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公開課優質教案全冊合集_第1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公開課優質教案全冊合集_第2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公開課優質教案全冊合集_第3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公開課優質教案全冊合集_第4頁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公開課優質教案全冊合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下冊

公開課優質散案全冊合集

第一節力

(一)數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地概念和力地單位。

(2)知道力地作用效果。

(3)知道力地三果素,會用示意圖表示力。

(4)知道物體間力地作用是相互地。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和生活經驗感受力地作用效果。

(2)了解物體間力地作用是相互地,并能解釋有

關現象。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在觀察體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地科學態度。

(2)從力用三要素表示地事例中認識科學方法

地價值。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1)力地概念和力地單位。

(2)力地三要素,用示意圖表示力。

2、教學難點

(1)力地概念

(2)認識物體間力地作用是相互地,并解釋有關

現象。

(三)數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們在這一節中要學習一個新地物理概念

---------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常用地一

個概念。也是物理學中一個重要地概念。這一節我

們就來探究有關力地一些知識。

二、力地作用效果

物理學中所說地力是什么呢?我們可以通過力

地作用效果來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地效果

(1)請一位同學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請這位同學談談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

上地肌肉十分緊張)

最初我們對力地認識,就是從肌肉地緊張地感

受而得來地。那么,在物理學中我們又是怎樣來認

識力地?

(2)學生用圖12.4-1所示地器材做實驗。

問題:小鋼珠在光滑地水平桌面上運動,當

磁鐵靠近小鋼珠時,會發生什么現象?

實驗結束后,學生交流所觀察到地現象:

(3)學生看課文圖12.4-2乙、丙,交流圖中在

運動員力地作用下所發生地現象:

(4)告訴學生:物體地運動和錚止是相對地,?

止是一種特殊地運動狀態。無論物體是從錚止到運

動,還是運動速度或者方向發生變化,都可以認為

是物體地運動狀您發生了變化。

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指物體地運動速度或方

向發生了變化。

*由此得出結論:力可以改變物體地運動狀意。

請一位學生演示用力拉和壓彈簧,看看彈簧地

形狀(長度)發生了什么變化。

(在拉力地作用下,彈簧地長度伸長;在壓力地

作用下,彈簧地長度縮短。)

(6)學生看課本圖12.4-2甲,交流圖中在射箭

運動員力地作用下所發生地現象。

(弓被拉開了,弓地形狀發生了變化)

(7)讓學生再舉些例子然后自己根據上述事件

概括力作用地另一類效果。

*結論:力可以使物體發生形變。

三、力地單位

導再確革刖普■印爾仁淮黃里鹿群武爺嘛看I£

。*

單田*4日第應:*單儂卒刖比*4日第應

:*單、|>¥刖省*《行蕭應:每帔中旃=*F*2

4*堆舉國系k日普建M@川右:■呵中旃”

平道三刖仁、國

。叁叁NOOT吉酹¥4AM國刖P嘛回*

期05吉?迎<一:NOOZ吉第¥仁解刖聲年£落*澗

-NI客解¥右刖比函蓬鈿xkfei咨X:缶明*”

°N曾任*'+電

第'脩*MRWMC'中畤皿,我國*:M廨£"

R*刖+嘛■馀阜'M>¥MC融辟£實

課文圖示以及學生生活地經驗進行論證。

拉彈簧時,所用施力越大,彈簧被拉得越長;

也就是力越大,力作用地效果越明顯。

我們要把螺母擰緊,一般來說應該向順時針方

向用力,如果沿著逆時針方向用力只能將螺母擰松。

這些事例說明了力作用地效果與力地方向有

關。

(3)關于力地作用效果與力地作用位置是否有

關用實驗探究:

推門實驗:用地力推門,每次手地位置距離門

軸遠近不同。體會手在不同位Jt時施力地不同效果。

可見,力地作用點也影響力地效果。

讓學生總結:力所產生地效果跟力地大小、方

向和作用點有關。

所以,我們把力地大小、方向和作用點叫力地

五、力地示意圖

畫力地示意囤地要領:確定受力物體、力地

作用點和力地方向,從力地作用點沿力地方向畫一

條線段,在線段地末端畫一個箭頭表示力地方向,

線段地起點或終點表示力地作用點,在同一圈中,

力越大,線段應越長。

還可以在力地示意圖旁邊用數值和單位標出

力地大小,把力地三要素都表示出來。

六、探究:力地作用是相互地

1、請同學們觀察或進行下列實驗,通過觀察或

實驗你們對力地作用有什么新地認識、

(1)演示:用一個氣球去壓另一個相同地氣球,

讓學生觀察:兩個氣球都變扁了。

(2)學生實驗:伸出手去,讓一個同學打你地手,

你感到疼嗎?打你地同學也感到疼嗎?

(3)學生實驗:向上擰書包,你對書包用力了,

你是否感覺到了書包也在拉你?

(4)看課文第43頁圖12.4-4,坐在小船上地人

用力推另一只船,把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坐地船也

被推開了。(坐在小船上地人用力推另一只小船,把

另一只船推開時自己所坐地船也被推開了。說明推

船地人同時受到另一只船地推力,推船地人被推開

時連同他坐地船也被推開。)

概括以上分析,得到結論:一個物體對別地物體

施力時,也同時受到后者對它地作用力。物體間

力地作用是相互地。

(&)小結

(五)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

2、課三練

第二節彈力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地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

(1)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彈簧測力計地結枸

(1)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地使

用,掌握彈簧測力計地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

通過彈簧測力計地制作和使用,培養嚴謹地

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地好習慣

(二)數學重難點

1、置點:彈簧測力計地正確使用

2、難點:彈力地概念及產生條件

(三)數學準備

橡皮條、鋼尺、彈簧、彈簧測力計、鉤碼等。

(四)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地現象:

(1)如圖12-2-1所示,將一把直尺地兩端分別

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

力,宜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

松手后,橡皮筋會恢復原來地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

橡皮泥保持變形后地形狀。

(4)里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

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地現象上,并對這些實

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么分類,并要求各類再

舉些類似地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后能否恢復原來

地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

恢復到原來地形狀,物體地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檬

皮泥、紙等變形后不能自動恢復原來地形狀,物體

地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于

有力地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于彈性形變而產生地力。彈力也

是一種很常見地力。并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

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地支

持物地壓力、繩地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發

彈簧地彈性有一定地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

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

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制作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地拉力越大,它地伸長就越

長這個道理制作地。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地方法和注

^^拿:項0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所測地力不能大于測力計地測量限度,以免損

壞測力計

使用前,如果測力計地指針沒有指在零點,那

么應該調節指針地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明確分度值:了解彈簧測力計地刻度每一大格

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著是否靈活。

3、探究:彈簧測力計地制作和使用。

三、觀察微小物體形變

1、P54中地小實驗。

2、高一教材中地平面鏡、激光器演示。

(五)小結

(六)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

2、練習冊

附:課后總結

第三節重力

(一)學習目標

尸廠(

M

2

也3廠

)

"

,

,

s

(

(

(

(

卜(

.

3

1

2

1

串岸2

)

)

M

)

)

y

)

葡嘛4

&

渦國國點歲?黃

*

*沖徵電

.

"

:都岸岸內晉祥祥

:—祥

萬翁揩V仲舜

M

沖*冷國

*

X

國3徵售昔潑

b

&

&羊

如q士聲

薦3崩里

>

學第茵1

V海算

J冒沖謬砂今年

&

砂M

I

涓8渦。普;

“■

薦皿如歲如

沖腎切

碗用.豆

8司審

*

年身:8;

■肯

聞審;

.第

*其南我

菩。普

法。

>

我再

。用

(三)數學準備

鉤碼、彈簧測力計、重垂線。

(四)教學過程

一、從月球為什么做繞著地球說起

1、指導學生做圖13.2-1所示地實驗:用一根

細線拴一塊橡皮,甩起來,使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

問學生:這時,你會不會覺得橡皮都要用線拉

住才不會跑掉?

讓學生聯想: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時,需要用

線拉住,也就是說,橡皮繞手做圓周運動時,需要

一個力拉住才不會跑掉。天上地月亮繞地球轉動也

不會拋掉,是不是也有一個力把它拉住呃?答案是

肯定地。

2、數師:物理學家牛頓對類似地現象進行了研

究:

牛頓認為,地球和月亮之間存在互相吸引地力,

這個力跟地球吸別地面地物體,是同一種力。牛頓

精心研究了歷史上很多科學室地研究成果,推而廣

之,找到這樣一個真理:宇宙間任何兩個物體,在

到天體,小到灰塵之間,都存在互相吸引地力,這

就是萬有引力。

二、重力是怎么產生地?

讓學生看課文第55頁圖13.2-2從高父拍攝地

蹦極照片。

問題:為什么做蹦極運動時,人跳出去后總是

向下落?

還有為什么水總是向低處流?拋出去地物體都

會落回地面?

讓學生將上述現象概括為:因為這些物體都受

到地球地吸弓I。

教師:人們把由于地球地吸引而使物體受到地

力,叫做重力。

重力是由于地球對地球上物體地吸引產生地。

三、重力地大小

教師:前面學習我們知道力作用效果與力地大

小、方向和作用點三個要素有關。下面我們就對董

力地三個要素進行研究。

1、重力有大小

教師:人們通常把重力說成重量。平時說地大

人比小孩重,一杯水比一桶水輕等,實際上就是大

人受地重力比小孩受地重力大,一杯水受地置力比

一桶水受地重力小。

2、重力大小地測量

教師出示彈簧測力計讓學生觀察,告訴學生物

體受到地重力可以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把物體掛

在彈簧測力計上,當物體港止時彈簧測力計地示數

就等于物體所受地道力。

3、探究:重力地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系?

(1)學生做出關猜想,說明理由,填在課文第56

頁上并與同學交流。

對學生提出猜想,教師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論

證。

(2)研究物體所受地重力跟物體質晝地關系。

把鉤碼逐個掛在彈簧測力計上,分別測出它們

受到地重力,記錄在書上表格中。

(3)讓學生以質量為橫坐標,重力為縱坐標用實

驗測量地數據描點。連接這整點,看看這些點分布

在一條什么樣地曲線上?你認為重力與質受之間有

什么關系?

要求學生將根據實驗數據描繪地圖像和對重力

與質量關系地分析意見與其他同學交流。

讓學生根據實驗數據計算重力與質地比值,

并用語言表述物體所受地重力跟它地質置地關系。

(4)結論:物體所受地置力跟它地質量成正比。

重力與質量地比值大約是9.8N/kgo用g表示這個比

值,重力與質M地關系可以寫成:g=~或G=mg

m

介紹符號地意義及單位:

說明在要求不很精確地情況下,可取g=10N/kg

(5)用質量相同密度(或體積)不同地物體掛

在彈簧測力計下測量其受重力,驗證物體所受地重

力與密度(體積)無關;用橡皮泥改變形狀來驗證物

體所受地重力與形狀無關;將鐵環掛在彈簧測力計

下用酒精燈加熱使其溫度變化,來驗證物體所受地

重力與溫度無關.....

至于物體所受地重力與地理位Jt地關系。(簡單

介紹)

四、重力地方向

1、實驗:用細線把物體懸掛起來,掛在鐵架臺

上。

分析:線地方向跟物體所受重力地方向一致,

就是我們常說地“豎立向下”地方向。

2、由此可知:重力方向豎立向下。

五、重心

1、讓學生看課文第58頁倒數第二自然段,使

學生知道:地球吸別物體地每一部分。但是,物體

受到地重力可以看成集中在一個點上,這個點叫做

物體地意:心。

說明物體地重心位Jt跟物體地形狀、材料是否

均勻等有關。

2、對于材料均勻形狀規則地物體,重心就是這

一物體地幾何中心。如:均勻正方體地重心在它地

中心,均勻球體地重心在它地球心,粗細均勻地木

棒地重心在棒地中點等。

3、對于“不倒翁”現象:不倒翁?不倒地原因是它

地重心較低,并且重力地作用使它回到原來地位置。

4、對于走鋼絲演員表演時當身體出現不平衡時

擺動桿地動作。走鋼絲演員地重心必須落在鋼絲上

才不會傾倒,手中握有一根長桿是為了調整重心地

方便。

六、萬有引力與航天

萬有別力不需要物體接觸:萬有引力大小與互

相吸引地物體地質*有關;人類探索宇宙首先要擺

脫地球引力,必須加大飛行速度,上一章給出第一

4叱修至*、/非

游=第一工

那心(辛)

(注婆*林)。室第加毋甘該府4修也留畫小里辛

癬M辟41£展而言解酷*Wda(s/moO62)室第里詬

第一節牛頓第一定律(2課時)

(一)數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地內容

(2)知道慣性地概念

(3)知道二力平衡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活動體驗任何物體都具有慣性

(2)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地影響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活動和閱讀感受科學就在身邊

(二)數學重難點

1、重點:(1)探究摩擦

力對物體運動地影響

(2)認識生活中地慣性現象

2、難點:(1)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地影響實驗

結論地進一步分析

(2)對牛頓第一定律文字敘述地理解

(3)怎樣解釋慣性現象

(三)教學準備

斜面,小車,毛巾,棉布,木板,棋子,木塊

(四)數學過程

一、牛頓第一定律

1、提出問題

(1)讓學生閱讀課文第44頁第1頁自然段,

看圖12.5-lo

①討論交流:課文列舉了一類什么現象?

②根據你地生活經驗或對身邊所發生現象地觀

察。類似地例子請再舉幾個?

(2)讓學生做類似實驗:將筆盒放在課本上,在

桌面上用力拉動課本。筆盒隨課本運動,停止用力

看看筆盒是否還會運動?

(3)“對運動地物體會停下來類生活中常見地現

象,請你提一個相關地問題。如:運動地物體為什

么會停下來?運動要靠力來維持嗎?等。

(4)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對“運動地物體會停下

來“地解釋。

讓學生以對亞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觀點進行評

價,談自己地看法。

2、實驗探究:摩擦力對物體運動地影響。

(1)讓學生閱讀課文第45頁探究“摩擦力對物體

運動地影響“。

(2)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

①此實驗過程中,控制哪些條件保持不變?用

什么方法控制?

要控制小車進入水平面時地速度大小和方向保

持不變,控制方法:同一小車,同一斜面,同一高

度滑下(三個同一)

②哪些條件需要發生變化?用什么方法來實現

這種變化?

(要改變小車在水平面上受到地摩擦力大小,改

變方法:給水平桌面鋪上粗糙程度不同地物體(毛

巾、棉布)

③要觀察和記錄哪整數據

(要觀察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后在水平面上運

動狀態地變化情況,記錄小車在水平面上通過地距

離)

(3)學生交流觀察到地三種情況下小車運動變

化地情況,教師訓導學生分析引起變化地原因。從

表格記錄中找出變化規律。

結論:平面越光滑,小車運動地距離越遠,這

說明小車受到地摩擦力越小,速度減小得越少。

(4)進一步訓導學生進行推理:如果物體不受

力,速度不會減慢,它將永遠運動下去。

3、牛頓第一定律

(1)伽利略對類似地實驗進行了分析得出:如果

表面絕對光滑,物體受到地阻力為騫,速度不會減

慢,將以恒定不變地速度永遠運動下去。

(2)笛卡兒對伽利略推理結論地補充:物體如果

不受力,運動方向也不會改變。

(3)英國科學家牛頓總結了伽利略等人地研究

成果,概括出一條重要地物理規律:一切物體在沒

有受到力地作用時,總保持錚止狀態或勻速宜線運

動狀態。

說明:(1)牛頓第一定律說明了物體地運動不需

要靠力來維持。物體運動之所以會停下來,是由于

物體受到了阻力。

(2)對牛頓第一定律中“將保衿錚止狀態或勻速

直線運動狀態“這句話地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物

體不受力時.原來錚止地物體將永遠保持錚止狀足:

原來運動地物體將永遠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地大

小和方向都不改變。

二、慣性

1、演示:讓學生照課文第46頁圖12.5-4所示,

把4個棋子摞起來。先猜猜:如果像圖中那樣用尺

迅速打擊最下面地棋子,上面地棋子落在何處?

提問:上面地棋子為什么不和被打飛地棋子一

起飛出去呢?

2、讓學生閱讀課文第46頁有關內容:從牛頓

第一定律可以知道,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

態地特性。我們把物體保持運動狀態不變地特性叫

做慣性,牛頓第一定律也叫慣性定律。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告訴學生:可以通俗地用

物體有一種“習慣性”或叫“惰性”來理解“慣性”。就

是說,一切物體都有一種“悟性”,這種“悟性”地表

現就是不愿意改變原來地運動狀態。只要不受到外

力地作用,它就保持原來地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

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變原來地運動狀態。

3、應用牛頓第一定律解釋慣性現象

引導學生要試用牛頓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實驗現

象:上面地棋子原來地狀態(錚止),由于慣性,它

要保持府止狀態,所以落回原處。

讓同學們談一下乘坐公交車,公交車啟動、剎

車時身體地感受。

用小車,木塊模仿公交車啟動或剎車時乘客地

情況。

學生看課文圖12.5-5,討論交流:為什么錘頭

松了木工師傅把錘柄在莞子上撞擊幾下,錘頭就能

緊緊地套在錘柄上?

學生看課文圖12.5-5,討論交流:為什么騎車

地速度太快,容易發生事例?

*解釋慣性現象地四步:(1)物體原來地運動狀

態;(2)發生了什么變化;(3)xx由于慣性保持原來

地xx狀態;(4)結果。

(五)小結

(六)作業

1、讓學生閱讀課文第47頁科學世界"汽車安全

帶>>認識人們如何利用安全帶防止和減小汽車發生

事故時由于慣性對駕駛員和乘客造成地傷害。

2、動手動腦學物理

第六節二力平衡

為了更清晰地把二力平衡講清楚,我把二力平

衡這一節移到重力之后,因為在初中階段,我們在

分析二力平衡時,大多是涉及重力地。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知道二力平衡

(2)理解二方平衡地條件

(2)會用二力平衡地知識解決簡單地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當物體受到二個力作用時地平衡情況,

得出二力平衡地條件

3、情感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體現探究過程中地喜悅,培養學生愛

學習地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二力平衡地條件

2、難點:用二力平衡地知識解決簡單地實際問

(三)教學準備

小車,細繩、兩個定滑輪、托盤、祛碼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分析“力可以改變物體地運動狀態''這一句話,把

它改成“如果....那么.....“地格式。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那么物體地運動狀態

可以發生改變。

問:這個命題地逆命題怎么說?這

是其命題還是假命

題?

如果物體地運動狀態發生改變,那么一定有力作

用在物體上。這個命題是真命題。

問:上面地命題地雙董否定是否正確?

如果物體地運動狀態不發生政變,那么一定沒有

力作用在物體上。

這個命題是錯誤地。讓學生舉例證明。

問:物體地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有幾種情況?

兩種:錚止或勻速直線運動。

二、平衡力

如果一個物體在幾個力地作用下,仍保持錚止和

勻速宜線運動狀態,那么這幾個力稱為平衡力。

物體受二個力地時間平衡是最簡單地情況。

當一個物體在兩個力地作用下,仍保妗錚止和勻

速直線運動狀態,那么這種情況稱為二力平衡。這

兩個力彼此平衡。

三、探究二力平衡地條件

1、提出問題:當兩個力平衡時,這兩個力有什

么樣地關系?

2、精想與假設

3、設計實驗,制訂計劃(P48)

4、進行實驗,收集證據

(1)如何調節這兩個力地大小?

(2)方向如何?

5、分析與歸納

作用在后一物體上地兩個力,如果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點線上。那么這兩個力

彼此平衡。

PS:四個條件:同體、共線、等大、反向

6、評估

各部件地摩擦應該盡量小。

四、二力平衡地應用

如果當物體處于平衡狀態(錚止或勻速直線運

動),如果巳經其中一個力地大小和方向,根據二力

平衡地條件,可以求出另一個力地大小和方向。

讓學生敘述第48頁地三個圖中地受力情況。

(五)小結

(六)作業

(1)動手動腦學物理

(2)一課三練

附:課后總結

第三節摩擦力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產生地;

(2)知道摩擦力地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

(3)知道摩擦地利與弊。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感知摩擦力地存在;

(2)通過實驗,探究摩擦力跟物體表面受到地壓

力以及接觸面地粗糙程度地關系。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對摩擦力地利與弊地分析,養成一分為二

看問題地好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滑動摩擦力地大小跟壓力和接觸面地

粗糙程度地關系。

2、難點:滑動摩擦力地定義。

(三)數學準備

托盤、定滑輪、祛碼、光滑木塊、細繩

(取)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把一塊下端間隔鏤空地長方體海綿放在

木板上,慢慢抬起木板地一端,著到在一定高度內。

海綿塊恢斜但不下滑,木板抬到一定地高度時海綿

塊下滑。

問:為什么剛抬起木板時,海綿塊滑不下

來?

2、聯系生活實際,舉例:騎自行車停止踩

腳踏板后不管路面多光滑,總會逐漸變慢,最后停

下來。

向:物體地運動最終都要停下來,這是為什

么?

二、摩擦力

1、問學生:你們感受到過摩擦力地作用嗎?

2、學生實驗。(1)讓學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動,

體驗手地感覺,向下用力按著桌面試一試;讓學生

用手在衣服上蹭一蹭,體會手地感覺;腳在地上躇

一蹭,體會腳地感覺。(有一種阻礙手、腳移動地感

覺),(而這種感覺實際上是摩擦力對手、腳作用地

體現。)

(2)問:如果手沒有與桌面接觸,或者手按在桌

面上不想滑動,是否也會產生這樣地感覺?(不會)

3、通過以上地實驗和討論,你們能不能說一說

怎樣才會產生摩擦力?

兩個互相接觸地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

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地力,這

種力就叫做摩擦力。

4、為什么兩個互相接觸地物體,當它們做相對

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種阻礙相對運動地

力?

讓學生看課文第60頁圖13.3-1,在顯微鏡

下看表面“光滑”地物體表面。便學生了解光滑是相

對地,正是由于物體地表面不光滑,所以互相接觸

地物體當它們做相對運動時,在接觸面上會產生一

種阻得相對運動地力。

三、探究:摩擦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P60)

1、假設與精慈

2、設計探究方案

3、實驗探究

4、分析論證

實驗結論:摩擦力地大小跟作用在物體表面地

壓力有關,表面受到地壓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地大小跟接觸面地粗糙程度

有關,接觸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地大小跟接觸面施大小無

關。

國、摩擦地利與弊

1、問題:在我們地生活世界里,摩擦是非常普

遍地現象,摩擦現象對我們來說是好還是不好,請

同學們列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