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寄生蟲檢驗第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一、寄生蟲學檢驗的定義與范疇1、定義是研究病原寄生蟲與人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蟲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規律的科學,是為寄生蟲感染或寄生蟲病診斷提供“物證”的科。第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人體寄生蟲學(humanparasitology)醫學寄生蟲學(medicalparasitology)其為病原生物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內容涉及寄生蟲的種類、形態結構、生活史、生態習性、流行規律及致病機制,為寄生蟲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據,以達到預防、控制與消滅寄生蟲病的目的。人體的寄生蟲?。╬arasiticdisease)是由寄生于人體的原蟲、蠕蟲、節肢動物以及環節動物、軟體動物(Cox,2003)等所致的感染性疾病。第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人體寄生蟲學的定義與范疇第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寄生蟲學醫學原蟲醫學蠕蟲醫學節肢動物吸蟲:血吸蟲、肺吸蟲等絳蟲:帶絳蟲、包蟲等線蟲:蛔蟲、鉤蟲、絲蟲等葉足蟲、鞭毛蟲、孢子蟲、纖毛蟲等昆蟲(蚊子、蒼蠅)、蜱、螨等2.范疇:概括為以下三個部分第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寄生蟲病的危害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倡議的熱帶病特別規劃(SpecialProgrammeforResearch&TraininginTropicalDiseases(TDR)sponsoredbyUNICEF/UNDP/WorldBank/WHO)在全球范圍內重點防治的10大熱帶病中:第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除麻風病(Leprosy)結核?。═uberculosis)登革熱(Dengue)其余7種都是寄生蟲?。函懠?malaria)血吸蟲病(shistosomaiasis)淋巴絲蟲病(lymphaticfilariasis)盤尾絲蟲?。╫nchocerciasis)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非洲錐蟲病(africantrypanosomiasis)恰加斯?。–hagas’sdisease)。蠕蟲感染:據估計全球大約44.57億人受到感染(Crompton,1999)。大約有16億人即世界人口的1/6受到土源性蠕蟲感染的威脅(WHO2007)。第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蟲名感染人數死亡人數/年國家瘧原蟲2.47億100萬109(WHO,2008)血吸蟲2.0億50~100萬74(WHO,2008)利什曼1200萬(年150萬-200萬新感染者)882006淋巴絲蟲1.2億盤尾絲蟲病3700萬99%以上在非洲(WHO,2008)錐蟲1600-1800萬(美)+7(非)21美+?非寄生蟲病的危害及現狀(世界范圍)
第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世界范圍腸道寄生蟲流行情況
(WHO2009)蟲名感染人數死亡人數/每年阿米巴1%4-7萬賈第蟲2億鉤蟲7.4億蛔蟲10億鞭蟲7.95億第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其他較重要的寄生蟲:豬帶絳蟲(Taeniasolium):感染者1000萬,牛帶絳蟲(T.saginata):感染7700萬;糞類圓線蟲(Strongyloidesstercoralis):感染7000萬;華支睪吸蟲(Clonorchissinensis):感染701萬,闊節裂頭絳蟲(Diphyllobothriumlatum):感染900萬,貓后睪吸蟲(Opisthorchisfelineus)和麝貓后睪吸蟲(O.viverrini):感染1033萬;第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巨片吸蟲(Fasciolagigantica)和肝片形吸蟲(F.hepatica):240萬布氏姜片蟲(Fasciolopsisbuski):感染21萬;細粒棘球絳蟲(Echinococcus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絳蟲(E.multilocularis):感染270萬,微小膜殼絳蟲(Hymenolepsisnana):感染7500萬,羅阿絲蟲(Loaloa):感染1300萬;并殖吸蟲(Paragonimusspp.):感染2068萬(Crompton,1999)。第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病名感染人數瘧疾3000萬血吸蟲病1160萬絲蟲病3000萬黑熱病53萬鉤蟲感染者﹥2億我國建國初期五大寄生蟲病流行情況第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988~1992我國寄生蟲病流行現狀黑熱病、絲蟲病相繼達到基本消滅標準,血吸蟲病人76萬,絲蟲感染者139萬,瘧疾患者29萬。人體腸道寄生蟲共56種,平均感染率62.63%,感染率最高的海南省為94.7%。全國蛔蟲感染人數為5.31億,鞭蟲感染人數1.12億,而鉤蟲感染率為17%,感染人數為1.94億。第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004年的全國調查我國士源性線蟲感染率比1990年下降了63.65%,感染人數減少了近4億人;但全國蠕蟲感染率仍為21.38%;部分省市土源性線蟲感染率高達20.07%~56.22%,),兒童感染尤為嚴重;食源性寄生蟲病呈明顯上升趨勢。第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李厚文2012.12.9消息,趙本山因為吃小龍蝦得了肺吸蟲病第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人類對寄生蟲病的認識最早動物寄生生活的化石標本:四個螨寄生于四個咬蠓。該標本發現于艾伯特地層的琥珀內,距今已有七、八千萬年——珍藏于加拿大艾伯特皇家蒂勒爾古生物學博物館(濮季行,1994)。Beaver(1984)提到,“根據中國傳說,人類是由造物主(godofcreature)(中國神話為盤古)用其身上的虱子(lice)(中國神話為小蟲)創造的”,雖是神話卻也反映了人類對自身與寄生蟲悠久伴隨關系的認識。第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人類非洲起源說認為,人類大約在15萬年前出現在非洲(Tishkoff等,2001),然后經過幾次移民潮(Templeton,2002),到1.5萬年前的冰河末期,人類真正移行并定居到地球表面的各個地方。與此同時,人類也將寄生蟲從非洲帶到世界各地,并且沿途還感染上了一些其他的寄生蟲,前者稱之為祖傳寄生蟲(heirlooms),后者稱之為紀念寄生蟲(souvenirs)(Cox,2002)。人類對寄生蟲和寄生蟲病的認識可概略的從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個階段予以闡述。第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
(一)古代時期(18世紀中葉以前)考古發現,公元前3350-公元480年的糞化石中均鑒定出鉤蟲卵(Ferreira,1987)。湖北戰國中期女尸腸腔內檢出大量華支睪吸蟲卵和人鞭蟲卵,表明中國在2300年前就有華支睪吸蟲和人鞭蟲病的存在。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女尸——轪侯利蒼的夫人辛追(湖南醫學院,1980)、湖北江陵的西漢男尸——(公元前167年)體內均發現典型的日本血吸蟲卵,表明血吸蟲病流行至少已有2170年之久。第二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對大型蠕蟲的認識古代希伯來人在圣經中記載著被稱為火蛇的麥地那龍線蟲。在舊約-民數記“Numbers”(公元前1447-1407)上有火蛇(fieryserpents)疫病的敘述,該書上還畫有用棍子纏繞火蛇的圖畫,這一表示當時治療火蛇的圖畫,被后來做為各地醫務職業的標志(唐崇惕,2005)。中國古代,在3300多年前的323片殷墟甲骨文“卜辭”中,所載病名有22種,其中“蠱”字,象蟲在皿中,即表示腹中寄生蟲(薛文忠,1991)。我國秦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中即記錄了使君子等三種草藥;第二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古代希臘醫生和自然學家已用“helminth”指發生于動物腸內的蠕蟲,對這些蟲子進行研究就出現了“Helminithology”。1668年,英格蘭人Ramesey出版一本書,名為:Elminthologia,orsomePhysicalConsiderationsoftheMatter,Origination,andSeveralSpeciesofWormsMaceratingandDirefullyCruciatingeverypartoftheBodiesofMankindetc.被認為是有關蠕蟲的第一本英文書(Grove,1990)。并用到worm和Helminithology的羅馬化的詞匯Elminthologia。第二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但當時worm的含義很不明確,在17世紀的動物分類中,worm是分在insect內的(吳觀陵,2005)。1626年,意大利內科醫生Kedi將寄生蟲描述為“在活動物內見到的活動物”。1684年,Redi寫了一部寄生蟲學書籍《OsservazioniIntorniAgliAnimaliViventiCheSiTrovanoNegliAnimaliViventi》,被認為是寄生蟲學萌芽期的標志性事件(Beaver,1984;Cook,2001)。Redi被譽為“寄生蟲學之父”。Andry于1700年畫了第一張帶絳蟲圖。第二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對寄生蟲病癥狀的認識在古代,人們看不到微小的寄生蟲或組織內的寄生蟲,但他們對某些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癥狀則有細致的觀察、總結、歸納和記錄。最早較確切地記錄寄生蟲感染的是公元前3000-400年的埃及醫學和于公元前3000-300年的中國醫學其次是印度于公元前2500-200年、希臘于公元前800-300年、羅馬公元前700-400年以及稍晚些時候的阿拉伯醫師均詳細記錄了可能包括寄生蟲感染的疾病(Cox,2002)。第二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早在4000多年前,人們就認識到瘧疾這種人類疾?。ㄖ軙赞r,2005)?!隘憽弊衷谝笊虝r期的甲骨文中也已出現(孫宏偉等,2007)。中國古代醫生根據發熱的癥狀將瘧疾分為隔兩天發作(tertian)、隔三天發作(quartan)和夏秋(estivo-autumnal)發作的不同類型,并將虐脾(aguecake)與瘧疾聯系在一起。而希臘和埃及醫生許多世紀以后才認識到這些(Beaver,1984)。古希臘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也將(瘧疾)發熱分成3種類型;蓋倫也曾詳細記載瘧疾。第二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治寒熱諸瘧方第十六中有這樣的記載:“青篙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1971年中醫研究院的科研人員就是在研讀這段文字時得到啟發而制成我國第一個國際認可的專利藥——青蒿素。第二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對于原蟲認識的開端Cook(2001)認為,Gesner可能是最早于1565年就見到原蟲的人。但真正使原蟲學做為一門科學而誕生的是荷蘭博物學家列文虎克(vanLeeuwenhoek,1632-1723)。他于17世紀借助其自制的微小單透鏡顯微鏡,在1674年發現淡水中的纖毛蟲,于1681年在他自己糞便中,發現了世界上第一個致病原蟲——藍氏賈第鞭毛蟲,并記錄了賈第鞭毛蟲病,他也無疑被認為是原蟲學之父(Cook,2001)。第二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近代時期(18世紀中葉-20世紀中葉)
瑞典博物學家林奈(Linnaéus,1707-1778)于1753年創立雙名命名法(二名法),在其“SystemaNaturae”中首次闡述了許多蠕蟲,奠定了寄生蟲主要類群的動物特征和分類的基本知識。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推進殖民化運動的興起,大大推動了寄生蟲病的研究,其結果是大多數的蠕蟲、原蟲以及節肢動物被發現和命名,它們的形態、生活史及與宿主的關系被逐步闡明。奠定了寄生蟲學作為一門學科產生的基礎。第二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顯微鏡的廣泛應用促進了原蟲的發現雖然顯微鏡在17世紀后葉就已發明,并籍以發現了一些原蟲,但其在寄生蟲領域的廣泛使用則是在100多年以后。1824年,消色物鏡顯微鏡在英國應用,改善了對微小生物的觀察效果。之后,寄生原蟲被陸續發現并記錄,如Donne(1801-1878)于1836年發現了陰道毛滴蟲并于1858年報告一例球蟲病人。1880年,Laveran發現瘧原蟲;1897年Grassi和Ross描述了瘧原蟲生活史。Bruce(1888)發現了布氏錐蟲(Trypanosomabrucei);第二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巴西科學家Chagas在1907~1913年間,發現了克氏錐蟲(T.cruzi)和它的生活史,描述了該寄生蟲所致的恰加斯?。–hagasDisease),并弄清了該病病理和流行病學的所有細節,成為科學上的曠世之作(Cox,1996)。1893年,Smith和Kilborne發現蜱傳播巴貝蟲??;Leishman和Donovan(1901~1939)發現了黑熱病的病因。所有這些,為原蟲學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原蟲(Protoza)一詞,首先由德國Goluss于1817年使用,但他把腔腸動物也包括了進去。1845年,Siebold賦予了原蟲現代意義的概念。1888年,原蟲學(protozoology)一詞出現并逐漸被廣泛使用(吳觀陵,2005)。第三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對寄生蟲認識的深入與寄生蟲學學科的形成18世紀中葉以后,更多的蠕蟲特別是小型蠕蟲和蠕蟲幼蟲也被陸續發現,寄生蟲學作為一門學科已處于萌芽狀態(Worboys,1983)。19世紀初,德國醫生Pudolphi使用了一個新詞“Entozoa”(內動物)來描述寄生在其他動物體內的動物。隨之,出現Entozoology(內動物學),為主要研究腸蠕蟲的學科。1852年,Requin在其“élémensdepathologiemédicale”中呼吁用“helminthiasis”(蠕蟲病)取代復雜、不易理解的“lamaladievermineuse”(wormyillness),人們才逐漸接受了helminthes(蠕蟲)和Helminthology(蠕蟲學),內動物學也被蠕蟲學所代替(Grove,1990)。第三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初,熱帶醫學隨著北方國家向南方國家推進殖民化運動而興起,熱帶病的研究與防治被認為是“促進帝國政策的一種手段”;蠕蟲學的研究,推動了科學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病菌學說”(Germtheory)迅速被廣泛接受,并導致19實際90年代到20世紀初醫學科學的巨大進步(吳觀陵,2005)。第三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作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中國,寄生蟲病的普遍存在,為西方傳教士及醫師們也提供了發現和研究的機會。1877年Manson在廈門發現斑氏絲蟲中間宿主和傳播媒介,闡明了班氏絲蟲生活史,指明蚊蟲在傳播中的作用,首次提出昆蟲在人類疾病中起著媒介作用(Shang-Jen,2004)和蟲媒傳播寄生蟲病的概念,被認為是熱帶醫學創立的標志性起點(Chernin,1977)。他于1898年出版了熱帶病手冊,建立了倫敦熱帶醫學衛生學院,從熱帶醫學中分出了寄生蟲學這一學科。在Manson的啟發下,Ross于1897年8月20日發現了瘧疾由蚊蟲傳播,后來,該日也被定為蚊蟲日。第三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大約從1887年開始,駐中國教會醫院的外國醫生也開始進行寄生蟲病的調查,在此基礎上,Maxwell寫了《中國的疾病》一書,描述了中國寄生蟲病的情況。1920年后,Faust等外國學者對我國血吸蟲病、華支睪吸蟲病、姜片蟲病、鉤蟲病和某些原蟲病等進行了探討。第三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0世紀20年代中期,用于治療瘧疾的汞制劑、奎寧及其衍生物、治療熱帶痢疾的依米丁、治療錐蟲病的六0六和Bayer205等化療藥劑也相繼問世,開創了傳染病化療的歷史;而細菌性疾病的化療遲至20世紀30年代才真正開始。在這一時期,熱帶病研究中新發現的出現速度遠遠超過了生物醫學其他領域,熱帶病成為當時生物醫學的領頭學科。1930年后,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專業隊伍,對瘧疾、血吸蟲病、黑熱病、鉤蟲病等進行了調查和防治實驗,奠定了寄生蟲學在中國發展的基礎。第三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908年,世界上第一本寄生蟲學雜志Parasitology出版。1914年,JournalofParasitology創刊。繼而,寄生蟲學研究機構和學術團體相繼成立。我國著名寄生蟲學家洪式閭也于1928年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研究機構——杭州熱帶病研究所。中國動物學會于1934年附設了最早的寄生蟲學學術團體。至20世紀中葉,寄生蟲學作為一門獨立學科逐步得到確立。這一時期寄生蟲學的研究主要限于經典動物學分類和生活史的研究。第三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現代時期(20世紀中期以來)
現代寄生蟲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科學。1948年,Vincke和Lips分離出首株嚙齒動物瘧原蟲,即伯氏瘧原蟲(Plasmodiumberghei),開創了實驗瘧疾學新領域。這一時期寄生蟲學研究的特點:一方面從宏觀上研究寄生蟲的生態學、種群生物學并用其指導寄生蟲病的群體預防和治療;第三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另一方面是從微觀上將現代超微技術、生物化學、免疫學、細胞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新的理論和技術引入寄生蟲學和寄生蟲病研究領域,并形成若干新興學科,如免疫寄生蟲學、分子寄生蟲學、分子昆蟲學等;促使以實驗為基礎的現代寄生蟲學得到了快速發展(CoX,2002)。1.寄生蟲的培養促進對寄生蟲生理生化的認識2.免疫學技術與寄生蟲病的診斷與預防3.分子生物學技術與寄生蟲病研究的深入4.對寄生蟲流行病學、生態學及種群生物學的認識第三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四、寄生現象、寄生蟲與宿主
1.共生(symbiosis):凡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現象統稱共生。
(1)攜帶(phoresis):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雙方在生理和營養上互不依存,只是伴侶關系“travelingtogether”。如蒼蠅與體表的細菌等。
第三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鮣魚(2)共棲(commensalism):
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對另一方無益無害,稱為共棲。第四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四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互利共生(mutual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雙方均受益?!癳atingatthesametable”第四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4)寄生(parasitism):兩種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給前者提供營養物質和居住場所,前者對后者造成損害,這種生活關系稱寄生。第四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
2.寄生蟲與宿主
(1)概念寄生關系中,受益的一方稱為寄生物,而動物性寄生物叫寄生蟲(parasites)。受害的一方成為宿主(host)。
如人體內寄生蟲蛔蟲,蛔蟲受益,是寄生蟲,人受害,是宿主。第四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寄生蟲的類別依據寄生的性質可分為:專性寄生蟲(obligatoryparasite),即整個生活史期或生活史中至少有一個階段必須生活在宿主體內,如鉤蟲;兼性寄生蟲(facultativeparasite),可以過自由生活,但如有機會侵入宿主體內也可過寄生生活,如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偶然寄生蟲(accidentalparasite)
因偶然機會侵入非正常宿主體內寄生蟲,如猴瘧原蟲偶然感染人體。機會致病寄生蟲(opportunisticparasite)
指在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體內處于隱性感染狀態,當宿主功能受累時,出現異常繁殖,致病力增強的寄生蟲,如剛地弓形蟲、卡氏肺孢子蟲、微小隱孢子蟲、微孢子蟲等。第四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按寄生蟲寄生時間分:長期寄生蟲(permanentparasite),各個發育階段都寄生于人體的寄生蟲,如蛔蟲;暫時性寄生蟲(temporaryparasite),部分時間寄生于宿主,部分時間營自生生活。有些寄生蟲只在取食時侵襲宿主,然后離去,如蚊、蚤等,也稱之為斷續性寄生蟲(Intermittentparasite)。按寄生蟲宿主的數目分:單宿主寄生蟲(Monoxenousparasite)
寄生蟲全部生活史只在單一宿主中完成,如蛔蟲;多宿主寄生蟲(Heteroxenousparasite)
發育中需要一種以上宿主的寄生蟲,如瘧原蟲。第四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按寄生蟲寄生的部位分:體外寄生蟲(ectoparasite),寄生于宿主體表,如蚊、虱等;體內寄生蟲(endoparasite),生活在宿主體內,如腸道、器官、血液、組織或細胞內,如瘧原蟲、肺吸蟲等。按寄生的器官不同分為:腸道寄生蟲(intestinalparasite),如鞭蟲;血液寄生蟲(bloobparasite)如瘧原蟲;組織寄生蟲(tissueparaite),如旋毛蟲等。有些寄生蟲可游走到宿主的某個器官,該器官并非該寄生蟲的正常部位,稱游走性寄生蟲(Erraticparasites)。第五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傳統上,人們將通過肌肉收縮運動的扁形動物與線形動物統稱為蠕蟲(helminth),如豬帶絳蟲、蛔蟲、血吸蟲等。在進入人體之前的發育階段在土壤中者稱土源性蠕蟲(geohelminth),如蛔蟲、鉤蟲;在動物體內者稱生物源性蠕蟲(biohelminth),如各種吸蟲。假寄生蟲(Spuriousparasite,Psuedoparasite),是指一些自由生活的動物或寄生于其他宿主的生物,偶爾被食入,僅僅經過腸道,而在糞便中發現活的或死的蟲體,稱為假寄生蟲。也有學者將共生蟲體或被偶然食入并短暫在腸道生存的蟲體(暫時性寄生蟲)稱為假寄生蟲。第五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從群體動態研究角度,將寄生蟲分為(Anderson及May,1979):微型寄生蟲(microparasite):主要指原蟲,形體很小,在宿主體內營直接繁殖,繁殖率很高,世代時間很短,痊愈后宿主產生獲得性免疫力,其宿主感染常為一過性的,如瘧原蟲、阿米巴等。在傳播動力學上,以感染率或患病率來度量傳播變化。大型寄生蟲(macroparasite):包括寄生蠕蟲和節肢動物,在宿主體內只能繁殖起傳播作用的蟲卵或幼蟲,形體較大,世代時間較長,人體的免疫應答一般為帶蟲性的,寄生蟲從宿主體內消失后,免疫能力也逐漸消除,在傳播動力學上以成蟲數量變化來度量傳播變化。然而,寄生蟲更為重要的分類是依遺傳為基礎的生物學分類,將在專門章節中介紹。第五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宿主的類別根據寄生蟲不同發育階段所寄生的宿主:終宿主(definitivehost):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儲蓄宿主(保蟲宿主)(reservoirhost)轉續宿主(paratenichostortransporthost)第五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終宿主(definitivehost)
寄生蟲成蟲或有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稱之。中間宿主(intermediatehost)
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稱中間宿主。可有第一中間宿主和第二中間宿主。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reservoirhost)
有些寄生蟲的成蟲除寄生于人體以外,也可寄生于脊椎動物,脊椎動物又可作為人體寄生蟲的傳染源,稱之為保蟲宿主或儲存宿主。轉續宿主(paratenichost或transporthost)
有些寄生蟲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能生存,但不能發育至性成熟,當有機會進入正常宿主體內,便可發育為成蟲,這種非正常宿主稱為轉續宿主。第五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衛氏并殖吸蟲生活史成蟲(肺)蟲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水)(川卷螺)(溪蟹、蝲蛄)(人、貓、犬、野生肉食動物)(經口)(痰)(水)童蟲(肌肉)(豬、野豬)
尾蚴第五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衛氏肺吸蟲的生活史終宿主——人及貓、虎等肉食哺乳動物保蟲宿主——貓、虎等肉食哺乳動物第一中間宿主——川卷螺第二中間宿主——淡水蟹、蝲蛄轉續宿主——豬、野豬第五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五、寄生蟲的生活史(lifecycleofparasites)1.概念:寄生蟲完成一代的生長、發育和繁殖的整個過程?;倦A段包括:(1)感染階段(名詞)(2)體內移行(蟲體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徑)(4)定位寄生(5)排離宿主(6)在外界或其他宿主體內發育第五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
生活史基本階段
感染人體階段
(感染期)經口食入
外界發育體內移行
(環境/中宿主)
(幼蟲移行)
排離人體定居(感染方式)
小腸
蟲卵第五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寄生蟲生活史的類型直接型:
不需要中間宿主就能完成生活史(蛔蟲、鉤蟲、鞭蟲等)間接型:必需有中間宿主才能完成生活史(瘧原蟲、弓形蟲、絲蟲等)第五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無性生殖:世代交替(alternationofgenerations):
在寄生蟲生活史中既有無性生殖,又有性生殖,兩者交替進行,這種現象稱為世代交替。第六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命名:雙名制學名=屬名+種名命名者姓,命名年份溶組織內阿米巴(EtermoebahistolyticaSchaudinn,1903)六、寄生蟲的命名與分類第六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寄生蟲的分類界門Phylum綱Class寄生蟲原生動物界Protozoa后滴門Metamonada雙滴綱Trepomonadea藍氏賈第鞭毛蟲副基體門Parabasalia毛滴綱Trichomonadea陰道毛滴蟲透色動物門Percolozoa異葉足綱Heterolobosea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眼蟲門Euglenozoa動基體綱Kinetoplastea利什曼原蟲
原蟲
阿米巴門Amoebozoa阿米巴綱Amoebaea溶組織內阿米巴孢子蟲門Sporozoa球蟲綱Coccidea瘧原蟲纖毛蟲門Ciliophora直口綱Litostomatea結腸小袋纖毛蟲色蟲界
Chromista雙環門Bigyra芽囊綱Blastocystea人芽囊原蟲動物界Animalia線蟲動物門Nemathelminthes有腺綱Adenophorea分腸綱Secernentea線蟲棘顎門Acanthognatha原棘綱Archiacanthocephala古棘綱Palaeacanthocephala始新棘頭蟲綱Eoacanthocephala棘頭蟲蠕蟲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復殖綱Digenea吸蟲
絳蟲綱Cestoidea絳蟲節肢動物門Athropoda昆蟲綱Insecta昆蟲蛛形綱Arachnida蜱螨
節肢動物
第六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舊分類在動物界的分類地位:按動物分類系統分類,人體寄生蟲隸屬于動物界的七個門:第六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門(Phylum)和綱(Class)蟲種數后滴門(PhylumMetamonada)
5副基體門(PhylumParabasalia)5透色動物門(PhylumPercolozoa)5眼蟲門(PhylumEuglenozoa)28阿米巴門(PhylunAmoebozoa)26領動門(PhylumChoanozoa)1孢子蟲門(PhylumSporozoa)48纖毛蟲門(PhylumCiliophora)5雙環門(PhylumBigyra)1粘體門(PhylumXyxozoa)4刺胞動物門(PhylumCnidaria)1軟體動物門(PhylumMollusca)6線蟲動物門(PhylumNemathelminthes)184線形動物門(PhylumNematomorpha)24環節動物門(PhylumAnnelida)28棘顎門(PhylumAcanthognatha)9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復殖綱(ClassDigenea)210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絳蟲綱(ClassCestoidea)70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渦蟲綱(ClassTurbellaria)3合計663第六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醫學原蟲(medicalprotozoon)(l)后滴門(PhylumMetamonada):該門原蟲具有鞭毛,高爾基體是非堆積狀(unstacked),具有核內紡錘體(intranucldarspindle)。無線粒體,無質體。寄生于人體的有藍氏賈第鞭毛蟲、人腸滴蟲、邁氏唇鞭毛蟲等。(2)副基體門(PhylumParabasalia):具有氫化酶顆粒和70S的核糖體,高爾基體呈堆狀,與條紋狀根(striatedroots)和一個4~5根纖毛的動胞器(kinetid)相連,有核外紡錘體。無線粒體和質體。寄生人體的有脆弱雙核阿米巴、陰道毛滴蟲、口腔毛滴蟲。第六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透色動物門(PhylumPercolozoa):透色動物為一類無色的原蟲,包括能夠在阿米巴樣體、鞭毛體和成囊期之間轉變的許多蟲種。該門動物具有四根鞭毛(tetrakont),高爾基體非堆狀,線粒體有或無,線粒體嵴為盤狀,有氫化酶顆粒,無質體。寄生人體的有福氏耐格里阿米巴(Naegleriafowleri)。(4)眼蟲門(PhylumEuglenozoa):眼蟲門包括一大群單細胞鞭毛蟲,該門動物具有雙鞭毛(bikont),高爾基體堆狀,線粒體嵴盤狀,質缽有或無。其中,動基體類具有一個含有DNA的微粒或與鞭毛基體相關聯的動基體。寄生人體的有利什曼原蟲、錐蟲。(5)阿米巴門(PylumAmoebozoa):常有葉狀或絲狀偽足,線粒體有或無,線粒體嵴管狀,無質體,無過氧化物酶體、氫化酶顆?;蚶w毛,有一過性的細胞核第六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
內中心體。寄生人體單有溶組織內阿米巴、狒狒巴氏阿米巴等。(6)孢子蟲門(PhylumSporozoa):該門動物均有孢子。孢子簡單無極絲。除某些種群的鞭毛狀小配子體外,無纖毛和鞭毛等運動細胞器。寄生人體的有隱孢子蟲、剛地弓形蟲、巴貝蟲、瘧原蟲等。(7)纖毛蟲門(PhylumCiliophora):該門所有蟲種至少在生活史的某階段有纖毛或復合纖毛細胞器,具有雙倍缽小核,多倍體大核。有吸管(suctorians)。有線粒體,或無線粒體而有氫化酶體,無質體。部分纖毛蟲具有胞口、胞肛。寄生人體的有結腸小袋纖毛蟲。此外,原屬于原蟲的人芽囊原蟲被認為類屬于色蟲界(KingdomChromista)的雙環門第六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蠕蟲3)節肢動物第六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人體寄生蟲的種類經典的文獻記載:寄生人體的蠕蟲342種(Crompton,1999),原蟲80多種(Cox,2003)。我們匯總:寄生于人體的蟲種已達663種:其中包括原蟲124種,蠕蟲528種,粘體蟲4種,刺胞動物1種,軟體動物6種(表1-6,1-7)。若按Mehlhorn著(2008)寄生蟲百科全書(EncyclopediaofParasitology)將舌形蟲(tongueworms)13種也列入蠕蟲范疇,蠕蟲種類即達到541種,加上原蟲達676種,遠遠超過通常被廣泛引用的、比較經典的文獻記載;第六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門(Phylum)和綱(Class)蟲種數后滴門(PhylumMetamonada)
5副基體門(PhylumParabasalia)5透色動物門(PhylumPercolozoa)5眼蟲門(PhylumEuglenozoa)28阿米巴門(PhylunAmoebozoa)26領動門(PhylumChoanozoa)1孢子蟲門(PhylumSporozoa)48纖毛蟲門(PhylumCiliophora)5雙環門(PhylumBigyra)1粘體門(PhylumXyxozoa)4刺胞動物門(PhylumCnidaria)1軟體動物門(PhylumMollusca)6線蟲動物門(PhylumNemathelminthes)184線形動物門(PhylumNematomorpha)24環節動物門(PhylumAnnelida)28棘顎門(PhylumAcanthognatha)9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復殖綱(ClassDigenea)210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絳蟲綱(ClassCestoidea)70扁形動物門(PhylumPlatyhelminthes)渦蟲綱(ClassTurbellaria)3合計663第七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如果加上節肢動物,人體感染寄生蟲蟲種總數將超過700種。而且,還不包括肺孢子蟲(1種)和微孢子蟲(14種)(已劃歸真菌),關于醫學節肢動物,粗羅統計有100多種。第七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七、寄生蟲與宿主之間的相互關系(一)寄生蟲對宿主的的致病作用
1.掠奪營養
2.機械性損傷(入侵—移行—定居—繁殖)
3.化學性損傷(毒性作用)
4.致敏原作用(免疫病理參與致病)第七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蛔蟲大量感染引起營養不良第七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鉤蟲在腸壁的寄生造成腸壁損傷、吸取血液第七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鉤蚴性皮炎(機械性、代謝物刺激)第七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蛔蟲性腸梗阻、腸穿孔第七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棘球蚴豬囊尾蚴第七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第七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杜氏利什曼原蟲無鞭毛體引起巨噬細胞破裂第七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潰瘍呈燒瓶狀,潰瘍區可見壞死組織、嗜酸性粒細胞及大量滋養體阿米巴痢疾患者腸壁病理切片(偽足運動、釋放溶組織酶類等)第八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二)宿主對寄生蟲的防御機能
(宿主對寄生蟲的免疫作用)1、寄生蟲感染的免疫特點-誘導的免疫不如病毒、細菌的強-抗原復雜,因共同抗原的存在,種間常有交叉免疫性-很少出現完全保護性免疫第八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寄生蟲感染的免疫類型消除性免疫(sterilizingimmunity)
非消除性免疫(non-sterilizingimmunity)
-伴隨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帶蟲免疫(premunition)第八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伴隨免疫(concomitantimmunity):在某些蠕蟲感染中所產生的獲得性免疫,對已寄生的成蟲無影響,但可抵抗再感染,這種免疫狀態稱伴隨免疫。(血吸蟲)帶蟲免疫(premunition):某些原蟲感染人體后,可引起獲得性免疫,使原蟲在宿主體內保持低密度,并對同種原蟲的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一旦用藥物完全清除原蟲,宿主所獲得的免疫力便逐漸消失,這種免疫狀態稱帶蟲免疫。(瘧原蟲)第八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寄生蟲的免疫逃避(1)概念:寄生蟲侵入免疫功能正常的宿主后,有些能夠逃避宿主免疫攻擊而繼續生存,這種現象稱免疫逃避(immuneevasion)。(2)機制解剖位置的隔離:腸道、囊膜包裹、細胞內表面抗原的改變:抗原變異、分子模擬與偽裝、表膜脫落與更新。抑制或破壞宿主的免疫應答:特異性B細胞克隆的耗竭、調節性T細胞的激活、蟲源性淋巴細胞毒性因子、封閉抗體的產生。第八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4、寄生蟲感染的變態反應分為四型:Ⅰ型(速發型、過敏反應型Ⅱ型(細胞毒型Ⅲ型(免疫復合物型Ⅳ型(遲發型)第八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Ⅰ型(速發型、過敏反應型)Ag再進入IgE、IgG+肥大細胞、嗜堿性細胞組胺、5-羥色胺、肝素、類似蛋白酶等血管擴張、通透性、平滑肌收縮、腺體分泌增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哮喘、休克等多見于蠕蟲感染局部過敏反應----尾蚴性皮炎全身過敏反應----蛔蟲幼蟲致哮喘、包蟲囊液性休克等Ag進入第八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Ⅱ型(細胞毒型)作用方式:補體依賴性細胞毒作用,見于黑熱病、瘧疾時紅細胞的溶解;ADCC促進Mφ的吞噬作用等
Ab(IgM、IgG)+C(補體)(或在Mφ作用下)細胞溶解第八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Ⅲ型(免疫復合物型)見于瘧疾、血吸蟲感染時的腎病Ag+Ab+C白細胞趨化因子(C3ā、C5ā、C567ā)釋放溶酶體酶類損傷血管及周圍組織第八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Ⅳ型(遲發型)如血吸蟲卵所致的肉芽腫。AgAg致敏TC-分化、增值、釋放多種淋巴因子吸引、聚集,形成以單核C為主的炎癥反應,甚至引起壞死第八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血吸蟲病人血吸蟲蟲卵肉芽腫(免疫病理)第九十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慢性感染寄生蟲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結果第九十一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三)寄生蟲對人體作用的復雜性1、物種性進化的“寄生蟲假說”瑞士聯邦水產科技研究所教授朱卡·約凱拉、美國華盛頓大學副教授馬克·迪布達爾、印第安納大學教授庫爾蒂斯·利文斯提出的有關物種性進化的“寄生蟲假說”??茖W家們在《美國博物學家》雜志在2009年7月刊上發表文章指出,自然界各物種在性方面的進化可能是應對寄生蟲的一種防御手段。第九十二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寄生蟲假說”認為,寄生蟲可以阻止無性生殖的有機體大量繁育。無性生殖各個體擁有完全相同的基因,它們也擁有針對寄生蟲的完全相同的弱點。如果某種能利用這些弱點的寄生蟲迅速興起,整個群體就可能被摧毀。有性生殖物種的后代自身的基因都是獨特的,因此,某些寄生蟲能夠破壞該物種的一部分,卻無法摧毀整個物種。第九十三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2、健康調節作用有認為,蠕蟲在某些情況下也可促進感染個體的健康(Foster,1965)古代中國相信一個人至少有三條蟲子才能保持身體健康在18世紀的歐洲,許多人認為兒童體內的蟲子對健康是有益的(Cook,2001)研究顯示,寄生蟲對于人體還表現為免疫的調節作用。某些寄生蟲感染可使多發性硬化癥(Cassels,2007)、克隆氏病、花粉熱、I型糖尿病(Saundersetal,2007)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得以緩解蠕蟲感染還可能通過Th1細胞因子負性調節(向Th2偏移)、阻斷過敏源特異性IgE抗體的產生等,減少過敏患者的發病率(Bashiretal,2002)。甚至有嘗試用寄生蟲治療哮喘的報道,這些方面均有待于進一步研究第九十四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帶蟲者(carrier)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和體征,但可傳播病原體,這種感染者稱帶蟲者。2、隱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人體感染寄生蟲后,既沒有臨床表現,又不易用常規方法檢獲病原體的一種寄生現象。只有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時,這些寄生蟲大量增殖,致病力增強,從而出現臨床癥狀和體征。如弓形蟲、隱孢子蟲等。潛隱期:從宿主寄生蟲感染到宿主具有傳染性的階段3、慢性感染(chronicinfection)寄生蟲感染較輕或少量多次感染,雖有些癥狀,但未經治療便逐漸轉入慢性感染。八、寄生蟲感染的特點第九十五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4、幼蟲移行癥(larvamigrans):一些蠕蟲的幼蟲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發育為成蟲,但能長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變稱幼蟲移行癥。分皮膚幼蟲移行癥和內臟幼蟲移行癥。第九十六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
5、異位寄生(ectopicparasitism):寄生蟲在常見寄生部位以外的組織或器官寄生的現象稱異位寄生
蛔蟲鉆入膽道與肝臟6、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與IgE水平升高第九十七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九、寄生蟲感染的實驗室診斷1、病原學檢查——從血液、組織液、排泄物(糞便)、分泌物及活體組織中檢查寄生蟲的某一發育期。2、免疫學檢查——皮內試驗、血清學試驗。3、分子生物學檢查——DNA探針、基因擴增技術(PCR)等第九十八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1、寄生蟲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傳播途徑傳染源易感者病人帶蟲者保蟲宿主經水、食物、土壤、空氣、昆蟲、接觸人經口,皮膚,昆蟲叮咬,輸血,胎盤,人體接觸(感染方式)十、寄生蟲病的流行與防治第九十九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自然因素:溫度、濕度、雨量、光照等。生物因素:中間宿主或節肢動物的存在。社會因素:
經濟狀況、科學水平、文化教育、醫療衛生、預防保健、人民的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2、影響寄生蟲病流行的因素第一百張,PPT共一百一十九頁,創作于2022年6月3、寄生蟲病的防治控制傳染源:普查普治帶蟲者和患者,控制或捕殺保蟲宿主。切斷傳播途徑:加強水源和糞便管理,搞好個人衛生和環境衛生,消滅中間宿主或媒介節肢動物等。保護易感者:加強個人保護,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改進生產方式等。第一百零一張,PPT共一百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幫扶責任人工作總結范文(6篇)
- 人教PEP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Whose Dog Is It?》教學設計
- 小學五年級下冊體育教學計劃(17篇)
- 暑假讀書心得(15篇)
- 清明交通安全教育課件
- 全國青島版信息技術八年級上冊專題一第6課《閱讀材料 用編程的思維看世界-為什么要學編程》教學設計
- 有關安置房買賣合同集合(17篇)
- 學科共生 對教材資源組織“二次開發”
- 《南京房展會參考》課件
- 公司的年終工作總結(6篇)
- 2024-2025學年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 期中測試題(含答案)
- 2025年高級工程測量員(三級)技能認定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情況調查問卷(含教師卷和學生卷)及調查結論
- 2024年資格考試-良好農業規范認證檢查員考試近5年真題集錦(頻考類試題)帶答案
- 醫學教材 《瘧疾》課件
-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全)
- 環境致病菌監控程序文件
- 冷卻水預處理(預膜)方案
- 完全競爭市場習題及答案
- PLC在砂處理生產線上的應用
- 高中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大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