噴氣難以得見。未知有無船首乘浪行動。
競爭當伊洛瓦底江海豚被迫離岸并被更專業的海豚排斥時,觀察到了種間競爭。當圈養的中華白海豚和伊洛瓦底江豚被關在一起時,據報道,伊洛瓦底江豚經常被占優勢的中華白海豚追逐并限制在水箱的一小部分。在吉爾卡湖,當地漁民說,當伊洛瓦底江豚和寬吻海豚在外河道相遇時,前者受到驚嚇,被迫返回湖中。
聲音伊洛瓦底江豚以咔噠聲、嘰嘰聲及嗡嗡聲溝通,主頻率達60千赫,可能也用于回聲定位。
互惠伊洛瓦底江豚對人類非常友好。這種海豚個體經常陪伴漁船,幫助將魚群趕到當地漁民的中。伊洛瓦底江豚與傳統漁民有著合作捕魚的互惠關系。印度的漁民回憶起他們何時會通過敲擊木鍵(也稱為lahaikway)來呼喚海豚,方法是敲擊他們船的兩側,要求伊洛瓦底江豚將魚趕到他們的中。在緬甸的伊洛瓦底江上游,伊洛瓦底江豚根據它們發出的聲音信號,使用撒將魚趕向漁民。漁民們試圖通過各種努力來引起海豚的注意,例如使用錐形木棍敲打獨木舟的側面、將槳劃到水面、發出叮當聲的漁或發出伊洛瓦底江豚喜歡的火雞般叫聲。同意與漁夫一起工作的一群海豚將把一群魚圍成半圓形,引導它們向船走去。作為回報,海豚會得到一些漁民的副漁獲物作為獎勵。從歷史上看,伊洛瓦底江的漁民聲稱特定的海豚與個別漁村有關,并將魚追入他們的中。一份1879年的報告指出,漁民經常向當地法院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從競爭對手漁民的中收回一部分魚,據稱原告的海豚幫助填滿了這些魚。也曾有湄公河的漁夫與伊洛瓦底江豚合作,將魚群趕入漁的記錄。
東南亞的漁民非常喜歡伊洛瓦底江豚,因為它幫助他們將魚趕入中。此外,人們注意到這些動物會很快記住人們放它們的地方,并開始故意將一群魚趕進陷阱,因為它們確信會幫助阻止它們。20世紀,印度尼西亞群島幾乎每個漁村都有自己的“本地”海豚群,它們總是將魚直接趕到漁。有趣的是,有時不同村莊的居民甚至會起訴他們的鄰居,如果他們設法引誘一群海豚到他們的捕魚區(盡管公平地說,有必要起訴海豚)。
食性該物種食性很雜,在文萊灣,在淡布隆河和阿洛勿剎河的河口附近可以看到一些海豚,成群結隊旅行和逗留不僅使伊洛瓦底江海豚能夠捕獵,而且還能建立和維持社會并允許發生交配。它們會圍著魚群旋游并困住獵物。這些獵物陷阱發生在略低于水面的位置。它們在12月至翌年2月左右的捕魚季節聚集在捕魚的漁船周圍。以硬骨魚及魚卵、頭足類、甲殼類動物為食。捕食時偶爾向魚群吐水。對圈養動物的觀察表明,食物可能會被吸進嘴里。伊洛瓦底江豚能夠噴射高達1.5米的水柱;這種獨特的行為因將魚放牧到一般區域進行狩獵而聞名。它們有時會在偷窺和喂食時這樣做,顯然是為了排出捕獲魚類時攝入的水,或者可能是為了放群。一些被圈養的伊洛瓦底江海豚接受過訓練,可以根據命令進行間諜活動。
分布范圍分布范圍原產地:孟加拉、文萊、柬埔寨、印度、印尼、老撾、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三條大河中也有淡水亞群:緬甸的伊洛瓦底江(河口上游1400千米)、印尼的馬哈坎河(河口上游90千米至500千米水流范圍,河口180千米至280千米密度最高的地區),以及柬埔寨和老撾國的湄公河(柬埔寨桔井附近的Kampipool和老撾的KhoneFalls之間不到200千米的范圍,距離河口約690千米)。在伊洛瓦底江豚在這些河流中出現的范圍內,它們的棲息區域集中在與匯合處和急流上方和下方相關的深水區域中。其他三個亞群棲息在海洋附加的半咸水水體中:印度的吉爾卡瀉湖、泰國的宋卡湖和菲律賓的馬拉帕亞湖。
伊洛瓦底江豚分布圖
繁殖方式繁殖方式成群結隊旅行和逗留不僅使馬拉帕亞能夠捕獵,而且還能建立和維持社會并允許發生交配。雌性或雄性馬拉帕亞會嘗試追逐伴侶約幾分鐘。它們面對著自己的腹部纏繞在一起,開始交配40秒。一旦發生交配,海豚就會彼此分開并向不同的方向出發。
北半球的交配季在12月至次年6月,分娩期大約從6月持續到8月,印度吉爾卡湖是例外,那里的伊洛瓦底江豚繁殖率很低,3年僅產1仔。妊娠期為14個月;雌性每2-3年生一頭小海豚。小海豚出生時長度約為1米,體重約為10千克。出生后的前7個月,仔豚體長和體重分別增加59%和266%。約6個月大時,仔豚開始吃魚;2歲左右完全斷奶;3-5年長成成年海豚。
伊洛瓦底江豚的壽命約為30年。性成熟度被認為和生長速率正相關。像多數哺乳類動物一樣,母豚投入大量時間撫育幼豚。從初生到7個月大,幼仔完全依賴母豚的營養;7個月后,幼豚留在海豚群,繼續接受母豚喂食,但也捕魚。這些海豚被認為在7-9歲時達到性成熟。伊洛瓦底江豚壽命大概在28歲左右。
亞群分化亞群分化雖然有時被稱為伊洛瓦底江豚,但它并不是真正的河豚,而是生活在靠近海岸、河口和河口的微咸水中的海洋海豚。它們在淡水河流中建立了亞種群,包括恒河和湄公河,以及它得名的伊洛瓦底江。分布范圍從孟加拉灣延伸到新幾內亞和菲律賓,盡管它似乎沒有冒險離岸。常見于婆羅洲島的河口和海灣,從馬來西亞沙巴的山打根到馬來西亞文萊和砂拉越的大部分地區都有目擊。
保護現狀種群現狀保護級別保護現狀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7年ver3.1——瀕危(EN)。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Ⅰ。
種群現狀尚未對該物種進行過范圍廣泛的調查,也沒有根據當地或區域調查對伊洛瓦底江豚的總數進行預估。統計上嚴格的豐度估計僅適用于該范圍的一小部分。正如Smith(2017年)和Thomas和Gulland(2017年)總結的那樣,從大到小列出的是:孟加拉國開放河口水域中有5,383頭(2008年);在孟加拉國孫德爾本斯紅樹林的水道中有451頭(2006年);泰國灣達勒沿岸5年線橫斷面調查的平均值為423頭(2015年);在馬來西亞沙撈越州古晉灣是233頭(2013年);在砂拉越的民都魯-Similajau海岸線是189頭(2015年);印度奇利卡瀉湖111頭(2011年);Mahakam河77頭(2016年)。在伊洛瓦底江是58-72頭(2007年)。在湄公河,估計從2007年的93頭下降到2010年的85頭(2011年),到2015年的80頭。對菲律賓馬拉帕亞海峽的最新估計從2001年的77頭減少到2012年的35頭(2016年)。此外,根據照片識別的個體數量,由未標記個體的比例校正(2016年)。在印度尼西亞加里曼丹的巴厘巴板灣記錄了大約50頭個體的種群(D.Kreb,未公開的數據)。對于被列為極度瀕危(CR)的五個亞種群中的每一個,以及印度吉爾卡湖的第六個亞種群,生殖成熟個體的數量估計少于50頭。
來自婆羅洲其他地點的有限研究和數據,在記錄了其他可能孤立的亞種群的情況下,表明與孟加拉國較大的亞種群相比,該物種范圍內適合棲息地的大部分地區可能擁有非常小的當地亞種群,例如Sesayap河和加里曼丹河口的亞種群(估計有40-96頭,有季節性波動)和沙巴的CowieBay估計有31頭(2013年)。
相關文化相關文化老撾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合同解除退費協議
- 鋼筋班組分包合同協議書
- 賣房子時怎樣寫合同協議
- 土地分割合同協議
- 工程類協議合同咨詢平臺
- 網絡協議合同
- 凍庫轉讓合同協議
- 因疫情購房合同延期協議
- 婚姻糾紛協議合同
- 停息掛賬協議合同
- DB61∕T 1261-2019 汽車維修業污染防治技術規范
- 全國高中數學聯賽試題與答案
- 半導體物理課件:第二章半導體中雜質和缺陷能級
- 特種設備事故應急演練方案(附總結)
- ISO測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資料
- 電子測量技術第5章 數字測量方法
- 預防性健康檢管理制度管理辦法
- 第2章 知識表示方法人工智能
- (完整版)《衛生事業管理學》知識點
- ISO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內審計劃、記錄及報告
- 正文新毒品形勢下對農村禁毒教育宣傳策略的探討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