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下16松樹金龜子“黃岡賽”一等獎_第1頁
蘇教版七年級下16松樹金龜子“黃岡賽”一等獎_第2頁
蘇教版七年級下16松樹金龜子“黃岡賽”一等獎_第3頁
蘇教版七年級下16松樹金龜子“黃岡賽”一等獎_第4頁
蘇教版七年級下16松樹金龜子“黃岡賽”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松樹金龜子(節選)》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把握課文內容,概括松樹金龜子的特點。2.學習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3.學會關注自然,細心觀察,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描寫自然生物。二、教學重、難點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細致的描寫。三、課時安排1課時。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同學們,法國著名昆蟲學家、作家法布爾被達爾文譽為“難以效法的觀察家”,他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記》被認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這篇文章就是從《昆蟲記》節選的《松樹金龜子》。大家可能對金龜子比較陌生,但讀了法布爾的《松樹金龜子》后,相信大家會和金龜子熟悉起來、親近起來。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法布爾的筆觸,一起來認識奇妙的松樹金龜子、領略大自然的奇情妙趣吧。(二)整體感知,自主學習1.作者簡介法布爾(1823~1915),法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詳細觀察了昆蟲的生活及其為生活以及繁衍種族所進行的斗爭,然后將其觀察所得詳細確切地記錄下來,最后編寫而成的書。這部書被稱為“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2.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好詞、句、段。點綴(zhuì)鐵鍬(qiāo)下顎(è)炫耀(xuàn)獻媚(mèi)鞘翅(qiào)咫尺(zhǐ)螽斯(zhōng)掠奪(lüè)瞌睡(kē)抑郁(yù)3.畫出文章結構圖,理清作者思路。4.全班交流,整理結構示意圖(請參看后面的“板書設計”)。(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1.法布爾以畢生精力寫出的《昆蟲世界》被譽為是“科學與詩的完美結合”,你能否結合課文內容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提示:(1)語言的準確性。示范舉例:“大多數金龜子嘴里啃著松針,后瓜鉤著樹枝”,其中的“啃”、“鉤”用得就很準確,如果換成了“吃”、“抓”就會大為遜色。再例“點綴著一些白色斑點”中的“一些”起修飾限制作用,如果刪去就會影響說明的準確性。(2)語言的生動性。示范舉例:“松樹金龜子長得儀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外套閃著金屬的光澤,上面還點綴著一些白色斑點,顯得既樸素又高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金龜子的外形。其他如:“它是暑天暮色的點綴,是夏至那天鑲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飾。”“很顯然,它們是在向美人大獻殷勤,每天都進行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雄蟲和雌蟲通常停在低矮的樹枝上,成雙成對,一動不動,對周圍的事和物視而不見。”2.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介紹動物的特征,說明準確,描寫生動形象。試從文中找出幾例說明:(1)人們可能首先會想到這個華麗的裝飾是高度靈敏的感覺器官,能捕捉到細微的氣味、微弱的聲波以及人類所察覺不到的其他變化。那么雌蟲呢?雌蟲的形象則似乎在提醒人們,不要想象力太豐富了,想得太遠了。擔當起慈母職責的雌蟲,就算不是更需要,至少也跟雄蟲一樣需要有高度靈敏的感覺器官。然而,雌蟲的觸角末端卻只有6條流蘇,而且又窄又短。【解析】本段說明松樹金龜子流蘇的作用——高度靈敏的感覺器官。本段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的說明方法。【品味】“又……又……”連用兩個“又”字,意在強調說明雌蟲流蘇的特點。(2)在昆蟲的日歷里。金龜子是最準時的。它在夏至露面,跟首批出世的知了同時。當白天變得最長,陽光使莊稼披上金黃色時,金龜子準時奔向樹林。在那段日子里,每當傍晚降臨,小蟲就來拜訪我住所邊上的松樹。【解析】介紹金龜子的生活習性,采用了作比較的說明方法。【品味】“出世”“奔向”“拜訪”為擬人化詞語,準確而又風趣。(3)其他為數不多的鞘翅目昆蟲也具有同樣的特點。例如屎殼郎,也是靠腹部的伸縮來摩擦鞘翅后翼,發出聲音的。【解析】本段說明這種發音原理是一些鞘翅目昆蟲所共有的運用了舉例子說明方法。【品味】“為數不多”,指定了范圍,說明了不是所有的鞘翅目昆都具有這樣的特點,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3.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稱贊法布爾是“難以效法的觀察家”,通過本文的學習,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示?學生交流。(四)拓展延伸1.請同學們推薦一篇自己喜愛的描寫昆蟲的科學小品文,并闡述推薦理由。2.組織學生在協作組內交流,然后每組推薦一篇在班內交流。 3.班內交流,了解更多的昆蟲知識。(五)課堂小結人們曾稱法布爾是“昆蟲觀察家”。這篇課文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學觀察報告,作者在觀察,同時也帶領讀者在觀察,在細致地觀察。在本文中法布爾向我們介紹的是松樹金龜子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婚戀、發音、死亡和繁衍等方面的情況。(六)布置作業1.提出自己對課文感興趣的問題,互相交流。2.觀察自己比較喜歡的一種昆蟲,并寫出300字左右的觀察日記。(七)板書設計松樹金龜子法布爾顏色儀表堂堂光澤流蘇松樹金龜子的流蘇的作用——高敏度感覺器官外形特征折扇的用處——求偶的標志生活習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樹松樹金龜子的婚戀生活生活史唱歌、發育原理、唱歌原因死亡與繁衍作者發出呼吁:“別去打擾它。”(八)資料寶藏1.奇聞異事共欣賞聲音通訊通過聲音傳遞信息是昆蟲的一種“語言”形式。昆蟲雖然不能用嘴發出聲音來,卻可以充分運用身體上的各種發聲器官來彌補這一不足。昆蟲雖無鑲有耳輪的兩只耳朵,但它們有著極為敏感的聽覺器官(如聽覺毛、江氏聽器、鼓膜聽器等)。昆蟲的特殊發音器官與聽覺器官密切配合,就形成了傳遞同種之間各種“代號”的聲音通訊系統。我國勞動人民早已對不同種類昆蟲聲音通訊的發聲機理和部位有所認識。我國古籍《草木疏》上說“蝗類青色,長角長股,股鳴者也。”《埤雅》上說:“蒼蠅聲雄壯,青蠅聲清聒,其音皆在翼。”已明確地將不同昆蟲的“聲語”分為摩擦發聲和振動發聲。東亞飛蝗的發聲,是用復翅(前翅)上的音齒和后腿上的刮器互相摩擦所致。音齒長約l厘米,共有約300個鋸齒形的小齒,生在后腿上的刮器齒則很少,但比較粗大。要發聲時,先用四條腿將身體支撐起,擺出發音的姿勢,再把復翅伸開,彎曲粗大的后腿同時舉起與復翅靠攏,上下有節奏地抖動著,使后腿上的刮器與復翅上的音齒相互擊接,引起復翅振動,從而發出“嚓啦、嚓啦”的響聲。摩擦發聲大多是由20~30個音節組成,每個音節又由80~l00個小音節組成。發出來的聲音頻率多在500~1000赫茲之間,不同的音節代表著不同的訊號。因此,音節的變換在昆蟲之間的聲音通訊聯絡中有著重要作用。據報道,家蠅翅的振動聲音頻率為147~200赫茲。國內有人研究過八種蚊蟲的翅振頻率,不同種類、不同性別均不相同。八種蚊蟲的翅振聲頻可達433~572赫茲,而且雄性明顯高于雌性。農民有句諺語:“叫得響的蚊子不咬人。”就是這個道理,因為雄蚊是不咬人的。大多數昆蟲發出的聲音是極小的,它們之間使用人類很難模擬的“語言”進行喃喃“私語”。但是,也有的昆蟲能發出十分響亮的聲音,蟬類就是它們的杰出代表了。雄蟬腹部有一個像大鼓一樣的發聲器,它們很像不知疲倦的“歌唱家”,夏季從清晨到夜晚到處都可以聽到它們響亮的“歌聲”。原來,仲夏季節蟬從地下鉆到地面后,充其量也只能活到秋天。在短暫的一生中,它們不得不抓緊時間以沒完沒了的“歌唱”來召喚它的“情侶”(雌蟬)。有趣的是,蟬的種類不同,鳴叫時所發出的聲波也不同,如夏蟬喜歡“引吭高歌”,而寒蟬的“歌唱”總帶有低沉悲切的色調。這樣一來,一種蟬的個體對另一種蟬發出的“求愛”歌聲是不會給予理會的。就算是同一種蟬,假如雄蟬的“歌喉”出了毛病,由它“演唱”的“情歌”,也會失去對“倩侶”的引誘力。此外,斗蟋蟀時勝利者的得意鳴叫,也許就是一種“凱歌”吧!有發音器就有聽覺器(耳朵)。昆蟲的聽覺器請參看“千差萬別的耳朵(聽覺器)”。昆蟲中“聲音語言”的巧妙運用與靈敏度,已有點像人類使用的“大哥大”和“BP機”,但其“語言”與聽覺器官的相互作用,是否已具有人類發音與收音之間的那種密切連帶關系,還需進一步探討。2.拓展閱讀螢火蟲尹衍國①“螢火蟲,螢火蟲,飛到西,飛到東。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盞盞小燈籠……”②關于螢火蟲,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傳,我國晉朝時有個青年叫車胤,他酷愛學習,但由于家貧買不起蠟燭,不能讀書,于是就捉了很多螢火蟲,裝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呢!他就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學習,后來成為一位有大學問的人。③螢火蟲的一生要變四個模樣。螢火蟲媽媽喜歡在潮濕腐爛的草叢中產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鏡才能看得見。卵孵化出幼蟲后,生活幾天就變成蛹。最后由蛹變成螢火蟲。螢火蟲的幼蟲個兒很小,但膽量很大,敢與蝸牛較量,直至把蝸牛吃掉。螢火蟲幼蟲有一套神奇的“法寶”。你看,當幼蟲找到蝸牛以后,先用它那針頭一樣的嘴巴在蝸牛身上敲幾下,這是干什么呢?原來這是給蝸牛打麻醉針。連打幾下以后,蝸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覺,動彈不得,最后終于癱瘓了。這時候,幼蟲又狠狠地給蝸牛注射消化液。蝸牛皮內的肉開始化成了稀稀的鮮美的肉汁。這時幼蟲便呼喚它的同伴們,興高采烈地圍在蝸牛四周,一齊把針管般的嘴巴插進蝸牛的皮內,津津有味地吸起來。幼蟲們吸足了,蝸牛也就完了。它們幫農民除了害,立了功,是農作物的好朋友。④幼蟲長到成蟲以后,開始在夜空中飛舞,一邊飛舞一邊發出短暫的閃光。螢火蟲閃光是為了什么呢?原來是在招引異性。那雄螢火蟲在地面上空飛舞時發出閃光,意思是在尋問:“螢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螢火蟲也發出閃光,那是回答的信號,意思是說:“螢小伙,我在這里。”雄螢火蟲得到信號以后,便向雌螢火蟲飛去,直到甜蜜地相會為止。⑤螢火蟲那美麗的閃光是怎么發出來的呢?科學家們經過仔細觀察研究,發現在螢火蟲的腹部有個發光器。這發光器由發光層、反射層和透明表皮三個部分組成。發出的光是由呼吸時稱為“熒光素”的發光物質氧化所致。螢火蟲發出的光是冷光,它不會產生熱。人們通過螢火蟲的發光原理發明了熒光燈——日光燈,它比同樣功率的普通燈泡明亮得多。后來人們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