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學設計_第1頁
《分蘋果》教學設計_第2頁
《分蘋果》教學設計_第3頁
《分蘋果》教學設計_第4頁
《分蘋果》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分蘋果》教學設計

《分蘋果》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借助分物活動,回顧并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親密聯系,認識除法豎式,掌控其書寫形式,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

2、采納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育同學的小組合作意識,激發學習愛好。

3、提高同學分析觀測、推理、判斷技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體會除法的意義,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教具:

課件。

同學學具:

小圓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調皮和笑笑正在分蘋果,他們遇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我們去幫幫他們,好嗎?〔大屏幕出示主題圖〕觀看主題圖,你發覺了哪些數學信息?依據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同學提問題。

二、學習新課,合作探究

1、想一想、算一算。從同學的已有知識入手,獨立思索解決。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你會算嗎?

2、算一算、議一議。小組合作。在小組內爭論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3、同學在小組內說一說,小組匯報

A組、利用數數的方法,一盤:6個,兩盤:12個,三盤:18個。可以利用手中的小圓片擺一擺,在實物投影上展示擺小圓片的過程。〔直觀展示給同學。〕

B組、利用減法的方法:18-6-6-6=0

C組、利用乘法口訣:三六十八

D組、利用除法豎式的方法

4、小組派兩名同學,到黑板,一名演示豎式計算過程,一名講解,每一部分表示什么?

5、結合同學板書,老師補充,強調豎式的書寫順次: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末在左側寫除數,商要和被除數的各位對齊。強調除法豎式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

6、指明說一說除法豎式每部分的意思,同桌同學練習說一說。

7、試一試:進一步嫻熟掌控豎式計算的方法。師強調書寫豎式的順次,完成第2頁填一填,說一說

182=639=

三、學中做

1、元宵節快到了,小狗,小熊,小白兔在一起過節,他們分別帶來了許多好東西,我們去幫他們分一分吧。完成第3頁練一練第一題

同學練習在小組內說一說除法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完成圈一圈,填一填

3、〔〕里最大能填幾?

3〔〕<25

8〔〕<36

7〔〕<29

〔〕7<36

4、小黑板出示:錯題解析

四、質疑

同學們對本節課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五、課堂檢測

84=648=819=

集體訂正答案,好的提出表揚。

六、總結本課

同學們,在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板書設計:

分蘋果

186=3〔盤〕

豎式

先寫除號,再寫被除數,最末寫除數,商和被除數個位對齊

教學反思:

1、引導同學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同學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徑直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18個蘋果,每盤放6個,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根據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肯定了解的同學介紹豎式計算,并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系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同學通過實際操作、觀測比較,培育同學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閱歷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分蘋果》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同學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進一步培育同學的動手操作的技能,進一步培育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同學思維的敏捷性。

[二]、學具預備

蘋果圖片、小棒、掛圖、寫著題目的小黑板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掛圖,師:今日,小熊過生日想請小動物們吃蘋果,〔出示蘋果圖片12個〕小伙伴們快來幫小熊分蘋果吧!

〔二〕、操作探究,體會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預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同學獨立思索。

2、利用學具分一分,并匯報結果。

二、出示小黑板;

1、假如預備了三個盤子呢?

2、假如預備了六個盤子呢?

3、假如預備了二個盤子呢?

4、你還有其它的分法嗎?

以小組為單位,思索以上問題,并進行解答、溝通方法。

小組派代表匯報結果,師生共同訂正。

三、溝通探究

師:從幫小熊分蘋果中你發覺了什么?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同學之間進行溝通學習的方法。

{對于知識可以進行肯定的概括,讓同學更一目了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溝通,讓同學在學習的過程更輕松,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同學看題,說題意。

2、利用學具分一分,獨立動手實踐。

3、溝通訂正。

二、進一步深會〔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同學看題,請個別同學說題意,并請個別同學嘗試分析題目。

2、不用學具,徑直完成練習。

3、師適當引導,同學間溝通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驗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同學看題,說說題意。

2、小組合作:編一題簡約的應用題。

3、小組展示應用題,集體修正,予以實時的評價〔不要磨滅同學的那份熱忱〕

4、獨立完成應用題,集體溝通。

四、敏捷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同學?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列式計算〕

2、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索:還可以怎么排?

3、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

平均分的方法許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么排?

《分蘋果》教學反思

《分蘋果》這節課主要通過“小熊過生日”這一情境使同學體會平均分的意義,進展他們的數感。我從同學所熟識的和喜愛的事例〔過生日〕出發,設計了一個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創設了12個蘋果怎么平均放在4個盤子里的問題情境,使同學產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的需要,充分調動了同學的愛好和積極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受知識發生、進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究的樂趣,感受到勝利的喜悅。于是,我細心設計了動手操作這一環節,讓同學在分小圓片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培育了他們動手的技能,有利于同學建立精確的、清楚的表象,為后面正確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同學在活動中充分表達了同學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于每個孩子的知識基礎和性格差異不同,因此為了能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同學擁有同等學習和表現的機會,我在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給同學留有足夠完成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并對于班上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同學予以特別的關照,讓每個同學都能有效地參加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我們老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不再作為知識的權威,而是充當指導者、合和助手的角色,與同學共同經受知識探究的過程。整個課堂活動中,讓同學個個參加,真正“活動”了起來,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從而使同學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另外我還在整堂課中依據低班級同學的特點,設計了多種“小動物的游戲”,帶出了多種有效的練習,目的就是為了讓同學們能在一個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同學在饒有愛好中逐步提高計算技能,從而充分發揮同學的潛能。這節課同學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進展,表現在有一部分同學已經可以擺脫學具操作,應用乘法口訣進行平均分了。

《分蘋果》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在詳細的情景和教學活動中認識10的'組成,并初步理解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算式,進一步體驗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2、初步培育同學有條理地思索問題的技能及擅長溝通合作學習的技能。

合作探究知識:10個蘋果別放在兩個盤子里,可以怎樣分?

自主探究知識:經受從實際問題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預備:

教具:課件、10個蘋果

學具:自帶數量是10的物品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師:同學們,今日是個非常的日子,我們學校來了許多的家長和老師來看我們上課呢!我們的好伙伴機智狗它不能來,但是讓羅老師帶了一道題來考考你們呢!

老師出示實物一袋蘋果共10個,你們看這是什么?猜共有幾個?〔生猜。〕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吧。數完后,師:機智狗讓我帶來的題目是,把這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

指名同學上來分,師:他把10分成了幾和幾?生回答,老師板書。還有其他的分法嗎?

二、實踐操作:

小組合作,把想到的方法都寫出來好嗎?

活動要求:4人一個小組,小組長安排任務,有想方法的、有操作的、有記錄的,比比哪組合作得最默契,分的方法多。

老師巡察。找兩個小組的作品上臺展示。

三、匯報分的狀況:

先展示沒有按順次分的,再展示按順次分的。同學說一說,喜愛哪一種。為什么?引出:按順次分能做到不重復,不遺漏。數學需要有序思索。

四、理解10的加減法

師:你們分完了,老師也想分一分。老師把10個蘋果分成了1和9,你想到了哪些算式?生口頭匯報,老師板書。1+9=10、9+1=10、10-9=1、10-9=1

說一說1+9=10這道算式里,1表示〔左邊有一個蘋果〕,9表示〔右邊有9個蘋果〕,10表示〔一共有10個蘋果〕。10-9=1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滲透整體與部分的思想。

你們看,老師又把10個蘋果分成了2和8,你能像剛才那樣列兩道加法,兩道減法嗎?

……

師:你們解決了機智狗出的難題,機智狗說我們班的孩子真了不得,它很佩服你們呢!

五、課間手指操

師:孩子們,其實我們身上就藏著有10,你發覺了嗎?請伸出你的兩只小手,跟老師說:

一只手,兩只手,

一共十個手指頭。

彎下1,還剩9;

彎下2,還剩8;

……

玩手指,學數學,

你說奇異不奇異?

真奇異!

六、機智狗爬臺階

師:就在我們剛才在玩手指的時候,機智狗的肉骨頭給一只老鼠搬走了!它把機智狗的肉骨頭搬到哪去啦?〔樓梯上〕我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幾級樓梯?〔10級〕

機智狗能不能奪回自己的肉骨頭呢?它出發啦!

機智狗爬了一級臺階,還有幾級?〔9級〕用算式表示是〔10-1=9〕

同學說出算式后,背景音:加油!還有9級!

機智狗爬了2級臺階,還有幾級?

……

機智狗靠著自己的努力奪回了屬于自己的肉骨頭,它可興奮啦!

七、小貓釣魚

我們再來看看,機智狗的好伙伴小貓,它又在干什么呢?〔釣魚〕

師:池塘里原來有多少條魚?〔10條〕

接著課件顯示被小貓釣走了一部分〔不看見〕,還剩下一部分〔看得見,能數出來〕。才被小貓釣走了幾條?你是怎樣想的?

八、猜猜羅老師的手機號碼。

你們知道羅老師的手機號碼是多少嗎?做完下面的題目,把得數按順次排起來就是老師的手機號碼啦!

10-9=

10-7=

10-3=

10-1=

10-2=

10-8=

8-7=

10-10=

8-8=

9-6=

9-8=

同學完成后,集體匯報。師:你們真能干,憑自己的本領,知道了羅老師的電話號碼。以后同學有什么事就可以打這個電話給我。

九、小結:

師:把今日數學課上有趣的事告知爸爸媽媽或同學,然后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編成算式明天過來考老師,或者考同學好嗎?

教學反思:

《分蘋果》這節課我從同學所熟識和喜愛的機智狗沒有來參與我們學校的家長開放日,它拜托羅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道難題出發,引出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可以怎樣分?”這一問題情境,使同學產生動手分一分的需要,在無意中產生了學習10的分成與加減法的動機和愛好,同學邊操作邊記錄,讓數形有效的結合起來。從而使同學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

另外我還在整堂課中依據低班級同學以形象思維為主,新奇、好動的特點,設計了“玩手指”“機智狗奪骨頭”“小貓釣魚”“猜羅老師的手機號碼”等游戲,帶出了多種有效的練習,使同學在饒有愛好中逐步提高計算技能。

《分蘋果》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學校數學第三冊,第34—35頁《分蘋果》

教學目標:

1、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同學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進一步培育同學的動手操作的技能及語言表達技能。

3、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同學思維的敏捷性。

教、學具預備:課件20個圓片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今日,歡歡請小伙伴們做客,她預備了一些蘋果來款待小伙伴〔課件〕,她請的小伙伴有北北,京京,迎迎。你你。看到這幅圖和聽了老師的描述,你知道歡歡是怎么樣款待小伙伴的嗎?你能用含有數字的語言給大家描述一下嗎?

二、操作探究,體會新知

〔一〕、出示課件:歡歡預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同學獨立思索。

2、說一說方法,并匯報結果。

〔二〕、出示課件;每個盤子放兩個,可以放幾個盤子?

〔三〕還可以怎樣分呢?

同學爭論出不同得分法,擺出自己喜愛的方法,并用平均分得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課件演示可能涌現得分法。

小結:

從幫歡歡分蘋果中你發覺了什么?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同學之間進行溝通學習的方法。〔概括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同學看題,說題意。

2、口頭解答。

3、課件演示訂正。

〔二〕、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同學看題,動手分一分。

2、用語言表達平均分得方法。

3、師適當引導,同學間溝通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驗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同學看題,說說題意。

2、小組合作,提出不同的問題,試著解決。

3、集體訂正,予以實時的評價。

〔四〕、敏捷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同學?他們是怎樣排隊的?

2、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索:還可以怎么排?用平均分得語言表達出來。

3、匯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想把你學到的哪個知識和同學們一起共享一下。

〔平均分的方法許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么排?

《分蘋果》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同學學習數學的愛好,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系。

2.結合詳細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3.通過開放、發散性的練習,使同學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憐憫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表達、思索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分東西的方法多樣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育數感。

教學預備掛圖、每人20個圓片。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談話:調皮家里來客人啦,媽媽拿出了一些蘋果款待客人,要調皮把蘋果分一分。板書

二、問題探究

1.出示12個蘋果圖片和4個盤子圖片貼在磁力板上。

2.問:看到了什么,能幫調皮分一分嗎?

3.老師收走盤子,問:現在沒有盤子了,還可以怎樣把這些蘋果平均分呢?A老師巡察,指導B老師邊聽匯報邊板書:

三、體驗感悟

嘗試第1題你還發覺了什么?

基本練習。試一試第2題,援助同學弄清題意

四、實踐應用

試一試第4題1.出示做操圖2.還可以怎樣排?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快樂嗎?能說說你的收獲嗎?

六、布置作業

34頁的試一試。

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里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教后隨記

這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游戲,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濃的趣味性。但是缺憾也可以說是不勝利的地方就是沒有時間展示出來。由于前面的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匯報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而恰好后面的內容才是整節課出彩的地方。難受!

《分蘋果》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結合詳細的問題情境,體會平均分有兩種不同的情形。

2.通過獨立操作〔小數目的平均分〕與合作溝通,進展平均分的數學活動閱歷,進一步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親密聯系。

〖教材分析〗

教材一開始就呈現同學最熟識的實際情境――分蘋果,引導同學體會平均分的兩種不憐憫形,再結合“小熊分蘋果”“小松鼠分松果”“小兔運蘿卜”等情景,讓同學通過動手操作、對比、概括,進一步體驗平均分的兩種不憐憫形,以及平均分與生活的親密聯系。

〖學校及同學狀況分析〗

同學44人,其中一部分來自城鎮,受過較好的學前教育;而另一部分來自農村,所受到的學前教育較差,但經過一年的學習,已經走上正軌,學習差距不太明顯了。

〖課堂實錄〗

〔一〕激活自主探究與解決問題的愛好

師:看,誰來了?

生:聰慧老爺爺。

師:聰慧老爺爺不但來看同學們,還給同學們帶來了禮物,〔把12個蘋果卡片很整齊地貼在黑板上〕聰慧老爺爺要求:把這些蘋果平均分給咱們班最愛吃蘋果的四個同學。怎么分?

(生動手分一分。)

師:你怎么分得這么快?

生:我用“三四十二”的乘法口訣,就知道每一個同學分得三個蘋果。

師:用乘法口訣來援助我們解決平均分的問題,這個方法好,值得大家學習。嘿,老師剛把話說完,機智狗不服氣了,它說:“這不就是昨天學過的平均分嗎,我這里有一個難題,你們敢和我挑戰嗎?”(師邊講邊把機智狗貼在聰慧老爺爺的旁邊,機智狗的問題是:“每個盤子放2個,可以放幾盤?”)

(同學先獨立思索或詳細操作,再進行全班溝通。)

生:可以分6盤。用12根小棒代替蘋果,每次取走2根,取了6次就全部分完。

生:我是想到“二六十二”這句乘法口訣,知道可以分6盤。

師:〔小結〕機智狗提出的新問題,事實上也是平均分,由于每盤放的蘋果是同樣多的。所以,平均分有兩種情形:一種是“平均每盤放幾個”,一種是“平均可以放幾盤”。

〔二〕提供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1.小熊分蘋果。〔第34頁試一試第1題〕

師:小熊最佩服聰慧老爺爺了,因此它向聰慧老爺爺學習,把家中吃不完的10個蘋果拿來了,要分給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同學們情愿援助他嗎?(投影出示:〔1〕假如每2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2〕假如每3個裝1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

同學獨立思索或動手操作,老師指定一名同學把答案填寫在投影卡片上,再展示,并請他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提倡并鼓舞同學嘗試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2.小松鼠分松果。〔第35頁第2題〕

師:小熊回到動物王國后,夸同學們聰慧,已經學會分東西了!可小松鼠聽了,不服氣,它給我們送來難題,你們能猜到是什么難題嗎?(出示小松鼠采松果的掛圖,讓同學猜一猜,說一說。然后投影出示:〔1〕每個籃子裝2個松果,需要幾個籃子?〔2〕有六個籃子,平均每個籃子裝幾個松果?讓同學獨立解答,把結果填寫在書上的方框內。匯報溝通時,用乘法口訣計算松果共有18個的,予以表揚;進而還會用乘法口訣解決平均分問題的,予以確定和鼓舞。)

3.小兔運蘿卜。〔第35頁第3題〕

師:同學們,動物王國里的孩子們可佩服你們啦!它們開始向你們學習,看,(出示教材第35頁第3題“小兔運蘿卜”的掛圖)這六只小兔子用課余時間,援助農民伯伯收蘿卜呢!它們費了好大的勁,拔到12根蘿卜。唉,它們怎么一個個愁眉苦臉的,似乎遇到了什么難題,那是什么難題呀?同學們情愿援助它們嗎?(引導同學閱讀書中的問題,讓他們獨立解決,再利用這個詳細情境,想一想還可以提出哪些平均分的數學問題。)

《分蘋果》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學校二班級數學下冊課本第2頁。

教學目標:

1.在分蘋果的活動中,學會用豎式計算的方法,掌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并理解除法豎式計算的每一步的含義。

2.經受分蘋果的實際操作過程,進一步體會除法的意義,感受除法與生活的親密聯系。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育同學在自主探究、合作溝通中分析、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技能。

使同學感受數學探究活動的趣味性和挑戰性,加強同學學習數學的愛好與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教學重、難點:

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的掌控和除法豎式的含義的理解。

使同學正確掌控用豎式計算除法的方法,掌控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

教學預備:

多媒體課件、貼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小伙伴們,你們喜愛看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嗎?今日老師也要給你們講一個《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師:星期六,喜羊羊和它的小伙伴們一起去野外郊游,它們都帶了好吃的東西要與小伙伴們共享。可是在分東西的過程中,它們遇到問題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遇到什么問題了?

二、小組溝通,自主探究

活動一:假如想把20個蘋果平均分給它的伙伴們,該怎么分?

〔1〕解決問題,引出除法豎式計算

①同學獨立思索,想想解決的方法

②集體溝通〔說說自己的思索過程〕

同學的答案可能有:A.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平均每人分到5個蘋果。

B.5+5+5+5=20,每人分到5個蘋果。

C.20-5-5-5-5=0,每人分到5個蘋果。

D.20÷4=5,每人分到5個蘋果。

師:小伙伴們,你們回答的真棒。老師這里也有20個蘋果,我們來驗證下你們分得究竟對不對。〔實際操作分蘋果,可以一個一個地分,也可以先兩個兩個的分〕

師:20個蘋果,平均分給4個小伙伴,誰再來說說用除法怎么計算?

〔20÷4=5〕

這個除法算式我們還可以用另外一種方式來表示,這就是我們今日要學習的——豎式。

(2)體會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正確掌控除法豎式的寫法。

①邊演示豎式的書寫格式邊向同學介紹〔要求同學和我一起寫一起說〕

先寫被除數20,表示什么?〔有20個蘋果〕.

再寫“”表示橫式中的“÷”,留意“”中的“—”不要寫斜。

接著寫除數4,寫在“”的撇的左邊,表示?〔有四個小伙伴〕

再寫商5,寫的時候留意數位對齊,寫在“—”的上面,和被除數20中的“0”數位對齊,這個5表示?〔平均每個小伙伴分到了5個蘋果〕

師:小伙伴們,你們覺得我現在寫完了嗎?

其實,除法豎式有一個好處,它還給了我們一個驗算的過程,也就是看看,你分蘋果分得究竟對不對。那么我們接著開始驗算吧。

4個小伙伴,每人分到了5個蘋果,那么一共有多少個蘋果呢?

〔4×5=20〔個〕〕我們把這個20寫到被除數20的下面,表示的是4個小伙伴分蘋果,平均每人分5個,一共有20個蘋果,說明,我們把20個蘋果分給4個小伙伴,算出來每個人分到了5個蘋果是正確的,對不對?看來我們的小伙伴真的很棒。

最末一步,20-20=0,劃一條“—”在4和5的乘積20下面,再在橫線下寫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