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半期試題_第1頁
高三歷史半期試題_第2頁
高三歷史半期試題_第3頁
高三歷史半期試題_第4頁
高三歷史半期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審題人:陳子龍一、單項選擇題(共48分)。此后其父以尊禮待劉邦。對①漢景帝時開始在蜀設郡②文翁從教育入手,來改變蜀郡落后狀況③漢代蜀郡創立選官的新型制度④中央政府推廣文翁管理"官學"的經驗發展教育判斷,C.法令意在緩和古代土地兼并現象D.該法令造成了地權與勞動者分離4.《隋書》記載,隋煬帝時牛弘引(劉)炫修律令。劉炫曰“……往者州唯置綱紀,郡置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從這段材料中可以反映出②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③三省六部制的確立④相權的不斷加強C.②③④D.①②④①④②③②則有官、有職、有差遣。……故仕人以登臺閣、升禁從為顯宦,而不以官之遲速為榮滯;了:A.科舉考試使官員劇增B.社會腐敗現象嚴重C.行政效率降低D.中央集權削弱9.據道光七年版《(四川)南江縣志·棉布謠》:乾隆時“大婦弓彈中婦績,綠鬟小婦當窗BD況的①“天下為主,君為客”②“穿衣吃飯,即人倫物理”③“以天下之權,寄天下之人”④“中學為體,西學為用”AB會結構解體二、主觀題(共52分)13.(22分)閱讀下列材料:關系)為笑談。晚近歷史學家與氣象學家之研究,明示氣溫、氣壓與雨量曾不斷變化,一遇材料二著名科學家竺可楨通過研究中國五千年來氣候之變化,指出中國16世紀后半葉趨于寒冷,至17世紀最冷。自天啟六年(1626年)至崇禎十三年(1640年),氣候益材料三明末各地災情情況選登崇禎元年(1628年)崇禎十三年(1640年)、浙旱蝗。河南北材料四……內城陷。帝(崇禎)崩于萬歲山,王承恩從死。御書衣襟曰:“朕涼德。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勿 (1)材料一表明了布羅代爾怎樣的史學觀點?(3分) (2)根據材料二、三,分析自然環境變化對明朝社會產生了怎樣的影響。(6分) (3)崇禎皇帝認為明朝滅亡與“天咎”相關,這反映了他怎樣的政治觀?(4分) (4)自然災害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原因。試結合明朝社會的政治、經濟狀況分析說明自然災其所具僚,則長官自辟,受詔赴任,每州不過數十。今則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纖介之跡,皆屬考功……”材料三貞觀初年,唐太宗親自查看考進士的情況。發榜時,他帶著幾個內侍,來到材料四唐宋到明清時期,通過科舉考試的官員出身、來源情況對比左邊餅狀圖為任官任50%以前上的進士來自明清43%的類似(3分)?察舉制在漢武帝時期完備的表現有哪些 (2)材料二、三從哪些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