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考物理光學實驗專題訓練一、實驗探究題1.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如圖甲所示,平面鏡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塊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繞
ON折轉的
E、F
兩塊板組成。讓一束光沿著
E
板從
A
點射到鏡面的
O
點,由于光在
E
板發生
反射(選填“鏡面”或“漫”),從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
E
板上光線
AO的徑跡。讓一束光沿著
E板從
A點射到鏡面的
O
點,將紙板沿
ON
向后折,此時在
NOF
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如圖乙所示。此實驗現象說明光反射時,
;實驗中,觀察到入射角為
45°時,反射角也為
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結論。你認為有何不妥之處?
。2.探究光的反射規律如圖所示,把一個平面鏡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張紙板
ENF
豎直地立在平面鏡上,紙板上的直線
ON
垂直于鏡面。使一束光貼著紙板沿某一角度射到
O
點,經平面鏡反射,沿另一個方向射出。在紙板上用筆描出入射光
EO
和反射光
OF的徑跡。當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
ON
時,發現反射光線逐漸
法線
ON。當光線沿
NO
方向射入時,發現光的徑跡更亮,說明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
。當光線沿
FO方向射入時,發現反射光線沿
OE
方向射出,說明在反射現象中,
。實驗中能從多個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路,是因為光線在紙板上發生
。3.如圖為某實驗小組“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實驗裝置,平面鏡
M
放在水平桌面上,E、F
是兩塊粘接起來的硬紙板,而且
F
板可繞
ON轉動。使用可以旋轉的硬紙板,其目的是
;
;將入射光線
AO
向
ON
靠近時,看到反射光線
OB
(選填“靠近”或“遠離”)ON;若將一束光貼著紙板
F
沿
BO
射向
O
點,光將沿圖中
的方向射出,說明在光的反射現象中,光路是
的;(4)無意中,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是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
(選填“實”或“虛”)像;(5)某同學在實驗時,讓入射光線
AO
沿紙板E
射向鏡面,然后轉動紙板
F,并使其與紙板
E
在同一平面內,但在
F
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其原因可能是
。小彤同學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的實驗情景如圖所示: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做實驗時,會看到兩個不重合的像,分別是玻璃板前后兩個面反射形成的,為消除此現象可選用
(選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玻璃板不僅可以成像,還便于確定像的
。為了便于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蠟燭
A、B
應選擇外形
(選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將點燃的蠟燭
A
豎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將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蠟燭
B豎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看上去蠟燭
B
跟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標記蠟燭
A、B的位置,測得蠟燭
B到玻璃板的距離
(選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蠟燭
A
到玻璃板的距離;當蠟燭
A
遠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
(選填“變小”、“不變”或“變大”);將光屏豎立在像的位置(與玻璃板平行),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
A
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虛”或“實”)像。5.為完成“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小芳選擇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的目的是
。小芳把點燃的蠟燭A
放在玻璃板前,還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沒有點燃的蠟燭
B,小芳應在
(選填“A”或“B”)蠟燭一側觀察玻璃板中的像;當把蠟燭靠近玻璃板時,蠟燭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將
(選填“變大”“不變”或“變小”移去蠟燭
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
A
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
(選填“實像”或“虛像”);實驗中,發現在水平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
B,都與蠟燭
A
的像無法完全重合,你認為原因可能是
。如圖所示,僅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時,蠟燭
A
的成像情況是
(選題字母代號)。蠟燭成像仍在
B
處蠟燭成像在
B
處右側蠟燭無法通過玻璃板成像6.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實驗時應選較
(選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將棋子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應在玻璃板
(選填“前面”或“后面”)觀察
A
經玻璃板所成的像。當棋子
A
遠離玻璃板時,像的大小
。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
像用木板緊貼在玻璃板背面,擋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選填“能”或“不能”)看見棋子
A
的像。7.圖
1是某同學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棋子
A
和
B
完全相同實驗中應選擇較
(選填“厚”或“薄”)的茶色玻璃板,并將其
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為確定棋子
A像的位置,應在玻璃板后方移動棋子
B,直到它與棋子
A的像
;多次改變棋子
A
的位置進行實驗,可得到像與物關于
對稱的實驗結論某次實驗后,將光屏豎直放置棋子
B
的位置,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接收到棋子
A
的像.另一位同學直接用平面鏡來確定像的位置,如圖
2
所示,平面鏡豎直放置在鋪有白紙的水平桌面上,將
5
節同樣的小電池直立在白紙上,保持電池①的位置不變,移動其它電池,使電池③遮擋住電池①的像和電池②,電池⑤遮擋住電池①的像和電池④,在白紙上記錄下電池的位置如圖3
所示,請在圖
3中作出電池①像的位置并用“?”表示.8.學習小組用圖甲所示的圓柱形紙質套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規律”的實驗,發現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樣.(1)關于像的亮度與哪些因素有關,他們提出以下猜想:猜想
1: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猜想
2:與小孔的形狀有關;猜想
3:與小孔的大小有關.①類比利用太陽光測凸透鏡焦距時,光屏從焦點處遠離透鏡過程中,光斑越大越暗的現象,可判斷猜想
1
是
的.②驗證猜想
2
時,固定燭焰、紙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換使用如圖乙所示的三個小孔進行實驗,分別觀察比較所成像的亮度.他們實驗中存在的問題是
.③為驗證猜想
3,固定燭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變圓孔直徑,觀察到的現象如下表.實驗現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時,
.(2)學習小組對像的清晰度與亮度問題作進一步探究.①在紙筒底部中心開一小孔
a,又在
a
上下等距的位置再開兩個小孔
b、c,光屏上觀察到三個像.在
b、c
兩孔處放置兩相同的三棱鏡,移動光屏到圖丙位置時,光屏上只出現一個清晰的更亮的像.則
b、c
兩小孔處三菱鏡放置的方式可能是
.②他們設想在
b、c
兩孔之間再開若干個小孔,并在小孔處放置棱鏡,所成的像都與b、c
兩孔處三棱鏡所成的像重合,則光線通過這些棱鏡的偏折程度比通過
b、c
兩孔處三棱鏡的要
(選填“大”或“小”).③若開一個大孔,并在大孔處放一合適的凸透鏡替代上述所有棱鏡后,恰能在圖丙位置光屏上呈現清晰的像,則此像是
的倒立實像;若只用
a
孔替代凸透鏡,在圖丙位置光屏上所成的像與該透鏡所成的像相比,像的亮度
,像的大小
.9.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中:(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是為了
;如圖甲所示,在豎直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
A,將
(選填“點燃”或“未點燃”)的相同蠟燭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動,發現蠟燭
B
可以與
A
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重合,此現象表明像與物的
;經過多次實驗,分別記錄蠟燭
A、蠟燭
B
在紙板上的位置如圖乙所示,沿玻璃板在紙板上的位置將紙板對折,發現
B1
與
A1、B2
與
A2、B3
與
A3、……位置重合,表明像與物到鏡面的
;將光屏豎直放到蠟燭
B
的位置,不能在光屏上直接觀察到蠟燭
A
所成的像,說明所成的像是
像。在“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試驗中,實驗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兩支相同的蠟燭和兩只相同的棋子,應選
作為平面鏡,且厚度要
(厚/薄).小華選擇兩支蠟燭,小明選擇兩只棋子,請針對其中一位同學,說出他選擇的理由
.如圖,蠟燭放在畫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
(A/B/C/D),在該位置放一光屏,屏上
(能/不能)承接到像,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
像.11.小明在做模擬“視力的缺陷與矯正”的實驗中。他將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組裝好,然后把凸透鏡正對較遠處的窗戶,移動光屏,在圖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戶清晰的像,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約為
cm。將凸透鏡固定在光具座上不動,接著小明把蠟燭點燃,并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然后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的
35cm
刻度線處,并移動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日常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規律制成的。(3)小明將蠟燭移到光具座最左端,拿來一副近視眼鏡放在凸透鏡的左側并靠近凸透鏡后,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拿去眼鏡,將光屏向
(選填“靠近”或“遠離”)透鏡方向移動適當距離后,光屏上的像又重新清晰了,說明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像落在視網膜的
(選填“前方”或“后方”)。12.用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上進行”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1)當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標尺上位置如圖時,在光屏上能成
、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
(照相機/放大鏡/幻燈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2)這個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A.8cm B.12cm(3)若僅將圖中凸透鏡移動到刻度值為
C.16cm D.20cm
cm
處,光屏上可再次呈現一個清晰的像;(4)若僅將圖中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在凸透鏡和燭焰之間放置一個合適的
(近視/遠視)眼鏡,可使光屏上再次得到燭焰清晰的像。13.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將蠟燭、薄玻璃板、光屏和刻度尺按如圖所示放置,則在光屏上
(選填“能”或“不能”)呈現燭焰的像,說明物體通過平面鏡成的是
像;用焦距為
8cm
的凸透鏡替換薄玻璃板,若不改變蠟燭的位置,則應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呈燭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14.小林用圖甲裝置來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
上。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
(填“正立”或“倒立”)的
(填“實”或“虛”)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此時光屏上所成像的特點與
(填“照相機”“放大鏡”或“投影儀”)相同。小林進行了進一步探究:如圖乙所示,凸透鏡的焦距為
10cm,保持光屏位置不變,讓蠟燭和凸透鏡分別以
2cm/s
和
1cm/s
的速度,從圖示位置同時勻速向左運動,經過
s,光屏上成清晰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像。15.如圖所示,用焦距為
10cm
的凸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應調節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如圖所示,當蠟燭距離凸透鏡
15cm
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在照神相機、投影儀、放大鏡中,成像情況與之類似的是
。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時,用白紙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則燭焰的像亮度將
。16.“一雙好眼睛,能更好地探索未來”,小麗了解到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眼睛是如何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她對這一問題產生了濃厚興趣;首先用平行光正對凸透鏡
A
照射,如圖甲所示,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凸透鏡的焦距f=
cm;然后適當調整凸透鏡
A
和光屏的位置,移動蠟燭,使燭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圖乙所示;接著她將凸透鏡
A
換為焦距稍大的凸透鏡
B,并保持位置不變,移動蠟燭,使燭焰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如圖丙所示,可見小麗研究的問題是:當凸透鏡成實像時保持
距離不變,探究
的關系;通過探究發現,當人眼觀察近處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變
。17.小華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1)將平行光
凸透鏡,移動光屏,直至光屏上形成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甲所示,該凸透鏡的焦距為
cm;將點燃的蠟燭、光屏放在凸透鏡的兩側,調節它們的高度,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這樣做目的是使像呈現在
;將蠟燭移動到圖乙所示位置,需向
側移動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
的倒立、縮小的實像。18.小明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調整實驗器材高度時,蠟燭
(選填“需要”或“不需要”)點燃;他用同一凸透鏡做了兩次實驗,如圖甲、乙所示,光屏上均有清晰的像(未畫出),其中成縮小像的是圖
;凸透鏡的焦距可能是
(填字母);A.5cm B.8cm C.10cm D.15cm(4)在圖乙中將一鏡片放在燭焰和透鏡之間后,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將光屏向左移動,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則所加鏡片可以矯正圖
(選填“丙”或“丁”)的視力缺陷。19.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實驗。圖甲中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鏡,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未畫出)。圖乙中燭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畫出),則該像是倒立、
的實像。若在圖乙中將凸透鏡移到
55cm
刻度線處,則將光屏移動到
cm
刻度線處,可以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圖乙中燭焰和凸透鏡之間放一近視眼鏡的鏡片,則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下同)移動才能再次看到清晰的像。若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
A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用力吹氣,發現光屏上“燭焰尖部”變模糊,則將光屏向
移動,“燭焰尖部”又會變清晰。20.小華用同一個凸透鏡進行如下探究.將凸透鏡正對太陽,調節凸透鏡下方白紙的位置,直至白紙上出現一最小最亮的光斑,實驗示意圖如圖甲所示,則該透鏡的焦距為
cm.將發光小燈泡、凸透鏡和光屏如圖乙放置,光屏上呈現一個圓形光斑,若將光屏向右移動,光斑大小將
.凸透鏡和光屏的位置如圖乙所示,移去小燈泡,將點燃的蠟燭放置于光具座的
15cm
刻度處,將光屏向
移動一段合適的距離,能在光屏上得到燭焰清晰倒立、
的實像;小華發現屏上的像時而清晰時而模糊,請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可能原因:
.21.如圖所示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圖,已知凸透鏡的焦距為
10cm。為了便于觀察實驗現象,實驗環境應該
(選填“較亮”或“較暗”)一些。組裝并調整實驗器材。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
上。如圖所示,當蠟燭距離凸透鏡
40cm
時,移動光屏,可在光屏上找到一個清晰的倒立、
(選填“放大”、“等大”或“縮小”)的實像。日常生活中
(選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就是利用這一原理工作的。將圖中的凸透鏡換成焦距為
30cm
的凸透鏡,保持蠟燭和凸透鏡的位置不變,在光具座上移動光屏,
(選填“能”或“不能”)找到某一位置,使像清晰的呈現在光屏上,理由是
。22.實驗空常用蠟燭完成以圖光學實驗:圖甲為小孔成像示意圖,該現象可以用
來解釋。圖乙為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裝置,若蠟燭
A
到玻璃板距離為
10cm,則蠟燭的像
B
與蠟燭
A
之間的距離為
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間放置一個不透明的擋板,從蠟燭
A
一側觀察玻璃板,
(填“能”或“不能”)看到蠟燭所成的像。圖丙為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的實驗裝置。當蠟燭、凸透鏡和光屏處于圖示位置時,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蠟燭向右移動到
35cm
刻度線處,此時可將光屏向
(選填“左”或“右”)移動適當距離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倒立、
的實像;若不移動光屏,可在燭焰和透鏡之間放置一個適當的
透鏡(選填“凸”或“凹”)也能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清晰的像。答案解析部分【解析】【解答】(1)由于從各個方向都能看到光,故由于光在
E
板發生漫反射。將紙板沿
ON
向后折,此時在
NOF
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線,不在同一平面內就看不到反射光線,說明入射光線、法線、反射光線三線在同一個平面內。僅僅一次無法得出結論,因為沒有多次實驗得到普遍規律。【分析】(1)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時候,光在紙光屏的后表面發生了漫反射,用來顯示光路,但硬紙板需要與平面鏡垂直才能與光線接觸;;光發生反射時,通過折轉光屏的方式可以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光發生反射時,反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反射角,入射光線與法線的夾角為入射角,改變入射角的大小關系,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關系,使實驗結論更有說服力。【解析】【解答】(1)若將入射光線逐漸靠近法線
ON,則入射角減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減小,所以反射光線也靠近法線
ON。當光線沿
NO
方向射入時,入射角為
0°,反射角為
0°,反射光線沿著入射光線的方向返回,光的徑跡更亮,說明此時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重合。當光線沿
FO
方向射入時,會發現反射光線沿著
OE
方向射出,將反射光線改為入射光線,光路照樣成立,體現了光路是可逆的。能從多個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是因為紙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里發生了漫反射的緣故。【分析】(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法線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2)從多個方向看到紙板上的光,是因為紙板表面凹凸不平,光在這里發生了漫反射。【解析】【解答】(1)實驗需要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和探究入射光線、反射光線和法線的關系,硬紙板可以呈現光路,因為能夠旋轉,可以驗證反射光線與入射光線及法線在同一平面內。若將
AO靠近
ON,入射角減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
OB也靠近法線。當光逆著原來的反射光線入射時,反射光線也逆著原來的入射光線反射出去,即將一束光貼著紙板
F
沿
BO
射到
O
點,光將沿圖中的
OA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平面鏡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所以小明看到自己在平面鏡中的像是等大的虛像。當
E、F
在同一平面上時,讓入射光線
AO
沿紙板
E
射向鏡面,在F上沒有發現反射光線,這說明硬紙板沒有與鏡面垂直,反射光線從其他方向射出。【分析】(1)(5)在探究光的反射規律的時候,光在紙光屏的后表面發生了漫反射,用來顯示光路,但硬紙板需要與平面鏡垂直才能與光線接觸;光發生反射時,通過折轉光屏的方式可以判斷,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光發生反射時,多次改變入射角的大小,測量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發生反射時,將光源調換位置后,反射光線和入射光線分居法線兩側,光路仍然重合,說明光路可逆;平面鏡成像時,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虛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關于平面鏡對稱。【解析】【解答】(1)因為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用薄玻璃板,玻璃板越薄兩個面成的像越近,對實驗影響越小。將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這樣能透過玻璃板觀察到像,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為了比較像與物的大小關系,實驗中應選擇兩只完全相同的蠟燭。將點燃的蠟燭
A
豎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將未點燃的蠟燭
B
豎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動,直到看上去蠟燭
B
跟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這是為了像和物大小關系。標記蠟燭
A、B
的位置,通過測量可知,B
到鏡面的距離等于蠟燭A
到鏡面的距離。像與物大小相等,因此若將蠟燭
A
遠離玻璃板時,則像將遠離玻璃板移動;像的大小不變。將光屏豎立在像的位置(與玻璃板平行),光屏上無法呈現蠟燭的像,由于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所以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選擇較薄的玻璃板,便于確定像的位置,相同相同的大小的蠟燭,便于比較像和物體的大小關系;實驗時,前面的蠟燭點燃,后面的蠟燭不點燃;平面鏡成像時,像物體等大;物體遠離平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平面鏡成像是虛線,不能成在光屏上。【解析】【解答】(1)小芳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能通過平面鏡看到鏡子后面像,目的是便于確定像的位置。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外形相同但沒有點燃的蠟燭
B
時,小芳應在A
蠟燭一側觀察玻璃板中的像,只有在
A
側反射光線才會進入眼睛,從而看到
A
的像
B,在
B
側看不到像。當把蠟燭靠近玻璃板時,根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大小相等,蠟燭在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將不變。移去蠟燭
B,在其原位置放置一塊光屏,光屏上不能得到蠟燭
A
的像,說明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像,虛像不是實際光線的會聚點,不能成在光屏上。實驗中,發現在水平桌面上無論怎樣移動蠟燭
B,都與蠟燭
A
的像無法完全重合,可能是平面鏡與桌面不垂直,導致蠟燭
A
的像偏高或偏低,無法在桌面上找到與蠟燭
A
重合的像。(6)將玻璃板由圖中甲的位置水平向右平移至乙的位置時,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像和物關于鏡面對稱可知,蠟燭
A
的成像仍在
B
處,A
符合題意,BC
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觀察平面鏡成的像時,人要在物體一側;物體靠近玻璃板時,像的大小不變;平面鏡所成的像是虛線;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的連線和平面鏡垂直;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不變時,平面鏡移動時,像的位置不變。【解析】【解答】(1)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所在的像距離越近,這樣可以使確定的像的位置更加準確,厚玻璃板會形成兩個像,會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判斷;(2)由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點燃的蠟燭
A,眼睛應該在鏡前才能觀察到蠟燭
A
經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3)平面鏡成的像與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鏡的距離無關,人們感覺到的近大遠小是一種視覺效果,不影響真實的大小。所以將蠟燭
A
逐漸遠離玻璃板,它的像不變。(4)因為虛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虛像。(5)平面鏡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蠟燭發出的光線經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緊貼玻璃板背面,擋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見棋子
A
的像。故答案為:(1)薄;(2)前面;(3)不變;(4)虛;(5)能。【分析】究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a.平面鏡成的是虛像;b.像與物體大小相等;c.像與物體到鏡面的距離相等;d.像與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應用了等效替代法(實驗中選擇兩根完全一樣的蠟燭);在平面鏡成像特點實驗中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鏡,其目的是為了確認物像的位置及大小.【解析】【解答】解:(1)玻璃板越薄,兩個反射面所在的像距離越近,這樣可以使確定的像的位置更加準確,厚玻璃板會形成兩個像,會影響對實驗結果的判斷;為了使像呈在水平面上,應讓玻璃板豎直放置;(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
A,將完全相同的棋子
B
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
B
與
A
的像完全重合,這樣做的目的既確定了像的位置又驗證了物像大小相等;(3)多次改變棋子
A
的位置進行實驗,發現像到鏡面的距離始終等于物體到鏡面的距離,可得到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的實驗結論;(4)某次實驗后,將光屏豎直放置棋子
B
的位置,由于平面鏡成的是虛像,光屏上不能接收到棋子
A
的像;(5)保持電池①的位置不變,移動其它電池,使電池③遮擋住電池①的像和電池②,電池⑤遮擋住電池①的像和電池④,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作圖得:.故答案為:(1)薄;豎直;(2)完全重合;(3)鏡面;(4)不能;(5)如圖.【分析】(1)玻璃板有兩個反射面,每個反射面都可以成一個像,這樣由于兩個像的干擾,像的位置不易確定準確,需要兩個像距離越近越減小誤差;(2)探究平面鏡成像時,當物像重合時,可以確定像的位置,同時也可以說明物像大小相等.(3)像和物體關于鏡面是對稱的;(4)虛像不能呈在光屏上;(5)根據光的直線傳播作圖.【解析】【解答】(1)①根據題意知道,當光屏從焦點處遠離透鏡過程中,出現光斑越大越暗的現象,則說明像的亮度與小孔到光屏的距離有關,故可判斷猜想
1是正確的;②要探究像的亮度與小孔的形狀的關系,則需要控制孔的大小不變,只改變形狀,而圖乙中即改變了孔的形狀,沒有改變孔的大小,所以,此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是:沒有控制小孔的大小相等;③分析表格的實驗數據知道:在小孔成像清晰時,小孔越大,像的明亮程度越亮;(2)①三棱鏡具有偏折光的能力,要想使光都會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則在
bc
兩處放置的三棱鏡的方式可能是凸透鏡的形狀,即圖
C
的形狀;②在
b、c
兩孔之間再開若干個小孔,并在小孔處放置棱鏡,此裝置類似凸透鏡,過光心時傳播方向不變,越靠近光心的光線偏折程度的越小,故則光線通過這些棱鏡的偏折程度比通過
b、c
兩孔處三棱鏡的要小;③根據圖知,物距大于像距,可以判斷出此時凸透鏡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因為凸透鏡和小孔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像距和物距相等,所以像的大小是相等的,因為入射到凸透鏡上的光數量較多,經凸透鏡折射后,經過的像點的光線多,所以看起來亮一些(2)①因為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三棱鏡具有偏折光的能力,所以,要想使光都會聚在光屏中心的位置,則在bc
兩處放置的三棱鏡的方式應是凸透鏡的形狀,即圖
C所示的形狀。②根據題意知道,在
b、c兩孔之間再開若干個小孔,并在小孔處放置棱鏡,此裝置類似凸透鏡,由于過光心時傳播方向不變,越靠近光心的光線偏折程度的越小,所以光線通過這些棱鏡的偏折程度比通過
b、c
兩孔處三棱鏡的要小些。③由圖知道,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此時凸透鏡成的是一個倒立縮小的實像,由于像的大小由物距和像距共同決定,物距和像距都不變,像的大小不變,但凸透鏡越大,像越亮,因為入射到凸透鏡上的光數量較多,經凸透鏡折射后,經過的像點的光線多,所以看起來亮一些。【分析】本題考查了小孔成像的探究和凸透鏡成像的應用,考查學生根據題中信息分析解答能力,原理是光在同種均勻物質中沿直線傳播;當光通過小孔時由于光有沿直線傳播的特點,在小孔的后方形成一個倒立的像,像的大小既與物體到小孔的距離有關,又與屏幕到小孔的距離有關,在小孔成像中由于屏幕到小孔的距離不同,即可成倒立放大的像,也可成倒立縮小的像,但小孔不能太大,否則不能成像.【解析】【解答】(1)因為玻璃板既能讓光透過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確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鏡是不透明的,無法確定像的位置,所以選用玻璃板。(2)在豎立的玻璃板前點燃蠟燭
A,拿未點燃的蠟燭
B豎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動,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側觀察,直至它與蠟燭
A
的像完全重合,說明像與物大小相等。(3)用沿玻璃板在紙板上的位置將紙板對折,發現
B1
與
A1、B2與
A2、B3
與
A3、……位置重合,這表明
B1
與
A1、B2
與
A2、B3
與
A3
相對于鏡面是對稱的,即物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將光屏放到像的位置,無法直接在光屏上觀察到像,說明所成的像是虛像。【分析】(1)探究平面鏡成像規律時,玻璃板代替平面鏡便于確定像的位置;(2)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和物體大小關系時,代替像的蠟燭不點燃,像和物體大小相等;(3)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4)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解析】【解答】解:(1)透明玻璃板比較透明,透過的光多,反射的光少,蠟燭成像不夠清晰;茶色玻璃比較暗,透過的光少,反射的光多,蠟燭成像更清晰.所以應選茶色玻璃板.厚玻璃板的兩個面都可以當作反射面,會出現兩個像,影響到實驗效果;所以應選薄的玻璃板.小華選兩只蠟燭,理由是點燃的蠟燭成像更清晰.(2)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所以根據原圖可知,像的位置在
B
點;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故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故答案為:(1)茶色玻璃板;薄;小華選兩只蠟燭,理由是點燃的蠟燭成像更清晰.(2)B;不能;虛.【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點,可以觀察到玻璃板的另一側,便于找到像的位置.茶色玻璃比較暗,使茶色玻璃板后面的環境對實驗的影響比較小,成像更清晰.(2)根據平面鏡成像特點可知平面鏡所成的像和物體關于平面鏡對稱,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和像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會聚成的,不是實際光線會聚的,是虛像;【解析】【解答】(1)把凸透鏡正對較遠處的窗戶,相當于平行光,在圖示位置的光屏上得到窗戶清晰的像,相當于焦點,所以焦距為
10.0cm。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將蠟燭移動到光具座的
35cm
刻度線處,物體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投影儀利用這個規律制成。近視眼鏡是凹透鏡,發散光線,拿去眼鏡,像會變近,光屏要靠近透鏡,說明近視眼看遠處物體時,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分析】(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平行光經過透鏡后會會聚到一個點上,此點即為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為焦距;當物距
f<u<2f
時,像距
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為幻燈機、電影放映機、投影儀;近視眼是晶狀體過厚使得對光線的偏折能力過強導致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應該佩戴凹透鏡進行校正。【解析】【解答】(1)由蠟燭,凸透鏡,光屏在光具座標尺上位置可知,此時物距大于像距,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可知,在光屏上能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生活中的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由圖可知,此時物距為
u=50.0cm-20.0cm=30.0cm根據凸透鏡成像的規律,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時,u>2f,即
f<15.0cm;像距為
v=70.0cm-50.0cm=20.0cm此時
2f>v>f,則
10.0cm<f<20.0cm。綜上所述,可得
10.0cm<f<15.0cm,ACD
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在光的折射現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當移動后的物距等于原來的像距時,可以再次成像,故將凸透鏡置于
40.0cm刻度線時可以再次成像。將圖中光屏向右移動一小段距離,此時像位于光屏之前,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需要將光適當發散,故要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放置適當的凹透鏡,近視眼鏡就是凹透鏡。【分析】(1)當物距
u>2f
時,像距
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攝像機;當物距
f<u<2f
時,像距
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為幻燈機、電影放映機、投影儀;光的傳播是可逆的,光源和光屏互換位置,光線經過透鏡仍然會會聚成像;近視眼是晶狀體過厚使得對光線的偏折能力過強導致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應該佩戴凹透鏡進行校正。【解析】【解答】(1)薄玻璃板相當于平面鏡,平面鏡成虛像,不能成在光屏上。(2)由題可知物距大于兩倍焦距,成倒立縮小實像,像距在一倍二倍焦距之間,即在刻度38.0~46.0cm
之間,所以光屏左移,照相機就是利用這樣的成像原理工作的。【分析】(1)平面鏡成的像是虛像,不能承接在光屏上;(2)u>2f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原理。【解析】【解答】(1)實驗前,應調整燭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鏡的主光軸上,這樣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2)如題圖甲所示,當凸透鏡位于甲所示位置時,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圖可知此時物距小于像距,即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倒立、放大的實像。保持凸透鏡位置不變,將圖甲中蠟燭和光屏的位置互換,則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根據光在折射時光路的可逆性可知,此時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照相機就是利用這個原理制成的。由圖乙知此時物距等于像距等于
15cm,且蠟燭向左移動的速度是凸透鏡向左移動速度的
2倍,設它們移動時間t
后物距和像距相等,都等于
2
倍焦距,即
20cm,則可得
2cm/s×t+15cm
-
1cm/s×t=20cm解得
t=5s此時光屏上成清晰等大的實像。【分析】(1)實驗前,調節、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使得像呈現在光屏的中央;(2)(3)(4)當物距
u>2f
時,像距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攝像機,當物距
u=2f
時,像距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應用為測焦距;當物距
f<u<2f
時,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為幻燈機、電影放映機、投影儀。【解析】【解答】(1)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便于觀察,應調節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同一高度上。由圖中可知,當蠟燭距離凸透鏡
15cm
時,此時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故此時所成的像為倒立、放大的實像;成像情況與之類似的是投影儀。用白紙遮住凸透鏡的上半部分時,凸透鏡的剩余部分對光仍然具有偏折能力,但因遮住了上半部分,故入射光線將減少,因此燭焰的像亮度將變暗。【分析】(1)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時,需要將蠟燭、透鏡、光屏中心,調到同一高度;當物體在凸透鏡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間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實際應用有投影儀;若擋住部分凸透鏡,成像情況不變,像變暗。【解析】【解答】(1)圖甲中,用平行光正對位于
10.0cm
刻度處的凸透鏡
A
照射,在位于
20.0cm
刻度的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則該凸透鏡的焦距為f=20.0cm-10.0cm=10.0cm小麗提出的問題是“眼睛是如何看清遠近不同物體的?”,實驗中凸透鏡相當于人眼的晶狀體,光屏相當于視網膜,蠟燭相當于物體,因為眼球的前后距離是不變的,故乙、丙兩圖中保持光屏到凸透鏡的位置不變,改變了凸透鏡的焦距,調整蠟燭到凸透鏡的距離,使光屏上再次出現清晰的像。這一過程中,保持了光屏到凸透鏡距離不變,探究遠近不同物體成清晰的像與凸透鏡焦距的關系。當人眼觀察近處物體時,物距減小,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調節,根據凸透鏡成像規律可知,此時像距會變大,所成的像會位于視網膜的后方。為了使像前移到視網膜上,則通過晶狀體的光線要更加會聚,所以晶狀體的凸度要變大,焦距要變短。【分析】(1)在探究凸透鏡成像時,平行光經過透鏡后會會聚到一個點上,此點即為焦點,焦點到光心的距離為焦距;當物距改變時,換用焦距不同的透鏡使其成清晰的像,探究兩者的關系;物距減小時,凸透鏡會聚能力增強,焦距變短。【解析】【解答】(1)由圖甲可知,將平行光正對凸透鏡,移動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焦距是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凸透鏡的焦距為
f=60.0cm-50.0cm=10.0cm(2)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使燭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鏡的主光軸上。(3)由圖乙可知,物距
u=50.0cm-20.0cm=30.0cm>2f像距2f>v>f20.0cm>v>10.0cm需要向右移動光屏,直至在光屏上找到燭焰淸晰的倒立、縮小的實像。【分析】凸透鏡成像規律比較復雜,具體為:當物距
u>2f
時,像距
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攝像機,當物距
u=2f
時,像距
v=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應用為測焦距當物距f<u<2f
時,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實像,應用為幻燈機、電影放映機、投影儀當物距
u=f
時,凸透鏡不成像,應用為強光聚焦手電筒、制作平行光線當物
u<f
時,像距
v>u,成正立、放大的虛像,應用為放大鏡,結合物距與焦距的關系分析求解即可。【解析】【解答】(1)只有將蠟燭點燃,才可以調整燭焰、凸透鏡和光屏的高度,使它們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圖甲中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3)圖乙中,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實像,物距u=50cm-32cm=18cm2f>18cm>f①像距
v=73cm-50cm=23cm23cm>2f②由①②得到
11.5cm>f>9cm故答案為:C。(4)將一個眼鏡片放在透鏡和燭焰之間,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將光屏向左移動,光屏上再次呈現清晰的像,說明該鏡片將光線會聚了,對光線起到會聚作用的是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眼,遠視眼的晶狀體較薄,會聚能力較弱,看近處的物體時,將像成在視網膜的后面,丁圖是遠視眼,此鏡片可以矯正丁圖的視力缺陷。【分析】(1)蠟燭點燃作為光源成像;當物距
u>2f
時,像距
f<v<2f,成倒立、縮小的實像,應用為照相機、攝像機;該題目考查的是凸透鏡成像的規律,結合成像的性質分析物距與焦距的關系即可;近視眼是晶狀體過厚使得對光線的偏折能力過強導致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前方,應該佩戴凹透鏡進行校正;遠視眼是晶狀體過薄使得對光線的偏折能力較弱導致的,像成在視網膜的后方,應該佩戴凸透鏡進行校正。【解析】【解答】解:(1)由圖知,光斑即焦點處,所以焦距
f=60cm﹣50cm=10cm;當蠟燭、凸透鏡位于圖乙中刻度對應的位置時,物距為
50cm﹣35cm=15cm,大于
1
倍焦距小于
2
倍焦距,凸透鏡能成倒立放大的實像;(2)在圖乙中將凸透鏡移到
55cm
刻度線處,物距為
u=55cm﹣35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實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v=75cm﹣55cm=20cm,光屏在75cm
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左移動。(3)凹透鏡對光線有發散作用,靠近凸透鏡時,使光線發散,像會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遠離凸透鏡,即要將光屏向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4)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
A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用力吹氣,A
點氣體流速大,流體大的位置壓強小,火焰向左移動,物距增大,像距減小,將光屏向左移動,“燭焰尖部”又會變清晰。故答案為:(1)放大;(2)75;(3)右;(4)左。【分析】(1)明確太陽光聚焦法測焦距的操作方法:太陽光可以近似看為平行光源,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太陽光經凸透鏡后將會聚在焦點.所以把光屏置于另一側,改變光屏與凸透鏡間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個光斑便為焦點.測出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便是焦距.結合凸透鏡成像的特點分析解答.物體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質應用舉例u>2ff<v
<2f像、物異側縮小倒立實像照相機u=2fv
=2f像、物異側等大倒立實像測焦距f<u<2fv
>2f像、物異側放大倒立實像幻燈機投影儀當凹透鏡靠近凸透鏡時,會聚能力減弱,使像呈在光屏的后方;在圖乙中用塑料吸管對準
A
點沿垂直于紙面方向持續用力吹氣,流體大的位置壓強小,火焰向左移動,根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可持續發展戰略技術考核試卷
- 紡織品企業環境管理體系考核試卷
- 空調器運行數據監測與分析考核試卷
- 派遣工勞動權益保障行動計劃考核試卷
- 紡織品檢測標準與方法考核試卷
- 洗浴用品選購指南考核試卷
- 煉鐵高爐廢氣熱回收技術考核試卷
- 電視發射機用廣播發射器散熱系統考核試卷
- 突發事件應對與危機管理考核試卷
- 西安工程大學《籃球裁判規則及競賽組織》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湖北省武漢市2025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調研考試數學試卷及答案(武漢四調)
- 創新創業實戰學習通超星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
- GB 21258-2024燃煤發電機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
- DB34∕T 4010-2021 水利工程外觀質量評定規程
- 醫療美容診所規章制度上墻
- 人教鄂教版五年級科學下期中測試卷(1-9課)(含答案)
- 全國高中語文優質課一等獎《雷雨》 課件
- 音調控制電路課件
- N-TWI日產標準作業的設定課件
- 醫療機構雙向轉診登記表
- 蔬菜水果報價單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