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1頁
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2頁
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3頁
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4頁
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2023年02月湖南省衡東縣公開招考113名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筆試題庫含答案解析一.參考題庫(共1000題)1.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發現,過分依賴GPS導航,會阻斷腦部海馬回形成新的記憶;用慣電子產品會導致很多人只會用零散的語言交流;用游戲和電視節目取代傳統閱讀會造成人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于是,研究者認為,高科技會使人變笨。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觀點?A.人類借助高科技設備,可以更精確地認識自然界,從而提高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水平B.隨著神經成像技術和信息處理手段的不斷豐富,腦研究逐步轉向更為深入的神經功能C.有一項實驗將一種阻止蛋白合成的藥物注射于大鼠海馬內,但大鼠的學習能力并未明顯受損D.有研究發現,人類的大腦可以隨著由高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論點:高科技會使人變笨。論據:過分依賴GPS導航,會阻斷腦部海馬回形成新的記憶;用慣電子產品會導致很多人只會用零散的語言交流;用游戲和電視節目取代傳統閱讀會造成人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人類借助高科技設備可以提高對世界的認知和水平,對世界的認知是智商水平的其中一個方面,可以說明智商提高了,削弱論點,當選;B項:題干沒有提到腦研究,無關選項,排除;C項:題干討論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大鼠,與論點無關,排除;

D項:人類的大腦可以隨著由高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這種變化是變得更聰明或更笨,不明確,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提問方式中的“削弱”,確定為削弱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論點:高科技會使人變笨。論據:過分依賴GPS導航,會阻斷腦部海馬回形成新的記憶;用慣電子產品會導致很多人只會用零散的語言交流;用游戲和電視節目取代傳統閱讀會造成人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下降。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無關選項。該項說明借助高科技能夠提高人類對世界的認知水平,沒有涉及高科技與智慧的關系,對上述結構不能構成削弱,論題不一致,排除。B項:無關選項。該項說明的是技術與手段的豐富使腦研究更深入,沒有涉及高科技與智慧的關系,對上述結構不能構成削弱,論題不一致,排除。C項:無關選項。題干未涉及“阻止蛋白合成的藥物與學習能力受損的關系”,論題不一致,排除。D項:增加反向論據。大腦會隨高科技帶來的生活方式的改變而做出調整,所以不會變笨,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選擇D選項。2.每四年一屆的世界哲學大會在希臘雅典舉行。H大學的張教授、馬教授和李教授中至少有一人參加了這屆國際哲學盛會。已知:Ⅰ.只有向大會組委會提交一篇英文論文并經評審通過的報名者,才能獲得組委會發出的會議邀請函Ⅱ.由于張教授和馬教授是同一教研室的同事而且經常合作進行研究,如果張教授前往雅典參加這次大會,那么馬教授也肯定會一同參加Ⅲ.李教授在受聘H大學之前曾留學德國,他向大會組委會提交了一篇用德語撰寫的有關德國哲學家康德的學術論文根據以上情況,以下________項一定為真。A.李教授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B.張教授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C.張教授和馬教授均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D.馬教授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能夠由題干信息推出的一項,需要準確把握題干的細節信息,不要偏離題干所表達的意思,也不要擴大或縮小題干的范圍。題干細節信息:①提交英文論文并通過←收到邀請函;②張教授去→馬教授去;③李教授提交了德語論文;④至少有一個人參加。A項,根據細節信息①,要想參加大會,必須提交英文論文并通過,而李教授提交的是德語論文,因此李教授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不一定為真。B項,由于題干沒有涉及張教授是否提交英文論文并通過,所以張教授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不一定為真。C項,由于題干沒有涉及張教授和馬教授是否提交英文論文并通過,所以張教授和馬教授均參加了這屆世界哲學大會不一定為真。D項,由于張教授和李教授不一定參加大會,結合細節信息④可知,馬教授一定參加了大會。故本題選D。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題干。①獲得邀請函→提交英文論文且評審通過②張→馬③李提交德語論文第二步:進一步分析。通過條件③李提交德語論文可知李沒有提交英文論文,根據逆否原則可從條件①得到條件④沒有提交英文論文或評審沒有通過→沒有獲得邀請函,即李沒有獲得邀請函,則一定無法參加此次大會,排除A。根據條件②逆否原則可得⑤-馬→-張,如果馬沒去,則張一定也沒有去,與題干中的“至少有一人參加了大會”矛盾,所以馬一定去了,張是否參加大會無法確定。故正確答案為D。3.長久以來,心理學家都支持“數學天賦論”:數學能力是人類自打娘胎里出來就有的能力,就連動物也有這種能力。他們認為存在一種天生的數學內核,通過自我慢慢發展,這種數學內核最后會“長”成我們所熟悉的一切數學能力。最近有反對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反對者的看法?A.10~12個月的嬰兒已經知道3個黑點和4個黑點是不一樣的B.數學是大腦的產物,而大腦的生長模式早已由基因“預設”C.經過人為訓練的大猩猩、海豚和大象等動物能處理數學問題D.絕大多數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只能表示5以下甚至更少的數量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論點: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論據:無。本題只有論點,沒有論據,所以優先考慮補充論據的方式來加強。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說明嬰兒可以區分數量不同的黑點,舉例說明數學能力是有天賦的,否定論點,無法加強,排除;B項:說明數學是大腦的產物,大腦已被基因預設,也就是說數學是有天賦的,否定論點,無法加強,排除;C項:指出部分動物經過訓練能處理數學問題,但是并不知道其是否有數學能力的天賦,不明確選項,無法加強,排除;

D項:說明絕大多數的原始部落的居民只能表示5甚至以下的數字,通過舉例子的方式說明數學能力確實是文化的產物,補充論據,可以加強,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支持反對者看法的一項,需首先明確反對者的看法,即“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要支持該觀點,可以說明“數學天賦論”是錯誤的。反對者的看法: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A項,10~12個月的嬰兒就已經具備數學能力了,說明數學能力是一種天賦,削弱了反對者的看法。B項,指出數學是大腦的產物,大腦的生長模式早已由基因“預設”,也就是說數學能力是天生的,削弱了反對者的看法。C項,經過人為訓練的大猩猩等動物能處理數學問題,說明數學能力可以通過學習獲得,但無法確定它們是不是剛出生就有數學能力,支持力度較弱。D項,原始部落的居民是缺少文化教育的,他們的數學能力低下,說明數學能力確實是文化的產物,而非天賦,支持了反對者的看法。故本題選D。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論點:數學能力沒有天賦,只能是文化的產物。論據:無。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增加反向論據。“10~12個月的嬰兒已經知道3個黑點和4個黑點是不一樣的”,證明人類自出生以來就具有一定的數學能力,具有削弱作用。B項:削弱論點。該項指出大腦的生長模式早已由基因“預設”,說明數學能力是有天賦的,具有削弱作用。C項:增加論據。大猩猩、海豚和大象等動物經過人為訓練后能處理數學問題,說明數學能力是文化的產物,具有加強作用。D項:增加論據。因為絕大多數的原始部落文化落后,而缺少了文化教育使得人們的數學能力只能表示5以下甚至更少的數量,支持了反對者的論點,具有加強作用。第四步,強度比較。C項、D項都是通過舉例子的方式來證明論點,但是C項是將動物與人類比,D項是直接舉出某部落的例子,故D項支持力度更強。因此,選擇D選項。4.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勤政為民,扎實工作,為人民群眾

實實在在的利益。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

)。A.牟取B.謀取C.獲取D.爭取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根據文段信息“勤政為民,扎實工作”可知,橫線處表達的意思為為人民群眾取得實實在在的利益。A項“牟取”的意思是謀取名利,多含貶義,與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項“謀取”指設法取得;C項“獲取”的意思是取得、獵取;D項“爭取”的意思是力求獲得,力求實現。根據文意,“謀取”更能體現出各級領導深謀遠慮設法取得,“謀取”最合適,當選。故正確答案為B。5.110,484,231,352,143,(

)A.572B.429C.512D.139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特殊數列。第二步,數字變化無明顯規律,考慮組合拆分。拆分后發現1+0=1,4+4=8,2+1=3,3+2=5,1+3=4,規律為各項的百位、個位數字之和等于十位數字,只有A選項5+2=7,滿足規律。因此,選擇A選項。6.水力發電屬于利用太陽能渠道中的:A.直接被人類利用B.海洋里的水被吸收C.植物的光合作用D.大氣、水分的升騰循環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科技成就知識。第二步,水力發電是利用河流、湖泊等位于高處具有勢能的水流至低處,將其中所含勢能轉換成水輪機之動能,再借水輪機為原動力,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水力發電是間接利用太陽能的。先是太陽把水蒸發,變成水蒸氣,水蒸氣經過液化、凝華等物態變化,以雨、雪等形式落回大地,形成水位差,發電機將水的勢能轉化為電能。因此,選擇D選項。7.請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恰當的一項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A.AB.BC.CD.D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元素組成不同,且無明顯屬性規律,考慮數量規律。觀察發現,圖形線條交叉明顯,考慮數交點,題干每個圖形交點的數量分別為:3、4、5、6、7,所以?處交點數應為8個。故正確答案為B。8.現需購買三種調料加工成一種新調料,三種調料的價格分別為每千克20元、30元和60元,如果購買這三種調料所花錢一樣多,則每千克新調料的成本是:A.30元B.35元C.40元D.60元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單價=總價÷總量。本題中限定條件為購買三種調料所花的錢一樣多,那么可以對購買三種調料所花的錢進行賦值,分別求出所購買的數量。則此時三種調料所花錢數之和即為新調料的總價,三種調料所購買的數量之和即為新調料的總量。設每種調料花60元,則三種價格的調料分別買了60÷20=3、60÷30=2、60÷60=1千克,平均每千克成本為=30元。故本題選A。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經濟利潤問題,屬于基礎公式類,用賦值法解題。第二步,賦值三種調料花的錢都為60元(20、30、60的最小公倍數),則三種調料的重量分別為3、2、1千克。第三步,每千克新調料的成本為(元)。因此,選擇A選項。解題思路:賦值法。根據題意,設三種調料

所花價格均為60元,那么20

元/千克的調料的重量為60÷20=3千克;30元/千克的調料的重量為60÷30=2千克;60元/千克的調料的重量為60÷60=1千克。三種調料的總重量為6千克,總價格為60×3=180

元,所以三種調料的每千克的成本:180÷6=30元/千克。故正確答案為A。9.行政監督的分類中,事前監督是指行政決策或者行為作出之后,相關監督主體進行的監督活動。(

)0.正確1.錯誤參考答案:1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監督知識。第二步,行政監督是指對國家公共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行為所進行的監察和督導。以實施的時期為標準,行政監督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事后監督是指行政決策或者行為作出之后,相關監督主體進行的監督活動。而不是事前監督。因此,本題錯誤。以實施的時期為標準,行政監督可以分為事前監督、事中監督和事后監督。①事前監督是指在某種公共行政管理活動開展之前,監督部門圍繞公共行政管理主體的行政行為進行的監督檢查。②事中監督是指在行政管理機構決策與執行過程中所進行的監督。從決策過程來看,這種監督是對決策者進行的面對面的監督,有助于及時發現決策失誤或決策不當,并對其及時予以糾正;從執行過程來看,這種監督有助于及時了解執行情況,及其向決策中心傳遞相關信息,不僅有助于糾正執行偏差,而且有助于及時修正原有的不當決策。③事后監督是指行政決策或者行為作出之后,相關監督主體進行的監督活動。10.4月的浙江安吉,竹林搖曳、綠水清波,一派魅力江南好風光。但在十多年前,這里自辦不少水泥廠和開采石灰巖的礦山,環境受到破壞。縣里下決心關停礦山,傾力建設“美麗鄉村”,開啟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全新路徑,使村莊美麗起來,讓生態產生效益。不僅在安吉,還有德清、富陽、臨安、諸暨、麗水、衢州等地,鄉村面貌也煥然一新,美麗公路串起“美麗鄉村創建先進縣示范縣”、“整鄉整鎮美麗鄉村”、“精品村”、“美麗庭院”等,帶動浙江鄉村整體人居環境領先全國。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A.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B.通過保護“美麗生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C.建設“美麗鄉村”D.開啟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全新路徑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文段首句先描述了安吉的好風光,接著通過轉折關聯詞“但”引出原來的環境受到破壞,提出問題。后面提到縣里下決心建設“美麗鄉村”,開啟了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的全新路徑,提出對策。最后又具體解釋說明不僅安吉,其他地方的鄉村面貌也煥然一新,帶動浙江鄉村整體人居環境的領先。故文段對策是重點,強調的就是通過生態環境的改善,建設美麗鄉村。故本題答案為B項。A項,“重要性”文段未提及,無中生有,偏離文段重點,應排除。C項,表述不明確,沒有說明具體做法,應排除。D項,缺少主題詞“美麗鄉村”,且未提及“生態”方法,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出處】新華網《繪就新時代美麗鄉村新畫卷》11.左邊給定的是紙盒的外表面,下面哪一項能由它折疊而成?A.如上圖所示B.如上圖所示C.如上圖所示D.如上圖所示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為八面體折紙盒題型。觀察八面體展開圖,陰影面之間只能共點,不能共線。第二步,分析選項。A項:陰影面與空白面相間排列,與題干位置關系一致,正確;B項:陰影面之間有公共邊,與題干不一致,排除;C項:陰影面之間有公共邊,與題干不一致,排除;D項:兩陰影面有公共邊,與題干不一致,排除。因此,選擇A選項。12.當企業中某一崗位女性員工休產假時,應采取的調整方案是(

)。A.調換崗位B.縮短工時C.工作分擔D.暫時解雇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管理學的基本原理。A項正確,當企業中某一崗位女性員工休產假時,需整合其他崗位人員,以抽調人員來填補該崗位的空缺,即通過調換崗位的方式來解決崗位空缺。B項錯誤,空缺的崗位必須由其他員工來填補,否則影響企業運行。人員補充到位后,不可縮短工時,這是因為企業各崗位的工時是固定的,不會因人員變動而變化,否則影響企業運行。C項錯誤,工作分擔是指由兩位或兩位以上員工共同承擔一項任務。空缺的崗位必須由其他員工來填補,但并非必須由多位員工共同承擔。D項錯誤,休產假是女性員工的合法權益,絕不可因其休產假而將其解雇。故正確答案為A。13.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A.AB.BC.CD.D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元素組成不同,且無明顯屬性規律,優先考慮數量規律。題干漢字比較簡單且存在窟窿面,但筆畫數和面數量均無規律。觀察題干發現,“回”字存在明顯的橫線和豎線,題干其他漢字也具備相同特點,優先考慮橫線和豎線的數量。題干圖形橫線數依次為:1、2、3、4、5,豎線數依次為1、2、3、4、5,即橫線和豎線的數量相等,只有A項符合。故正確答案為A。14.廢電池隨意丟棄會造成土壤嚴重的(

)。A.白色污染B.堿性污染C.碳粉污染D.重金屬污染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科技常識。A項錯誤,白色污染是人們對塑料垃圾污染環境的一種形象稱謂,是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類生活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B項錯誤,酸堿污染是指酸性或堿性物質進入環境,使環境值過高或過低,從而影響生物的生長與發展或腐蝕建筑物的現象。C項錯誤,無“碳粉污染”這一專有名詞。D項正確,重金屬污染是指由密度在5以上的金屬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環境污染,主要由采礦、廢氣排放、污水灌溉和使用重金屬制品等人為因素所致。我們日常所用的普通干電池,主要有酸性鋅錳電池和堿性鋅錳電池兩類,它們都含有汞、錳、鎘、鉛、鋅等各種金屬物質,廢舊電池被遺棄后,電池的外殼會慢慢腐蝕,其中的重金屬物質會逐漸滲入水體和土壤,造成污染。重金屬污染的最大特點是它在自然界是不能降解,只能通過凈化作用,將污染消除。故正確答案為D。15.某校留學生公寓住著分別來自岡比亞、越南、老撾和贊比亞的四個留學生。他們分別入讀文學院、計算機學院和機械學院。已知:(1)老撾留學生不在文學院;(2)贊比亞留學生獨自在計算機學院;(3)越南學生不和岡比亞學生在同一個學院;(4)岡比亞留學生和另外某個學生同在某個學院。以上條件可以推出岡比亞留學生入讀學院的是:A.文學院B.機械學院C.文學院或機械學院D.無法確定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題干有明顯的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岡比亞留學生”出現的次數最多,優先使用最大信息法。根據條件(3)越南學生不和岡比亞學生在同一個學院和(4)岡比亞留學生和另外某個學生同在某個學院,可知與岡比亞留學生在同一個學院的人是老撾或者贊比亞留學生;再根據(2)贊比亞留學生獨自在計算機學院,說明只能是老撾留學生和岡比亞留學生在同一個學院;根據(1)老撾留學生不在文學院,以及(2)贊比亞留學生獨自在計算機學院,可知老撾留學生和岡比亞留學生同在的學院是機械學院。因此,選擇B選項。16.根據我國刑法規定,正當防衛是指為了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損害另一個較小合法利益的行為。(

)0.正確1.錯誤參考答案:1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犯罪知識。第二步,根據《刑法》第二十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根據《刑法》第二十一條,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發生的危險,不得已采取的緊急避險行為,造成損害的,不負刑事責任。

因此,本題錯誤。17.道德是一定的主客觀條件的產物,它產生于(

)。A.自我意識B.生產關系C.生產實踐D.科學實驗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本題考查道德的形成條件。道德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范。A項,人類自我意識的形成和發展是道德產生的主觀條件,是道德產生條件的一部分。該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B項,社會生產關系是道德產生的客觀條件,是道德產生條件的一部分。該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C項,人類的自我意識和社會生產關系都產生于生產實踐,因此道德也產生于生產實踐。該項符合題意,應選。D項,科學實驗是人們觀察和探索科學的一種研究方法,與道德無關。該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18.防控疫情,應該多一些“小題大做”的________意識。小題大做,不是無理取鬧,更不是渲染緊張氣氛,而是體現出對疫情的________,以及對防控疫情的重視。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警惕戒備B.大局防御C.敏銳監測D.謹慎預判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由“小題大做”可知,所填詞語應體現重視小問題之意,排除B、C。第三步,再看第二空,所填詞語應表警惕、關注之意,由此排除D。第一空,由“小題大做”可知,此處表達的是疫情防控必須重視小問題,所填詞語應體現重視小問題之意。“大局”“敏銳”均不合文意,排除B、C。第二空,“戒備”指警戒、防備。“預判”指預先判斷。針對疫情,“小題大做”是對其格外地警惕、關注,“戒備”更符合語境,排除D。故本題選A。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多一些‘小題大做’的________意識”可知,此空填入的詞應能體現“小題大做”之意,“小題大做”本意為把小事當作大事來做,這里加引號是貶義褒用,有“重視小事或潛在風險”之意。A項“警惕”指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或錯誤保持敏銳的感覺,符合語境。B項“大局”指全局,文中并沒有重視整體全局的意思,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敏銳”形容腦子靈活,目光尖銳,語義不符,排除C項。D項“謹慎”是指對外界事物或自身言行密切注意,以免發生不幸的事情,也能體現重視小事之意,符合語境。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該空是對小題大做的解釋,要體現“重視小事或潛在風險”之意。A項“戒備”指警戒防備,是對“小題大做”的解釋。D項“預判”指預先判定,是對即將到來的事進行判斷,體現不出“小題大做”之意,排除D項。因此,選擇A選項。解題思路:第一空,對應“小題大做”,“小題大做”本意指把小事當作大事來處理,可以體現出防控疫情要十分嚴謹、小心。A項“警惕”是指對可能發生的危險情況或錯誤傾向保持敏銳的感覺,D項“謹慎”指對外界事物或自己言行密切注意,以免發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均符合文意,保留。B項“大局”指整個局勢,整個局面,文段并無體現,排除;C項“敏銳”指反應靈敏,頭腦靈活,目光尖銳,不能體現“嚴謹、小心”之意,排除。第二空,橫線處與“重視”意思相近,指“小題大做”,可以體現出對疫情重視的態度。A項“戒備”指警惕防備以應不測,符合文意,當選。D項“預判”指對即將到來的事進行判斷,不能體現對疫情的防備和重視,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文段出處】《疫情面前要算大賬,不為一己私利,才可能切實抓好防控》19.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推進農業向專業化、市場化和現代化轉變的有效形式,因為它有利于()。A.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程度,解決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B.形成農業生產、加工、銷售有機結合和相互促進的機制,增加效益C.克服農民一家一戶經營規模小與社會化生產規模經營的矛盾D.解決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農業比較利益較低的矛盾E.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參考答案:ABCDE解題思路:農業產業化經營是用管理現代工業的辦法來組織現代化農業的生產和經營。其意義在于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程度,解決小市場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形成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增加效益;克服農民小規模經營與社會化生產大規模經營的矛盾;解決增加農產品有效供給與農業比較利益較低的矛盾;提高農民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故正確答案為ABCDE。20.野草屬于鄉間大地。在城市里被水泥叢林擠得難有________的野草,即便得到了點滴瘠薄的土地,也生長得________,莖葉上積滿了灰塵,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那些生長在鄉間大地上的野草,則________地在風中低語,在雨中吟唱。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一席之地沒精打采肆意B.彈丸之地垂頭喪氣適意C.一隅之地奄奄一息恣意D.棲身之地萎靡不振愜意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了解文段大意。第二步,先看第一空,填入詞語應能表達在城市里的野草被水泥叢林擠得很難有生存空間之意,據此排除A、B、C。第三步,驗證后兩空。第一空,句意是野草屬于鄉間大地,在城市里的野草被水泥叢林擠壓得很難有生存空間。“一席之地”指很小的一塊地方或一定的位置。“彈丸之地”指狹小的地方。“一隅之地”指偏僻狹小的地方。三者均強調地方小,而文意強調的是有生存之地,排除A、B、C。“棲身之地”指暫時居住的地方,填入形容野草在水泥叢林里很難有生存之地恰當。驗證后兩空:第二空,“萎靡不振”指精神頹喪,不振作,填入與“瘠薄”“莖葉上積滿了灰塵,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對應恰當;第三空,由“在風中低語,在雨中吟唱”可知,句意是表達生長在鄉間大地上的野草舒適的狀態,“愜意”填入恰當。故本題選D。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即便得到了點滴瘠薄的土地”可知,這些野草生長得并不好。而選項中B項“垂頭喪氣”形容因失敗、不順利而情緒低落、萎靡不振的樣子。C項“奄奄一息”形容氣息微弱臨近死亡。文中并沒有“失敗”“臨近死亡”的意思。所以,排除B項和C項。A項“沒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勁頭;D項“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均符合文意。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據“在風中低語,在雨中吟唱”可知,這是一種比較舒適、愉悅的狀態。A項“肆意”意思是任性,任意。D項“愜意”形容心情感到愉快暢快,愉悅或舒暢或者是滿意;稱心;舒服。由此可見,D項符合文意。第三步,驗證第一空。“棲身之地”指暫時居住的地方,符合文意。因此,選擇D選項。解題思路:本題可從第三空入手,由“野草屬于鄉間大地”“在城市里······那些生長在鄉間大地上的野草”可知,“則”在此處表達轉折關系,第三空所填詞語應與前文的“失魂落魄”語義相反,體現出野草在鄉間大地生長得比較舒適自在的含義。B項“適意”指自在合意,D項“愜意”形容心情感到愉快暢快,愉悅、舒暢或者是滿意,均符合文意,保留;A項“肆意”指不顧一切由著自己的性子,C項“恣意”指放縱,不加限制,任意,均與后文的“低語”“吟唱”無法對應,程度過重,排除。第二空,搭配“生長”,且由“一副失魂落魄的樣子”可知,野草在城市中生長得并不好,D項“萎靡不振”形容精神不振,意志消沉,符合文意,保留;B項“垂頭喪氣”形容因失敗或不順利而情緒低落的樣子,多與情緒搭配,置于此處與“生長”搭配不當,排除。第一空,代入驗證,根據“被水泥叢林擠得”可知,野草在城市中很難有生存之地,D項“棲身之地”指暫時居住的地方,符合文意,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文段出處】《鄉間野草》21.暴雨:冰雹:天災A.汽車:滑梯:玩具B.歸納:總結:邏輯C.舞蹈:歌劇:戲劇D.沒收:罰款:處罰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涉及三個詞項間的關系,分析發現暴雨和冰雹都是天災的一種形式。結合選項選出與題干關系一致的一項。暴雨和冰雹是并列關系,二者都屬于天災。A項,汽車不是玩具,與題干關系不一致。B項,邏輯指思維的規律和規則,邏輯包括歸納邏輯,總結不屬于邏輯,與題干關系不一致。C項,舞蹈不屬于戲劇,與題干關系不一致。D項,沒收和罰款是并列關系,二者都屬于處罰,與題干關系一致。故本題選D。22.目前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湖南省的洞庭湖。(

)0.正確1.錯誤參考答案:1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科技。鄱陽湖是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也是我國的第二大湖(我國第一大湖是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洞庭湖為我國第二大淡水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故表述錯誤。23.詩仙:李白(

)A.詩鬼:李賀B.詩魔:杜甫C.詩圣:陸游D.詩狂:陳子昂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判斷題干詞語間邏輯關系。李白被后人稱為“詩仙”,二者為人物和頭銜的對應關系。第二步:判斷選項詞語間邏輯關系。A項:李賀被后人稱為“詩鬼”、“鬼才”,二者為人物和頭銜的對應關系,與題干邏輯關系一致,當選;B項:“詩魔”稱號對應的人物為白居易,而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C項:“詩圣”稱號對應的人物為杜甫,而陸游被后人稱為“小李白”,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D項:“詩狂”稱號對應的人物為賀知章,而陳子昂被后人稱為“詩骨”,與題干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故正確答案為A。24.面對困難,如果選擇逃避,就永遠關上了創新之門;如果選擇________,就有可能闖出一片新天地。有時,在夢想與成功之間需要的就是再跨出一步的勇氣和堅持。填入劃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A.望而止步B.矢志不渝C.守經達權D.迎難而上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語境。根據“如果選擇逃避,就永遠關上了創新之門;如果選擇________,就有可能闖出一片新天地”可知,前后兩個分句語義相反相對,該空應與“選擇逃避”語義相反,體現“直面困難”這一含義。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望而止步”指看到某種情況或失誤就往后退縮;B項“矢志不渝”指堅定的意志像射出去的弓箭一樣不會改變,表示永遠不變心;C項“守經達權”形容堅持原則而能變通、不固執。三項均不體現“直面困難”,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和C項。而D項“迎難而上”指就算遇到困難也不退縮,迎著困難去克服它,符合文意。因此,選擇D選項。25.有濃度4%的鹽水若干克,蒸發了一些水分后濃度變成10%,再加入300克4%濃度的鹽水后,濃度變成6.4%的鹽水。問最初的鹽水多少克?A.200B.300C.400D.500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本題考查溶液問題,屬于溶液混合,用十字交叉法解題。第二步,10%鹽水與300克4%鹽水混合,濃度變為6.4%,可用十字交叉法得到鹽水的量,具體如下:則兩種溶液量比為=,假設蒸發水后,10%的鹽水質量為x,則=,解得x=200(克),即蒸發水后10%鹽水有200克。第三步,根據濃度=溶質÷溶液×100%,最初的鹽水與蒸發后鹽水的溶質量不變,可知溶液質量與濃度成反比,設最初鹽水質量為x,則x∶200=4%∶10%,解得x=500(克)。因此,選擇D選項。解法二:第一步,本題考查溶液問題,屬于溶液混合,用方程法解題。第二步,設最初有鹽水x克,原來有鹽4%x。蒸發后,濃度變為10%,溶質不變,據濃度=溶質÷溶液×100%,則其溶液質量變為4%x÷10%=0.4x(克)。加入300克4%的鹽水后,可得到方程4%x+300×4%=(300+0.4x)×6.4%,解得x=500。因此,選擇D選項。26.《史記》的生命力源于歷代讀者對它的接受。它作為一條文化鏈,有傳播者、接受者、研究者,歷代不絕,乃至于形成一門學問——“史記學”。這門學問的形成過程,就是《史記》生命力延伸的過程。漢魏六朝是傳播和初步研究時期,此后不斷發展,20世紀以來進入高潮時期。《史記》的生命力還來源于其世界性的傳播與研究:在日本,各種形式的《史記》抄本、刻本,或選本,或全本,數量在百種以上,普及程度非常廣泛;在歐美國家,《史記》也愈來愈受到重視,全版的俄語、法語版已經問世,全本的英語版也即將完成。世界范圍的《史記》研究愈來愈深入,顯示出《史記》永久的魅力和生命力。這段文字主要介紹了:A.《史記》的傳播過程B.“史記學”的獨特魅力C.《史記》受重視的原因D.《史記》生命力的來源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部分先介紹《史記》的生命力源于讀者對它的接受,并形成“史記學”,這門學問的形成過程也是《史記》生命力延伸的過程。緊接著進一步討論《史記》的“生命力還源于”它的世界性的傳播與研究,并通過日本、歐美國家作為例子論證。綜合文段,該文段是“分—分”結構,文段主體是《史記》,將兩部分全面概括,即在論述《史記》生命力的來源。第二步,對比選項。A項的“傳播過程”沒有全面概括,排除。B項“史記學”與文段的主體不一致,文段的主體是《史記》而非“史記學”,排除。C項“受重視的原因”范圍過大,排除。D項是對文段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意。因此,選擇D選項。27.近日,火星車在加勒隕坑拍攝的圖像發現,火星隕坑內的遠古土壤存在著類似地球土壤裂紋剖面的土壤樣本,通常這樣的土壤存在于南極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馬沙漠,這暗示著遠古時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支持上述結論?A.地球沙漠土壤中存在土塊,具有多孔中空結構,硫酸鹽濃度較高,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層并不明顯B.化學物質分析顯示,隕坑內土壤的化學風化過程以及粘土沉積中橄欖石礦損耗情況與地球土壤的狀況較為接近C.這些火星遠古土壤樣本僅表明火星早期可能曾是溫暖潮濕的,那時的環境比現今更具宜居性D.土壤裂紋剖面中的磷損耗特別引人注意,因為地球土壤也存在這種現象,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躍性所致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論點:遠古時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論據:火星隕坑內的遠古土壤存在著類似地球土壤裂紋剖面的土壤樣本。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地球沙漠土壤與火星土壤不同,是對論據的削弱,無法加強,排除。B項:經化學物質分析后,隕坑內土壤與地球上土壤的化學風化過程相似,與論據表意相同,是對論據的加強,保留。C項:火星遠古土壤樣本情況僅表明火星早期的環境比現在宜居,但并沒有明確說明當時是否存在生命,不明確選項,排除。D項:磷在土壤裂紋剖面中有損耗,說明有微生物存在,解釋了為什么看到土壤裂紋剖面就說明可能有生命,屬于搭橋加強。B、D兩項都能加強,但是D項搭橋的加強力度強于重復論據的B項。故正確答案為D。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提問方式中的“支持”,確定為加強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論點:遠古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論據:火星隕坑內的遠古土壤存在著類似地球土壤裂紋剖面的土壤樣本,通常這樣的土壤存在于南極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不明確項。地球土壤多孔中空結構,硫酸鹽濃度較高,這一特征在火星土壤層并不明顯,指出火星土壤和地球沙漠土壤有區別,這種區別是否與生命有關不明確,不具有加強作用。B項:不明確項。隕坑內土壤的化學風化過程以及粘土沉積中橄欖石礦損耗情況與地球土壤的狀況較為接近,不確定這種相似是否與生命有關,不具有加強作用。C項:無關選項。“宜居性”和是否存在生命無關,和土壤狀況也沒有必然聯系,論題不一致,排除。D項:建立聯系。火星土壤裂紋剖面中的磷損耗,地球土壤也存在這種現象,這是由于微生物的活躍性所致,解釋了為什么可能通過地球和火星相似的土壤樣本來推測生命的存在,在論據和論點之間建立了聯系,具有加強作用。因此,選擇D選項。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支持題干結論的一項,需首先明確題干的論證結構,找到論據和論點。題干論據為“拍攝的圖像發現”后面的內容,論點為“這暗示著”后面的內容。要支持該結論,可以說明遠古時期火星確實存在生命。題干推論由火星隕坑內的遠古土壤存在類似南極干燥谷和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地球土壤裂紋剖面的土壤樣本,推出遠古時期火星可能存在生命。A項,指出火星土壤層不具備地球沙漠土壤的某些特征,并不能說明遠古時期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無法支持題干結論。B項,指出隕坑內土壤的某些情況與地球土壤狀況接近,則由地球土壤存在生命的實際情況,說明遠古時期火星也可能存在生命,對題干有一定的支持作用。C項,指出遠古時期火星的環境比現今更具宜居性,但宜居并不能說明存在生命,無法支持題干結論。D項,指出這些土壤中的磷損耗與地球土壤類似,而地球土壤存在這種現象是由于微生物所致,則類比可推測火星遠古時期可能也存在微生物,即存在生命,直接支持了題干結論。相較于B項,該項的支持力度更強。故本題選D。28.國務院可以批準省的建置。(

0.正確

1.錯誤參考答案:1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憲法。

根據《憲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十三)批準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建置······”根據《憲法》第八十九條規定:“國務院行使下列職權:······(五)批準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區域劃分,批準自治州、縣、自治縣、市的建置和區域劃分······”據此可知,可以批準省的建置的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而非國務院。

故表述錯誤。29.下列選項中哪一項是上面序列的延續?A.如上圖所示B.如上圖所示C.如上圖所示D.如上圖所示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每列圖形外框相同,但方向不同,考慮旋轉或翻轉第二步,十五宮格,先橫向觀察,再縱向規律。小黑點在第一行圖1、第二行圖2、第三行圖3依次循環出現;小黑點所在圖形的外框上下翻轉得到下一行的圖形,行內其余圖形保持不變。按此規律,只有B項符合。因此,選擇B選項。30.某月中有三個星期一的日期都是偶數,那么該月的19日是(

)。A.星期二B.星期三C.星期四D.星期六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一個星期有7天,該月只有4個完整的星期。根據奇偶特性,,即相鄰兩個星期一的日期數必為一奇一偶。若僅有4個星期一,則只有2個星期一的日期是偶數,故該月共有5個星期一,且第1個星期一為2號,,則19號為星期一往后推三天,即星期四。故正確答案為C。31.陶言誠人如其名,說話很講信用,有一次單位召開田徑運動會,他說:“如果我得了短跑冠軍,我就開始練習長跑。”以下哪項為真,說明陶言誠沒有兌現承諾。

Ⅰ.陶言誠得了短跑冠軍冠軍,沒有開始練習長跑Ⅱ.陶言誠沒有得短跑冠軍,卻開始練習長跑

Ⅲ.陶言誠沒有得短跑冠軍,沒有開始練習長跑A.僅ⅠB.僅ⅡC.僅ⅢD.僅Ⅰ和Ⅱ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題干關聯詞“如果……就”等,確定為翻譯推理。第二步,翻譯題干。①短跑冠軍→練習長跑第三步,進行推理。“陶言誠沒有兌現承諾”,說明①為假,則①的矛盾為真,根據“A→B的矛盾為A且?B可知①的矛盾為:短跑冠軍且?練習長跑,即:陶言誠獲得了短跑冠軍,但沒有憐惜長跑,故只有Ⅰ說明陶言誠沒有兌現承諾。因此,選擇A選項。32.關于隱形飛機技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使飛機能夠超音速飛行B.飛機用特殊的隱形材料制成C.能夠躲過對方飛行員的觀察D.目的是使飛機避開雷達的偵查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科技常識。隱形飛機是指不易被雷達、紅外線或其他探測系統發現的飛機。隱形飛機之所以“隱形”,是因為它采用吸波材料、透明材料做外殼,并配以紅外線過濾器、銷聲裝置及電子干擾裝置等,使雷達、紅外線或其他探測系統難以發現的飛機。A項錯誤,隱形飛機的價值是讓探測系統難以發現,不一定具有超音速的飛行速度。B項錯誤,隱形飛機之所以“隱形”,并不是因為采用“隱形”材料,而是利用特殊材料能夠增強對電磁波的吸收的特性,從而使雷達、紅外線或其他探測系統難以發現。C項錯誤,從原理上來說,隱形飛機的“隱形”并不是讓我們的肉眼都看不到,它的目的是讓雷達等探測系統無法偵查到飛機。D項正確,隱形飛機采用特殊材料來增強電磁波的吸收,減弱電磁波反射回雷達,目的是使飛機避開雷達的偵查。故正確答案為D。33.從所給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規律性:A.如上圖所示B.如上圖所示C.如上圖所示D.如上圖所示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特征。組成元素相同(不考慮九宮格中間圖形),局部元素方向不同,考慮旋轉和翻轉。第二步,九宮格,米字型兩端的圖內線條方向一致,優先考慮米字看。圖2與圖8、圖3與圖7、圖4與圖6,均能旋轉180°相互得到,按此規律,圖1旋轉180°得圖9,只有C項符合。因此,選擇C選項。34.智能手表近幾年發展迅速,它有很多傳統手表所不具備的功能,比如,實時收發短信、郵件;實時監測運動狀態;獲取血壓、脈搏數據等。也正因為智能手表的這些優點,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據此,張楠預計,再過若干年,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最終會倒閉。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張楠的結論?A.因為智能手表價格較為昂貴,一些消費者不會購買智能手表B.雖然傳統手表功能單一,戴習慣的人不愿意改戴智能手表C.大多數傳統手表制造廠不僅制造傳統手表也制造智能手表D.許多智能手表需要與智能手機配套使用,令許多人感到麻煩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論點:再過若干年,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最終會倒閉。論據:智能手表的這些優點,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論據說智能手表與傳統手表相比,有很多優點,論點說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會倒閉,話題一致,優先考慮削弱論點。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智能手表價格昂貴,一些消費者不會購買,但是究竟是多少消費者不會購買,范圍不清晰,而且不會購買智能手表的消費者是否會購買傳統手表,也不明確,無法削弱,排除;B項:戴習慣傳統手表的人不愿意改戴智能手表,雖然有人不愿換下傳統手表,但是這部分人數量多少不明確,如果只有少部分人堅持佩戴傳統手表,購買量較少的情況下,傳統手表工廠依然可能倒閉,無法削弱,排除;C項:大多數傳統手表制造廠不僅制造傳統手表也制造智能手表,那么無論智能手表和傳統手表在未來誰賣得更好,傳統手表的制造廠都不會倒閉,可以削弱,當選;D項:智能手表令許多人感到麻煩,只說了智能手表的缺點,但是和傳統手表相比誰更受歡迎,不明確,無法削弱,排除。故正確答案為C。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根據提問方式中的“削弱”,確定為削弱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論點:再過若干年,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最終會倒閉。論據:智能手表的這些優點,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不明確項。有的消費者因為價格貴不會購買智能手表,但是“有的”的范圍大小無法確定,并且這部分不買智能手表的人是否會購買傳統手表也不確定,不具有削弱作用。B項:不明確項。戴習慣傳統手表的人不愿意改戴智能手表,但是“這部分人”的范圍大小無法確定,不具有削弱作用。C項:增加反向論據。大多數生產傳統手表的也生產智能手表,說明就算以后智能手表取代了傳統手表的市場,這些生產傳統手表的工廠也可以靠生產智能手表獲利生存,具有削弱作用。D項:不明確項。有的人覺得智能手表使用麻煩,這只是智能手表的缺點,但這個缺點是否會影響智能手表的銷量并不確定,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選擇C選項。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削弱張楠的結論的一項,需首先明確題干的論證結構。題干根據傳統手表相較于智能手表功能少,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得出結論,即“再過若干年,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最終會倒閉”。要質疑該觀點,可以說明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不會倒閉。題干論據:①智能手表發展迅速,具有很多傳統手表不具備的功能。②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張楠的結論:若干年后,制造傳統手表的工廠最終會倒閉。A項,雖然一些消費者因為智能手表價格昂貴,不會購買智能手表,但并不能說明傳統手表的市場狀況,不能削弱張楠的結論。B項,雖然存在一些人習慣戴傳統手表,不愿意改戴智能手表,但這些人形成的市場需求能否支撐傳統手表制造廠的運營還未知,不能削弱張楠的結論。C項,大多數傳統手表制造廠也制造智能手表,說明即便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智能手表,傳統手表制造廠也可以通過制造智能手表盈利,傳統手表制造廠也就不會倒閉,可以削弱張楠的結論。D項,許多智能手表需要與智能手機配套使用令許多人感到麻煩,但不能說明傳統手表的市場狀況,不能削弱張楠的結論。故本題選C。35.關于周公和柳宗元對于成王以桐葉戲弟一事的看法,以下說法恰當的是

。A.周公認為成王可以和弟弟開玩笑,但不應該給弟弟封地B.周公認為成王不應該和弟弟開玩笑,也不應該給弟弟封地C.柳宗元認為成王可以和弟弟開玩笑,也可以給弟弟封地D.柳宗元認為既然成王是開玩笑,就不應該把玩笑當真,真給弟弟封地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由第一段“周公曰:‘天子不可戲。’乃封小弱弟于唐”,譯為“周公說:‘天子不應該開玩笑。’于是成王把唐地封給了小弟弟”,可知,周公認為成王不可以和弟弟開玩笑,應該給弟弟封地,A、B兩項表述錯誤,排除;C項,由第二段“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可譯為“假若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照辦,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鑄成過錯啊”,以及第三段“吾意周公輔成王,······必不逢其失而為之辭”,可譯為“我認為周公輔佐成王,······必定不會去逢迎他的過失,為他巧言辯解”,可知,柳宗元認為,和弟弟開玩笑,把玩笑當真,給弟弟封地,是一種過失,不應該逢迎成王的過失,即不應該給弟弟封地,表述錯誤,排除;D項,由第二段“若戲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過也”,可譯為“假若開玩笑的話也一定要照辦,這就是周公在教成王鑄成過錯啊”可知,柳宗元認為開玩笑的話不應該照辦,即不應該把玩笑當真,真給弟弟封地,表述正確,當選。故正確答案為D。【文段出處】《桐葉封弟辨》36.從所給的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A.AB.BC.CD.D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圖形元素組成不同,無明顯屬性規律,考慮數量規律。觀察發現,題干圖形“窟窿”比較多,優先考慮數面,數量依次是3、4、5、6、?,則問號處應選一個含有7個面的選項。A項5個面,B項8個面,C項7個面,D項11個面,只有C項符合。故正確答案為C。37.古文明一般形成于中緯度大河沿岸的內陸地區,適宜的氣候,肥沃的土壤條件較適宜于人類活動。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要素逐漸被弱化,人類活動已經從內陸轉向沿海,出現了現代沿海向內陸的經濟梯度。對比古文明與現代沿海文明的環境差異,其中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對相關環境要求的改變。但高速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又使內陸地區發展進入新機遇。根據文段,可以得出的結論是:A.不同時期文明對環境要素的要求不同B.環境要素是某一時期文明形成至關重要的要素C.科學技術的發展能改變某一時期文明對環境要素的要求D.交通能夠在不同時期給某一區域的發展帶來新機遇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對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題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為分總結構,具體論證—得出結論—補充論述。文段首先指出古文明受氣候、土壤等條件的影響。接著指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的范圍由內陸轉向沿海。然后通過對比古今文明的環境差異,得出結論: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對相關環境要求的改變。最后補充說明,隨著高速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又促進了內陸的發展。故文段強調的是交通對于區域發展的重要性,只有D項提到了這一關鍵詞,當選。A項,“要求不同”說法有誤。B項,“至關重要的因素”表述過于絕對。C項,由“科技發展”不是文段論述重點。故本題選D。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論述了古文明的形成過程中自然環境因素的重要性,第二句通過“而”說明了科技發展削弱了自然環境因素對社會發展的作用,第三句進一步論述前一句的內容,指出最核心的是“交通和可接近性對相關環境要求的改變”,尾句的“高速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具體說明了“交通”帶來的積極作用。文段重點在于“而”后面的內容,強調了科技發展弱化了文明對要素的要求。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對文段主要內容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D選項。解題思路:文段第一句話講述古文明形成受到環境要素的影響。接下來闡述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這些要素逐漸被弱化,且人類活動轉向了沿海,形成這種差異最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交通。尾句通過轉折詞“但”引出“高速公路和鐵路等陸上交通的發展,又使內陸地區發展進入新機遇”,由沿海和內陸這兩個部分的對比可以看出,曾經交通這一因素讓內陸的發展漸漸落后于沿海地區,而當今內陸交通的發展又為其提供了新的機遇,故文段意在強調交通十分重要,給人們帶來新的機遇。D項表述與原文相符,當選。A、B兩項:“環境要素”對應“但”轉折之前的內容,非重點,排除。C項:對應文段第二句話,即“科學技術的發展弱化環境要素”,非重點,文段重在強調“交通”這一要素,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文段出處】《黃河沿岸人地關系與發展》38.我國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

)。A.生產力發展B.效率的提高C.社會的公平D.內需的擴大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這個方針中的“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緩解收入差距的擴大;“擴中”,就是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使收入分配格局合理;“調高”,就是有效調節過高收入;“打非”,就是堅決取締非法收入;“保困”,就是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所以“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強調的是社會的公平。故正確答案為C。39.在現實生活中,不公平現象時有發生。當遭遇到不公平對待時,錯誤的應對措施是:A.采用一切手段,以謀求絕對的公平B.調整思維方式,理性反思自己的價值觀念C.用合法的手段,求得問題的合理解決D.崇尚公平,同破壞公平的行為作斗爭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毛中特知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絕對公平也就意味著機會公平和結果公平,但各種因素會導致結果不公平,這屬于合理差異,所以面對不公平對待時,采取一切手段、謀求絕對的公平表述過于絕對,我們應在合法的范圍內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選擇A選項。B、C、D項都是應對不公平對待的正確態度,故不選。40.現代中醫借助西醫的物理檢驗手段,提高傳統的“望→聞→問→切→處”的診斷準確性。這樣的優化屬于:A.工期優化B.技術優化C.成本優化D.流程優化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物醫學。第二步,技術優化是指對一個現存的技術進行改進或升級,使其趨于完善的過程。“物理檢驗手段”提升“望→聞→問→切→處”的準確性,屬于技術優化。因此,選擇B選項。解題思路:本題用常識法解題。題干中的“物理檢驗手段”顯然屬于技術。由此可直接選出答案。現代中醫借助西醫的檢查手段來提高診斷的準確性,這是一種在技術上進行的借鑒與提升,屬于技術優化。故本題選B。解題思路:本題主要考查管理知識。A項,工期優化也稱時間優化,就是當初始網絡計劃的計算工期大于要求工期時,通過壓縮關鍵線路上工作的持續時間或調整工作關系,以滿足工期要求的過程。題干并沒有體現對時間進行優化,該項應排除。B項,技術優化是指對一個現存的技術進行改進或升級,使其趨于完善的過程叫做技術優化。中醫是現存技術,通過借助西醫物理檢驗手段,使中醫的診斷準確性有了提高,對其進行了完善,屬于技術優化,該項應選。C項,成本優化是指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尋求質量成本總額最小。題干并沒有體現對成本進行優化,該項應排除。D項,流程優化是指面對新的環境,通過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整,徹底重新設計業務流程,力求取得突破性的改變。題干并沒有體現對流程進行優化,中醫診斷仍是望聞問切的流程,該項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41.①購票入園②被猴咬傷③注射疫苗④參觀游覽⑤投喂零食A.④①⑤②③B.④①②③⑤C.①④②⑤③D.①④⑤②③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第一步,觀察選項,確定首句應從①④中選擇。應該先“購票入園”,才能“參觀游覽”即首句應為①,排除A、B兩項。第二步,觀察分析剩余選項,確定②⑤的位置。先有“投喂零食”,才會產生“被猴咬傷”的結果,所以⑤應在②的前面,排除C項。因此,選擇D選項。42.下列關于地震逃生的方法中,錯誤的是:A.在醫院住院時碰到地震可以鉆床下避險B.如在室外,盡量靠近房屋、樹木、電線桿C.發生地震時,切勿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D.地震時,不管出不出門,首先打開房門是明智之舉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生活常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地震又稱地動、地振動,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振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的一種自然現象。地球上板塊與板塊之間相互擠壓碰撞,造成板塊邊沿及板塊內部產生錯動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地震發生的自救措施:發生地震在室外時,要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不要隨便返回室內。避開高大建筑物或構筑物,特別是有玻璃幕墻的建筑;過街橋、立交橋;高煙囪、水塔下;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廣告牌、吊車等。避開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危墻;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等其他危險場所。B項中,房屋樹木可能會因為地震坍塌或倒下,所以不能靠近房屋樹木;電線桿可能會引發觸電危險,所以也不能靠近。故B項錯誤,但與題意相符,當選。因此,選擇B選項。A項:醫院內無較大且堅固的家具,所以可以躲于床下避險。A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C項:躲在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可能會被掩埋,不利于搜救人員的搜救,因此不能躲于地窖、隧道或地下通道。C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D項:地震中,門窗可能由于強大的沖擊力將門窗擠壓變形,打開房門是為了方便他人營救。因此D項說法正確,但與題意不符,不當選。43.皇穹宇的圍墻,用磨磚對縫砌皮,墻頭覆著藍色琉璃瓦。一個人靠墻向北說話,聲波就會沿著墻壁連續反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端,無論說話聲音多小,對方也可以聽得清清楚楚,而且聲音悠長,堪稱奇趣。以下描述中、最符合該種物理現象的是(

)。A.空谷傳響,哀轉久絕B.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C.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D.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參考答案:A解題思路:本題考查科技常識。一個人站在墻的一端說話,聲波會沿著墻壁連續反射前進,傳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體現的是聲波的反射原理。A項正確,該詩句體現的是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障礙物要發生反射現象,當反射回的聲音到達人耳比原聲晚0.1s就可以聽到回聲。與題干體現的物理現象一致。B項錯誤,譯文:“如果琴上有聲音,放在箱中為何不響?”說明振動產生聲音,聲音靠介質才能傳播。C項錯誤,敲鐘產生鐘聲,說明聲音是物體振動產生的;“到客船”說明聲音可以在空氣中傳播。D項錯誤,譯文:“昏暗的樹林中,草突然被風吹動,將軍在夜色中連忙開弓射箭。”風吹動草叢產生振動從而發出聲音,說明振動產生聲音。故正確答案為A。44.近年來,我國網約車市場蓬勃發展,在給廣大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由于管理體系不完善所導致的弊端也愈加明顯,例如司機暴力侵犯乘客人身安全的事件頻發,廣大網友針對這一現象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下評論與其體現出的作用對應正確的是(

)。A.網友甲:乘客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尤其是女乘客,在夜晚或偏僻路段要盡量避免搭乘網約車,遇到危險及時報警或呼救。——法的教育作用B.網友乙:國家有關部門和網約車平臺的不作為,是這類暴力事件頻發的幕后幫兇。——法的評價作用C.網友丙:相關主管部門應當完善管理制度,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同時,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法的指引作用D.網友丁:對于違法犯罪的司機,應當依法嚴厲懲處,以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正義。——法的強制作用參考答案:D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法理學。A項錯誤,法的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的實施使法律對一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具體表現為警示作用和示范作用。教育作用的對象一般是案件之外的其他人。因此,乘客應當增強自我保護意識等行為模式,這體現了法的指引作用,不屬于法的教育作用。B項錯誤,評價作用是指法作為一種社會規范具有判斷、衡量他人行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評價作用的對象是指他人的行為。因此,國家有關部門和網約車平臺并非評價作用的對象,不屬于法的評價作用。C項錯誤,指引作用是指法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為人們提供某種行為模式,指引人們可以這樣行為、必須這樣行為或不得這樣行為,從而對行為者本人的行為產生影響。指引作用的對象是本人的行為。因此,相關主管部門并非指引作用的對象,不屬于法的指引作用。D項正確,強制作用是指法可以通過制裁違法犯罪行為來強制人們遵守法律。強制作用的對象是違法者的行為。因此,對違法犯罪的司機,應當依法嚴厲懲處,這體現了法的強制作用。故正確答案為D。45.“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這句話體現了程序正義,即裁判結論要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裁判者必須要確保判決符合公正,正義的要求。下列說法違背了程序正義的是:A.刑事案件的判處要重證據,不輕信口供B.罰款應當由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收繳C.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應當回避D.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詢問,質證并查證屬實后才能作為定案依據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行政法知識并選錯誤項。第二步,“正義不僅要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實現”意思是案件不僅要判得正確、公平,并完全符合實體法的規定和精神,而且還應當使人感受到判決過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也就是,司法機構對一個案件的判決,即使非常公正、合理、合法,也還是不夠的;要使裁判結論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裁判者必須確保判決過程符合公正、正義的要求。將程序正義視為“看得見的正義”。所謂“看得見的正義”,實質上就是指裁判過程(相對于裁判結果而言)的公平,法律程序(相對于實體結論而言)的正義。《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根據《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實施辦法》第三條,作出罰款決定的行政機關應當與收繳罰款的機構分離;但是,依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可以當場收繳罰款的除外。可見,我國實施罰款決定和罰款收繳分離的原則,是為了加強對罰款活動的監督。B項說法違背了程序正義。B項與題意相符,當選。因此,選擇B選項。A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確實、充分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A項說法符合程序正義。A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C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九條,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第一款,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有權申請審判人員回避。根據《行政訴訟法》第五十五條第二款,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因此,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審判人員,應當回避。C項說法符合程序正義。C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D項:根據《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并且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根據《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三條第一款,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并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因此,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詢問、質證并查證屬實后才能作為定案依據。D項說法符合程序正義。D項與題意不符,不當選。46.“法律有一部分是為有美德的人制定的,如果他們愿意和平善良地生活,那么法律可以教會他們在與他人交往中所要遵循的準則;法律也有一部分是為那些不接受教誨的人制定的,這些人頑固不化,沒有任何辦法能使他們擺脫罪惡。”上述表述說明法律具有:A.保障作用B.預測作用C.教育作用D.強制作用參考答案:CD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法的價值和作用知識。第二步,C項:教育作用是指通過法律的實施,法律規范對人們今后的行為發生直接或間接的誘導影響。教育作用的對象是一般人的行為。本題中法律教會有美德的人在與他人交往中所要遵循的準則,體現了法的教育作用。C項正確,當選。D項:法律的強制作用是指法律能運用國家強制力制裁違法和犯罪,保障自己得以實施的作用。強制作用的對象是違法犯罪者的違法犯罪行為。本題中“法律也有一部分是為那些不接受教誨的人制定的,這些人頑固不化,沒有任何辦法能使他們擺脫罪惡”體現了法的強制作用。D項正確,當選。因此,選擇CD選項。A項:根據法的規范作用的不同對象,規范作用可分為指引作用、評價作用、教育作用、預測作用、強制作用。保障作用不屬于法的規范作用之一。A項錯誤,不當選。B項:法的預測作用是指人們可以根據法律規范的規定,事先估計到當事人雙方將如何行為及行為的法律后果,從而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的安排。預測作用的對象是人們相互間的行為,可分為對行為本身的預測和對行為后果的預測兩種類型。本題中沒有涉及對人們相互間行為的預測。不符合題意,B項不當選。法的規范作用記憶口訣:指引自己,評價他人,預測雙方,強制一小撥,教育大多數。47.下列關于管理層次和管理幅度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從形式上看,管理幅度僅表示了一名領導者直接領導的下級人員的人數B.管理層次描述的是組織內部縱向劃分管理層級的數額C.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之間存在相互制約關系,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管理層次D.管理幅度與管理層次成反比例的數量關系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行政管理。A項正確,管理幅度又稱控制幅度或管理跨度,是一名領導者直接領導的下屬人員數量。從形式上看,管理幅度僅表示了一名領導者直接領導的下級人員的人數。B項正確,管理層次是組織的最高主管到作業人員之間所設置的管理職位層級數,用以描述企業縱向結構特征。C項錯誤,當組織規模一定時,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之間存在反比例關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層次就越少。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層次就越多。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管理幅度。D項正確,當組織規模一定時,管理層次與管理幅度之間存在反比例關系。主管直接控制的下屬越多,管理層次越少。相反,管理幅度減小,則管理層次增加。本題為選非題,故正確答案為C。48.烈士褒揚金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A.25倍B.30倍C.40倍D.60倍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其他。根據《烈士褒揚條例》第十四條第一款規定:“國家建立烈士褒揚金制度。烈士褒揚金標準為烈士犧牲時上一年度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倍。戰時,參戰犧牲的烈士褒揚金標準可以適當提高。”故正確答案為B。49.據石化行業專家介紹,目前已成功轉化為生物航煤的原料包括廢棄動植物油脂即“地溝油”、農林廢棄物、油藻等。轉化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將原本濃稠、粘膩的油脂粘度、沸點等降低,再生為生物燃油。相較于傳統航煤,生物航煤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5%-92%,不僅可再生,具有可持續性,且無需對發動機進行改裝,具有很高環保優勢下列說法與上文不符的是:A.“地溝油”可以成為生物航煤的原料B.“地溝油”的粘度、沸點較高C.“地溝油”和廢棄動植物油脂轉化成的生物航煤性能優于傳統航煤D.“地溝油”等廢棄物轉化成的生物航煤可減排二氧化碳逾五成參考答案:B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將選項與原文一一對應。第二步,辨析選項。A項對應“目前已成功轉化為生物航煤的原料包括廢動植物的油脂”可知,A項符合文意,排除。B項對應“轉化過程中,科研人員需要將原本濃稠、粘膩的油脂粘度、沸點降低”可知,要降低的是“油脂的粘度、沸點”,而“地溝油”只是構成生物航煤轉化原料中的一種,并不必然具有“粘度、沸點”高的特點,B項不符合文意。C項對應“相較于傳統航煤,生物航煤可實現……具有很高環保油”可知,C項符合文意,排除。D項對應“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55%到95%”可知,D項“逾五成”符合文意,排除。因此,選擇B選項。50.根據所給的圖形的既有規律,選出一個最合理的答案。(

)A.AB.BC.CD.D參考答案:C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圖形(突破口、思路)給定圖形元素都含有若干黑色區域(第一組為小黑塊,第二組為小黑三角),不存在位置移動規律。通過觀察四個選項中小黑三角的數量,可以反推出本題考查的是數量規律。第二組兩個圖形都含有5個小黑三角,而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滿足要求,第一組三個圖形明顯也符合小黑塊數量都是3個的一致性規律。第二步:分析選項(逐一分析選項)A選項,該圖形有4個小黑三角,不符合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