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人工呼吸心肺復蘇圖片第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概念由于外傷、疾病、低溫、中毒、高溫、淹溺、電擊等原因,致使心跳、呼吸驟停,必須在數分鐘內(愈快效果愈好)采取急救措施,促使心臟、呼吸功能恢復從而保護和促進腦功能的恢復。這是基礎生命復蘇支持,即氣道保持通暢、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環,重點是維持腦的血氧供應。故又稱心肺腦復蘇。第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復蘇技術操作程序
1.判斷患者反應,確定意識狀態,應在5~10s內完成。在判定事發現場安全、易于就地搶救后,急救人員在患者身旁快速判斷有無損傷,是否有反應。
第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可采取輕拍或搖動患者,并大聲呼叫:“您怎么了”。如果患者有頭頸部創傷或懷疑有頸部損傷,只有在絕對必要時才能移動患者,對有脊髓損傷的患者不適當地搬動可能造成截癱。第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2、呼救及尋求幫助一旦確定患者已昏迷,應立即呼救,招呼最近的響應者。第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注意點:
絕不可離開患者去呼救。協助者的主要任務是協助現場心肺復蘇初級救生;向急救醫療救護系統(EMSS)求救時,應講清事故地點、回電號碼、患者病情和治療簡況。第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將患者放置心肺復蘇體位將患者仰臥于堅實平面如木板上,使頭、頸、軀干無扭曲,平臥有利于血液回流,并泵入腦組織,以保證腦組織血供。方法:翻動患者時務使頭、肩、軀干、臀部同時整體轉動,防止扭曲。第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翻動時尤其注意保護頸部,單人搶救時一手托住其頸部,另一手扶其肩部,使患者平穩地轉動為仰臥位。注意點:搶救者跪于患者肩旁,將患者近側的手臂直舉過頭,拉直其雙腿或使膝略呈屈曲狀。第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搶救者的位置應跪于患者的肩部水平,這樣搶救者不需移動膝部就能實施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且有利于觀察患者的胸腹部。第9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5、暢通呼吸道凡意識喪失的患者,即使有微弱的自主呼吸,均可由于舌根回縮或墜落,而不同程度地堵塞呼吸道入口處,使空氣難以或無法進入肺部,這時應立即通暢呼吸道。第10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仰頭舉頦法(或仰頭舉頜法):搶救者一只手的小魚際肌放置于患者的前額,用力往下壓,使其頭后仰,另一只手的示指、中指放在下頜骨下方,將頦部向上抬起。這是一種最常用的開放呼吸道徒手操作法。但操作時應注意手指不要壓迫頦下軟組織,以防呼吸道受壓;也不要壓迫下頜,使口腔閉合。
第1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下頜前移法(托頜法):搶救者位于患者頭側,雙肘支持在患者仰臥平面上,雙手緊推雙下頜角,下頜前移,拇指牽引下唇,使口微張。此法適用于頸部有外傷者。因此法易使搶救者操作疲勞,也不易與人工呼吸相配合,故在一般情況下不予應用。
第1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仰頭抬頸法:搶救者跪于患者頭側,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另一手放在頸后,托起頸部。注意不要過度伸展頸椎;有假牙須取出,以防松動的牙托堵塞呼吸道。
第1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6、判斷呼吸情況在開放呼吸道以后,搶救者可將自己的耳貼近患者口鼻,側頭注視胸腹部,從以下3個方面判定呼吸是否存在。
①看:患者胸部或上腹部是否有呼吸起伏;②聽:患者口鼻有無出氣聲;③感覺:搶救者面頰部有無氣體吹拂感。第1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判斷及評價時間不得超過10秒鐘。如斷定患者有呼吸,則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置患者于昏迷體位;若無呼吸,需保持患者于仰臥位,并進行人工呼吸。第1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7、實施人工呼吸
正常大氣中含21%的氧,二氧化碳含量甚微。而正常人呼氣中含氧16%,二氧化碳5%;人工呼吸時,呼氣的氧含量可增至18%,而二氧化碳含量降至2%。因比,只要急救者能高度通氣,則呼氣中的氧即足以維持患者生命所需要的氧濃度。第1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以下不同的人工呼吸方法。(1)口對口人工呼吸:首先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搶救者用按于患者前額一手的拇指與示指捏緊鼻翼下端,然后搶救者深吸一口氣,張開嘴巴,雙唇包繞封住患者的嘴外緣,搶救者用力向患者口內吹氣。第1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吹氣要深而快,每次吹氣量約800~1200ml或每次吹氣時觀察患者胸部上抬即可;開始應連續兩次吹氣,如只做人工呼吸,以后每隔5s吹1次氣,相當于每分鐘12~15次。第1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吹氣時應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有起伏者,人工呼吸有效,技術良好;無起伏者,口對口吹氣無效,可能氣道通暢不夠、吹氣不足或氣道有阻塞,應重新開放氣道或清除口腔異物。第19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口對口吹氣時,應注意每次吹氣量不要過大,若超過1200ml可造成胃擴張;吹氣時不要按壓胸部,以免肺部受損傷或氣體進入胃內。單、雙人心肺復蘇,均為每按壓胸部30次,吹氣2次,即:30︰2。第20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口對鼻人工呼吸:當患者牙關緊閉、口腔嚴重損傷或頸部外傷時應用此法。
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另一手提起患者下頜并閉合口腔,深吸氣后,用口與患者的鼻腔密封吹氣,同時觀察患者胸部有無起伏。呼氣時應啟開患者的口腔或分開雙唇,有利于呼出氣體。約每5s吹氣1次,相當于每分鐘12次,最多可達20次。此法產生胃擴張的機會較少,但有鼻出血或鼻阻塞時不能使用。第2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3)口對口鼻吹氣:適用于嬰幼兒。(4)口對氣管切開口人工呼吸:(5)口對通氣防護裝置呼吸(6)口對簡易呼吸器、口對面罩呼吸(7)球囊面罩通氣
第2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8、判斷有無動脈搏動(應在5~10s內完成)由于頸動脈為中心動脈,在周圍動脈搏動消失時仍可觸及脈搏,且可在不脫衣服情況下檢查,故十分可靠和方便。第2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方法:搶救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額,使其頭后仰,保持氣道開放;另一手的示指、中指輕置患者喉結處,然后滑向氣管旁軟組織處(相當于氣管和胸鎖乳突肌之間)進行觸摸頸動脈搏動。第2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注意點:觸摸頸動脈不能用力過大,以免推移頸動脈;不能同時觸摸兩側頸動脈,以免造成頭部供血中斷;不要壓迫氣管,以免造成呼吸道阻塞;檢查不應超過10s;頸部創傷者可觸摸肱動脈或股動脈。第2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9、與急救醫療救護系統(EMSS)聯系
如果已確定病人無呼吸和脈搏,應迅速與急診醫療系統聯系。如現場只有一個搶救者,則先進行1min的現場心肺復蘇后,再聯系求救。或當有人時,請別人向急救中心求救。第2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電話聯系應包括以下幾點內容:患者或事故發生的具體地址,要求正確、明了;主要病情或災情,簡要地告知患者的病情或事故現場的災情;是交通還是高空墜落事故;所需急救的人數;目前經何種處理;病情或傷情是否得到控制;呼救者的姓名和電話號碼,以便隨時與呼救者聯系。第2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0、胸外心臟按壓胸外心臟按壓時,收縮壓可達100mmHg,平均動脈壓為40mmHg;頸動脈血流僅為正常的1/4~1/3,這是支持大腦活動的最小循環血量。因此,進行胸外心臟按壓時,患者應平臥,最好頭低腳高位,以增加腦的血流供應。第2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方法:定位:搶救者用靠近患者下肢手的示指、中指并攏,指尖沿其肋弓處向上滑動(定位手),中指端置于肋弓與胸骨劍突交界即切跡處,示指在其上方與中指并排。另一只手掌根緊貼于定位手示指的上方固定不動;再將定位手放開,用其掌根重疊放于已固定手的背上,兩手手指交又抬起,脫離胸壁。第29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姿勢:搶救者雙臂伸直,肘關節固定不動,雙肩在患者胸骨正上方,用腰部的力量垂直向下用力按壓第30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頻率:100次/min。深度:嬰兒1~2cm,兒童2~3cm,成人4~5cm。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30︰2,即30次按壓后予2次人工呼吸。第3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注意點:按壓時手指不應壓在胸壁上,兩手掌應保持交叉放置按壓,否則易造成肋骨骨折;按壓速度不宜過快或過慢;按壓位置應正確,否則易造成劍突、肋骨骨折而致肝破裂、血氣胸;按壓時施力不垂直,易致壓力分解,搖擺按壓易造成按壓無效或嚴重并發癥;第3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沖擊式按壓、抬手離胸、猛壓等,易引起骨折。按壓與放松要有充分時間,即胸外心臟按壓時下壓與向上放松的時間應相等;兒童只要用一只手掌根按壓即可,嬰幼兒的按壓采用環抱法,即雙拇指重疊下壓,其部位在兩乳頭連線與胸骨正中線交界點下一橫指處。第3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單人和雙人現場心肺復蘇
操作程序
第3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單人心肺復蘇在開放氣道的情況下,由同一個搶救者順次輪番完成口對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第3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先進行2次連續吹氣后,搶救者迅速回到患者胸側,重新確定按壓部位,作30次胸外心臟按壓,再移至患者頭側,作口對口人工呼吸2次。進行5次循環(2分~2分半左右)后,再次檢查有無脈搏(要求在5~10s內完成)。若無脈搏,再進行5次循環,如此周而復始。第3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雙人心肺復蘇由兩個搶救者分別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與胸外心臟按壓。第3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位于患者頭側的搶救者承擔監測脈搏和呼吸,以確定復蘇的效果。其中一人位于患者頭側,另一人位于胸側。按壓頻率為100次/min,按壓與人工呼吸的比值仍為30︰2,即30次胸外心臟按壓給以2次人工呼吸。第3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現場心肺復蘇有效和終止的指征
1、心肺復蘇有效的指標
經現場心肺復蘇后,可根據以下幾條指標考慮是否有效。第39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瞳孔:若瞳孔由大變小,復蘇有效;反之,瞳孔由小變大、固定、角膜混濁,說明復蘇失敗。
(2)面色:由發紺轉為紅潤,復蘇有效;變為灰白或陶土色,說明復蘇無效。(3)頸動脈搏動:按壓有效時,每次按壓可摸到1次搏動;如停止按壓,脈搏仍跳動,說明心跳恢復;若停止按壓,搏動消失,應繼續進行胸外心臟按壓。第40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4)意識:復蘇有效,可見患者有眼球活動,并出現睫毛反射和對光反射,少數患者開始出現手腳活動。(5)自主呼吸:出現自主呼吸,復蘇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應繼續口對口人工呼吸。第4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心肺復蘇終止的指標一旦進行現場心肺復蘇,急救人員應負責任,不能無故中途輟止。又因心臟比腦較耐缺氧,故終止心肺復蘇應以心血管系統無反應為準。若有條件確定下列指征,且進行了30min以上的心肺復蘇,才可考慮終止心肺復蘇。第4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
(1)腦死亡:①深度昏迷,對疼痛刺激無任何反應;②自主呼吸持續停止;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腦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包括頭眼反射、瞳孔對光反射、角膜反射、吞咽反射、睫毛反射消失。
(2)無心跳和脈搏。第4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呼吸道異物現場急救與處理
第4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呼吸道異物可造成呼吸道部分和完全阻塞。最嚴重的是呼吸道完全阻塞,患者突然不能說話、咳嗽或呼吸,不能回答詢問,臉色迅速發紺或蒼白,呼吸極度困難,可發生缺氣性昏迷(肺內殘氣耗盡)而死亡。第4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異物阻塞呼吸道時,患者出現一種特有的“窒息痛苦樣表情”。即患者表情十分痛苦,用拇指、示指掐住頸部,以示痛苦和求救。第4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現場急救(一)自救法1、咳嗽異物僅造成不完全性呼吸道阻塞,患者尚能發音、說話、有呼吸和咳嗽時,應鼓勵患者自行咳嗽和盡力呼吸,不應干擾患者自已力爭排出異物的任何動作。自主咳嗽所產生的氣流壓力比人工咳嗽高4~8倍,通常用此方法排除呼吸道異物的效果較好。第4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腹部手拳沖擊法患者一手拳置于自己上腹部,相當于臍上遠離劍突處,另一手緊握該拳,用力向內、向上作4~6次快速連續沖擊。第4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上腹部傾壓椅背患者將上腹部迅速傾壓于椅背、桌角、鐵桿和其他硬物上,然后做迅猛向前傾壓的動作,以造成人工咳嗽,驅出呼吸道異物。第49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二)互救法1、拍背法(1)意識尚清楚的患者:可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在患者的側后位。一手置患者胸部以圍扶患者;另一手掌根在患者肩胛區脊柱上給予6~8次連續急促拍擊。拍擊時應注意,患者頭部要保持在胸部水平或低于胸部水平,充分利用重力使異物驅出體外;拍擊時應快而有力。第50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第51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意識欠清或不清的愚者:應使患者屈膝蜷身,面向急救者側臥,頭低于胸部水平,急救者以膝和大腿抵住患者胸部,然后迅速、用力地拍背6~8次。第52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手拳沖擊法(1)腹部手拳沖擊法:又稱Heimlich急救法。1983年首先由美國HIeimlich報道。現場急救呼吸道異物數千例,因效果較好,故作為衛生常識進行普及。手拳沖擊腹部時,使腹壓升高,橫膈抬高,胸腔壓力瞬間增高后,迫使肺內空氣排出,形成人工咳嗽,使呼吸道內的異物上移或驅出。第53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意識清楚的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者身后,用雙臂環抱其腰部。一手握拳大拇指朝內,放在病人的上腹中部與劍突之間,另一手緊握該拳,并用力快速向內、向上沖壓3~5次,以此造成人工咳嗽,驅出異物。
注意施力方向,防止胸部和腹內臟器損傷。第54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意識不清楚患者:將患者放置于仰臥位,使頭后仰,開放氣道。急救者以雙膝夾住患者兩髖部,呈騎跨式,或跪于患者一側,以雙膝抵住患者一側的髖部。急救者用一力方向應向上、向內,切勿偏斜或移動,以免損傷肝、脾等器官。第55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胸部手拳沖擊法:適宜于十分肥胖患者或妊娠后期孕婦,急救者的雙手無法圍扶患者腰部時。第56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1)意識清楚的患者:患者取立位或坐位,急救者站于患者背側,雙臂環抱其胸部,一手的手拳拇指側頂住患者胸骨中下部,另一手緊握該拳,向后作3~5次快速連續沖擊。第57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2)意識不清的患者:取仰臥位,屈膝,開放氣道。急救者跪于患者一側,用掌根置于其胸骨中下1/3處,向下作3~5次快速連續沖擊。每次沖擊須緩慢,間歇清楚,但應干脆利索。第58頁,講稿共64頁,2023年5月2日,星期三3、手指清除異物法一般只適用于可見異物,且為昏迷患者。急救者的拇指與示指交叉,前者抵患者下齒列,后者抵上齒列,兩指交叉用力,強使口腔張開?;蛳扔媚粗讣捌溆嗨闹妇o握下頜,并向前下方提牽,使舌離開咽喉后壁,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針對模具設計的國際標準試題與答案
- 高效復習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試題及答案
- 繁育員考試資料與試題及答案獲取
- 2024年模具設計師資格認證考試學習社群的力量試題及答案
- 清晰解讀農作物種子繁育員考試試題及答案2024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匹配策略選取試題及答案
- 無人機飛行過程中聲音控制試題及答案
- 游泳救生員應對突發情況的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紀人考試中的技術與方法 試題及答案
- 模具設計師考試經驗總結試題與答案
- 《組織行為學》題庫(含答案)
- 重醫大小兒外科學教案11先天性腸閉鎖、腸狹窄及腸旋轉不良
- 中考英語補全對話135個必背句型
- 心理社會評估健康評估本科課件
- 體育心理學(第三版)課件第八章運動技能的學習
- JT∕T 1431.3-2022 公路機電設施用電設備能效等級及評定方法 第3部分:公路隧道照明系統
- 行政事業單位公務卡使用管理辦法模板
- DB22∕T 2797.1-2017 玄武巖纖維復合筋及玄武巖纖維混凝土設計與施工規范 第1部分:玄武巖纖維復合筋
- 資產評估案例分析-——以貴州茅臺酒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 五年級奧數教程
- 渦流檢測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