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01T 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_第1頁
DB3301T 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_第2頁
DB3301T 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_第3頁
DB3301T 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_第4頁
DB3301T 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ICS93.160P56浙江DB3301省杭州市地方標準DB01/T0237—2018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IDB3301/T0237—2018 DB3301/T0237—2018 IDB3301/T0237—2018前言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則起草。本標準由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杭州市市區河道監管中心、浙江省長三角標準技術研究院、杭州市江干區城市管理局、杭州西湖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蔡國強,王春華,徐玉裕,裘杰,周宇,金煒竑,鄧銘庭,陳宏,顧為民,劉克貞,林金桃,陳希平,龔月,壽徽,李孝勝,鐘崢,嚴鴻,葉茂勇,鄭建東,葉陽帆,沈航,沈星陽,汪國英,邱蓉,陳峰,張子揚,開美玲,李煒,鄭淼鋒,李慧。1DB3301/T0237—2018城市生態河道設施配置規范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城市河道設施配置的基本要求、水體設施配置、景觀生態設施配置、運行管理設施配置、防護設施配置、其他設施配置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杭州市城市河道的設施配置。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5768道路交通標志和標線GB13851內河交通安全標志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雜用水水質GB50007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50201防洪標準GB50286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9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劃規范GB50420城市綠地設計規范GB50763無障礙設計規范GB51192公園設計規范CJJ14城市公共廁所設計標準CJJ50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JGJ79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DB3301/T0236城市河道標志系統設置規范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生態河道滿足人類日益增長的水利基本需求的同時又能營造適宜的生物群落良好生長環境的河道。3.2水生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對水體內外源污染物質具有吸收凈化作用的植物。3.3水生動物在水中生活,以水體中的游離細菌、浮游藻類、有機碎屑等為食的動物。2DB3301/T0237—20184基本要求4.1應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配備相應設施。4.2設施的配置應與區域建設規劃相匹配。4.3設施配置完成后應經過設施管理單位驗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5水體設施配置5.1一般要求水體設施配置應符合表1中規定。表1水體設施配置設施類型必備/可選河床必備護岸(堤岸)必備斷面及岸線必備管涵、箱涵可選水生動植物必備生態浮島可選生物填料可選曝氣機可選5.2河床河床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河床整體應平坦、光滑;b)不得出現沖刷深坑;c)河床底應無突出的水下障礙物。5.3護岸(堤岸)5.3.1應結合水文、地形、地貌、地質、河床形態、建筑材料、施工條件、土地利用、交通、環境、工程造價和運行管理等因素選擇護岸斷面型式。5.3.2應優先選用生態自然的護岸型式,采用生態保護或修復技術,并宜使用當地的、多孔性、透氣性的材料。5.3.3護岸斷面應滿足抗滑穩定、抗傾覆、滲透穩定和防沖擋浪要求。5.3.4護岸工程的防洪標準應符合GB50201和CJJ50的規定,護岸工程的結構設計應符合GB50286的規定,護岸基礎處理應符合JGJ79的規定。5.3.5護岸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對于游船??奎c、兼做通航建筑物導航墻、各類親水平臺處的護岸結構,其結構設計中應考慮船只撞擊、系纜力及平臺挑臺、人群荷載等特殊情況,并留有安全余度;b)排入河道的雨水管穿越護岸,應注意做好護岸基礎的抗沖刷保護;c)通航河道護岸應考慮游船船行波的影響,護岸結構應做好水土保持設計;d)護岸建設應結合綠化種植,營造自然生態景觀。對有條件的河道常水位以下應設置魚槽磚;3DB3301/T0237—2018e)在人流密集區域,易發生游人落水河道,其護岸形式應考慮游人落水后的自救。5.3.6復合式、斜坡式及直立式護岸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復合式護岸宜結合市政園林建設,采取水土保持和植物護岸措施;b)斜坡式護岸宜采用植物措施護坡、生態材料護坡,減少河道兩岸不透水或硬化的面積,減少工程建設對河道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的破壞。應從有利于植物生長、保持水土、利于管護等方面,選擇適宜的斜坡坡度,宜緩則緩;c)受土地使用嚴重制約的河段,可采用直立式護岸,并應符合下列規定:1)單級直立式堤防或護岸高度宜低于2.5m,人群活動密集區宜低于1.5m;2)宜在直立式堤防迎水面設置安全階梯或生物通道;3)應在直立式堤防適當位置設置通往親水平臺或河床的臺階;4)在人員活動密集區,高度超過1.5m的直立式擋墻上部宜設置安全護欄或警示設施;高度小于1.5m的直立式擋墻上部宜設置植物隔離帶。5.4斷面及岸線斷面及岸線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河道斷面型式應按照因地制宜、滿足功能要求的原則進行選擇,保持河道形態的多樣性和自然環境的協調性,提供各類生物種群的適應環境;b)城市河道生態治理宜保留城市河道天然的形態及斷面,城市河道斷面寬度及形式避免均一化、單一化;c)難以保持天然河道斷面時應綜合地形、地質、水流等因素以及河道綜合治理要求按復式斷面、混合型斷面、梯形斷面和矩形斷面的順序選擇人工河道斷面;d)城鎮河段的人工河道斷面型式選擇,應與河道沿線風貌特色相結合,注重保護歷史文化和體現不同的特色風貌。5.5管涵、箱涵管涵、箱涵不宜配置,確需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填方渠道跨越溝溪、洼地、道路、渠道或穿越填方道路時,可在渠下或路下設置管涵、箱涵,設置的管涵、箱涵滿足日常河道管理和防汛有關要求;b)軸線宜短而直,并宜與溝溪、道路中心線正交,進、出口應與上、下游渠道平順連接;c)進、出口應以圓錐形護坡、扭曲面護坡、八字墻、曲線形翼墻或走廊式翼墻與上、下游渠道連接,出口流速過大時,應有消能防沖設施;d)橫斷面可采用矩形或半圓形。5.6水生動植物5.6.1水生植物5.6.1.1河道應根據水質條件配置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5.6.1.2水生植物栽植應根據環境條件選擇適宜種植的水生植物。5.6.1.3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種植面積不宜大于治理河道水域面積的30%,沉水植物覆蓋面積宜控制在治理水域面積的20%~30%。5.6.1.4挺水植物應以常綠水生植物為主,并應搭配四季開花的種類。5.6.1.5浮水植物應選用根際泌氧能力強、四季常綠的植物種類,宜采用竹木或PVC網框框養。5.6.1.6耐寒、耐熱沉水植物宜混種,且面積比例應適宜。4DB3301/T0237—20185.6.2水生動物水生動物應多樣化,并滿足生態河道凈水需要。5.7生態浮島生態浮島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浮島宜選用再生無污染材料;b)對于寬闊水面,對生態浮島寬度要求較大的場合,可將多個拼裝單元進行軟連接;c)浮島的覆蓋面應根據水體污染程度、凈化要求、水體規模和使用功能等情況來確定;d)浮島植物可選擇常見的水生植物種類,宜選用與本土水文相適應的鄉土植物品種。5.8生物填料生物填料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完好無破損,表面微生物聚集,無露出水面;b)選擇附著力強、水力學特性好、具有多孔及盡量大的比表面積和親疏水平衡值等特征。5.9曝氣機曝氣機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曝氣機宜安裝在河道中心或以河道中心為軸線對稱布置,并應根據河道的水質情況確定其運行時b)以增氧、造流為主要目的進行配置;c)景觀效果要求較高的河段,宜配備噴水式曝氣機。6景觀生態設施配置6.1一般要求景觀生態設施設置應符合表2中規定。表2景觀生態設施設置設施類型必備/可選綠化景觀綠化植物必備硬質景觀慢行系統及園路必備景觀平臺可選廊道亭樓可選疊石可選人行橋梁可選棧道棧橋可選人工濕地可選景觀亮燈必備6.2綠化植物綠化植物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5DB3301/T0237—2018a)全年綠色期應大于220天,河岸綠化覆蓋率應達30%以上,綠化及附屬設施應完好、分布合理、放置整齊、清潔美觀,且無明顯空氣污染;b)河道植物應群落完整、品種豐富,且植物群落季相應分明錯落有秩,色彩豐富,生長茂盛,突出立體景觀效果;c)樹木成活率應達98%以上,且無明顯缺株倒伏的枯枝和苗木。6.3慢行系統及園路慢行系統及園路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與地形、水體、植物、建筑物、鋪裝場地及其他設施結合,滿足交通和游覽需要并形成完整的風景構圖;b)應創造有序展示園林景觀空間的路線或欣賞前方景物的透視線;c)慢行系統及園路的轉折、銜接應通順;d)在地形險要的地段應配有安全防護設施;e)步行園路宜采用生態環保材質;f)慢行系統宜采用透水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g)慢行系統及園路寬度可參考GB51192的規定;h)無障礙設施配置應符合GB50763的規定。6.4景觀平臺景觀平臺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結構可靠,與周圍景觀協調一致;b)設置在流速緩、水深淺、水質好的河段;c)與水面直接相鄰處設置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6.5廊道亭樓廊道亭樓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構筑物應與地形、地貌、山石、水體、植物等其他造園要素統一協調,有機融合;b)亭、廊、敞廳等的吊頂應采用防潮材料;c)供游人坐憩之處,不應采用粗糙飾面材料,也不應采用易刮傷肌膚和衣物的構造。6.6疊石疊石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石材選用應符合GB50420的規定;b)體量、形式和高度應與周圍環境協調;c)考慮安全、護坡、登高、隔離等各種功能要求;d)與已有建(構)筑物保持一定的距離,緊鄰建(構)筑物時,應保證不影響其地基基礎及上部結構的安全;e)疊石應保持重心垂直,注重整體性和穩定性;f)銜接或懸挑的山石,相接部分結構應牢固。6.7人行橋梁人行橋梁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設置橋下空間或棧道時,應注重與橋梁、河道整體景觀風貌的統一與協調;6DB3301/T0237—2018b)橋下凈空應考慮橋下通船及排洪需求;c)管線通過人行橋梁時應考慮管道的隱蔽、安全和維修等問題。6.8棧道棧橋棧道棧橋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結合景區的特色和特點,因地制宜,不宜破壞景區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風情,應與自然的和諧統一;b)外形色彩應簡潔、美觀,與周邊自然風景相適應,并應保持潔凈;c)棧道棧橋護欄應安全可靠,在危險處應加裝防護裝置;d)在無法直接通視的棧道路面兩端及危險處設置警示標牌;e)每條棧道棧橋的入口處應設有指示牌,標明棧道的通行方向和地點。指示牌和警示牌標注和說明應符合DB3301/T0236的規定。6.9人工濕地人工濕地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根據人工濕地面積和處理量以及當地雨水污染的情況,與設計雨水量相適應;b)具有一定的景觀功能;c)選擇凈化能力強,耐污能力和抗寒能力強的植物;d)在填料選擇的過程中,應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選擇多級填料。6.10景觀亮燈景觀亮燈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以功能照明為主,景觀及裝飾性照明應考慮對植物及周邊環境的影響。燈具應選用高效率節能型產品,有條件的地區宜采用太陽能燈具;b)燈具的造型及安裝位置應與景觀相結合;c)宜采用分回路、分區域、分使用功能集中控制;d)根據使用性質,設置不同的開燈模式,宜采用智能控制方式,并具備手動控制功能;e)居住建筑應避免使用泛光照明對居住生活造成不良影響;f)標志性構筑物應利用燈光塑造構筑物的結構;g)防雷、接地應符合QX/T210的規定。7運行管理設施配置7.1一般要求運行管理設施配置應符合表3中規定。表3運行管理設施配置設施類型必備/可選閘門泵站可選管理用房可選垃圾房可選公共廁所可選環衛取水點可選7DB3301/T0237—2018表3運行管理設施配置(續)設施類型必備/可選垃圾上岸平臺必備7.2閘門泵站閘門泵站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外觀應完好;b)應與周邊的水體和環境景觀協調一致;c)應配備水質、水位、流量、視頻等在線監測監控設施。7.3管理用房7.3.1養護基地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一個水系片區范圍內,以行政城區為單位,每一行政區域應設置一處管理養護基地;b)養護基地內部包含管理辦公用房、河道管理三級監控中心站、應急物資周轉倉庫、機修間、環境衛生車輛停車場等;c)養護基地應盡量布置在區域河網的中心區域、沿主干河道綠帶、在交通便利之處。7.3.2垃圾淤泥中轉站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在一個水系片區范圍內,以行政城區為單位,每一行政區域應設置一處垃圾淤泥中轉站;b)垃圾淤泥中轉站包含管理辦公區、淤泥作業區、垃圾作業區、道路及停、回車場用地、操作室等;c)垃圾淤泥中轉站應盡量布置在沿支河和支流綠帶設置,并靠近主干河道、盡量遠離城市大型居住區、盡量遠離城市重要景觀節點、交通便利之處。7.3.3閘站管理用房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閘站管理用房可分為引水泵站管理用房、排澇泵站管理用房、船閘管理用房及閘門管理用房;b)引水泵站管理用房、排澇泵站管理用房和船閘管理用房可與相對應的設施用房合并設置;c)閘門管理用房應在閘門附近就近設置,均沿河設置在河道綠化帶內,并與周邊道路溝通,以便小型車輛進出;d)閘站管理用房應由機房、操作室、辦公室、宿舍、淋浴間、衛生間等組成。7.3.4養護管理用房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養護管理用房包含辦公室、值班室、淋浴間、衛生間、機房、工具間、清淤上岸平臺、垃圾臨時堆放區等;b)養護管理用房應沿河道綠帶內設置,并與周邊道路溝通,以便小型車輛進出;c)養護管理用房邊的船只停泊岸線不應小于30m。7.4垃圾房與垃圾上岸平臺7.4.1垃圾房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垃圾收集點的位置應固定,其標志應清晰、規范、便于識別;b)垃圾房設置應與周邊環境景觀相適應;c)應設于河道綠化帶內,遠離河邊,并與周邊道路連通;d)垃圾容器的容量和數量應根據日常河道垃圾的產出量、種類和收集頻率合理設置。垃圾存放的總容納量應滿足使用需要,垃圾不得溢出而影響環境;e)垃圾房設置應規范,宜設有給排水和通風設施。7.4.2垃圾上岸平臺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8DB3301/T0237—2018a)應按河道分段設置,不應設置在主干道,且宜設置為港灣式,面積不應小于20m2;b)根據河道走向、水流變化規律,宜在垃圾上岸平臺附近水面垃圾易聚集處設置水面垃圾攔截設施;c)宜結合垃圾轉運站設置,應配備垃圾收集容器及濾水設施;d)沿河道綠化帶內敷設,且與周邊道路連通,以便小型車輛進出;e)保潔船只停泊岸線長度不應小于30m。7.5公共廁所公共廁所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應根據CJJ14的規定,結合周邊實際情況及城市規劃主管部門的規劃要求進行布點;b)應與周邊的公共廁所統一配置,確保滿足公廁設置的間距要求;c)公廁不低于三星級標準;d)應設置獨立的化糞池;e)各廁所內的廁位數應與河道內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適應;f)公園應設無障礙廁所。無障礙廁位或無障礙專用廁所的設計應符合GB50763的規定。7.6環衛取水點環衛取水點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灑水車和沖洗道路專用車輛的給水,取水河道水質應符合GB/T18920的規定;b)可設置在河道綠化帶內,對河道景觀無影響;c)應與周邊道路相通,取水車輛進出方便。8防護設施配置8.1一般要求防護設施配置應符合表4的規定。表4防護設施配置設施類型必備/可選護欄必備救生設施可選警示標牌必備8.2護欄護欄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臨河慢行系統或園路、棧道、觀景平臺、閘站,應設置防護性護欄,設計要求應符合GB51192的相關規定;b)護欄宜選用耐用、堅固材質,并符合城市河道景觀要求;c)游船??奎c宜設置護欄或其他隔離設施;d)護欄應體現每條河道的獨特性和文化性。8.3救生設施救生設施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9DB3301/T0237—2018a)游船停靠點宜設置護欄或其他隔離設施。高度可結合??奎c功能設計、建設;b)游船碼頭應根據其規模配備適量救生衣、救生圈、急救藥箱及工屬具等救生設備和救撈設施;c)應根據水流湍急、水深程度,結合實地情況,設置一處救生抓手或救生爬梯等救生設施,且救生設施應進行防潮防腐處理,設置高度從常水位開始向上延伸;d)親水平臺、河埠頭等處應設置向外伸出1m~2m的水下臺階,并應在臺階外側設置游船防觸標志。8.4警示標牌警示標牌配置除應符合DB3301/T0236的規定,尚應符合下列規定:a)通航城市河道內的水中島嶼,迎通航方向的警示標志設置應符合GB13851的規定;b)臨河慢行系統或園路采用綠化隔離時,應設置一處警示標牌;綠化隔離非密排或高度小于0.5m時,臨河側路邊應噴涂警示黃線;c)棧道穿越鐵路、橋梁等涵洞、橋洞的高度警示標志設置應符合GB5768的相關規定;d)居住、旅游人流較多的河段,應增設禁止游泳、洗滌等警示標牌;e)不應設置在無障礙道上,不應妨礙行人通過。9其他設施配置9.1一般要求其他設施配置應符合表5中規定。表5其他設施配置設施類型必備/可選排水口可選標志標牌必備監控監測必備座椅必備果殼箱必備垂釣設施可選公共自行車服務點可選界樁必備水處理設施可選管線設施必備9.2排水口排水口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排水方式宜采用暗管(渠)排放;b)生活、生產污水,應經處理達標后排放,不得直接排入水體或滲入地下;c)不宜布設露于地表的大體量給水和污水處理設施;d)河道兩側現狀雨水排放口可根據河道整治實際情況保留或改建。河道兩側尚未開發的區塊,應結合河道兩側區塊相關排水規劃預留雨水排放口及檢查井;e)雨水排放口宜采用淹沒式,設置時管口頂宜在常水位30cm以下。DB3301/T0237—20189.3標志標牌標志標牌配置除應符合DB3301/T0236的規定,尚應符合下列規定:a)標志標牌應保持表面潔凈,牌上字跡完整、清晰,鑲嵌牢固。警示線的油漆應完整、明亮;b)位置應準確,便于分界和管理,不影響周邊景觀和環境;c)游船(水上巴士)沿途各停靠點應設置站名牌,內容包括站點名、行駛線路、周邊城市河道及道路橋梁、所在位置等;d)城市河道沿河綠地內鋪設管道(溝、渠)、纜線時,產權單位應在其上方設置管線標志牌;(下)穿越城市河道時,應在其上方、兩岸的慢行系統或園路和綠地邊線處設置,內容包括管線類型、豎向埋深、橫向埋寬。9.4監控監測監控監測設施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根據實際需求配置雨量計、流量計、水尺等計量儀器;b)河道監測斷面布設應包括河道入境和出境斷面、取水口以及河道其他敏感部位;c)河道沿線宜根據需要設置永久性水位觀測點利水質監測點;d)視頻監控設施外觀應清潔、無污損、功能正常;e)結合信息化系統,并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水質在線監測點、水位在線監測點、流量在線監測點、視頻在線監測點等。9.5座椅座椅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容納量應按游人容量進行設置;b)應考慮游人需求合理分布;c)休息座椅旁宜設置輪椅停留位置。9.6果殼箱果殼箱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按照間距50m~100m設置一處,且宜在座椅、廊亭、平臺、水上旅游停靠點等處不占道設置;b)材質應采用防雨、防腐、抗老化、阻燃材料,內膽應采用玻璃鋼等非金屬材質,外觀應美觀、大方;c)與城市河道景觀和周邊環境相協調,且功能符合城市垃圾分類的要求;d)垃圾箱宜采用有明確標志的分類垃圾箱。9.7垂釣設施垂釣設施配置應符合下列規定: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