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第四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Word版)_第1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第四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Word版)_第2頁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第四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Word版)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第四中學高一上學期第二次質量檢測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注意事項: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卮疬x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前七單元。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L伏羲氏(教人結網馴服鳥獸)、有巢氏(教人構木為居)、燧人氏(教人鉆燧取火)、神農氏(教人播種五谷)以及補天造人的女蝸等傳說中的人物都曾經被列入過中國的“三皇"之列。這些“三皇"的傳說反映出中國A.遠古文明領先世界 B.早期文明缺史實依據C.遠古文明發展概況 D.早期國家形態的出現2008年8月間,在玉門關小方盤城南側廢墟中發現的褐黃色麻紙殘片,約10平方厘米大小。雖是殘片,隸書字跡卻清晰可辨。專家考證該麻紙為漢成帝劉鷲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的物品。該麻紙殘片的發掘A.表明隸書為當時的流行字體 B.說明紙已成為當時主要的書寫材料C.證明西漢紙已有了規模生產 D.可印證蔡侯紙是對前人成果的改進隋開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州縣官吏“大索貌閱”,即根據戶籍簿上登記的年齡,核對該人體貌特征;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又進行了一次“大索貌閱”。通過這兩次大規模的檢括戶口,共查出隱漏人口228萬多人。據此可知,隋朝的“大索貌閱”A.強化了對社會的控制能力 B.消除了社會不穩定的因素C.減輕了民眾的經濟負擔 D,是暴政在經濟領域的體現表1為唐代宗大歷十二年(777年)官員月俸表(單位:貫)。據此可推知,這一時期表1品級京官職官京官月俸外官職官外官月俸從三品御史大夫60刺史80從四品國子司業30別駕55從五品郎中25長史50從六品侍御史25縣令40從七品殿中侍御史20錄事參軍40從八品拾遺12博士15從九品諸總監主簿1.917縣尉20

A.外官月俸較之以前增多 B.地方勢力有所膨脹C.中央與地方的矛盾緩和 D.政府調整行政體制遼朝貴族墓志資料中保留的以“中央"一詞嵌入國名的情況非常普遍;女真文中''偉大的中央金國”與漢文中“大金”是彼此對應的;元朝建立以后,則出現了“中央蒙古國”的蒙古語國名,該國名被其西北宗藩察合臺汗國所采用。這些現象反映出A.北部王朝“中國意識”增強 B.政治中心逐漸向北方轉移C.少數民族注重學習漢文化 D.多元一體的民族格局形成《宋會要輯稿?實貨》記載:佃客只要在每年收獲之后,交清地租,就可以和地主商量去留。如果地主非理“攔占”,佃客可以向縣官申訴。這一現象表明宋代A.政府注重保護農民的利益 B.封建人身依附關系削弱C.佃農轉化為國家固定稅戶 D.地主與農民的矛盾消除“雜扮”是宋代流行的一種小戲,其內容“多是借裝為山東、河北村叟,以資笑端”,即嘲笑進城后洋相百出的鄉下人。以“雜扮”終結,雜劇在輕松笑聲中收場,從而達到良好的喜劇效果。?宋代雜扮這一特點主要是因為A.不良的社會風氣 B.市民的庸俗心理C.都市經濟的發展 D.社會發展不均衡&明成祖時,閣臣可參與機務,但不置僚屬;至仁宗時,用六部尚書侍郎兼殿閣大學士,閣臣權力加重;明宣宗時,內閣有票擬權,有了屬官和辦公機構,有行使公文的職能。這些變化實質上反映了A.皇權日趨衰弱 B.內閣與丞相制一致C.內閣取代六部 D.君主專制日益加強清朝初年,人們“衣布帛而不文繡七清朝中后期,人們對衣服面料和質地的追求是舒適、時髦和趕潮流;同治年間,“習俗日侈,童孺而綺羅矣,臺皂(奴仆或身份低下的人)而絲縞矣……其風自城市及鄉落矣這一變化反映出A.追求時尚成為社會主流 B.社會經濟發展影響民眾生活C.服飾呈現出多樣化趨勢 D.服飾受到了社會劇變的影響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上海地區,中外相安,照常通商。I860年,在英法聯軍欲大舉進犯大沽地區時,兩江總督何桂清等人卻與侵略軍頭目們商議“借師助剿”之事。在他們的乞求下,英法兩國留下部分士兵,以保障上海地區的安全。這反映了當時A.中央集權被嚴重削弱 B.地方員官主動適應國際潮流C.地方自主性得到增強 D.部分官員缺乏現代國家觀念圖1是中國近代某一歷史時期北京城的示意圖(局部)。該時期是圖1

A.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 B.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C.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D.辛亥革命時期“自中華民國的名稱確定以后,帝制被拋入茅坑,便再也爬不起來了……無論帝制也罷,復辟也罷,都很快地塌臺……氣這主要說明辛亥革命A.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B.推翻了傳統封建專制制度C.促進了社會習俗變革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1915?1918年出版的《新青年》中,“社會主義”一詞總共才岀現3次;而1919-1922年,該詞出現達1188次,甚至一些與新文化運動不相干的人也追求時髦,大講他們的所謂“社會主義這一變化反映出A.無產階級運動日益高漲 B.“社會主義”受到了民眾擁護C.新的價值觀念日益凸顯 D.資本主義政體被知識界否定1919年6月7日,北京總商會的呈文中有警告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氣興奮,誠未可遏塞而致潰決。”隨后,直系軍閥吳佩孚致電時任大總統徐世昌:“如謂民氣可抑。眾口可箴,竊恐眾怒難犯,專欲難成,大獄之興,定招大亂。”這些主張A.推動了五四運動的深入發展 B,要求政府對“三罷”斗爭讓步C.源于罷課學生遭到政府緝捕 D.揭示了五四運動的里程碑作用15.1934年,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發起了“新生活運動氣蔣介石宣稱該運動“就是使整個社會、全體國民生活軍事化,以增進其勇氣和敏捷,增強其對艱巨工作和痛苦的忍耐力,特別是養成人們聯合行動的習慣和能力,以便將來為民族犧牲。“該運動旨在A.準備對日侵略進行抗爭 B.凝聚人心鑄成抗日長城C.提高民眾對戰爭的警惕 D.對民眾的觀念進行改造二、非選擇題:本題共4小題,共55分。16.(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先秦儒學的重■要觀點角度內容影響天人規天意不可違;天人合一;天無二日,土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強調了綱常倫理;論證了君主的權力民本思想①②內圣外王之學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身以安百姓③依據表格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填寫①②③。17.(1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1865年,英國駐上海領事報告說,外商不借助本地代理人,“就不可能從內地買到泰葉氣為了克服這些障礙,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開始利用和依靠一批特殊的中介人物如就這樣,到19世紀60年代,在各通商口岸終于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買辦隊伍。而買辦的職能也發生了變化,不再是“仆役頭目''和“貿易中介",而成了外國資本主義勢力進行擴張與務透必不可少的工具。——摘編自吳申元《中國近代經味史》材料二在生活和交往方式上,香山買辦……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徐潤是晩清最接近西方社會生活的中國人之一。他在對西式日用器物和食品感興趣的同時,對中國傳統的生活方式仍然心存偏愛……在飲食起居和家庭子女教育等方面,他開始崇尚和接受西方上層社會的生活方式……而其在家鄉香山北嶺村所建的竹石山房(即愚?園),則具有中西合璧式的建斃風格?!幾孕忑垺断闵劫I辦與中國的近代化》(1) 根據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國買辦階層出現的原因。(8分)(2) 根據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國買辦生活方式的特點。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近代中國買辦階層的認識。(8分)(13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關于古代中國中央王朝對民族地區的統治,有學者在研究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法則:漢人統治者將其統治下的地域分成多重來進彳亍統治,而非漢民族統治者則是將其統治下的地域分成多元來進行統治——摘編自[日]王柯《從“天下”國家到民族國家——歷史中國的認知與實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該學者的認識提岀你自己的見解(贊成、質疑、修改皆可),并說明理由。(要求:見解明確,持論有據,表述清晰。)(14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國共關系徹底破裂之后,中國共產黨人很快就走上了蘇維埃革命的道路。在中國推行的俄國蘇維埃革命模式,很快就遇到了中國政治、經濟以及革命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一次次武裝暴動的失敗,清楚地證明了在中國不可能像俄國那樣一下子掀起全國革命的形勢。實行農村武裝劉據不可避免地成為共產黨人的唯一選擇。然而,無論是中共中央還是當時負有指導中國革命責任的莫斯科,都沒有及時地認識到中國革命的這一重要特色。直到1930年秋天之后,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才開始逐漸地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摘編自楊奎松《中國近代通史:內戰與危機(1927—1937)》根據材料并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史實,以“工農武裝割據”為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敘述完整;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條理清晰。)歷史參考答案1.C2.D3.A4.B5.A6.B7.C8.D9.B10.D11.C12.D13.C14.B15.D16.①"仁,"仁政,"民貴君輕,"君舟民水,(4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②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③有利于約束君主的行為,優化國家治理;突出了人的道德修養。(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7.(1)原因:鴉片戰爭后開埠通商;中西貿易的擴大;西方擴大侵略的要求;"十三行,的取消;中國民間商業的排外心理;自然經濟逐步解體。(8分,答出四點即可)(2)特點:華洋一體。(2分)認識:一方面,買辦為外國侵略者效勞,為外國資本家推銷商品、收購原料,成為西方殖民勢力侵華的工具;另一方面,買辦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展。(6分)18.示例見解: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具有民族多元性。(2分)理由:元朝為了貫徹中央集權制,將其所統治的廣大地區分為包括大都和上都在內的中書省的直轄地區,十個行省和宣政院管轄的吐蕃(西藏)的十二個地區。所謂行省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機構—行中書省,行省之下的行政體系基本上都沿用了宋朝以來的慣例—州縣制,但在大漠以北的蒙古族的聚居地—嶺北行中書省,元王朝則沒有實行州縣制。為了維持蒙古人對漢人的統治,元朝還實行了"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這一具有民族等級性質的身份制度等。(9分)總之,元朝通過這種地域、政治和文化制度設計上的多元化,形成了一種多元型的天下治理模式。(2分)("示例,僅作閱卷參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9.示例工農武裝割據的道路是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選擇。(2分)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客觀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嚴峻形勢,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領導井岡山軍民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建立工農革命政權。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后,根據地不斷鞏固和擴大。到1930年夏,已建立起大小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分布在十多個省,革命武裝力量達到10萬人,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勢。從1930年年底到1931年秋,毛澤東采取游擊戰術,粉碎了敵人的三次"圍剿,,紅色政權巍然屹立在中華大地上,同國民黨政權對峙。(5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