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課《曹劌論戰》知識點梳理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1頁
第20課《曹劌論戰》知識點梳理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2頁
第20課《曹劌論戰》知識點梳理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3頁
第20課《曹劌論戰》知識點梳理 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下冊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曹劌論戰》考點精講《曹劌論戰》見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下冊。本文精講內容涉及實詞、虛詞、句式、詞類活用、文化常識、句子翻譯等考點。

【原文】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軍隊攻打魯國。魯莊公將要迎戰。曹劌請求魯莊公接見自己。他的同鄉說:“當權者自會謀劃打仗的事,你又何必參與呢?”曹劌說:“當權者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

【考點】

〔十年春〕魯莊公十年的春天。十年:是指魯莊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是本地區諸侯在位年數來紀年的,這叫“王位紀年法”,到漢武帝的時候才有年號紀年法。書中的“我”即指魯國,因為《左傳》是站在魯國立場記事的,也是按魯國十二國君在位的年次紀年。十二國君是:隱、桓、莊、閔、僖、文、宣、成、襄、昭、定、哀。

〔齊師伐我〕齊國軍隊攻打魯國。師:軍隊。如成語“師出有名”是指軍隊出兵征戰要有正當的名義,后借以比喻做事有正當理由。伐:動詞,攻打;我:這里指魯國。問題:為什么“我”指代魯國呢?答:因為《左傳》是站在魯國立場記事,按照魯國紀年順序編寫的,所以稱魯國為“我”。

〔肉食者謀之〕當權者自會謀劃打仗的事。肉食者:本指吃肉的人,這里指當權者。以“吃肉者”代當權者,是運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這里是以事物的特征指代該事物。借代是文言文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如《桃花源記》中以“黃發”代“老人”,以“垂髫”代“兒童”;《出師表》中以“不毛”代“荒涼之地”,以“布衣”代“平民”。這些都是以事物的特征來代事物。之:代詞,代打仗這件事。

〔何間焉〕何必參與呢。間:讀作jiàn,動詞,參與。焉:語氣助詞,表示疑問語氣,譯為“呢”。

【原文】乃入見。問:“何以戰?”公曰:“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對曰:“小惠未遍,民弗從也。”

【譯文】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曹劌問:“您憑借什么作戰?”魯莊公說:“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不敢獨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給別人。”曹劌回答說:“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

【考點】

〔乃入見〕于是入朝去見魯莊公。“乃入見”“問”“對曰”前都省略了主語“曹劌”,翻譯時根據情況,或予以補出,或承前省略。

〔何以戰〕憑借什么作戰。這是賓語前置句,“何以”理解為“以何”,代詞“何”作介詞“以”的賓語。

〔衣食所安〕衣食這一類安身的東西。所安:所字結構,安身的東西;安:動詞,安身。

〔弗敢專也〕不敢獨自享有。弗:否定副詞,不;專:動詞,專有,獨自享有;也:句末語氣詞,加強語氣,不譯。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給別人。這是一個省略句,介詞“以”的后面省略了“之”,“以之”是介賓短語,意思是“把它”。

【原文】公曰:“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

【譯文】魯莊公說:“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我(從來)不敢虛報數目,一定根據實情去做。”曹劌說:“這只是小信用,未能讓神靈信服,神是不會保佑你的。”魯莊公說:“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明察,也一定要根據實情去處理。”曹劌回答說:“這是盡了本職一類的事,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如果作戰,請允許我跟隨您一同去。”

【考點】

〔犧牲玉帛〕祭祀神靈的牛、羊、玉帛之類的用品。犧牲:古代祭祀用的豬牛羊等祭品。色純為“犧”,體全為“牲”。古代有“三牲六畜”的說法,“三牲”是指豬、牛、羊,“六畜”是指雞、犬、豬、牛、馬、羊。“犧牲”的本義是因成為祭祀的祭品而死,后引申為為了信仰、理想和正義事業舍棄自己的生命或利益。拓展:因信仰而死叫“殉道”;因保衛國家而死叫“殉國”;因愛情而死叫“殉情”;因工作而死叫“殉職”。

〔必以信〕一定根據實情去做。以:動詞,用,使用,這里理解為“根據……去做”。同樣,下文的“必以情”的“以”也是動詞,句子理解為“根據實情去處理”。也有人把“必以信”“必以情”的“以”理解為介詞,把句子看作是省略謂語的省略句。“以”不管是動詞還是介詞,譯文是一樣的。

〔小信未孚〕這種小信用不能讓神靈信服。信:名詞,信用;孚:讀作fú,動詞,使信服。

〔弗福〕不保佑。福:名詞作動詞,賜福,保佑。

〔忠之屬也〕這是盡職分之類的事情。忠:名詞,忠誠,這里是指盡力做好分內的事。屬:名詞,類,種類。這是一個省略句和判斷句,省略主語“此”,譯為“這”;語氣助詞“也”表示判斷。

〔可以一戰〕可以憑借這個條件打一仗。可以:是兩個詞,“可”是指“可以”;“以”是介詞,理解為“憑、靠”,后面省略了代詞“之”,指代“這個條件”。因此,這是一個省略句,要理解為“可以以之一戰”。

【原文】公與之乘,戰于長勺。公將鼓之。劌曰:“未可。”齊人三鼓。劌曰:“可矣。”齊師敗績。公將馳之。劌曰:“未可。”下視其轍,登軾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齊師。

【譯文】魯莊公和他共坐一輛戰車,在長勺和齊軍作戰。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曹劌說:“現在不行。”等到齊軍三次擊鼓之后。曹劌說:“可以擊鼓進軍了。”齊軍潰敗。魯莊公又要下令駕車馬追逐齊軍。曹劌說:“還不行。”向下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登上車前的橫木眺望齊國軍隊,說:“可以追擊了。”于是追擊齊軍。

【考點】

〔戰于長勺〕這是狀語后置句,也叫介賓短語后置,理解為“于長勺戰”,譯為“在長勺作戰”。

〔公將鼓之〕魯莊公將要下令擊鼓進軍。鼓:名詞作動詞,擊鼓進軍。之:語氣助詞,用在句末,湊足音節,沒有實在意義。

〔下視其轍〕向下察看齊軍車輪碾出的痕跡。下:名詞作狀語,意思是“向下”,做動詞“視”的狀語。

〔遂逐齊師〕于是追擊齊軍。遂:副詞,于是,就;逐:追逐,追趕,這里指追擊;師:軍隊,這里指齊軍。比較:上文“公將馳之”的“馳之”也是指追擊齊軍,用“馳”是表明“驅車追趕”。

【原文】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

【譯文】戰勝齊軍后,魯莊公問他這樣做的原因。曹劌回答說:“作戰,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第二次擊鼓士氣就開始低落了,第三次擊鼓士氣就耗盡了。他們的士氣已經窮盡,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所以才戰勝了他們。大國的情況是難以推測的,怕在前面有埋伏的軍隊。我看他們車輪碾過的痕跡散亂,望見他們的旗子倒下了,所以決定追擊他們。”

【考點】

〔既克〕戰勝齊軍后。既:副詞,已經,……后;克:動詞,戰勝。

〔夫戰,勇氣也〕作戰,靠的是勇氣。這是一個判斷句,語氣助詞“也”表示判斷。戰:名詞,作戰,戰爭。夫:讀作fú,句首語氣詞,也叫“發語詞”,表示要發議論,不譯。

〔一鼓作氣〕第一次擊鼓能夠振作士氣。鼓:名詞作動詞,擊鼓。成語“一鼓作氣”出自這里,現在用來指趁勁頭大的時候抓緊做,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再而衰〕第二次擊鼓士兵們的士氣就開始低落了。再:數詞,第二次。而:連詞,表示承接關系,也就是“而”連接的兩個動作“再鼓”與“衰”有先后的關系。“再而衰”與下文的“三而竭”都是承上句“一鼓作氣”而省略了動詞“鼓”,理解為“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彼竭我盈〕他們的士氣已經窮盡,而我軍的士氣正旺盛。彼:代詞,他們,這里指齊軍。竭:形容詞,窮盡。盈: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