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六講模具設計演示文稿目前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優選)第十六講模具設計目前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錄一、模具設計概述:二、Pro/E2.0模具設計的界面:三、模具設計基本流程:目前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一、模具設計概述:㈠、模具設計基本知識:1、模具類型:將塑料原料加工成為制品的生產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注塑、擠出、壓塑和吹塑等例:注塑成型擠吹成型注吹成型
三板式注塑模具成型模具以注塑模具為主,注塑模具主要用于塑料產品的注塑成型。注塑成型也稱注射成型,它可以用來生產幾何形狀非常復雜的塑料制品。注塑成型具有制品精度高、生產效率高、生產條件比較好、生產操作客易等優點。目前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2、高分子材料理論知識:
Pro/EWildfire2.0中有專門用于注塑模具設計的模塊。利用該模塊可根據塑料制件快速而方便地設計出模具,并且可以對注射過程進行模擬分析,大大縮短了模具設計周期。對高分子材料性能的認識,是在塑料制品的設計過程中就應該具備的。對于塑料的分子結構、組成和力學性能等方面的知識參閱相關書籍,仍必須熟悉常用塑料的種類和熱學性能,比如成型溫度、成型壓力及周期、所能獲得的精度等.例如,聚丙烯(PP)成型十分容易,對模具的溫度要求不高,為35℃~65℃,收縮較小,容易脫模,其精度的建議等級是5級目前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3、注塑成型工藝過程:注塑成型可以分為加料、塑化、注射入模、保壓、冷卻和脫模共六個步驟,基本上就是材料的塑化、流動和冷卻過程,而成型前有前處理的工作,包括原料的預處理和鑲件的預熱等,制件通常也有退火和調濕等后處理。塑料的流動過程其實還可以分為充模階段、壓實階段、倒流階段和澆口凍結后的冷卻階段等。目前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4、塑料制件的結構設計:
Pro/Ewildfire2.0
中,注塑模具設計的第一步為設計塑料制件。在設計塑料制件時,應注意:(1)適當減小壁厚并盡可能保持壁厚的均勻性;(2)具有一定的脫模斜度;(3)合理設計加強筋或其他加強結構;(4)合理設計支撐和凸臺;(5)設計圓角特征;
塑料制件的形狀在不影響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應力求簡單,避免側表面凹凸不平和帶有側孔,才能使塑料制件容易從模腔中直接頂出,減少模具結構的復雜程度。對于某些要求必須帶有側凹、側凸或側孔的塑料制件,應該通過合理的設計,盡可能避免側向抽芯。例:hegai_mold_ref.prt目前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5、注塑模具的典型結構和分類:
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兩部分,定模安裝在注塑機的固定模板上;動模安裝在注塑機的移動模板上,并可隨移動模板實現模具的開啟和閉合,其中模具定模和動模閉合后一起構成模具型腔和澆注系統,注塑機即可向模具型腔注入熔融塑料,經保溫、冷卻后,定模和動模分離,并由模具的推出機構將塑件推出,得到塑件產品。一副典型的注塑模具一般包含如下組件:(1)、成型元件:成型用的型腔(凹模)和型芯(凸模)及其固定部分;(2)、脫模元件:成型后的塑件脫模機構部分,如頂出機構和側抽芯及復位機構;(3)、模具的澆注系統;目前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4)、模具的溫度調節系統.包括冷卻系統或電加熱系統;(5)、模具的合模導向機構;(6)、模架:模具在注塑機上的固定部分;
注塑模具的種類有兩板模、三板模等。在結構形式上,成型元件需根據塑件零件的形狀來定,通常型腔是由自由曲面構成,而其它結構的零部件主要是一些塊狀和圓柱狀形式,應用ProE特征設計模塊設計較為容易,模架在當前主要以標準模架為主。
本章模具設計主要講述根據塑料零件,進行模具的收縮,分模和動定模設計。目前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6、常用的注塑模具制造材料:注塑模具常用鋼來制造,但是選擇的鋼也有不同,一般結構簡單的模具,使用45號鋼來制造。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和生產批量大的模具成型零件采用合金工具鋼制造,如熱作模具鋼5CrNiMo等。7、注塑模成型零部件的設計:成型零部件:是與塑料接觸的決定塑料制件幾何形狀的模具零件。成型零件:可以分為型腔類和型芯類,如凸模、凹模、型芯等。目前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型腔類零件:成型塑料制件外形的模具零件。型芯類零件:成型塑料制件內形的模具零件。
成型零部件在注射成型過程中,經常承受溫度、壓力及塑料熔體對它們的沖擊和摩擦作用,長期工作以后,容易發生磨損、變形和斷裂。因此,設計注塑模具時,必須針對塑料制品的結構特點、生產批量、使用要求、模具的壽命等問題,合理地設計成型零部件的結構形式,準確地計算它們的尺寸和公差,并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剛度和良好的表面質量。目前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8、澆注系統:澆注系統是塑料熔體由注塑機噴嘴到模具型腔的流動通道,它將塑料熔體導入型腔并將注射壓力傳遞到各個部位。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主流道(Sprue):模具進料的入口,連接注塑機噴嘴與分流道的流道。分流道(Runner):主流道與型腔澆口的一段通道,它將從主流道注入的熔體分配到型腔中的各個部分或不同型腔,起對熔體分流轉向的作用。澆口(Gate):冷料穴(ColdslugWell):由分流道通向型腔的一小段流道,進入型腔的門口,是澆注系統中長度最短,截面最小,最重要的一段。位于主流道末端、分模面的動模一側。收集熔體流動的前鋒冷料,避免冷料進入型腔對塑料制件造成不利影響。目前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1-主流道襯套;2-主流道;3-分流道;4-澆口;5-型腔;6-拉桿;7-冷料穴目前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9、分模面設計:
分模面:是分開模具取出制品的界面。分模面常常是動模和定模的接觸面。根據分模面位置的不同,成型后塑料制件在模具中的位置有三種情況:(1)塑料制件全部留在動模一側;(2)塑料制件全部留在定模一側;(3)塑料制件在動模和定模中各留一部分。分模面的類型、形狀及位置選擇是否恰當,設計是否合理,在注塑模設計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考慮以下原則:目前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分模面選擇原則:(1)保證模具結構簡單,模具容易加工;(2)有利于制品脫模;(3)保證塑料直徑尺寸精度;
盡量保證模具分開后,塑料制件留在動模一側,因脫模機構一般設在動模一側,而使脫模容易盡量將型腔設計在同一個型面上,提高制件尺寸精度(4)保證塑料制件外觀;
一般澆口的位置不宜設在制品的外側表面,以免留下澆口痕跡。同時應保證容易清除和修整在分模面處產生的溢料飛邊。(5)保證型腔排氣順利;
分模面應該盡可能與最后才填充熔體的型腔表面重合,以利于型腔排氣。目前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10、側向分型:
對帶有側凹或側孔結構的塑料制件,一般都需要進行側向分型或側向抽芯,才能將塑料制件取出。即必須將成型側孔或側凹的零件做成可動的結構,在塑料制品脫模前,先將其抽出,然后再從型腔中和型芯上脫出塑料制件。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前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㈡、Pro/E模具設計專業術語:1、設計模型(DesignModel):設計模型:就是最終的塑件產品,也是進行注塑模具結構設計的“源”,其通常在零件設計模塊完成。★設計模型決定了模具型腔或型芯的外形,是模具設計的基礎和依據。
★如設計模型為一個組件,則應將所有零件在裝配模式中預先合并成為一個零件模型。目前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2、參考模型(ReferenceModel):參考模型:在建立模具裝配中,當選擇了一個設計模型添加到模具模型中時,Pro/E將從設計模型復制出一個模型裝配到模具模型中,并提示輸入名字命名復制出來的模型,該模型即為模具設計的參考模型。★參考模型與設計模型之間存在一定的參數關系。
★在零件模型中修改設計模型時,模具模型中的參考模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但在模具模型中增加特征到參考模型,將不會影響到設計模型。以后可考慮到由于收縮等問題,導致模具型腔的變化來修改參照模型,而不改變零件模型(設計模型)。★當創建一模多穴模具時,在模具模型中將存在多個單一的參考模型,它們都具有獨立的名字,而且都參考相同的設計模型。目前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3、工件模型(WorkpieceModel):工件模型:又稱坯料模型。使用分模面分割工件模型,就可得到模具的型腔、型芯等元件。★它是模具元件的全部體積,也是一個零件模型;
★可通過裝配的方式將在Part模塊中創建的工件添加到模具模塊,或在模具模塊直接創建一個工件零件;★工件模型的體積應包圍所有的參考模型、模穴、澆口、流道和模口等。4、模具模型(MoldModel):模具模型即模具的成型元件,是通過模具的毛坯去除參照模型后,按照分型面在進行分割后得到的。
模具模型文件以*.mfg為后綴命名。目前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5、鑄件(Molding):鑄件:實際鑄造過程中所產生的最終零件,即向模具型腔注入材料后生產的零件。★可以用于觀察生成的鑄件是否與設計模型一致,還可用于開模時的干涉檢查。6、分模面(PartingSurface):分模面:用于分割工件或已存在的模具體積塊的。★分模面由一個或多個曲面特征組成。是模具設計中,最重要、最關鍵的過程。確立了正確的分模面,才能打開模具,同時也就確定了模具的結構形式。
★在Pro/E中,使用曲面特征來創建分模面,分模面的創建必須兩個基本原則:
1)分模面必須與工件或模具體積塊完全相交來形成分割;
2)所設計的分模面不能自我相交。目前二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7、
收縮率(Shrinkage):★注塑后的制品在冷卻過程中,會產生體積收縮,它是塑料的固有特性。
★而設計零件模型的時候總是按照零件的實際尺寸進行的,如果仍按實際尺寸制造模具,那產品由于收縮會小于實際尺寸。★因此在設計模具時就必須考慮塑料的收縮性,設定收縮率,抵消由于塑料收縮而產生的尺寸和形狀誤差。8、拔模斜度:★由于塑料冷卻過程中的收縮,會使制件緊緊地抱住模具型芯或型腔中凸出的部分,造成脫模困難,因此要在沿脫模方向的平面上設計拔模斜度,以使制件很容易的脫模。目前二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二、Pro/EWildfire2.0模具設計的界面:㈠、進入模具模型的步驟:1)選擇【文件】|【新建】,出現【新建】對話框;2)在【類型】欄中選擇【制造】項;3)在【子類型】欄中選擇【模具型腔】項;4)輸入文件名;hegai_mold
5)
選擇設計模板;6)
進入模具設計界面。確定目前二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Pro/EWildfire2.0模具設計的界面在模具設計模式中,系統彈出“模具”菜單,環境中有mold_fromt、mold_right、mold_pln三個基準面及拔模方向。目前二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模具設計界面組成與Part模塊主界面基本相同,下面就不同部分進行介紹。
㈡、模具設計的界面:1、模具菜單管理器:模具模型的菜單管理器如圖所示,現作一簡單說明:⑴、模具模型(moldmodel)將設計模型和工件模型加入到模具模型中,下級菜單如圖:目前二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前二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用于在模型組件中產生一些相關特征,如澆注系統。采用下列菜單選項來產生澆注系統的主流道、分流道和澆口等。⑵、特征(Feature):
目前二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⑶、收縮(Shrinkage)設置零件模型的收縮率。⑷、分模面(PartingSurf)
創建和編輯分模面。⑸、模具體積塊(MoldVolume)在產生模具型腔前,先用分模面將坯料(Workpiece)體積塊分割成幾個體積塊。⑹、模具元件(MoldComp)MoldComponents的縮寫,用于將MoldVolume分割出來的體積塊轉變成模具組件,形成組件模型文件*.prt。目前二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定義模具組件移動,將模具裝配件爆炸開。⑺、模具進料孔(MoldOpening):⑻、鑄件(Molding):由產生的模具組件模擬注塑成型為一個塑料件。⑼、模具布局(MoldLayout):產生或打開一個模具布局。目前二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2、模具模型工具欄:進入模具設計界面后,會同時彈出模具模型工具欄。————裝配參考模型————設置收縮率————產生工件————
產生模具型腔————
產生分模線————
產生分模面————
分割體積塊————
創建型腔零件————
定義開模————
剪切零件模型————
切換到模型布局產生型腔體積塊產生型腔零件模型以Skirt(裙邊)方式創建自動分模面以一般的方式創建分模面目前二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3、模型顯示控制圖標:該圖標對模具中的所有分模面、體積塊、組件顯示與否起開關控制作用,點選圖標,出現如下對話框:隱藏組件顯示所選對象隱藏過濾器可見組件選擇全選取消全選隱藏所選對象顯示目前三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4、利用模型樹對模具組件進行操作:模具模型是一個裝配體,由參考模型、工件模型、模具組件等多個模型對象組成。鼠標右鍵擊頂級項彈出快捷菜單:目前三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鼠標右擊Part零件彈出快捷菜單:目前三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三、模具設計基本流程: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注塑盒蓋模具設計:
設計模型文件名:hegai.prt目前三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模具設計的主菜單————裝配設計模型和坯料模型————
設計澆注系統————
設置成品件的收縮率————
設計分模面————
拆出模具體積塊————
將模型體積轉換為型腔————
開模————
建立注塑件目前三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㈠、建立模具模型(MoldModel):★設置工作目錄:★選擇合適位置建立新目錄(文件夾)取名:第十六講例題;★將零件文件hegai.prt復制到該目錄中;★設置工作目錄:【文件】∣【設置工作目錄】→選擇目錄第十六講例題,點擊【確定】。目前三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1、新建一個模具模型設計環境:使用【文件】菜單中的【新建】命令,或點擊【新建】工具按鈕,打開【新建】對話框,在對話框中的【類型】選擇【制造】,【子類型】選擇【模具型腔】,輸入模具模型的文件名:hegai_mold,單擊【確定】按鈕(注意使用mmns_mfg_mold模板),進入模具設計模式。→畫面顯示坐標系:MOLD_DEF_CSYS及基準面:MOLD_FRONT、
MOLD_RIGHT、MAIN_PARTING_PLN。如圖所示:目前三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2、創建參考模型:⑴、選擇【模具模型】菜單中的【裝配】或【創建】
中的【參照模型】命令,也可單擊工具按鈕,在模型模具中裝配或創建參照模型。目前三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⑵、選取參考零件:系統彈出【文件打開】對話框,選擇hegai.prt,點擊【打開】。目前三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
如果選擇【創建】,系統彈出【元件創建】,點擊【確定】,彈除【創建選項】對話框,選【復制現有】,點擊瀏覽,在【文件打開】對話框中選中零件模型,單擊【打開】,點擊【創建選項】對話框中的【確定】。目前三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⑶、在【放置參照】對話框中選擇合理約束,把零件裝配到模具模型中,增加三個“匹配”約束:hegai:TOP和hegai_mold:main_Parting_pln,hegai:right和hegai_mold:mold_front,Hegai:front和hegai_mold:mold_right。完成約束定義后,單擊【確定】。參考零件裝配完成后的裝配件,如圖所示目前四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⑷、命名參考模型:在系統彈出【創建參照模型】對話框,選擇【按參照合并
】后單擊【確定】按鈕,完成參照模型的創建。目前四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創建參照模型】對話框選項說明:設計模具的參考原型的名字模具零件原型由設計模型復制出參考模型,并且在參考模型名稱框中命名直接使用設計模型作為參考模型★單擊確定,接受默認的參考模型名稱目前四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⑸、隱藏參考模型的基準面和坐標系:圖示的環境中參考模型的基準面和模具的裝配基準面同時顯示,可創建一個新層將參考模型基準面進行隱藏。①、單擊系統導航器中的【顯示】菜單,選擇菜單中的
【層樹】,系統顯示當前的層狀態。目前四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②、單擊【層】菜單,選擇【新建層】命令,彈出【層屬性】
對話框中,在對話框中輸入層的名稱ref_part_dtm,選擇
【規則】選項,并在【選項】下拉菜單中選擇【獨立】選項卡,單擊【編輯規則】。目前四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③、在彈出的【規則編輯器】中,在【查找】中選擇【基準平面】,通過【新增】查找到參照模型的三個基準平面,點擊【確定】,回到【規則屬性】對話框,此時,窗口中三個參照模型基準面高亮顯示,單擊【確定】,新層定義完畢。④、在層樹中選擇新層右擊,選擇【隱藏】命令。目前四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方法二、選中所有零件中的圖層,擊右鍵→隱藏3、創建工件模型(Workpiece):工件模型又稱模具的模坯(毛坯)。⑴、選擇【模具模型】中【創建】中的【工件】命令;目前四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⑵、在【創建工件】菜單中選擇【手動】;目前四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⑶、系統彈出【元件創建】對話框,在名稱中輸入工件名稱Workpiece,點擊【確定】;⑷、系統彈出【創建選項】對話框,選擇【創建特征】,單擊【確定】;目前四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⑸、進入創建特征菜單。創建工件實體特征:選擇【加材料】命令,彈出菜單,選擇【拉伸】→
【實體】,點擊【完成】;選擇mold_front面作為草繪平面,mold_ringt面為草會面的參照面,點擊【草繪】,在【參照】對話框中選擇底面和mold_ringt面圍尺寸參照,點擊【關閉】,進入草繪模式;目前四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草繪一個矩形截面;在【選項】中選擇兩側拉伸,設置拉伸距離為70,點擊【確定】。目前五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前五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⑹、點擊【完成/退出】完成工件的創建。工件顏色默認為綠色。參考零件為白色⑺、存盤:工作目錄下有擴展名為mfg的模具設計文件、模具配置文件、參照模型文件。目前五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4、收縮率設置:(Shrinkage)按尺寸設置收縮:
①、在【模具】菜單中依次單擊【收縮】、【按尺寸】,系統彈出【按尺寸收縮】對話框;②、在【按尺寸收縮】對話框中,選擇公式類型1+S,收縮選項中的“多個尺寸”選擇所有尺寸,比率輸入0.08,單擊【確定】,再點擊【模具】中的【完成/退出】,系統根據設定的收縮率再生模型。目前五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前五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按比率設置收縮:①、依次點擊【收縮】、【按比率】,輸入比率值。目前五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目前五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5、設計澆注系統:⑴、選擇【模具】∣【特征】→【型腔組件】(表示流道建立在模具裝配件上,因此坯料及參考零件均可拾取)
→
【實體】→【切減材料
】→以后即為實體特征的創建過程。目前五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⑵、繪制草圖截面:選擇mold_front作為草繪面,使用缺省的草繪試圖方向,單擊【確定】,彈出【參照】對話框,添加塑件頂面和工件的頂面作為尺寸參照。草繪截面如圖示:目前五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⑶、草繪截面結束后,單擊確定按鈕,回到“旋轉”特征“面板,點擊確定,完成澆注系統的創建。目前五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6、建立分型面:分型面是用來將模具型腔分割成凸模和凹模的面。⑴、選擇【模具】∣【分型面
】→【創建】:⑵、系統彈出【分型面名稱】對話框,輸入分型面名稱Part_surf_1,點擊【確定】按鈕;⑶、創建分模面曲面特征:①、先復制參考零件的內表面:目前六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在系統彈出【曲面定義】菜單中,選擇【增加】命令;打開【曲面選項】子菜單,選擇【復制】;系統彈出【曲面:復制”】對話框,目前六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為了方便選擇參照零件表面,在模型樹中選中工件(workpiece)右擊,選擇【遮蔽】命令,選取參照模型的內表面和底面作為分型面,單擊右鍵結束,單擊【曲面:復制】對話框中的【確定】按鈕;目前六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②、將復制的曲面拉伸至坯料:系統彈出菜單,依次選擇菜單【延拓】、【沿方向】、【向上至平面】、【依次】,目前六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應用遮蔽按鈕,取消工件遮蔽,遮蔽參照模型,使得屏幕只保留工件和分型面。目前六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系統提示:一個邊加入鏈,為選擇工件表面作為參照平面,在分型面上選擇左下方邊為沿展邊,單擊【完成】,系統提示:選擇選取曲面延伸所至的平面,選擇工件的左側面為參照平面,單擊【確認延拓】”,依次進行延伸,直至該分型面上的所有邊都延伸到工件4個側面,完成分型面創建。參照平面(終止面)目前六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完成分型面創建,點擊【完成/返回】。目前六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在模型樹中顯示零部件及特征在模型樹顯示∣設置→樹過濾器→在顯示選項中選中特征復選框→確定→在模型樹中將可顯示出零組件及特征。目前六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分型面”菜單選項說明:
“創建”:用于創建分型面;
“修改”:用于修改現有的分型面;
“重定義”:用來重新定義現有的分型面;
“刪除”:用來刪除現有的分型面;
“重命名”:用來修改現有分型面名稱;
“遮蔽”:用來遮蔽現有的分型面;“撤銷遮蔽”:用來撤銷遮蔽;
“著色”:用來給分型面著色顯示。在選擇“修改”、“重定以”、“刪除”、“重命名”、“遮蔽”、“撤銷遮蔽”、“著色”命令時,系統會彈出“搜索工具”對話框,選擇現有的分型面進行操作。目前六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搜索工具”對話框:注:分型面是由多個單一的曲面特征通過合并、剪切、延伸等操作組合在一起,在創建時要注意:①、分型面必須與要分割對象邊緣完全相交。②、分型面不能自相交。目前六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7、拆模(創建模具體積塊):創建模具體積塊就是將工件分割成公模(凸模)和母模(凹模)。⑴、產生模具體積塊(MoldVolume):①、選擇【模具】|【模具體積塊】中的【分割】;在“模具體積塊”子菜單中的創建、修改、重定義、刪除、重命名、遮掩、著色等命令的用途與“分型面”相同。
目前七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②、選擇【分割】命令,彈出【分割體積塊】菜單,選擇【兩個體積塊】|【所有工件】,點擊【完成】;“分割體積塊”選項說明:兩個體積塊:分割完成后產生兩個模具體積塊。一個體積塊:分割完成后只產生一個模具體積塊。所有工件:分割所有工件。模具體積塊:以已經存在的模具體積塊作為分割對象。選擇元件:選取模具元件作為分割對象。目前七十一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③、彈出【分割】對話框,提示在模型上選擇分型面后中鍵結束,完成分割曲面定義,單擊【確定】按鈕;④、分割體積:系統彈出【體積塊名稱】對話框,輸入名稱MOLD_VOL_1后單擊確定,彈出【體積塊名稱】對話框,輸入名稱MOLD_VOL_2,單擊【確定】按鈕,完成體積分割,模型樹中出現分割特征標識;目前七十二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此時,型腔、型芯以紫紅色線顯示:★
→完成∣返回返回主菜單,目前七十三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模型樹中設置顯示“特征”此時模型樹中顯示出參照零件切除特征,因Pro/E系統自動將參考零件從坯料中切除掉(cutout),生成空腔。目前七十四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⑵、創建模具元件:由模具體積塊生成模具型腔,即抽取模具的凸模與凹模。①、選擇【模具】|【模具元件】,彈出【模具元件】對話框,選擇【抽取】命令;目前七十五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
彈出【創建模具元件】對話框,選中分割體積塊MOLD_VOL_1,點擊【確定】按鈕,系統提示,“抽取零件名稱輸入”,使用缺省名稱,點擊【確定】,則凸模創建完成;再按相同方法,在彈出【創建模具元件】對話框,選中分割體積塊MOLD_VOL_2,點擊【確定】按鈕,則凹模創建完成;或選擇全部體積塊。目前七十六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至此,模具的上下模腔已經產生,在模型樹中多了兩個文件:Mold_Vol_Down.prt和Mold_Vol_Up.prt。如圖示:至此,模具設計基本完成。參考零件工件(坯料)分割的體積塊上下模型目前七十七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8、鑄模(充型)的創建:
鑄模(試模)是用凸模與凹模零件形成的型腔來形成澆注后的塑件,是單一實體的零件文件,不包含任何的坐標系統及基準面,不能復制。
利用鑄模創建來檢驗模具設計的正確性。⑴、選擇【模具】∣【鑄模】→【創建】(創建包括澆注系統及模腔等填充后的注塑件)。目前七十八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⑵、系統提示:
輸入成型塑料件名稱:hegai_molding.prt點擊【確定】,模型樹中增加了充型后得到的零件。注塑成型件
★
澆注完成的注塑件如圖(紅色線條顯示)目前七十九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注塑成型件注塑成型件目前八十頁\總數八十九頁\編于八點繼續下一頁上一頁“鑄模”的應用:①、檢驗拆模過程的正確性。能否成功創建鑄模,代表拆模流程是否正確。②、檢驗拆模的完整性。利用系統提供的分析工具,計算工件、模具元件和鑄模的體積。如果拆模的流程正確且完整,則工件的體積應等于模具元件和鑄模體積之和。③、檢查開模干涉:創建完全的鑄模可以在模擬模具開啟步驟時做干涉檢查。④、計算材料的回收率:計算鑄模與參照模型之差可以得到澆注、流道及注入口的特征所占的體積,進而可以計算出材料回收率。⑤、產生結構分析所需網格。鑄模是三維實體模型,故可以產生結構分析所需的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數字出版行業市場運營動態調研與發展建議咨詢報告
- 電子商務師中級模擬考試題與參考答案
- 北京市一七一中學2025年高考適應性考試英語試卷含解析
- 驗光員測試題(含答案)
- 車工高級工練習題(附參考答案)
- 職業技術學院2024級證券實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 2025年海南省海口九中等學校聯考中考數學一模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院感爆發處置規范理論考核試題
- 游樂設施施工項目成本效益分析考核試卷
- 畜牧業養殖廢棄物處理政策效果與優化建議考核試卷
- 用教學案例解讀修訂版小學數學課標
- 第九章-人類與自然地理環境.課件
- 中考動員大會校長演講稿
- 各種各樣的房子課件
- 課題申報書:產教融合視域下職業教育賦能新質生產力的模型構建和實現路徑研究
- 臨床試驗入組經驗分享
- 跨國合作:應對全球傳染病挑戰
- 《永輝超市S店庫存管理問題及產生原因和優化建議》8700字(論文)
- 《光儲充一體化電站技術規范》標準編制說明+征求意見稿
- 《電力人工智能平臺樣本標準規范編制說明》
- 財報分析-伊利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