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_第1頁
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_第2頁
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_第3頁
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_第4頁
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演示文稿當前1頁,總共52頁。優選第一節發展心理學咨詢當前2頁,總共52頁。——從呱呱墜地的嬰兒一直變成滿頭銀發的老人。這么多年來,在人的內心世界里曾經發生過多少故事啊!當前3頁,總共52頁。第一節概述當前4頁,總共52頁。第一單元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對象發展心理學是以個體出生到衰亡一生全過程的心理現象為研究對象,總結出心理發展的規律。狹義:心理發展僅指個體心理發展。廣義:心理的發展包含心理種系的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和心理個體的發展。一、心理發展的內涵當前5頁,總共52頁。心理的種系發展

心理的種系發展是指從動物種系演進過程中的心理發發展。研究學科稱比較心理學或稱動物心理學。動物的原始性心理發展進化(1)刺激反應階段(神經系統特點:散漫\無意向\無中樞)(2)感覺階段(網狀神經系統\梯形神經系統—心理發展的最初階段)(3)知覺階段(脊髓和腦泡,大腦皮層,心理發展的整體反映)(4)思維的萌芽階段(大腦半球出現了溝回—萌芽)當前6頁,總共52頁。刺激反應階段:單細胞動物當前7頁,總共52頁。刺激反應階段:多細胞動物當前8頁,總共52頁。感覺階段:螞蟻;蜘蛛當前9頁,總共52頁。思維的萌芽階段:靈長類等當前10頁,總共52頁。心理的種族發展心理的種族發展是指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心理發展。研究它的學科領域是民族心理學。民族心理學是對不同歷史發展階段,各民族的心理進行比較研究,以探討人類的歷史發展輪廓。當前11頁,總共52頁。個體心理發展1、心理的個體發展,是指人類個體在從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個生命歷程中心理發展。2、個體的心理發展既是個體自身發展成熟的過程,又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3、研究它的學科領域是個體發展心理學。是對人生全過程各個年齡階段的心理發展特點進行研究,以揭示現代人心理發展的規律。4、個體的心理發展分為不同的階段,如嬰兒、幼兒、童年、少年、青年、成年、老年。當前12頁,總共52頁。二、心理發展的基本性質心理發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順序性(指向一定的方向并遵循確定的先后順序)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發展速率不均衡:第一發展加速期;第二發展加速期)心理發展的普遍性和差異性心理發展過程中增長和衰退的辨證統一心理發展過程中發展的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進程上)當前13頁,總共52頁。三、發展心理學的研究任務揭示各年齡階段心理發展的基本特征闡明各種心理機能的發展進程和特征探討心理發展的內在機制研究心理發展的基本原理:遺傳和環境的關系;連續性和階段性的關系;心理發展內在動力和外在動力的關系;不同心理機能是否存在關鍵期當前14頁,總共52頁。第二單元發展心理學簡史一、兒童心理學誕生前的準備階段中世紀(公元6世紀到15世紀),兒童是小大人宗教改革時期(16世紀),清教徒(英格蘭移民到美國)提出原罪說啟蒙運動時期的哲學思想(約翰.洛克,1632-1702,白板說;讓.雅克.盧梭,1712-1718,自主說)達爾文(CharlesDarwin,1809-1882),認為人類兒童成長也遵循著同一個人類進化的總規律:自然選擇與適者生存(開始尋找兒童的行為,并進行科學驗證)當前15頁,總共52頁。當前16頁,總共52頁。當前17頁,總共52頁。二、科學兒童心理學的誕生德國科學兒童心理學的奠基人:普萊爾建立的時間:1882年建立的標志:《兒童心理》當前18頁,總共52頁。三、兒童心理學的發展霍爾的“復演說”施太倫的人格主義學派杜威的機能主義觀點、兒童中心說以及實用主義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華生的行為主義皮亞杰的發生認識論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當前19頁,總共52頁。四、從兒童心理學到發展心理學的演變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的重要標志:1957年美國的《心理學年鑒》用“發展心理學”取代“兒童心理學”作為章的名稱。當前20頁,總共52頁。第三單元發展心理學研究方式一、橫斷研究(最常用的設計方式)在短的相同時間段內,同時考查不同年齡組群被試者,了解被試組間變化。(如:“不同年齡兒童對權威的看法”)優點:同時研究較大樣本;在短時間內取得大量資料;降低成本。缺點:難以得出個體心理連續變化的過程;難以了解心理變化中各事件的因果關系;研究結果中出現的組間差異可能有不屬于心理發展的因素。當前21頁,總共52頁。二、縱向研究較長的時間系列內,考查被試個體或同一被試群,定期、系統(如:“性格的變與不變”)。優點:便于了解個體心理發展連續變化的過程;便于揭示量變、質變現象,了解心理發展過程中比較穩定和比較迅速的變化時期;比較容易發現心理發展中各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缺點:樣本少且易流失;時間長;同一測量方法反復使用會導致重復效應;成本高。當前22頁,總共52頁。三、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相結合的交叉設計先橫向后縱向如:“不同年紀使用氟牙膏對牙齒的影響”。特點:兼有橫斷研究和縱向研究兩方面的優點當前23頁,總共52頁。第四單元心理發展的理論問題一、遺傳與環境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一)單因素論1、遺傳決定論:英國的高爾頓觀點:心理發展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心理發展過程是遺傳素質的自然顯現過程環境只能促進或延緩遺傳素質的自我顯現當前24頁,總共52頁。遺傳決定論的代表人物——高爾頓當前25頁,總共52頁。(一)單因素論2、環境決定論:美國的華生觀點:否認遺傳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強調環境或教育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心理發展有環境因素決定當前26頁,總共52頁。環境決定論的代表人物——華生當前27頁,總共52頁。(二)二因素論:代表人物:施太倫;吳偉士觀點: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心理的發展把兩者視為相互孤立存在的因素關注各因素在心理發展中發揮作用的程度(吳偉士:遺傳與環境在心理發展中的作用之關系是相乘而不是相加)當前28頁,總共52頁。(三)相互作用論代表人物:瑞士的皮亞杰觀點:在心理發展中,遺傳與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系是相互滲透、相互轉化的互動關系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受到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當前29頁,總共52頁。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杰當前30頁,總共52頁。相互作用論的代表人物——皮亞杰當前31頁,總共52頁。皮亞杰生平1896瑞士1912軟體動物研究專家(16歲)1915獲生物學學士學位(19歲)1918獲博士學位(22歲)1918弗洛伊德和榮格影響(22歲)1919巴黎,心理病理學,精神病臨床診斷方法(23歲)1920西蒙實驗室工作(24歲)1921回到瑞士《象征思維和兒童的思維》(25歲)1923結婚(27歲)1936《兒童的智慧起源》(40歲)1937《兒童對現實的構造》(41歲)1946《兒童符號的形成》(50歲)1950《發生認識論導論》(54歲)1955國際發生認識論中心(59歲)1971退休(75歲)1980病逝(84歲)當前32頁,總共52頁。二、各主要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核心為發生認識論)1、皮亞杰的心理發展觀(心理起源于動作)2、皮亞杰的心理發展建構說圖式:指動作或活動的結構或組織。是人類吸收知識的基本架構。個體圖式隨年齡增長而產生改變。如吸吮圖式、奶嘴、奶瓶同化:將環境刺激信息納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圖式中。(類推、豐富)順應:按新刺激的要求改變原有認知結構或創造新的認知結構。圖式從低級到高級發展是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形式進行的當前33頁,總共52頁。(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3、影響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因素成熟經驗社會環境平衡當前34頁,總共52頁。(一)皮亞杰的認知發展理論4、心理發展階段說(階段觀)兒童心理發展四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動作;獲得客體永久性前運算階段(2—6、7歲)——泛靈論;自我中心;思維的不可逆性;未掌握守恒具體運算階段(6、7—11、12歲)——守恒;思維可逆形式運算階段(11、12—14、15歲)——提出假設、演繹推理,認知活動達到抽象邏輯思維水平當前35頁,總共52頁。皮亞杰“三山實驗”從自己的立場、觀點認識事物,而不太能從客觀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認識事物。表現:不可逆性絕對性擬人化或泛靈論過渡性當前36頁,總共52頁。皮亞杰“三山實驗”

實驗結果發現,大多數6歲以下的兒童選擇的照片與他們個人的觀察角度一樣,而非是娃娃所看到的景象。

當前37頁,總共52頁。皮亞杰“守恒實驗”典型守恒實驗數守恒長度守恒液體質量守恒面積守恒體積守恒重量守恒當前38頁,總共52頁。守恒實驗

結果表明:大多數3、4歲的幼兒沒有達到守恒;5、6歲幼兒處于守恒的轉折階段;8歲左右才達到守恒。當前39頁,總共52頁。液體守恒實驗圖示:當前40頁,總共52頁。二、各主要學派的心理發展理論皮亞杰兒童道德認知發展三階段(對偶故事)前道德判斷階段(4—5歲):尚不能進行道德判斷他律道德判斷階段(4、5—8、9歲):道德判斷時依據行為的物質后果,而不考慮行為者的主要動機,受兒童自身以外的價值標準所支配自律道德判斷階段(8、9歲以后):道德判斷受兒童自己的主觀價值標準所支配當前41頁,總共52頁。艾里克森的心理社會發展論艾里克森(

ErikErikson1902-1994)新弗洛伊德學派社會環境決定了與任何特定階段相聯系的危機能否獲得積極的解決。根據個體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的特點將個體人格發展過程劃分為八個階段。當前42頁,總共52頁。心理社會發展論的主要內容發展危機:個體在社會適應上產生心理的困難調適:調適自我之后,危機得以化解,個體的人格獲得進一步發展人格發展階段的劃分標準:心理社會危機個體能力經驗條件不同:有的能將危機化解趨向正極發展,有的因不能化解而趨向負極方向。當前43頁,總共52頁。人格發展八階段的

發展任務和所形成的良好的品質階段名稱年齡(歲)主要發展任務良好的人格特征1嬰兒前期0-2獲得信任感,克服懷疑感希望品質2嬰兒后期2-4獲得自主感,克服羞恥感意志品質3幼兒期4-7獲得主動感,克服內疚感目標品質4童年期7-12獲得勤奮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質5青少年期12-18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亂誠實品質6成年早期18-25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愛的品質7成年中期25-50獲得繁衍感,避免停滯感關心品質8成年后期50歲以后獲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厭惡感智慧、賢明品質當前44頁,總共52頁。(三)班杜拉的社會學習理論新行為主義的代表性理論三元交互決定論:人的內部因素、行為和環境三者互為決定因素觀察學習:個人通過觀察他人行為及其強化結果,習得某些新的反映主體的自我調節作用當前45頁,總共52頁。(四)維果斯基的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和心理發展觀文化—歷史發展理論:心理的實質就是社會文化歷史通過語言符號的中介而不斷內化的結果心理發展觀:心理發展就是由低級心理向高級心理轉化的過程最近發展區:在有指導的情境下,兒童借助于成人的幫助所達到的解決問題水平與在獨立活動狀態中所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之間的差異教學與發展的關系:教學應走在發展的前面學習的最佳期限:心理機能正在開始又尚未形成之時當前46頁,總共52頁。(五)柯爾伯格的道德發展理論柯爾伯格(LawrenceKohlberg,1927-1987)美國心理學家以縱向法研究10-16歲的男生道德判斷,后將研究拓展至世界其它國家。3種水平、6個階段

當前47頁,總共52頁。當前48頁,總共52頁。道德發展階段舉例柯爾伯格將兒童的道德判斷分為3種水平,他所用的方法是道德兩難故事。向兒童描述各種含有道德困境的情境,海因茲的故事是其中之一。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