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大自然地理學課件02地殼-3大地構造學說_第1頁
石大自然地理學課件02地殼-3大地構造學說_第2頁
石大自然地理學課件02地殼-3大地構造學說_第3頁
石大自然地理學課件02地殼-3大地構造學說_第4頁
石大自然地理學課件02地殼-3大地構造學說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節大地構造學說一、大陸漂移說地質構造方面的證據;大陸邊緣的吻合;古生物化石方面的證據;氣候的證據;古磁場的證據;聯合古陸250MaBP前后(二疊紀—三疊紀)特提斯海泛大洋泛大洋第一階段:勞亞古大陸與岡瓦納大陸分離第二階段:岡瓦納大陸解體,南美從非洲分離第三階段:馬達加斯加從非洲分離,特提斯海閉合成內陸海,即地中海第四階段:澳大利亞從南極洲分離。第五階段:島嶼分離

全新世1萬年第四紀Q更新世260萬年

新近紀N上新世530萬年中新世2330萬年古近紀E漸新世3200萬年始新世5650萬年古新世6500萬年新生代Cz二、海底擴張學說

海底擴張學說來源于二戰后對洋底調查所發現的現象。大洋中脊:位于溫度較高的地幔軟流圈上隆的部位,是巖石圈的巨型張裂谷,也是巖漿的涌出口和地熱排泄口。大洋中脊兩側的地質特征海溝:切穿巖石圈的深大斷裂,即一條斷層帶。在上述現象的發現后,赫斯和迪茨首先提出了海底擴張理論。三、板塊構造學說地表巖石圈分為若干不連續的板塊,板塊內部穩定,邊緣為活動帶,大陸邊緣并非板塊邊界。板塊的邊界有三種類型:擴張型(或增生)邊界:新地殼增深的地方,噴出物多為玄武巖,以張應力產生的正斷層和節理為主。俯沖型(或匯聚)邊界:可以分為島弧海溝型邊界,地縫合線型邊界。轉換斷層(或次生)型邊界:由前兩類邊界的活動導致板塊間的其他部分作剪切水平錯動而形成的。四、槽臺學說與地洼說主要觀點:地殼運動主要受垂直運動控制,地殼此升彼降造成振蕩運動,水平運動則是次要的。主要構造單元有地槽和地臺兩類,地臺是由地槽演化而來。地槽是地殼活動強烈的地帶,在地表呈長條狀分布,升降幅度大,巖漿活動敏頻繁。地臺則是地殼穩定區域,構造變動與巖漿活動較弱。五、地質力學學說地質力學學說是地質學家李四光創立的,其基本觀點是:全球地質構造的展布不是亂雜無章的,而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這是在地殼運動的一定動力方式作用下,形成了相應形式的構造應力場的結果,從而產生出一定方向和方位的構造體系。

構造體系是地質力學的基本概念。它是指“許多不同形態、不同性質、不同等級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聯系的各項結構要素所組成的構造帶以及它們之間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