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課時示范課教案【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_第1頁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課時示范課教案【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_第2頁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課時示范課教案【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_第3頁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課時示范課教案【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_第4頁
《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第1課時示范課教案【高中地理魯教版必修1】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9/9《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教學設計第1課時教學目標1.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例,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態的差異。2.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例,說明沖積扇和三角洲位置、形態和成因的差異。3.觀察湄公河支流的曲流和牛軛湖,說明其形成和變化的規律。4.與同學討論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的特點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重點難點【教學重點】1.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例,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態的差異。2.了解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的特點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教學難點】1.以瀾滄江—湄公河為例,說明沖積扇和三角洲位置、形態和成因的差異。2.觀察湄公河支流的曲流和牛軛湖,說明其形成和變化的規律。教學過程【課程引入】師:展示系列流水地貌的圖片資料。想一想,以上圖片分別是什么樣的地貌類型?【講授新課】(板書)第三單元從圈層作用看地貌與土壤第三節探秘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一、瀾滄江—湄公河流域概況師:名稱:瀾滄江—湄公河(在我國境內稱為瀾滄江,出國后稱為湄公河。)發源地:青海省唐古拉山長度:4909千米流經地區:中國(青海、西藏、云南)、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等國注入:南海(板書)二、流水作用1.河流流向的判讀活動探究1:判讀河流的流向師:結合已有的知識和常識,小組討論,能想出多少種河流流向的判讀方法?生:(可能的答案)1.地形地勢:河流由海拔高的地區流向海拔低的地區。2.海陸狀況:河流由陸地流向海洋。3.利用干支流判斷流向:大部分河流由支流流向干流。4.利用河流寬度判斷流向:河流多由河道窄的上游流向河道寬的下游。5.利用河流橫剖面判斷流向:河床上游呈V字形,下游呈U字形。(板書)2.河流作用定義師:流水對地表巖石和土壤進行侵蝕,對地表松散物質和它侵蝕的物質以及水溶解的物質進行搬運,最后由于流水動能的減弱又使其搬運物質沉積下來,這些作用統稱為流水作用。(板書)3.河流作用的類型(1)侵蝕作用師:水流掀起地表物質、破壞地表形態的作用稱為侵蝕作用,侵蝕作用還包括河水及其攜帶物質對地表的磨蝕作用,以及河水對巖石的溶蝕作用。河流侵蝕作用,按其方向可分為三種形式:下蝕、側蝕、溯源侵蝕。(1)侵蝕作用——下蝕河流把河床上的巖石沖走,下蝕使河谷加深。(2)侵蝕作用——側蝕河流把河道兩側的巖石沖走,側蝕使河谷展寬。(3)侵蝕作用——溯源侵蝕河源背后的松散巖石被沖走,河源向后退,河谷的長度增加。(板書)(2)搬運作用師:搬運作用概念:水流在流動中攜帶大量泥沙并推動河底礫石向前移動的作用,稱為搬運作用。特點:河水流速越快,動力越大,推力越強,搬運能力越強,反之則弱。方式:主要方式有推移、躍移、懸移等。(板書)(3)堆積作用師:堆積作用概念:流水攜帶的泥沙,由于條件改變,如坡度變緩,流速變慢,水量減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運能力減弱而發生堆積,這種作用稱為堆積作用。特點:搬運作用減弱,堆積作用增強。搬運能力的減弱是逐漸進行的,所以泥沙大小的堆積也是有次序的,大顆粒物先沉積,小顆粒物后沉積。(板書)三、瀾滄江源頭的寬淺河谷活動探究2:探究瀾滄江源頭的寬河淺谷師:結合教材,分組討論,思考下列問題1.說出瀾滄江源頭區的地形特點。2.瀾滄江源頭區的地形特點對瀾滄江源頭的寬淺河谷有何影響?生:(可能的答案)1.瀾滄江發源于唐古拉山扎阿曲,由于位于青藏高原面上,地形比較平坦。2.地形比較平坦,河流向下的侵蝕作用較弱,側蝕較強,形成寬淺的河谷。(板書)四、瀾滄江—湄公河上游山區的峽谷師:瀾滄江流經橫斷山、云貴高原及中南半島高地時,由于落差大、水流急,水流向下的侵蝕作用強,多形成“V”形峽谷。“V”形峽谷一般位于上游,上游落差大,下蝕、溯源侵蝕強烈“V”形峽谷一般位于上游,上游落差大,下蝕、溯源侵蝕強烈(板書)五、沖積扇師:沖積扇定義: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形成過程:當河流水流出山谷轉入平地時,流速驟減,同時流水擺脫側向束縛在此分散,使單位流量減小,搬運能力因而大減,結果在出山口處形成大量堆積。一般說,沖積扇的大小與河流長度大體呈正比。沉積區劃分:沖積扇沿著半徑方向,可分為扇頂、扇中、扇緣。堆積物分布規律:從扇頂到扇緣地面逐漸降低,坡度逐漸變小,堆積物由粗到細,分選性逐漸變好。活動探究3:瀾滄江沖積扇分析師:結合沖積扇知識,閱讀課本,分組討論:1.沖積扇形成于什么位置?2.沖積扇怎樣形成?3.沖積扇的土壤有什么特點?4.用筆畫出沖積扇的大致范圍,判別沖積扇不同方向坡度的差異。生:(可能的答案)1.在瀾滄江支流匯入的地方(河流的出山口),會形成沖積扇。2.沖積扇是河流流出山口,擺脫了側向約束,泥沙沉積形成的扇形堆積地貌。3.由于泥沙堆積,沖積扇土層較厚,且肥沃,很多被開墾為農田。4.從沖積扇頂端到外緣的縱剖面,高度降低;橫剖面,中部高,兩側低。【課堂小結】【當堂練習】1.下列有關瀾滄江—湄公河的說法,正確的是()A.發源于西藏自治區的唐古拉山B.在我國境內稱為湄公河,在境外稱為瀾滄江C.在我國境內流經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區,在境外流經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等國D.最后注入印度洋下圖為河谷發育階段示意圖。讀圖,回答2~3題。2.讀甲圖可知,按河谷發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確的排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3.影響河谷發展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內力作用 B.斷裂下沉C.流水侵蝕 D.流水沉積4.下圖是北緯30°附近我國東部某地1949年和2012年的土地利用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圖中A、B兩處河谷有何區別?原因是什么?(2)判斷C處典型的流水地貌類型并分析其成因。答案:1.C2.C3.C4.(1)A處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蝕和溯源侵蝕為主,河谷呈“V”形。B處位于河流下游,河流側蝕作用加強,河谷展寬,河床橫剖面呈槽型。(2)沖積扇。河水流出谷口,地勢趨于平緩,水道變寬,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堆積形成。本節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為例,對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