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腫瘤概論
1第一頁,共一百頁。教學大綱(jiàoxuédàɡānɡ)目的要求;(一)了解腫瘤的發病因素(yīnsù)、分類及病理(二)熟悉腫瘤的臨床癥狀、診斷及治療原則(三)熟悉惡性腫瘤的轉移途徑及臨床分期教學內容;2第二頁,共一百頁。
腫瘤是人體器官組織細胞在某些內在因素的基礎上,加上外來致病因素的長期作用,產生的一種以細胞(xìbāo)異常增殖為主要特點的新生物。
3第三頁,共一百頁。二.病因(bìngyīn):
惡性腫瘤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但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觀察,發現環境對人類惡性腫瘤的發生有重要影響,估計80%以上(yǐshàng)的惡性腫瘤與環境因素有關。同時機體內在因素也起著重要作用。腫瘤是在這些因素長期、綜合作用的結果。4第四頁,共一百頁。(一)外在因素(yīnsù)
1.長期接觸化學致癌物質:目前已知有作用的化學物質不下1000種,其中一些肯定與人類腫瘤有關①烷化劑;其生物作用類似X射線,可致細胞突變、畸變、癌變(áibiàn)。如有機磷農藥,硫芥等,可致肺癌和造血器官腫瘤。5第五頁,共一百頁。
②多環芳香類化合物;如煤焦油中的3—4苯并芘。與煤煙、煤焦油、瀝青經常接觸者易患皮膚癌與肺癌。③亞硝胺類;在腌鹵食品及莓變蔬菜中含量高,與食管癌、胃癌、肝癌發病(fābìng)有肯定關系。6第六頁,共一百頁。
④氨基(ānjī)偶氮類;如染料、著色劑,與膀胱癌、肝癌發生有關。⑤霉菌毒素;如霉變食物的黃曲霉素,可致肝癌、腎癌、胃癌。⑥金屬砷、鉻、鎳。可致肺癌。7第七頁,共一百頁。
2.長期慢性刺激:
如燒傷(shāoshāng)瘢痕長期存在、久不愈合的慢性潰瘍、竇道易發生癌變;多年的膽結石刺激可發生膽囊癌。如消化道癌與飲酒有關;長期吸煙可致肺癌;長期吃過熱的飲食易患口腔癌、舌癌;。8第八頁,共一百頁。
3.生物因素:①病毒(bìngdú);如EB病毒(bìngdú)與鼻咽癌、伯基特淋巴瘤有關;乙肝病毒(bìngdú)與肝癌發生有關。②寄生蟲、血吸蟲;如日本血吸蟲與大腸癌發生有關,華支睪吸蟲與肝癌有關。9第九頁,共一百頁。(二)內在(nèizài)因素:1.神經功能紊亂精神(jīngshén)刺激、過度緊張、抑郁等多種精神(jīngshén)創傷10第十頁,共一百頁。
2.內分泌失調臨床上發現激素對某些內分泌器官腫瘤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系。如乳癌在妊娠(rènshēn)哺乳期發展特別快,而臨床上用男性激素或切除卵巢,可使乳癌緩解;用甲狀腺素治療甲狀腺癌能取得一定效果。11第十一頁,共一百頁。3.免疫缺陷(quēxiàn);免疫缺陷的病人,惡性腫瘤發生率高。如胸腺發育不全而淋巴細胞缺少,細胞免疫消失可發生淋巴瘤。先天丙種球蛋白缺乏,易患淋巴性白血病。在器官移植后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腫瘤發生率亦較高。而免疫功能健全時,小的腫瘤可能自行消失或長期保持穩定。12第十二頁,共一百頁。
4.遺傳因素;臨床(línchuánɡ)上還發現惡性腫瘤有一定的家族性。如結腸息肉病癌變,乳癌、肝癌、胃癌、子宮頸癌均有一定家族遺傳性。13第十三頁,共一百頁。
5.胚胎殘留因素少數腫瘤的發生與胚胎殘留組織有關。在胚胎發育時期,某些胚胎殘留組織細胞在體內暫時處于靜止狀態,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可發展(fāzhǎn)成腫瘤,如畸胎瘤、皮樣囊腫。14第十四頁,共一百頁。腫瘤的分類(fēnlèi)和命名
(一)分類:
根據腫瘤形態和對機體的影響通常將腫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其介于兩者之間者稱為(chēnɡwéi)交界性腫瘤。15第十五頁,共一百頁。(二)命名(mìngmíng):良性腫瘤一般(yībān)稱為瘤。惡性腫瘤:來自上皮者稱癌;來自間葉組織者稱為肉瘤;胚胎性腫瘤稱為母細胞瘤。另外,有少數腫瘤在形態上屬良性,但常浸潤性生長,切除后易復發。屬良性和惡性腫瘤之間的16第十六頁,共一百頁。
類型稱為交界性或臨界性腫瘤。再以來源組織或器官(qìguān)命名,如纖維瘤、胃癌、骨肉瘤等。17第十七頁,共一百頁。
2.腫瘤的生長方式(fāngshì):良性腫瘤多為外生性或膨脹性生長。擠壓周圍纖維組織,形成纖維包繞,具有包膜。生長緩慢,不發生轉移,切除后不復發。惡性腫瘤主要是浸潤性生長。腫瘤細胞沿組織間隙、神經纖維間隙和毛細血管周圍擴展,境界不清,無包膜,實際范圍比肉眼所見更大,生長快,易轉移,局部切除容易復發。18第十八頁,共一百頁。
2.惡性腫瘤(èxìngzhǒngliú)生物行為:1)自主性生長;2)
浸潤性生長;3)
轉移;4)
腫瘤的自發消退;5)腫瘤的逆轉;19第十九頁,共一百頁。
4.惡性腫瘤轉移的途徑:①直接轉移;癌細胞從原發部位向相連續的組織器官生長(shēngzhǎng)。如胃后壁癌可直接蔓延到胰腺;直腸癌、子宮頸癌直接浸潤盆腔壁。引起相鄰組織器官的轉移。20第二十頁,共一百頁。
②淋巴轉移;是惡性腫瘤最主要的轉移途徑。腫瘤細胞可以隨淋巴引流轉移到區域淋巴結或遠處淋巴結。淋巴結發生轉移后,受累(shòulěi)淋巴結腫大,變硬,最初尚可活動,當癌細胞侵犯淋巴結包膜后,侵及周圍組織,發生固定不動,多個淋巴結融合在一起。淋巴管被癌細胞堵塞后,可引起皮膚、皮下或肢體淋巴性水腫。21第二十一頁,共一百頁。
③血行轉移;腫瘤細胞進入(jìnrù)血循環,或經淋巴轉移最終進入(jìnrù)血道轉移,產生遠處轉移性新的惡性腫瘤病灶。如腹腔腫瘤隨門靜脈常轉移到肝,四肢惡性腫瘤轉移到肺,肺癌可通過動脈轉移到骨、腦。22第二十二頁,共一百頁。
④種植轉移;為腫瘤細胞脫落(tuōluò)后在體腔內或管腔器官內的轉移。如胃癌細胞脫落(tuōluò)引起腹膜、盆腔的轉移。惡性腫瘤在施行手術時,如不按無癌操作,也可使癌細胞種植在切口發生轉移。23第二十三頁,共一百頁。四.腫瘤(zhǒngliú)的臨床表現
腫瘤的臨床表現取決于腫瘤的性質、發生部位及發展程度。惡性腫瘤早期多無明顯(míngxiǎn)癥狀,出現臨床表現時,一般都是腫瘤中、晚期。某些腫瘤有特定的癥狀,如嗜鉻細胞瘤,早期出現高血壓;胰島細胞瘤伴有低血糖癥。24第二十四頁,共一百頁。(一)局部(júbù)表現
腫塊
位于體表或淺在的腫瘤,腫塊常是患者就診的第一主訴癥狀。患者常在無意中發現而就診。位位于深部的腫塊常不易被早期發現。但發展到一定(yīdìng)時期常可表現出相應的癥狀。25第二十五頁,共一百頁。
①梗阻癥狀,發生在管腔器官的腫瘤使管腔發生部分或完全梗阻,而引起相應部位(bùwèi)的梗阻癥狀。②壓迫癥狀,腫塊可壓迫鄰近器官或組織引起相應癥狀。如甲狀腺癌壓迫氣管引起呼吸困難;腦腫瘤壓迫腦組織產生相應的神經系統壓迫癥狀和顱內壓增高。26第二十六頁,共一百頁。
③破壞所在器官功能、結構的表現。如肺癌侵蝕血管發生咯血、呼吸困難;腸癌可發生嘔血、便血;骨關節腫瘤可影響(yǐngxiǎng)關節活動,產生跛行或發生病理骨折。不同性質的腫瘤,其腫塊生長速度、硬度、光滑度、活動度不同。
良性腫瘤生長慢、光滑、活動、質地不硬。27第二十七頁,共一百頁。
惡性腫瘤生長快,堅硬、不光滑、不易被推動。2.疼痛:中晚期才出現。腫瘤生長,破潰或感染,使末稍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可產生(chǎnshēng)刺痛、灼痛、隱痛或放射痛。晚期惡性腫瘤則出現頑固性疼痛,尤以亱間更明顯。空腔器官腫瘤則可產生(chǎnshēng)絞痛。28第二十八頁,共一百頁。
3.出血:位于體表及與體外相交通部位的腫瘤,發生(fāshēng)潰爛或侵蝕血管破裂而致出血。產生嘔血、便血、衄血、尿血、咯血或血痰,陰道出血腹腔內出血等。出血常不易自止。經常表現為持續性小量出血;如蝕破血管則可突發大出血。29第二十九頁,共一百頁。
4.體腔(tǐqiāng)積液:
胸腹腔積液30第三十頁,共一百頁。5.破壞所在器官(qìguān)的功能:31第三十一頁,共一百頁。
6.轉移癥狀:惡性腫瘤發生淋巴結轉移時,區域淋巴結腫大、變硬,甚至(shènzhì)融合成團。轉移淋巴結早期尚可活動,晚期發生固定。如轉移到肺、肝、骨、腦還會出現相應癥狀。32第三十二頁,共一百頁。(二)全身(quánshēn)表現
良性腫瘤(liángxìngzhǒngliú)及惡性腫瘤的早期常無全身表現。消瘦;因惡性腫瘤生長快,營養消耗增加,加之食欲減退、消化吸收不良,病人常有進行性消瘦和全身乏力。33第三十三頁,共一百頁。
2.貧血;因腫瘤細胞產生毒素被吸收,抑制造血功能,加之營養障礙或因反復出血而致貧血。3.發熱;
腫瘤生長過快,中心供血不足缺血壞死或繼發感染,以及壞死組織和毒素被吸收所致。一般呈無規律性低熱(癌性發燒)。也可出現(chūxiàn)高熱。抗生素治療對體溫改變不起作用。34第三十四頁,共一百頁。
4.惡病質體征;惡性腫瘤發展到晚期(wǎnqī),上述表現日益突出并進行性加重,而呈惡病質體征,全身衰竭的表現。5.功能改變;某些部位的腫瘤可引起功能亢進或低下改變。如肝癌出現低血糖綜合征,腎上腺腫瘤出現柯興綜合征,顱內腫瘤出現腦受壓和神經系統損害定位體征、顱內高壓等。35第三十五頁,共一百頁。(三)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èxìngzhǒngliú)的區別良性腫瘤惡性腫瘤生長速度生長方式慢(以年計)膨脹性生長快(以月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組織關系有包膜、不侵犯周圍組織、界限清無包膜、破壞周圍組織、界不清質地硬或軟表面光滑堅硬、表面不光滑36第三十六頁,共一百頁。
血液供應血供充足、腫瘤完整
血供不足、常有中心壞死、潰爛、有時體積大轉移無常發生對全身影響一般不影響、如體積巨大或發生在重要部位亦可威脅生命晚期全身影響嚴重,進行性消瘦貧血、惡病質、衰竭手術效果痊愈,不復發容易復發37第三十七頁,共一百頁。五.診斷(zhěnduàn):
腫瘤的診斷,既要明確有無腫瘤,又要明確是良性還是惡性腫瘤(èxìngzhǒngliú),才能采取正確的治療方案。尤其是惡性腫瘤(èxìngzhǒngliú),一部分病人是以全身癥狀為主訴就診,因此對一時原因不明的全身癥狀,必須引起重視和進行深入的檢查。38第三十八頁,共一百頁。
診斷的方法主要依據病史中反應(fǎnyìng)的癥狀,體格檢查的陽性發現,及輔助檢查等來確定診斷。必要時還可進行手術探查。對惡性腫瘤要作到早期診斷及時治療,才能取得好的治療效果。39第三十九頁,共一百頁。(一)病史(bìnɡshǐ):年齡兒童以胚胎性腫瘤(zhǒngliú)和白血病多見;青少年腫瘤(zhǒngliú)多為肉瘤,如骨、軟組織及淋巴肉瘤;中年以上發生腫瘤(zhǒngliú)多為癌。40第四十頁,共一百頁。
2.病程
良性腫瘤病程長,可多年或十多年變化不大。惡性腫瘤病程短,腫塊增大快,臨床表現進行性加重,2—3月或半年左右體積增至相當大或出現嚴重全身癥狀。病情發展(fāzhǎn)一般以月計。良性腫瘤若發生惡變時,也可在短期內增大。但伴有出血或感染時,亦可在短期(以天計)內突然增大。41第四十一頁,共一百頁。
3.過去史①癌前病變有的腫瘤發生于癌前病變或相關癌前疾病。如乙肝肝硬變與肝癌有關;萎縮性胃炎、慢性胃潰瘍與胃癌有關;腸道腺瘤樣息肉與大腸癌有關。患有這些癌前病變患者,應進行追蹤,在癥狀短期內發生改變(gǎibiàn)時要考慮惡變的可能。42第四十二頁,共一百頁。
②腫瘤相關綜合征;可能是某些腫瘤的最初臨床表現。如高血鈣,可能與乳癌、肝癌腎癌,多發性骨髓瘤有關;低血糖與肝癌、腹膜后肉瘤有關等。如能熟悉這些腫瘤相關綜合征,可能為早期診斷(zhěnduàn)提供一些線索。4.家族史
有些腫瘤有家族、遺傳史,如胃癌、大腸癌、乳癌、鼻咽癌等,應注意追問。43第四十三頁,共一百頁。(二)體格檢查
體檢包括全身體檢,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局部檢查。同時(tóngshí)不要忘記腫瘤常見的轉移部位,頸、腹股溝、腋下淋巴結的檢查。對腹腔腫瘤肝臟檢查和直腸指檢是不可缺少的。女性病人,必要時,還應作婦科檢查。44第四十四頁,共一百頁。
局部檢查
動作應輕柔(qīngróu),防止腫瘤擴散和引起出血。局部檢查應注意:①腫塊部位、范圍和深度可幫助明確腫塊來源和發生的部位。②腫塊性狀包括腫塊硬度、大小、形狀、光滑度、數目,以及腫塊表面溫度、有無異常血管分布等。45第四十五頁,共一百頁。
③腫瘤與周圍組織關系包括腫塊(zhǒnɡkuài)的活動度,邊界是否清楚。良性腫瘤邊界清楚,可活動;惡性腫瘤邊界不清,與周圍組織粘連固定,不活動。46第四十六頁,共一百頁。
2.體表淋巴結檢查
檢查頸、腹股溝、腋下、鎖骨上下有無淋巴結腫大。如有,應注意其大小、數目、硬度、活動度,是否融合。有無壓痛、紅腫,應與感染所引起的區域淋巴結腫大相區別。轉移淋巴結腫大有時可在原發腫瘤表現之前(zhīqián)檢查出來,可根據淋巴引流途徑反向追尋原發腫瘤病灶。47第四十七頁,共一百頁。
3.遠處轉移(zhuǎnyí)灶檢查
如肝、肺、骨、腦等除體檢外,有時常需輔助檢查。48第四十八頁,共一百頁。(三)實驗室檢查(jiǎnchá)
1.血、尿、糞常規檢查;多數惡性腫瘤有貧血,白血病出現異常的白細胞數增高。泌尿系腫瘤出現血尿(xuèniào),消化道腫瘤常有大便隱血持續陽性或粘液血便。這些檢查陽性結果可為惡性腫瘤診斷提供線索。49第四十九頁,共一百頁。
2.生化學檢查:①酶學檢查肝癌、骨肉瘤時堿性(jiǎnxìnɡ)磷酸酶可增高,前列腺癌時酸性磷酸酶增高。肝癌、惡性淋巴瘤時,乳酸脫氫酶增高。②激素檢查;垂體腫瘤出現抗利尿激素增高,伴低血鈉;胰島細胞腫瘤出現低血糖;甲狀旁腺腫瘤出現高血鈣;絨毛膜上皮癌發生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增高。50第五十頁,共一百頁。
惡性腫瘤在生化學上的改變無質的改變,僅為量的改變,因而特異性差,僅用于輔助診斷,對某些腫瘤診斷有一定幫助(bāngzhù)。3.免疫學檢查:①甲胎蛋白(AFP)增高對原發性肝癌的診斷有較高的特異性,已廣泛用于肝癌普查和診斷。51第五十一頁,共一百頁。
②癌胚抗原(CEA)在結腸癌、胃癌、乳腺癌、肺癌時增高。亦可作為大腸癌手術后追蹤觀察,其增高改變較臨床(línchuánɡ)復發癥狀出現早。③抗EB病毒抗原的IgA抗體。對鼻咽癌的診斷有較高的特異性。52第五十二頁,共一百頁。(四)影像學檢查(jiǎnchá):1.超聲波顯像;超聲波檢查具有安全、簡便、無損傷的優點,對確定(quèdìng)是實質性腫塊還是囊性腫塊很有價值,而且應用范圍廣。53第五十三頁,共一百頁。
2.X線檢查:①透視或平片用于肺、骨腫瘤的診斷、鉬靶X線用于軟組織、乳癌的診斷。②造影檢查;鋇餐、鋇灌腸(guàn〃cháng)檢查用于消化道腫瘤診斷。器官造影如膽道造影、靜脈腎盂造影,ERCP等。54第五十四頁,共一百頁。
血管造影如腹腔動脈造影,頸動脈造影,選擇性肝動脈造影等。空氣造影對腦室、縱膈、腹膜(fùmó)后注入空氣造影檢查,比單純平片顯示分辨率高。已少用。55第五十五頁,共一百頁。
3.電子計算機斷層掃描(CT)顯示腫瘤部位橫切面圖像,根據顯示的密度以判斷腫瘤的性質(xìngzhì)。可檢查出0.5Cm大小的腫瘤。具有安全而且全身適用。56第五十六頁,共一百頁。
4.放射性核素顯像;利用放射性核素對某些腫瘤的親和性,顯示該組織的圖像。通常放射性核素在腫瘤部位不被吸收而成缺損區,在占位病變處顯示冷區圖像。但應與膿腫、囊腫形成的冷圖像區別(應用超聲波可鑒別是實質性或囊性)。有些(yǒuxiē)腫瘤則顯示腫瘤部位放射性核素較周圍正常組織高而成熱圖像。如I131用于甲狀腺腫瘤診斷;P32用于乳腺腫瘤診斷。57第五十七頁,共一百頁。
5.核磁共振此技術早年應用來分析化學樣品和生物學標本。70年代獲得NMR圖像。因其圖像包含被檢物的化學成分和結構信息,是一種全新的顯像技術。NMR的顯像分辨率為2mm,不僅可得到橫切面圖,還能得到矢狀面和冠狀面圖,再經計算機合成得到立體(lìtǐ)圖像,且有很高的軟組織分辨力。目前已用于腦、肝胰腺、骨、軟組織的診斷。58第五十八頁,共一百頁。(五)內窺鏡檢查(jiǎnchá)
內窺鏡檢查目前(mùqián)已成為診斷腫瘤的重要手段。目前(mùqián)已有用于不同部位并且可曲的纖維內窺鏡,幾乎可以插入人體所有的空腔器官,既可以直接觀察病變,確定其部位、形態、范圍,又可攝影、鉗取活檢作病理學診斷。某些病變還可經內窺鏡治療。59第五十九頁,共一百頁。(六)病理(bìnglǐ)檢查:
病理檢查可明確腫瘤(zhǒngliú)的性質,是選擇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1.細胞學檢查:惡性腫瘤細胞容易脫落,可經各種方法采集腫瘤脫落細胞,用特殊的染色方法,鑒定細胞的性質。60第六十頁,共一百頁。
①收集分泌物中脫落細胞;如腹水、胸水、尿沉渣、痰液、陰道分泌物涂片檢查。②采集粘膜細胞;如食道(shídào)拉網、宮頸刮片、內窺鏡下腫瘤表面刷落的細胞涂片檢查③細針穿刺;深部腫瘤采用細針穿刺抽取腫瘤組織細胞檢查。61第六十一頁,共一百頁。
2.病理組織學檢查:通過內窺鏡鉗取腫瘤組織活檢;或在手術前短期內或手術中直接切取腫瘤組織活檢,診斷準確率高。細胞學檢查,雖然(suīrán)方法簡便,但可出現假陰性;針刺活檢如操作粗暴亦可導致腫瘤擴散。內窺鏡鉗取活檢也可出現假陰性;手術切取62第六十二頁,共一百頁。
腫瘤應防止腫瘤擴散(kuòsàn),不主張部分切取腫瘤活檢。而最好在術前3—4天,或手術中全部切除腫瘤腫塊檢查,減少腫瘤擴散(kuòsàn)的機會。63第六十三頁,共一百頁。六.惡性腫瘤(èxìngzhǒngliú)的分期
(一)TNM分期:T代表局部(júbù)腫瘤大小,以T0、TX、TIS、T1、T2、T3、T4表示。N代表淋巴結轉移情況:以N0、NX、N1、N2、N3表示。M代表遠處轉移情況:M0、M1、MX表示。
64第六十四頁,共一百頁。
然后根據T、N、M的不同組合分為一、二、三、四期。不同部位的腫瘤T、N、M分期有具體標準,一般由各專業協會協定。
(二)臨床(línchuánɡ)分期:主要根據臨床表現和腫瘤大小、局部浸潤情況,全身情況分為早、中晚期。65第六十五頁,共一百頁。
①早期多無全身癥狀,腫瘤小,浸潤不深,未發現(fāxiàn)淋巴結轉移。②中期常有乏力,納差,腫瘤較大,但仍局限在原發器官內,區域淋巴結可有轉移,但未融合固定。③晚期已有惡病質體征,癌性發燒,腫瘤大,固定,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和遠處轉移。66第六十六頁,共一百頁。七.治療(zhìliáo)
治療原則是:良性腫瘤(liángxìngzhǒngliú)以手術切除為主,并送病理檢查。惡性腫瘤以早期手術切除為主的綜合治療,晚期以全身治療為主。治療方法有手術治療、放療、化療、免疫治療、中藥治療:67第六十七頁,共一百頁。(一)手術(shǒushù)治療
良性腫瘤,手術切除(qiēchú)治療效果好。手術切除惡性腫瘤是最好的治療方法。68第六十八頁,共一百頁。
1.手術方式:(1)根治性手術;
主要是用于一、二期惡性腫瘤,切除的范圍包括腫瘤在內的所在器官的大部(dàbù)或全部,并連同其周圍正常組織和區域淋巴結作整塊切除。69第六十九頁,共一百頁。
(2)姑息性手術:對于(duìyú)已失去根治手術治療時機的晚期惡性腫瘤,采用姑息性手術,以減輕和解除病人痛苦、減輕癥狀、延長生命、提高病人生存期生存質量。如已發生梗阻的胃腸道惡性腫瘤晚期,施行捷徑吻合或造瘺術;乳癌晚期作單純乳房切除術;頑固性疼痛作選擇性神經切斷術。70第七十頁,共一百頁。
2.手術范圍:良性腫瘤連同包膜作完整切除。惡性腫瘤、切除足夠大范圍,不僅切除腫瘤本身,還要切除可能累積(lěijī)的周圍一定范圍組織,以及淋巴結作整塊切除。但又要最大限度地保護機體器官的功能,并非手術切除的范圍越大效果就分越好。大宗臨床病例和臨床實踐證明超范圍的71第七十一頁,共一百頁。
根治術給病人機體的打擊和器官功能損害大,其療效并不比根治術提高多少。3.手術操作:除手術要遵循(zūnxún)的無菌操作要求外,手術時要防止癌細胞擴散、種植、轉移。要嚴格無癌操作,作到動作輕柔、準確,不擠壓,先阻斷循環再作切除。所切除的組織必須作整塊切除。72第七十二頁,共一百頁。(二)放射治療
1.治療原理應用各種(ɡèzhǒnɡ)放射線照射腫瘤,使腫瘤細胞DNA發生變化,染色體畸變或斷裂,致腫瘤細胞及其子化失去活力、生長抑制,破壞死亡。分化程度越低的腫瘤細胞對放射線越敏感,受到影響越大,因而治療73第七十三頁,共一百頁。
效果越好。根據腫瘤細胞對放射線的敏感程度分為三類:①高度敏感如淋巴造血系統腫瘤、性腺腫瘤、多發性骨髓瘤,腎母細胞瘤,屬高度敏感類。放射線在5000rad劑量以下即可消滅(xiāomiè)腫瘤。②中度敏感如皮膚鱗癌、食道癌、乳癌、子宮頸癌、鼻咽癌等,放射線在6000—7000rad即可消滅腫瘤。74第七十四頁,共一百頁。
③低度敏感(mǐngǎn)如胃腸道癌,軟組織及骨肉瘤等,須7000rad以上放射線劑量才能消滅腫瘤細胞。與正常組織細胞耐受劑量一致,因此不適宜于放射治療。75第七十五頁,共一百頁。
2.放射線類型及方法;放射線類型可規納為光子射線和粒子射線兩大類。光子射線包括(bāokuò)深度X線、γ射線、高能射線。粒子射線包括(bāokuò)電子束、中子束、∝粒子、質子、重離子負Л介子等。照射方法有外照射和內照射。76第七十六頁,共一百頁。
3.臨床應用:①與手術聯合應用;術前放療在術前2—6周進行照射,劑量為治療劑量的2/3,可使瘤體縮小,以便手術切除(qiēchú)、縮小手術切除(qiēchú)范圍,保存器官功能、減少復發。一部分失去切除(qiēchú)機會的腫瘤經照射后可能得以切除(qiēchú)。缺點是影響切口愈合。77第七十七頁,共一百頁。
術后放療手術時切除不夠徹底而對放射線敏感的腫瘤,術后照射可能發生(fāshēng)淋巴結轉移的部位和手術區殘存腫瘤細胞,可預防腫瘤局部復發。②與化療聯合應用;主要用于惡性淋巴瘤、尤文氏瘤及肺未分化癌等以提高療效。③單獨應用:用根治劑量對腫瘤照射,消除腫瘤原發病灶和轉移灶。如鼻咽癌,喉癌等。78第七十八頁,共一百頁。
4.放療反應及防治:①全身反應:出現頭痛、乏力,及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厭食等。處理應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及照射(zhàoshè)劑量,給予B族維生素,鎮靜劑,中藥益氣健脾,針刺治療等可改善癥狀。79第七十九頁,共一百頁。
②造血系統反應主要是骨髓抑制,最明顯的是白細胞總數和血小板計數下降。在放療(fànɡliáo)期間應每周檢查血象。若白細胞計數低于3×109/L,血小板低于80×109/L時應及時停止放療。預防和治療應給予升白細胞藥,如維生素B4、利血生、鯊酐醇,或輸鮮血、成分血。中藥補益肝腎、益氣養血。80第八十頁,共一百頁。
③局部反應:主要是放射性皮炎(píyán),照射區皮膚搔癢,發紅。預防方法是保護好不需照射的部位,嚴密觀察照射區皮膚反應,減少照射劑量。已發生放射性皮炎時,應用紫草油紗布保護局部皮膚,以減輕癥狀,避免搔抓和外傷。81第八十一頁,共一百頁。(三)化療(huàliáo)
是應用化學藥物消滅腫瘤細胞的一種(yīzhǒnɡ)全身治療方法,是綜合治療惡性腫瘤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能單獨應用化療治愈絨毛膜上皮癌、精原細胞癌、急性淋巴白血病等。對某些腫瘤可獲得較長時間緩解,如腎母細胞瘤、乳腺癌。對預防和治療腫瘤的血行轉移效果好。82第八十二頁,共一百頁。
1.細胞增殖周期對化療的影響:腫瘤細胞和正常細胞一樣,從第一次分裂結束到第二次分裂終末為1個細胞增殖周期。細胞增殖周期分為(fēnwéi)4個階段:①G1期DNA合成前期;②S期DNA合成期;③G2期DNA合成后期;④M期有絲分裂期。83第八十三頁,共一百頁。
腫瘤細胞群是非均質的,瘤體內有增殖期細胞及非增殖期細胞,一般認為,增殖期細胞對化療比較敏感,非增殖期細胞對化療不敏感。2.抗腫瘤藥物(yàowù)的分類:(1)按作用原理分為:
84第八十四頁,共一百頁。
①細胞毒素類;即烷化劑,因其藥物內氮芥基團作用于腫瘤細胞DNA和RNA、酶及蛋白質,致細胞死亡。有氮芥、環磷酰胺、噻替哌、馬利蘭、氯乙環己亞硝脲等。②抗代謝(dàixiè)類;這類藥物對核酸代謝物與酶的結合具有競爭作用,因而阻斷核酸的合成,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繁殖。有5—FU、
氨甲喋呤、6—硫基嘌呤、呋喃氟
85第八十五頁,共一百頁。
尿嘧啶、阿糖胞苷。③抗生素類;其作用是與DNA結合,使細胞(xìbāo)停止在有絲分裂期。有更生霉素、絲裂霉素、阿霉素、爭光霉素等。④生物堿類:由植物藥中提取的生物堿,能與細胞的紡垂線,微小管蛋白結合。使細胞停止在有絲分裂中期。有長春新堿、長春花堿,秋水仙堿、喜樹堿、三尖杉堿等。86第八十六頁,共一百頁。
(2)按藥物對細胞周期作用效應分為:①細胞周期非特異性藥物;它們對細胞的作用與細胞增殖狀況無關(wúguān),對增殖期和非增殖期腫瘤細胞均起作用。主要有氮芥類和抗生素類抗癌藥。②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它們僅對細胞增殖周期的某一時相細胞87第八十七頁,共一百頁。
起作用(zuòyòng)。如氨甲喋呤作用(zuòyòng)于S期,6—硫基嘌呤作用(zuòyòng)于S期和S—G2過渡期,長春新堿、秋水仙堿作用(zuòyòng)于M期。88第八十八頁,共一百頁。
3.臨床應用:①適用于:手術不能切除的某些腫瘤;如白血病。與手術治療、放療聯合應用;如在手術前、術中、術后應用化療,可提高療效、防止手術造成血行轉移和術后復發(fùfā)。預防和控制遠處轉移。89第八十九頁,共一百頁。
③給藥途徑:全身給藥,有口服、肌注、靜注。可采取大劑量沖擊治療,使用(shǐyòng)劑量大,療程間隔時間長,毒性反應較重。中劑量間斷治療,為前常用,每周1—2次,4—5周為一個療程小劑量維持治療,每日或間日1次。對一般情況較差,病變范圍廣泛的晚期腫瘤適用。90第九十頁,共一百頁。
局部用藥,有局部涂抹、瘤內注射、腔內注射、動脈注射、區域灌注等。局部用藥可在腫瘤局部維持較高的藥物濃度,全身反應小從而減少用藥劑量,提高療效。③聯合(liánhé)用藥:為了提高療效,減輕毒性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產品購銷協議樣本
- 企業單位續簽合同流程
- 設備貸款抵押擔保合同
- 第5章 第1節 嘗試對生物進行分類(新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上冊生物(冀少版)
- 人音版九年級音樂上冊教學設計:5. 鈴兒響叮當的變遷
- 七年級生物下冊 第五單元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2節 昆蟲教學設計1 (新版)蘇科版
- 藏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點
- 八年級英語下冊 Module 8 Time off Unit 3 Language in use第五課時教學設計(新版)外研版
- 高中化學人教版 (2019)選擇性必修1第一節 反應熱教案配套
-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第1課《“電氣時代”的到來》教學設計3 華東師大版
- 腹壁切口疝手術護理查房
- 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鄉村醫生藥品管理培訓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4部分:堤防與河道整治工程
- 2025年山東交運怡亞通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浙江省嘉興市2025屆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測試化學+答案
- 私人水源轉讓協議合同
- 汽車冷卻系統課件
- 2025年河南省三門峽黃河明珠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北京市網球運動管理中心2024年下半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筆試歷年典型考題及考點剖析附帶答案詳解
- 電視臺采編崗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