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15.諫太宗十思疏(魏征)
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16.阿房宮賦(杜牧)
六國論(蘇洵)諫太宗十思疏(魏征)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阿房宮賦(杜牧)六國論(蘇洵)勸諫皇帝居安思危、善始善終。逐一反駁對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推動變法的決心。探討秦國速亡的原因闡發六國破滅的緣由(守成)(除弊)借古諷今警示當朝
單元核心任務——傾聽理性的聲音
核心素養——心懷天下,勇于擔當。理性思考,理性發聲。士人的情懷與擔當統編教材必修下冊第八單元《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六國論》、《阿房宮賦》聯讀任務學習任務一:把握觀點,理解文章針對性任務二:梳理思路,分析論證的邏輯性任務三:品味語言,鑒賞說理的藝術性文言知識與文章內容一學習活動一:誦讀《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感知文章內容1、讀準字音,讀好停頓,疏通字句,標注障礙字詞。2、集中提問字詞句障礙,答疑。3、重點字句提示。學習活動二:再讀《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完成表格填寫,了解文章信息。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篇目文體作者身份寫作對象針對問題文章觀點句寫作目的句《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二、梳理文章信息,明確說理思路篇目文體作者身份寫作對象針對問題文章觀點句寫作目的句《諫太宗十思疏》奏議諫議大夫唐太宗太宗“縱情傲物”,百姓“頗有怨嗟之言”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總此十思,弘茲九德《答司馬諫議書》回信宰相司馬光(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司馬光寫《與王介甫書》,從“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五方面提出反對意見。不為侵官不為生事不為征利不為拒諫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覆不宜鹵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實或見恕也。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小結:兩篇文章都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表現出士大夫對于國家大事的擔當精神。作業:復習背誦兩篇文章,手寫多寫文中難寫字和易錯字。(抽查)文言知識與文章內容二學習活動一:誦讀《阿房宮賦》、《六國論》,感知文章內容1、讀準字音,讀好停頓,疏通字句,標注障礙字詞。2、集中提問字詞句障礙,答疑。3、重點字句提示。學習活動二:再讀《阿房宮賦》、《六國論》,完成表格填寫,了解文章信息。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篇目文體作者身份寫作對象針對問題文章觀點句寫作目的句《阿房宮賦》《六國論》二、梳理文章信息,明確說理思路篇目文體作者身份寫作對象針對問題文章觀點句寫作目的句《阿房宮賦》文賦士大夫君王唐敬宗晚唐時唐敬宗大興土木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六國論》策論士大夫宋朝君王北宋積危積弱,國運日衰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寫,了解文章的基本信息。小結:前者探討了秦國迅速滅亡的原因,寫于唐朝日漸衰弱之際;后者闡發了六國破滅的緣由,寫于北宋為周邊國家蠶食侵割之時,都是借古諫今、針砭時弊的名篇。兩文同樣表現出士大夫文人的責任擔當。今天讀來,仍有現實意義。作業:小組命制試題以小組為單位,出一份本單元的文言詞語檢測卷。試卷須包括以下幾項內容:5個通假字,5個詞類活用現象,5個古今異義詞,5個特殊句式,2組常見虛詞,找出并翻譯4個表達作者觀點的句子。檢測題須附上答案。(答案與檢測題分開)基礎知識復習三——競賽課文言文學習的基礎就是常見文言詞匯的積累。本節課有兩項主要內容:一是檢查四篇文言文的詞匯、句子以及文意掌握的落實情況二是舉行小組背誦接力賽,檢查課文背誦的熟練程度。學習活動一:自主命題,檢測文言字詞掌握情況。(1)以小組為單位,組間交換檢測題作答。(2)答題完成交給出題小組評分,評完后還回答題組。(3)各組將疑難問題寫到黑板上,全班集中答疑。學習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舉行背誦接力比賽。1、抓鬮,兩個小組領取同一篇文章,比一比背誦的熟練程度。2、全組合作完成。從小組第一個同學開始背起,如出現讀錯音、回讀、跳讀、漏讀等任何一種情況,則馬上由小組的第二個同學接替,以此類推。3、用時最少,用人最少,錯誤率最低的小組為獲勝的小組。失敗小組趣味懲罰方式:獲勝組以下內容三選一:1、集體表演《挖呀挖》2、小組成員屁股寫字:雙手放在腰上,扭動臀部,一邊寫,一邊說出筆畫。(獲勝組指定表演人及寫的字)3、組內一名男生選另一名男生邊捶胸邊說:你好討厭哦!文化思想與文化內涵一、結合寫作背景,選出現實針對性最強的文章,寫一句話短評。二、繪制思維導圖,解說文章思路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人,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史學家。太宗即位,擢為諫議大夫,常召入內室詢以政事得失,魏征知無不言,敢于直諫,史以“諍臣”稱之。曾主持《隋書》《群書治要》的編撰工作,《隋書》的序論及《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皆出其手,時稱“良史”。舊唐書曾贊揚魏征的奏疏“可為萬代王者法”。
背景探尋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樸,很有作為。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鑒于隋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政策。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游,勞民傷財。魏征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在繁榮昌盛的后面隱藏著危機,便在群臣齊唱贊歌時,多次上疏進諫,力勸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太宗看后感到很慚愧,表示從諫改過。北宋中期,社會矛盾尖銳。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實行變法,力圖通過整軍理財以求富國強兵。新法的實行,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和豪強的特權,激起既得利益者的強烈反對。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馬光三次致書王安石(《與王介甫書》),要求罷黜新法,恢復舊制。王安石以此信作答,信中逐條駁斥對方對新法的責難,批判了士大夫因循守舊、茍且偷安、不恤國事的保守思想,表示了堅定不移地推行新法的決心。寫作背景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人。世稱荊公,卒謚文。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強調“權時之變”,反對因循保守,嘉祐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治力量,以防止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治。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長安城南的樊川別墅,后世稱“杜樊川”,晚唐時期杰出詩人,與李商隱并稱為“小李杜”,也是著名的“文賦”和古文大家。知人論世
唐敬宗李湛16歲繼位,好聲色,興土木,游宴無度,不視朝政,在位3年為宦官劉克明所殺。《阿房宮賦》作于唐敬宗寶歷元年。23歲的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啟》中說:“寶歷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作者借此賦表面鋪寫阿房宮的興、毀,實則用秦驕奢致亡的故事,規勸本朝當政者,以古為鑒,明興亡大道。表達出一個封建時代正直文人憂國憂民、匡世濟民的情懷。知人論世蘇洵與《六國論》(宋朝)知人論世蘇洵(1009——1066)字明允,號老泉(《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詩書”),宋代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稱“老蘇”,與兒子“大蘇”(蘇軾)、“小蘇”(蘇轍)并稱“三蘇”。后人有詩稱贊:“一門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詩賦傳千古,峨嵋共比高”。
北宋建國后,鑒于唐末藩鎮割據和五代軍人亂政,實行中央專制集權制度,將軍權完全收歸中央,造成了軍事上的衰勢。北宋建國往后一百年間,與契丹、西夏作戰60余次,敗多勝少,到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納銀20萬兩,絹30萬匹;向西夏納銀10萬兩,絹10萬匹,茶3萬斤。這樣“陪鄰”的結果,助長了契丹、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負擔,極大地損傷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正是針對這樣的現實撰寫《六國論》的。知人論世結合寫作背景,你認為哪篇文章的現實針對性最強?或者說,哪一位作者的家國情懷體現得最為強烈?試著寫一句短評。1魏征有感于守成之難,敢于犯顏直諫。進諫有難度,思考有深度,語言有力度,盡顯人臣勸諫之智慧。2王安石不避眾議洶洶,堅持變法除弊,在文章中直指時弊,直陳觀點,仗義執言,義正辭婉,盡顯忠君報國之心志。3杜牧總結了秦朝覆滅的教訓,借古諷諫,意在針砭時弊,清醒的頭腦和對現實的觀察預測,盡顯文人敏銳的政治洞察力。蘇洵探究了六國破滅的緣由,旨在以史為鑒,警示當朝不要重蹈覆轍,表現出了士大夫對國事的憂思與對現狀的憂心。教師小結:四位人臣君子胸懷天下,拳拳之心蒼天可明鑒。四篇文章都是作者在思考國事、關心國事時發出的最真摯的理性聲音。它們各具特色,各有其美,但在表現士大夫對國家的擔當和責任上,均表現出了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請看前人的評論:清代唐德宜對《諫太宗十思疏》的評論:“款款而陳,情辭肫摯,忠愛之忱,溢于言表。”清代吳汝綸對《答司馬諫議書》的評論:“固由兀傲性成,究亦理足氣盛,故勁悍廉厲無枝葉如此。”宋代謝枋得對《阿房宮賦》的評論:“宏壯巨麗,馳騁上下,累數百言,至‘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其論盛衰之理,判于此矣。末一段尤含鑒戒,讀之有余味焉。”近代林紓對《六國論》的評論:“末數語,陰指契丹,特借題發揮耳。”《諫太宗十思疏》提出問題:人君當思(第1段)分析問題:為什么思(第2段)解決問題:思些什么(第3段)喻體善始者實繁本體木長——固本流遠——浚源國安——積德義喻體本體根不固—木不長源不深—流不遠德不厚—國不治正面反面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積其德義克終者蓋寡殷憂必竭誠以待下——取之易得志則縱情以傲物——守之難對比對比所宜深慎載舟覆舟思知足
思知止——戒奢侈思謙沖
思容納——戒驕躁思節制
思慎始——戒縱欲思虛心
思正身——戒輕信思恩賞
思刑罰——戒賞罰不公十思五戒文武爭馳,鳴瑟垂拱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活動2:繪制結構思維導圖,體會理性說理之美。《答司馬諫議書》一、交代寫信的原因和目的二、駁斥謬論,分析原因致天下怨謗三、書信常規結尾駁“侵官”駁“生事”駁“征利”駁“拒諫”受命于人主議修于朝廷授之于有司舉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為天下理財辟邪說難壬人針鋒相對,態度堅決士大夫不恤國事度義而后動專題探究《阿房宮賦》結構內容思維導圖描寫議論鋪采摛文戒奢愛民體物寫志阿房宮賦建筑之奇規模之大地勢之巧設施之偉美女之眾珍寶之多美人之多珍寶之富銷毀之快心同此理秦王驕奢宮化焦土鑒古諷今總結教訓警告當世專題探究2.在疏通文意的基礎上梳理《六國論》的內容,畫出思維導圖六國破滅,弊在賂秦賂秦力虧不賂者以賂者喪數量上程度上道理上齊亡之事實燕亡之教訓趙亡之悲劇(總分)(總分)(第2段)(總分)(第3段)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第4段:引古)(遞進)毋從六國破亡之故事。(第5段:諷今)(分總)文化思想與文化內涵一、細品文章,感受說理之妙二、學思結合,抒發己見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一)言必有人
說理有明確的對象,面對不同的對象,要使用不同的說話態度、說話方式、說話策略。面對唐太宗和司馬光,魏征和王安石的說話方式有何不同?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一)言必有人篇目對象稱呼對方自稱態度策略《諫太宗十思疏》唐太宗“明哲”“人君”“元首”“君人者”“君”下愚尊重、鼓勵、委婉、謙卑借古諷今。第二段從人君的興衰出發,提出“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這一歷史定律,引發讀者思考“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答司馬諫議書》司馬光君實君儒者某客氣、尊重、不卑不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開頭和結尾表示了對司馬光極大的尊重。中間部分以對方的的批評為自己立論的總綱,逐一辯駁,指出其“名不符實”。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二)言必有據
說理要有充分的依據,《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中,作者用了哪些重要的依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二)言必有據
論據及作用《諫太宗十思疏》《答司馬諫議書》示例: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援古諷今,用普遍的歷史規律,警戒唐太宗居安思危,勿蹈覆轍。
盤庚之遷。作為論據,可以駁斥司馬光的觀點;作為抒情的媒介,盤庚遷都的史實被王安石用來表現自己改革的決心。面對眾人的抱怨,盤庚不能改變自己的“遷都計劃”;面對眾人的指責,王安石也不會變更自己的改革理念。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三)言必有法1.說理還要講究巧妙的說理方法,兩篇文章中,讓你印象最為深刻的說理方法有哪些?請找出來加以賞析。示例一:
《諫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論證讓我印象深刻。“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作者采用兩種不同的事物進行比喻,來揭示“積其德義”的重要性,想要樹木長得高,就必須“固其根本”,想要水流流得長,也必須“浚其泉源”。作者正是運用自然當中常見的現象,來比喻“積其德義”對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性,使得作者所呈述的道理更為生動,同時也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三)言必有法示例二:
《諫太宗十思疏》中的對比論證讓我印象深刻。“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一“繁”一“寡”,對比鮮明,魏徵以短短兩句十二字,對歷代國君之施政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大部分國君在開始施政時都能做到嚴格地約束自己,勤政愛民,但是能堅持到最后的卻寥寥無幾。魏徵此言既是對歷代君王的點評,同時也是為了警醒唐太宗,要始終將天下安危放在首位,不可貪圖一時之安逸,放縱自己,更不可因一己之私欲,而損害國家之根本,導致社會動蕩,民生不安。一、細品文章內容,感受說理之妙(三)言必有法示例三:
《答司馬諫議書》理性的反駁讓我印象深刻。有理不在聲高。面對司馬光的指責,王安石不卑不亢地敘述著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背后的理據。司馬光在信中,一口氣連用七個“孔子曰”,可見也將孔子“必也正名乎“奉為金科玉律。王安石便以此作為攻擊利器,從兩個角度進行辯駁:1、對司馬光提出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擺出事實,使罪名不攻而破。2.面對司馬光口口聲聲標榜自己“為君、為國、為民”,王安石指出名實不副。二、探究“史實”與“史論”的關系比較《阿房宮賦》《六國論》中對于六國破滅的不同觀點比較項《阿房宮賦》《六國論》對于六國破滅的觀點立論原因弊在賂秦
不愛其民借寫秦因修建阿房宮,勞民傷財,終至亡國之事,諷刺規勸唐朝的當政者要以古為鑒,不能落得“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結局。蘇洵所處的時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貢大量銀兩和商品,助長了契丹和西夏的氣焰,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帶來了無窮的禍患。蘇洵借六國破亡之史來諷諫統治者靠進貢換取茍安的外交路線的不可取。對于“史實”的取舍與輕重把握,與寫作主旨相關,為“論”服務。對于同一“史實”的看法與角度,帶有作者很強的主觀性,除了認知差別,更反映出論者對當時社會問題的積極回應。體現出中國古代文人“經世致用”的思想
1.《諫太宗十思疏》中有很多思想精華,你認為有哪些主張在今天依舊要發揚光大?學習任務二:學思結合,抒發己見【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載舟覆舟,所宜深慎】黨和政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政治理念。【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領導要任用有才能的人,要能聽取下屬的合理建議。2.討論分析:魏征所言“十思”現實意義?明確:(1)“十思”對青年學生培養自律勤奮、慎始敬終、勤儉節約的習慣,涵養謙虛包容的品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苦樂觀,提高自我修養,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責任感等都是有意義的。
(2)對于國家社會管理者,“十思”也有益于其保持清廉、節儉、謹慎、謙虛的作風,以民眾利益為出發點,作出利國利民的決策。3、認識變法中的王安石思考:作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本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體現了王安石非凡的政治膽略、廣闊的政治胸襟?“至于怨誹之多,則固前知其如此也”:敢于挑戰。“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直斥朝中茍且偷安、不思進取、墨守成規的現象,直言不諱。“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明知寡不敵眾,依舊舍身取義。不因私廢公,不因公廢私。文章是朋友間的書信,首尾措辭委婉,注入了對友人的情誼。中間的駁論,開誠布公,直抒胸臆,絕不避讓。4、談談你從《阿房宮發》《六國論》這兩篇文章獲得了哪些啟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山西省晉中市名校2024-2025學年初三中考總復習單元同步滾動測試卷化學試題含解析
- 山西省河曲實驗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下學期期末(一模)語文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2024-2025學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檢測試題含解析
- 茂名市電白縣2024-2025學年五年級數學第二學期期末綜合測試試題含答案
- 上海市嘉定區名校2025屆初三下學期期末復習檢測試題(一模)英語試題含答案
- 智慧農業建設智能灌溉與作物監測技術推廣應用
- 加盟商合同范本
- 軟件工程師合同
- 三個孩子贍養協議書范本
- 人事部人才與專家工作辦公室合同風險防范策略
- 2024年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與對策
- 螞蟻咬傷患者的護理
- WT1806E功率分析儀操作規程
- 新146道100以內四個數字的加減法混合題目
- 《機器人技術應用項目教程》(第二版)課件 2-項目三 威綸觸摸屏的組態設計 任務一 觸摸屏的組態與連接;觸摸屏控制氣缸推動
- 中考英語688高頻詞大綱詞頻表
- YY-T 0954-2015 無源外科植入物-I型膠原蛋白植入劑
- 12-2017-2021年陜西中考數學真題分類匯編之統計與概率
- 2024年時事政治熱點題庫200道含完整答案(必刷)
- 屈光性白內障手術發展
-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衣柜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