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_第1頁
第十一節 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_第2頁
第十一節 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_第3頁
第十一節 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_第4頁
第十一節 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格式為Word版,下載可任意編輯——第十一節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第十一節中溫輻射黑度測定試驗

實際物體的發射率(黑度)與物體的表面狀態(包括物體表面溫度、表面粗糙度以及表面氧化層、表面雜質或涂層的存在)有關。金屬的發射率隨表面溫度的上升而增大,而非金屬的發射率一般是隨表面溫度的上升而減小。金屬的發射率比非金屬的小得多。本試驗用比較法,定性地測量中溫輻射時物體黑度ε。

學生根據給定的試驗目的要求和試驗條件,自己設計試驗方案,可以進一步分析黑度與熱源的溫度及受體的溫度的關系。本試驗為設計性試驗。

一、試驗目的

(1)穩定和深化封閉空腔輻射換熱過程的基本理論,學習用比較法測定中溫輻射時物體黑度的試驗方法和技能。

(2)測定50℃~150℃范圍內某一溫度下待測物體(受體)的黑度。

(3)確定50℃~150℃范圍內待測物體(受體)的黑度與溫度的變化關系。二、試驗原理

由n個物體組成的輻射換熱系統中,利用凈輻射法,可以求物體I的純換熱量Qnet.i

Qnet,i?Qabs,i?Qe,i??i??AJiXi,jdAj??iEbiAi(4-98)

j?1jn式中Qne,it——i面的凈輻射換熱量,W;

Qabs,i——i面從其他表面的吸熱量,W;

Qe,i——i面本身的輻射熱量,W;

?i——i面的黑度;

Xi,j——j面對i面的角系數;

Ji——j面有效的輻射力,W/m2;Ebi——i面的輻射力,W/m2;?i——i面的吸收率;Ai——i面的面積,m2。

根據本試驗的設備狀況,可以認為:(1)傳導圓筒2為黑體。

(2)熱源1、傳導圓筒2、待測物體(受體)3表面上的溫度均勻(如圖4-28所示)。

因此,式(4-98)可寫成:

Qnet,3??3Eb1A1X1,3?Eb2A2X2,3??3Eb3A3(4-99)

??

?—熱源;?—傳導圓筒;?—待測物體?

圖?????輻射換熱簡圖?

由于A2X2,3?A3X3,2,則:1?A3;?3??3;X3,2?X1,2,又根據角系數的互換性Aq3?Qnet,3??3(Eb1X1,3?Eb2X1,2)??3Eb3??3(Eb1X1,3?Eb2X1,2?Eb3)W/m2(4-10A30)

由于受體3與周邊環境主要以自然對流方式換熱,因此:

q3?ht3?tfW/m2(4-101)

式中

K;h——換熱系數,W/m2·

??t3——待測物體(受體)溫度,℃;tf——環境溫度,℃。

由式(4-100)和式(4-101)得:

hd?t3?tf??3?(4-102)Eb1X1.3?Eb2X1.2?Eb3當熱源1和黑體圓筒2的表面溫度一致時,Eb1=Eb2,并考慮到,體系1、2、3為封閉系統,則:

X1,3?X1,2?1

由此,式(4-102)可寫成:

h?t3?tf?h?t3?tf?(4-103)ε3??44Eb1?Eb3σb?T1?T3?式中σb稱為斯蒂芬—波爾茲曼常數,其值為5.67×10-8w/m2k4。

對不同待測物體(受體)a、b的黑度ε為:

ha?T3a?Tf?4?σb?T14?Ta3ah?Tb?Tf?εb?b34

?σb?T1b?T34bεa?設ha?hb,則:

44T3a?TfTεa1b?T3b(4-104)?4?44εbT3b?TfT?T1a3a當b為黑體時,εb≈1,式(4-104)可寫成:

44T3a?TfT1b?T3b?4εa?(4-105)4T3b?TfT?T1a3a三、試驗裝置

試驗裝置簡圖如圖4-29所示。熱源腔體具有一個測溫電偶,傳導腔體有二個熱電偶,受體有一個熱電偶,它們都可過琴鍵轉換開關來切換。

四、試驗方法和步驟

本試驗儀器用比較法定性地測定物體的黑度,具體方法是通過對兩組加熱器電壓的調整(熱源一組,傳導體一組),使熱源和傳導體的測量點恒定在同一溫度上,然后分別將“待測〞(受體為待測物體,具有原來的表面狀態)和“黑體〞(受體仍為待測物體,但表面薰黑)兩種狀態的受體在恒溫條件下,測出受到輻射后的溫度,就可按公式計算出待測物體的黑度。

具體步驟如下:

(1)熱源腔體和受體腔體(使用具有原來表面狀態的物體作為受體)靠緊傳導體。(2)接通電源,調整熱源、傳導左、傳導右的調溫旋鈕,使熱源溫度在50℃至150℃范圍內某一溫度,受熱約40分鐘左右,通過測溫轉換開關及測溫儀表測試熱源、傳導左、傳導右的溫度,并根據測得的溫度微調相應的電壓旋鈕,使三點溫度盡量一致。

(3)系統進入恒溫后(各測溫點基本接近,且在五分鐘內各點溫度波動小于3℃),開始測試受體溫度,當受體溫度五分鐘內的變化小于3℃時,記錄下來一組數據。“待測〞受體試驗終止。

(4)取下受體,換為黑體,然后重復以上試驗,測得其次組數據。

將兩組數據代入公式即可得出待測物體的黑度?受。

??加熱指示燈;?—加熱開關;?—熱源測溫表;?—傳導體測溫表;?—導軌支架;??—接線柱;?—熱源;?—傳導體;??受體;??—導軌;??—環境溫度測溫熱電偶;?

??—受體?環境?測溫表;??—轉換開關?

五、本卷須知

(1)熱源及傳導的溫度不可超過160℃。

(2)每次做原始狀態試驗時,建議用汽油或酒精將代測物體表面擦凈,否則,試驗結果將有較大出入。

六、試驗所用計算公式

根據式(4-103),本試驗所用計算公式為:

4?受?TT源?T04?受?(4-106)?44??0?T0?T源?T受?式中?0——相對黑體的黑度,該值可假設為1;

?受——待測物體(受體)的黑度;

?T受——受體與環境的溫差;

?T0——黑體與環境的溫差;

T源——受體為相對黑體時熱源的絕對溫度;

?——受體為被測物體時的熱源絕對溫度;T源T0——相對黑體的絕對溫度;

T受——待測物體(受體)的絕對溫度。

七、試驗數據記錄

表??????試驗數據?

序號No.123序號No.12熱源T熱源T傳導T傳導T受體(紫銅光面)T受體(紫銅薰黑)T環境溫度為備注3八、試驗報告編寫

(1)簡述試驗原理及過程。(2)各種數據的原始記錄。

(3)試驗結果整理后,得出各溫度的平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