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_第1頁
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_第2頁
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_第3頁
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_第4頁
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經典word整理文檔,僅參考,轉Word此處可刪除頁眉頁腳。本資料屬于網絡整理,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摘要壤水、肥、氣、熱環境及農田小氣候因此產生較大變化,從而對作物要通過分析秸稈覆蓋對土壤溫度、水分、養分、酶、土壤碳庫、生物供參考依據。Ⅱ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目錄摘要.................................................................................................................Ⅰ目錄.................................................................................................................Ⅱ第一章文獻綜述..........................................................錯誤!未定義書簽。1.1研究背景..............................................................錯誤!未定義書簽。1.2國內外秸稈覆蓋技術研究進展..........................錯誤!未定義書簽。1.2.1國外秸稈覆蓋技術研究進展.......................錯誤!未定義書簽。1.2.2國內秸稈覆蓋技術研究進展.......................錯誤!未定義書簽。1.3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21.3.1秸稈覆蓋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21.3.2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的影響........................................................21.3.3秸稈覆蓋對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生物的影響................................21.3.4秸稈覆蓋對農田小氣候的影響....................................................31.3.5秸稈覆蓋對田間雜草病蟲的影響................................................31.3.6秸稈覆蓋對作物生長和產量的影響.............................................31.4研究的目的與意義.................................................................................3參考文獻....................................................................................................5Ⅱ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第一章文獻綜述1.1研究背景農業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特別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經濟可持續2006耕作技術的核心。可持續發展問題與農作物秸稈的合理利用關系密切高旺盛和朱文珊2001)農業大國,我國秸稈資源豐富,據統計全國每年產生各類秸稈約7億噸,占世界秸稈產生量的25%隱患;二是農業生產中投入的大量化肥帶來了環境惡化、江河湖泊的富營養化、此,隨著農業現代化的迅猛發展,加快對這個問題的解決已成為當務之急(劉建生2005)。1.2國內外秸稈覆蓋技術研究進展1.2.1國外秸稈覆蓋保墑技術研究進展國外對免耕秸稈覆蓋耕作的研究起源于美國20世紀30一40年代。1942年美國成立了土壤保護局,總結開發了免耕技術。1943年美國農學家福克納首先明確否定了犁耕的必要,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進行減少土壤耕作的試驗(BowdenL1979)。前蘇聯在20世紀50年代在開發中亞地區的時候也發生了類似美國的黑風暴一套適合旱地的蓄水保墑耕作法,在全蘇旱農地區大面積推廣。英國1973-1974年應用免耕面積為hm10年后增加到2.75×10hmDeprsehR5252andMoriyaK.1998的發展籍增順和王盛霞1994)。30%的田間作業工序,通過合理輪作,留茬覆蓋、合理施肥等綜合措施,為作物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達到高產、高效、低耗、保護環境、減少水土流失的目的(劉杰等19941.2.2國內秸稈覆蓋保墑技術研究進展1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6要有玉米、稻草、麥秸等。20世紀70主要還是80年代以后,當時的研究多以一種秸稈覆蓋量的免耕或少耕與傳統耕隨著少免耕技術的發展,秸稈覆蓋技術得到相應的發展(旱做農業耕作栽培體系及增產機理課題組1993)。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和內蒙古和西北農區陜西、甘肅、新疆等地多采用玉米和小麥秸稈進行農田覆蓋,西南農區(重慶、四川、云南、貴州)、華南農區(海和長江中下游農區湖北、湖南、江西、江蘇、安徽、浙江多采用稻草進行農田覆蓋,在東北農區遼寧、吉林、黑龍江及內蒙古部分地區,產區也廣泛采用油菜秸稈進行覆蓋。從秸稈覆蓋的方式來看,可以分為全耕整稈覆蓋、半耕整稈覆蓋、半耕整稈半覆蓋,在糧食主式,但其效果還有待驗證。1.3秸稈覆蓋的農田生態效應1.3.1秸稈覆蓋對土壤物理性狀的影響秸稈覆蓋可以顯著改善土壤物理性狀,而且隨覆蓋年限和覆蓋數量的不同,改善效果存在較大差異。秸稈覆蓋可減輕降水對土壤的直接拍打、淋洗和沖擊,構;覆蓋還田后,提高了土壤有機質量,加之土壤中蚯蚓等動物活動的增強,可1.86%一10.92.88%一60.5104.5%。1.3.2秸稈覆蓋對土壤養分的影響要補充來源。地面覆蓋秸稈后,可使地表C/N發生變化,土壤中的養分相應地2014027%,全氮.02%;0—20cm土層,連續覆蓋2—3a后的土壤有機質、全氮和全磷覆蓋年限的增加,其增加肥力的效果越顯著。1.3.3秸稈覆蓋對土壤酶活性及土壤生物的影響土壤酶作為土壤肥力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有機質分解、營養物質轉化、污染物降解及修復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杜社妮等2007;賈偉等2008;陶軍等2010;Lilianetal.1995),其酶活性會隨著作物種類、耕作與管理方式和土壤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有試驗表明(卜玉山等2006;杜守宇等1994;劉冬青等2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200320041996等微生物數量增加,土壤生物學活性改變。1.3.4秸稈覆蓋對農田小氣候的影響在秸稈覆蓋條件下,土壤溫度年、日變化均趨緩和,低溫時有“增溫效應”,高溫時又有低溫效應”覆蓋后,地面熱量平衡發生明顯變化,湍流熱通量增大,而潛熱通量減小,從而進植株蒸騰,使土壤水分從無效消耗向有效消耗轉化。1.3.5秸稈覆蓋對田間雜草病蟲的影響抑制農田雜草,與不覆蓋相比,可降低農田的雜草密度。原因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因為覆蓋產生種間的他感效應,同樣抑制了雜草的生長。1.3.6秸稈覆蓋對作物生長和產量的影響養分利用效率,進而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具有較好的增產效果。生產性耗水為有效耗水(張海林等2002),這主要是因為秸稈覆蓋相當于在地表水和灌溉水均不能滿足作物需水量,覆蓋的增產效果則更加明顯。1.4研究的目的和意義提高農業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對我國來說具有重要的意義。構,提高農田的持水能力和入滲能力(蔡典維1995;劉立晶等2004;臧英等20031999200020002002;3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朱自璽等2000;JGMandSumarniN1997;WangHuixiaoetal2002還有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防止水土侵蝕及土壤退化等功能(旱作農業耕作栽培體系及增產機理課題組1993;中國農業科學院2002),同時采用秸稈覆蓋還能有效意義。4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參考文獻陳素英,張喜英,劉孟雨.2002.玉米秸稈覆蓋麥田下的土壤溫度和土壤水分動態規律.中國農業氣象,23(4):34-37.陳素英,張喜英,裴冬.2004.秸稈覆蓋對夏玉米田棵間蒸發和土壤溫度的影響.灌溉排水學報,23(4):32-36.杜堯東,劉作新,趙國強,王麗娟.2000.冬小麥田秸稈覆蓋的小氣候效應.生態學雜志,19(3):20-23.范愛武,劉偉,王崇琦.2004.環境因子對土壤水分蒸散的影響,太陽能學報,25(1):1-5.范仲學,王志芬,張鳳云.2003.覆蓋對土壤物理性狀與小麥產量的影響.小麥研究,42(3):18-20.樊修武,池寶亮,焦曉燕,李東旺,張志平.1993.鹽堿地秸稈覆蓋改土增產措施的研究.干旱地區農業研究,11(4):13-18韓魯佳,閆巧娟,劉向陽,胡金有.2002.中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及其利用現狀.農業工程學報,18(3):87-91.旱作農業耕作栽培體系及增產機理課題組.1993.旱地玉米免耕整秸稈半覆蓋技術研究初報.干早地區農業研究:13-18.胡芬,梅旭榮,陳尚漠.2001.秸稈覆蓋對春玉米農田土壤水分的調控作用.中國農業氣象,22(1):16-19.胡立峰,張立峰.2005.風蝕地區的保護性耕作探討.干旱區農業研,23(4):219~221.籍增順,王盛霞.1994.旱地玉米免耕覆蓋土壤水分研究.山西農業科學,22(3):7-12江永紅,宇振榮,馬永良.2000.秸稈還田對農田生態系統及作物生長的影響.土壤通報,32(5):209~213.江永紅,2001.玉米秸稈整株還田效應及效益分析.[碩士學位論文].北京:中國農業大學晉凡生,張寶林.2000.免耕覆蓋玉米秸稈對旱塬土壤環境的影響.生態農業研究,8(3):47-50張洪熙,趙步洪,杜永林,譚長樂,戴正元,季紅娟,王寶和,周長海.2008.小麥秸稈還田條件下輕簡栽培水稻的生長特性.中國水稻科學,22(6):603~609.趙聚寶,梅旭榮,薛軍紅,鐘兆站,張天佑.1996.秸稈覆蓋對旱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響.中國農業科學,29(2):~66.鄭家國,姜心祿,朱鐘麟.2006.季節性干旱丘區的麥秸還田技術與水分利用效率研究.灌溉排水學報,25(1):~33.趙建剛,王學勤,祈江燕.2008.玉米秸稈覆蓋在培肥地力作用上的初探.山西農業科學,36(6):~69周凌云,徐夢雄.1997.秸稈覆蓋對麥田耗水量與水分利用率影響的研究.土壤通報,28(5):205-206.朱文珊,曹明奎.1988.秸稈覆蓋免耕法的節水培肥增產效益及應用前景.干旱地區農業研究,5(4):12-17.朱自璽,趙國強,鄧天宏,方文松,付祥軍.2000.秸稈覆蓋麥田水分動態及水分利用率研究.生態農業研究,8(1):36-39.5秸稈覆蓋對農田生態效應的影響朱自璽,方文松,趙國強,鄧天宏,付祥軍.2000.麥秸和殘茬覆蓋對夏玉米農田小氣候的影響.干旱地區農業研究,18(2):19-24.朱自璽,趙國強,方文松,鄧天宏,付詳軍.2000.覆蓋麥田的小氣候特征.應用氣象學報,6(S1):112-118.BowdenL.1979.DevelopmentoPersentdrylandfanningsystem.In:AgricultureinSemiaridEnvironmenst,editedbyalrinetr-Verlga,45-72Chang,C,Lindwall,C.W.1989.Effectoflong-termminimumtillagepracticesonsomephysicalpropertiesofaChernozeroicclayloam.SoilScience,69:443-449DeprsehR.MoriyaK.1998.ImPlieationofno-tillgaeversus5011PerParationonstiatinabilityofgarieultuarlProduetion.AdvnaeeinGeoeeolo.gy,31:1179-1186DruryC.F.1999.Redclover,tillageinfluenceonsoiltemperature,watercontent,andcornemergence.AgronomyJournal,91:101-108WangHuixiao,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