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腹瀉小講課_第1頁
小兒腹瀉小講課_第2頁
小兒腹瀉小講課_第3頁
小兒腹瀉小講課_第4頁
小兒腹瀉小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小兒腹瀉小講課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稱腹瀉病,是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數增多及形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消化道綜合征。是兒科最常見疾病之一,6個月~2歲嬰幼兒發病率高,1歲以內約占半數。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夏秋季發病率最高。是導致小兒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3/202小兒腹瀉的病因1)消化系統特點2)機體防御能力較差3)人工喂養1)腸道內感染2)腸道外感染1)飲食因素2)氣候因素(二)感染因素

(三)非感染因素

(一)易感因素

2021/3/203一、易感因素1.消化系統特點:

嬰幼兒消化系統發育未夠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對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耐受力差;由于生長發育快,對營養物質的需求相對較多,消化道負擔較重。因此,在受到不良因素影響時,易引起消化道功能紊亂。2021/3/204一、易感因素2.機體防御能力較差嬰兒血清免疫球蛋白、胃腸道SIgA水平及胃內酸度均較低,新生兒出生后尚未建立正常腸道菌群或因使用抗生素等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時,使正常腸道菌群對入侵致病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喪失,均易患腸道感染。2021/3/205一、易感因素3.人工喂養

由于不能從母乳中得到SIgA、乳鐵蛋白等體液因子、巨噬細胞和粒細胞等有很強抗腸道感染作用的成分,加上食物、食具易被污染等因素,人工喂養兒腸道感染發生率明顯高于母乳喂養兒。2021/3/2061.腸道內感染

可由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引起1.病毒感染。

寒冷季節的嬰幼兒腹瀉80%由病毒感染引起。70年代國外證明了病毒性腸炎主要病原為輪狀病毒,其次有星狀和杯狀病毒、腸道病毒(包括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腸道腺病毒)、諾沃可病毒、冠狀病毒等;2021/3/2071.腸道內感染2.細菌感染(不包括法定傳染病)。一致瀉大腸桿菌為主要病原,根據其不同致病性和發病機制,可分為5大組菌株,分別為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產毒性大腸桿菌(ETEC)、侵襲性大腸桿菌(EIEC)、出血性大腸桿菌(EGEC)和粘附-集聚性大腸桿菌(EAEC)。其他細菌感染尚有空腸曲菌、耶爾森菌、沙門氏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2021/3/2081.腸道內感染3、真菌感染

亦可引起急慢性腸炎,小兒以白色念珠菌多見。長期應用廣譜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失調或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使機體免疫功能低下,亦易發生白色念珠菌或其它條件致病菌腸炎而引起腹瀉;4、寄生蟲感染

常見為藍氏賈第鞭毛蟲、阿米巴原蟲和隱孢子蟲等。2021/3/209(二)感染因素

2.腸道外感染

如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統感染、皮膚感染或急性傳染病時,除了由于發熱、感染原釋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療、直腸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產生腹瀉癥狀外,有時病原體(主要是病毒)亦可同時感染腸道。2021/3/2010(三)非感染因素1.飲食因素主要包括(1)食餌性腹瀉。常因喂養時間不定時、飲食量不當、食物種類改變太快以及食物成分不適宜,過早給予淀粉或脂肪類食品引起。給予含高果糖或山梨醇的果汁,可產生高滲性腹瀉;給予腸道刺激物如調料和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等也可引起腹瀉;(2)過敏性腹瀉。個別嬰兒對牛奶、豆漿或某些食物成分過敏或不耐受而引起腹瀉;(3)其他因素還包括原發性或繼發性雙糖酶缺乏,乳糖酶的活力降低,腸道對糖的消化吸收不良而引起腹瀉;2021/3/2011(三)非感染因素2.氣候因素天氣突然變冷,腹部受涼導致腸蠕動增加;天氣過熱消化液分泌減少;口渴飲奶過多等可能誘發消化道功能紊亂而引起腹瀉。2021/3/2012發病機制導致腹瀉發生的機制包括腸腔內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滲透活性的物質、腸腔內電解質分泌過多、炎癥所致的液體大量滲出以及腸道運動功能異常,據此可將腹瀉分為滲透性、分泌性、滲出性和腸道功能異常等4種類型。臨床上不少腹瀉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2021/3/2013小兒腹瀉的發病機制(一)感染性腹瀉

大多數病原微生物通過污染的水、食物進入消化道,或通過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有帶菌這傳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腸道感染,決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強弱、感染病原微生物數量的多少及微生物的毒力(粘附力、產毒力、侵襲力、細胞毒性)。2021/3/2014小兒腹瀉的發病機制1.病毒性腸炎

病毒侵入腸道后,在小腸絨毛頂端的柱狀上皮細胞是哪個復制而使小腸絨毛細胞受損,受累的腸粘膜上皮細胞脫落而遺留不規則的裸露病變,導致小腸粘膜回收水、電解質能力下降,腸液在腸腔內大量積聚而引起腹瀉;同時,發生病變的腸粘膜細胞分泌雙糖酶不足,活性降低,使腸腔內的糖類消化不完全而積滯在腸腔內,并被腸道內細菌分解,使腸液的滲透壓增高,而雙糖的分解不完全亦造成微絨毛上皮細胞鈉轉運的功能障礙,進一步造成水和電解質的喪失,加重腹瀉。2021/3/2015

(一)感染性腹瀉

2.細菌性腸炎①腸毒素性腸炎

各種產生產毒素的細菌可引起分泌性腹瀉,如霍亂弧菌及長腸毒素型大腸桿菌等,雖不直接侵襲破壞腸粘膜,但能分泌腸毒素,包括不耐熱腸毒素和耐熱腸毒素。兩者最終通過抑制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Na+、Cl—和水,促進腸腺分泌Cl—,使小腸液量增多,超過結腸吸收限度而發生腹瀉,排出大量水樣并,導致患兒脫水和電解質紊亂;2021/3/2016(一)感染性腹瀉

②侵襲性腸炎

各種侵襲性細菌感染可引起滲出性腹瀉,侵襲細菌直接侵入小腸或結腸壁,引起腸粘膜充血、水腫、炎癥細胞浸潤、潰瘍和滲出等病變,排出含有大量白細胞和紅細胞的菌痢樣糞便;結腸由于炎癥病變而不能充分吸收來自小腸的液體,且某些致病菌還會產生腸毒素,故亦可發生水瀉。2021/3/2017

①攝入食物量過多或食物質發生改變,食物不能被

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積于小

腸上部.②未消化的食物發生腐敗

和發酵造成消化功能紊亂、

腸蠕動亢進,引起腹瀉、脫水、電解質紊亂。

(二)非感染性腹瀉

2021/3/2018(三)遷延性腹瀉和慢性腹瀉(一)腹瀉的共同臨床表現1.輕型腹瀉2.重型腹瀉(四)生理性腹瀉1輪狀病毒腸炎2產毒性細菌引起的腸炎3侵襲性細菌引起的腸炎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5抗生素誘發的腸炎(二)幾種常見類型腸炎小兒腹瀉的臨床表現多見于出生六個月以內的嬰兒與營養不良急性期治療不徹底有關2021/3/2019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1.輪狀病毒腸炎又稱秋冬腹瀉,經糞口傳播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嘔吐大便次數多,量多,呈黃色或淡黃色、蛋花樣脫水、酸中毒、自限性疾病2021/3/2020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2.產毒性細菌引起的腸炎夏季多見輕癥僅大便次數稍增,性狀輕微改變重癥腹瀉頻繁,量多,呈水樣或蛋花樣,混有粘液。嘔吐,發熱、脫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自限性疾病2021/3/2021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3.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全年均可發病起病急,高熱,可發生熱性驚厥。腹瀉頻繁,呈粘液狀,帶膿血,有腥臭味,嘔心嘔吐,腹痛,里急后重全身中毒癥狀甚至休克2021/3/2022幾種常見類型腸炎的臨床特點4.出血性大腸桿菌腸炎先為黃色水樣便,后為血水便特殊臭味、腹痛鏡下大量紅細胞5.抗生素誘發的腸炎多繼發性營養不良、免疫力低下、長期應用腎上腺皮質激素2021/3/2023腹瀉共同的臨床表現輕型腹瀉

多由飲食因素或腸道感染引起以胃腸道癥狀為主大便次數增多及性狀改變,呈黃色或黃綠色,有酸味,糞質不多,常見白色或黃白色奶瓣和泡沫一般無脫水及全身中毒癥狀,多在數日內痊愈2021/3/2024腹瀉共同的臨床表現重型腹瀉多為腸道內感染所致除有較重的胃腸道癥狀外,還有明顯的脫水、電解質紊亂及全身中毒癥狀胃腸道癥狀:食欲低下,常伴有嘔吐,有事甚至進水即吐,嚴重者可吐咖啡樣液體大便次數明顯增多,每天十次至數十次,多呈黃綠色樣便或蛋花湯樣便,量多,可有少量粘液,少數患兒也可有少量血便

水電解質和酸減平衡紊亂2021/3/2025常見臨床護理診斷1.體液不足2.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3.體溫過高4.有皮膚完整性受損的危險5.知識缺乏與患兒家長缺乏合理喂養知識,衛生知識以及腹瀉患兒護理知識有關與大便次數增多刺激臀部皮膚有關與腹瀉嘔吐丟失過多和攝入量不足有關與腹瀉嘔吐丟失過多和攝入量不足有關與腸道感染有關2021/3/20264調整飲食1235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控制感染維持皮膚完整性嚴密觀察病情6

健康教育護理措施2021/3/2027飲食調整

腹瀉期間和恢復期要及時調整患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恢復消化功能之目的。需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待停止腹瀉后再恢復輔助食品,由一種到多種,先流質后半流質,再喂固體食物,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

2021/3/2028飲食調整對少數嚴重病例應加強支持療法。除嚴重嘔吐外,一般應繼續進食,如果限制進食或禁食時間過久(不超過8小時)會造成患兒營養不良,易并發酸中毒,以致病情遷延不愈,體重減輕和生長停滯。2021/3/2029控制感染

根據臨床分類,合理選用抗生素,如大腸桿菌、空腸彎曲菌、鼠傷寒沙門菌、耶爾森菌感染可選用卡那霉素、呋喃唑酮、氨芐西林、頭孢類等抗生素。

2021/3/2030控制感染

根據病情,隨時調整藥物。水樣便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一般不用抗生素。2021/3/2031維持皮膚完整性1)腹瀉患兒大便次數增多,應勤換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揩洗臀部(女孩子應自前向后沖洗),然后用軟布吸干。2)保持干燥,禁用不透氣的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發生。2021/3/2032維持皮膚完整性3)同時常改變姿勢和給予良好的皮膚護理,以預防可能因脫水而產生的損傷.4)局部皮膚發紅處涂紫草油并按摩片刻,促進血液循環.2021/3/2033嚴密觀察病情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監測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發熱、煩躁、嗜睡、倦怠等全身中毒癥狀,觀察有無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準確記錄24小時出量,通過觀察患兒神志、皮膚彈性、前囟眼眶有無凹陷、尿量等臨床表現,估計患兒脫水程度,同時要動態觀察2021/3/2034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失衡小兒腹瀉次數多,常伴有嘔吐、發熱等癥狀,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根據病情選擇口服補液和靜脈補液兩種。輕度、中度脫水且不伴有嘔吐的患兒選用口服補液鹽,中、重度或嘔吐頻繁的患兒選用靜脈補液。

2021/3/2035補液療法輕度

中度

重度

望診一般情況良好煩躁易激惹嗜睡或昏迷、軟弱無力眼窩正常下陷明顯下陷眼淚有少或無無口渴飲水正常無口渴口渴想喝水只能少量飲水或不能口舌濕潤干燥非常干燥觸診皮膚彈性回縮快提取后回縮(<2s)提起后回縮很慢(>2s)診斷無脫水征有些脫水,有兩個或以上上述體征,其中至少包括一個體征丟失水分占體重3%~10%重度脫水,有兩個或兩個以上上述體征,至少包括一個體征,丟失水分大于體重的10%治療方案1方案2方案32021/3/2036治療方案方案1:適用于有腹瀉而無脫水的患者,家庭治療三原則:

①腹瀉一開始給口服更多液體,預防脫水,任選一種。米湯加鹽液:米湯500ml+細鹽1.75g(一瓶啤酒蓋的一半)隨時口服。糖鹽水:白開水500ml+蔗糖10g+細鹽1.75g隨時口服。ORS:每腹瀉一次服50-100ml,另注意適當補充開水。2021/3/2037治療方案方案1:②

給患兒足夠飲食以預防營養不良。③若治療3天內出現:腹瀉次數量增加,不能給你正常進食,明顯口渴,大便帶血回到醫院就診。方案2:輕、中度脫水:ORS.脫水最初4小時ORS量75ml/kg,4小時后評估,糾正→方案①,仍有些脫水→方案②。2021/3/2038治療方案方案3:重度脫水→靜脈補液。腸粘膜保護劑(思密達)適用于急性水樣腹瀉及遷延性腹瀉,給藥后吸附病原,固定毒素,然后隨大便排出體外,并能加強胃腸粘膜屏障功能,促進腸粘膜修復。注:補液療法的目的:糾正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以恢復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補液是應確定補液的量、性質和速度,補液重量包括累計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及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