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單元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
第一框世界的物質性根據美國宇航局“信使”號探測器2012年初獲取的新測量數據顯示,過去的水星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導致表面隕坑發生傾斜。根據引力數據判斷,水星可能擁有一個截然不同的內部結構,鐵核巨大,外面包裹著一層硫化鐵,外面的地幔和地殼很薄,由硅酸鹽構成。水星表面的很多隕坑隨時間推移發生傾斜,說明內部活動導致隕坑形成后的地貌發生扭曲。情景導入【問題】
“信使”號的這一發現進一步印證了什么哲學道理?【提示】
“過去的水星火山活動非常活躍,導致表面隕坑發生傾斜”,說明自然界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這印證了自然界的物質性。自主學習學案【課標內容】辨析實例,說明世界是物質的。【知識重點】1.把握物質的含義。2.說明世界的本質是物質。學習目標【研學教材】1.一、自然界的物質性自然界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_____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____和________。(2)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上帝和諸神創造世界的活動。自學新知規律起源發展史2.物質的概念(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_______,并能為人的_________所反映的____________。物質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______。(2)辯證唯物主義的物質概念,概括了宇宙間一切客觀存在著的事物和現象的__________,而不是指某一種_______的物質形態。意識意識客觀實在客觀實在性共同本質具體思考探究1.金、木、水、火、土是哲學意義上的物質嗎?【提示】不是。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金、木、水、火、土是物質的具體形態,但不能等同于物質。二、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人類社會具有客觀的物質性(1)從其產生來說,人類社會是___________長期發展的產物。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物質世界(2)從其構成來說,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__________,地理環境、_________和生產方式,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__________。物質體系人口因素物質性2.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1)自然界是物質的。(2)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具有客觀的物質性。(3)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思考探究2.人類生活對自然的影響越來越大,例如:人類創造出千千萬萬的自然界不可能自然產生的東西,自然天氣也因我們的生活而改變。人類活動對社會發展的影響更是明顯,人類活動的歷史,也就是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還創造出難以統計的精神文化作品。這些是否證明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意識?
首只克隆羊—多利太空茄子【提示】
(1)不管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如何變化,都是物質現象的變化,或者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在改變。(2)人類活動可以影響自然界和社會的發展變化,但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總是按照固有規律進行發展變化,這種變化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3)人類的所有精神文化活動和產品都離不開一定的物質載體,物質決定意識。(4)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簡要回顧】【探究提示】1.教材P28“探究問題”提示: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大約形成于47億年前,它是由原始的太陽星云分餾、坍縮、凝聚而成。地球上的生命(包括人類)也是自然界長期演變進化的結果,構成生命細胞的所有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因此,地球和地球上的生物都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因而上帝造物的說法是錯誤的。2.教材P29“探究問題”提示:(1)古代的哲學家在認識問題時受時代的條件所限,其認識水平有限,他們不能超越日常生活的經驗層次,沒有撇開事物的具體特性,只能從現實世界中找一種具體事物來代替世界的本原,未能正確地揭示世界的真正本原,因而是不科學的。(2)這些事物都是具體的物質形態,它們的存在都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并能被人的意識所反映。它們共同的本質和特性是客觀實在性。3.教材P30“探究問題”提示:(1)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系)。(2)在由古猿的生存環境到人類的社會環境、由古猿的群體結構到人類的社會結構的轉變中,地球自然條件的變化是一個重要原因,但勞動在這一轉變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課堂互動探究知識點一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1.內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核心知識突破】(1)“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指物質獨立于人的意識之外、先于人的意識而客觀存在,具有客觀性。(2)“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是指人的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物質,即物質具有可知性。(3)“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這是從萬事萬物中抽象出來的共性,也是區別于意識的唯一特性。2.物質概念的外延是除了意識以外的所有的萬事萬物的總和。【溫馨提示】物質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最基礎的概念,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石。古代樸素唯物主義把物質等同于具體物質形態,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則把自然科學中的物質等同于哲學上的物質,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真正把握了物質的本質,從而與一切唯心主義、一切舊唯物主義劃清了界限。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這一定義應這樣理解(
)①物質具有客觀性②物質具有可知性③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④物質是具體事物的總和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例1【解析】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說明物質具有客觀性,①正確。物質“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說明物質具有可知性,②正確。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是物質區別于意識的特性,③正確。物質與具體事物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④錯誤。【答案】
C知識點二正確理解人類社會的物質性1.從人類社會的產生來看,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1)人類不是從來就有的,也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由古猿發展而來的一個特殊的生物種群。(2)在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勞動創造了人的生理結構,形成了手腳分工;勞動使猿腦變成了人腦,形成了語言和意識;勞動使人結成了社會聯系,形成了社會關系。(3)因此,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2.從人類社會的結構來看,人類社會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1)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是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環境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經常的、必要的物質前提和條件。人口因素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其規模、結構、素質狀況直接影響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生產力是客觀的物質力量,生產力的實體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都是物質的。生產關系是客觀的經濟關系,它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等,它們都是物質關系,具有物質性。(2)人類社會構成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溫馨提示】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它結束了在社會歷史領域唯心主義長期占統治地位的歷史。以往社會歷史理論或者受人的活動“決定”社會歷史進程的假象所迷惑、或者受其階級地位所限制而歪曲社會發展的本來面目,人們盡管可以唯物主義地解釋自然界,卻唯心主義地解釋人類社會。堅持人類社會的物質性是與一切舊唯物主義劃清界限、堅定辯證唯物主義立場的前提。(2011·高考江蘇卷)荀子說:“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這句話表明(
)A.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D.萬事萬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例2【解析】荀子的話說明天地都有自己的運動規律,不以人的好惡而改變,因此D項入選。A項強調世界的本原,B項強調自然界的產生,都與荀子的話不一致。C項否認了規律的客觀性。【答案】
D【易混易錯點撥】【易混比較】1.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的物質形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物質具體的物質形態區別物質所概括和抽象的僅僅是具體的物質形態的共同特性,物質是不生不滅、永恒存在的具體的物質形態除了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觀實在性以外,還有其自身的個別屬性,具體的物質形態有生有滅物質具體的物質形態聯系物質和具體的物質形態的關系是共性和個性、一般和個別、抽象和具體的關系。物質是從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是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如果離開萬事萬物,即離開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可見,物質只存在于具體的物質形態中,而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2.哲學上的物質概念和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哲學上的物質自然科學的物質區別囊括了整個世界萬事萬物的共同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只涉及物質世界中的一部分物質形態的具體特征聯系①自然科學的物質概念是哲學物質概念研究的基礎并為之提供證明②哲學的物質概念為自然科學具體物質的研究提供指導3.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客觀實在客觀存在區別內涵客觀實在強調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它相對于人的意識而言,是第一性的東西客觀存在是實實在在的事物或現象,它相對于主觀臆造的東西而言,具有真實性外延客觀實在的外延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即客觀物質世界客觀存在的外延不僅包括物質現象,而且包括意識現象;不僅指向客觀世界,而且指向主觀世界客觀實在客觀存在區別地位客觀實在性是萬事萬物具有的共同的唯一特性,是意識以外的萬事萬物具有的最抽象概括的特點,是絕對的、不變的、永恒的客觀存在性,是具體存在的事物或現象部分具有的特點,是多變的、易逝的聯系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和意識現象【易錯警示】1.物質是可以被創造和改變的提示:(1)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不能被創造、改變和消滅。(2)人們可以發揮創意,改變物質的具體形態,創造出許多自然界中原來沒有的東西。(3)人們所改變的只是物質的具體形態,不是物質。材料中的觀點混淆了這兩個概念。2.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觀的,人類社會是人有意識的活動,是主觀的提示:(1)自然界是客觀的,不僅是地球,宇宙間各個天體的形成與發展都是客觀的。(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和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這些要素的客觀性,集中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物質性。(3)總之,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的產生、存在、發展及其構成要素,也具有客觀的物質性。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它是在勞動中伴隨著人和人類社會一起產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社會生活鏈接日本發現距地球約127億光年的星系團【背景材料】(鏈接生活實例!)2012年4月25日,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和國立天文臺的研究小組發表公報說,他們利用昴宿星團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宇宙誕生初期形成的原始星系團,這有助于了解宇宙的構成和星系進化過程。星系團是由十幾個、幾十個乃至成百上千個星系集中在一起形成的。此次發現的星系團距離地球127.2億光年,即觀測到的景象是其在127.2億年前的狀態。按照大爆炸理論,宇宙誕生于約137億年前。這次發現的星系團誕生于宇宙形成不到10億年之后。【思維視角】?視角1:原始星系團的發現說明了什么哲學道理?分析:(1)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2)宇宙間根本不存在什么上帝,上帝“創世說”是極為荒謬極其錯誤的。(3)世界是可知的,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視角2:原始星系團的發現有沒有改變自然界的客觀性?為什么?分析:沒有改變自然界的客觀性。因為原始星系團的發現沒有改變原始星系團的存在方式,也沒有改變其固有的規律,它仍然按照其自身固有的規律存在和發展。【創新體驗】1.近日科學家發現一個早期宇宙中的巨大星系,這個巨大星系不斷制造出類似太陽的恒星,而且其制造恒星的速度是現今銀河系的100倍。這說明(
)
①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②上帝和諸神創造天地的活動是荒謬的③上帝創造生物的觀點是極其荒謬的④人類的產生是自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中國石化春季招聘統一初選考試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25工廠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及參考答案(達標題)
- 2025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培訓考試試題答案4A
- 2025公司、項目部、各個班組三級安全培訓考試試題往年題考
- 2025美容院員工勞動合同模板
- 2025房屋抵押合同模板
- 2025年上海公司股權轉讓合同模板
- 2025國際民間貿易合作合同模板
- 2025電子產品買賣合同模板
- 2025年工程材料供應購銷合同范本
- 高一下學期期中家長會課件(28張PPT)
- 【大學語文-精】管晏列傳課件
- DB4413-T 19-2020《惠州市建筑二次供水工程設計、施工及驗收規范》-(高清現行)
- 不間斷電源裝置(UPS)試驗及運行質量檢查表
- 醫院第一季度全成本核算分析報告
- Rational-Rose-用例圖、順序圖、活動圖、類圖、狀態機圖-實例
- 《馬說》-教學設計【教學參考】
- 2022年1月浙江高考英語應用文與讀后續寫范文匯總(素材)
- 華為智慧園區解決方案
- 世界銀行集團簡介課件(PPT 48頁)
- 中國毛筆字書法教育培訓動態PPT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