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四章腦性癱瘓兒童的康復演示文稿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優選第四章腦性癱瘓兒童的康復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第一節概述一、基本概念腦性癱瘓(cerebralPalsy,CP)是指由于出生前、出生大腦出生后一個月內大腦發育時期的非進行性腦損傷所致的綜合征。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主要表現為中樞性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同時往往伴有精神發育遲滯、癲癇、視聽覺、語言、攝食等障礙。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盡管腦性癱瘓的臨床癥狀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腦的發育成熟而改變,但其中樞神經系統的病變卻是固定不變的。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二、主要病因(一)妊娠期因素(二)圍產期因素(三)新生兒期因素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三、臨床分型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一)根據臨床神經病學表現分類1.痙攣型(spasticity):為最常見的類型2.手足徐動型(athetosis)3.弛緩型(atonia)4.共濟失調型(ataxia)5.震顫型(tremor)6.混合型(mixed)7.無法分類型(unclassified)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痙攣型腦性癱瘓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二)根據癱瘓部位分類1.單癱(monplegia)2.截癱(paralegia)3.偏癱(hemiplegia)4.三肢癱(triplegia)5.四肢癱(quadriplegiaortetraplegia)6.雙偏癱(doublehemiplegia)7.雙癱(diplegia)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四、臨床表現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一)早期表現(6個月以內)1.身體發軟及自發運動減少2.身體發硬3.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及無反應4.頭圍異常5.體重增加不良、吮吸無力6.固定姿勢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3固定姿勢——倒“U”形姿勢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47.手握拳8.身體扭曲9.頭部控制不良10.斜視11.不能伸手抓物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5(6~12個月)1.不能翻身2.不能使用下肢3.不能使用單手4.指對指的精細動作的靈活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65.不能獨坐6.不能獨站7.尖足站立8.不能邁步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7(二)主要障礙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81.運動障礙(1)肌張力異常1)肌張力過高2)肌張力過低3)肌張力波動4)肌張力不協調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9(2)反射及運動反應異常1)原始反射持續存在2)病理反射的出現3)復雜的運動反應遲緩或缺如,病理性運動反射出現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02.感覺障礙(1)視力缺損(2)聽覺障礙(3)觸覺障礙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13.癲癇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24.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低下(1)進食困難(2)用廁困難(3)跌傷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35.言語與語言障礙6.智力低下7.人格與行為異常8.學習困難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4(三)合并障礙和繼發障礙
1.健康和體力的障礙
2.智能、情緒問題
3.癲癇
4.語言障礙
5.聽覺障礙
6.視覺障礙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5五、診斷與鑒別診斷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6(一)診斷1.致病因素發生在妊娠期,圍產期或新生兒時期。2.嬰兒時期出現的中樞性癱疾。3.除外進行性疾病(代謝病、腫瘤等)所致的中樞性癱瘓。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7(二)鑒別診斷1.孤獨癥2.先天性韌帶松弛癥3.21-三體綜合征4.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第一節概述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8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29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一、康復評定目的(一)了解患兒的功能障礙的性質、程度和影響范圍。(二)了解患兒的發育程度和發育障礙的狀況以及發育障礙對患兒功能障礙的影響。(三)掌握患兒功能障礙的特點。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2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0二、康復評定內容(一)身體發育程度評定(二)運動功能評定1.小兒各階段的運動功能發育主要觀察全身的粗大運動和上肢的精細運動。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1(1)全身粗大運動的發育:Peabody運動發育量表(PDEMS)和腦癱兒童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21)1周齡期:足月產的新生兒幾乎沒有自發的全身運動,終日在睡眠狀態中度過。
2)2周~1月齡期:可將頭瞬間抬起,全身姿勢仍是屈曲優勢位。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33)2~4月齡期:仰臥位時可將上肢緩慢舉起來,4月齡頭部和軀干可呈“直線狀”。能翻身成俯臥位。俯臥位時,用肘和前臂支撐上半部身體,保持頭部垂直,巡視周圍。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44)5~7月齡期:俯臥位能完全伸展兩肘,用手掌支撐床面,使胸部抬起。可用前臂觸著床做腹式爬行或扶著東西坐起。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55)8~11月齡期:不需要幫助,自己取坐位。5月齡時可用雙膝做四肢爬行交替運動。8~10月齡時基本完成仰臥位——俯臥位——坐位的體位變化,此期用手扶著物體也能夠站立。去掉支持物,獨立站需要11個月左右。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66)12月齡期:進入該階段小兒大體上完成了從仰臥位轉動軀干成為俯臥位,經過四肢爬行位,高爬行位(即用手掌和足底爬行)進入站立的動作。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77)1歲后的步行:在幼兒運動行動上,能夠步行是一個劃時代的變化,平均出現時間為12~15月齡。約15月齡時,一個人獨自上下樓梯,下樓梯比較困難,約4~5歲后才可以獨自一人走下來。初學走路時,身體時有向前方“突進現象”。平衡能力在1歲后提高較快。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8(2)精細運動的發育上肢的精細運動主要表現在手指方面的功能發育情況。上肢運動中主要的動作是把手伸向物體(reach)、抓住物體(grasp)和放開物體(release)。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39小兒出生后的2個月內雙手一直呈握拳狀。
4月齡時一直握拳的手松開。6月齡時能用單手向目的物伸抓,能使物體在兩手之間傳遞。8~9月齡能分別用左右手同時拿著東西,如果再給第三個東西,會放下一個手中的東西,去取新給的東西。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3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0手指的把持動作:最初是用全部手指和手掌抓握→發展成拇指,示指和中指的對抓動作→最后發展成拇指與示指的捏抓動作。(10~12月齡時完成)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1捏抓動作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2捏抓動作完成后,如果能夠自由進餐,則手指的技能也會提高。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3拋扔東西的動作約在2歲半時開始出現。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42.肌力的評定臨床上多采用徒手肌力檢查。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5
3.關節活動度的評定腦癱患兒應在在被動運動下進行對關節活動范圍的測定。腦癱易發生攣縮,患兒容易出現關節的變形,因此還要注意測量肢體的長度以及肢體的周徑。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64.肌張力的評定(1)Ashworth評定法(2)殘疾人運動會分級法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7(三)神經發育綜合評定神經發育的綜合評定主要針對在各類反射和反應的出現與消失的時機,以及反射和反應的表現狀況。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81.脊髓水平反射脊髓水平反射包括屈肌收縮反射、伸肌伸張反射、交叉性伸展反射、莫勒反射、抓握反射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49脊髓水平的反射多在妊娠28周時出現。出生后兩個月以內反射存在,兩個月消失為正常。如果兩個月以后仍繼續存在,提示中樞神經系統成熟遲滯、神經反射發育遲滯。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4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0(1)屈肌收縮反射陽性反應:受到刺激的下肢出現失去控制的屈曲反射,足趾伸展,踝關節背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1(2)伸肌伸張反射陽性反應:被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地呈伸展位。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2(3)交叉性伸展陽性反應:伸展位的下肢一屈曲,屈曲位的下肢立即伸展。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3(4)交叉性內收肌反射陽性反應:對側下肢內收,內旋,踝關節跖屈(典型的剪刀狀體位)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4(5)莫勒(Moro)反射(擁抱反射)陽性反應:上肢外展外旋,伸展(或屈曲),手指伸展并外展,嚇哭后雙上肢屈曲、內收并于胸前交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5莫勒(Moro)反射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6(6)抓握反射陽性反應:手指或足趾屈曲。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7抓握反射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82.腦干水平的反射腦干水平反射是精細的姿勢反射。它是肌肉張力的調整反應。全身肌張力隨著頭部與身體的位置關系變化以及體位變化而發生變化。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59腦干水平的反射幾乎不產生運動,它主要是通過調整肌張力對姿勢產生影響,故又將腦干水平反射稱為調整反射。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5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0腦干水平的反射在正常小兒出生時出現,根據反射的不同,維持4個月到8、9歲不等。反射在該消失的月(年)齡消失為正常;如超過應當消失的月(年)齡反射仍存在,提示中樞神經系統發育遲滯如腦癱患兒。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1(1)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陽性反應:頭部轉向側的上、下肢伸展或伸肌肌張力增高;另一側的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張力增高,猶如“擊劍”姿勢。出現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4~6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2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
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3(2)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姿勢一陽性反應:上肢屈曲或屈肌張力增高,下肢伸展或伸肌張力增高。姿勢二陽性反應:兩上肢伸展或伸肌的肌張力增高,兩下肢屈曲或屈肌的肌張力增高。出現時間:4~6個月。消失時間:8~12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4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①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5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②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6(3)對稱性緊張性迷路反射仰臥位姿勢陽性反應:四肢伸展,伸肌張力增高。俯臥位姿勢陽性反應:四肢屈曲,屈肌張力增高;或不能完成頭后仰,肩后伸,軀干及上下肢伸展動作。出現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4~6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7(4)聯合反應陽性反應:對側的肢體出現同樣的動作或身體的其他部位肌張力明顯增高。出現時間:出生時~3個月。消失時間:8~9歲。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8(5)陽性支持反射陽性反應:下肢伸肌肌張力增高,僵硬伸展,甚至引起膝反張,踝關節跖屈。出現時間:出生時消失時間:8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693.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射將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射稱為“反應”,它特指嬰兒時期出現并終生存在的較高水平的反射。這些反射是正常姿勢控制和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調整反應、保護反應及平衡反應。大腦皮質水平反應的發育標志著平衡反應發育成熟,。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6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0(1)調整反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11)頸部調整反應陽性反應:整個身體隨著頭部的旋轉而向相同的方向旋轉。出現時間:出生后~6個月。消失時間:出生后6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22)軀干調整反應陽性反應:身體分節旋轉,即頭部先旋轉,接著兩肩旋轉,最后骨盆旋轉。出現時間:4~6個月。消失時間:出生后18個月。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33)頭部迷路性調整反應陽性反應:主動地將頭抬起至正常位,即面部與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出現時間:出生時~2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44)視覺調整反應陽性反應:主動地抬起頭至正常位,即面部與地面垂直,口呈水平位。出現時間:出生時至2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5(2)保護性伸展反應陽性反應:雙上肢或雙下肢伸張并外展以支撐身體和保護身體不摔倒。出現時間:上肢,出生后4~6個月。下肢,出生后6~9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6(3)平衡反應1)平衡反應—傾斜反應陽性反應:頭部和軀干出現調整,即平衡板翹起的一側軀干向上彎曲。同側上、下肢伸展并外展。對側肢體出現保護性伸展反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7平衡反應—傾斜反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8出現時間:俯臥位,出生后6個月。仰臥位和坐位出生后7~8個月。膝手臥位,出生后9~12個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
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792)平衡反應—姿勢固定陽性反應:推被檢查者時,頭、軀干向受力側屈曲,受力側上、下肢伸展、外展,對側可見保護性伸展反應。牽拉一側上肢時,被牽拉肢體的對側出現上述平衡反應即軀干側彎,上下肢伸展、外展。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7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0出現時間:坐位,出生后7~8個月。膝手臥位,出生后9~12個月。跪位,出生后15個月。站立位,出生后12~21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13)平衡反應—邁步反應陽性反應:為了維持平衡,腳相應地向側方或前方、后方邁出一步,頭或軀干出現調整。出現時間:出生后15~18個月。消失時間:終生存在。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2平衡反應—邁步反應①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3平衡反應—邁步反應②向側方邁步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4(四)智力的評定常用的評定方法是采用評定用量表:智力評定所應用的智力量表分為篩查和診斷兩種。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5最常見的篩查測驗手段是丹佛發育篩選測驗,適用于從出生至6歲兒童。診斷性檢測是我國修訂的韋氏兒童智力量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等。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6(五)聽力功能評定腦癱患兒經常伴有耳聾,尤其是手足徐動型患兒更常見。通常為先天性耳聾(傳導性耳聾和感音神經性聾)。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7(六)言語功能評定小兒的言語是隨著發育的成長逐步達到完善的。如果兩周歲的小兒還不會言語應當引起注意,并密切觀察。腦癱患兒的言語障礙主要有兩類:構音障礙和言語發育遲滯。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8(七)感知覺評定感知覺檢查按一般臨床方法進行。檢查起來困難,準確性差,所以一般只做智力評定,不再詳細檢查。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89(八)功能獨立性評定
1.評定內容
FIM的評定內容共有18個項目,分別評定患者六個方面的能力。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8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0
2.評定標準根據患者是否需要他人幫助等情況,將患者的功能分為獨立和依賴兩大類,各包括了兩個和五個功能級別,共計七個級別。第二節康復功能評定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1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2一、康復治療目的采用各種有益的手段,對腦癱患兒進行全面的康復治療,減輕致殘因素造成的后果,盡最大努力改善功能,提高運動能力、言語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爭取達到能夠接受教育(正常教育或特殊教育)和生活自理,最大限度地回歸社會。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3(一)總體目標1.防治畸形。2.使肌張力趨于正常化。3.鼓勵對稱性的活動和雙手的活動。4.促進接近正常和正常的運動和技能。5.早期要限制較輕側肢體對較重側肢體的代償。6.努力改善較重的一側肢體。7.鼓勵兒童學做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活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4(二)痙攣型腦性癱瘓的治療目標1.減輕痙攣。2.阻止異常的姿勢和運動。3.促進總體模式的分離。4.盡量避免誘發ATNR等反射活動,特別是頭持續地轉向一側。5.應用反射性抑制技術(RIP技術)。6.預防肢體變形。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5(三)手足徐動型腦性癱瘓的治療目標1.增強頭,肩胛帶,軀干和髖關節的穩定性。2.鼓勵保持在不自主運動最少的位置上。3.促進分段運動。4.學會雙手抓握以控制不隨意運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6(四)共濟失調型腦性癱瘓的治療目標1.提高膝立,站立和步行的平衡能力。2.學會穩定的站立和步行。3.控制不穩定地搖晃身體,尤其是雙手。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7二、基本原則(一)“三早原則”:早發現,早確診和早治療的“三早原則”尤為重要。(二)綜合治療的原則(三)個體化原則(四)促進適應的原則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8三、常見康復治療學派(一)Bobath療法(二)Vojta療法(三)引導式教育(四)感覺整合療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99(一)Bobath療法Bobath療法又稱為神經發育療法(Neuro-developmental
treatments,NDT)Bobath主要采用抑制異常姿勢、促通正常姿勢的方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9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0Bobath提出了兩種基本的治療法則:抑制異常姿勢和運動的模式,尤其針對異常緊張性姿勢反射的抑制。促進正常姿勢和運動模式,特別強調對調整反應和平衡反應的促進。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1Bobath認為治療腦癱必須從多方面著手,按照小兒生長發育的規律進行治療。
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2(二)Vojta療法Vojta療法又稱Vojta誘導療法。由反射性俯爬與反射性翻身組成的、誘導出反射性移動運動的促通治療手法。反射性俯爬與反射性翻身是Vojta療法的核心。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3Vojta法的基本原理是通過誘發反射性移動運動,促進正常反射通路與運動模式,抑制異常反射通路與運動模式來達到治療的目的。越早期治療效果越好,尤其3個月以內。Vojta療法應用范圍廣,從新生兒到年長兒都可以使用。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4(三)引導式教育引導式教育療法(conductiveeducation,CE)又稱Peto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5顯著特點是最大限度地引導調動腦癱患兒自主運動的潛力,以娛樂性和節律性意向激發患兒的興趣及參與意識。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6將運動、語言、理解、智力開發、社會交往和行為矯正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進行全面的康復訓練。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7(四)感覺整合療法感覺整合,是指大腦將身體各部分感覺器官(眼、耳、口、鼻、皮膚等)輸入的各種感覺刺激信息(視、聽、嗅、味、觸等)進行組織加工、綜合處理的過程。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8感覺整合訓練,是為了使腦癱患兒充分感知各種刺激,在大腦進行感覺的整合,并作出適應性反應。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09感覺整合訓練的本質是采取游戲形式,使患兒樂于接受,主動參與。游戲項目的設計是個體化、針對性的設計。
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0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0四、康復治療方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1(一)運動療法1.控制關鍵點關鍵點多選擇在身體的近端,隨治療進展漸漸以被動保持來減少操作,并移向肘、手、手指、膝關節、踝關節、足趾遠端部位,并逐漸增多腦性癱瘓患兒自己意圖性運動。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2(1)頭部關鍵點的控制頭部背屈頭部前屈頭部回旋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3(2)肩胛帶及上肢關鍵點的控制肩胛帶前突肩胛帶后退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4(3)軀干(脊柱)關鍵點的控制軀干前屈軀干后伸軀干回旋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5(4)骨盆帶及下肢關鍵點的控制骨盆帶后傾骨盆帶前傾下肢屈曲下肢伸展位上外旋足趾背屈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62.頭部控制訓練抬頭和頭部控制能力是正常兒童發育過程中最先需要掌握的技能之一。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7頭部控制訓練
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83.翻身活動訓練這是在患兒取得較好的頭部控制后應該立即開始的活動訓練。如果患兒翻不過身,則可以通過用手抬高患兒的腿來協助他翻身。要進行從仰臥位翻身至側臥位的練習。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194.坐位平衡訓練患兒在坐位時不能保持平衡,首先可以訓練他的上肢保護性反應能力。還應訓練患兒在坐位時伸手拿東西和抗外力干擾平衡等能力。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1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0坐位平衡訓練
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15.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訓練(1)腦性癱瘓兒童的手常緊握呈拳狀,可以采用Bobath技術,以手指輕輕叩擊患兒手的外側緣而使之松開。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2(2)對于手可以張開但抓握有困難的患兒,可將物體放入患兒手中,幫助其屈曲手指抓握住物體。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2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3(3)吸引患兒伸手進行抓握。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3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4抓握和伸手取物的訓練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4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56.爬行訓練當患兒在俯臥位能夠很好地對頭部進行控制時,應開始進行爬行訓練。讓患兒處于四肢跪位,如果患兒不能挪動下肢向前爬行,則可以通過抬高其髖部對他進行幫助。還應該進行側向爬行,向后爬行的訓練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5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6爬行訓練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6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77.站立訓練訓練剛開始時,應用雙手扶住患兒的髖部,讓其雙腿分開以便獲得較大支持面而使其站立。可輕推患兒,使其學會重心的轉移。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7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8站立訓練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8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298.行走訓練可以讓患兒在平行杠中練習行走,也可使用學步車。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29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30行走訓練
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30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31(二)理療1.常用水療法來改善患兒感覺功能、平衡功能、協調性,減低肌張力,擴大關節活動度,提高肌力等。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31頁;編輯于星期三\15點19分《疾病康復》人民衛生出版社132蠟療、紅外線療法、泥療等溫熱療法降低肌張力,緩解痙攣。第三節康復治療本文檔共148頁;當前第132頁;編輯于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歌德與貝多芬閱讀教學設計
- 建筑架子工(普通架子工)復習題與答案
- 化工知識練習題庫(附答案)
- 2025屆廣東省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學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4月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睡眠質量改善與疾病防治考核試卷
- 私募股權投資母基金管理與運作考核試卷
- 纖維素纖維在生物降解材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石棉在玻璃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液壓與液力技術在醫療影像設備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四調)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 數學試卷(含答案詳解)
- 工商管理專業調查匯總報告
- 承包商、供應商管理制度(大全五篇)
- EN779-2012一般通風過濾器——過濾性能測定(中文版)
- 點焊機焊接變壓器的結構特點和設計制造
- 緩蝕阻垢劑安全技術說明書MSDS
- 國家開放大學《計算機組成原理》章節測試參考答案
- “畫法幾何及工程制圖”復習題
- 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本科培養方案
- 正比例函數評課稿
- 上海眾辰SP500系列空壓機一體機使用手冊V104.04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