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八年級地理知識點湘教版八班級上冊地理期末學問點
一、地勢和地形
1、地勢呈階梯狀分布
⑴地勢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西部多為山地、高原和盆地,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
⑵三級階梯概況
階梯名稱海拔高度主要地形類型主要地形區
第一級階梯4000米以上高原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
界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東緣
其次級階梯1000~2000米高原、盆地內蒙古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
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級階梯500米以下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間分布東南丘陵、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對我國氣候、河流、交通產生的影響:①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上的潮濕氣流向我國內陸推動,為我國廣闊地區帶來了豐沛的降水。②對河流的影響:西高東低的地勢,造成我國的大江大河自西向東奔入海洋;河流從高一級階梯向低一級階梯流淌時,落差大,產生巨大的水能。③對交通的影響: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便利了沿海和內陸的聯系,但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2、地形簡單多樣(P24中的圖2.4)
⑴四大高原的特點: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廣布、雪山連綿。
黃土高原:世界上面積最廣的黃土分布區,千溝萬壑、支離破裂。
云貴高原:喀斯特地貌廣布,地表坎坷不平。
內蒙古高原:我國其次大高原,地面坦蕩、一望無垠。
⑵三大平原特點:
東北平原:我國面積的平原,地勢坦蕩,黑土廣布。
華北平原:我國最完整的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我國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魚米之鄉”。
⑶四大盆地特點:
塔里木盆地:我國面積盆地,有我國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和我國內流河——塔里木河。準噶爾盆地:我國面積其次大盆地,相對潮濕。
柴達木盆地:我國地勢的盆地,有“聚寶盆”之稱。
四川盆地:也稱“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積較大的成都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的美譽。
⑷主要山脈(P26中的圖2.6)
①東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陰山;中列:昆侖山——秦嶺;南列:南嶺。
②東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長白山——武夷山;東列:臺灣山脈。
③西北——東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爾泰山;中列:祁連山;南列:巴顏喀拉山。
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賀蘭山;中列:六盤山;南列:橫斷山區。
⑤弧形走向:喜馬拉雅山脈,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國和尼泊爾邊疆。
⑥中國五岳:東岳泰山(山東),西岳華山(陜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
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地理八班級上冊期末學問點
中國的自然環境
第一節地形和地勢
1、我國地形的特點(地形類型多樣,山區面積廣闊)。
2、縱橫交叉的山脈就像大地隆起的脊梁,構成我國地形的。(骨架)。
3、從圖上可以看出,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面積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3。
4、我國地勢的特點(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5、我國陸地的最低點(艾丁湖)。
6、我國陸地海拔地方是(珠穆朗瑪峰),它位于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
其次節氣候
1、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夏季(普遍高溫)。
2、我國大部分地區1月平均氣溫由南向北漸漸降低,1月(0℃)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和海口的1月平均氣溫相差約(50℃)。
3、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普遍高溫)。我國大部分地區7月平均氣溫在(20℃)以上。
4、我國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龍江漠河縣的北極村),最熱的地方(新疆的吐魯番)。
5、依據氣溫的南北差異,并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從北到南,可以將我國劃分為5個溫度帶:(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一個地高天寒、面積廣闊的(青藏高原)區。
6、從總體上看,我國降水的空間分布很不勻稱。年降水量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7、我國降水最多的地方是(火燒寮)、我國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遜)。
8、一個地區降水量和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反映該地氣候的(干濕狀況)。
9、年降水量大于蒸發量,氣候(潮濕);年降水量小于蒸發量,氣候(干旱)。
10、依據氣候的干濕狀況,可以將我國劃分為(潮濕)、(半潮濕)、(干旱)、和(半干旱)四類地區。
11、我國東南部以(潮濕)、(半潮濕)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區為主。
12、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征(氣候簡單多樣)和(季風氣候顯著)兩個主要特征。
13、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有(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地形)等。
14、我國東部地區為世界上典型的(季風氣候)區,由北向南分布著(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氣候,季風氣候的類型齊全。
15、我國西北部分布著(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地區分布著獨特的(高原山地)氣候。
中國的自然資源
第一節自然資源的基本特征
1、自然界中對人類活動有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和水能等,稱為(自然資源)。
2、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3、土地、陽光、森林、水和水能等,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可以循環使用,稱為(可再生資源)。
4、煤炭、石油、鐵礦等,形成、再生過程特別緩慢,相對于人類歷史而言,幾乎不行再生,用一點就少一點,稱為(非可再生資源)。
5、我國自然資源的特征(總量豐富,人均不足)。
初二(地理(學習(方法)))歸納(總結)
(一)學習什么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城市分布的人文地理內容?是區域地理,還是綜合地理?
(二)在什么地方?就是該區域的地理位置,它包括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及政區位置等,要搞清所學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與聯系,要充分利用地圖和地球儀,通過讀圖、填圖、繪圖等方法得到鞏固與提高。
(三)為什么有這種地理事物或地理現象?要知道某一區域中為什么有某種地理事物或某種地理現象及其之間存在差異的緣由。學習時應仔細聽課,特殊留意老師的啟發、引導與指導的內容,結合課本“想一想”“讀一讀”“做一做”,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去仔細觀看、探究、思索,用發散性思維創新地揭示出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及規律。
(四)將地理事物的存在和地理現象的發生與人類的活動聯系在一起進行考查。將地理現象與人類(社會實踐)聯系在一起,分析它對人類生活、生產有哪些有利影響,哪些不利影響。
(五)把握地理事物發生、進展及變化規律,運用正確的方法處理好人類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例如,人類怎樣合理利用各種資源來進展生產、改善生活?怎樣防備自然災難,削減或免受損失?怎樣愛護環境,使人類的生存與經濟進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從而實現可持續進展。
二、運用地圖學習地理同學們從學校開頭,就已了解到地圖是學習地理必不行少的工具。地圖不但展現了各個區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而且還能概括地反映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分布狀況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因此,不會閱讀地圖是無法學好地理的。那么應當怎樣閱讀地圖呢?
一般說來,閱讀一幅地圖,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人手。
熟悉地圖。這是閱讀地圖最基本的一步。地理課上老師肯定按這樣的步驟教同學們熟悉地圖:
1,在各種地圖上推斷方向,了解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位置。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專利使用保證協議書
- 假貨和解協議書范本
- 物業合作買菜協議書
- 物品撞壞賠償協議書
- 獎勵股權分配協議書
- 商事和解協議書范本
- 試制模具技術協議書
- 物品收集轉運協議書
- 土地確權協議書范本
- 養雞回收協議書范本
- “條令條例學習月”主題授課課件
- 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全面剖析
- 2024年湖北省中學教師招聘考試真題
- 衛星科普知識
- 北京市朝陽區2025屆高三一模質量檢測一 語文試題(含答案)
- 新教材高中生物選擇性必修2課件:1 2 種群數量的變化(人教版)
- 車輛租賃服務保障計劃
-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全套教學課件
- 《敖丙》幼兒園小學少兒美術教育繪畫課件創意教程教案
- 高職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
- 2025年正德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一套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