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解讀與實施要點2_第1頁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解讀與實施要點2_第2頁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解讀與實施要點2_第3頁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解讀與實施要點2_第4頁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解讀與實施要點2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ontents起草背景2015版指導原則及主要修改內容2015版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實施當前第1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2004年8月由原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和解放軍總后勤部衛生部聯合發布了《關于施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的通知》(衛醫發[2004]285號)旨在規范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尤其是規范圍手術期病人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當前第2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2004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第三部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第四部分各類細菌性感染的治療原則及病原治療當前第3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2009年3月下發了《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衛辦醫政[2009]38號)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加強圍手術期病人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尤其是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的管理嚴格控制和規范氟喹諾酮類藥物臨床應用實行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當前第4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

將抗菌藥物分為非限制使用、限制使用與特殊使用三類進行分級管理非限制使用:經臨床長期應用證明安全、有效,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較小,價格相對較低的抗菌藥物限制使用:藥物在療效、安全性、對細菌耐藥性影響、藥品價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特殊使用:不良反應明顯,不宜隨意使用或臨床需要倍加保護以免細菌過快產生耐藥而導致嚴重后果的抗菌藥物新上市的抗菌藥物療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臨床資料尚較少或并不優于現用藥物藥品價格昂貴當前第5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一般對輕度與局部感染患者應首先選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嚴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對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敏感時,可選用限制使用抗菌藥物治療;特殊使用抗菌藥物的選用應從嚴控制。當前第6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以下藥物作為“特殊使用”類別管理第四代頭孢菌素:頭孢吡肟、頭孢匹羅、頭孢噻利等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亞胺培南/西司他丁、美羅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比阿培南等多肽類與其他抗菌藥物: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利奈唑胺等抗真菌藥物:卡泊芬凈,米卡芬凈,伊曲康唑(口服液、注射劑),伏立康唑(口服劑、注射劑),兩性霉素B含脂制劑等當前第7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嚴格醫師和藥師資質管理初級資格-非限制使用抗菌藥物中級資格-限制使用抗菌藥物高級資格-特殊使用抗菌藥物臨床使用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經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認定的會診人員會診同意,會診人員由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等副高級以上任職資格的醫師和抗感染專業臨床藥師擔任門診處方不得開具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緊急情況下,醫師可越級使用抗菌藥物,處方量限于1天當前第8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一、起草背景2011年4月,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2012年3月5日,衛生部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2012年4月24日,衛生部《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

2013年5月6日,衛生計生委《關于進一步開展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的通知》當前第9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2015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主要內容第一部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基本原則第二部分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第三部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第四部分各類細菌性感染的經驗性抗菌治療原則當前第10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當前第11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當前第12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林可酰胺類利福霉素類糖肽類多黏菌素類環脂肽類噁唑烷酮類磷霉素喹諾酮類磺胺類呋喃類硝基咪唑類抗分枝桿菌藥抗真菌藥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第三部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頭霉素類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碳青霉烯類青霉烯類單環β-內酰胺類氧頭孢烯類氨基糖苷類四環素類甘氨酰環素類氯霉素大環內酯類當前第13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急性細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細菌性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盂腎炎)細菌性前列腺炎急性感染性腹瀉細菌性腦膜炎及腦膿腫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內膜炎腹腔感染骨、關節感染皮膚及軟組織感染口腔、頜面部感染第四部分各類細菌性感染的經驗性抗菌治療原則眼部感染陰道感染宮頸炎盆腔炎性傳播疾病侵襲性真菌病分枝桿菌感染白喉百日咳猩紅熱鼠疫炭疽破傷風氣性壞疽傷寒和副傷寒等沙門菌感染布魯菌病鉤端螺旋體病回歸熱萊姆病立克次體病中性粒細胞缺乏伴發熱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當前第14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

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是否合理基于兩個方面1.有無抗菌藥物應用指征2.選用的品種及給藥方案是否適宜當前第15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年版)

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的經驗治療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抗菌治療方案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當前第16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一、診斷為細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

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或放射、超聲等影像學結果,診斷為細菌、真菌感染者方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由結核分枝桿菌、非結核分枝桿菌、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立克次體及部分原蟲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應用抗菌藥物。缺乏細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臨床或實驗室證據,診斷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無應用抗菌藥物指征。當前第17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二、盡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據病原種類及藥物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抗菌藥物抗菌藥物品種的選用,原則上應根據病原菌種類及病原菌對抗菌藥物敏感性,即細菌藥物敏感試驗(以下簡稱藥敏試驗)的結果而定。因此有條件的醫療機構,對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的患者應在開始抗菌治療前,及時留取相應合格標本(尤其血液等無菌部位標本)送病原學檢測,以盡早明確病原菌和藥敏結果,并據此調整抗菌藥物治療方案。當前第18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三、抗菌藥物的經驗治療細菌性感染取標本培養無法取標本經驗治療陽性結果治療反應陰性結果+調整方案感染部位基礎疾病發病情況發病場所既往抗菌藥用藥史及其治療反應當地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當前第19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四、按照藥物的抗菌作用及其體內過程特點選擇用藥

各種抗菌藥物的藥效學和人體藥動學特點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臨床適應證。臨床醫師應根據各種抗菌藥物的藥學特點,按臨床適應證(參見“各類抗菌藥物適應證和注意事項”)正確選用抗菌藥物。當前第20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五、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抗菌治療方案品種選擇有病原學檢查結果:盡可能選擇針對性強、窄譜、安全、價格適當的抗菌藥物。經驗治療者:根據可能的病原菌及當地耐藥狀況選用抗菌藥物。

當前第21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五、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抗菌治療方案給藥途徑對于輕、中度感染的大多數患者,應予口服治療。僅在下列情況下可先予以注射給藥:不能口服或不能耐受口服病情影響口服吸收抗菌譜合適但無口服劑型需迅速達到高藥物濃度感染嚴重、病情進展迅速,需緊急治療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差當前第22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五、綜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種類及抗菌藥物特點制訂抗菌治療方案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單一藥物可有效治療的感染不需聯合用藥,僅在下列情況時有指征聯合用藥。1.病原菌尚未查明的嚴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嚴重感染。2.單一抗菌藥物不能控制的嚴重感染,需氧菌及厭氧菌混合感染,2種及2種以上復數菌感染,以及多重耐藥菌或泛耐藥菌感染。3.需長療程治療,但病原菌易對某些抗菌藥物產生耐藥性的感染,如某些侵襲性真菌病;或病原菌含有不同生長特點的菌群,需要應用不同抗菌機制的藥物聯合使用,如結核和非結核分枝桿菌。4.毒性較大的抗菌藥物,聯合用藥時劑量可適當減少,但需有臨床資料證明其同樣有效。如兩性霉素B與氟胞嘧啶聯合治療隱球菌腦膜炎時,前者的劑量可適當減少,以減少其毒性反應。當前第23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一)抗菌藥物治療性應用的基本原則原則性敘述,無大幅修訂,增加“經驗治療”標題抗菌藥物的經驗治療

對于臨床診斷為細菌性感染患者,在未獲知細菌培養

及藥敏結果前,或無法獲取培養標本時,可根據患者的感染部位、基礎疾病、發病情況、發病場所、先前抗菌藥物用藥史及其治療反應等推測可能的病原體,并結合當地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先給予抗菌藥物經驗治療。待獲知病原學檢測及藥敏結果后,結合先前的治療反應調整用藥方案;對培養結果陰性的患者,應根據經驗治療的效果和患者情況采取進一步診療措施。當前第24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二)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基本原則

增加3個關于預防用藥方案的附錄

以增加合理預防用藥和相應監測、管理的可操作性。主要修訂內容如下:將“內科及兒科預防用藥”改為“抗菌藥物在預防非手術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應用”(附錄1),分述預防用藥目的、原則,并增加關于針對某些細菌性感染的預防用藥方案和指征將“外科手術預防用藥”改為“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預防應用的品種選擇”(附錄2)增加“特殊診療操作中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的建議”(附錄3)當前第25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附錄1:抗菌藥物在預防非手術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應用

預防用藥基本原則用于尚無細菌感染征象但暴露于致病菌感染的高危人群預防用藥適應證和抗菌藥物選擇應基于循證醫學證據應針對一種或二種最可能細菌的感染進行預防用藥,不宜盲目地選用廣譜抗菌藥或多藥聯合預防多種細菌多部位感染應限于針對某一段特定時間內可能發生的感染,而非任何時間可能發生的感染。當前第26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附錄1:抗菌藥物在預防非手術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應用應積極糾正導致感染風險增加的原發疾病或基礎狀況。以下情況原則上不應預防使用抗菌藥物: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腫瘤、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等患者;留置導尿管、留置深靜脈導管以及建立人工氣道(包括氣管插管或氣管切口)患者。當前第27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附錄2:“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預防應用的品種選擇”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

預防用藥目的

主要是預防手術部位感染,包括淺表切口感染、深部切口感染和手術所涉及的器官/腔隙感染,但不包括與手術無直接關系的、術后可能發生的其他部位感染。當前第28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附錄2:“抗菌藥物在圍手術期預防應用的品種選擇”

預防用藥原則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應根據手術切口類別(表1-1)、手術創傷程度、可能的污染細菌種類、手術持續時間、感染發生機會和后果嚴重程度、抗菌藥物預防效果的循證醫學證據、對細菌耐藥性的影響和經濟學評估等因素,綜合考慮決定是否預防用抗菌藥物。但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并不能代替嚴格的消毒、滅菌技術和精細的無菌操作,也不能代替術中保溫和血糖控制等其他預防措施。當前第29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清潔手術(Ⅰ類切口):手術臟器為人體無菌部位,局部無炎癥、無損傷,也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人體與外界相通的器官。手術部位無污染,通常不需預防用抗菌藥。但在下列情況時可考慮預防用藥:①手術范圍大、手術時間長、污染機會增加;②手術涉及重要臟器,一旦發生感染將造成嚴重后果者,如頭顱手術、心臟手術等;③異物植入手術,如人工心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放置、人工關節置換等;④有感染高危因素如高齡、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尤其是接受器官移植者)、營養不良等患者。當前第30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原則上不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的I類切口手術

腹股溝疝修補術(包括補片修補術)甲狀腺疾病手術乳腺疾病手術關節鏡檢查手術頸動脈內膜剝脫手術顱骨腫物切除手術經血管途徑介入診斷手術當前第31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清潔-污染手術(Ⅱ類切口):手術部位存在大量人體寄殖菌群,手術時可能污染手術部位引致感染,故此類手術通常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污染手術(Ⅲ類切口):已造成手術部位嚴重污染的手術。此類手術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污穢-感染手術(Ⅳ類切口):在手術前即已開始治療性應用抗菌藥物,術中、術后繼續,此不屬預防應用范疇。當前第32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指導原則采用以上分類。而目前我國在病案首頁中將手術切口分為Ⅰ、Ⅱ、Ⅲ類,

參考本指導原則時應注意兩種分類的區別

Ⅰ類相當于本指導原則中Ⅰ類

Ⅱ類相當于本指導原則中Ⅱ、Ⅲ類

Ⅲ類相當于本指導原則中Ⅳ類病案首頁0類系指體表無切口或經人體自然腔道進行的操作以及經皮腔鏡操作,其預防用藥參考附錄3“特殊診療操作中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的建議”當前第33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

抗菌藥物品種選擇選用對可能的污染菌針對性強、有充分的預防有效循證醫學證據、安全、使用方便及價格適當的品種應盡量選擇單一抗菌藥物預防用藥,避免不必要的聯合使用預防用藥應針對手術路徑中可能存在的污染菌

如心血管、頭頸、胸腹壁、四肢軟組織手術和骨科手術等經皮膚的手術,通常選擇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藥物

結腸、直腸和盆腔手術,應選用針對腸道革蘭陰性菌和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的抗菌藥物。當前第34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頭孢菌素過敏者,針對革蘭陽性菌可用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克林霉素;針對革蘭陰性桿菌可用氨曲南、磷霉素或氨基糖苷類對某些手術部位感染會引起嚴重后果者,如心臟人工瓣膜置換術、人工關節置換術等,若術前發現有MRSA定植的可能或者該機構MRSA發生率高,可選用萬古霉素、去甲萬古霉素預防感染,但應嚴格控制用藥持續時間不應隨意選用廣譜抗菌藥物作為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嚴格控制氟喹諾酮類藥物作為外科圍手術期預防用藥有循證醫學證據的第一代頭孢菌素主要為頭孢唑啉,第二代頭孢菌素主要為頭孢呋辛當前第35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

給藥方案給藥方法:給藥途徑大部分為靜脈輸注,僅有少數為口服給藥。靜脈輸注應在皮膚、黏膜切開前0.5~1小時內或麻醉開始時給藥,在輸注完畢后開始手術;萬古霉素或氟喹諾酮類等由于需輸注較長時間,應在手術前1~2小時開始給藥預防用藥維持時間:抗菌藥物的有效覆蓋時間應包括整個手術過程。手術時間較短(<2小時)的清潔手術術前給藥一次即可。如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超過所用藥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過1500ml,術中應追加一次。清潔手術的預防用藥時間不超過24小時,心臟手術可視情況延長至48小時。清潔-污染手術和污染手術的預防用藥時間亦為24小時,污染手術必要時延長至48小時當前第36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附錄3:“特殊診療操作中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的建議”

侵入性診療操作患者的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隨著放射介入和內鏡診療等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亟待規范診療操作患者的抗菌藥物預防應用,如支架植入術、封堵術、射頻消融術、栓塞術等根據現有的循證醫學證據、國際有關指南推薦和國內專家的意見,對于部分常見的特殊診療操作預防用藥提出建議當前第37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三)抗菌藥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狀況患者中應用的基本原則腎功能減退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表1-2)肝功能減退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表1-3)老年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新生兒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表1-4新生兒應用抗菌藥物后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小兒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妊娠期和哺乳期患者抗菌藥物的應用(表1-5抗微生物藥在妊娠期應用時的危險性分類)當前第38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管理要求增加了“醫療機構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體系”、“注重綜合措施,預防醫院獲得性感染”兩部分,強調多部門,多學科合作,通過科學化、常態化的管理,促進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一、醫療機構建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體系設立抗菌藥物管理工作組建設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專業技術團隊制定抗菌藥物供應目錄和處方集制訂感染性疾病診治指南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信息化管理當前第39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二、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實行分級管理三、病原微生物檢測四、注重綜合措施,預防醫院感染五、培訓、評估和督查加強各級人員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和管理的培訓評估抗菌藥物使用合理性反饋與干預加強監督檢查當前第40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第三部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增加一些臨床常用的或近年來上市的抗菌藥:頭霉素類(頭孢西丁、頭孢美唑、頭孢米諾)碳青霉烯類中的厄他培南青霉烯類:法羅培南單環β內酰胺類:氨曲南氧頭孢烯類:(拉氧頭孢和氟氧頭孢)甘氨酰環素類:(替加環素)環脂肽類:(達托霉素)噁唑烷酮類:(利奈唑胺)當前第41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第三部分各類抗菌藥物的適應證和注意事項小標題“萬古霉素和去甲萬古霉素”改為“糖肽類”,增加替考拉寧小標題“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改為“林可酰胺類”小標題“甲硝唑和替硝唑”改為“硝基咪唑類”,增加奧硝唑抗結核分枝桿菌藥中加利福噴汀抗真菌藥增加吡咯類(伏立康唑)、棘白菌素類(卡泊芬凈、米卡芬凈)、制霉菌素刪去“抗麻風分枝桿菌藥物”在各類抗菌藥的敘述中,增加抗菌藥的耐藥率數據,增加PK/PD參數當前第42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第四部分各類細菌性感染的經驗性抗菌治療原則【治療原則】【經驗治療】【病原治療】

二、2015版指導原則主要修改內容當前第43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關于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醫發〔2015〕42號一、嚴格落實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法規要求二、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的綜合管理三、切實作好抗菌藥物處方點評工作四、完善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技術支撐體系五、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監測和細菌耐藥監測六、加大檢查指導和公示力度附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docx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

2015年7月24日當前第44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三、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指標公式(或釋義)要求三級綜合二級綜合口腔腫瘤兒童精神病婦產婦幼抗菌藥物品種、品規數量要求抗菌藥物品種數=本醫療機構藥品采購目錄中抗菌藥物品種數≤50≤35≤35≤35≤50≤10≤40同一通用名稱抗菌藥物注射劑型≤2種,具有相似或相同藥理學特征的抗菌藥物不得重復采購口服劑型≤2種,具有相似或相同藥理學特征的抗菌藥物不得重復采購頭霉素類抗菌藥物品規≤2個三代及四代頭孢菌素(含復方制劑)類抗菌藥物品規口服劑型≤5個注射劑型≤8個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品規≤3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口服劑型品規≤4個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注射劑型品規≤4個深部抗真菌類藥物品種≤5個復方磺胺甲噁唑(磺胺甲噁唑與甲氧芐啶,SMZ/TMP)、呋喃妥因、青霉素G、芐星青霉素、5-氟胞嘧啶可不計在品種數內當前第45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指標公式(或釋義)要求三級綜合二級綜合口腔腫瘤兒童精神病婦產婦幼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使用量占比

抗菌藥物使用率門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

≤20%≤20%≤20%≤10%≤25%≤5%≤20%急診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

≤40%≤40%≤50%≤10%≤50%≤10%≤20%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率

≤60%≤60%≤70%≤40%≤60%≤5%≤60%三、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評價指標及要求當前第46頁\共有54頁\編于星期三\5點指標公式(或釋義)要求三級綜合二級綜合口腔腫瘤兒童精神病婦產婦幼住院患者抗菌藥物使用強度≤4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