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粵教版)必修二學案第19課 蘭亭集序_第1頁
高一語文(粵教版)必修二學案第19課 蘭亭集序_第2頁
高一語文(粵教版)必修二學案第19課 蘭亭集序_第3頁
高一語文(粵教版)必修二學案第19課 蘭亭集序_第4頁
高一語文(粵教版)必修二學案第19課 蘭亭集序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9課蘭亭集序課前預習區自主梳理實詞(1)①后之視今,亦今之視昔:舍萬殊:古今異義①列坐古義:今義:②俯察古義:今義:③或取諸古義:今義:古義:今義:一詞多義少長咸 ①蟲集冠上 .蘭亭序 未嘗不文嗟悼 東臨碣石 .故崩寄臣以大事 目騁懷 ③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詞類活用畢至:咸集:左右:一詠:⑤足以視聽之娛:⑥固知死生為虛誕:彭殤為妄作:虛詞所既倦 猶不能不以興懷 之夫人相與 足以極視聽娛 文言句式(1)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當其欣于所遇:不能喻之于懷:文句翻譯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譯文:課堂活動區文本探究文章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了什么特征?與作者的感情有何關系?文中“信可樂也”句中“樂”的具體內容是什么?如何看待作者闡明的生死觀?。不類常流。”對此如何理解?寫法探究對稱句式[文本回顧] 文章采用整齊的對稱句式,一方面列舉內容全面,一方面讀來朗朗上口。[技法點撥] 通常所說的對稱句,指的是整句,包括排比句、對偶句、連用四字短語及大體整齊的一組語句這里所說的對稱句相當于寬式對偶句是指兩兩對舉出現而字數和結構相同或大體相同的兩個句子。因其兩兩對舉,十分對稱,故稱對稱句。在議論文中,稱句既可用來說理又可用來舉例因為它要求用大致整齊的句式對稱的結構來證明論點,所以訓練學生有意識地運用對稱句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錘煉語言的能力而且可以鍛煉學生對事例的高度概括能力。如果說“石韞玉而ft輝,水懷珠而川媚”,那么,對稱句的運用也會使文章因之生輝。害……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說明了“從善如流”的重要嗎?受,又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思索。[技法運用] 請寫一個議論文片斷,注意運用對稱句式。答案自主梳理1.(1)①通“猶”,好像,如同②通“趨”,趨向、前往心的想法,情懷。抱在懷里;胸前。④借此來。連詞,表示因果關系。①聚集,動詞停留,動詞許多文章或詩歌編輯在一起,形成一本書,名詞②面對,動詞至、到,動詞將要、快要,副詞③借此來,帶有名詞性……的原因①形容詞用作名詞,賢士②形容詞用作名詞,年輕的人、年長的人③名詞用作狀語,像帶子一樣環繞④名詞用作動詞,喝杯酒⑤形容詞用作動詞,窮盡,盡享⑥數詞用作動詞,以……為一⑦形容詞用作動詞,以……為齊2.往,到達代詞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的3.(1)判斷句(2)判斷句(3)省略句,“晤言”后省略介詞“于”(4)“于所遇”,介賓后置(5)“于懷”,介賓后置4悅,實在快樂啊。文本探究文章寫蘭亭的景色突出了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ft艷,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艷之物皆不見蹤影,惟ft、水、林、竹、天、風而已。看ft,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映。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ft“若合一契”的論說中可得出以下三點。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力斥其作,說明闡述生死觀的必要。大的重大意義自不待言。不能不說是國勢日衰的東晉時期的環境所致。兩晉時期,駢儷藻飾之風盛行。而《蘭亭集序》則別開生面,它的語言或駢或散,筆洗練,自然有致。如以“崇ft峻嶺,茂林修竹”寫ft,短短16個字就將蘭亭周圍的景色概括其中,渲染了清幽的氣氛。又如以“或取諸懷抱,晤不類常流。”寫法探究(示例)那么,何時容易“墜馬”?恐怕就在那“飄飄然”的一瞬。不信你看,騎者在馬ftft成“墜馬”悲劇便是一例。煙有關。訓練反饋(分值:50分)一、基礎知(18分,每小題3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正確的一項( A.丑(kuǐ) (kuài)BC樂D

日(sì)懷暢(hān)理(xián) 清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 A.群賢至,少長咸集 畢:全部B.仰觀宇宙大CD.俯仰之間,已為跡

之:指示代詞,這樣曾:曾經陳:陳舊與“玉汝成”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 )猶不能不B為流觴曲水C.樂琴書消憂D.云無心出岫下列各句中,加點詞古今異義的兩項( )歲在癸丑,之初B.此地有崇ftC之相與,俯仰一世D.情隨事遷,系之矣E.何不委心任.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 A.后之視今,亦由今之視昔B.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6.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活用現象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天下集響應,贏糧而從。群賢畢至,咸集又有清流激湍,映左右C.所以D二、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閱讀下列語段,完成7~9題。豈不痛哉!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下列句子翻譯錯誤的一項( )A.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譯文)B.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譯文)C.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譯文)原先喜歡的,轉眼之間,已成為舊跡。D.固知一死生為虛誕(譯文)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看做一樣是荒誕不經的。8.對“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的含義理解最確切的一項( A.后來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也會產生感慨。B.后來的人讀我的文章,也會由此而產生很多感想。C.后世的讀者讀這次集會的詩文,也會與我有同感。D.后世的讀者讀我的文章,也會被我的文章所感動。9.下列各句中,不正確的一項( )·贈,或作為著述的前言。本語段內容突出了書序的特點。有怎樣的不同,人總是留戀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戀于有生之樂。文作者見解高遠之處。三、類文閱讀(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①②建文初,為山東參政。李景隆之北伐也,鉉督餉無乏。景隆兵③大喜,軍中皆歡呼。鉉伏壯士城上,萬,將復德州,絕燕餉道。燕王懼,解圍北歸。燕王自起兵以來,攻真定二日不下,即舍去。獨以得濟南,斷南北道,即畫疆守,金陵比燕兵漸逼,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平安等師潰被擒。既而庸亦敗績。燕兵渡江,鉉屯淮上,兵亦潰。燕王即皇帝位,執之至。反背坐廷中嫚罵,令其一回顧,終不可,遂磔于市。年三十七。(節選自《明史·列傳第三十》)太祖:明太祖朱元璋惠帝:朱元璋之孫,朱元璋死后即位,建文是其年號。③燕王:朱元璋第四子,推翻惠帝即位,即明成祖朱棣。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3分)( A.嘗讞疑立白 獄:案件B.帝命遼東總兵官楊文將所十萬與鉉合 部:統率,指揮C.四年四月,燕軍南王師于小河 綴:聚集,匯合D.將復德州,絕燕餉道 以:連詞,表目的,譯為“來”以下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鐵鉉“多智善戰”和“忠君”特點的一組(3分)( )憤甚,百計進攻鉉督餉無乏鉉伏壯士城上,候王入,下鐵板擊之單騎走德州,城戍皆望風潰鉉以計焚其攻具,間出兵奮擊偕盛庸、宋參軍等誓以死守又遣千人出城詐降帝聞大悅,遣官慰勞,賜金幣,封其三世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3分)( )由于鐵鉉善于裁決疑獄,太祖朱元璋為此以“鼎石”二字賜予他,又先后封他為東參政、ft東布政使、兵部尚書等職,足見朱元璋對他的器重。隊都望風而潰,只有鐵鉉孤軍固守德州。軍隊疲憊,燕王決定撤兵北歸,從長計議。ft東。(8分)(4分)譯文:(4)譯文:(6分)14.以“生活猶如水一樣”為開頭寫一段蘊含人生哲理的話,不少于70(3分答:15.請從下面的一段話中提取3個反映其主要信息的關鍵詞語。(3分)關鍵詞語、 。答案1.C [A項癸”ɡuǐB項“嶺lǐnɡD項“dàn,“”xuán。]2.C []3.D [DA因”B把。來”。]4.CF [夫人:古義,夫,發語詞,不譯。今義,現多用于正式場合,稱呼有身份的][A項由通“猶”B項趣”趨”C項”通“背”,具通“”。]6.B [BACD動詞。]7.B [()8.C9.A[本文雖為書序,卻重在議論抒情。]10.C[綴:追隨,此處譯為“追擊”。][ABD][AB守德州,而是與參軍高巍從臨邑到濟南,同盛庸、宋參軍等人一起誓死以守C]13.(1)所以趁著大破李景隆的銳氣,竭盡全力攻打,希望一定能攻打下來,卻竟然被鐵鉉等人挫敗。(2)燕王登上皇位后,將鐵鉉抓至京城。鐵鉉背對著燕王坐在朝堂上大罵,燕王讓他回頭,他始終不回頭,于是在街市上被磔裂而死。參考譯文“。惠帝建文初年,任奔向濟淮河邊上駐兵,軍隊也被擊敗。燕王登上皇位后,將鐵鉉抓至京城。鐵鉉背對著燕王坐在朝堂上大罵。燕王讓他回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