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1頁
《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2頁
《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3頁
《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4頁
《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編制單位:湖北省地質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提交單位: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二○一七年六月前言 1第一節項目建設背景 1第二節編制目的 2第三節編制原則 2第四節編制依據 2一.法律、法規和規章 2二.政策性文件 3三.有關規范、規程和標準 4四.其他技術資料 6五.方案適用年限 6六.方案主要參數 7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7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73.土地復墾 8第一章礦區概況 10第一節項目概況 10一.礦山基本情況 10二.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 11三.社會經濟概況 13第二節自然概況 13一.地貌 13二.氣候 13三.土壤 14四.生物 14五.水文 15第三節礦產資源概況 15一.礦區總體概況 15二.礦區資源概況 16三.設計利用礦產資源儲量 31四.對地質報告的評述 32第二章礦產資源開發利用 33第一節礦產品需求現狀與預測 33一.礦產品需求分析 33二.礦產品價格分析 33第二節主要建設方案的確定 33一.開采方案 33二.廠址方案 38三.防治水方案 39第三節礦床開采 40一.首采區及初始開段溝位置 40二.采區劃分及開采順序 40第四節選礦及尾礦設施 43一.選礦(加工)方案 43二.尾礦設施 44第五節總圖運輸及公用輔助設施 44一.總圖運輸 44二.供電、通信 46三.給排水 48第六節職業衛生與安全 49一.采場及廢渣堆邊坡穩定 49二.安全衛生與消防 50三.安全機構設置與安全教育管理 52第七節建設工期與勞動組織 54一.建設工期 54二.勞動組織 55第三章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 56第一節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 56一.評估范圍和級別 56二.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 59三.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 62第二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 67一.分區原則及方法 67二.分區評述 67第三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原則、目標和任務 68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原則 68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目標和任務 69三.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作部署 71第四節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 72一.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 72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程 76第四章土地復墾 80第一節土地復墾方向性與可行性分析 80一.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 80二.復墾區土地利用狀況 87三.生態環境影響分析 88四.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 89五.水土資源平衡分析 95六.復墾的目標任務 96第二節土地復墾質量要求與復墾措施 97一.土地復墾質量要求 97二.預防控制措施 99三.復墾措施 99四.監測措施 101五.管護措施 102第三節工程設計及工程測算 102一.工程設計 102二.工程量測算 104第五章經費估算 106第一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費用估算 106一.投資估算 106二.財務評價 108第二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費用估算 109一.工程量估算 109二.經費估算 110三.經費估算結果 112第三節土地復墾費用估算 113一.估算編制原則 113二.估算依編制據 113三.費用構成 114四.投資估算成果 116五.項目經費投資構成匯總 117第六章進度安排 118第一節建設工期 118一.項目實施前期工作 118二.建設方式 118三.項目實施進度安排 118第二節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進度安排 118一.各階段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計劃安排 118二.近期年度實施計劃 119第三節土地復墾進度安排 119一.土地復墾服務年限 119二.各階段土地復墾工作計劃安排 120三.土地復墾費用安排 120第七章保障措施 121第一節組織保障措施 121第二節費用保障措施 121一.資金的來源 122二.資金的計提 122三.建立資金共管賬戶 122四.資金的管理 123五.資金的使用 123六.資金的審計 124第三節監管保障措施 124一.監測保障 124二.管理保障 124第四節技術保障措施 125第五節公眾參與 126第六節土地權屬調整方案 126第八章效益分析 127第一節經濟效益 127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經濟效益 127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經濟效益 128三.土地復墾經濟效益 128四.投資效果分析 128第二節生態效益 129一.防風固沙效益 129二.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129三.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129第三節社會效益 129第四節綜合評價 130第九章結論與建議 131第一節結論 131一.開發利用方案結論 131二.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結論 132三.土地復墾方案結論 133四.經費估算結論 133五.對項目扼要綜合評價 134第二節建議 134附件2、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對《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鄂土資儲備字[2016]022)3、原采礦許可證4、營業執照5、安全生產許可證6、設計資質證書7、礦山地質環境現狀調查表8、土地復墾方案報告表9、土地復墾費用預算表10、方案征求意見稿的回復函及相關資料11、方案公眾參與調查表12、土地復墾方案現場踏勘表13、繳存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承諾書14、土地復墾承諾函123456789附圖名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地形地質及開采現狀圖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分布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基建終了及總平面布置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露天開采終了平面圖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2、4、9線開采終了剖面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采礦方法示意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現狀評估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礦山地質環境影響預測評估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工程部署圖廢渣堆終了剖面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土地利用現狀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土地損毀預測圖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土地復墾規劃圖比例尺1:50001:50001:50001:50001:2000示意圖1:50001:50001:50001:20001:100001:50001:5000備注引用引用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新制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1前言第一節項目建設背景沈家老灣鉀長石礦位于隨州市中心城區335°方向直線距離74km處,行政隸屬隨州市隨縣吳山鎮聯建村管轄。采礦權人為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 (下稱“華海公司”)。該礦山于2010年下發采礦證,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采礦證號:C4200002010126120093680,有效期至2015年11月10日,現采礦證已過期。根據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核實適用范圍規定,需重新估算查明的資源儲量或結算保有的(剩余、殘留、壓覆的)資源儲量。受“華海公司”委托,湖北省地質局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于2015年8月對沈家老灣鉀長石礦進行資源儲量核實工作,提交《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以下簡稱《核實報告》),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以“鄂土資儲備字[2016]022號”文予以備案。依據新的政策要求,采礦權人擬變更礦種和調整生產規模,開采礦種由原“含鉀巖石”變更為鉀長石,礦山生產規模由原10萬噸/年(礦物量)變更為40萬噸/年(礦石量)。根據《湖北省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實施方案》(鄂政辦函〔2013〕23號)、《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015〕60號)、湖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等相關文件精神,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要求采礦權人依法按程序辦理采礦權延續相關手續。為認真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堅持綠色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思想,落實國家有關礦山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政策法規,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規范礦山開采活動,合理開發利用礦區內礦產資源,推動礦業轉型升級健康發展,實現資源開發、生態保護、社會效益有機統一,受“華海公司”委托,湖北省地質礦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承擔了《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的編制工作。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第二節編制目的根據《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規定,省、市、縣三級發證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土地復墾方案》、《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方案》合并為《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方案的編制,主要是為該礦區采礦權出讓、采礦權價款評估、繳納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及土地復墾備用金提供依據,同時作為礦山辦理采礦權登記、變更及延續手續、礦山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加強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生態恢復治理、土地復墾的必備要件之一。本方案的編制目的主要為采礦權延續,同時變更開采礦種為鉀長石,調整生產規模為40萬噸/年(礦石量)。第三節編制原則從本礦山生產建設的自身特點出發,根據當地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確保《方案》經濟上可行、技術科學合理、綜合效益最佳的原則。第四節編制依據一.法律、法規和規章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1996年8月29日);(2)《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2014年12月1日);(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2015年1月);;(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修訂);(5)《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山安全法》(1993年5月1日);(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2008年1月1日);(8)《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2002年5月1日);(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2009年5月1日);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3(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2012年12月修訂);(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1年1月);(12)《湖北省礦產資源開采管理條例》(1997年12月);(13)《土地復墾條例》(2013年3月);(14)《土地復墾條例實施辦法》(2013年3月);(15)《湖北省土地管理實施辦法》(2010年7月);(16)《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令第44號);(17)《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394號)。二.政策性文件(1)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管理的意見》(鄂政發〔2015〕60號);(2)《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嚴格執行責任清單推進簡政放權提高礦業權政務服務效能的通知》(鄂土資規〔2016〕2號);(3)《湖北省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關閉實施方案》(鄂政辦函〔2013〕23號);(4)《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非煤礦山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鄂政發〔2015〕53號);(5)《關于加強生產建設項目復墾管理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225號);(6)《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切實做好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通知》(鄂國土資發〔2007〕77號);(7)《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改進土地復墾方案編報和審查工作的通知》(鄂國土資發〔2009〕63號);(8)《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實施〈土地復墾條例〉的通知》(鄂土資發〔2011〕102號);(9)《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報有關工作的通知》(國土資規〔2016〕21號);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4(10)湖北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轉發國土資源部辦公廳《關于做好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方恢復案編制審查及有關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2009]104號);(11)《湖北省財政廳、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貫徹執行(湖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備用金管理辦法)有關問題的通知》鄂財綜發〔2007〕42號;(12)省國土資源廳辦公室關于推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及生態復綠方案編制及評審工作的通知鄂土資辦文[2016]22號。三.有關規范、規程和標準(1)《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1-2010);(2)《生產過程安全衛生要求總則》(GB12801-2008);(3)《生產設備安全衛生設計總則》(GB5083-1999);(4)《機械設備防護罩安全要求》(GB8196-2003);(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J87-2013);(6)《工業企業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92);(7)《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J50011-2010);(8)《建筑物防雷設計規范》(GB50057-2010);(9)《勞動保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2008);(10)《漏電保護器安裝和運行》(GB13955-92);(11)《交流電氣裝置的接地》(DL/T621-1997);(12)《工業與民用電力裝置的接地設計規范》(GBJ65-83);(13)《防洪標準》(GB50210-94);(14)《金屬非金屬礦山安全規程》(GB16423-2006)(15)《生產經營單位安全培訓規定》(國家安全監督管理總局第3號令);(16)《勞動防護用品配備標準(試行)的通知》(國經貿安全〔2000〕189號;5(1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國發〔2010〕23號;(18)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印發湖北省固體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編制要求(試行)的通知,鄂土資發〔2012〕108號;(19)《開發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技術規范》(SL204-1998);(20)《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恢復方案編制規范》(DZ/T0223-2011);(21)《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程》(TD/T1031.1-2011);(22)《造林技術規程》(GB/T15776-2006);(23)《土地復墾質量控制標準》(TD/T1036-2013);(24)《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標準》(2011);(25)《全國土地利用分類》(GB/T21010-2007);(26)《防洪標準》(GB/T5021-94);(27)《主要造林樹種苗木》(GB6000-1999);(28)《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DZ/T0287-2015);(29)礦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規范(GB12719-1991);(30)建筑邊坡工程技術規范(GB50330-2013);(31)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規范(DZ/T0286-2015);(32)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1993);(33)巖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2001)(2009版);(34)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18-2006);(35)滑坡防治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規范(DZ/T0219-2006);(36)泥石流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20-2006);(37)崩塌、滑坡、泥石流監測規范(DZ/T0221-2006);(38)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技術要求(DZ/T0245-2004);(39)地下水動態監測規程(DZ/T0133-1994);(40)地下水監測規范(SL/T183-96);(41)土地開發整理項目規劃設計規范(TD/T1012-2000);(42)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指南;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6(43)《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規程DZT0287-2015》。四.其他技術資料(1)《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湖北省地質局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2015年9月);(2)湖北省國土資源廳關于對《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證明(鄂土資儲備字[2016]022);(3)湖北省國土資源廳2010年12月22日頒發的采礦許可證(證號:C4200002010126120093680);(4)《隨州市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2006年12月,武漢理工大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方案》,以“鄂采方案認[2007]68號”評審備案);(5)現場調查資料。五.方案適用年限本礦山設計為露天開采,設計生產規模40萬噸/年(礦石量)。礦區范圍內保有鉀長石資源儲量:122b基礎儲量1386千噸,333資源量1491千噸;設計損失資源量114.3千噸,回采率98%,設計可采儲量為2432.2千噸,生產服務年限為6.2年,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6.7年。本著“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在開發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的原則,采用邊開采邊治理的方法。考慮到礦山閉坑后的生態復綠及后期監測管護時間預計3.0年,確定該礦山生態復綠期限為9.7年(2017年8月—2027年3月)。由于礦山環境問題是一個動態問題,它會隨著開礦的進程而隨之變化產生新的環境問題,故本方案適用年限為5年。方案適用年限內,如采礦權人申請變更礦區范圍、礦種、規模、開采方式,必須重新編制或修編本方案。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7六.方案主要參數1.礦產資源開發利用(1)開采礦種:鉀長石;(2)地質儲量:根據《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以鄂土資儲備字[2016]022號文予以評審備案),采礦權內保有資源儲量2877千噸,其中保有122b基礎儲量1386千噸,333資源量1491千噸。本次設計損失量114.3千噸,其中122b儲量27.8千噸,333資源量86.5千噸。設計利用資源儲量=(1386-27.8)×1.0+(1491-86.5)×0.8=2481.8千噸。設計可采儲量=設計利用資源儲量×回采率=2481.8×98%=2432.2千噸。(3)建設規模:40萬噸/年。(4)礦山生產服務年限6.2年,基建期0.5年,礦山總服務年限6.7年;(5)產品方案:鉀長石礦物;(6)礦山總投資:306.6萬元;(7)稅后利潤:130.93萬元/年;(8)開采方式:露天開采;(9)開拓運輸方案:公路開拓、汽車運輸;(10)采礦方法:自上而下水平臺階采礦工藝;(11)選礦工藝:原礦→過篩→留取斑晶→斑晶洗礦。2.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1)礦區礦山地質環境條件復雜程度屬中等類型,評估區重要程度分級為重要區,礦山建設規模為大型,故綜合確定本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估級別確定為一級評估,評估區面積3.6154km2。(2)現狀評估結果:現狀條件下,按地質環境影響程度進行分區,將整個評估區劃分為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較嚴重區和較輕區,其中礦山地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8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125km2;較嚴重區面積為0.019km2;較輕區面積3.5274km2。(3)預測評估結果:將評估區劃分為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較嚴重區和較輕區,其中礦山地質環境影響嚴重區面積為0.226km2;較嚴重區面積為0.021km2;較輕區面積為3.3684km2。(4)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劃分為重點防治區、次重點防治區和一般防治區,面積分別為0.226km2、0.021km2、3.3684km2。同時將綜合治理工作分為近期、中遠期二個階段進行。(5)礦山地質環境防治工程主要為截排水溝工程、廢渣堆擋土墻工程、局部邊坡治理工程、監測工程、植被復綠工程。(6)本項目礦山恢復治理工程總投資171.45萬元,其中,建筑工程129.12萬元,監測費用7.96萬元,施工臨時工程1.29萬元,獨立費用25.27萬元,基本預備費7.80萬元。3.土地復墾(1)土地利用情況項目區由露天采坑、工業場地及生活區、礦山公路構成,總面積為24.6143hm2,占地范圍內土地屬隨州市隨縣吳山鎮聯建村集體所有,土地現狀包括:有林地、其他林地、其他草地、裸地、村莊、水田、旱地、水庫水面。(2)土地損毀情況礦山開采共將損毀土地24.6143hm2,其中已損毀土地面積8.7599hm2,擬損毀土地面積15.8544hm2,按地類分為有林地(10.7147hm2)、其他林地 hm水田(1.6443hm2)、旱地(1.7537hm2)、水庫水面(0.3176hm2),按損毀類型為挖損22.5409hm2,壓占2.0734hm2。(3)土地復墾目標項目區已損毀和擬損毀土地面積共24.6143hm2,經土地復墾適宜性評價,實際復墾土地面積24.6143hm2,設計復墾率為100%。通過土地復墾,預計恢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9復旱地8.7498hm2,有林地14.947hm2,其他草地0.9175hm2。(4)土地復墾投資情況本項目土地復墾總面積24.6143hm2(369.21畝),采用綜合單價法進行計算項目土地復墾靜態總投資161.37萬元,單位面積投資4371元/畝;動態投資總額為177.75萬元,單位面積投資4814元/畝。通過土地復墾后的長期經濟效益較好,主要體現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第一章礦區概況第一節項目概況一.礦山基本情況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位于隨州市隨縣吳山鎮聯建村,由采礦權人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開采。該礦山始建于2008年,因礦山采礦證到期,經礦山企業申請,湖北省國土資源廳同意延續釆礦權。為此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委托湖北省地質局武漢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編制了《湖北省隨州市沈家老灣礦區鉀長石礦資源儲量核實報告(截至2015年7月底)》(鄂土資儲備字[2016]022),根據已審查批準的礦區保有資源儲量,擬將礦山生產能力由原10萬噸/年(礦物量)調整為40萬噸/年(礦石量),開采礦種由含鉀巖石變更為鉀長石。沈家老灣礦區位于隨州市中心城區335°方向直線距離74km處,行政隸屬隨州市隨縣吳山鎮聯建村管轄。礦區中心點地理坐標(1980年坐標系)東經113°06′10″,北緯:32°18′04″。礦區有簡易礦山公路與三合店——唐鎮鄉村公路相通,三唐鄉村公路可直達漢丹鐵路、318國道、漢十高速公路。礦區距聯建村約2km,距棗陽市火車站58km,距隨州市中心城區125km,交通較為便利(見圖1-1)。C4200002010126120093680),開采礦種含鉀巖石,開采方式露天開采,生產規模10萬噸/年,有效期自2010年12月22日至2015年11月10日,礦區范圍由8個拐點圈定,面積2.0671km2,開采標高+228m~+283m。拐點坐標如表1-1礦區范圍拐點坐標表(1980西安坐標)礦山名稱湖北省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坐標點號X坐標Y坐標13575377.30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3576151.5138415780.7933576120.7438416789.9243574921.6938416846.3653574791.3838416142.72635748102538415468257357515998384154780383575177463841485352開采深度從+283m至+228m面積2.0671km2圖1-1礦區交通位置圖二.礦山開采歷史及現狀2005年,由當地村民在沈家老灣礦區Ⅰ、Ⅱ號礦體之間無證開采,形成CK0采坑,當年底關閉。華海公司完成礦區地質普查工作后,于2006年12月委托武漢理工大設計研究院編制《方案》,該方案設計采用汽車運輸開拓,自上而下臺階式露天開采,機械采裝載;設計生產規模為10萬噸/年(鉀長石礦物量),設計開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采回采率92.75%,產品方案為開采礦石經篩網過篩、水洗后直接銷售鉀長石礦物。2009年初,礦山按照《方案》對Ⅰ號礦體投入基建,當年底投產,2009年至2014年底在Ⅰ號礦體老采坑CK0南西端開采,2015年上半年在Ⅰ號礦體老采坑CK0北東端開采,目前與CK0基本連成一片,形成1個長約700m,寬60~130m的露天采場(圖上編號仍為CK0),露天采場包括228、235、240三個開采平臺,共采出鉀長石礦物量224.2千噸,累計消耗鉀長石礦物量243千噸,Ⅰ號礦體開采回采率為92.26%。Ⅰ號礦體實際生產能力達5萬噸/年(鉀長石礦物量)。2014年下半年對Ⅱ號礦體投入基建,2015年初投產,至7月底,已形成1個長200m,寬50~80m的露天采場(圖上編號仍為CKⅡ),露天采場開采平臺標高為270m,采出鉀長石礦物量31.6千噸,累計消耗鉀長石礦物量35千噸,Ⅱ號礦體開采回采率為90.29%。Ⅱ號礦體實際生產能力可達5萬噸/年(鉀長石礦物量)。礦山自2009年辦理采礦許可證投入開采以來,累計采出鉀長石礦物量255.8千噸,累計消耗鉀長石礦物量278千噸,礦山開采回采率為92.01%,全礦山實際生產能力達10萬噸/年(鉀長石礦物量)。礦山歷年開采情況見表表1-2礦山歷年開采情況統計表開采年份開采礦體開采量(礦物量,千噸)消耗資源儲量(礦物量,千噸)開采回采率(%)2006年以前不詳不詳2007Ⅰ00未開采2008Ⅰ00未開采2009Ⅰ0基建2010Ⅰ21.321092.292011Ⅰ38.62012Ⅰ32.42013Ⅰ45.72014Ⅰ55.8小計193.8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015年1~7月Ⅰ30.433Ⅱ31.63590.29小計6268合計255.8442礦山采出的礦石就地過篩,分離出鉀長石斑晶(粒徑在2cm以上)經洗礦后直接原礦銷售,未進行進一步選礦。礦區工業及民用設施、設備基本完善,能滿足原生產規模安全生產需要。三.社會經濟概況吳山鎮鉀長石、大理石、石灰石及金礦等,品位高,儲量大,尤其是斑晶狀鉀長石屬全省獨有,蘊藏量達億噸,居亞洲之首,且采選容易,運輸方便,成本低廉。吳山特產—黃酒、菜刀、豆制品久負盛名。礦區內除小采石場外,基本上無鄉鎮企業。區內農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麥,經濟作物有藥材、果樹及香菇等。礦區周圍人口較為稠密,耕地較少,勞動力資源充沛。礦區周圍小型水庫及水塘若干,水源充足。礦區中部有380V高壓線從經過,電力充足。第二節自然概況一.地貌礦區屬低山丘陵地貌,海撥標高214—335m,相對高差121m,總體上中部及西部低,東部高,呈“箕”狀,山體為渾園形。二.氣候礦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每年6~8月為雨季,夏季酷熱,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5℃,最低氣溫-16.3℃(元月份),最高氣溫41.1℃(7月份),年均降雨量為296mm,無霜期為230天,主導風向為東風。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三.土壤項目區土壤質地野外鑒定屬砂質土:干時手握成團,但極易散落;潤時握成團后,用手小心拿不會散開;表土平均厚度50cm。砂質土的主要肥力特征為蓄水力弱、養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溫變化快,但通氣性、透水性好,易耕作。土壤含砂粒較多,粘粒少,顆粒間空隙比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砂質土本身所含養料比較貧乏,由于缺乏粘粒(無機膠體)和OM(有機質膠體),保肥性差;通氣性、透水性較好,有利于好氣性微生物的活動,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穩,前勁大后勁不足。砂質土壤因含水量少,熱容量較小,所以晝夜溫差變化大,土溫變化快,這對于某些作物生長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積。砂質土適宜種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照片1-2項目區土壤項目區內多為荒地,植被覆蓋率低,主要原生樹種主要為野生灌木、雜草等,野生木本植物主要有馬尾松、苦楝、山槐、女貞、構樹、野桑樹、山胡椒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茅、香茅草、狗尾草、車前草、野菊花、狗牙根、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浦公英等。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蔬菜、水稻等。項目區內沒有需要重點保護的珍稀動物、植物等。項目區內野生動物較少,主要有野兔、黃鼠狼、鼠類、蛇類、青蛙、山雀、八哥等。水生魚類資源主要有草魚、鯉魚、鯽魚、鯖魚、鰱魚等。五.水文礦區屬低山—丘陵區,山脈走向多為NE方向。地勢總體上呈中部及西部低,東部高,呈“箕”狀。山脈最高為375m,最低為214m,相對高差161m。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214m。礦體出露標高+228至+284米,均位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有利于露天開采。地表水與地下水來源主要靠大氣降水補給,區內由于地勢相對高差較大,其地表水排泄條件較好,地表水對礦山開采沒有直接影響。礦區中部有兩條主干河流呈倒“入”字形交匯于沈家老灣(入匯下游測其流量為0.20L/s),流入三合店河。主干河流支溝均有大小水塘分布。其中部楊家臺水庫匯聚礦區東側沖溝及河流水,庫容量在10000m3以下,水位標高一般為225m,洪水期水位為228m。第三節礦產資源概況一.礦區總體概況1.礦區總體規劃情況2009年,隨州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編制了《隨州市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6-2020年)》。2009年,隨縣國土資源局組織編制了《隨縣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6-2015年)》。2008年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經有償出讓取得采礦權,2012年12月22日,經湖北省國土資源廳下發采礦許可證,有效期至2015年11月10日。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目前,隨縣國土資源局正在組織編制第三輪礦產資源總體規劃。本次經國土資源部門同意,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申請變更規模和礦種。2.本項目與礦區總體規劃關系沈家老灣礦區僅設置華海公司一個采礦權。本項目為已設采礦權,符合上述規劃的相關要求,本次為延續采礦權。二.礦區資源概況1.礦區地質(1)地層礦區出露第四系(Q4)殘坡積層、沖洪積層和花崗巖巖體,第四系占礦區面積的60%,其它為巖體。殘坡積層:由黃褐色、灰色碎塊石夾粘土組成,廣泛分布于斜坡、坡腳、洼地等地段,一般厚1~5m。(2)構造礦區未見斷裂和褶褶皺構造,僅見北東和北西向兩條密集節理帶,礦區構造較簡單。兩條密集節理帶特征如下:F45節理密集帶:位于吳家莊--岳家莊一線,屬區域上大的剪切帶一部分,礦區內出露長約500m,寬約150m,產狀317°∠66°,局部地段近直立。F47節理密集帶:分布于老林溝南西,礦區內僅出露長約400-500m,寬約150m,走向北西,產狀50°∠85°。地形上呈直線狀。巖石破碎,局部見強硅化角礫巖。以上F47、F45節理密集帶對鉀長石礦起到局部破壞作用。區內劈理構造較發育,大部分被地表殘坡積層覆蓋,少部分在采坑及陡坎處可見,據統計,可分為兩組,一組走向NE,傾向SE,傾角70°以上;另一組走向NW,傾向NE,傾角80°以上。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礦(床)體地質特征(1)礦床特征三合店花崗巖體(γ52b)在地下水和風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巖體表層巖石易風化,形成強風化帶及弱風化帶。在巖體強風化帶中,巖石全風化,其結構松散,基質礦物全風化呈粘土狀,鉀長石斑晶(單晶礦物)抗風化能力強不易風化,易從基質礦物中分離出來,形成易分離的鉀長石礦床。在巖體弱風化帶中,巖石呈半風化、弱風化狀態,巖石結構較致密堅硬,鉀長石斑晶從基質礦物中分離出來的難度較大,目前無經濟意義,暫不能形成鉀長石礦床。鉀長石礦床(即巖體強風化帶)呈似層狀、不規則面狀沿坡腳、河流兩側分布,在山脊處較薄,厚1~2m,在坡腳處較厚,尤其是礦區兩條河流中部厚度達30~40m。按礦區地形地貌特點、水系分布特征,以及鉀長石斑晶大小,將礦區劃分出4個礦體。窯場以西為Ⅰ號礦體,窯場以東為Ⅱ號礦體,大梨樹兩側為Ⅲ號礦體,楊家臺水庫南東為Ⅳ號礦體。(2)礦體特征本礦區鉀長石礦床呈似層狀、不規則面狀沿坡腳、河流兩側分布,按其分布范圍共劃分出4個礦體,各礦體特征如下:TC3、TC3-2、D1~D11等工程控制,礦體走向NE,因依山體走勢呈長條狀狀、似層狀展布。按斑晶2.0cm含礦率12%為標準圈礦體,礦體長850m,寬60~165m。礦體厚0~25m,平均厚為10.31m,厚度變化系數為12.42%,含礦率18.00~38.96%,平均28.48%,其變化系數為40.87%。屬全風化型礦石,具有較好的開采開發價值。Ⅰ號礦體現已形成+228m、+235m、+240m開采平臺,采坑主要分布于礦區西側,Ⅰ號礦體本次依據實測采場資料,重新圈定礦體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邊界,重新估算鉀長石礦122b+333礦石量2786千噸(礦物量669千噸),其中開采消耗資源儲量礦石量1848千噸(礦物量407千噸),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938千噸(礦物量262千噸),鉀長石斑晶含礦率27.93%。Ⅱ號礦體:位于窯場北東山包上,出露標高為235.0-281.8m。由ZK50、ZK92、CK9、TC5′-1、TC5′-2、TC7-3、TC7-4、TC9、D12~D16等工程控制,礦體走向NE,因地形切割呈不規則紡綞狀。按斑晶2.0cm含礦率12%為標準圈礦體,礦體長450m,寬150~250m。礦體厚2.05~23.4m,平均厚為8.67m,厚度變化系數為13.99%,含礦率11.69~36.36%,屬全風化型礦石,具有較好的開采價值。2014年下半年開始在Ⅱ號礦體中部開采,現已形成+270m開采平臺,采坑位于礦體中部,本次根據實測采場資料,重新圈定礦體邊界,重新估算鉀長石礦122b+333礦石量1628千噸(礦物量374千噸),其中開采消耗資源儲量礦石量134千噸(礦物量35千噸),保有資源儲量礦石量1494千噸(礦物量339千噸),鉀長石斑晶含礦率22.69%。Ⅲ號礦體:分布于大梨樹一帶,按斑晶2.0cm含礦率12%為標準圈礦體,因風化剝蝕分為兩部分,礦體西部出露標高為242.0~251.0m,由QJ9-1等工程控制,礦體長100m,寬10~50m,礦體厚7.5m,含礦率25.67%;礦體東部出露標高為251.0~254.0m,由QJ11-5、TC13-5、TC13-6等工程控制,礦體平均26.15%,其變化系數為44.7%。Ⅲ號礦體屬全風化型礦石,具有較好的開采價值。Ⅲ號礦體未開采,普查估算鉀長石礦334礦石量267千噸(礦物量70千噸)。Ⅳ號礦體:位于礦區東南部,按斑晶2.0cm含礦率12%為標準圈礦體,因風化剝蝕被分割成四個小礦體。Ⅳ-1礦體:走向近南北,依山體走勢呈海星狀,出露標高為240.0~283.0m,由ZK31、ZK32、ZK53、TC5、TC5-3、TC3’350m,寬300m,礦體厚2.30~6.50m,平均厚為3.75m,厚度變化系數20.78%,含礦率12.73~22.22%,平均18.53%,其變化系數16.71%,屬全風化型礦石,具有較好的開采價值。Ⅳ-2礦體:出露標高為241.0~264.0m,由ZK03、QJ2’-1、TC0、TC0-3等工程控制,總體走向NW,含礦率12.8~33.33%,平均23.2%,其變化系數36.14%,屬全風化型礦石。Ⅳ-3礦體:位于礦區最南部(采礦權范圍以外),出露標高為240.0~294.0m,由QJ2’-2、TC4-3、TC4-4等工程控制,走向NW,因依山脊走勢呈舌狀,礦體長350m,寬100m,礦體厚0~6.40m,平均厚為2.10m,含礦率13.4~26.67%,平均21.27%,其變化系數34.53%,屬全風化型礦石。Ⅳ-4礦體:礦體規模較小,位于岳家莊水庫北側,出露標高為279.0~283.0m,由QJ5’-5、TC7-6等工程控制,礦體長150m,寬30~100m,礦體厚0~4.20m,平均厚2.10m,含礦率22.00~35.00%,平均28.50%。Ⅳ號礦體未開采,保有鉀長石資源儲量(122b+333)礦石量445千噸(礦物量88千噸),保有鉀長石礦334資源量礦石量410千噸(礦物量92千噸)。(3)礦石特征①礦石的物質組成礦石礦物成份由斑晶和基質組成,斑晶為鉀長石(占10~70%),基質為角閃石(<1%)等,其中條紋長石主要為中正長石(75~85%)和鈉長石 (15~25%),副礦物為磁鐵礦、榍石、磷灰石、鋯石、褐簾石等。②礦石化學成分礦石化學成份主要為:K2O——6.76~10.86%,Na2O——2.86~4.52%,TiO2——0.16~0.32%。其中有用組分為K2O、Na2O、SiO2和Al2O3,均能滿足制造玻璃和陶瓷原料要求,有害組分為Fe2O3超標需磁選脫鐵處理。③礦石類型及品級礦石自然類型為全風化似斑狀鉀長花崗巖類鉀長石礦。礦石工業類型為易分選鉀長石礦。根據本區樣品分析結果并結合工業上對鉀長石的要求,本礦已達到了電瓷工業品級及玻璃工業原料的標準(Ⅱ品級)。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0(4)礦體圍巖及夾石鉀長石礦體產于全風化似斑狀鉀長花崗巖中,因此未風化和半風化似斑狀鉀長花崗巖為礦體圍巖,一般分布在礦體底部。礦體夾石主要是花崗巖在結晶過程中分異出的花崗細晶巖脈及黑云(角閃)花崗巖脈,厚度一般為0.50~1.50m,局部地段長為100~150m、厚達10m,如鉆孔ZK93西側的黑云 (角閃)花崗巖脈等。3.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地質普查時曾作過選礦試驗,工藝流程為:地表開采→過篩→留取斑晶→斑晶洗礦→磨礦→磁選→過篩→最終達到工業產品要求。具體實驗方法如(1)采樣規格及方法的選取樣品采集采用三種不同規格進行,即50×25×10cm3、100×50×20cm3、50×50×25cm3,通過2.0cm網篩過篩、稱重,其含礦率分別為24%、27.5%、29%,表明規格越小其含斑晶率也越小,其原因在于網篩規格小在采樣過程中斑晶被破壞碎裂變為小于2.0cm的碎屑。采樣規格為50×50×25cm3。即在采坑(CK0)中用挖機將全風化的似斑狀鉀長花崗巖挖出,再錘擊破碎,過篩稱重,獲得較完整的不同粒度的長石斑晶(共500Kg),其中過篩的篩網大小規格為2.0×2.0cm2、2.5×2.5cm2、3.0×3.0cm2,過篩后各分級重量分別為80Kg、60Kg及30Kg,小于2.0×2.0cm2的碎料則為廢碴,重量為330Kg。大于2.0cm的含長石斑晶率為34%。(2)加工技術試驗將過篩的鉀長石斑晶(樣重170Kg)送到附近礦粉廠先進行洗礦,通過洗礦機把附著在斑晶四周的粘土礦物、黑云母及角閃石等礦物質洗掉(重5Kg),曬干后再稱重(165Kg),送入粉碎車間進行加工,先用園磨盤碾細或者用累蒙機粉碎至40~120目,再將礦粉送到磁選車間進行兩道電磁選,濾掉氧化鐵(Fe2O3小于0.2%),然后經過振動過篩→分級→裝袋工序即成為不同級別的玻璃用鉀長石礦粉。其中小于120目的礦粉重30Kg、大于120目而小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1(需要再粉碎加工)。加工回收率為97.06%。其篩選及加工試驗流程見圖1-3。圖1-3鉀長石礦篩選及加工試驗流程圖通過篩選-洗礦-磁選后,鉀長石成分對比如下表1-3。表1-3篩選-洗礦-磁選鉀長石成分對比表分析項目K2ONa2OAl2O3Fe2O3SiO2TiO29.54.521.0868.669.617.40.7765.30.2410.53.817.665.40.244.礦床開采技術條件(1)水文地質①區域水文地質概況礦區屬低山—丘陵區,山脈走向多為NE方向。地勢總體上呈中部及西部低,東部高,呈“箕”狀。山脈最高為375m,最低為214m,相對高差161m。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標高為214m。礦體出露標高+228至+294米,均位于當地最低侵蝕基準面以上(見照片1-4),有利于露天開采。22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照片1-4礦區地形地貌②地下水補給徑流和排泄條件地下水的補給來源主要為大氣降水,地下水流向與地形變化一致,大氣降水的大部分降水量以地表逕流形式排泄,少部分滲入地下補給地下水,在深切溝谷兩側風化帶中以泉水形式出露。區內主要的地表水體有沈家灣小河、三合店河流和楊家臺水庫,除楊家臺水庫長年有水外,兩條河流僅在雨季有水,其它季節均為枯河。礦區中部有兩條主干河流呈倒“入”字形交匯于沈家老灣(入匯下游測其流量為0.20L/s),流入三合店河。主干河流支溝均有大小水塘分布。其中部楊家臺水庫匯聚礦區東側沖溝及河流水,庫容量在10000m3以下,水位標高一般為225m,洪水期水位為228m,低于礦區最低開采標高,有利于礦區排水。礦區地表多溝谷、溪流,匯水面呈狹長線狀,地表水逕流條件較好。礦體均位于地表水體分布標高之上,地表水體對礦床開采無直接影響。③巖層的含水層劃分礦區主要地下水類型有:松散巖類孔隙水、花崗巖風化帶裂隙水,未風化的花崗巖為隔水層。含水層富水特征:第四系孔隙含水層,主要分布于礦區中西部河流兩側和河床,巖性為殘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3坡積物和沖、洪積層,富水性弱~中等。花崗巖風化帶裂隙含水層,風化帶厚度10~40m,地下水水位一般在214.49~287.98m之間,平均為241.74m。因其分布標高較高,其水量主要受季節控制,富水性弱。地質普查取樣分析,礦區地下水pH值為7.51、侵蝕性CO2為1.96mg/l,水質類型為低礦化的HCO3-Ca型水,地表水水質達到飲用水質標準。隔水層特征:未風化的花崗巖基巖,隱伏于花崗巖風化帶之下,節理裂隙不發育,鉆孔資料顯示,其透水性較弱,富水性較弱,屬相對隔水層。④礦坑涌水量預測礦區內進入露天采場的涌水量在一般情況下包括靜儲量與動儲量(徑流量)兩部份的水量總和。根據礦區水文地質條件、礦床賦存條件、目前以Ⅰ號礦體露天采場(CK0)為單元的實際排水情況綜合來看,露天采場開挖深度內的地層總體上仍以局部含裂隙水為主,而揭露具恒流性地下涌水點的可能性不大。由此類比預測,未來進入露天采場的水量主要由以采場為單元接受大氣降水的補給量構成,次為坡面徑流,即露天采場內目前的自排水量基本可代表未來采坑的排水情況,為一般正常日自排水量10~20m3/d,正常最大排水量20~40m3/d。Ⅰ號礦體最大匯水面積:在1/5000地形圖上圈出地表分水嶺,采用微機圈定最大匯水面積。結果如下:Ⅰ號礦體最大集水面積=最終露采采坑承雨面積,采場承雨面積為78684m2。日最大及正常降水量:根據隨州市氣象局提供的資料,日最大降水量為150mm/d;正常降水量為14mm/d。采坑的涌水量包括兩部份,一部份為風化帶裂隙水涌水量Q1,第二部分為采坑匯水面積范圍內的大氣降水量Q2。風化帶內裂隙水涌水量的估算,可以用水文地質比擬法來計算,計算公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4式:Q1=Q0S/S0Q0——現有采坑內的涌水量,S0——現有采坑的面積,S——未來采坑的面積。大氣降水涌水量Q2=FAλF——采坑匯水面積,A——降水量,λ——大氣降水入滲系數(取值0.1m/d)。礦坑涌水量Q=Q1+Q2=Q0S/S0+FA(1-λ)估算結果如下:正常日涌水量=20×94760/48797+78684×0.014×(1-0.1)=1030m3/d。雨季日最大涌水量=40×94760/48797+78684×0.15×(1-0.1)=10700m3/d。礦山生產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排水觀測記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本次預測計算結果的精確程度,因此上述結果屬初步概算,需在建立健全礦山開采全過程的排水觀測資料基礎上,予以進一步修正和完善。未來開采其它礦體,設計采場高于當地侵蝕基準面(+214米標高),設計露天臺階法開采,采坑水自然排泄,未來采場的充水因素和充水方式及特征等均與目前Ⅰ號礦體的水文地質條件基本相符。⑤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程度評價礦體位于當地侵蝕基準面之上,有利于自然排水,礦區巖石富水性弱,屬弱含水層,地下水活動較弱,礦區實行露天開采,發生重大突水事故的可能性較小,礦區水文地質條件屬簡單類型。(2)工程地質①工程地質現狀評價根據巖石堅硬程度、巖體風化強度不同,將巖體分為兩大巖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四個工程地質巖組。A.土體工程地質類型第四系殘坡積松散土類工程地質巖組:分布于沖溝、河流兩側及山谷緩坡洼地中,以砂、礫石及亞粘土夾風化長石斑晶、石英和云母等組成,疏松多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5孔,結構松散、透水,厚1~5m。B.巖體工程地質類型全風化似斑狀花崗巖較軟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分布于山脊及其斜坡地帶,呈松散狀,但仍保留花崗巖的結構構造及其巖性特征,經輕微外力作用會脫落與崩塌,厚7.5~33m。該層為工業礦體。半風化~弱風化斑狀花崗巖較硬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分布于強風化帶與未風化花崗巖之間,呈半松散狀或半堅硬狀,厚4.7~23.9m。該層為礦體直接底。未風化斑狀花崗巖堅硬巖類工程地質巖組:質地堅硬,具似斑狀結構,塊狀構造,斑晶和基質牢固固結,該層為礦層底板。②采區工程地質現狀礦區覆蓋層較薄,礦體大多裸露。礦體為弱固結強風化似斑狀花崗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屬軟質巖類,礦體未受到較大的地應力破壞,穩定性較好,地表尚未發現不良的工程地質現象,礦體總體上屬穩定類型。礦體底板為半堅硬~堅硬弱風化~新鮮似斑狀花崗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巖石致密且硬,屬硬質巖類。圍巖較完整,屬較穩定巖類。開采Ⅰ、Ⅱ號礦體分別形成CK0、CKⅡ采場,兩采場邊坡現狀條件下處于穩定狀態,未曾發生大規模坍塌。目前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臨時邊坡較陡(邊坡角80~85°,見照片1-5),威協邊坡穩定和采場安全;中間平臺寬度過窄(一般在2m以內)且平臺高度不一致,達不到中間平臺的設計安全效果,也不利于礦山開采及開拓運輸。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6照片1-5CK0采場臨時陡邊坡③工程地質條件預測評價A.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分析a.影響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影響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是節理裂隙。本次工作地表對不同地段構造節理裂隙進行了觀察研究及統計,經對礦區統計的構造節理進行等密圖分析表明,礦區內發育主要有兩組:a組50~60°∠75~85°、b組300~310°∠65°。該兩組密度2~3條/m,將巖層切割成菱形塊體,由于節理呈緊閉狀態,且傾角較陡,對開采臺階邊坡穩定性影響較小。水文地質條件也是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之一。當開采到一定規模后,加上降水的影響,特別是近地表容易分離滑動,使邊坡變形,巖塊脫落呈小片滑落,從而影響安全生產。b.露天邊坡穩定性分析評價本礦山采用分臺階開采,該開采方式合理地避免了高、陡邊坡的形成。各分層臺階與邊坡傾向相同,生產臺階高5m,最終臺階高10m,設計工作臺階坡面角60°,開采終了邊坡角55°。礦山設計為露天開采,開采深度+283m—+228m,開采最大相對高差20m。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7主要集中于Ⅰ號礦體采坑北部和Ⅱ號礦體采坑北部。采場均為逆向坡,且構成采場的圍巖為較堅硬巖組,工程地質條件較好,一般情況下發生邊坡失穩的可能性較小。但局部節理裂隙發育、軟弱夾層地段在降雨、風化等不利因素作用下,可能產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B.未來開采邊坡防治措施的建議礦區地質構造和工程地質巖組類型均較簡單,構成礦山邊坡的工程巖類多屬硬質巖體,各邊坡面均無大構造斷裂面通過,巖礦層形態和產狀穩定,完整性和連續性較好,礦山邊坡在自然狀態下穩定性較好,易于維護,但在未來的開采過中,必須嚴格按采礦設計方案進行開采,加強安全生產管理,避免安全事故發生,提出如下三點建議:a.開采時從上向下臺階式開采,每三個臺階留一個保安平臺,最終形成臺階式邊坡。b.由于巖(礦)層節理裂隙較發育,局部巖(礦)石破碎,當采礦后形成邊坡,地應力釋放,邊坡高處巖礦石易產生卸荷裂隙,必須加強邊坡監測,隨時清除危石,發現邊坡異常及時治理。c.各邊坡上方松散巖類必須及時清除,并修筑排水引流工程,嚴防雨水沖刷邊坡,流入采場,威協邊坡穩定和采場安全。④工程地質類型評述礦體為弱固結全風化似斑狀花崗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屬軟質巖類,穩定性較好,礦體屬較穩定類型。礦體底板為半堅硬~堅硬弱風化~新鮮似斑狀花崗巖類工程地質巖組,巖石致密且硬,屬硬質巖類,巖體較完整,屬較穩定巖類。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較好,本礦區工程地質類型屬簡單類型。(3)環境地質條件①區域穩定性根據國家地震局武漢地震大隊《中國地震烈度區劃圖(1992年)》和《湖北省地震危險區劃圖》,礦區地震基本烈度為6度,按地殼穩定性等級劃分標準,地震基本加速度為0.05g,動反映譜特征周期為0.35s,震級小于4.7~5級,屬地殼相對穩定區。隨州市華海礦業有限公司沈家老灣鉀長石礦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與生態復綠方案28②礦區環境地質現狀礦山公路、工業廣場、露天采場等采礦活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