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文言文整理復習_第1頁
初三文言文整理復習_第2頁
初三文言文整理復習_第3頁
初三文言文整理復習_第4頁
初三文言文整理復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星火教育爨盟c星火教育一對一輔導教案學生姓名性別年級學科授課教師上課時間年月日第()次課共()次課課時:課時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點與難點教學過程一、文言虛詞總結知識歸納文言虛詞是指那些詞匯意義比較抽象,能組織實詞完成句子結構的詞類。初中語文教材要求熟悉并掌握的文言虛詞有15個,即:之、以、而、其、于、者、乃、夫、且、然、所、則、焉、何、乎。其中“之、其、以、于、然”應該重點掌握。題型分析及復習策略近兩年的乃題,大多是將詞意與作用綜合起來考查。那么,怎樣才能準確理解、牢固把握文言虛詞呢?1、詞性的確定離不開搭配關系虛詞是組織實詞完成句子詞類,那么,虛詞組織完成的句子(或詞組)就決定該虛詞的詞性。如“之”在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向助詞,如“鴻鵠之志”;在動賓結構中,“之”在前則為動詞,如“吾欲之南海”,在后則為代詞,如“愿陛下親之信之”。從虛詞與實詞的組成的短語搭配中,我們就能準確地三分之一虛詞的詞性。2、詞意的確定離不開語境常用虛詞中也有一些詞性單一而詞意豐富的,也有多詞性多詞意的,如何確定詞意呢?關鍵還在于把握前后文章。我們只要將主干貫連起來理解,就能把結構作用的虛詞詞意自然地推究出來。3、多積累、多練習、多總結虛詞的用法相對實詞來說是比較單一和明確的,只要多練習,并且將相同用法的句子加以比較分析,就會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解題思路。常用虛詞常用 用法 相當于現代漢 例 句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虛詞語的詞或作用之代詞1、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是第三人稱。他(們)、她(們)、它(們)公與之乘。(《曹劌論戰》).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出師表》).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桃花源記》).謹食之,時而獻焉。(《捕蛇者說》).2、代第一人稱的。我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3、指示代詞,表近指。這(這件事)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助詞1、結構助詞:定語前置的標志。用在定語和中心語(名詞)之間。可譯為"的”有的可不譯。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岳陽樓記》).咨臣以當世之事。(《出師表》).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2、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捕蛇者說》).3、結構助詞:賓語提前的標志。不譯何陋之有?(《愛蓮說》).4、結構助詞:定語后置的標志。不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岳陽樓記》).5、音節助詞:用在形容詞、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調整音節的作用。無義,譯時應省去。公將鼓之。(《曹劌論戰》).期年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數月之后。(《鄒忌諷齊王納諫》).悵恨久之。(《陳涉世家》).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動詞至U、往、到……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星火教育爨黑c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爨黑c去至之市,而忘操之。(《鄭人買履》).其代詞1、第三人稱代詞。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詞之前,作領屬性定語。他的、它的(包括復數)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竭其廬之入。(《捕蛇者說》).其妻獻疑曰……(《愚公移山》).而置之其座。(《古代寓言二則》).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岳陽樓記》).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狼》).2、第三人稱代詞。一般代人,用在動詞或形容詞之前,作主謂短語中的小主語(整個主謂短語,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修飾語)。他、它(不能加“的”)百姓多聞其賢,未知其死也。(《陳涉世家》)? ?3、活用為第一人稱。可用作定語或小主語。我的、我(自己)于土墻凹凸處,花臺小草叢雜處,常蹲其身。(《幼?時記趣》)4、指示代詞:表遠指。那、那個、那些、那里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太祖乃悟,卒用其人。(《趙普》)?5、指示代詞這種有蔣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6、示代詞,表示“其中的”,后面多為數詞。其中的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其一犬坐于前。(《狼》)?副詞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測度、反詰、婉商、期望等語氣,常和大概、難道、還是、可要等,或省去其如地石何?(《愚公移山》)?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邪?(《馬說》)[前一個? ?譯作“難道”,后一個譯作“恐怕”]星火教育留空。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留空。放在句末的語氣助詞配合。連詞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設;或表選擇。如果、還是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以不.若余之專爾。(《送東陽馬生序》)于介詞表示動作發生的處所、時間。在、從將車向寵……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出師表》).往來于荒村野水之間。(《治水必躬親》).舜發于吠畝之中。(《〈孟子〉二章》).表示動作的對象。向、對、同、給、到等操蛇之神聞之……告之于帝。(《愚公移山》).先帝在時……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出.師表》)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孟子〉二章》).箕畚運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用在被動句中,介紹行為主動者被受制于人.用在形容詞之后,表示比較比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魚我所欲也》).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說》).表原因由于、因為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二章》)? ?而連詞并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十則》)?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核舟記》)?承接關系就、接著或不譯扁鵲望桓候而還走(《扁鵲見蔡桓公》)?尉劍挺,廣起,奪而殺尉(《陳涉世家》)?環而攻之而不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曹劌論戰》)?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盡吾齒。(《捕蛇者說》)*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鄒忌諷齊王納諫》)?轉折關系但是、可是、卻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得西山宴游記》)?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遞進關系而且、并且或不譯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亭記》)?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十則》?星火教育SPARKEducation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SPARKEducation修飾關系地、著或不譯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記》)? ?吾恂恂而起……則弛然而臥。(《捕蛇者說》)? ?呼爾而與之。(《〈孟子〉二章》)*則連詞表示承接關系。一般用來連接兩個分句或緊縮復句中的前后兩層意思,表示兩件事情在時間上、事理上的緊密聯系。就、便、原來是、已經是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核舟記》)?表示假設關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設的情況;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設或推斷的結果。假使、如果;那么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捕蛇者說》)?表示轉折、讓步關系。表示意思有轉折時。可是、卻問之,則曰:“吾祖死于是……”(《捕蛇者說》)?表示選擇。就非死則徙爾 (《捕蛇者說》)副詞用在判斷句中,起強調和確認作用。是、就是、就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非死則徙爾。(《捕蛇者說》)?乃副詞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才乃悟前假寐,蓋以故。(《狼》)?表示動作在時間上的承接。就乃詐稱公子扶蘇、項燕,從民欲也。(《陳涉世家》)?星火教育囂空c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囂空c表示出人意料。竟、竟然,卻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京師人乃寶吾之所薪。(《竹溪記》).判斷句中,表判斷。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連詞表示前后的銜接或轉折。于是乃重修岳陽樓。(《岳陽樓記》).代詞第二人稱代詞。你、你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忌告乃翁。(《示兒》).以介詞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因為、由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陽樓記》)? ??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前一個“以”表原因,?后一個“以”表目的。)(《出師表》)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陳涉世家》)?以其境過清。(《小石潭記》)?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師表》)?介紹動作行為所憑借的條件。用、拿、憑借、依據、按照、用(憑)什么身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馬說》)?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愚公移山》)?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孟子〉二章》)?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把、拿、用屠懼,投以骨(《狼》)?遂許先帝以驅馳(《出師表》)?先帝……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其上以松脂、蠟和紙灰之類冒之。(《活板》)?連詞表示目的。來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狼》)?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故為之文以志(《始得西山宴游記》)?表示結果。以至、因而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星火教育爨盟c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爨盟c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有時相當于連詞“而”只是不能用于轉折關系。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黔之驢》.醉則更相枕以臥(《始得西山宴游記》).表示承接關系,“以”前的動作行為,往往是后一動作行為的手段或方式。可譯為而或省去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動詞認為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世說新語〉三則》).皆以美于徐公。(《鄒忌諷齊王納諫》).也語氣助詞表示判斷語氣。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蓋竹柏影也。(《記承天寺夜游》).表示肯定語氣。了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扁鵲見蔡桓公》).表示疑問語氣。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論語〉八則》).表示感嘆語氣。呀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用在句中,表示停頓,以舒緩語氣。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送.東陽馬生序》)乎語氣助詞表疑問語氣。嗎、呢若毒之乎?(《捕蛇者說》).孰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表測度語氣吧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岳陽樓記》)用于感嘆句啊、呀嗚呼!熟知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說》).用在句中的停頓處。介詞對(于),在,在……上面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說》)? ?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嘗疑乎是。(《捕蛇?者說》)星火教育爨盟c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爨盟c代詞疑問代詞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相當于“之”它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焉:它,指作.者自己所寫的這篇文章。)(《捕蛇者說》)焉兼詞用于動詞、形容詞之后,即兼有介詞和代詞的作用。相當于“于之”。從這里、在那里懼有伏焉。(《曹劌論戰》).不復出焉(《桃花源記》).寒暑易節,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八則).助句末疑問語氣助了、呢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愚公移山》).詞詞。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曹劌論戰》).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雖連詞表示假設。即使今雖死乎此,比吾鄉鄰之死則已后矣。(《捕蛇者.說》)表示轉折。雖然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的、……的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愚公移山》).者助詞結構助詞。人、 的事物、 的情況、……的原因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出師表》)語氣助詞,用在主語之后表示停頓,謂語部分一般用“也”字結尾,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起判斷作用。代詞起指示作用。這樣、如此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始得西山宴游記》).連詞然足下卜之鬼乎(《陳涉世家》).然表轉折關系。然而、但是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語氣用在形容詞之后,作為詞尾。……地雜然相許(《愚公移山》).助用于詞尾。……的樣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記》).詞用于句尾,常與……的樣子、好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星火教育爨盟。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

星火教育爨盟。“如”“若”連用,構成“如 然”“若……然”格式像……似的為動詞表判斷。是中軒敞者為艙(《核舟記》)表動作行為。做向吾不為斯役(《捕蛇者說》)介詞表示動作行為的對象。向、對不足為外人道也(《桃花源記》).此人一為具言所聞(《桃花源記》).表示被動。被梅花為寒氣所勒(《西湖游記二則》).表示動作、行為的替代。替、給為我謝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送.董邵南游河北序》)表示動作、行為的目的。為著、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之者得我與《魚.我所欲也》)表動作、行為的時間。當、等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故事兩.篇》)所助詞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所 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所以表原因。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表手段和目的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文言文閱讀訓練星火教育爨盟。(一) 左忠毅公逸事方苞星火教育爨盟。鄉先輩左忠毅公視學京畿,一日,風雪嚴寒,從數騎出,微行入古寺。廡下一生伏案臥,文方成草。公閱畢,既解貂覆生,為掩戶,叩之寺僧,則史公可法也。及試,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視,呈卷,則面署第一。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諸兒碌碌,他日繼吾志事,惟此生耳。”左忠毅公逸事戴名世光斗為督學,可法以童子試(取得秀才資格的考試)見光斗,光斗奇之,曰:“子異人也,他日名位當在吾知人善教培養品質引發成長動力星火教育爨黑c上。”因召之讀書邸第,而時時饋遺其父母資用。一日,光斗夜歸。風寒雨雪,入可法室,見可法隱幾假寐,二童子侍立于旁;光斗解衣覆之,勿令覺,其憐愛如此。.“文方成草”句中“方”字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將要 B.正當 C.方法 D.剛,才.“為掩戶”句中省略一個虛詞,這個虛詞正確的一項是()A.以 B.之 C.于 D.諸.下列各項中的帶點詞與“即面署第一”句中“面”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函梁君臣之首(《伶官傳序》)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鴻門宴》)C.是君以子遠庖廚也(《齊桓晉文之事》)D.卒廷見相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二)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1)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2)不應。蘇旗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沉飲,號“竹溪六逸”。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沉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3)面,稍解,授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摘其詩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鰲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中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月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新唐書.李白傳》)【注解】(1)興圣皇帝:即西涼武昭王李胃,唐玄宗二年追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