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_第1頁
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_第2頁
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_第3頁
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_第4頁
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4【金版學案】高中歷史專題1.3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優(yōu)化訓練人民版必修2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三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濟基礎達標1.唐朝詩人王建在《汴路即事》中寫道:“天涯同此路,人語各殊方。草市迎江貨,津橋稅海商。”詩中的“草市”指的是()A.汴梁城固定的商品市場B.邊疆繁榮的茶馬市場C.城鄉(xiāng)間通宵營業(yè)的夜市D.鄉(xiāng)村里形成的農貿集市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歷史概念和基礎知識的把握。“草市”指的是鄉(xiāng)村里形成的農貿集市。其在唐朝逐漸演進為相對集中的地方商業(yè)中心。故選D項。答案:D2.在殷墟貴族墓葬中發(fā)現了許多隨葬的貝殼,甲骨文中也有如下圖所示的帶“貝”的文字。這說明()A.貝用于占卜B.貝用于祭祀C.貝是裝飾品D.貝是貨幣解析:圖中四個甲骨文字與商品買賣、貨幣儲存相關,說明貝殼起到交換和作為財產的標志的作用。答案:D3.客家民謠:“龍?zhí)镄妫灏?注:農歷,即當地趕集的日子)。”這里的“墟”在宋代應屬于()A.曉市B.村落C.草市D.夜市解析:理解“墟”的特點,即材料中所說“當地趕集的日子”有固定的時間,應該是農村的“草市”。答案:C4.(2014·廣州綜合)南宋時徽州人均耕地15畝,元代降至4畝,明萬歷時2.2畝,清康熙時1.5畝。然而當地很多村落卻在人均耕地面積大量減少的明清時期走向了鼎盛。出現該現象的主要原因是()A.耕作方式改進,土地利用率提高B.商品經濟發(fā)展,地域性商幫興盛C.資本主義萌芽出現,城鎮(zhèn)經濟繁榮D.經濟重心南移,徽州村落得到開發(fā)解析:人均耕地的減少,那是因為人口增長,但是卻又是矛盾的走向鼎盛,那么就是說明老百姓的收入不再局限于耕作,就是說明商品經濟在發(fā)展,題干說明是徽州人,所以就可以想到徽商的出現。微商幫也是商幫的代表。B項正確。答案:B5.(2014·佛山質檢)“梁園歌舞足風流,美酒如刀解斷愁。憶得少年多樂事,夜深燈火上樊樓”。“憶樊樓”是朱熹的老師劉子翚寫的一首“汴京紀事”詩。符合當時“樊樓”情形的是()A.說書人解說《西游記》B.陳設青花瓷,古樸典雅C.藝人在戲臺表演京劇D.設有“瓦子”,服務直至深夜解析:本題考查對材料的解讀與分析能力,看材料關鍵詞“梁園歌舞足風流……夜深燈火上樊樓”可看出汴京的服務場所“瓦子”服務的時間已經到了深夜。答案:D6.(2014·茂名模擬)明中后期,租佃關系已普遍采取契約的形式,在商品經濟發(fā)達的江浙、福建已經盛行定額租制,甚至還出現了貨幣地租,佃農對地主從人身依附關系為主向著以土地依附為主的方向過渡,獲得了更多的經營自由。這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農村經濟商品化B.農民對地主人身依附關系進一步松弛C.封建地租貨幣化D.商品經濟推動封建生產關系的變化解析:本題考查全面概括材料的能力。材料先說“租佃關系已普遍采取契約的形式”,然后進一步指出在“商品經濟發(fā)達的江浙、福建已經盛行定額租制,甚至還出現了貨幣地租”,很明顯,這突出了商品經濟對租佃關系的影響,而租佃關系屬于封建生產關系,故D項正確;材料沒有說到農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故A項錯誤;而B項只是概括了“佃農對地主從人身依附關系為主向著以土地依附為主的方向過渡”這一句話,不全面,故B項錯誤;C項只是與“甚至還出現了貨幣地租”相對應,也不全面,故C項錯誤。素能提升1.(2014·南寧模擬)兩廣總督李侍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的奏折中說:“外洋各國夷船到粵,販運出口貨物,均以絲貨為重……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轉售外夷,載運回國。”對該材料理解正確的是()①廣州是當時官方指定的對外貿易港口②絲綢開始成為中國主要的出口貨物③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興盛④外商貿易瓦解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從材料中的內容找關鍵詞:“其貨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販運來粵”說明廣州是當時官方指定的對外貿易港口,所以貨物要從江浙等省運來廣州。貨物從江浙等省運來廣州又說明了區(qū)域間長途販運貿易興盛,所以①③是正確的,②和④不符合史實。答案:A2.《隋都城圖》題記:“畦分棋布,閭巷皆中繩墨,坊有墉(墻),墉有門,逋亡奸偽無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區(qū)不復相參,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見,隋都城的設計重在()A.打破市坊的空間界限B.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加強官府的嚴格控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