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精品文檔-下載后可編輯《漢魏六朝散文·范縝·神滅論》原文鑒賞《漢魏六朝散文·范縝·神滅論》原文鑒賞
《漢魏六朝散文·范縝·神滅論》原文鑒賞
或問予云:“神滅,何以知其滅也?”答曰:“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也1。”
問曰:“形者無知之稱,神者有知之名,知與無知,即事有異,神之與形,理不容一,形神相即2,非所聞也。”答曰:“形者神之質3,神者形之用,是則形稱其質,神言其用,形之與神,不得相異也4。”
問曰:“神故非質,形故非用,不得為異,其義安在?”答曰:“名殊而體一也5。”
問曰:“名既已殊,體何得一?”答曰:“神之于質,猶利之于刃6,形之于用,猶刃之于利,利之名非刃也,刃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無刃,舍刃無利,未聞刃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
問曰:“刃之與利,或如來說,形之與神,其義不然,何以言之?木之質無知也,人之質有知也,人既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豈非木有其一,人有其二邪7?“答曰:“異哉言乎!人若有如木之質以為形,又有異木之知以為神,則可如來論也。今人之質,質有知也,木之質,質無知也,人之質非木質也,木之質非人質也,安在有如木之質而復有異木之知哉!”
問曰:“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人而無知,與木何異?”答曰:“人無無知之質,猶木無有知之形。”
問曰:“死者之形骸,豈非無知之質邪?”答曰,“是無知之質也。”
問曰:“若然者,人果有如木之質,而有異木之知矣。”答曰:“死者有如木之質,而無異木之知;生者有異木之知,而無如木之質也。”
問曰:“死者之骨骼,非生者之形骸邪?”答曰:“生形之非死形,死形之非生形,區已革矣8,安有生人之形骸,而有死人之骨骼哉?”
問曰:“若生者之形骸非死者之骨骼,死者之骨骼,則應不由生者之形骸,不由生者之形骸,則此骨骼從何而至此邪?”答曰:“是生者之形骸,變為死者之骨骼也。”
問曰:“生者之形骸雖變為死者之骨骼,豈不因生而有死,則知死體猶生體也。”答曰:“如因榮木變為枯木,枯木之質,寧是榮木之體!”
問曰:“榮體變為枯體,枯體即是榮體;如絲體變為縷體,縷體即是絲體,有何別焉?答曰:“若枯即是榮,榮即是枯,應榮時凋零,枯時結實也。又榮木不應變,以榮即枯,無所復變也。榮枯是一,何不先枯后榮,要先榮后枯,何也?絲縷之義,亦同此破。”
問曰:“生形之謝,便應豁然都盡,何故方受死形,綿歷未已邪?”答曰:“生滅之體,要有其次故也。夫欻而生者必欻而滅9,漸而生者必漸而滅。欻而生者,飄驟是也10;漸而生者,動植是也。有欻有漸,物之理也。”
問曰:“形即是神者,手等亦是邪?”答曰:“皆是神之分也。”
問曰:“若皆是神之分,神既能慮,手等亦應能慮也?”答曰:“手等亦應能有痛癢之知,而無是非之慮。”
問曰:“知為一為異?”答曰:“知即是慮,淺則為知,深則為慮。”
問曰:“若爾,神有二乎?”答曰:“人體惟一,神何得二。”
問曰:“若不得二,安有痛癢之知,復有是非之慮?答曰:“如手足雖異,總為一人,是非痛癢雖復有異,亦總為一神矣。”
問曰:“是非之慮,不關手足,當關何處?”答曰:“是非之慮,心器所主11。”
問曰:“心器是五藏之心,非邪?答曰:“是也。”
問曰:“五藏有何殊別,而心獨有是非之慮乎?”答曰:“七竅亦復何殊,而司用不均。”
問曰:“慮思無方,何以是心器所主?”答曰:“五藏各有所司,無有能慮者,是以知心為慮本。”
問曰:“何不寄在眼等分中?”答曰:“若慮可寄于眼分,眼何故不寄于耳分邪?”
問曰:“慮體無本,故可寄之于眼分;眼自有本,不假寄于佗分也。”答曰:“眼何故有本而慮無本;茍無本于我形,而可遍寄于異地,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然乎哉?不然也。”
問曰:“圣人形猶凡人之形,而有凡圣之殊,故知形神異矣。”答曰:“不然,金之精者能昭,穢者不能昭,有能昭之精金,寧有不昭之穢質。又豈有圣人之神而寄凡人之器,亦無凡人之神而托圣人之體。是以八采、重瞳12,勛,華之容13,龍顏,馬口14,軒,皞之狀15,此形表之異也。比干之心,七竅列角16。伯約之膽,其大若拳17,此心器之殊也。是知圣人定分,每絕常區,非惟道革群生,乃亦形超萬有,凡圣均體,所未敢安。”
問曰:“子云圣人之形必異于凡者,敢問陽貨類仲尼,項籍似大舜。舜、項、孔、陽、智革形同,其故何邪?”答曰:“珉似玉而非玉20,雞類鳳而非鳳,物誠有之,人故宜爾。項、陽貌似而非實似,心器不均,雖貌無益。”
問曰:“凡圣之殊,形器不一,可也;圣人員極21,理無有二,而丘、旦殊姿22,湯、文異狀23,神不侔色,于此益明矣。”答曰:“圣同于心器,形不必同也,猶馬殊毛而齊逸,玉異色而均美。是以晉棘、荊和24,等價連城25,驊騮、騄驪,俱致千里。”
問曰:“形神不二,既聞之矣,形謝神滅,理固宜然,敢問《經》云‘為之宗廟,以鬼饗之。’何謂也26?”答曰:“圣人之教然也,所以弭孝子之心,而歷偷薄之意,神而明之,此之謂矣。”
問曰:“伯有被甲27,彭生豕見28,《墳》、《索》著其事29,寧是沒教而已邪?”答曰:“妖怪茫茫,或存或亡,強死者眾,不皆為鬼,彭生伯有,何獨能然,乍為人豕,未必齊、鄭之公子也。”
問曰:“《易》稱‘故知鬼神之情狀,與天地相似而不違’。又曰:‘載鬼一車。’其義云何?”答曰:“有禽焉,有獸焉,飛走之別也;有人焉,有鬼焉,幽明之別也。人滅而為鬼,鬼滅而為人,則未之知也。”
問曰:“知此神滅,有何利用邪?”答曰“浮屠害政30,桑門蠹俗31,風驚霧起,馳蕩不休,吾哀其弊,思拯其溺。夫竭財以赴僧,破產以趨佛,而不恤親戚,不憐窮匱者何?良由厚我之情深,濟物之意淺。是以圭撮涉于貧友32,吝情動于顏色;千種委于富僧33,歡意暢于容發。豈不以僧有多稔之期34,友無遺秉之報35,務施闕于周急36,歸德必于在己。又惑以茫昧之言,懼以阿鼻之苦37,誘以虛誕之辭,欣以兜率之樂38。故舍逢掖39,襲橫衣40,廢俎豆41,列瓶缽,家家棄其親愛,人人絕其嗣續。致使兵挫于行間,吏空于官府,粟罄于惰游,貨憚于泥木42。所以奸宄弗勝43,頌聲尚擁,惟此之故,其流莫已,其病無限。若陶甄稟于自然44,森羅均于獨化45,忽焉自有,怳爾而無,來也不御,去也不追,乘夫天理,各安其性。小人甘其壟畝,君子保其恬素,耕而食,食不可窮也,蠶而衣,衣不可盡也,下有余以奉其上,上無為以待其下,可以全生,可以匡國,可以霸君,用此道也。”
【解釋】1謝:消亡。2即:在這里有接近,結合,滲透等義,如“不即不離”之即。相即:指形體和精神結合,不相分離的意思。3質:實體、本質。4異:離異、分離。5殊:不同。6利:刀口的鋒利。刃:刀口。7邪:同“耶”。8區已革矣:區,別也;已,同“以”,革,亦作“別”解。《論語·子張》:“區以別矣。”與此句義同。下文還有“道革群生”“智革形同”、“革”仍作區別解。9欻:“忽”的本字。10飄驟:飄風驟雨,狂風暴雨。11是非之慮:辨別是非的思慮。心器所主:由心臟來主持思維,時代皆誤認為心臟是思維器官。12八采:八種顏色。相傳堯的眉毛有八種顏色。重瞳:眼睛里有雙瞳。相傳舜的眼睛是這樣。13勛:放勛,堯的名字。華:重華,舜的名字。14龍顏:相傳黃帝龍顏。馬口:相傳皋陶馬口。15軒:軒轅氏,即黃帝。皞:同“皋”,即皋陶。16比干:商紂王的叔父。《史記·殷本紀》:“紂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遂剖觀其心。”17伯約:蜀漢名將姜維字。相傳姜維死后,魏兵剖開他的肚子,發現他的膽有拳頭大。見《三國志·姜維傳》。18陽貨:春秋時魯國人,面貌肖孔子。見《史記·孔子世家》。19項籍:項羽。《史記·項羽本紀》:“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20珉:一種好看可玩賞的石頭。21員極:非常圓滿。22丘:孔丘,孔子。旦:周公。23湯:商湯。文:周文王。24晉棘:晉國垂棘,此地出產美玉,故以地名指代玉名。《左傳·僖公二年》:“晉人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荊和:美玉名,楚人卞和得之天楚山中,見《韓非子·和民》。25等價連城:《史記·藺相如傳》:“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文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以后人稱極貴重的東西為“價重連城。”26為之宗廟,以鬼饗之:“原文見《孝經·喪親章》。27伯有:春秋時鄭國公子,相傳他死后變為鬼,“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以后稱無故自相驚擾為“相驚伯有。”事見《左傳·昭公七年》28彭生:春秋時齊國公子。相傳他死后變為野豬出現,事見《左傳·莊公八年》。29《墳》、《索》:《三墳》、《五典》、《八索》、《九丘》,泛指古代的典籍。30浮屠:梵語,或譯佛陀,浮圖,佛圖等。是古人對佛教徒的稱呼。31桑門:梵語“沙門”的音譯。指佛教信徒。32圭撮:古代度量單位名稱。六十四黍為圭。四圭為撮。這里是形容量小。33鐘:古代度量名稱。六斛四斗為一鐘。34:同稻。《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35秉:稻把子;遺秉。指被遺棄的稻子把子《詩·小雅·大田》:“彼有遺秉”。36周:同“赒”,救濟。周急:救濟急迫貧窘的人。《論語·雍也》:“君子周急不濟富。”37阿鼻:佛教稱地獄名。38兜率:梵語。佛教說兜率是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39逢:大,掖:即“腋”,逢掖:腋下寬大的衣服。40橫衣:和尚穿的袈裟。41俎豆:古人祭祀用的禮器。40貨:財產。泥木:指塑像。43奸宄:犯法作亂的人。44陶甄:《文選·左思魏都賦》:“玄化所甄。“李善注:“玄化自此陶甄而成”。此借指萬物造化。45森羅—宇宙間存在的各種現象。獨化:自然的造化。
【今譯】有人問我說:你說精神是會消滅的。怎么知道它會消滅呢?
答:精神和形體結合,形體同精神結合。所以形體存在。精神也存在。形體衰謝,精神也就消滅了。
問:形體,是沒有知覺的稱呼;精神,是有知覺的意思。有知覺和沒有知覺,是兩件不同的事。精神和形體,照理不容許結合成為一體。形體能和精神結合成一個的說法,我沒有聽說過。
答:形體是精神的實體,精神是形體的作用。所以形體是從實體方面來講的,精神是從作用方面來講的。形體和精神是不能割裂開的。
問:精神既然不是實體,形體也不是作用,而兩者卻又不能割裂開來,這道理是從何說起呢?
答:名稱雖有不同,但本體只是一個。
問:名稱都不相同,本體怎能只是一個呢?
答:精神對其形體來說,好象刀口的鋒利和刀子本身的關系一樣;形體對其精神作用來說,好象刀子本身和它的鋒利的關系一樣。鋒利這一名稱,不能說就是刀口,刀口這一名稱,不能說就是鋒利,但離開了鋒利,就無所謂刀口;離開了刀口,也無所謂鋒利,從來沒聽說過刀口沒有了可鋒利依然存在,那么形體死亡了怎么精神還能存在呢?
問:刀口與鋒利的關系,也許如你所言。但形體與精神的關系,卻不是你說的那個道理,為什么這樣說呢?木頭的實體是沒有知覺的,人的實體是有知覺的。人既然具有象木頭那樣的實體(指人和木頭都由物質構成),又具有木頭所沒有的知覺(精神),難道不是說明木頭只有一種特性,人類卻有兩種特性嗎?
答:你的話太奇怪了,人類如果確是具有象木頭那樣的實體以為形體,又具有不同于木頭的(即木頭所沒有的)知覺作為精神,那是可以象你所說的。但人類的實體實際上是有知覺的實體,而木頭的實體是沒有知覺的實體。人的實體不等于木頭的實體,木頭的實體又不等于人的實體。哪里是既有和木頭一樣的實體又有不同于木頭的知覺呢?
問:人的實體所以不同于木頭的實體,不過因為人有知覺罷了。人如果沒有知覺,那和木頭有什么兩樣?
答:人類不存在著沒有知覺的實體,恰如木頭不存在著有知覺的形體一樣。
問:死人尸體,難道不就是沒有知覺的形體嗎?
答:那(死人)確是沒有知覺的實體。
問:假如這樣,那人類果然是既有相同于木頭的實體,又有不同于木頭的知覺了。
答:死者有如同木頭一樣的形體,卻沒有不同于木頭的知覺;生者有不同于木頭的知覺,而沒有象木頭一樣的實體。
問:死人的骨骼形骸,不就是活人的骨骼形骸嗎?
答:活人的形骸不等于死人的形骸,死人的形骸不等于活人的形骸,這區別是很清楚的,怎么可能有活人的形骸卻具有死人骨骼呢?
問:假如活人的形骸不是死人的骨骼,那么死人的骨骼就應該不是由活人的形骸而來的了,既然不是從活人的骨骼形骸中來的,那么這死人的骨骼形骸究竟是從哪里來的呢?
答:這是活人的形骸骨骼變成了死人的形骸骨骼。
問:活人的形骸骨骼變成了死人的形骸骨骼,難道不是因為有生才有死?這說明死人的形體也就是活人的形體了。
答:這就如同活樹變成枯樹一樣;枯樹的實體,難道是活木的實體嗎?
問:活樹能變成枯樹,枯樹就是活樹;絲體變成了線體,線體就是絲體。它們有什么區別呢?
答:如果枯樹就是活樹,活樹就是枯樹,那就應當在樹木活著的時候雕零,樹木枯槁的時候結果了。而且,活樹不應變為枯樹,因為活樹就是枯樹,再沒有什么可改變的了。再說活樹枯樹全都一樣,為什么不先從枯樹變成活樹,一定要先由活樹變成枯樹,又是什么道理呢?至于絲體和線體的道理,也同上面所說的一樣。
問:活的形體萎謝的時候,就應該是一下子死去,為什么總會拖拖拉拉沒完沒了不能一下子死去呢?
答:這是因為一切形體的生滅都要經歷一定的過程。忽然發生的,也必忽然死滅;逐漸發生的,也必逐漸死滅。忽然發生的,如飄風驟雨;逐漸發生的,如動物植物。有忽然的,有逐漸的,這是事物的一定規律。
問:你說形體和精神是結合的,那末,象手這些器官也有精神嗎?
答:都是有部分的精神因素。
問:如果也有部分的精神因素,那精神能夠思維,手這類器官也應當能夠思維了?
答:手這類器官能有痛癢的感覺,但沒有辨別是非的思維能力。
問:感覺和思維是一回事,還是兩回事?
答:感覺就是思維的起點,粗淺的叫做感覺,深切的叫做思維。
問:如果是這樣,就應當有兩種思維了。思維既然有兩種,那末精神也有兩種嗎?
答:人的形體只有一個,精神怎能有兩種呢?
問:如果不是兩種精神,怎么會既有感知痛癢的感覺,又有分辨是非的思維?
答:比方手足雖有區別,但總歸是一個人的肢體,辨別是非和感知痛癢雖然不同,總歸還是一個人的精神。
問:辨別是非的思維,如果同手足無關,那同什么有關呢?
答:辨別是非的思維,是由心靈主管的。
問:心靈是指五臟之一的心,不是嗎?
答:是的。
問:五臟有什么區別,為什么心靈單獨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呢?
答:七竅又有什么差別呢?而它們的功能和作用各不相同,這是什么怎么回事呢?
問:思維作用是不受什么限制的,何以知道它是心靈所主管的。
答:心有了病,思想就會混亂,所以我們知道心靈是思維得以產生的基礎。
問:為什么思維不寄托在眼睛之類的器官上呢?
答:如果思維作用可寄托于眼睛之類的器官上,眼的功能為什么不寄托在耳朵上呢?
問:思維本身沒有一定基礎,所以可寄托于眼睛這類器官上,眼睛自有基礎,當然就用不著寄托在其它器官上了。
答:為什么眼睛有基礎而思維沒有基礎呢?假如思維在我身上沒有一定基礎,而可以寄托在隨便什么地方,那末,張三的情感可以寄托在王二的身上;李四的性格可以寄托在趙五的身上。真是這樣的嗎?不是的。
問:“圣人”的形體和普通人的形體一樣,但卻有“圣人”和普通人的差別。所以知道形體和精神是可以分離的。
答:不然。純金能發光亮,雜質的金不發光亮。發光亮的純金怎會有不發光亮的雜質?同樣,怎會有“圣人”的精神寄托在普透人的器官之中?當然也便不會有普通人的精神寄托在“圣人”的形體之中。因此,堯的眉毛有八種色彩,舜的眼睛里有兩個瞳仁,黃帝前額象龍,皋陶的嘴形象馬,這些都是形體外表的特征;比干的心有七個孔竅,姜維的膽有拳頭那么大,這些都如同心靈一樣自有特殊之處,由此可見:“圣人”不僅在道德上出類拔萃,就在形體上也是超越尋常的。所謂普通人和“圣人”形體一樣的說法,實在不敢茍同。
問:你說“圣人”的形體一定有異于普通人,那么,請問陽貨的容貌象孔子,項羽的眼睛象大舜。舜、項羽、孔子和陽貨,雖才智各殊而形貌相象,這是什么緣故呢?
答:珉象玉但并不是玉,雞象鳳但并不是鳳,事物有這類現象,人也是這樣,項羽、陽貨的形貌和圣人相似,但不是相同,他們的內心器官不同,雖外貌相象,也是徒然。
問:普通人和“圣人”的差別,由于形體和器官的不同,還可以這么說。但“圣人”都是一樣完美無缺的,照理說應該沒有什么不同處,但孔子和周公的相貌也各異,這更能證明精神不依賴于形體了。
答:所有圣人的心靈都是一樣的,但外形并不一定相同。就如同馬的毛色雖有不同但卻可以都是駿馬。玉的彩色雖有不同但卻可以都是美玉一樣。因此,晉國的垂棘璧,楚國的和氏璧,都是無價之寶,驊、騮、騄、驪都可以日行千里。
問:形體和精神不能分離,已經聽說了。形體衰萎精神也跟著消滅,也是理所當然。請問《孝經》上說:“建立宗廟,讓鬼神來享受它。”這是什么意思呢?
答:“圣人”神道設教就是這樣的,為的是順從孝子的心情,并且還有力戒忘恩負義,言行輕薄的意義,所謂“神而明之”,就是指這個說的。
問:伯有變鬼,身披盔甲、彭生死后,化為野豬。古書上有明白記載,怎能認為這僅僅是圣人的神道設教呢?
答:妖怪的事都是渺茫的,時而有,時而無。不得好死的人很多,沒有聽說都變成了鬼,為什么單單彭生、伯有就這樣呢?一會兒是人,一會兒是豬,不見得就是齊國鄭國的這兩個公子吧!
問:《易經》上說:“所以知道鬼神的情狀和天地相似而不相違背。”又說過:“裝載了一車鬼”。這些話又是什么意思呢?
答:禽呀,獸呀,這是飛和走的區別;人呀,鬼呀,這是明和暗的區別。至于人死變鬼,鬼滅了又變成人,這實在是無從知曉的。
問:懂得了精神會死滅的道理,又有什么用處呢?
答:佛教妨害國家政事,和尚敗壞社會風俗,象狂風迷霧一樣,到處散布著影響,無盡無休,我痛心這種弊端,想把人心從這種困惑的深淵里拯救出來。為什么人們寧顧傾家蕩產去求僧拜佛,卻不肯照顧親戚、不同情貧窮的人呢?就是由于自私的心理太深,救人的念頭太淡,所以即使送給窮朋友一把米,慳吝之情也會立刻形之于色。而捐贈給豪富的和尚們千石糧食,卻連頭發尖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購房租賃合同經典
- 農業機械租賃合同范文
- 二手攝影器材買賣合同
-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學年北師大版(2024)七年級數學下冊
- 中國古典舞的審美特征
- 弧形座椅埋件的精確定位與安裝質量控制QC成果
- 第一章 第三節 測量:長度與時間2024-2025學年新教材八年級上冊物理新教學設計(滬科版2024)
- AR-6-低泡強效除油表面活性劑
- 居間傭金合同標準版
- 初中生物北師大版八年級下冊第4節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設計及反思
- 女性學:女性精神在現代社會中的挑戰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2024工業機器人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第九屆全國大學生人力資源管理綜合能力競賽選拔賽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江蘇省常州市中考一模英語試卷(含答案解析)
- 智能輸液架的設計與實現
- 2024年福建省中考歷史試卷(含標準答案及解析)
-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音樂《唱山歌》教學設計
- 2024年4月貴州省自考00995商法(二)試題及答案含評分參考
- 高等工程數學Ⅲ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南京理工大學
- 2024年美國商用車和乘用車市場現狀及上下游分析報告
- DB32T3748-2020 35kV及以下客戶端變電所建設標準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