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以突然暈倒課件_第1頁
中風是以突然暈倒課件_第2頁
中風是以突然暈倒課件_第3頁
中風是以突然暈倒課件_第4頁
中風是以突然暈倒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風中風是以突然暈倒、不省人事(神志障礙),伴口角斜、語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經昏仆僅以口、半身不遂(肢體及語言功能障礙)為臨床主癥的疾病。我國每年新發完全性腦中風120-150萬人,死亡者80-100萬人,存活者中約75%致殘,5年內復發率高達41%。美國每年有50萬人發病,其中15萬人死亡。存活者中需要醫療照顧的200余萬人。

病因病機基本病因包括情志失調、精氣虧虛、飲食不潔,導致內臟功能的失調,而形成了風火痰瘀等內在的病理因素,遇到誘因就可以發病。風 陰陽失調 中經絡火+誘因―――――卒中―――痰 氣血逆亂中臟腑瘀 西醫認為,導致腦缺血發作的常見病因為腦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高血脂,以及各種腦動脈炎導致腦血栓形成,或由于體內的某些栓子經血液循環進入到腦動脈系統形成腦栓塞。導致腦出血的常見原因為高血壓腦動脈硬化。而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多為顱腦內動脈瘤。辨證中風先兆:中風多因血氣上逆為病,故有眩暈、心悸、肢麻、手足乏力、舌強等先兆癥狀。中經絡:病在經絡,未及臟腑,或臟腑功能漸見恢復,而經絡氣血仍然阻滯。癥見半身不遂,肌膚不仁,舌強言塞,口角歪斜、脈弦滑等。中臟腑:病變深中臟腑。癥見突然昏仆、神志昏昧,并見半身不遂,舌強失語、口角歪斜等癥。根據病因、病機不同,又可分為閉證和脫證。

(l)閉證:多因氣火沖逆,血菀于上,肝風煽張,痰濁壅盛。癥見神志昏昧,牙關緊閉、兩手緊握,面赤氣粗,喉中痰鳴,二便不通,脈弦滑而數。

(2)脫證:由于真氣衰微,元陽暴脫。癥見目合口張,手撒,遺溺、鼻鼾息微、四肢逆冷、脈象細弱等。如見汗出如油,兩顴淡紅,脈微欲絕或浮大無根,為真陽外越之危候。注意局部治療與整體治療配合。在治療局部病癥時要兼顧條理全身的氣血。針灸癱側與健側問題。一般治療患側,在全身癥狀重或病程較久時配合健側一起使用。有人主張在偏癱早期采用補健側,瀉患側的方法。多取陽經穴。主要癥狀集中在陽經上,以陽經的穴位為主治療。適當配合陰經穴。對于防止上肢屈曲、手指攣縮、下肢內收、足內翻療效明顯。可以用透刺法,以提高療效。如肩髃透極泉,曲池透少海,合谷透勞宮,足三里透上巨虛等。多種針法配合使用。體針、頭針、耳針、眼針、穴位注射等綜合使用。急性期的治療:對中經絡者,應早期應用針灸治療,尤其時對于腦血栓形成,療效明顯。缺血性中風患者,若沒有腦水腫、顱內壓增高、腦疝形成,都可以針刺治療。對于腦出血患者,需等血壓穩定、不再出血時行針刺治療,為避免引起病人精神緊張,一般在發病2~3周后針刺治療。恢復期的治療:越早使用針灸治療療效越好,病程達到半年以上者療效較差。同時要配合肢體及語言功能的鍛煉,以恢復大腦的功能。其他療法

耳針:腦點、皮質下、肝、三焦。水針:選取上述四肢穴位2—4穴,采用燈盞花注射液或復方當歸注射液2─4毫升,每穴注射l毫升,隔日一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結束,停7—10天,繼續第二療程。本法適用于半身不遂證。拔罐法:采用小口徑火罐,選取肩髃、臂臑、曲池、陽池、秩邊、環跳、風市、伏兔、陽陵泉、丘墟等穴,分組輪換應用。本法適用于半身不遂證。針灸對癥治療失語癥:失語分為①運動性失語,即只能發聲或只能說單個的音節,別人不能理解。②感覺性失語,即可以較流利的說話,但答非所問。③命名性失語,即說不出物體的名稱,但知道其用途治療:1、頭針療法,一般取主側半球(右利手,左側為主側)運動性失語以語言1區為主,命名性失語以語言2區為主,感覺性失語以語言3區為主。治療時要求病人數數或說話,能明顯提高運動性失語的療效。用針刺手法捻針或用電針。金津、玉液(點刺)廉泉(刺向舌根)、通里針1寸,配合病人講話,內關、三陰交,針用補法。2、口角歪斜:治法:取手足陽明經穴為主疏調陽明,通經活絡。初起單刺病側,病久可左右均刺。處方:地倉、頰車、合谷、內庭、太沖。吞咽困難和構音障礙(說話容易疲勞):這是延髓麻痹(球麻痹)的主癥。分為真性球麻痹(延髓運動神經本身的病變)和假性球麻痹(支配延髓運動核的上位運動神經元的病變引起的,與延髓本身無關)。中風是出現假性球麻痹的主要原因。治療:頭針運動區,配合廉泉、金津、玉液(點刺)。情感障礙,哭笑不止:治療:風池、風府、四神聰。手指屈伸困難:手指拘攣內八邪、后溪、合谷。先針后溪、合谷,待手指伸開后在針內八邪。不能握拳,十宣點刺。足內翻:糾內翻(外踝后緣上3寸)。偏癱肩:常因為肌無力引起肩關節半脫位導致疼痛,肩關節活動普遍受限。可以分為痙攣和松弛兩種。治療:早期進行被動運動,將患肢吊起,病人在仰臥時,肩關節處于外展位。針刺臑俞、肩井、臑會等局部腧穴,用電針。選密波治療肩關節半脫位,選疏波治療疼痛。同時配合后溪、條口穴,針刺時活動肩部,療效較好。在不損傷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結構的前提下,保持肩關節無痛性的全范圍被動活動。偏癱分為3個階段:一為腦休克期,肌力和肌張力低下,采用電針療法。二為腦恢復期,腱反射活躍,肌力和肌張力逐漸恢復,采用毫針和頭針結合。三為肢體痙攣期,肌張力增高,配合遠道取穴,并運動患肢。結合頭針治療。護理心理護理:偏癱病人病程長,恢復慢,沒有治療的信心,或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要與病人多談心,消除病人的緊張,憂慮的心理,調動病人主觀能動性以配合治療。被動運動和主動運動相結合,經常按摩患肢,防止肌肉萎縮,并通過自主活動來恢復肢體功能。對失語的患者,可以通過制作卡片、聯系發聲的方法幫助他恢復語言功能。對于長期臥床的病人,要防止發生褥瘡,應該經常給病人翻身。在身體收壓,或骨骼隆突的部位墊上氣墊或海綿墊。5、對于大小便失禁者要經常清洗,在局部涂油,保護皮膚。在中風的急性期應保持大便通暢,便秘可能誘發再次中風。應多食用含纖維素的食物。6、合理加強營養,能改善全身的狀況,有利于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康復。7、要積極預防中風,控制高血壓,注意低鹽低脂飲食。避免肥甘厚味和刺激性的食物。何樹槐(北京)用華佗夾脊穴治療中經絡取穴:華佗夾脊穴5、7、9、11、14(腰2)、四神聰、三陰交。取1.5寸長毫針,與皮膚呈75度角,向脊柱方向斜刺1寸左右。行提插瀉法,使針感沿著肋間或脊柱傳導。四神聰刺入0.5寸,三陰交直刺,以有麻感為度。李家康(湖北)辨證針藥結合治療中風恢復期A恢復早期分型:1、肝腎陰虛2、痰濁阻滯3、氣虛血瘀4、脾腎虧虛5、濕邪困阻肝腎陰虛:后期肌張力容易偏高。治法:滋陰補腎,潛陽熄風。主穴:百會、陰谷(雙)。配穴:風池、太溪、太沖、內關、曲池、上巨虛、陽池、后溪。(均為雙側)。肝陽(位于足大趾尖中點)。中藥:大定風珠。痰濁阻滯:針灸對該型療效最好,治療該型中風注意不能再滋陰,濕痰風痰要一起化。治法:化痰醒腦,開竅通絡。主穴:人中(強刺激到流淚)、太沖透涌泉(雙)、豐隆。配穴:、風池、足三里、心俞、厥陰俞、三陰交、神門、勞宮(雙)、上星、中脘。中藥:神仙解語丹。氣虛血瘀:該型病人大于60歲的針刺手法不能太重,用藥時不能用破藥。治法:益氣活血,通經活絡。主穴:氣海、膈俞、人中。配穴:足三里、血海、三陰交、太沖、合谷、曲池、肩髃、肝俞、率谷。中藥:補陽還五湯。脾腎虧虛:治法:補益脾腎,通絡開竅。主穴:關元、腎俞、脾俞。配穴:合谷、勞宮、足三里、三陰交、照海、涌泉、太溪、大鐘。關元用隔勝附子餅灸。中藥:地黃飲子加減。濕邪困脾:治法:健脾去濕,化痰熄風。主穴:脾俞、胃俞、豐隆。配穴:太陽、印堂、肩髃、手足三里、合谷、風市、三陰交、公孫、太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