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規(guī)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
第3課時熟悉米、用米量
教學內容:
第4課時熟悉線段
教學內容:
課本5頁及練習一第7、10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己觀看、感知線段,體驗線段的兩個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3、培育學生的觀看、想象、操作力量、合作意識以及運用學問解決實際問題力量。
教學重難點:
學生學會量線段、畫線段的方法。
教學用具:
刻度尺,各種彎的、直的實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繩子等。
教學過程設計: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勇敢的消防員叔叔為了搶救國家、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時都是爭分奪秒,刻不容緩的,當每次接到任務時,為什么他們都是從高高的鐵管上滑下來而不是走樓梯呢?(比擬快)為什么從鐵管滑下來比走樓梯快呢?
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例還許多,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二、觀看體驗,探究新知
1、感知線段的直
師:請拿出袋里的東西看一看、摸一摸,你發(fā)覺了什么?
學生觀看預備好的牙膏盒、藥盒、直的曲的吸管、鉛筆、繩子、鐵
絲等。
學生匯報。
師:你覺得桌子上哪些東西是直的?
學生快速找出自己認為是直的東西。
師:請大家相互堅持誰拿對了,誰拿錯了,并且相互訂正。
2、感知線段的兩個端點
師:請同學們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東西除了直以外,你還發(fā)覺什么?
學生自由發(fā)言。
師:假設從鉛筆的任意一端開頭,摸到鉛筆的另一端,我們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個點,把另一端也看作一個點,我們把這兩個點叫做端點。像書本的邊、直的吸管那樣都有兩個端點。
3、從實例理解線段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紙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沒兩點連結起來。
教師在黑板出示:
學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兩個點用線連起來。
師:同學們畫的這些線都有什么特點?
學生匯報。
師:大家說得好,請同學們看看、想想教科書第頁“做一做”的圖下面那句話和三條線。
小結:我們就把像課本第5頁中間的圖叫線段,線段都是直的、有兩個端點。比方書本的邊、盒子的邊、鉛筆、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學生找出身邊的“線段”,并說一說、評一評。
4、量線段和估線段
師:線段可以量度嗎?
讓學生量一量課本第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說說量法。
小結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對準線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教師出示橫、豎兩條同樣長的線段,請學生估量這兩條線段哪條長、哪條短或者同樣長呢?
學生自由發(fā)表想法。
學生通過用尺子量度,發(fā)覺這兩條線段是一樣長的。
小結:不太長的線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長度。而生活中的線段有時需要估量一下,有時又要通過實踐來得出正確的結論。另外,同樣出的兩條線段,往往人們會覺得豎放比橫放長,這是視覺的誤會,同學們在生活中要留意這個問題。
5、畫線段
教師讓學生用手勢表示3厘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嘗試畫3厘米長的線段,并說出畫法。
讓幾個學生演示怎樣畫線段,大家評價哪種方法好。
學生操作后匯報。
請方法好的學生再演示一遍,并邊畫邊說。
教師出示斷了3厘米多的斷尺讓學生爭論:怎樣用這把斷尺畫出3厘米出的線段?
小組爭論,試畫。
小組派代表匯報。
師:刻度尺有不同的標記方法,只要把握畫法就能精確畫出線段。
三、聯(lián)系生活,拓展延長
1、下列圖有四個點,每兩點之間畫線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從家到學校路線圖,你認為走哪條路最近?
師:你們明白消防員叔叔為什么一接到任務后立刻從鐵管滑下來,而不走樓梯了嗎?
生活中運用這個原理的例子還有許多,你們能說說看嗎?
四、總結
師: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五、課外作業(yè)
完成第5頁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四周環(huán)境,量跳遠距離。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比擬,學會選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2、穩(wěn)固建立的厘米和米的長度單位表象,培育學生估測物體長度的意識。
3、感受測量物體長度與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會建立長度觀念的意義。
教學重點:會選用適宜的長度單位描述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在明確長度單位過程中學會思索,比擬。
教學預備:課件、學生尺(厘米尺)、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互動對話,明確目標
師:前面我們熟悉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答復后,請他們依次用手比劃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50厘米、1米等長度。
師:大家都熟悉了厘米和米,生活中你們會用這兩位朋友嗎?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創(chuàng)設情境,提醒問題
(1)課件出示旗桿,讓學生猜一猜它有多高。
(2)提出問題: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厘米還是13米呢?為什么?
2、自主學習,解決問題
學生思索,自主解決問題。
三、展現(xiàn)溝通
1、小組內溝通
組內溝通各自的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溝通
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全班溝通。
3、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樣的,以后大家在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時要多思索多比擬。
由于學生目前只學習了“米”和“厘米”兩個長度單位,很簡單作出不是13厘米,就是13米的推斷。全班溝通時,要避開這種非此即彼的簡潔推斷,不僅要關注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得出結論:一根旗桿的高度是13米。(板書)
4、反思回憶
教師出示一支粉筆,告知學生,一支粉筆的長度約是10厘米,2支粉筆疊起來就是20厘米,比13厘米長,所以一根旗桿的長度是13米。
四、反應評價
根底練習(課件集中呈現(xiàn))
1、教材第7頁做一做。
2、教材第9、10頁練習一中第8、9題。
拓展練習
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反思與回憶是有難度的,所以教師可以示范,教給他們一些方法。
課件出示小美的新居間里有一張美麗的床。
1、學生思索:這張床的長度是200厘米還是200米呢?
2、指名答復,說說選擇的理由。
五、課堂小結
1、學生回憶: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2、教師小結:同學們,今日我們進一步熟悉了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在推斷選擇什么長度單位適宜時,我們可以通過用手比劃,借助身高、身邊物品來估測物體的實際長度,最終選擇適宜的長度單位。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
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測量較長(高)的物體,一般用米作單位。
教學反思
雖然旗桿、課桌、教材等在生活中很常見,但是許多學生還是不知道它們的長度,他們只是有一個相對概念,即在比擬中知道誰比誰長(或高),但是明確詳細的量,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還是有困難的。所以,旗桿究竟是13米還是13厘米呢?許多學生能很快說出是13米,由于旗桿比擬長,所以就要選擇長的長度單位米,而不會選擇一個“標準量”進展比擬,所以在學生自主解答和溝通時,我們還是要急躁引導。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簡潔了解計算工具的進展,包括結繩計數(shù)等遠古計數(shù)方法、算籌的簡潔學問、傳統(tǒng)計算工具--算盤,及其計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器、和現(xiàn)代計算機的進展史。展現(xiàn)人類宏大的制造過程和聰慧才智,體會到人們?yōu)榱吮憷谟嬎愎ぞ叻矫娴奶骄亢团Α?/p>
2.使學生知道計算器上的各個功能鍵的作用,會使用計算器進展計算。培育學生動手操作力量和創(chuàng)新力量。
3.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在日常生活、生產(chǎn)實踐中的作用。
重點難點
利用計算器來進展計算。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歡樂導入
師:假如教師請XX同學和XX同學同時參與一個計算大賽,你認為誰會取勝?假如我給XX同學一件隱秘武器(計算器),這時候誰能取勝呢?看來,有了計算工具,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又快又精確。
同學們都知道,數(shù)學總是離不開計算。今日我們就來一起熟悉計算工具。
(板書課題:計算工具的熟悉)
二、自主探究,歡樂自學
你都知道哪些計算的工具?誰情愿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可能會答:計算器、算盤……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通過預習,查找資料。課一開頭即讓學生展現(xiàn)自己所了解的計算工具,發(fā)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教師依據(jù)學生匯報的狀況有重點的請學生介紹如繩結、算籌等使用的方法,從而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計算工具進展的過程?!?/p>
1.遠古計數(shù):
師:看來同學們的學問都特別豐富,但有關計算工具的學問還遠不止這些,計算工具從古到今,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進步,經(jīng)過了漫長的進展過程。遠古時代,人類在捕魚、狩獵和采集果實的勞動中,就產(chǎn)生了計數(shù)的需要。人們就用什么來計數(shù)?(板書:遠古計數(shù))
生回憶:手指、石子、結繩或在木棒上刻痕來計數(shù)。
2.算籌:
師:這種方法只能計數(shù),而不能清晰的表示數(shù)位,人們開頭想一些新的方法來計數(shù)。這就消失了這樣一種計數(shù)方法--算籌。
(板書:算籌)
師:算籌是用木棍或竹子制成。與遠古計數(shù)相比,她的優(yōu)點是有數(shù)位。算籌是如何用來計數(shù)的。出示資料,并且爭論:你在這段資料中了解到哪些學問?
3.算盤:
師:后來我國勞動人民制造了算盤作為計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盤已經(jīng)在我國廣泛使用。
展現(xiàn)算盤:上面有兩顆珠子,每顆代表5,下面每顆珠子表示1。
不僅我國勞動人民有如此多的創(chuàng)造,其他國家的人為了使計算更加的便捷,也在孜孜不倦的努力著。請同學給大家介紹一下。
【設計意圖:通過了解計算工具進展的演化史,熟悉算籌、算盤,了解算盤計數(shù),讓學生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慧才智。使學生更深層次地感受到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從中受到愛國主義的教育?!?/p>
4.計算器:
師:現(xiàn)在,計算工具不僅要滿意計算的需要,更要追求輕巧,快捷。計算器就是我們最常見的計算工具。你在哪里見過計算器?
生:菜市場、早市計算菜的價錢。超市計算物品的價錢。
師:大家都預備了計算器,同學們相互觀看,相互溝通:
(1)你的計算器有哪些按鍵?
(2)這些按鍵的功能是什么?
【設計意圖:展現(xiàn)學生手中的計算器,讓學生對計算器的大小、模樣、作用有初步的了解,為下一步詳細學習計算器的使用打下根底。并引起探究的興趣?!?/p>
三、和諧互動,歡樂展現(xiàn)
1、小組相互說一說你們的計算器有什么不同。
2、請生說一說各個按鍵的功能。
3、嘗試計算386+179=
學生展現(xiàn),教師補充。
四、穩(wěn)固提高,歡樂練習
1、自己試試看
825-138=26×39=312÷8=
2、找規(guī)律
9999×1=9999×2=9999×3=9999×4=
依據(jù)規(guī)律直接寫出答案
9999×5=9999×7=9999×9=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計算平均分
4、男女生大比拼
第一組:17+83=62-12=1000×5=
其次組:7865+3497=835×23=1305÷45=
要求:(1)全體男生用口算或筆算算第一組題。
(2)全體女生用計算器算其次組題。
【設計意圖:熟悉計算器,我選用自主探究法,讓學生自主了解計算器各個功能鍵的作用,并在教師的指導下能運用計算器進展四則計算,探究計算規(guī)律。既培育學生觀看、推理力量,也可以端正學生對待計算器的正確態(tài)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5、作業(yè)
幫忙媽媽算一算今日的家庭消費狀況。
板書設計
計算工具的熟悉
1.遠古計數(shù)
2.籌算
3.算盤
4.計算器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4
教學內容
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教材第21頁例4)
教學目標
能用“四舍五入”法正確地求出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
重點難點
重點:把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方法。
難點:正確求出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億以內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shù)的方法,那么億以上的數(shù)又該怎樣求近似數(shù)呢?(板書課題: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
二、學習新課
1、教學教材第21頁例4。
(1)出示問題。
師:比億大的數(shù),同樣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數(shù)。大家試著做一下這兩個題。(課件出示教材第21頁例4,引導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察、指導)
(2)解決問題。
教師點名說一說是怎么做的。教師依據(jù)學生匯報邊講解邊板書。
先分級找到億位,再看千萬位上的數(shù),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數(shù),再加上“億”字。
使學生明確: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時,關鍵要看千萬位上的數(shù)。
2、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求法。
師生共同歸納出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的求法: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時,先分級,找到千萬位,再依據(jù)千萬位上數(shù)進展“四舍五入”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近似數(shù)。
三、穩(wěn)固反應
1、完成教材第21頁“做一做”。(點2名同學板演,其余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評價)
(1)910
(2)428000000≈4億
5260230000≈53億
49692022000≈497億
2、把下面的數(shù)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不是整億的,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
10600000000
503000000000
7202200000
5270230000
49692022000
26900800000
(課件出示題目,點3名同學板演,其余同學獨立完成,然后集體訂正、評價,使學生再次明確“=”和“≈”的正確用法)
答案:10600000000=106億
503000000000=5030億
7202200000=72億
5270230000≈53億
49692022000≈497億
26900800000≈269億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
求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時,先分級,找到千萬位,再依據(jù)千萬位上的數(shù)進展“四舍五入”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shù),求出近似數(shù)。
教學反思
1、億以上的數(shù)比擬大,求其近似數(shù)比擬困難。教學時,可以類比億以內數(shù)近似數(shù)的求法,遷移類推,讓學生依據(jù)“四舍五入”法自主探究億以上數(shù)的近似數(shù),同時借助分級幫忙學生理解求近似數(shù)的關鍵,使學生更好地對億以上的數(shù)的近似數(shù)進展求解,并把握其方法原理。
2、我的補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備課資料參考
典型例題預備
【例題】將187500000,211600000兩個數(shù)改寫成用“億”作單位的數(shù)都約等于2億,哪一個數(shù)看成2億,誤差較小?
分析:所謂誤差小,就是指哪個數(shù)離2億更接近,我們可以用減法算出它們的差。
202200000-187500000=12500000,211600000-202200000=11600000,11600000<12500000,所以211600000看成2億,誤差較小。
解答:211600000看成2億,誤差較小。
解法歸納:解此類題時,可以分別求出兩數(shù)的差,比擬大小后即可得出結論。
相關學問閱讀
連續(xù)四百多年的數(shù)字聯(lián)
數(shù)字對聯(lián),生動好玩,令人記憶猶新。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吉水縣的狀元羅洪光與幾位飽學之士同游九江,順流而下,江風助行,眼看九江就要到了。這時,鄰船一名船夫慕名來到羅洪光的船上,說有一個上聯(lián),請大人續(xù)對。
羅洪光根本沒把船夫放在眼里,心想:凡夫俗子,能出什么妙聯(lián)?上聯(lián)無趣,我對之也無味。待船夫寫出上聯(lián),羅洪光卻傻了眼,遲遲無法下筆,同船的文人墨客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所措。那船夫的上聯(lián)是:
“一孤舟,二客商,三四五六水手,扯起七八葉風篷,下九江,還有十里”。
上聯(lián)不僅說出了實事,而且把從一到十的這十個數(shù)字按挨次嵌進去,成了“肯定”。
從那以后,400年沒人能對出來。直到1959年夏,一個偶然大事的啟發(fā),才被一個叫李戎翎的人對上。
原來,1959年6月,佛山寺一位老裝修工托人到十里外找一段叫“九里香”的珍貴木材,只兩天便運到了。據(jù)說,1943年也有人找這種木材,弄到手整整花了一年功夫,這一比照,使李戎翎想到那個“肯定”,于是他續(xù)出了下聯(lián):
“十里遠,九里香,八七六五號輪,雖走四三年舊道,只二日,勝似一年”。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5
教學目標:
1。經(jīng)受探究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挨次的過程,體會類比思想。
2。把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挨次,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重點:
把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挨次。
教學難點:
把握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挨次。
教具預備:
彩色紙條。
學具預備:
彩色紙條。
教學過程:
一、口算訓練
見口算題卡
二、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認真觀看,圖中有哪些數(shù)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
讓學生說一說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哪些數(shù)學信息?
同桌之間,找一找,說一說。
說說一共指的是誰和誰一共。
求兩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就是用青青吃的蚊子數(shù)加上蛙蛙吃的蚊子數(shù)。
2。解決問題
可借助線段圖來理解題意。
學生列式。
四、穩(wěn)固練習
兩只蝌蚪一共吃了多少只蚊子幼蟲?
學生獨立找解題所需要信息,并試著解答。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6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總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能對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釋。
2.能正確筆算小數(shù)乘小數(shù),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
3.培育和進展學生的觀看、概括力量。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并總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2.乘得的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不夠時小數(shù)點的定位問題。
【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小數(shù)乘小數(shù)”是《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教學前,學生已經(jīng)把握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豎式計算方法,并能對其中的處理做出合理解釋。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把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理解算理,還要引導學生再次經(jīng)受將未知轉化為已知的學習過程,獲得用轉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事;通過引導學生有序地總結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培育學生的抽象概括力量。
二、復習導入
1.組織學生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0.86×73.5×16
(1)學生獨立計算,指名兩生板演。
(2)反應,校對答案,并請學生說一說計算方法和算理。
2.提醒課題:連續(xù)學習小數(shù)乘法。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激活學生的原有認知,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清楚闡述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為探究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三、探究新知
1.投影呈現(xiàn)例3主題圖。
(1)引導學生獨立審題后指名列式:1.2×0.8.
(2)請學生估一估1.2×0.8的積。
(教學預設:1.2×0.8≈1×1=1(平方米))
(3)提出問題:1.2×0.8的積究竟是多少?兩個因數(shù)都是小數(shù)怎么計算呢?
學生自主探究計算方法。
(4)指名三位學生板書不同的計算方法,
(教學預設三種可能如下:)
生1:1.2米=12分米
0.8米=8分米
12×8=96平方分米=0.96平方米
(5)組織學生思索、爭論以下問題:
積是9.6還是0.96,為什么?
在澄清錯誤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闡述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和算理,形成如下的完整板書。
觀看并思索生1和生3方法指間的內在聯(lián)系,提醒這兩種方法都表達了把未知轉化為已知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外顯形式不同,數(shù)學本質是一樣的。
(6)引導學生觀看豎式,爭論以下問題:
因數(shù)和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有什么關系?引導學生初步發(fā)覺規(guī)律。
比擬積和兩個因數(shù)的大小關系,發(fā)覺0.96比因數(shù)1.2小,比因數(shù)0.8大。
設計意圖:由計算長方形玻璃面積引入兩個因數(shù)都是小數(shù)的乘法計算,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很多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小數(shù)的乘法。同時,詳細的長度單位為學生供應了開放的思維空間,為學生采納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供應了可能。
在反應過程中,教師有意識呈現(xiàn)了學生不同的算法和錯誤,并為此資源組織學生辨析、溝通,從而讓學生深刻理解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算法,初步把握了算法。
2.根本練習:做一做。
6.7×0.32.4×6.20.56×0.04
(1)觀看并推斷:積與兩個因數(shù)的大小關系。如:6.7×0.3的積比6.7小,比0.3大;2.4×6.2的積比2.4和6.2的都大;0.56×0.04的積比0.56和0.04都小。
(2)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幾位學生板演。
教師應留意收集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消失的錯誤,特殊是計算0.56×0.04時。
(3)校對答案,并指名說一說算法和算理,重點爭論:0.56×0.04的積究竟是0.224還是0.0224?乘得的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不夠,怎樣點小數(shù)點?
3.總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1)引導學生觀看板書并思索:這些小數(shù)乘法是怎樣計算的?
(2)組織四人小組進展組內溝通。
(3)全班溝通,總結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先按整數(shù)乘法算出面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設計意圖:在整數(shù)乘法的學習閱歷中,學生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片面的熟悉,即“兩個因數(shù)相乘(0和1除外)總是越乘越大”。教師通過小數(shù)乘法的學習使學生打破這種片面的熟悉,即要使學生熟悉到,兩個因數(shù)(0和1除外)相乘,積可能比兩個因數(shù)都大,也可能比兩個因數(shù)都小,還有可能比其中一個因數(shù)大,比另一個因數(shù)小。在“做一做”的計算前,先引導學生推斷積和兩個因數(shù)的大小關系,正是為了幫忙學生訂正上述錯誤認知。假如學生清楚地熟悉到了積與兩個因數(shù)的大小關系,那么當學生面對“0.56×0.04=0.224”的錯誤時,就能自覺地進展校正。在教學時,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比擬,發(fā)覺推斷積與因數(shù)大小關系的方法。固然,沒有必要讓學生爭論“為什么會越乘越小”的道理,由于這需要學生具備分數(shù)乘法意義的相關學問。
四、穩(wěn)固應用
1.完成教材做一做。
2.7×4.60.29×0.076.5×8.4
(1)先引導學生推斷“積是幾位小數(shù)”,其中6.5×8.4的積是不是兩位小數(shù)可能會有爭議,教師不要急于下結論。
(2)獨立計算。
(3)投影反應
引導學生爭論兩個問題:當乘積末尾有0時,是先撇去0再點小數(shù)點,還是先點小數(shù)點再撇去0?6.5×8.4的積為什么變成一位小數(shù)?
2.口算訓練。
0.7×0.61.2×72.5×0.43.6×10
0.3×0.29×0.090.04×0.51.25×0.8
四小題一組,口算卡片依次呈現(xiàn),學生獨立寫答案,然后校對答案,重點落實小數(shù)點的定位問題。
3.獨立完成教材反應時選擇其中三個算式說一說想法。
五、課堂總結
請學生再次說一說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和計算時需要留意的地方。
六、課堂作業(yè)
獨立完成教材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7
教學目標:
1.借助情境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入求幾個一樣加數(shù)和的計算。
2.借助一樣加數(shù)連加的計算,體會乘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經(jīng)受幾個一樣的數(shù)相加的學習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難點:
依據(jù)圖意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體會乘法的意義,表達算法多樣化。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
教學教具: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你們喜愛魔術表演嗎?
生:喜愛。
師:今日我們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術表演吧。
(出示主題圖)
二、新授,解決問題。
1、初步感知畫面。
師:多奇妙的魔術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學們這里會也藏著許多奇異的數(shù)學學問,不信大家認真的觀看一下。
2、提問題。
師:小朋友觀看得很認真請你們接著看圖,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和你的小伙伴溝通一下。學生可能答復
一共有多少朵花?一共有多少條魚?一共有多少個燈籠?
3、解決問題。
師:小朋友們很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誰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生:2+2+2=6(朵)
其次題:4+4+4+4=16(條)
第三題:3+3+3+3+3+3=15(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同學們觀看一下這幾個算式,你發(fā)覺有什么特點?
生:都是連加
生1:加數(shù)一樣。
師:對每一題的加數(shù)都一樣。2+2+2是幾個2相加?
生:3個2相加,(依次說出后幾個算式。)
師:請同學說一說20串燈籠的個數(shù),怎么寫算式?
生動手寫:3+3+3+3……
師:你覺得寫起來怎么樣?
生:很麻煩。
師:怎么就不麻煩了?
生:用乘法。
師:你真愛學習。這個內容我們在下節(jié)課里學。
三、穩(wěn)固練習
1、出示圖:生說,師推斷
2、出示圖:師說題意,生填寫,集體訂正。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知道了什么?你覺得自己的表現(xiàn)怎么樣?
五、布置作業(yè)。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乘法的初步熟悉。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查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上,引出多種不用的解決方法,然后著重熟悉幾個幾連加。引導學生充分經(jīng)受問題解決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樣對學生思維的進展和解決問題力量的提高都是特別有益的。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8
教學目的:
1、會進展簡潔的換算
2、會恰當?shù)倪x擇長度單位
3、會比擬大小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大路叫什么?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索,答復
小組爭論后匯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適宜的單位
教室長8()大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量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shù)學問題并解答
三、作業(yè)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后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yè)
四、課后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潔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么關系?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看,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漸漸觀看得出很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厘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看數(shù)
得出分成了10份,那么一厘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厘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厘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答復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答復,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后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后記
五、時分秒
1、能熟悉,寫鐘表的詳細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展時分面的簡潔換算
4、能計算經(jīng)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9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教學能嚴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jīng)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信任學生,賜予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溝通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閱歷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致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穩(wěn)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存解決問題的策略,培育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力量。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擬嫻熟地進展一些簡潔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加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信念,形成獨立思索的習慣。
教學重點:
時間單位的簡潔轉換和求經(jīng)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
用時針的學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根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量,再實際進展驗證,驗證的數(shù)據(jù)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擬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展比擬,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依據(jù)生活閱歷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后,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shù)的變化狀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假如局部學生有困難,讓他們借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賜予適當?shù)膸兔Α?/p>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秒4時=()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時10分○1時
2、電影《奇妙的宇宙》從2:05開頭,到2:50完畢,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xiàn)在回算經(jīng)過的時間嗎?計算經(jīng)過的時間應留意什么?
四、布置作業(yè):“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
本節(jié)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育了學生獨立思索、勇于創(chuàng)新、擅長表達的力量。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shù)學學問應用與生活的歡樂。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0
【教學內容】
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2、3頁“熟悉長度單位-厘米”
【教材分析】
學問解讀:測量是“空間與圖形”的重要內容之一?!笆煜だ迕住笔菍W生熟悉長度單位的開頭,是今后學習其它長度單位和有關測量問題的根底。本節(jié)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教材以古代人們用身體尺為測量工具,測量課桌的長度得到不同的結果為問題引導學生思索,體會建立統(tǒng)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接著,教材介紹學生比擬熟識的尺子,指出量比擬短的物體可以用“厘米”為單位,并通過看、量、畫等學習活動逐步讓學生形成對厘米的長度表象。這樣的安排意在讓學生主動參加,并通過動手實踐體會測量的方法,經(jīng)受測量的過程,讓學生在體驗中感悟學問,增加了學生的空間概念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學情解讀: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熟悉了比擬物體的長、短,本節(jié)課是他們第一次正式接觸長度單位“厘米”。在此之前,學生對長度單位及測量學問的了解均來自生活中一些瑣碎的、不系統(tǒng)的閱歷。對什么是長度單位、常用的長度單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長都缺乏精確的熟悉。
目標解讀:
1、創(chuàng)設情境,從中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在觀看、比擬、估量、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詳細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jīng)受學問形成的過程。
3、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重難點】
1、在觀看、比擬、估量、測量等活動中,實際感知1厘米有多長,通過詳細方法,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經(jīng)受學問形成的過程。
2、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進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初步感受測量長度和生活的親密聯(lián)系,體驗學習數(shù)學的價值。
【教學預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
〖教學預設〗
1、師談話引入,課件播放故事。
2、引導思索:為什么同樣是5步,熊二卻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思索〗
以好玩的故事為素材,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通過有聲有色的故事敘述,提出“這是為什么呢?”的問題,引發(fā)認知沖突,充分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fā)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深厚的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觀、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學預設〗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師出示1厘米的學具,感受厘米是測量比擬短物體的長度單位。
(1)記憶1厘米的長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熟悉幾厘米
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
〖設計思索〗
熟悉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通過標準的1厘米小棒,同桌競猜記憶1厘米、查找生活中的1厘米、熟悉幾厘米等活動,積存學生的數(shù)學活動閱歷,讓學生經(jīng)受“充分感知--豐富表象--領悟內涵”的過程,幫忙學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長度觀念,理解幾個1厘米就是幾厘米的概念,進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制直尺,熟悉幾厘米
〖教學預設〗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與自制尺子作比擬。
(1)熟悉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數(shù)字、單位(厘米cm)
(2)在直尺上熟悉1厘米
3、明確不同尺子的1cm的長度一樣。
4、熟悉尺子上的幾厘米
〖設計思索〗
引導學生經(jīng)受“造”尺子的過程,讓學生在測量、操作的過程中體驗測量的本質,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育學生解決問題的力量和創(chuàng)新的意識。
四、實踐運用、學會測量
〖教學預設〗
1、探究測量方法
思索:你能用直尺量出這張名片的長邊是幾厘米嗎?
(1)操作、溝通
(2)呈現(xiàn)各種量法,比擬量法的優(yōu)劣。
(3)小結正確的測量方法,理解從0刻度線開頭測量的好處。
2、測量身體上的數(shù)據(jù)
師:測量自己手掌的寬度、拇指的長度、一拃的長度等
(1)學生選一個部位進展測量。
(2)填寫測量記錄單
(3)溝通測量方法
〖設計思索〗
在測量長度過程中,學生通過各種方式的測量,查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并通過溝通,比擬,辨析、評判,逐步完善測量的方法。在學生積存了實際測量的閱歷后,將學生的熟悉延長到“身體”這把尺子上,使學生的實踐力量在開放性的活動中得到培育。
五、全課總結。
六、板書設計:
熟悉厘米(cm)
尺子:刻度線、數(shù)字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26頁及練習四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展簡潔的計算。
2.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挨次和筆算挨次是一樣的。
3.讓學生擅長觀看發(fā)覺數(shù)學的隱秘,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進展口算。
教學重點
能夠利用計算器進展簡潔的計算。
教學難點
懂得觀看發(fā)覺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熟悉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日我們用計算器來進展計算。(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合作探究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去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去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留意什么?
看清數(shù),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fā)覺了什么規(guī)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shù),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好玩。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遇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shù)(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shù),最高位和個位就是自然數(shù)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shù)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展驗證。
三、應用反應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9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溝通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jù)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展驗算。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學問,把握了什么新的本事?
五、變式練習
先用簡便方法計算,再用計算器驗算。
1.297+298+299+300+301+302+303
2.401+402+403+404+405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利用電子計算器進展簡潔的計算。
2、使學生知道用電子計算器計算的挨次和筆算挨次是一樣的。
3、讓學生擅長觀看發(fā)覺數(shù)學的隱秘,能夠對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進展口算。
重點和難點
重點:能夠利用計算器進展簡潔的計算。
難點:懂得觀看發(fā)覺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的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熟悉了有關計算工具,請同學們把自己的電子計算器拿出來,今日我們用計算器來進展計算。
(板書課題:用計算器計算)
二、用計算器計算
1、教學例1。
(1)出示386+179=________
說說你是怎樣使用計算器計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顯示386,再按“+”,屏幕顯示不變,再按“179”,屏幕顯示179,按“=”,屏幕顯示結果565。)
(2)引導學生按步驟按鍵計算出結果,試試CE圖和AC鍵各有什么功能?
CE:去除功能,AC為0,也相當于去除功能。
(3)自己用計算器試試。
825-138=26×39=312÷8=
(4)你覺得使用計算器需要留意什么?
看清數(shù),別按錯了,每次計算前要清0。
2、教學例2。
(1)出示:9999×1=9999
9999×2=________
9999×3=________
9999×4=________
用計算器算出上面幾個算式的結果。
(2)你發(fā)覺了什么規(guī)律嗎?說一說。
從9999×2起,結果是一個五位數(shù),中間是3個9,兩頭分別是1,8(9×2);2,7(9×3)……
(3)你能不用計算器,直接寫出下面幾題的結果嗎?試一試,很好玩。
9999×5=49995
9999×7=69993
9999×9=89991
(4)9999×6和9999×8的結果又是多少呢?誰能說一說?
9999×6=59994
9999×8=79992
師總結:遇到9999和9以內的自然數(shù)相乘(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數(shù),最高位和個位就是這個自然數(shù)與9的乘積,中間三位數(shù)都是9。
(5)第26頁“做一做”。
用計算器算出前面幾道算式的結果,找出規(guī)律,再直接寫出下面幾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計算器進展驗證。
三、穩(wěn)固練習
1、用計算器計算,練習四第1、4題。
組織學生獨立用計算器算一算,并在小組中相互溝通計算的結果。
2、練習四第3題。
教師先介紹收據(jù)上的內容,并指導學生如何計算相應的金額。
再讓學生兩人一組,一人筆算,一人用計算器進展驗算。
3、練習四第9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怎樣才能用計算器計算時不出錯。
四、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新的學問,把握了什么新的本事?
板書設計
用計算器計算
9999×5=499959999×6=59994
9999×7=699939999×8=79992
9999×9=89991
教學反思
計算器對學生來說是比擬熟識的,大局部學生也使用過。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進展為宗旨,充分把握教材所帶來的便利,奇妙整合,利用學生已有的熟悉和操作閱歷,相互溝通,充分感受用計算器計算的便利。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3
【教學內容】小數(shù)乘小數(sh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探究,理解并把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進展計算,培育初步的遷移、推理、抽象、概括力量。
2.使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養(yǎng)成仔細檢查、勤于驗算的好習慣,進一步體會數(shù)學學問間的內在聯(lián)系,增加學好數(shù)學的自信念。
【重點,難點】重點;理解和把握小數(shù)乘小數(shù)的計算法則。難點;確定積的小數(shù)點的計算法則。
【教學預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小數(shù)乘整數(shù),今日這節(jié)課我們將連續(xù)學習小數(shù)乘法。讓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以前學過的學問。
用卡片出示口答題:
2.3×4567×2.099.06×32
提問:下面各題的積中有幾位小數(shù)?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平面圖。
提問:你能依據(jù)圖中的數(shù)據(jù)求出哪些問題?
依據(jù)學生的答復整理出兩個問題:
(1)小明房間的面積有多大?
(2)陽臺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問題列豎式解答,并各由一個學生進展板演。
要求:對比黑板上的豎式,說一說小數(shù)和整數(shù)相乘應當怎樣計算?
二、自主探究
轉變問題:假如把小明房間的寬度3米縮短為2.8米(在平面圖上即時修改),你還能求出小明房間和陽臺的面積各是多少嗎?先估一估,再列式解答。
學生嘗試練習,假如有困難的可以看書自學。
小組共享自學成果,組內達成共識。
全班溝通:誰來說說3.6×2.8是怎樣估算的?又是怎樣用豎式計算的?
展現(xiàn)學生嘗試的豎式并追問:把這兩個小數(shù)都看成整數(shù),相乘后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一:只要在積中點上兩位小數(shù)就能得到原來的積。
預設二:只要把積除以100就可以了。
連續(xù)追問:為什么積是兩位小數(shù)(積要除以100),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依據(jù)學生答復,板書:
連續(xù)溝通:計算2.8×1.15時,在積里是怎樣點小數(shù)點的?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說一說嗎?
教師依據(jù)學生的說理進展板書。(如學生有困難可適當進展引導性提問:兩個因數(shù)看成整數(shù)后,等于把原來的兩個因數(shù)分別乘多少?)
提問:在用豎式計算2.8×1.15時,你覺得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提示大家的?(列豎式時把數(shù)位多的小數(shù)寫在上面;點上小數(shù)點后,可以依據(jù)小數(shù)的性質劃去小數(shù)末尾的0。)
提問:比擬上面兩題在計算時有什么一樣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一樣點:都是把小數(shù)看成整數(shù),按整數(shù)乘法算出積的。不同點:第1題是一位小數(shù)和一位小數(shù)相乘,第2題是一位小數(shù)和兩位小數(shù)相乘;第1題的積是兩位小數(shù),第2題的積是三位小數(shù)。)
提問:通過剛剛的嘗試、溝通,你現(xiàn)在能說說小數(shù)乘小數(shù)應當怎樣進展計算?
小組溝通匯報后,教師小結:小數(shù)乘小數(shù),先按整數(shù)乘法算出積,再看因數(shù)中一共有幾位小數(shù),就從積的右邊起數(shù)出幾位,點上小數(shù)點。
三、穩(wěn)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指名說說是怎樣確定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
2.完成“做一做”第2題。
請三個學生進展板演,其余學生自主練習。反應時重點說說后面兩題要先點小數(shù)點,再劃去小數(shù)末尾的0。
3.完成下題。
一種西服面料,每米售價58.5元。買這樣的面料5.2米,應付多少元?(先估量得數(shù),再計算)
集體校對后,追問:因數(shù)中一共有兩位小數(shù),為什么積中只有一位小數(shù)?
四、全課總結
談話: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新的收獲?你覺得小數(shù)乘小數(shù)與前面學習的小數(shù)乘整數(shù)有什么聯(lián)系?
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教案14
教學內容:教材第59頁例7及“試一試”,第60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受探究實際問題中求兩數(shù)相差多少的過程,理解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或少)多少要用減法計算,初步學會解決日常生活中類似的簡潔實際問題。
2、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數(shù)學思索的特點,感受數(shù)學抽象的價值,培育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加應用數(shù)學的意識。
3、適時進展環(huán)保的思想品德教育。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探究這類問題怎樣列式計算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這類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以及解決問題的思索方法
教學預備:課件,藍花、紅花教具,每生一份圖形學具,
學情分析:
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的問題,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解決這類問題,以往比擬多幾個都是從圖上看出來的。因此教學時,充分利用了學生在第一冊其次單元“比一比”中初步熟悉的“同樣多”,“誰多誰少”的概念,在擺學具的過程中感受求一個數(shù)比另一個數(shù)多幾(少幾)的過程和方法。
一、課前談話:
1、引出“比一比”。
師:同學們,今日我們的爸爸媽媽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來聽我們上數(shù)學課,你們有信念向他們展現(xiàn)你在課堂上最精彩的表現(xiàn)嗎?(有)那我們今日就來比一比誰聽課最仔細、發(fā)言最積極,語言最完整。
2、舉例生活中的比一比
師:生活中有許多事物可以進展比擬,你能舉例說一說嗎?
學生自由發(fā)言。
總結:看來,生活中可以進展比擬的事物還真不少。
3、熊大熊二比高矮。
師:(出示課件)今日教師還請來了兩個小明星??矗鼈冊诒仁裁??(比高矮)
師:熊大說,我比你高。小朋友們,你們同意它的觀點嗎?(不同意)
師:為什么?(請學生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師:怎樣比才公正?(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
總結:比高矮,必需站在同一個水平面上比才公正??磥恚葦M物體要講究規(guī)章和方法!
4、引出“比”。
今日我們就在數(shù)學課中連續(xù)比一比。(板書“比”)
二、新授
1、看圖找信息。
師:同學們幫忙熊大和熊二比出了高矮,很棒!不過他們倆還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guī)蛶椭ǔ鍪緝苫@花)你能幫熊大、熊二比出這兩藍花誰多誰少嗎?
師:你準備怎么比?
生1:數(shù)一數(shù)
生2:擺一擺
(2)動手操作前思索:
①師:怎樣擺,可以讓我們不僅能比出他們誰多誰少,還能比出詳細的差距?
②請生說方法,并黑板演示。擺好后,集體數(shù)一數(shù)花的朵數(shù)。
(課件點擊朵數(shù):紅花13朵,藍花8朵)
③師小結:這種擺法叫做“一一對應”。它可以讓我們一眼就看出紅花比藍花多,多幾朵?可以怎么說?這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學生答復)
依據(jù)圖集體練說:紅花比藍花多5朵,還可以說藍花比紅花少5朵,紅花和藍花相差5朵。
④引導分析:
師:紅花比藍花多的5朵在哪?你能圈一圈嗎?(請一生圈)
師:輕輕一圈,這13朵紅花(相機板書:13朵)被分成了幾局部?哪兩局部?
師引導說:一局部是和8朵藍花(相機板書括線)同樣多的局部(貼紙),另一局部是紅花比藍花多出的局部(貼紙)。
你會像教師這樣邊指邊說嗎?找?guī)酌麑W生上臺邊指邊說。
師小結:其實,我們是以8朵藍花為標準,把紅花分成了兩局部:一局部是和藍花同樣多的局部,另一局部是比藍花多的局部。
⑤師:現(xiàn)在我們依據(jù)紅花13朵,藍花8朵這兩條信息,你能列式解決這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答師板書:13—8=5(朵)
師提問算式意義:13表示什么意思?從13朵紅花里減去的是哪8朵?5表示什么意思?
生解釋后師小結:這道算式的意思是:從13朵紅花里減去和藍花同樣多的8朵,就得到紅花比藍花多的5朵了。由于是從總數(shù)里去掉一局部,所以要用減法。
2、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新知。
(1)師:孩子們,剛剛只是個別小朋友動手擺一擺,你們想不想也來試一試?下面得先聽清活動要求,比一比誰聽得最認真!
點擊課件出示要求:擺一擺,比一比,說一說,算一算?
擺一擺:各自從學具盒中輕輕取出全部圖形,同桌兩人合作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把兩種圖形擺一擺。
比一比:同桌兩人比一比兩種圖形誰多誰少。
說一說:和同桌相互說一說:誰比誰多幾個?誰比誰少幾個?誰和誰相差幾個?
算一算:口頭列式計算兩種圖形相差幾個
(2)請兩組學生上黑板反應。
師:你擺的是什么圖形?擺了多少個?帶大家數(shù)一數(shù)。(相機板書朵數(shù))
再請問這位同學,你擺的什么圖形?有多少個?帶大家數(shù)一數(shù)。用一句話說說兩種圖形的多少關系。還能怎么說?可以怎樣列式?
3、補充課題:
師:同學們,這就是我們今日學習的內容:比多少(板書:多少)
三、練習穩(wěn)固。
1、水果問題。
果園里,熊大和熊二種的水果成熟了。
(1)看,他倆摘了什么水果來?
(2)猜一猜蘋果和西瓜誰多誰少?
(3)為什么猜蘋果比西瓜多?
(4)小朋友們真聰慧,確實,熊大摘了42個蘋果。熊二摘了10個西瓜。(點擊課件出示相關數(shù)據(jù))
(5)要知道蘋果比西瓜多幾個可以怎樣列式?(課件出示問題)(生口頭列式,師板書)
(7)算式中的42表示什么?10表示什么?從42個蘋果里去掉和西瓜同樣多的10個,就剩下比西瓜多出的32個。有了算式之后,遇到數(shù)量多的問題,我們就不用再一一擺出來了,這就便利多了。
2、跳繩問題。
(1)熊大熊二吃完水果,他們打算要運動運動來消化一下。于是,他們來到了運動場,看看,他們在干嘛?(跳繩)他們在說什么?
(2)依據(jù)圖中給的信息,你能提一個和今日所學學問有關的問題嗎?
(3)①一學生提問:“熊大比熊二多跳了多少下?”
師:誰來用算式解答?另一學生列式。
②生連續(xù)提問:“熊二比熊大少跳了多少下?”學生列式。
③師:“同學們,通過兩個問題的兩次列式,你發(fā)覺了什么?
小結:這道算式作用可真大,可以解決不同說法的同一個問題。
3、課間放松:
師:小朋友們,喜愛熊大熊二嗎?一起來觀賞”熊出沒“的主題曲,會唱的一起唱,放松一下吧!
播放歌曲《熊出沒主題曲》
4、光頭強伐木問題。
(1)師:在《熊出沒》這部動畫片中除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熊大和熊二,還有誰呀?(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模具設計的關鍵解析試題及答案
- 2024農(nóng)業(yè)植保員實踐技能試題及答案
- 農(nóng)作物種子繁育員資格考試理解與試題及答案
- 體育經(jīng)紀人在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分享試題及答案
- 2024模具設計師考試熱點問題及試題與答案
- 2024年籃球裁判員考試高效復習策略 試題及答案
- 繁育員職業(yè)資格考試重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nóng)業(yè)植物保護的新方向試題及答案
- 高效備考模具設計師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體育經(jīng)紀人資格考試文獻參考資源 試題及答案
- 【新教材】2024-2025學年部編版語文七年級上冊 6 《散步》課件
- 歌詞:半生雪(學生版)
- Unit 1 Science Fiction詞匯學習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高中英語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第四冊
- 設計公司員工勞動合同模板2024年
- DB13-T 5821-2023 預拌流態(tài)固化土回填技術規(guī)程
- 訴前調解申請書
- DB33T 809-2010 農(nóng)村水電站運行管理技術規(guī)程
- 民航貴州監(jiān)管局制員工招聘筆試真題2023
- 2022版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附課標解讀)
- 天津市保溫裝飾板外墻外保溫系統(tǒng)技術規(guī)程
- 《 大學生軍事理論教程》全套教學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