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_第1頁
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_第2頁
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_第3頁
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_第4頁
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ebRTC音視頻實時互動技術:原理、實戰與源碼分析讀書筆記模板01思維導圖讀書筆記作者介紹內容摘要目錄分析精彩摘錄目錄0305020406思維導圖音視頻源碼第章通信技術內容部分讀者小結音視頻視頻信令第章數據網絡服務器使用客戶端渲染本書關鍵字分析思維導圖內容摘要內容摘要本書分為三部分,共13章。其中第1~3章為第一部分,主要介紹WebRTC的由來,為什么要選擇WebRTC,以及實時音視頻通信的本質是什么。其中第3章最為關鍵,只有了解了音視頻實時通信的本質,你才能知道音視頻實時通信要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理解WebRTC為什么要這樣做。第二部分包括第4~10章,這部分的內容比較多,我會循序漸進地向你講解WebRTC的理論和實戰。其中第4章介紹了一個最簡單的WebRTC信令服務器該如何構建,第5章介紹了如何通過瀏覽器實現一對一通信,通過這兩章你就可以搭建出一個WebRTC一對一實時通信系統了。第6章介紹了WebRTC底層是如何傳輸音視頻數據的,重點是如何進行NAT穿越;第7章詳述了WebRTC媒體協商使用的SDP各字段的含義。需要說明的是,SDP中的每個字段你都需要牢記在心,這樣才能為后續閱讀WebRTC代碼掃清障礙。第8章介紹如何通過移動端(Android、iOS)Native的方式實現一對一通信,讀完本章內容后,將能實現Web端與移動端的互聯互通;第9章介紹了WebRTC底層的傳輸協議RTP/RTCP,這部分內容是每個從事實時通信工作的讀者必須掌握的;第10章介紹了WebRTC的兩種擁塞控制算法,詳細介紹了WebRTC為什么最終選擇Transport-CC作為默認擁塞控制算法。第三部分包括第11~13章。其中第11章介紹了編譯WebRTC源碼庫的方法,對于大多數剛入門的讀者來說,學習WebRTC的第一道門檻便是如何編譯WebRTC,通過對該章的學習,相信你一定可以順利地將WebRTC庫編譯出來;第12章對WebRTC的peerconnect_client例子做了深入剖析,這個例子可以說是我們學習WebRTC源碼的必經之路,這一章你一定要多花些時間將其全部掌握;第13章是對WebRTC源碼的整體架構和運轉流程的詳細分析,也是本書最難的部分,將這章了解清楚后,你就知道WebRTC是如何運轉的了。讀書筆記讀書筆記書中很多知識講解的非常詳細,對于像我這樣的初學者而言,起到了很大的幫助。難得的和專業掛鉤,但又很慚愧,從來都是浮于表面,沒有細細琢磨過它的底層原理到底是什么。入個門還可以的,相對比較系統。適合初學者的同學瀏覽,迅速建立起對webrtc的認知,后續再針對性的閱讀更深入的資料。講得很細節,整體內容感覺比較散,層次感不是太強,適合很初級的初學者。經常看到通過各種方式各個平臺推薦這本書,對于小白來說有點價值,但是絕對不值這個價格,有效的內容減少,深度較低。這本書把webRTC的所有技術要點都闡述的十分清楚,非常適合初學者。關于WebRTC比較完整系統的介紹資料,讀起來要比那些翻譯資料更符合我們的語言習慣。目錄分析1.1音視頻的歷史1.2移動互聯網1.3音視頻直播的兩條技術路線1.4音視頻直播的現狀第1章音視頻直播的前世今生1.6小結1.5音視頻直播的未來第1章音視頻直播的前世今生2.1自研直播客戶端架構2.3小結2.2WebRTC客戶端架構第2章為什么要使用webRTC2.1自研直播客戶端架構2.1.1拆分音視頻模塊2.1.2跨平臺2.1.3插件化管理2.1.4其他3.1兩種指標3.3小結3.2實時通信的主要矛盾第3章音視頻實時通信的本質3.1兩種指標3.1.1實時通信延遲指標3.1.2音視頻服務質量指標3.2實時通信的主要矛盾3.2.1增加帶寬3.2.2減少數據量3.2.3適當增加時延3.2.4提高網絡質量3.2.5快速準確地評估帶寬4.1WebRTC一對一架構4.2細化架構4.3信令4.4構建信令服務器4.5小結12345第4章構建WebRTC一對一信令服務器4.3信令4.3.1信令定義4.3.2信令時序4.3.3信令傳輸協議的選擇4.4構建信令服務器4.4.1信令服務器的實現方案4.4.2信令服務器的業務邏輯4.4.3信令服務器的實現4.4.4信令服務器的安裝與部署4.4.5信令服務器的完整代碼5.1瀏覽器對WebRTC的支持5.3采集音視頻數據5.2遍歷音視頻設備第5章WebRTC實現一對一通信5.4MediaStream與MediaStreamTrack5.5本地視頻預覽5.6信令狀態機5.7RTCPeerConnection5.8小結12345第5章WebRTC實現一對一通信5.7RTCPeerConnection5.7.1創建RTCPeerConnection對象5.7.2RTCPeerConnection與本地音視頻數據綁定5.7.3媒體協商5.7.4ICE5.7.5SDP與Candidate消息的交換5.7.6遠端音視頻渲染5.7.7客戶端完整例子6.1Candidate種類與優先級6.2ICE策略6.3P2P連接6.4網絡中繼6.5小結12345第6章WebRTC中的℃E實現6.3P2P連接6.3.1完全錐型NAT6.3.2IP限制錐型NAT6.3.3端口限制錐型NAT6.3.4對稱型NAT6.3.5NAT類型檢測6.3.6如何進行NAT穿越6.4網絡中繼6.4.1TURN協議中轉數據6.4.2WebRTC使用TURN協議6.4.3STUN/TURN服務器的安裝與部署7.1SDP標準規范7.2WebRTC中SDP的整體結構7.3媒體信息7.4PlanB與UnifiedPlan第7章WebRTC中的SDP7.5WebRTC如何保證數據安全7.6RTP擴展頭7.7服務質量7.8SDP詳解7.9ORTC7.10小結010302040506第7章WebRTC中的SDP7.3媒體信息7.3.1音頻媒體信息7.3.2視頻媒體信息7.3.3SSRC與CNAME8.1WebRTCNative的核心8.3iOS端的實現8.2Android端的實現第8章各端的互聯互通8.5小結8.4PC端與Mac端的實現第8章各端的互聯互通8.2Android端的實現8.2.1申請權限8.2.2引入WebRTC庫8.2.3構造PeerConnectionFactory8.2.4創建音視頻源8.2.5視頻采集8.2.6視頻渲染8.2.7創建PeerConnection8.2.8建立信令系統8.3iOS端的實現8.3.1申請權限8.3.2引入WebRTC庫8.3.3構造RTCPeerConnectionFactory8.3.4創建音視頻源8.3.5視頻采集8.3.6本地視頻預覽8.3.7建立信令系統8.3.8創建RTCPeerConnection8.3.9遠端視頻渲染9.1如何選擇UDP與TCP9.2RTP9.3RTCP9.4小結第9章網絡傳輸協議RTP與RTCP9.2RTP9.2.1RTP協議頭9.2.2RTP的使用9.2.3RTP擴展頭9.2.4RTP中的填充數據9.3RTCP9.3.1RTCP報文分類9.3.2RTCP協議頭9.3.3WebRTC的反饋報文10.1WebRTC的擁塞控制算法10.3小結10.2擁塞控制算法比較第10章webRTC擁塞控制10.1WebRTC的擁塞控制算法10.1.1GoogREMB10.1.2TransportCC10.1.3基于丟包的擁塞評估算法原理10.1.4WebRTC擁塞控制流程10.2擁塞控制算法比較10.2.1擁塞控制的準確性10.2.2與TCP連接并存時的公平性10.2.3同種類型連接的公平性10.2.4擁塞控制算法在丟包情況下的表現11.1WebRTC源碼的選擇11.3國內WebRTC鏡像11.2WebRTC開發環境的搭建第11章WebRTC源碼分析入門11.5小結11.4WebRTC目錄結構第11章WebRTC源碼分析入門11.2WebRTC開發環境的搭建11.2.1配置軟硬件環境11.2.2安裝依賴工具包11.2.3獲取并編譯WebRTC代碼11.4WebRTC目錄結構11.4.1WebRTC主目錄11.4.2modules目錄12.1信令服務器實現分析12.3小結12.2PeerConnection客戶端分析第12章分析WebRTC源碼的必經之路12.1信令服務器實現分析12.1.1信令服務器的組成12.1.2信令服務器的工作流程12.2PeerConnection客戶端分析12.2.1運行peerconnection_client12.2.2peerconnection_client的組成12.2.3界面的展示12.2.4視頻的渲染12.2.5WebRTC的使用12.2.6信令的處理13.1WebRTC的數據流13.2WebRTC線程模型13.3網絡傳輸13.4音視頻數據采集13.5音視頻編解碼13.6小結010302040506第13章WebRTC源碼分析13.2WebRTC線程模型13.2.1WebRTC線程的創建與使用13.2.2線程切換13.3網絡傳輸13.3.1網絡接收與分發模塊類關系圖13.3.2網絡連接的建立13.4音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