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_第1頁
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_第2頁
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_第3頁
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_第4頁
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z論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摘要:文章在分析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常見思維障礙的根底上,重點從創設情景、根底知識的掌握、采用多種方法、營造寬松氣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幾個方面論述了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關鍵詞:創新能力;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創新技法目前,我國培養的學生,在根底知識和根本技能方面與國外學生相比,有明顯的優勢,再加上有刻苦鉆研的精神,所以在一些知識性、技能型的國際競賽中總是處于領先地位,但在創造性活動中,在創新能力方面往往不能顯示優勢。本文在分析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常見思維障礙的根底上,重點從創設情景、根底知識的掌握、采用各種方法、營造寬松氣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幾個方面論述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中學化學教學中學生常見的思維障礙創新能力的形成,一個必要的先決條件是創造性思維,一切創新都毫無例外地是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的互補效應。創新離不開形象思維的作用,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形式。要挖掘出每個人身上蘊藏著的巨大潛能,使之變成外顯的、現實的創新能力正是教育今天要完成的最重要的任務。許多學生在培養創新能力時,經常遇到一些不知不覺的思維障礙。常見的思維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思維定勢障礙思維定勢是指思考問題時一種思想慣性。人們常常會不由自主地依靠已有知識定思路去考慮問題。在記憶中尋找答案,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這種思維障礙在創造能力中起著消極作用,它限制形成創造性設想和方案的*圍,并使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定型化。(2)從眾心理障礙從眾心理是指考慮問題時屈從于大多數人的見解,不敢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具有從眾心理的人往往自己磨滅自己的獨創精神。(3)信息飽和障礙信息飽和是指思考問題時頭腦中已經裝了許多的信息。信息飽和使人對各種設想都有一個現成的規則和評價標準,覺得這也不用做,那也不用做,或者怎樣做都是一樣,似乎沒有創新的必要性。這樣,前進的步伐就會嘎然而止。(4)過分嚴謹障礙過分嚴謹指在思考問題時只習慣于非常嚴格確定的思路,不敢有任何想象和自由發揮。具有這種思想特點的人,往往會一切從課本出發,“死讀書,讀死書〞,對于一些延伸的內容則一無所知。這樣的學生根底貌似比擬扎實,但在成績方面則不甚理想。2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性思維能力是創新能力的關鍵因素。良好的直覺思維能力、靈感思維能力、聯想和想象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良好的求異思維能力和求同思維能力,都是創新性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因素[1]。在中學化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跨越思維障礙,從而到達培養創新能力的目的。2.1創設情景、培養創新意識中學階段是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中學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建立尤為重要[2]。作為教師要讓學生不斷確立學習的主體地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不斷地創造條件,讓課堂教學煥發生氣與活力,讓學生自由思考,自主發現,大膽向書本挑戰,向權威挑戰,向教師挑戰,使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得到應有的開展。同時,教師的教學內容既不完全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師的視野應重視學生的實際,強調教會學生學習。教師要重視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鼓勵和幫助學生將大膽的設想、創新的方案變成現實。“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好奇好聞、好夢想、興趣廣泛、求知欲強,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的學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響、鎂條燃燒、噴泉實驗、爆炸實驗、鋁熱反響、銀鏡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才能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無視的情感作用。2.2重視根底知識的掌握根底知識是創新能力的根底,沒有扎實的根底知識就不可能有創新。所以在化學教學中要重視根本知識、根本理論的教學。例如:人教版高一新教材第26面第4題,學生根本能順利解答,在這根底上,作者讓選項不變,只將題干修改為:*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顯藍色,則以下各組中的離子能在此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此題雖增加了隱蔽條件,但實際上并不難,學生通過關鍵詞“藍色〞將題解答。我再趁熱打鐵將題干改為:①*溶液中滴加石蕊試液后顯“紅色〞,該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是_;②在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后顯“紅色〞,該溶液中可能存在的離子是_;③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的離子是_;④在PH=1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是_[5];這些題看起來只是簡單條件的改變,但學生如果沒有很好的掌握根底知識,通過此題促進學生思考、啟發聯想、訓練知識遷移能力的目的也就很難到達。2.3用多種方法、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創新性思維強調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按照現成的方案和程序,而是應用新的方案和程序去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2]。這里個體思維的創新性品質很重要,只有具備高品質思維的人才可能有創新性的思維,進而才會有創新性地設計出現。創新性思維能力主要有思維的批判性、發散性、廣闊性、靈活性等等。2.3.1結合化學史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就是拒絕盲目從眾,不人云我云,就是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教學中結合教材中的事例,深入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如初中化學中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創立“氧化說〞,打破“燃素說〞。但在拉瓦錫之前,舍勒和普利斯特利等化學家都發現了氧氣,由于受“燃素說〞的影響,盲目崇拜權威,缺乏疑心批判精神,結果讓真理從自己鼻子底下溜走了。而拉瓦錫不盲從,不迷信,敢于疑心,勇于創新,通過科學實驗和思維,提出了燃燒的“氧化說〞,打破了“燃素說〞,掀起了一場全面的“化學革命〞。通過習題教學,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及發散性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對問題提出盡可能多的答案,“一題多解〞或“快速聯想〞鼓勵學生對問題進展討論、分析和比擬,使他們有時機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最后再評價,從而開展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①一題多解。一題多解的訓練可使學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活潑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廣闊性。當題型發生變化時,頭腦中就會閃現多種思路,多種方法,從而自然對它們進展分析、比擬、篩選出最正確解法,到達多中求巧,多中求快,多中求佳之目的。例:將一定的鋅與100ml濃度為18.5mol/L的濃硫酸充分反響后,鋅完全溶解,同時生成標況下的混合氣體33.6L〔假設濃硫酸的復原產物只有二氧化硫〕,將反響后的溶液稀釋至1L時,測得溶液的PH為1,則參加反響的鋅的物質的量為〔〕molB.1.5molC.1.2molD.1.8mol[4]。方法一:是常規做法,利用化學反響方程式,設未知數來計算。方法二:利用了電子守恒法,簡單快捷。方法三:根據化學反響方程式的計量系數,直接可以看出來答案,更加簡捷。通過多種方法的解題,可以激發思維的靈活性,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有效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②一題多變。一道題,我們只要改變設問角度、改變條件,就會變為一組題。題目變了,思考的角度也要變,思維方式、解題方法也就變了,但題目所涉及到的根本知識卻不會變。通過一題多變的訓練可培養學生思維的多向性、靈活性、深刻性和廣闊性,從而到達變中求活、變中求新、變中求巧,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遷移能力。例:等物質的量的鈉、鎂、鋁,分別和足量的鹽酸反響,產生同溫同壓下的氣體的體積比是〔〕A.1:2:3B.6:3:2C.1/23:1/12:1/9D.1:1:1E.4:1:1。鈉、鎂、鋁的物質的量相等,鹽酸足量,根據電子守恒得知:V1:V2:V3=1:2:3。變式一:將各0.1mol的鈉、鎂、鋁分別投入到100ml1mol/L的鹽酸中,產生同溫同壓下的氣體的體積比是.許多學生可能忽略了鹽酸缺乏這一條件。變式二:將變式一中的0.1mol改為0.4mol,有的學生會忽略了鈉和水的反響。變式三:將原題的等物質的量改為等質量。變式四:一定量的鈉、鎂、鋁,分別跟足量的鹽酸反響,產生同溫同壓下的氣體的體積相等,則消耗鈉、鎂、鋁的物質的量比.產生一樣體積的氣體則鈉、鎂、鋁失去的電子數一樣[4]。題目經過如此加工、挖掘,豐富了內涵,擴大了知識面,深化了化學所學知識,到達了“做一題,通一串〞的效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和減少學生思維上的外表性和定勢的毛病,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遷移能力。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驗是化學的靈魂,是化學的魅力。中學化學實驗以其生動、直觀、新穎有趣等特點,對學生具有極大的吸引力。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習慣和方法,而且能夠開發學生智力,挖掘創新意識,培養創新能力。〔1〕通過實驗的改革創新中學化學教材中所涉及的演示試驗和學生實驗很多,事實上要完成*一實驗任務,所用的實驗方案、步驟、儀器、用品都不是唯一的,并且教材上所提供的實驗方案有些也不是最正確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實驗時,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探索、大膽實踐,在不違背科學性、注意平安的前提下,對教材上的實驗進展大膽的改良、創新,優化實驗方案和過程。例如:乙烯的制備實驗室是用95%的乙醇和濃硫酸〔體積比為1:3〕,混合后在碎瓷片的存在下迅速加熱到160~180℃制得。這個實驗溫度的控制是關鍵,只有在170℃時才有乙烯產生,而且在這個溫度產生氣體速度比擬慢,副反響多,純度和產率低。所以教師應啟發、引導學生對此實驗進展改良,引導學生對反響機理進展分析:具有強酸性的物質可以代替濃硫酸做催化劑,具有強脫水性的物質作脫水劑。用濃磷酸作催化劑,五氧化二磷具有強脫水性,兩者都不具有強氧化性。減少了副反響的發生,反響溫度寬,耗時短[3]。〔2〕通過實驗設計創新讓學生根據實驗的要求目的,利用所學知識、技能,設計實驗方案,探究確定所用儀器、藥品、裝置,并通過相互討論,確定最正確方案。在整個實驗設計過程中,學生思維活動異常活潑,創造潛力得到了開發,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例如:作者在鈉的氧化物性質的教學中,要求學生根據反響原理,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反響生成的產物。學生在最初的設計時容易忽略新生成的CO2中所含雜質對實驗結果的干擾。教師在啟發引導學生學習時,重視細節,將會使學生的思維完備性,審慎性得到提高。通過其他途徑創新通過學校文藝晚會上的化學魔術表演,進展化學知識競賽,進展社會調查等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4營造寬松氣氛、培養創新精神教學中要努力營造和諧、寬松的創新氣氛,積極營造學生大膽提問、充分展示自己的環境,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對學生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表揚,讓學生有享受成功的心理體驗。教學中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成認學生的興趣、性格及能力差異,開展分層次教學,對根底不同的學生創設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開展的時機。師生共同建立**、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從而形成一種無拘無束、平等融洽的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敢想、敢說、敢做。例如:在溶質的質量分數教學中,作者向學生提問:如果5g物質參加95g水中充分攪拌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為5%嗎.有同學答復:因為溶質的質量是5g,溶劑的質量是95g,所以應該是5%。答案顯然不對,但不能直接給學生說:“錯!〞這樣答復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打擊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作者讓學生到實驗臺前將5g的食鹽、膽礬、生石灰分別放入95g的水中充分攪拌后,他很快就得出了結論:食鹽5%,膽礬小于5%,生石灰大于5%。但是過了一會生石灰的溶液又變渾濁,很快便得出了更加完整的答案。最后總結:物質溶解到水中,溶質不一定就是它自己,而且物質的溶解度與溫度有關。這樣既到達了教學目的,又不傷害學生的自尊,給學生學習化學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2.5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創新技法教學中不僅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最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科學的方法。因此,教學不僅僅是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漁。例如:催化劑概念的得出是通過實驗證明它能使化學反響速率大大加快,給學生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快〞,但在定義中卻找不到“加快〞二字,而以“改變〞代替,這就是一個誘發學生提問的疑點,在教師的引導下,可啟發學生自己去找定義中不理解的“成分〞作為問題提出來[8]。這樣在課堂中循循善誘,指導學生質疑問題的方法與途徑,到達“授之以漁〞的目的,學生才會由“敢于提問〞向“善于提問〞開展,思維的開闊,創新能力提高。除了上述的因素外,家庭、教師、環境等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容忽略的。要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必須有創新型的教師,所以對教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綜上所述,要培養創新能力,必須從各方面入手,充分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利用現有條件,想方設法地去進展各式各樣的、豐富多彩的各項活動,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參考文獻:[1]吳俊明,楊承印.化學教學論[M].**:**師*大學,2003[2]付俊賢.中小學素質教育與創新教育[M].**:**人民教育,2001[3]馮桂榮,*會茹,郭曉蕓.實驗室制備乙烯條件探討[J].化學世界,2005,[10]:637~638[4]裴蔚潔.化學習題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3]:16~17[5]*翠紅.淺談化學知識遷移[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7]:26[6]李曉文.加強對學生科學態度的培養[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5,[1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