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_第1頁
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_第2頁
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_第3頁
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_第4頁
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骨折教案模板(共7篇)二、教學內容1.骨盆骨折的分類2.骨盆骨折的臨床表現3.骨盆骨折的檢查4.骨盆骨折的診斷與治療5.骨盆骨折的并發癥

教學重點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有兩個:①骨盆骨折的分類;②骨盆骨折的臨床表現與并發癥。掌握骨盆骨折的應用解剖與分類及其臨床表現是理解和學習骨盆骨折理論基礎。為了充分、詳盡的闡述骨盆骨折分類及其臨床表現,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對骨盆骨折分類的詮釋;對于骨盆骨折的臨床表現與并發癥都舉例說明,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觀的認識,能較好的理解該問題。四、教學難點

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骨盆骨折分類,骨盆骨折的分類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對其分類的理解有助于充分理解骨盆骨折的臨床表現、診斷、治療與并發癥。除了對教材上知識的詳盡講述外,還特別舉實例加以說明,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骨盆骨折的重要特征。五、教學方式

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教師講解和學生課堂討論相結合。六、教學創新模式1.教學內容

在詳細講解教材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內容,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增加信息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在講解過程中,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向學生介紹骨盆骨折相關知識與經典病例,使學生意識到所學的知識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能夠理解的前提下,適當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并推薦相關的專業性網站,便于學生隨時瀏覽,使學生了解一些學術前沿的知識。2.教學方式

采取板書和PPT結合的教學方式,PPT具有直觀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體展示重要的概念、圖片等可以節省時間、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列出一些專業英文詞匯,便于學生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獲得最新、最好專業知識,也為以后的雙語教學打下基礎。采用教師講解和學生課堂討論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教師對理論知識詳盡講解的基礎上進行課堂討論,可使學生在討論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討論的主題,并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七、教學進程

(一)骨盆的應用解剖(了解,5分鐘)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兩塊髖骨(由髂骨、坐骨及恥骨融合而成)所組成。骶骨與髂骨和骶骨與尾骨間,均有堅強韌帶支持連結,形成關節,一般不能活動。兩側髂恥線及骶岬上緣的連線形成骨盆“骨盆界線”。該界線將骨盆分成上下二部,上為大骨盆或稱假骨盆,下為小骨盆或真骨盆(簡稱骨盆)。(二)骨盆骨折的分類(掌握,5分鐘)1.按骨折位置與數量分類:(1).骨盆邊緣撕脫骨折(2).骶尾骨骨折(3).骨盆環單處骨折

(4).骨盆換雙處骨折伴骨盆變形

2.按暴力方向分類:

3(1).暴力來自側方的骨折(2).暴力來自前方的骨折(3).暴力來自垂直方向的骨折(4).暴力來自混合方向的骨折。(三).骨盆骨折的臨床表現:(掌握,10分鐘)1.外力影響的病史

2.嚴重的多發傷,并發癥的出現3.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陽性、骨擦音4.骨盆變形下肢不等長5.會陰區皮下瘀斑

6.影像學檢查(X光片、CT、MRI)

(四)骨盆骨折的并發癥(掌握,15分鐘)

1.腹膜后血腫,失血性休克:嚴重骨盆骨折常有大量失血,多>1000mL,有時聚于腹膜后,形成腹膜后血腫,血腫可壓迫刺激腹膜后神經叢,導致腹膜刺激征,易與腹部臟器損傷引起的腹膜刺激征混淆。并易于形成休克。3.膀胱、后尿道損傷:不能排尿,尿道流血或尿外滲,是膀胱、尿道損傷的征象。尿道損傷是骨盆損傷常見的并發癥,其發病率為3.5%~28.8%,骨盆前環骨折時,恥骨將前列腺向上向后擠壓,使會陰隔膜上的尿道發生部分或全部斷裂。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恥骨聯合部骨折段下陷,也可損傷后尿道。空虛的膀胱不易損傷,而充滿尿液的膀胱移動性小,前環移位的骨折片可刺傷膀胱或尿道。膀胱損傷分為腹膜內破裂和腹膜外破裂。前者破裂口大,尿液滲入腹腔;后者破裂口很小,尿液外滲至腹膜外膀胱周圍。4.直腸損傷:直腸肛管損傷多由坐骨骨片刺傷引起。傷后盆腔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其原因在于:①合并直腸、肛管撕裂的開放骨折,受腸道污染機會很多;②開放性骨盆骨折時軟組織挫傷嚴重,一次清創不易徹底,殘存失活組織;③病人取仰臥位,不利于引流,盆腔后壁陷凹較多,滲液易積聚,一旦感染,骨折處浸泡于膿液之內,感染沿骨折線及血腫在盆腔內擴散,可形成化膿性4骨髓炎、骨盆周圍膿腫,有的甚至形成包括髖關節在內的一側骨盆、臀部、腹股溝的嚴重化膿感染。因此,骨盆骨折合并直腸肛管損傷是極為嚴重的并發癥。肛門有滲血是重要體征,應常規肛診。5.神經損傷:骨盆骨折合并急性神經傷占1%,主要見于骶骨骨折,多系Sl、S2孔的骶神經在髂腰韌帶處或骶髂關節上部因脫位而損傷,多可自行恢復。此外,腰叢、骶叢或神經干部亦可損傷。遲緩性神經損傷,多由骨痂形成、血腫機化引起,上后兩周以上出現,神經損傷表現漸進加重,須手術進行治療。(五)骨盆骨折的診斷步驟(了解,5分鐘)1.監測血壓。2.建立在輸血補液途徑。3.使患者情況,及早完成X光片,CT檢查,并檢查有無其他合并損傷。4.尿道損傷的檢查。5.診斷性腹部穿刺

(六)骨盆骨折治療(了解,5分鐘)

1.檢視病情,首先穩定患者生命體征。及時請相關科室會診,進行合并損傷的處理。2.重度骨折應送入外科監護室進行治療,病情變化及時處理。3.骨盆骨折的處理(1).骨盆邊緣骨折的處理(2).骶尾骨骨折的處理(3).骨盆環單處骨折的處理(4).單純性恥骨聯合分離的處理(5).骨盆環雙處骨折伴骨盆環斷裂

八、教學材料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九、參考教材

1、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2、王學謙婁思權等譯創傷骨科學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3、胥少汀

葛寶豐徐印欽

實用骨科學(第三版)

人民軍醫出版社

十、課后作業

請問,骨盆骨折首先需要觀察、處理的是什么?第2篇:骨折固定教案現場骨折固定技術教案

授課準備

科目:現場骨折固定技術

授課對象:了解學員情況,職業、學歷、人數。目的:通過本課學習,使學員了解骨折的概念,能在事故現場判斷傷員傷情,并為骨折或可疑骨折的傷員實施正確的骨折固定。內容:

一、骨折的概念、類型、判斷;

二、骨折固定的目的、材料和方法;

三、現場演示、操作演練;

四、骨折固定的注意事項

五、小結點評。b良好的音響效果,可以根據視頻顯示關閉和調

節的良好照明

c準備墊子或者地毯鋪在硬質地面上,以方便學

員進行操作練習。2.學員要求:a嚴格遵守紀律,認真聽講,大膽操作;b愛護教具,不隨便丟棄和損壞;

c關愛病人、互幫互學,共同提高。講授實施

首先請大家看一組圖片(PPT播放意外場景圖片)

講解:隨著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物質生活及精神需求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活動范圍也越來越大,意外無處不在。一旦發生骨折了,你在現場怎么辦?如何處理?好,讓我們一起學習新科目:現場骨折固定。(ppt播放圖解課件)

一、骨折的概念、類型和判斷:

(一)定義: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遭受破壞稱為骨折。(二)類型:分為閉合性骨折和開放性骨折;

(三)判斷:疼痛、腫脹、畸形、功能障礙、血管神經損傷等表現。特別強調:只能注意觀察,不可故意測試(避免造成損傷)。只要懷疑骨折就按骨折處理。(ppt播放圖解課件)

二、固定的目的、材料和方法:

(一)現場骨折固定的目的:

1、制動,減少傷病員的疼痛;

2、避免損傷周圍組織、血管和神經;

3、減少出血和腫脹;

4、防止閉合性骨折轉化為開放性骨折;

5、便于搬運傷員。(ppt播放圖解課件)

(二)固定的材料:頸托、夾板、脊柱板等。現場可用報紙、毛巾、衣物、木板、床板等代替,健側肢體固定。(三)固定方法(ppt播放圖解課件)要根據現場的條件和骨折的部位采取不同的固定方式。固定要牢固,不能過松或過緊。在骨折和關節突出處要加襯墊,以加強固定和防止皮膚損傷。(ppt播放圖解課件)了解:1.鎖骨骨折;2.上肢骨折;3.下肢骨折;4.脊柱骨折;5.骨盆骨折;6.骨盆骨折

三、現場演示與操作演練:

(一)前臂骨折夾板固定(結合PPT示范操作)借助PPT展示前臂骨折圖片;借助PPT展示前臂骨折固定方法、要點和注意事項。(二)小腿骨折健肢固定(結合PPT示范操作)借助PPT展示小腿骨折圖片;

借助PPT展示小腿骨折固定方法、要點和注意事項。小腿骨折,尤其是脛骨骨折,骨折端易刺破小腿前方皮膚,造成骨外露。因此,在骨折處要加厚墊保護。出血、腫脹嚴重時會導致骨筋膜室綜合癥,造成小腿骨折固定時切忌過緊。操作要點:

1.置傷病員于適當位置,就地施救;

2.夾板與皮膚、關節、骨突出部位之間要加襯墊,動作要輕(強調固定時不能移動傷處);3.先固定骨折的上端(近心端),再固定下端(遠心端),綁帶不要系在骨折處;4.前臂、小腿部位的骨折,盡可能在損傷部位的兩側放置夾板固定,以防止肢體旋轉及避免骨折斷端相互接觸;5.固定后,上肢為屈肘位,下肢呈伸直位;6.應露出指(趾)端,便于檢查末梢血運。四、固定的注意事項:

1.傷肢有明顯出血應先止血。2.應將跨傷處上下關節一起固定。3.現場固定時,一般不得進行整復,不能回納外露斷骨。4.對于下肢和脊柱骨折,一般應就地固定,不要隨便移動傷員。5.肢體突出部位固定包扎時應加軟墊。6.固定包扎時松緊應適宜,並應露出指(趾)末端,以便觀察血運情況。五、課堂小結與點評1.學員操作的亮點與不足之處

2.通過學習大家基本掌握了傷員的骨折固定技術,希望大家多加注意、反復練習、領會掌握。學時

授課題目(章、節)

骨折概論

教材(名稱、主編、出版社、出版時間、版本)

《外科學》陳孝平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年第8版;《實用骨科學》胥少汀主編.軍醫出版社2005年第3版

教學目的與要求:

一、掌握骨折定義、骨折成因、骨折分類、骨折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骨折并發癥、骨折愈合的過程及標準、骨折治療原則、骨折的急救處理。二、熟悉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開放性骨折的處理,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處理。三、了解骨折愈合過程。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引導學生對骨折的定義,成因,分類,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治療原則有初步認識。掌握骨折的并發癥及并發癥產生的原因,并發癥有時候比骨折本身產生更嚴重的后果。能夠正確快速的處理急診骨折病人。難點:初步接觸骨折,解剖較復雜、抽象,學生不容易理解,受力點分析抽象,需要結合顯而易見的解剖特征及力學特征進行講解。教學方法:

骨折理論知識和相關解剖知識詳細講授與鼓勵自學相結合。骨折并發癥結合臨床病例講解。電腦幻燈片講解、板書(解剖圖)、簡單的骨折影像學檢查。骨折急救的模擬實際操作。多媒體及板書設計要點:

結構條理,邏輯清晰,思路明確,講解內容圖文并茂,在多媒體圖片或掛圖、模型等教具的直觀視覺感受下,通過精簡,嚴謹的文字講解,使同學能夠在深入淺出中掌握知識,并通過各種圖片及視頻,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折移位類型的意義Significanceoffracturedisplacement成角、側方、短縮、分離、旋轉骨折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

骨折的全身表現,局部表現;結合臨床病例分析普通射線、CT、MRI檢查的用途。骨折的并發癥及原因、診斷早期并發癥、晚期并發癥骨折的愈合過程

骨折愈合的過程就是“瘀去、新生、骨合”的過程.整個過程是持續的和漸進的,一般可分為血腫機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影響骨折愈合因素Factorsthatinfluenceunionoffracture全身因素、局部因素、治療方法的影響骨折治療TreatmentoffractureFirstaid急救:1.搶救生命Savelives(airway,breathing,circulation)2.包扎傷口,止血

dreingofwoundandcontrolbleeding(hemostasia)3.骨折臨時固定temporaryimmobilizationofthefracturedlimbsbyvariousways4.迅速送醫院

rapidtransportationtothenearbyhospital骨折的治療原則

復位(手法復位、切開復位)的指針、固定(外固定、內固定)、康復治療開放性骨折的處理

分度、術前檢查與準備、清創時間、清創要點開放性關節損傷處理原則分度及處理原則骨折延遲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處理定義及處理原則。總結

骨折定義、成因、分類意義、臨床表現、骨折并發癥、治療原則。病例分析

幻燈、板書5分鐘幻燈10分鐘

幻燈圖片示教10分鐘

幻燈圖片模擬體查20分鐘幻燈圖片

15分鐘

幻燈板書提問討論互動

15分鐘幻燈圖片肢體示教10分鐘幻燈板書模擬體查10分鐘提問互動8分鐘

注:主要包括具體教學內容與時間安排,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主要專業外語詞匯,教學內容的補充等。小結

通過講解骨質的解剖學特點,分析不同部位可能的骨折脫位類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記住不同部位骨折脫位的特點及相應的臨床意義,從而掌握下肢骨折的病因、分類、臨床表現、并發癥、診斷和治療原則,其間融合復習骨折概論的知識點。骨折定義、骨折原因骨折分類

骨折臨床表現及影像學檢查骨折并發癥骨折愈合的過程及標準骨折治療原則骨折的急救處理

骨折的愈合過程及延遲愈合、不愈合、畸形愈合的處理原則

復習思考題、作業題

骨折的定義、類型、分類的意義骨折的并發癥

影響骨折愈合的因素

病例分析:骨折的成因、分類、臨床體征、影像學檢查有哪些?骨折病人如何急救處理,進一步治療原則是什么?骨折的早期,晚期并發癥有哪些?下次課預習要點

上肢骨、關節損傷的種類,上肢骨、關節的解剖。二、教學內容1.脊柱的應用解剖2.脊柱骨折的病因與分類3.脊柱骨折的臨床表現4.脊柱骨折的診斷與治療

三、教學重點

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有兩個:①脊柱骨折的分類;②脊柱骨折的臨床表現。掌握脊柱骨折的病因與分類是理解和學習脊柱骨折基礎。為了充分、詳盡的闡述脊柱骨折病因與分類,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增加對脊柱骨折病因與分類的詮釋;對于脊柱骨折的臨床表現都舉例說明,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更直觀的認識,能較好的理解該問題。四、教學難點

本節課教學的難點是脊柱骨折的分類,脊柱骨折的臨床表現以及現場處理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對其分類的理解有助于充分理解脊柱骨折的特點、從基礎上理解脊柱骨折。因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對于每一條特征的講解,除了對教材上知識的詳盡講述外,還特別舉實例加以說明,幫助學生更深刻的理解脊柱骨折的重要特征。五、教學方式

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教師講解和學生課堂討論相結合。六、教學創新模式1.教學內容

2在詳細講解教材基本理論的基礎上,不僅僅局限于書本內容,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增加信息量,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在學生能夠理解的前提下,適當介紹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并推薦相關的專業性網站,便于學生隨時瀏覽,使學生了解一些學術前沿的知識。2.教學方式

采取板書和PPT結合的教學方式,PPT具有直觀性和快捷性,利用多媒體展示重要的概念、教學圖片等可以節省時間、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板書列出一些專業英文詞匯,便于學生閱讀英文專業文獻,獲得最新、最好專業知識,也為以后的雙語教學打下基礎。七、教學進程

(一)脊柱應用解剖(了解,3分鐘)

脊柱由26塊脊椎骨合成,即24塊椎骨(頸椎7塊、胸椎12塊、腰椎5塊)、骶骨1塊、尾骨1塊,由于骶骨系由5塊,尾骨由4塊組成,正常脊柱也可以由33塊組成脊柱出現了人類所特有的4個矢狀面彎曲:兩個原發后凸和兩個繼發前凸。胸椎的后凸是由于胸椎椎體前窄后寬的結果,而頸部的繼發前凸主要是由椎間盤的前寬后窄來構成的,其椎體則前后等高或前方稍矮。腰椎的前凸則除了椎間盤的前高后矮外,腰4及腰5椎體亦變得前高后矮;腰3椎體不定,仍多為方形,而腰

1、腰2椎體仍適應胸腰段的后凸而呈后高前矮的形態。(二)脊柱骨折的病因與分類(重點掌握,7分鐘。PPT結合板書)脊柱骨折的病因有各種外力引起,按暴力的方向分為X、Y、Z三個軸。1、胸腰椎骨折的分類

①、椎體單純性楔形壓縮骨折②、椎體穩定性爆裂骨折③、椎體不穩定性爆裂骨折④、Chance骨折⑤、屈曲-牽拉性骨折⑥、脊椎骨折脫位

2、頸椎骨折的分類

①、屈曲型損傷②、垂直壓縮性損傷③、過伸損傷

④、尚不了解機制的骨折(三)脊柱骨折的臨床表現、檢查與診斷(掌握,20分鐘)1.有嚴重外傷史,2.脊柱骨折的相應位置出現疼痛,腫脹、活動受限。3.檢查時應仔細詢問病史,受傷姿勢,有無感覺運動障礙4.多發傷的處理。5.患者病情允許是盡早完成相關X光片、CT、MR等檢查

(四)脊柱骨折的治療(了解,15分)

1、胸椎骨折的治療

(1)椎體單純性壓縮骨折的治療(2)椎體爆裂性骨折的治療(3)Chance骨折的治療2、頸椎骨折的治療(1)頸椎半脫位的治療(2)穩定性頸椎骨折的治療(3)椎體爆裂性骨折的治療

(4)過伸性損傷的治療(5)齒狀突骨折的治療

八、教學材料

吳在德吳肇漢外科學(第七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九、參考教材

1吳階平裘法祖

黃家駟外科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2、王學謙婁思權等譯創傷骨科學

天津科技翻譯出版有限公司

3、胥少汀

葛寶豐徐印欽

實用骨科學(第三版)

人民軍醫出版社

十、課后作業

4請問,脊柱骨折胸腰段結合部為容易發生骨折?第5篇:骨折的急救處理教案骨折的急救處理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了解骨折的癥狀及處理原則

掌握骨折急救的處理方法和技能

(2)能力目標能在骨折發生時冷靜恰當地實施急救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愛心、耐心和同情心,增強職業責任感

二、教學重難點

掌握幼兒骨折事故的處理技能

三、教學過程

1、知識學習

課程導入:5歲的瑤瑤不幸前臂骨折,家長將瑤瑤送到醫院,醫生初步做了檢查,只是進行簡單的固定就讓家長帶孩子回家了,過了一段時間,家長發現瑤瑤的手臂出現了異常,帶孩子重新回到醫院,令醫生和家長驚訝的是,孩子的手臂出現了畸形,原來,當時沒有對瑤瑤進行深度檢查,孩子的手臂骨折遠比醫生想象的嚴重,未及時糾正,出現畸形。講授新課:骨折的癥狀

(1)因斷骨刺傷周圍組織,有劇烈疼痛和局

部明顯的壓痛;(2)骨折后失去正常功能;(3)組織腫脹,局部出現畸形。幼兒骨折特點:由于幼兒骨骼韌性大,會出現折而不斷的現象,稱為‘青枝骨折’,容易被忽視。急救原則:(1)觀察傷者情況,若有大出血,先止血;(2)制動,固定。現場處理:視頻演示

肢體骨折,肋骨骨折,頸椎骨折,腰椎骨折

2、技能訓練

學生以自然小組為單位,進行四種骨折急救的模擬操作,分別扮演受傷者和施救者,并進行角色互換。3、技能提升

情景模擬比賽(自然小組)

要求:(1)全員參與,每個成員都要有具體分工;

(2)組長分配角色,自備道具;

(3)施救方法展示清楚到位,要點明確

(4)每一小組推舉三名評委;(5)每組所得分數計入平時成績;(6)表演結束后,學生代表進行評價

教師準備:五種具體情境學生抽簽準備5分鐘--各小組表演---代表打分

4、總結評價

學生代表評價----教師總結評價

第6篇:骨盆骨折

骨盆骨折的發病率為20~35.2/10萬/年,占骨關節損傷的1%~3%,占住院骨折病人的1.5%~4.8%,但休克發生率高達19%~50%,合并傷較多(膀胱傷6%~11%,尿道傷4%~14%,直腸傷1.2%~3.4%,骨盆神經傷10%~15%,血管傷2.4%~20%,在女性生殖道傷為13.6%~17%),且常伴發顱腦、胸、腹或骨關節損傷。重度骨盆骨折系高能量外力所致,25%~84.5%為交通傷,常是有合并傷或伴發傷的多發傷者,其ISS多>20或25,傷情重,易引發脂肪栓塞綜合征、凝血障礙、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感染、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血栓-栓塞癥等并發癥,危及傷員生命,其死亡率為5%~20%;而開放性骨盆骨折可高達30%~50%

【解剖基礎】

【影像診斷】骨盆前后位、入口位和出口位X線片對診斷骨盆骨折和關節移位的準確率為94%。骨盆入口位和出口位X線片可分別顯示骨折和關節的前后和上下移位。CT可準確顯示X線片所未能顯示的骶骨、骶髂關節等后環損傷,因此,對有或疑有后環傷者應做CT檢查以彌補X線片的不足。此外,合并髖臼骨折者也是CT檢查的對象。【損傷機制】由于受力方向的不同及骨盆特有的生物力學特性,當骨盆骨折時,其移位情況是多樣的。①壓縮型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側方受到撞擊所傷,或人體摔倒側位著地,側臥位被砸傷等。骨盆受到側方沖擊力,先使其環薄弱處恥骨上支發生骨折,應力繼續作用,使髂翼向內壓,造成內翻,在后環骶髂關節或其鄰近發生骨折或脫位。側方的應力使骨盆向對側擠壓并變形,恥骨聯合常向對側移位。②分離型骨盆骨折,是指骨盆受到前后方的砸擊或兩髖分開的暴力,兩髂前部著地,兩側髂骨組成的骨盆環前寬后窄,反沖力使著地重的一側髂翼向外翻,先使前環恥、坐骨支骨折或恥骨聯合分離,應力的繼續,髂骨更向外翻,使骶髂關節或其鄰近發生損傷。③中間型骨盆骨折扭轉變形不明顯,為穩定性骨折,骨折移位不重。【治療原則】

骨盆骨折分型是指導治療的主要依據。一般認為:A型、移位1.5cm,(2)下肢內旋畸形導致外旋障礙>30°;(3)下肢外旋畸形造成內旋障礙者,均應行復位和手術固定。手術固定有骨盆外固定和切開復位內固定兩大類別。急診外固定雖是控制出血和固定骨盆環的有效措施,但其復位和固定作用有一定限度,因此,外固定作為固定骨盆環骨折的確定性治療僅適用于恥骨聯合分離>2.5cm的B1型和半盆內旋并向頭側移位的B2型(并同時作下肢骨牽引)。對有明顯移位的C型和B型骨盆環骨折,經非手術治療后骨盆后環骨折移位或骨折脫位>1cm或恥骨聯合分離>2.5cm者,若無手術禁忌均應考慮手術復位和內固定。內固定的方法有接骨板固定恥骨聯合、接骨板或拉力螺釘固定經髂骨或骶髂關節的后環損傷,亦可根據情況選用前環外固定+后環內固定或不同內固定的組合。不穩定型骨盆骨折手術復位和內固定手術是一種創傷大、技術要求高的治療手段,臨床上能否實施一方面與主治醫師的認識、主張、技術能力和醫院的裝備有關,另一方面與傷員全身傷情況嚴重程度、傷前健康狀態、年齡以及家屬是否接受手術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一)骨盆骨折梯形壓迫支架復位術骨盆骨折或骨折-脫位甚少需切開復位及內固定,一般通過臥床、骨盆兜、支具及骨牽引等多可取得優良效果。為減少臥床時間,促使早日下地,近年來有主張應用外固定架者。適應癥:一側或雙側骨折伴骶髂關節脫位及恥骨聯合分離。對骶髂關節脫位超過1cm者,可先進行下肢骨牽引,復位滿意后給予AO螺絲釘固定(二)髂內動脈結扎術

適應癥:骨盆骨折嚴重出血造成出血性休克,出血量高達2000-4000以上,雖經快速輸血、輸液搶救,但病人血壓仍不能維持者。麻醉:硬脊膜外阻滯或氣管內插管吸入和靜脈復合麻醉。體位:仰臥位,頭低足高位。方式:經腹膜腔髂內動脈結扎術、經腹膜外髂內動脈結扎術。(三)骨盆骨折骨外固定器治療

發展史:70年代起,由Carabalona(1973)首創,Slatis(1975)、Carabalona(1978)和Broo(1979)相繼報告用于治療不穩定型骨盆骨折取得滿意效果。優點:在搶救休克、多發傷的同時,給予骨外固定器固定,既穩定骨折、控制出血,又能使骨折與多發傷同步治療。Tile分型:

A型:穩定型(后方弓完整)

A1:撕脫骨折

A2:直接暴力引起的髂骨翼或前弓骨折

A3:骶尾部橫骨折

B型:部分穩定型(后弓不完全損傷)

B1:翻書樣損傷(外旋)

B2:側方加壓損傷(內旋)

B2-1:同側前方或后方損傷

B2-2:對側(桶柄狀)損傷***主治醫師:骨盆骨折多為強大的外力所致。由于骨結構堅固以及盆內含有臟器、血管與神經等重要結構,因此骨盆骨折的發生率較低而病死率較高。1.局部表現受傷部位疼痛,翻身及下肢活動困難。檢查可見恥骨聯合處腫脹、壓痛,恥骨聯合增寬,髂前上棘因骨折移位而左右不對稱,髖關節活動受限,骨盆擠壓、分離試驗陽性,有腹膜后出血者,腹痛、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膀胱或尿道損傷可出現尿痛、血尿或排尿困難。直腸損傷時,肛門出血,肛門指診有血跡。神經損傷時,下肢相應部位神經麻痹。2.全身情況出血多時即表現神志淡漠、皮膚蒼白、四肢厥冷、尿少、脈快、血壓下降等失血性休克征象,多為伴有血管損傷內出血所致。骨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不一,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骨盆環是否穩定和有無內臟合并傷。治療原則首先是防治威脅生命的大量出血與內臟器官損傷,但也要對不穩定的骨盆骨折進行早期復位和持續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減輕疼痛和減少脂肪栓塞綜合征(FES)、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等嚴重并發癥。這名患者為*********,入院時情況,********,經治療后患者病情穩定,可以考慮行手術治療。***主治醫師:骨盆骨折的分類:

(1)依據骨盆骨折后形態分類:可分為壓縮型、分離型和中間型。(2)依據骨盆環穩定性分類:前環骨折如恥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脫骨折等均不破壞骨盆的穩定性,后環骶髂關節及其兩側的骨折脫位和恥骨聯合分離,都破壞了骨盆的穩定性,為不穩定骨折。①骶髂關節脫位②骶髂關節韌帶損傷③髂骨翼后部直線骨折④骶孔直線骨折。⑤骶骨骨折:多為直接打擊所致骶骨發生裂隙骨折,未發生變位者不影響骨盆的穩定性。由擠壓砸擊所致的骶骨骨折,嚴重者亦發生變位及前環骨折,就成為不穩定性骨盆骨折。由于骶骨管中有馬尾神經存在,移位骨折可致馬尾損傷。Denis等將骶骨骨折分為3區:Ⅰ區為骶骨翼骨折,腰5神經根從其前方經過,可受到骨折的損傷;Ⅱ區為骶管孔區,骶1~3孔區骨折,可損傷坐骨神經,但一般無膀胱功能障礙;Ⅲ區為骶管區,骶管骨折移位可損傷馬尾,其表現為骶區肛門會陰區麻木及括約肌功能障礙。此患者系:****型骨盆骨折,治療上應選擇手術治療,手術入路及固定。***主治醫師:補充骨盆骨折的分型:Tile分類:Tile總結了各種骨盆骨折的分類后,提出了系統分類:

A型(穩定型):骨盆環骨折,移位不大,未破壞骨盆環的穩定性,如恥骨支,坐骨支骨折,髂前上棘撕脫骨折,髂翼骨折等。B型(旋轉不穩定型):骨盆的旋轉穩定性遭受破壞,但垂直方向并無移位,僅發生了旋轉不穩定,根據損傷機制不同分為B1開書型即前述分離型骨折,B1①骨盆裂開<2.5cm,B1②骨盆裂開>2.5cm,B2骨盆側方壓縮骨折,即壓縮型,受傷的同側發生骨折,B3骨盆受側方壓縮,對側發生骨折,同前述壓縮型骨折。C型旋轉與垂直不穩定,骨盆骨折即發生旋轉移位,又發生垂直移位,C1單側骶髂關節脫位,C2雙側骶髂關節脫位,C3骶髂關節脫位并有髖臼骨折。2.各型骨盆骨折的治療

(1)骨盆環穩定或基本穩定的骨折(A型):

這類骨折不論有無移位,一般不需特殊治療,骨折愈合后對功能無影響。治療只需對癥處理、臥床休息,使骨折免受肌肉收縮牽拉。如髂前上棘或髂前下棘撕脫骨折,在患者臥床期間用一軟枕將膝墊高,保持適當的屈髖位以減輕疼痛,待疼痛消失后即可下地負重活動;在坐骨結節撕脫骨折,患者臥床休息時應置大腿于伸直、外旋位。②髂骨翼骨折:多為直接暴力所致,骨折發生在骨盆邊緣,未破壞骨盆環的邊緣與骨盆環完整性。由于骨折部的內側與外側有骨膜及厚實的肌肉覆蓋保護,骨折大多無明顯的移位。如軟組織損傷嚴重、骨折塊移位顯著,可伴有較大的血腫,傷側腹壁強直與壓痛。X線片能明確診斷。單純髂骨翼骨折無需復位與固定,只需臥床休息3~4周,疼痛消失后即可下地活動。如骨折塊大且有嚴重移位,為保證骨折順利愈合和早期下地活動,則需考慮切開復位以及用骨松質螺釘或鋼板螺釘內固定。③單一的恥骨水平支或下支骨折:由于單一的恥骨支或坐骨支骨折無損于骨盆環的完整與穩定,一般臥床休息2~3周即可下地活動。④骶椎2~3以下的橫斷骨折:骨折無移位或移位輕微者,只需臥床休息、避免壓碰,疼痛于數周后即可消退。骨折完全錯位者,從肛門用手指向后推壓多難以復位,且有損傷直腸的危險,可考慮切開復位。⑤單側恥骨上、下支骨折:因骨折多無明顯移位,骨盆后環仍保持完整,骨折愈合后對負重功能無影響,故只需對癥治療、臥床休息、保持髖關節適當屈曲,疼痛消失后即可下地活動。⑥恥骨聯合輕度分離:孤立的恥骨聯合分離少見。輕度分離是指其間隙小于2cm,如分離間隙大于2.5cm,則應考慮因骨盆外旋而有造成后環部結構損傷的可能性,患者骨盆分離試驗陽性。X線片可以顯示恥骨聯合間隙增寬。治療是用手法擠壓兩側骨盆,使恥骨聯合對合后用骨盆束帶固定,如此可減輕疼痛和使患者感到舒服。臥床休息4~6周。一般來說,即便復位不完全,亦很少遺留永久性功能障礙。對合并有尿道或膀胱傷的患者,手術后用骨外固定器行骨盆前環外固定,有利于術后護理和早期下地活動。⑦骶髂關節半脫位:傳統療法是手法復位和用雙側石膏褲固定3個月。為減少長期臥床的許多并發癥,有的學者主張手法整復半脫位后經皮穿放加壓螺釘固定骶髂關節。對有持續疼痛的陳舊性半脫位,宜行骶髂關節融合術。⑧雙側恥骨上、下支骨折:治療與單側恥骨上、下支骨折相同,臥床休息即可。臥床期間,在患者膝下墊一軟枕,保持髖關節適當屈曲以減輕疼痛。對未并發尿道或膀胱損傷者,一般不需行骨盆外固定治療。骨盆骨折的類型和嚴重程度不一,治療方法的選擇主要取決于骨盆環是否穩定和有無內臟合并傷。治療原則首先是防治威脅生命的大量出血與內臟器官損傷,但也要對不穩定的骨盆骨折進行早期復位和持續固定,以利控制骨折的大出血,減輕疼痛和減少脂肪栓塞綜合征、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等嚴重并發癥。骨盆承重結構的恢復,亦有助于獲得盡可能好的功能效果。由于嚴重的骨盆不穩定性骨折常是多發性損傷,因此為保證優先處理危及生命的合并傷及并發癥,McMurtry提出了一個A~F的處理順序方案,其內容如下:

A(airway,氣道):通暢呼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