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導學案一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1頁
第二單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導學案一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2頁
第二單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導學案一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3頁
第二單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導學案一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4頁
第二單元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導學案一高中語文部編版必修上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課時2(一)(1分鐘)1.學習通訊對人物的細節描寫。2.準確把握人物通訊的寫作特點。(3分鐘)(播放視頻《〈共和國不會忘記〉袁隆平:把功勛寫在大地上》袁隆平在田間勞動的片段)師: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做出了杰出貢獻,也讓我國的雜交水稻技術一直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一篇好的人物通訊,通過對人物一言一行的描寫,使得人物仿佛“立”在我們面前,會產生“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在本文中,“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活生生地“立”在了我們面前。請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說說作者是怎樣使袁隆平“立”在我們面前的。(24分鐘)一、層次結構全文可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敘述袁隆平探索發現水稻雜種優勢現象的具體過程,表現了他深入實踐、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第二部分(創新是料學家的靈魂和本質)介紹袁隆平不迷信權威,大膽試驗,勇于創新,用事實證明了雜交水稻的理論設想是科學的。第三部分(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敘寫袁隆平用具體的數據、充足的事實戳穿謠言,表現了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捍衛科學的精神。第四部分(饑餓的威脅在退卻)重點介紹袁隆平的“夢想”和“戰略設想”,表現了他目光遠大、不斷進取的可貴精神。二、文本研讀1.聯系上下文,分析第21、22段袁隆平的性格特點?明確:這兩段集中體現了袁隆平敢于捍衛真理的特點。袁隆平的研究成果不是在辦公室里“想出來的”,而是從稻田里走出來的,是在實踐中發現的。當聽到不同的聲音與發現的事實不符時,他能夠不計得失地去澄清事實。有人否定雜交水稻的推廣價值時,袁隆平并沒有惱火,而是通過報紙,用詳實的數據和第一手資料給了有力的回應,用事實捍衛了真理。而對湖南盲目大面積推廣“玉米稻”一事的堅決阻止,表現了一個科學家的高度責任感和忠于真理的勇氣。2.第31段列舉了一連串的數據,有什么作用?明確:用一連串具體、真實、客觀的數據來展示袁隆平所從事的研究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效益以及為中國乃至世界解決糧食問題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印證了袁隆平在開羅會議上發言的科學性;同時還照應了本段的小標題“饑餓的威脅在退卻”。三、整體把握1.本文具體寫了袁隆平的哪些典型事例?表現了袁隆平怎樣的品質?明確:①2001年春節過后的第二天,袁隆平領獎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這體現了他熱愛并獻身于農業科研事業的精神。②1961年袁隆平發現了“天然雜交稻株”。這體現了他勇于實踐、敢于探索的精神。③1964年袁隆平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這體現了他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創新的精神。④1992年袁隆平發表文章批判貶斥雜交稻的文章。這體現了他堅持真理、實事求是的精神。⑤1986年以來,袁隆平提出并實現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我國糧食大幅度增產做出了突出貢獻。這體現了他踐行夢想、敢作敢為、忘我奉獻的精神。⑥袁隆平的心愿,是引導一場新的“綠色革命”。這體現了他矢志為中國和世界人民做貢獻的精神。2.這篇人物通訊的每一部分分別寫了什么內容?明確:本文由四個小標題構成,每個部分側重點各不相同。(1)曾記否,到中流擊水:寫袁隆平的工作態度和方法,注重實踐,勇于探索。(2)創新是科學家的靈魂和本質:寫袁隆平的學術品格,不迷信權威,勇于創新。(3)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寫袁隆平堅持真理、捍衛真理、不計個人風險得失的道德操守。(4)饑餓的威脅在退卻:寫袁隆平的理想志向,目標遠大,不斷進取,引領“綠色革命”是他的心愿。3.閱讀全文,概括袁隆平雜交水稻研究的過程。明確:①發現“天然雜交稻”的雜種第一代;②研究雜交水稻雜種優勢利用;③尋找與發現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④研究證明培育雜交水稻切實可行;⑤研究成功兩系雜交稻;⑥培育超級稻成果世界領先;⑦從國內到國際引種推廣雜交水稻;⑧引領一場新的“綠色革命”。(12分鐘)探究一、本篇文章運用了大量的數字,請找出來,說說這些數字的作用。明確:文章第三部分“事實是科學家的空氣”大量運用數字,如:我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在生產上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國家,雜交稻比一般水稻每畝增產100千克左右。1976年~1991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19億多畝,增產糧食近2000億千克。由此可見,雜交水稻的推廣,對解決我國11億人口的溫飽問題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全國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一個水稻良種“汕優63”是雜交稻。近幾年的年種植面積都超過一億畝,平均畝產穩定在500千克左右,不僅產量高而且品質好,被評為全國優質秈稻米。這幾組數字記錄雜交水稻的種植面積、畝產量、增產情況等,并與一般水稻做對比,有力地說明了雜交水稻的優越性,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貢獻,也體現了通訊報道的真實性。探究二、找出文章中的事實,探究作者是如何用事實說話的。明確:①深入一線,讓事實成為本源。閱讀該文,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沈英甲深入袁隆平本人的日常生活中,和他肩并肩坐在田頭暢談,這才為我們塑造出一個瞇起雙眼打量稻田,蹲下身子翻看土壤,欣喜地撫摸稻穗的“泥腿子院士”的經典形象,這才為我們呈現出——袁隆平發現“天然雜交稻株”時欣喜;看到“沒有哪一蔸的性狀超過它們的前代”時失望;面對權威學者指責時堅定無悔,說“農民不富裕談不到現代化”時胸懷天下;面對“三不稻”之說捍衛雜交稻時不計個人得失捍衛事實和真理的情懷;做夢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帚那么大時不忘初心,鐘情夢想——一個情感充沛、內心豐富、有血有肉的真實的人。不僅如此,沈英甲還搜集消化了大量的一手資料,如雜交水稻相關理論、孟德爾和摩爾根的遺傳學理論、我國科技發展的時代背景、我國稻谷種植生產情況、國際農業發展的大背景等。這些一手材料都是能夠讓事實說話的前提,大量的數據和引用是本文的事實支撐。②精心篩選,讓事實“會說話”。袁隆平獻身雜交稻研究數十年,相關事實數不勝數,如何進行篩選?顯然,不是所有的事實都能說話,通訊報道也不是簡單的事實堆積。比如,選取袁隆平下稻田這一事實。袁隆平每天都去稻田,幾十年如一日,但作者擇取了1961年7月、1964年7月以及2001年春節剛過這三個節點來寫,因為這三個節點在袁隆平一生的雜交稻研究中乃至在整個世界農業史上都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發現“天然雜交稻株”是平凡卻偉大的開始;發現“水稻雄性不育植株”是了不起的突破;春節剛過,領獎前夕,七十高齡仍在試驗田,這是初心,也是袁隆平一生的寫照。這三個典型場景是三個里程碑。這樣的事實才能說話,它不僅告訴了我們袁隆平研究雜交稻的歷程,也向我們彰顯了他踐行夢想、忘我奉獻的生命軌跡,并勾勒了中國科技前行的軌跡。③剪裁組合,讓事實震撼人心。一組組鏡頭剪輯、一個個事實組合往往能藝術地表達作者的情感態度,且能震撼人心。作者對于事實的剪裁組合也很見功力。本文開頭倒敘,由眼下著筆,很有現實感,又一下子將筆觸拉到40年前,極具歷史感,剪輯成歷史與現實相映襯、相交織的蒙太奇效果;作者先塑造了一個標準的“泥腿子專家”形象,緊接著又交代幾天后他要赴京領取由國家主席親自簽署、頒發的國家最高科技獎,看似極為矛盾,卻又高度一致;文章主體部分大體上按時間順序推進,層層遞進,不斷推向縱深,使得袁隆平的研究歷程、袁隆平的豐富精神及其對中國和世界的杰出貢獻融為一體。這樣的剪裁不單單是寫清了事實,同時也使事實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另外,作者使用四個小標題,突出了重點,也使得行文脈絡清晰。(2分鐘)這篇人物通訊通過具體事例展現了科學家袁隆平重視實踐,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宣戰,大膽創新的精神,也表現了他引領“綠色革命”的宏愿。文章高度評價了這位雜交水稻專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義:不僅使中國率先在世界上實現了“超級稻”目標,而且對解決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糧食問題都具有重大意義。文章也表達了對袁隆平的崇敬之情。(2分鐘)1.下列對文章第一部分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①段中幾個生動形象的動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認真、敬業的科學精神。B.第①段中對袁隆平的描寫采用了外貌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描寫等。C.文中對袁隆平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