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VSS-201使用手冊中文版_第1頁
FMVSS-201使用手冊中文版_第2頁
FMVSS-201使用手冊中文版_第3頁
FMVSS-201使用手冊中文版_第4頁
FMVSS-201使用手冊中文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FMVSS_201使用手冊中文版FMVSS201U-UpperInteriorHeadImpactProtectionS1目的和范圍旨在規定碰撞過程中的乘員保護S2實施對象乘用車、多功能乘用車、卡車和整備質量不超過4536kg的車輛。S6不適用于整備質量超過3860kg的車輛S3定義A柱、B柱、支架(brace)、有活動遮篷的汽車……S4要求S4.1除滿足S4.2要求外,還需要滿足S5或S5和S6S4.21998年9月1日以后生產的汽車需要滿足S5和S6S5針對儀表板、座椅靠背、遮陽板、內部間隔門、和扶手的規定S5.1儀表板根據S5.1.2規定,在頭部碰撞區域內的儀表盤區域遭到6.7kg、165mm直徑頭部模型撞擊,撞擊速度為:除了b規定的車輛以外的所有車輛,相對速度為24km/h對于利用安全氣囊約束系統滿足的S5.1乘員碰撞保護規定和利用針對指定右前配有2型安全帶的乘坐位置滿足S4.1.5.1(a)(3)要求的車輛,相對速度為19km/h,頭部減速度不能連續高于80g超過3ms。S5.1.1S5.1不適用于操作臺裝配件從儀表盤附件連接處到車身內部結構距離小于125mm距離擋風玻璃接縫比正常位置下靜止時頭部模型可接觸擋風玻璃的區域更近的區域S5.1.2示范過程要根據美國工程師協會推薦的J921進行試驗。“儀表盤實驗室沖擊試驗”,1965年6月,用制定的試驗設備或者滿足美國工程師協會推薦試驗J977要求的試驗設備,“實驗室沖擊試驗設備”,1966年9月,除了:儀表盤表面的切線端點應該在距離穿過前排外側乘客制定乘坐位置的參考點水平方向(-X)125mm的橫向水平線上,垂直向上移動19mm或者是座椅向前移動125mm引起的垂直位移;而且沖擊方向是:平行于車輛縱向軸線的垂直面上,或者在接觸點垂直于表面的平面上。S5.2座椅靠背除了像在S5.2.1中提到的,當位于頭部沖擊區域內的靠背區域受到(和S5.2.2一致)6.8kg、165mm直徑的頭部模型以24km/h的相對速度沖擊時,頭部模型的減速度超過80g時間不能超過3ms。S5.2.1S5.2的要求不適用于校車,校車座椅應遵從StandardNo.222,SchoolBusPassengerSeatingandOccupantProtection(49CFR571.222);也不適用于座椅靠側面、背靠背、折疊的、臨時座椅等。S5.2.2示范過程試驗應該按照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RecommendedPracticeJ921,‘‘InstrumentPanelLaboratoryImpactTestProcedure,’’用指定的試驗設備或者滿足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RecommendedPracticeJ977要求的試驗設備,“InstrumentationforLaboratoryImpactTests”,除了:處于最高位置的座椅機構的切線端點應該在距離穿過右后指定乘坐位置的參考點的橫向水平線上,此時前排座椅應該處在可調節行程的最后端,靠背處在平時駕駛位置;沖擊方向是:平行于車輛縱向軸線的垂直面上,或者在接觸點垂直于表面的平面上。對于沒有頭部約束的座椅,試驗要針對每個單獨的分割體或者凹背單人座椅靠背在以其中心線左右各100mm范圍內進行,而對于凹背單人座椅要在每個外側指定乘坐位置的中心線外側100mm范圍內。對于有頭部約束的座椅,試驗時要安裝頭部約束至最低位置,在頭部約束中心線上進行;而且對于不止有一個體位的座椅,(a)中提到的在前后端進行的試驗可以認為已經包含了所有情況。S5.3內部隔間門S5.4遮陽板每個前排外側指定乘坐位置都要提供有遮陽板直徑為165mm的球形頭部模型處于靜態乘坐狀態時的接觸范圍內,遮陽板上不能安裝有半徑小于3.2mm的剛性材料邊緣S5.5扶手5.5.1一般情況(a)外面要有吸能材料包覆,且在不接觸任何潛在剛性材料的情況下側面偏斜或塌陷至少50mm(b)外面要有吸能材料包覆,且在不接觸任何潛在剛性材料的情況下側面偏斜或塌陷32mm至剛性測試面板表面。任何從面板表面13~32mm內的剛性材料最小垂直高度不能小于25mm(c)當垂直測量側邊高度時,在骨盆撞擊區域內要有沿著長度不小于50mm的包覆面5.5.2折疊式扶手S6對于頂部內側構件的要求6.1(a)在S8條件下試驗,當S8.9中規定的自由運動的頭部模型以不超過24KM/h撞擊時,當目標在S10規定的位置時,要遵守S7中的要求。如果目標根據S10的要求無法定位則不適用。(b)當在S8條件下試驗,且配有內部動態頭部保護裝置時,目標按S10如下定位時要遵守S7的要求:(1)把車輛表面的輪廓線垂直得投影在汽車的內表面上,以這個區域為基準,碰撞目標不能超過這個區域50mm。自由運動的頭部模型以不超過24KM/h的速度撞擊時應該能撞擊到。(2)把車輛內飾的輪廓線垂直得投影在汽車的內表面上,以這個區域為基準,超過這個區域50mm的碰撞目標按照S8.9的要求應該能被自由運動的頭部模型以不超過19KM/h的速度撞擊到。(3)對于配置了假人模型的車輛當以24~29KM/h的速度撞擊直徑為254mm固定剛性柱時,應該滿足S7的要求。S7指標評價HIC(d)不能超過1000:a項是頭部加速度的合成,以重力加速度g的倍數表達,t1和t2是沖擊過程中任意兩個時間點,時間間隔不超過36ms。對于自由運動的頭部模型:HIC(d)=0.75446(自由運動頭部模型HIC)+166.4對于572部分,M子部件,擬人試驗假人:HIC(d)=HIC.S8目標位置和試驗條件普通車輛和S10中明確實驗對象應該按以下條件進行試驗:S8.1車輛試驗姿態車輛應該按照S8.1(b)中的要求安裝懸架直接在每個車輪上方,定義一個水平面(levelsurface)和通過S8.1(b)(3)的S8.1(b)(1)條件下的試驗車輛車身上的標準參考點之間的垂直距離。車輛載荷是車輛凈重加額定貨物,再加行李重量(或者136kg),無論哪個比較小,都要保證行李空間。貨物載荷的中心要加載在車輛縱向中心線上。車上所有的液體箱都要100%注滿。所有輪胎都要按要求充氣S8.2車窗和遮陽蓬頂可移動車窗保持完全開啟狀態在試驗過程中,任何以縱向中心線為對稱線,在車輛沖擊側對側的窗戶都要被移除。在實驗過程中,可移動遮陽蓬頂要處于完全打開的狀態。S8.3可折疊頂篷S8.4車門除了S8.4(b)或者S8.4(c)中提到的,所有車門包括倉背式車輛的后艙門,都要完全關閉但不能上鎖在試驗過程中,任何以縱向中心線為對稱線,在車輛沖擊側對側的窗戶都要被移除。在試驗過程中,除了沖擊后梁外、最后端的支柱或者其他最后面的部件,沖擊其他部件是后艙門都可開啟或移除。S8.5遮陽板每個遮陽板都必須放置在與車的內飾面(擋風玻璃、縱梁、前管箱、車頂等)接觸的位置。S8.6轉向盤和座椅在對標的過程中,轉向盤和座椅要放置在車輛行駛過程中使用的位置。在測試過程中,轉向盤和座椅可以從車內移除。S8.7安全帶固定裝置如果目標點在安全帶固定裝置上,且裝置可調,那么試驗時固定裝置放置于兩個極限位置的中點處。S8.8溫度和濕度S8.9頭型參考S8.10前額撞擊區域根據(a)到(f)確定。放置頭部模型要保持顱骨底板是水平的。指定頭部中切面為面S。從頭頂螺紋孔的中心向前畫69mm的線,這條線位于面S上,沿著頭部模型外側皮膚的輪廓。這條線的前端點定義為點P,從P點開始,再向前額沿頭部外側輪廓畫100mm的線,端點為O.這條線也在S面上。過O點,沿著前額外側輪廓,從左到右在水平面上畫一條125mm的線,這條線被O點平分。頭部左側的端點為a,右側的端點為b。過P點在垂直面上沿著前額外側輪廓畫另一條125mm的線,這條線被P點平分。線的左端點為c,右端點為d。用彎曲的鋼帶沿著模型的輪廓面連接a點和c點,b點和d點。a-o-b,c-p-d,-a-c,b-d就構成了前額碰撞區域頭部撞擊區S8.11目標圓車輛的目標圓是直徑為12.7mm的圓形區域,S10中指定了圓心所在位置。S8.12頭部重心位置前外側指定座椅位置的頭部重心位置(CG-F)。在頭部重心位置選取的過程中,所有方向都是根據座椅的方位而定的。最后方位置CG-F(CG-F2)的確定.對于前排外側特定位置座椅,當座椅在可調的最后行程點時,頭部重心位于座椅參考點后160mm,上660mm的位置。最前方位置CG-F(CG-F1).當座椅在可調行程的最前行程點時,頭部重心在CG-F2的基礎上向前水平移動座椅移動的距離。后排外側指定座椅位置的頭部重心位置(CG-R)。頭部重心位于座椅參考點后160mm,上660mm的位置。S8.13碰撞設置S8.13.1頭部模型開始碰撞的位置要滿足S8.13.4的要求。碰撞時,保持頭部中切面豎直,頭部垂直狀態。S8.13.2頭部模型的動作方向要沿著垂直于頭部頭蓋板的速度方向,接觸內飾前行動軌跡不小于25mmS8.13.3在最初頭部模型與汽車內飾接觸的時候,模型前額的碰撞區域的一部分必須接觸目標圓的一部分。S8.13.4角度設置頭部模型的發射角如表1所示。對于表1中定義角度范圍的部件,S8.13.4.1和S8.13.4.2規定了頭部發射角。表1中使用的是S9定義的正交參考系。S8.13.4.1頭部碰撞的水平角度左邊A柱水平接近角度在左側座椅CG-F1和右側A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左A柱的最大水平接近角等于360°減去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在左側座椅CG-F2和左側A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左A柱的最小水平接近角等于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右邊A柱水平接近角度在右側座椅CG-F1和左側A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右A柱的最小水平接近角等于360°減去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在右側座椅CG-F2和右側A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右A柱的最大水平接近角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左邊B柱水平接近角度在左側座椅CG-F2和左側B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左B柱的最大水平接近角等于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或者270°,取較大者。在左側座椅CG-R和左側B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左B柱的最小水平接近角等于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右邊B柱水平接近角度在右側座椅CG-F2和右側B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右B柱的最小水平接近角等于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或者90°,取較小者。在右側座椅CG-R和右側B柱之間取最短水平距離作條線。右B柱的最大水平接近角等于剛才的線與汽車坐標系X軸逆時針所成的角度。S8.13.4.2垂直接近角度把前額碰撞區域以規定的水平接觸角度放置在與選中目標接觸的位置。如果水平接近角度的范圍確定了,那么就把前額碰撞區域放置在與選定目標在試驗范圍里以任意水平接近角度接觸的位置。前額碰撞區域與目標保持接觸,向上旋轉FMH直到嘴部、下巴及其他部分接觸到汽車內飾。除了S8.13.4.2(b)(2),前額碰撞區域與目標保持接觸,把FMH向下旋轉5°,以確定最大垂直角度。除了A柱,對于其他側柱,前額碰撞區域與目標保持接觸,把FMH向下旋轉10°,以確定最大垂直角度。S8.14多次碰撞測試車輛可能多次碰撞,根據(b)和(c)的限制。如S8.14(d)測量所得,300mm內的碰撞可能不會出現低于30的間隔。如S8.14(d)測量所得,對于(b)和(c),碰撞距離是指每個碰撞目標圓的中心距離,沿著汽車內部測得。S8.15上頂部車輛的上頂部是根據(a)到(h)確定的。在汽車中心線上與車的內飾頂接觸的最前端一點處作垂直的橫斷面A。在汽車中心線上與車的內飾頂接觸的最后端一點處作垂直的橫斷面B測量A和B的水平距離D1S10.1(a)中規定的A柱參考點向后300mm作垂直的橫斷面與內飾頂相接觸,過最左側的點作垂直縱斷面C。S10.1(a)中規定的A柱參考點向后300mm作垂直的橫斷面與內飾頂相接觸,過最右側的點作垂直縱斷面D測得C/D的水平距離D2。介于A、B面之間,沿著車的縱向中心線,在內飾頂面作一點M上頂區域就是以S8.15(h)(1)和S8.15(h)(2)為邊界的車輛上部內飾面垂直橫斷面E位于M點前0.35D1的距離,垂直橫斷面F位于M點后0.35D1的距離,水平測量垂直縱斷面G位于M點左側0.35D2的距離,垂直縱斷面H位于M點右側0.35D2的距離,水平測量S8.16Testweight—vehicletopoletest每個測試車輛都應該加載至未加載時加上136kg或它的額定載貨量和它的行李容量(取較小值)再加上必要的假人質量。任何附加的測試設備都應該遠離碰撞區域。S8.17Vehicletestattitude—vehicletopoletest當車輛處于準備好的狀態時,在每個輪子的正上方,確定測試車輛的車身上水平面和標準參考點的距離。貯備好的狀態就是加滿油,充滿氣。確定滿載條件下測試車輛的車身上相同水平面和相同標準參考點的距離。滿載條件見8.16.加載的重心應該位于車輛的縱向中心線上。測試前車輛的狀態應該處于準備好或者滿載或者介于兩者之間。如果測試需要車輛懸空,則車輛的狀態要保持一致。S8.18可調座椅—vehicletopoletest可調座椅應該根據S8.19可調座椅靠背位置—vehicletopoletestin.S8.20可調轉向盤—vehicletopoletest轉向盤的中心應該在轉向盤可調行程的中心S8.21車窗和遮陽頂棚—vehicletopoletest可調車窗和通風口應該處于完全敞開狀態。遮陽頂棚要完全關閉8.22折疊式車棚—vehicletopoletest8.23車門—vehicletopoletest完全關閉但是不上鎖8.24碰撞參考線—vehicletopoletest在撞擊的一側,穿過根據S8.28乘坐在前排外側指定位置的假人頭部重心的垂直橫斷面與汽車外部相交處作一碰撞參考線8.25剛性桿—vehicletopoletest剛性桿是垂直金屬結構,以輛根據S8.16指定加載時在測試車輛撞擊的一側輪胎的最低點上方不超過102毫米(4英寸)處為起點向上延伸至車頂最高點。這根桿直徑為254±3mm,8.26碰撞設置—vehicletopoletest剛性桿是固定的。測試車輛應該單側驅動以保證其行駛方向和車的縱向中心線成90度。撞擊參考線要和剛性桿的中心線對齊,以保證當vehicletopole接觸發生時,剛性桿接觸到車的區域以兩個豎直橫斷面為界,這兩個橫斷面分別位于碰撞參考線的前后各38mm處8.27測試假人—vehicletopoletest8.27.1用來評價汽車頭部碰撞防護的測試假人要滿足。在汽車的左側碰撞中,假人被用來撞擊左側,與subpartMofpart572一致。右側同理。8.27.2根據,假人統一著裝尼龍材質短袖長褲穿鞋。鞋的型號等要根據MIL–S–13192(1976),重0.57±0.09kg8.27.3上肢關節要被設定在1到2g’s。腿部關節要和軀干相協調8.27.4測試溫度控制在20.6~22.2℃8.27.5加速度的處理要根據thepracticessetforthinSAERecommendedPracticeJ211,March1995,InstrumentationforImpactTests8.28假人的定位根據,假人應該首先被放置在前排外側車輛被撞一側的乘坐位置,與S7ofStandard214,相一致,車輛座椅應該根據3.6和6.4進行設定。然后假人的位置測量如下。穿過假人頭部重心作一水平面,確定假人頭部在這面上最后側的一點。在這個面上作一條線,這條線經過前排車門采光口的最后側一天且與車的縱向中心線垂直。測量假人頭部最后一點到這條線的距離。如果距離小于50mm或者該點不在這條線前面,那么應該按照如下方法調整座椅或者假人的位置。首先,調整座椅靠背角度,最大5°,直到前面要求距離達到50mm。如果仍然達不到50mm,則把座椅向后移動直至達到50mm或者假人的膝蓋接觸到儀表盤或者護膝墊板,取先滿足者。如果通過移動座椅無法達到要求距離,則要向前進一步調整座椅靠背直到達到50mm或者達到調整極限。9正交參考系9.1(見圖1)9.2參考系的起點是頭部模型的重心。9.3(見圖2)水平接近角是X軸與頭部撞擊速度投影在水平零面向量的夾角,在水平零面上測量,且按逆時針方向。0°和360°水平向量指向X軸的正方向;90°水平向量指向Y軸正方向,180°水平向量指向X軸負方向;270°水平向量指向Y軸負方向。9.4垂直接近角是水平面和速度向量的夾角,在頭部的中矢面上測量。0°垂直向量和水平面一直,大于0°的垂直向量使那個面上揚相同的角度。10目標位置10.1到10.13中提到的目標位置位于汽車兩側,除了10(b)中提到的除了10(c)中提到的,如果頭部模型自由運動,前額碰撞區域無法碰到10.1~10.16中指定的目標,那么目標區域的中心要在半徑為25mm的范圍內進行調整,以使前額碰撞區域能夠以水平或者垂直或者合角度產生碰撞如果在(b)中的球形范圍內找不到規定的點,那么球形范圍的半徑要每25mm增加,以找到指定的點10.1A柱目標(a)A柱參考點和目標點AP1。在車的外表面,在擋風玻璃最后側的一點處作一垂直橫斷面(面1)。扯得外表面和面1的交線為線1.沿著車的外表面測量,在線1上做一點(點1),該點相對于線1和一垂直面的交點在內側125mm處,在車的側門打開的狀態下,這個垂直面與車相切于線1最外側的一點。過點1在一縱向垂直面上沿著車的外表面做一點(點2),在點1后側距離50mm處。在點2處作一直線垂直于車的外表面,這條直線與車頂內表面的交點就是A柱的參考點(點APR)。目標AP1就在APR處。(b)目標AP2。過APR點作一水平面(面3)。在面3下方88mm處作一水平面(面4)。AP2就是面4與A柱的交點,該點距離在最近的乘坐位置下距離CG-F2最近。(c)目標AP3.在儀表盤和A柱相交的最高點作一水平面(面5)。在面3和面5中間作一水平面(面6)。AP3在面6和A柱的相交處,該點距離在最近的乘坐位置下距離CG-F1最近10.2B柱目標(a)B柱參考點和目標BP1。過敞開狀態的最前端車門的最高點作一水平面,該水平面與B柱側視中心線的交點就是點3.過點3作一橫斷垂直面(面7)。在車的內頂面、面7和最近的上頂邊的交點處作點4.B柱的參考點就在面7內點3和點4沿著車的內表面連線的中點,BP1就在BPR位置。(b)BP2在B柱上安全帶的固定點處。(c)BP3在BPR處作一水平面(面8)。在B柱前的采光口的最低點處做一水平面(面9)。在面8和面9中間作一水平面面10.BP3就是B柱外表面與面10相交處,距離在最近的乘坐位置下距離CG-F2最近的點(d)BP4在在面9和面10中間作一水平面面11.B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