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_第1頁
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_第2頁
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_第3頁
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_第4頁
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瀘州土特產之酒文化教案風過瀘州帶酒香“風過瀘州帶酒香”,是濃縮酒城文化的佳句。1983年胡耀邦同志視察瀘州時,在瀘州城內聞到了撲鼻酒香,隨口盛贊:“酒城瀘州,果然名不虛傳,風過瀘州帶酒香呀。”在瀘州,白酒博物館在向人們展示悠久的釀酒歷史和文化;偌大的白酒生產園區,車間林立,熱氣騰騰,運輸車輛來來往往,足以證明生產繁忙市場旺銷;滿耳聽到的是酒歌、酒詩、酒禮、酒的故事傳說,滿目見到的是酒仙、酒畫、酒文化的歷史傳承。下面要介紹的是瀘州的著名特產一一瀘州老窖。一、“瀘州老窖”名字的由來瀘州老窖因產于四川省瀘州市而得名。酒的獨特風格的形成與用陳年老窖發酵有極大關系,故加上“老窖”二字。莫言為國窖疑邂1573寫下了第一篇酒賦---《中國品味》,成為了首位中國籍諾貝繇成或忘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白酒品牌寫下的精彩篇章。二、瀘州老窖的歷史與發展瀘州古稱江陽,名副其實的“酒城”。瀘州老窖特曲(大曲)又是瀘型酒的代表。瀘州老窖特曲(大曲)的生產始于秦漢,興于唐宋,盛于明清,傳承至今日。稱為“天下第一窖”。瀘酒始于秦漢瀘州是我國釀酒歷史最悠久的地區之一。根據瀘州地區出土文物考察,瀘州釀酒史至少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在瀘州市博物館陳列室里,有一只當地出土的“陶質飲酒角杯”,國家文物部門鑒定為2000多年前秦漢之際的器物,專供飲酒賓客之用。1983年瀘州市郊出土的第8號漢棺上的“巫術祈禱圖”中,高舉酒樽的兩巫師,再次證明當時瀘州不僅酒好,還有了“以酒成禮”的酒文化,也印證了中國酒文化中“無酒不成禮”的“酒道”。漢代著名詞賦家司馬相如的《鳳求凰》中寫道:“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促吾悠思兮,落筆成賦”。是因為喝了瀘州美酒啊。瀘酒興于唐宋1999年2月3日,在瀘州老窖特曲(大曲)窖池南側約300米處基建工地發掘一古窖址,挖出一批陶瓷器皿文物,有壺、杯、罐、碗、盤等10多種類酒具200多件,經考古專家考證鑒定,營溝頭古窖是一個隋末唐初至五代時期主要生產民間陶瓷的窯址。可見當時飲酒即在民間廣為興起。據史載,瀘州在隋代升為總管府,唐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升為都督府,唐貞觀盛世之年,唐太宗派開國元老程咬金任瀘州都督左領軍大將軍,可見瀘州在當時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重要地位。程咬金對瀘南少數民族釀制黃酒和漢族傳統釀酒術相互交流,促進各民族團結,進一步推動釀酒技術的發展有功。唐昭宗景福二年(公元892年)大書法家柳公權的侄兒柳玭移任瀘州刺史,他剛進州境,就有當地豪酋拜迎,敬獻美酒,他們以莊園釀酒作坊的生產方式推動著瀘酒釀酒生產的發展。北宋詩人黃庭堅曾遭貶謫,來瀘州住了半年,他看到瀘州農業經濟比周圍地區發達,遍地栽種高梁用來釀酒,不由深情吟唱道:“江安食不足,江陽(瀘州)酒有余”。當時瀘州官府人士,乃至村戶百姓都自備糟床,家家釀酒。宋王朝在瀘州設立市馬場,每年冬至節前后,敘永、古藺、黔邊等地的少數民族按照部落頭人與宋王朝達成的協約,都要到瀘州交售戰馬和其它商品,在這馬隊后面,成千上萬的各族男女,用竹筏運載白椹、糯米、茶葉、麻、獸皮、雜氈、藍靛等農副產品,從江門峽、順永寧河經長江達瀘州,再購買布帛、食鹽和大量瀘酒,運回瀘南山區,這種茶馬鹽酒的貿易一直保留到明清。據宋《文獻通考》記載,宋神宗熙寧十年(公元1077年)以前,宋王朝每年征收商稅稅額在十萬貫以上的州郡,全國26個,瀘州就是其中之一。當時瀘州所設的6個收稅的“商務”機關中,有一個是專征酒稅的“酒務”,每年征收酒稅在1萬貫左右。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3年)以來,四川境內的奉節、瀘州已出現小酒(米酒、黃酒)和大酒(蒸餾酒)。這種大酒在原料選用、工藝操作、制曲蒸釀、發醇方式、貯存醇化以及酒的品質方面都已經與今天瀘州釀造的濃香型曲酒非常接近,可以說是瀘州老窖特曲的前身。宋代瀘州城里已有酒窖。宋代詩人唐庚放飲瀘州佳釀后,他的一首“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張揚出一幅多么令人心馳神往的瀘州風情勝景,成為謳歌瀘酒的瑰麗杰作。

遺憾的是瀘州老窖文化的大批宋代遺存,卻在宋元之際長達半個世紀的蒙古定蜀戰爭中毀壞。不過僅1984年在瀘州小市城建挖方中,人們曾意外地發掘出五口年代不明的酒窖,據考證當為宋代遺存。瀘酒盛于明清朱元璋統一中國,建立起明王朝以后,酒城瀘州的釀酒業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結果之一就是現在瀘州南城營溝頭一排排整齊排列,建于明代萬歷年間(1573年)現存最完整、持續使用時間最長、具有431年悠久歷史的老窖池群,“國窖1573”的奇跡。(右圖為明朝時的酒窖)明代大詩人楊慎(升庵狀元)對瀘州酒城一往情深地寫道:“花騁小市頻頻過,落日凝光緩緩歸”。詩人是說在瀘州小市飲瀘州美酒后歸家的情景。楊慎又有詩:“玉壺美酒開華宴,團扇熏風坐午涼。”楊慎常常在夏令時節小市半山上的一座小園林中果實成熟之際,枝頭紅綠相映,在此邀集詩友聚會。楊慎還在小園中獨擅風流,開懷暢飲瀘州小市美酒,唱出“江陽酒熟花如錦,別后何人共醉狂''的醉時歌,吐露自己醉臥瀘州的情愫,表現了自明代至清代的幾百年間,瀘州美酒曾以自己的高品質,贏得廣泛的贊譽。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臘七月初九乘船到瀘州城下,停泊一天,寫了瀘州酒城風貌,距今雖已有兩百多年了,仍傳頌至今,成為吟誦這座酒城的千古絕唱。其一七絕“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詞中“銜杯卻愛瀘州''中何等夸獎瀘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絕:“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只少風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臨行時,張問陶又買了滿滿幾壇瀘州老窖大曲,順江而下,觀景暢飲,歡愉不已,當他夜泊長江三峽時,寫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籠看一船。口腹累人慚過客,山川迎我笑前緣。文章頗擬爭千古,飲食何須費萬錢。暫貯冰盤開窖酒,銜杯清絕故鄉天。”詩人張問陶就著涪州的紅桔與夔州的柚子,打開罐中瀘州的“窖酒”,銜杯雅酌,鄉思如縷。而他那“暫貯冰盤開窖酒,銜杯清絕故鄉天”的詩句,想不到卻為瀘州人留下了一條珍貴的史料。證明兩百多年前,“瀘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稱,而且酒體“清絕”,具有瀘州地方志書所稱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銜杯喜愛,眷戀不舍。清代光緒年間,瀘州城下十余里江面上內七層外八層停泊著過往鹽米大船。像樹林一樣的船桅,儼然城墻外的又一道木柵。張船山(即張問陶)“城下人家水上城”說的就是這種繁華景象。瀘州城內舊有牌坊,署曰:“川南第一州”,其實合全蜀直隸廳州論之,其繁富亦當首屈一指也。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年)瀘州可考的窖酒年產量超過10噸。到辛亥革命前夕,瀘州城里已經遍布酒窖。曲酒釀造作坊可考者有溫永盛、天成生、協泰祥、春和榮、永興成、鴻興和、義泰和、愛人堂、大興和、新華等十余家,年產曲酒240噸以上。清代《閱微堂雜記》上載,元代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瀘州已釀出了第一代瀘州大曲酒,民間流傳“酒窖比井還多”的說法,正是瀘州酒業興旺昌盛的又一見證。瀘州老窖傳承至當今民國改元后,隨著生產和交通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瀘州老窖大曲遠銷省內外;廣州、南洋等中外客商也來爭相采購。抗戰前夕,曲酒年產量達到達800噸。酒作坊之間,競爭非常激烈,一個個在工藝質量上精益求精,曲酒品質不斷的高,抗戰期間瀘州曲酒年產量達1800噸,冠甲全川全國,成為名副其實的“酒城”。1915年,翻開當年的《東方雜志》、《國民公報》、《大公報》、《申報》,可見號稱“瀘州第一”的溫永盛糟坊生產的“三百年老窖”大曲(當時有342年,距今有431年的老窖池生產)奪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的圖片和新聞報道。具有“窖香濃郁、清冽甘爽、飲后尤香、回味悠長”特點的瀘州老窖大曲飲譽美國舊金山。為中華民族爭得了又一榮譽,讓人分享文化古國的文明,感受華夏酒文化的輝煌。《中國食品工業年鑒》記載說,這是我國濃香型國酒最早獲得的國際金獎產品。瀘州老窖酒的釀造,鐘天地之靈氣,聚日月之精華,貫華夏之慧根,釀人間之瓊漿。其施曲蒸釀,貯存醇化之工藝,不僅開中國濃香型白酒之先河,更是中國釀酒歷史文化的豐碑。品牌與榮耀

瀘州老窖源遠流長,是中國濃香型白酒的發源地,以眾多獨特優勢在中國酒業獨樹一幟。擁有我國建造最早(始建于公元1573年)、連續使用時間最長、保護最完整的1573國寶窖池群,1996年經國務院批準為行業首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國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瀘州老窖酒傳統釀制技藝”作為川酒和我國濃香型白酒的唯一代表,于2006年5月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行業唯一擁有“雙國寶”的企業。瀘州老窖大曲酒是中國最古老的四大名酒,1915年獲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金獎,1952年中國首屆評酒會上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是唯一蟬聯五屆獲得“中國名酒”的濃香型白酒。其瀘州”牌注冊商標是中國首屆十大馳名商標。“國窖牌”商標在2006年獲得白酒類唯一的國家“馳名商標”。一九九六年,國務院將連續釀酒四百余年的瀘州大曲老窖池群確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命名為“瀘州大曲老窖池”加以保護,該窖池群至今仍在繼續生產,所釀產品口味尤佳。2012年9月26日由中國酒類流通協會、中華品牌戰略研究院主辦的“華樽杯''第四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成果發布會在國家會議中心揭曉,經“華樽杯”第四屆中國酒類品牌價值評議組委會評測,瀘州老窖酒代理商湖南恒和商務發展有限公司,其品牌價值為18.46億元,位于中國酒類流通商第七位并榮獲安徽省酒類流通商第一品牌。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瀘州老窖酒釀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四川省瀘州市的賴高淮、沈才洪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三、瀘州老窖酒的分類1、濃香型曲酒1996年,國家文物保護專家委員會在報呈國務院審批的鑒定中高度評價瀘州老窖:“其生產仍保持了傳統工

2、 瀘州老窖喜酒以糧糟拌曲藥在窖池發酵烤出的酒,酒質特好,成為中國濃香型曲酒的發源地,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歷史價值”。瀘州老窖是天地同釀的美酒,是大自然母親的乳汁。1573國寶窖池是瀘州老窖釀酒文化的搖籃。3、 1573國寶窖池“千年老窖萬年糟,,,老窖釀酒,格外生香。1573國寶窖池,精選了城外五渡溪優質黃泥和鳳凰山下龍泉井水摻和踩揉建成。釀酒行家都知道,窖的年代越久遠,越是顯出其價值,越能出美酒佳釀。如果掬一捧“中國第一窖”的窖泥在陽光下細看,那顯現出的五顏六色會讓你驚嘆不已,這便是悄然而逝的數百年歲月的神奇造化。經過幾百年的連續釀酒,這些無數次經過酒液浸染、飄逸著濃郁窖香的老窖泥,已成為獨有的財富。四、瀘州老窖龍泉井含各類有益微生物的龐大體系,經中科院發酵研究所檢測,四口明代老窖池中含有600多種有益微生物數量,在全國各窖池中列居首位。窖泥以發酵液(黃水)為物質交換的載體,使養分、微生物在窖泥和糟中相互交換,暗暗生香,默默發酵,從而實現窖泥自身的新陳代謝。這種代謝,400多年來從未間斷,使窖泥充盈著生命力旺盛的微生物,并形成特殊的生態體系,其生命活動代謝所產生的復合窖香氣就越濃郁,釀糟發酵產酒,酒質就特好。保存完好、至今仍連續使用100年以上的傳世窖池有1619口之多。成為全國“老窖”最多,“窖齡”最老的惟一的老窖池群。享譽海內外的瀘州老窖特曲(大曲)和國窖1573就釀造于這蘊涵著中國文化與民族文化的老窖池中。中國第一窖,集科學、文化、歷史和經濟等眾多價值于一體,成為中國釀酒界乃至世界文明史的一大奇跡。五、瀘州老窖奇特之處奇特于原料“三絕”

瀘州老窖與人間歡樂與共,與大眾勞作同行。珍貴希缺的糧、曲、水是釀造瀘州老窖酒的原料“三絕”,構成了瀘州老窖釀造文化的基礎。水是酒之血,糧是酒之肉,曲是酒之骨。不少研究表明,高梁在所有糧食作物中最適合作白酒釀造原料,更優于雜糧,而瀘州特產糯紅高粱更是高粱中的精品。糯紅高粱皮薄紅潤、顆粒飽滿,桿矮而粗壯結實,穗大而籽粒豐碩沉淀,屬天然栽種、雜質含量低、營養成分高,淀粉含量為62.8%,其支鏈淀粉比例超過90%,大量的支鏈淀粉,特別利于出酒和糊化,富含的單寧、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賦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制曲是釀酒工藝中的重中之重,酒曲使醣化和酒化兩個過程緊密結合,形成固態復式發酵法,比自然發酵和谷麥芽發酵更加先進和科學,酒的品質的提高也發生了巨大的飛躍。瀘州老窖“久香牌,,大曲藥,由“制曲之父,,,元代的郭懷玉大師所創,又經歷代傳承與創新,以其獨特的品質被稱為“天下第一曲”,2004年2月12日獲國家檢驗檢疫局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瀘州老窖酒釀造之用的龍泉井水,清冽甘甜,呈弱酸性,有利于糖化和發酵;水的硬度適宜,能促進酵母的生長和繁殖,屬于優良的釀造用水。經過龍泉井水釀造的酒,格外醇香濃郁,清冽甘爽,飲后唇齒流香。奇特于釀造技藝瀘州老窖的“以糟養窖,以窖養糟”的造酒規律,巧妙地調和釀酒過程中糧、糠、水、糟、溫度、窖泥的比例和關系,是瀘州老窖人日積月累、代代相傳的大智大慧。釀酒師眼看糧糟,鼻聞酸度,手摸濕度,幾分鐘就能精確判斷出配料是否達到最佳效果。他們巧妙調劑釀酒過程的動態平衡,保證窖窖釀出上乘美酒,出神入化,有庖丁解牛之神奇,有匠人輪扁之巧妙。經歲月歷煉,代代相傳,留下了不勝枚舉的可歌可泣的釀造絕技:回馬上甑、續糟混蒸、分層蒸餾、加回減糠、低溫入窖、嘗評勾調……瀘州老窖的釀造技藝是陰陽調和的智慧。陽者為可見之糟、水、糠、窖泥微生菌種等有形之物,陰者為不可見者之理、氣、神、智。陰陽鼓蕩,動而生陽,靜而生陰,一動一靜,互為其根。瀘州老窖美酒在陰陽和合鼓蕩交融蘊孕之中達于出神入化。瀘州老

窖釀酒的智慧,就是把握陰陽調和的智慧。所謂“說千道萬不離陰陽。酒中陰陽,深隱厚藏。陰陽運動,因利制用。謹熟陰陽,無愧內行。”瀘州老窖的釀造技藝是五行共生的智慧。瀘州老窖窖池是陰陽五行共生、共長、共濟、共促、共成的宇宙縮影。陰陽相將,不根而生芝菌;燥濕相育,不母而生精華。陶煉五行,火之道;流行無窮,水之道;八卦環轉,天地之道;神物乃生,變化之道。瀘州老窖人造酒就是秉五行之道,無中生有,共生共存,生生不息,造酒之道達于精深。瀘州老窖釀酒的智慧,就是把握五行共生的智慧。瀘州老窖美酒凝結了瀘州老窖人共生的理念,共生的理念指導瀘州老窖人造出了千年美酒。正是“說千道萬,不離共生。酒中五行,深隱厚藏,調和鼓蕩,共生綿長。謹熟共生,無愧內行”。飲瀘州老窖美酒,可以深悟中華文化之智慧,得中華文化之根性,乃人生之盛事。六、 有關瀘州老窖的傳說傳說一:傳說公元225年諸葛亮屯軍瀘州古城,在城幽勢奇的忠山上匿軍演陣,以備南征。當時瀘州一帶瘟疫流行,諸葛亮派人采集草藥百味,制成曲藥,用營溝頭龍泉之水釀制成酒,令三軍將士日飲一勺,兼施百姓,即避瘟疫。曲藥制酒的方法也流傳下來,成為瀘州酒史上的榮光。傳說二:還有民間傳說農民起義英雄張獻忠飲了瀘州老窖大曲,連聲贊嘆:“好酒,好酒!”然后率大軍破釜沉舟,兵分三路向成都挺進。七、 瀘州老窖的詩文清醪司馬相如(漢)吳天遠處兮采云飄拂;吳天遠處兮采云飄拂;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當爐而燉兮潤我肺腑;當爐而燉兮潤我肺腑;促我悠思兮落筆成賦。促我悠思兮落筆成賦。賦注:司馬相如,字長卿,蜀郡成都人,漢代著名辭賦家。漢景帝時,司馬相如與其妻卓文君客游至臨邛,雖與偏處川南的瀘州相隔千里,但仍為瀘州酒的醇香美味傾倒,特作此賦,表達他對瀘州美酒的偏愛和贊譽。由此詩可見,遠在西漢時期,瀘州酒業已頗負盛名了。)瀘州紀行唐代杜甫自昔瀘以負盛名,歸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靈氣出,古塞城高紫色生。代有人才探翰墨,我來系纜結詩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無字謝主人”詩注: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五月,杜甫從成都浮流東下,路過瀘州,并寓居過一段時間,于永泰二年在夔州(今四川奉節)作此詩,后收入《杜甫工部寓蜀詩鈔》中。因為品飲到了久負盛名的瀘州老窖,又到了這座人才薈萃的古城,把盞敘詩,心情自是愉悅而歡快的。故不知怎樣答謝主人才好。浣溪沙.夜飲蘇軾(北宋)佳釀飄香自蜀南,且邀明月醉花間。三杯未盡興尤酣,夜露清涼攙樂去。青山微薄桂枝寒,凝眸迷戀玉壺間。詩注: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共稱“三蘇”,同入“唐宋八大家''之列。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十月,蘇東坡與其父、弟一同游瀘州,對瀘州酒業的發達,酒質的優美傾慕不已,寄以厚愛。當他被貶惠州時,一日收到家人自四川帶去的一筐荔枝和兩罐瀘酒,欣喜不已,舉杯暢飲,詩興大發,遂吟出此詩,傾注了東坡對瀘酒的偏愛和迷戀之情。將之瀘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員外謫居于此話舊凄唐鄭谷誰解登高問上玄,謫仙何事謫詩仙,云遮列宿離華省,樹蔭澄江入野船。黃鳥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蠻煙。不知幾首南行曲,留與巴兒萬古傳。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溪荒僧已無。今日重思錦城事,雪銷花謝夢何殊。亂離未定身俱老,騷雅全休道甚孤。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詩注:唐代詩人鄭谷在《旅次遂州將之瀘郡》中寫道:“我拜師門吏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春,在古代是酒的別名。所謂荔枝春,就是以荔枝為主體香成分的酒,這表明在距今1000年前瀘州荔枝已被作為釀酒原料之一,而且酒的質量較高,足以招徠鄭谷這樣的風流名士了。可見瀘州釀酒的生產和消費在唐代已經相當發達了。張問陶與瀘州老窖瀘州(其一)清代張問陶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瀘州(其二)清代張問陶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只少風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瀘州(其三)清代張問陶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籠看一船。口腹累人慚過客,山川迎我笑前緣。文章頗擬爭千古,飲食何須費萬錢。暫貯冰盤開窖酒,銜杯清絕故鄉天。詩注:張問陶,號船山,四川遂寧人。現存詩2000多首,被稱為“再世謫仙”、“巴蜀第一才子”,他對瀘州老窖不僅是仰慕者,更是知音。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寶窖池”旁為紀念清代這位大詩人特修建了一座古色古香的樓閣一一“船山亭”。清代著名詩人張問陶在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臘七月初九乘船到瀘州城下,停泊一天,寫了瀘州酒城風貌,距今雖已有兩百多年了,仍傳頌至今,成為吟誦這座酒城的千古絕唱。其一七絕“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含香給客橙。”詞中“銜杯卻愛瀘州''中何等夸獎瀘州老窖大曲啊!其二七絕:“灘平山遠人瀟灑,酒綠燈紅水蔚藍。只少風帆三五疊,更余何處讓江南。”臨行時,張問陶又買了滿滿幾壇瀘州老窖大曲,順江而下,觀景暢飲,歡愉不已,當他夜泊長江三峽時,寫下:“涪州朱桔夔州柚,乍解筠籠看一船。口腹累人慚過客,山川迎我笑前緣。文章頗擬爭千古,飲食何須費萬錢。暫貯冰盤開窖酒,銜杯清絕故鄉天。”詩人張問陶就著涪州的紅桔與夔州的柚子,打開罐中瀘州的“窖酒”,銜杯雅酌,鄉思如縷。而他那“暫貯冰盤開窖酒,銜杯清絕故鄉天”的詩句,想不到卻為瀘州人留下了一條珍貴的史料。證明兩百多年前,“瀘州老窖”已有了“窖酒”之稱,而且酒體“清絕”,具有瀘州地方志書所稱的“清洌甘爽”的特征,令人銜杯喜愛,眷戀不舍。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張船山從北京回四川,途經瀘州發現瀘州山清水秀,江山平遠,人物風流,更因迷戀瀘州大曲美酒,遂決定留在瀘州了。詩人張船山在沙灣月亮巖的鶴山書院講學教書的消息一傳開,一時間風流名士、騷人墨客從四面八方會聚在于鶴山書院。一天,正逢瀘州城內舉辦百酒盛會,幾名士邀約,買了一大壇大曲酒,蕩舟長江之上,同張船山以酒助詩。席間一個瀘州秀才吟道: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第二個秀才接著也吟了一首:月里吳剛釀桂醪,忽聞老窖下云霄。一杯入口三分醉,醉看酒旗日夜飄。兩秀才才吟完詩,見張船山閉目自飲,又聽見一學士吟道:老窖飄香入九宵,佳釀獨贊龍泉好。醇香濃郁回味長,博得今古譽聲高。瀘州老窖酒的生產有悠久的歷史,18世紀已聞名于世。清代乾隆57年(公元1792年),有好飲酒的詩人張船山,從北京到四川,又順長江東行,沿途飲酒作詩,他在詩中說:“銜杯卻愛瀘州好”。可見那時的瀘州老窖灑,已被人們稱道了。在他嘗遍天下美酒之后來到瀘州,對這座生產瀘州老窖特曲酒的城市羨慕不已。為此他在清乾隆五十九年冬將離瀘時,寫下了《瀘州》(三首)被世人稱道的好詩,其中之一是: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老窖酒中詩。詩使瀘州被稱作真正的酒城,源于1915年護國戰爭勝利以后。那時,朱德同志作為護國軍旅長駐節瀘州城,不僅與瀘州詩人共同成立了“振華詩社”,對這座釀造瀘州老窖美酒的城市悉加保護,還寫了很多充滿豪情壯志的詩篇。其中之一是:護國軍興事變遷,風煙交警振滇滇。酒城幸保身無恙,檢點機韜又一年。答溫筱泉并謝贈老窖名酒章士釗春風又扶古瀘陽,重問高人水一方。閑與溥眉成誦讀,老如姚鼐好文章。早年傾佩名難及,亂代經過情難忘。名酒善待三百載,卻漸交舊得分嘗。詩注:章士釗,著名民主愛國人士,湖南長沙人。1943年,章士釗曾漫游瀘州,與舊交“溫永盛酒坊”主人溫筱泉重晤,相見甚歡,酒筵上,三杯老窖下肚,章士釗詩如泉涌:“溫家酒窖三百年,瀘州大曲天下傳……清空聲滴珍珠圓,妙香如禪鼻孔穿……”等佳句脫口而出,由于他銜杯逾量,陶然猶如仙境,席間爛醉如泥,但詩興不減,復作此詩,不僅表達了對溫氏文學造詣的欽佩,同時“善待”一詞道出了瀘州老窖保存完好,品質特好,已達神境地步。黃炎培與瀘州老窖的詩緣匆匆瀘州行,并行兩凄絕。曾不忍生離,可堪成死別。此心比江水,東流淌到家。一樽瀘州曲,一剪巴山花。詩注:黃炎培,著名愛國人士,上海川沙人。黃炎培先生曾在瀘州城里任過一年川康建設期瀘縣辦事處主任。黃先生愛飲,他的夫人也能喝上幾小杯,兩人感情篤深,舉案齊眉,好生恩愛。日本入侵,黃先生家鄉淪陷,匆忙撤退四川,黃夫人因故獨留原籍,1942年冬,竟憂愁成疾病逝。第二年清明節,黃老先生佇立重慶江邊,遙望滔滔江水,望祭夫人,口占成此詩。在眾多的川黔名酒中,黃先生獨選瀘州大曲祭奠愛妻,可見他對瀘州大曲情有獨鐘。華羅庚賦詩費老客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何以解憂惟有杜康。而今無憂,特曲足嘗。產自瀘州,甘冽芬芳。詩注:華羅庚,我國著名數學家。1985年新年剛過,瀘州老窖酒廠領導登門邀請華羅庚出席紀念瀘州老窖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70周年的大會,華羅庚很高興,他說:小時侯我就知道瀘州老窖酒好,在美國求學的時候很多外國朋友也知道中國有瀘州老窖美酒。文化大革命期間,心、里犯愁,也喜歡喝點老窖酒。記得粉碎“四人幫”時,那天我足足喝了好幾杯,心、里高興呀!他還饒有興趣地詢問了瀘州老窖的生產情況,高興處華老即席潑墨作了此詩,表達對瀘州老窖的喜愛之情。秦含章為瀘州老窖賦詩天賦酒鄉,歷史悠長。瀘州老窖,首創濃香。詩注:秦含章,中國酒界泰斗,原輕工部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所長。秦老從專業的角度高度評價瀘州老窖,從歷史到現在,瀘州老窖代表了中國釀酒工業的最高水平,特作此詩,以示認同和贊賞。中國品味——莫言【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品味是感受,品味是勞動,品味是創造。中國品味,乃中國之感受,中國之勞動,中國之創造。品味是情趣,品味是文化,品味是境界。中國品味,乃中國之情趣,中國之文化,中國之境界。辛卯仲秋,清風送爽。三兩好友,把酒言歡。賞飲國窖,1573;中國品味,意境深遠。水晶為瓶,琉璃作盞。酒液清純,玉液瓊漿。開瓶傾酒,十里聞香。舉杯輕搖,酒花瑩亮。觀色嗅味,心井蕩漾。淺嘗一口,齒頰留香。細細品味,余韻悠長。中國品味,品味中國。細細感受,認真琢磨。微醺淡醉,思緒萬千。浩浩乾坤,波光影澈;悠悠史記,腦海浮現。自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炎黃子孫感世間萬物,日精月華,汲取靈感,辛勤勞動,創造財富,創造文化,創造生活。敲擊石片,采摘野果。鉆木取火,稼嫡漁獵。神農嘗百草,黃帝造指南。蜩祖養蠶,大擾干支;儀狄巧思,酒漿濃烈;千年神甲,象形造字;倉詰靈感,文字排列。寸絹粒粟,高山大河。萬里長城,巍峨宮闕。秦磚漢瓦,玉階彤庭。青銅編鐘,技湛音美。凄凄楚蕩,千古流芳。嶺南絕唱,塞北牧歌。二泉映月,漁舟唱晚。風雅《詩經》,悲蒼《離騷》。秦漢哲思,魏晉文章。唐宋遺風,明清神韻。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平沙落雁,陽春白雪。壯懷激烈,唱大江東去;兒女情長,吟曉風殘月。筆墨紙硯,青史彪炳。四大發明,世界首創。敦煌飛天,詩意想象。絲綢之路,源遠流長。土窯瓷器,澤耀東方。太極八卦,旗袍唐裝。吳儂軟語,蜀調京腔。滿漢全席,火鍋渝香。天府小吃,廣東靚湯。千言萬語,難以盡述;千耳萬口,難以盡賞。用手用心,用鼻用舌,日積月累,鍥而不舍,創中國之品味,啟文明之先河。中國品味,實乃中華民族千秋萬代創造性勞動之結晶也。偉大中國,屹立東方。熱情好客,慷慨大方。有朋來訪,必備酒宴。國窖至尊,1573。集天地靈氣,聚日月精華。貫華夏慧根,成濃香奇葩。酒乃文化,必敬畏之。酒是格調,必高尚之。酒如摯友,可話家常。飲酒思源,仰慕先賢。飲酒知味,不必求醉。可舉杯邀月,對影三人,可酒助詩興,隨口詠吟。中國品味,酒中可見。品味中國,敬請舉杯。注:2012年10月11日,莫言被宣布最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這之前的2012年7月,莫言等5位獲得茅盾文學獎的著名作家,前往“中國酒城”的四川瀘州參加第二屆“高粱紅了”文化采風活動。莫言為國窖1573寫下了第一篇酒賦---《中國品味》。成為了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中國白酒品牌寫下的精彩篇章。八、名人與老窖毛澤東:毛澤東主席用四百年老窖酬請四方賓客1945年8月10日,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浴血奮戰,終于迎來了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8月28日,毛澤東偕同周恩來、王若飛,在前來迎接的國民黨政府代表張治中、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陪同下,從延安乘專機赴重慶同國民黨當局進行談判。到10月10日,雙方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共歷時43天。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這是一件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國內外大多數人進一步認清了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愿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贊譽。詩人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張治中也說:“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這舉世矚目的43天里,毛澤東屢屢用瀘州老窖特曲酒招待各界友人和談判代表,瀘州老窖也就成了各種名酒中最耀眼的明星。1945年8月10日夜晚,張治中將軍隆重設宴款待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宴會上,毛澤東受到了極為熱情的歡迎。各界名流眾星捧月般圍住毛澤東,在提出一個又一個關于中國命運問題的同時,有不少人都用瀘州老窖特曲酒與毛澤東干杯。因為他們知道.毛澤東宴請和談代表和各界友人時,總是用瀘州特曲酒酬賓。眼看毛澤東陷入酒陣之中,周恩來機智沉著,左右周旋,巧妙地代毛澤東飲了許多敬酒。對此,一位肩扛兩朵金梅花的將軍當場發出驚人之語:“各位,各位請注意,一個重要的軍事秘密:今天晚上周先生在為毛先生把守著前沿陣地,我們敬的酒,很難沖破周先生這道堅固防線,大都讓周先生給代勞了”。對此,作為這次宴會東道主的張治中將軍感慨地說:“周恩來先生既是諸葛亮,又是趙子龍。他的忠心和勇氣無與倫比!”類似這樣的佳話屢屢出現在回憶領袖的文章之中,使不少讀者在了解到毛澤東與周恩來兩位偉人之間的深厚情誼的同時,也知道了毛澤東不善飲酒,酒興不濃。但知情者卻清楚,不善飲酒的毛澤東對瀘州老窖酒卻十分關心、和厚愛。具有“濃香正宗”、“酒中泰斗”美譽的瀘州老窖酒在國內外享有巨大的聲譽。有些人為了進行仿造,采用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地質的等10幾種現代科技手段,對瀘州老窖本身乃至瀘州地區的水文、地理、植物、氣象進行全面、反復的研究,試圖破譯瀘州老窖酒的釀造秘方。但總是學不到,與正宗的瀘州老窖一比,總是變了味。50年代初,在一次會議的間隙,毛澤東主動把曾擔任過西南局書記,也是四川人的鄧小平同志請到了自己的身邊,用一口地道的湖南腔問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