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7章亞洲主要經濟貿易區亞洲地圖第一節概述一、自然條件1.位置位于東半球的東北部,東、北、南三面分別瀕臨太平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靠大西洋的屬海地中海和黑海。2.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亞洲大陸與歐洲大陸相連,合稱亞歐大陸,總面積5071萬平方千米,亞洲大陸約占4/5。3.地理區域
地理上習慣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東亞指亞洲東部包括中國、朝鮮、韓國、蒙古和日本,面積約1170萬平方千米。人口16億多☆東南亞包括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文萊等國家,面積約448萬平方千米。人口5億多。☆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代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錫金,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3億以上。☆中亞包括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南部☆北亞指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地區4.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69900千米。半島總面積約1000多萬平方千米,是半島面積最大的一洲,阿拉伯半島為世界最大的半島。島嶼總面積約27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北美洲居世界第二位。5.地形亞洲地形的總特點是地勢高、地表起伏大,中間高、周圍低。平均海拔約950米,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上地勢最高的一洲。高原和丘陵約占總面積的3/4,平原占總面積的1/4。主要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西西伯利亞平原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稱,平均海拔4500米,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亞洲地形圖6.水系★亞洲有許多大河,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湄公河等;流入印度洋的有印度河、恒河、薩爾溫江、伊洛瓦底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等;流入北冰洋的有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等。★水力:亞洲各國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達26000億度,占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量的27%。7.氣候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東亞東南半部是濕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濕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干旱地區北亞的大部分為半濕潤半干旱地區8.降水降水分布的地區差異懸殊:從濕潤的東南部向干燥的西北部遞減。赤道帶附近全年多雨,年降水2000毫米以上。印度東北部的乞拉朋齊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1430毫米。西南亞和中亞為終年少雨區。9.礦物亞洲礦物種類多、儲量大,主要有石油、煤、鐵、錫、鎢、銻、銅、鉛、鋅、錳、鎳、鉬、鎂、鉻、金、銀、巖鹽、硫磺、寶石等石油、鎂、鐵、錫等的儲量均居各洲首位,錫礦儲量約占世界總儲量60%以上10.森林和草原森林總面積約占世界森林總面積的13%★俄羅斯亞洲部分、中國的東北、朝鮮的北部,是世界上分布廣闊的針葉林地區,蓄積量豐富★東南亞的熱帶森林在世界森林中占重要地位。盛產冷杉、云杉、紅木、樟木、楠木、柚木、檀木、烏木等各種名貴木材。★洲草原總面積約占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5%11.海洋漁業☆亞洲沿海漁場面積約占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40%。☆著名漁場有舟山群島、臺灣島、西沙群島、北海道島、鄂霍次克海漁場、九州島等島嶼的附近海域。占世界40%☆中國沿海漁場面積占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近1/4。二、居民1.人口和國家亞洲總人口40.3億人,占世界總人口的60%以上,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一個洲。有48個獨立的國家。人口在1億以上的還有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孟加拉國和巴基斯坦。人口密度: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達4400多人,是亞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國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國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2.種族和民族亞洲的種族、民族構成非常復雜,黃種人(又稱蒙古利亞人種)為主體種族,約占全洲人口的3/5以上。其次是白種人,黑種人很少。全洲大小民族、種族共有約1000個,約占世界民族、種族總數的一半。其中有十幾億人口的漢族,也有人數僅幾百的民族或部族。3.宗教亞洲是佛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的發源地。中南半島各國的居民多信佛教;馬來半島和馬來群島上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部分居民信天主教和佛教;南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印度教、伊斯蘭教和佛教;西亞各國的居民主要信伊斯蘭教。三、經濟概況
亞洲各國中,除日本為發達國家外,其余均是發展中國家。1.亞洲主要農產品產量農業稻米、天然橡膠、金雞納霜、馬尼拉麻(蕉麻)、柚木和胡椒等的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90%以上。黃麻、椰干、茶葉的產量均占世界總產量的80%左右。棉花、花生、芝麻、煙草、油菜子等的產量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2.亞洲主要礦產資源產量☆石油年產量約占7-10億噸,占世界年產量的27-30%;☆天然氣年總產量約1000億立方米,占世界年總產量的6%以上,☆煤年產量約10多億噸,占世界年總產量的22%以上;☆年發電量約10000億度,約占世界年發電量的13%;☆鋼產量年約1.7億噸,約占世界總產量的24%;☆錫精礦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60%左右,其中馬來西亞產量占世界各國中第一位。☆鎢精礦產量約占世界產量的45%。3.亞洲各國工業體系亞洲工業:各國各地區工業發展水平和部門、地域結構差異顯著。絕大多數國家工業基礎薄弱,采礦和農產品加工及輕紡工業占主要地位。☆日本是高度發達的世界經濟大國。新加坡、以色列也是發達國家。☆中國工業發展迅速,工業體系完整。☆泰國、馬來西亞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印度尼西亞和文萊以生產原油為主要產業。☆西亞多數國家工業均以生產原油和煉油為主,西亞能源在世界能源中占重要地位。☆蒙古工業以畜產品加工為主。經濟三層次:日本、新加坡、以色列為發達國家,中國內地、韓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為第二層次,其他為第三層次。其中:中日韓三個占亞洲經濟總量的80%以上。經濟合作:APEC、東盟與中日韓對話伙伴(10+3)、亞歐會議(ASEM)、大湄公河次區域合作(GMS),中國與俄、蒙、韓、朝等國的邊境合作。四、中國和亞洲諸國的貿易
★2002年中國與東盟簽訂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協議,在10年內建立一個包括17億消費者、約2萬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1.23萬億美元貿易的大自由貿易區。★由于全球生產結構的調整和轉移,全球貿易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由于世界主要制成品生產向中國轉移,中國主要的出口目的地是美國和歐洲,而超過一半的進口將來自東亞。★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是日本、香港、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第二節東亞地區朝鮮韓國日本朝鮮一、概述東亞朝鮮半島北部的國家。東隔日本海,與日本相望,西臨黃海,北以鴨綠江和圖們江與我國為鄰,東北與俄羅斯接壤,朝鮮面積12.2313萬平方公里。多山,少平原森林覆蓋75%。礦藏豐富,有菱美礦、磁鐵礦、褐鐵礦等多種礦藏儲量大。二、居民人口約2211萬(2008年)。朝鮮語為國語。貨幣單位為朝鮮元。單一的朝鮮民族。儒教。“孫娘”,人參茶、姜茶、麥茶等。吃飯時爬在桌面上。三、工業(1)能源工業。鴨綠江上水電站,煤豐富,焦煤缺,水電豐富、火電相對缺乏。(2)鋼鐵工業。相對比較發達,在清津、金策、富寧等地。(3)有色金屬冶煉業。銅鉛鉬鎢鎂等儲藏量豐富,主要在南浦、海州、文川、咸興。(4)機械工業。比較薄弱。(5)紡織工業。有一定基礎四、農業山多、平原少,糧食缺乏,以水稻、玉米微主。“高麗人參”五、對外貿易和港口2008年中朝貿易27.92億美玉清津(Chongjing)瀕臨日本海,(鋼城)南浦(No)臨黃海的西朝鮮灣,平壤的外港。海州(Haeju)臨黃海海州灣,元山(Wonsan)朝鮮東北部,金策(Kimcheak)位于朝鮮東北部。韓國
一、自然條件地理位置韓國位于亞洲朝鮮半島南部。南、東、西三面環海,面積約9.9萬平方公里約占朝鮮半島總面積的45%。地形朝鮮半島地形大體可分為三部分:北部山地和高原;東部山地;西部及南部丘陵平原。氣候朝鮮半島屬溫帶季風氣候,南部海洋性氣候特點顯著,北部向大陸性氣候過渡。朝鮮半島資源豐富。金、銀、鎢、石墨、鐵、煤、鉛、鋅、銅、菱鎂礦等都很豐富。煤、鐵礦分布很普遍。二、居民☆2009年人口4840萬。全國為單一民族朝鮮族。有華人約3萬。通用朝鮮語(韓語)。韓國稱“韓族”。城市人口73%。華僑2萬多。居民多信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儒教等。男性見面握手禮,女性為鞠躬禮。儒教。韓國是多宗教并存的國家,既有自己創立的大驚教(古神道)、天道教,也有從中國傳人的儒教、道教和佛教,還有從西方傳來的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等。多姓李,但不要說“十八子”李。忌諱“4”。重要城市首爾(漢城):首都。人口1000多萬。世界著名大城市。工業、商業和服務性行業非常發達。釜山:人口320萬。全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有造船、汽車、電力、金工、陶器、化工、造紙等工業。三、“出口主導型”經濟世界排名15,人均20000多美元。主要特點:1、政府對經濟發展采取強有力的干預與控制2、依靠大企業財團。三星、現代、大宇、浦項制鐵、鮮京、樂喜金星、高麗合纖、起亞、斗山、雙龍等10大產業集團。3、大量舉借外債。4、國民經濟基本素質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5、國家創新能力增強。四、工業
工業概況韓國的經濟水平位居亞洲前列,經濟增長速度位居世界前列,有“亞洲四小龍”的美譽。工業是韓國國民經濟的主導部門,造船能力居世界第二,汽車產量是世界第五位,為世界十大電子工業國之一。韓國工業部門齊全,工業實力和規模已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對外依賴性較強,主要部門有鋼鐵、電子工業、造船、紡織、汽車、電力、電器等,均居世界前列。韓國形成南、北二大工業地帶:首爾(輕)和仁川(重)為中心的京仁工業區;釜山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工業區(輕重綜合)。30多個出口加工區、出口工業區、重化工業區1、鋼鐵工業☆韓國鋼鐵工業發展迅速。20世紀60年代初期,鋼鐵產量不到20萬噸;2009年鋼鐵產量4310萬噸,居亞洲第三、世界第六。浦項制鐵
☆韓國鋼鐵工業建立在進口原料和燃料基礎上。☆韓國是重要的鋼鐵出口國。2009年鋼鐵出口1320萬噸。2、機械工業機械工業:是韓國重要支柱產業之一。成套設備是亞洲僅次于日本的成套設備出口大國;機床的生產和消費居世界第六、七位;汽車工業:韓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1970年汽車產量2.8萬輛,2000年汽車產量311萬輛,居世界第五位;韓國也是汽車出口大國,2009年韓國出口到北美市場69.5萬輛,出口到歐洲市場42.7萬輛,出口到亞洲市場4.59萬輛。現代、大宇、雙龍、起亞
造船業:韓國是世界上的造船大國,韓國占全球造船市場份額38%。2003-2008連續6年世界第一造船大國,現代、大宇。蔚山、玉浦。
3、電子工業☆韓國電子工業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是亞洲僅次于日本的半導體生產國。☆世界半導體生產企業韓國三星集團銷售額居世界第四,現代集團居世界第九。(金星、大宇)信息產業占GDP比重高。☆電子工業是韓國主要出口行業,電子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30%;☆寬帶網普及率為57.3%,居世界首位。4、紡織工業2009年韓國紡織服裝出口235億美元,是世界第五大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2009年化學纖維總產量325.2萬噸。5、能源工業。煤為主要能源。核電占39%,相對量僅次于法國,居世界第二,第六大鈾進口國。石油進口大國,第五大乙烯生產國。兩大工業區:首爾(輕)和仁川(重)為中心的京仁工業區;釜山為中心的東南沿海工業區(輕重綜合)。30多個出口加工區、出口工業區、重化工業區五、農業1.農業生產條件☆韓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西部和南部沿海一帶以平原為主,森林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65%左右。☆主要河流有洛東江(525公里)和漢江(514公里)☆韓國屬于溫帶氣候,四季分明,位于東亞季風帶,年均降雨量為1100毫米,☆韓國的農業耕地面積203.3萬公頃,約占國土面積的20%左右。其中水田約占64%,旱地及其他約占36%。☆韓國農業人口421萬,占全國人口的9%,農戶155.8萬,平均每戶耕地面積1.3公頃。2.主要農作物生產玉米生產1990年玉米收獲面積25千公頃,總產量為119千噸,每公頃產量4613公斤;2009年收獲面積20千公頃,總產量為79千噸,每公頃產量3940公斤。小麥生產1990年收獲面積294千公頃總產量為889千噸,每公頃產量3024公斤;2009年收獲面積1033千公頃總產量為4832千噸,每公頃產量3717公斤。稻谷生產水稻種植面積占耕地面積的60%以上,1990年稻谷收獲面積1244千公頃,總產量為7721千噸,每公頃產量6206公斤;2009年收獲面積1058千公頃,總產量為7270千噸,每公頃產量6868公斤。3.農產品貿易☆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韓國成為一個農產品進口國。2009年農產品進口額為180億美元,占進口總額的5%。韓國的農產品出口卻很少。☆對韓出口國中美國居領先地位,出口產品包括玉米、牛肉、羊毛、皮革、大豆、面粉和棉花,2009年出口總額達89億美元。☆其它主要出口國為澳大利亞(小麥、牛羊肉、羊毛、糖),馬來西亞(橡膠、棕櫚油);新西蘭(牛肉、獼猴桃、奶制品);加拿大(谷物飼料、油菜籽);歐盟(豬肉、谷物飼料、肉制品)和中國。六、文化產業1998年提出“文化立國”。先后成立了文化產業振興院、文化產業局文化產品占世界市場3.5%,網游、影視等,第五大文化產業強國。七、對外貿易1、2008年韓國進出口貿易總額超8000億美元,2009年6866.19億美元,世界第十位。2、對外貿易有以下特點:(1)韓國根據各個時期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不斷改變其出口商品結構。拳頭產品的變化(2)出口地域集中化趨勢明顯,對出口中國的依賴迅速上升。中國、美國、日本(3)商品物美價廉。韓國在出口中除重視商品質量,不斷開發新技術、新產品,進行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外,還以價廉物美的商品擠進國際市場。(4)韓國是世界重要的勞務輸出國。韓國海外承包工程總額在世界勞務市場位居前列。八、中韓貿易雙邊貿易額從1985年的10億美元發展到2008年的1861.13億美元。八、主要港口釜山(Pusan)韓國最大港口仁川(Inchon)群山(Kunsan)麗水(Yosu)蔚山(Ulsan)木浦(Mogpo)浦項(Pohang)日本一、自然條件1.地理位置☆日本國是亞洲東部太平洋上的一個群島國家。西隔東海、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同中國、朝鮮、俄羅斯相望,東臨太平洋。☆領土由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四個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面積37.77萬平方千米。本州島是日本最重要的島嶼,面積22.74萬多平方千米,約占全國總面積的60%。☆海岸線總長將近3萬千米。☆山地約占全國面積的76%,平原占全國面積24%☆溫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本地圖2.自然資源地下資源種類繁多,但儲量少且分布零散;☆金屬礦僅銅的儲量較大,約100萬噸,主要分布在四國北部、關東地方和九州北部。☆硫黃儲量8000萬噸。☆煤、鐵儲量較少,鐵礦石儲量約420萬噸☆森林資源豐富,65%森林覆蓋。
☆“火山國”和“地震國”,富士山。二、居民
1、日本人口1.27億(2003年)。城市人口78%。大和民族,唯一的少數民族—阿依努族,幾萬人口,集中在北海道。外國僑民60萬,華、美、韓、朝居多,集中在橫濱和神戶。2、都—東京都、道—北海道、府—大阪府、京都府、縣—43個縣。
3、日語為其國語。君主立憲制。4、居民多信奉佛教,其次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還有不少人信奉神道。貨幣單位是日元。4、禮儀之國,鞠躬。茶道。不喜9和4、忌諱荷花、菊花;忌諱送狐貍和獾等圖案的禮品;喜歡鴨、烏龜、松、竹等圖案。不當面拆禮物。二、居民2009年日本總人口1.274億人,居世界第八位,城市人口占78%。人口密度:日本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人口分布極不平衡,多數密集于各島沿海平原和沿河地帶,以東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為中心的地區集中了全國人口的一半。人口稀少地區為北海道、山陰和四國部分地區。民族:除少數阿伊努人(幾萬人口,集中在北海道)外,幾乎全是大和民族。外國僑民60萬,華、美、韓、朝居多,集中在橫濱和神戶。宗教:居民多信奉佛教,其次是基督教和天主教,還有不少人信奉神道。貨幣單位是日元。語言:日語為國語,阿伊努人通用阿伊努語。外僑以朝鮮人和華僑為多。行政區劃:都—東京都、道—北海道、府—大阪府、京都府、縣—43個縣。君主立憲制。習俗:禮儀之國,鞠躬。茶道。不喜9和4、忌諱荷花、菊花;忌諱送狐貍和獾等圖案的禮品;喜歡鴨、烏龜、松、竹等圖案。不當面拆禮物。日本的重要城市
東京:首都,是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人口840萬。工業以印刷、橡膠制品、皮革制品、精密儀器等最發達。東京聚集著全國11%的工廠,工業門類齊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64萬。以機器、化學工業為主,造船、石油化學工業也很發達。附近有衛星城10余座。橫濱:人口277萬。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東京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占全國1/4。名古屋:人口209萬。工業發達,年產值僅次于東京和大阪。毛紡織和陶瓷工業居全國首位。京都:人口148萬。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覽和工業城市,以出產絲織品、藝術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藝品著名。神戶:人口136萬。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對外貿易額約占全國3/10。工業以造船為主。三、經濟概況1.資源情況日本的礦產資源種類較多,但蘊藏量很少。石油證實儲量8.21百萬噸,天然氣392.24億米3,及少量的褐煤和鈾礦山采掘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不足0.5%,而礦產品加工和冶煉業產值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8%左右。能源礦產品消費量中幾乎100%的石油、99%的天然氣、97%的煤;金屬礦產品消費量中100%的鐵礦石、錳礦石、鉻、鈦、釩、鎳、鎢、錫、銻、鎂和鉑族,97%的鉬、91%的鋅、87%的銀、83%的金、49%的銅、48%的鋁、34%的鉛和33%以下的鉍;稀散金屬和稀土礦產品消費量中的100%,100%的焦煤;
都需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日本主要工業原料來源2.主要工業部門“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三灣一海)☆日本的生產力地域分布不平衡,工業分布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東京灣、伊勢灣、大阪灣、瀨戶內海沿岸,長達1000多公里,包括京濱、中京、阪神、瀕戶內海和北九州五大工業地帶,略呈東西向的條帶狀地區,即通常所稱的“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該地帶約占全國總面積的24%,但卻擁有日本全國人口和工廠數的各60%,工人總數的67%以上,工業產值的75%,大型鋼鐵聯合企業設備能力的95%,重化學工業產值的80%以上。太平洋帶狀工業地帶日本的工業地帶及其工業產值與構成
四、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征
(一)、經濟高速增長,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經濟大國。
原因:1、有利的國際環境A、美國的支持和幫助B、國際市場原料和資源充足C、50—70年代,世界第三次產業革命為日本技術立國提供了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和建立新產業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D、戰后美國推動堅定的“關貿總協定”,大力提倡貿易自由化,各地紛紛降低貿易關稅,和某些非關稅壁壘,為日本殘品德出口提供了寬松的市場。2、奉行“富國輕兵”路線,一心靠美,壓縮軍費開支,騰出更多資金用于建設。3、利用本國方便的海運條件,4、重視教育和科研(二)基礎脆弱,對外依賴嚴重。工業原料大部分靠進口,工業品對國際市場依賴嚴重。(三)資本的集中與壟斷不斷加強。三菱、住友、三井、富士、三和及第一勸業銀行,占日本70%。
(四)經濟結構出現新的變化。
21世界,日本領先世界的產業:信息家電、機器人、染料電池、影視文化服務;適應社會需求的新產業:健康福利、環境能源、商務支援。(五)經濟地域分布不平衡。
“三灣一海”五、工業
(一)能源工業。石油(美中后)、煤炭基本靠進口。石油加工能力強。電力居世界第三,火電、核電(總量世界3)、地熱電站等。(二)鋼鐵工業☆二戰后,日本鋼鐵工業發展很快,1950年日本鋼鐵產量484萬噸,1980年1.11億噸,居世界鋼產量第一;1991年鋼產量1.09億噸,2000年1.06億噸,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1.096億噸。☆日本的鋼鐵企業有新日本制鐵、日本鋼管、川崎制鐵、住友金屬工業、日新制鐵、神戶制鋼所、北海制鐵等21家,其中19家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帶。☆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缺乏資源的鋼鐵大國,日本鋼鐵工業建立在進口資源基礎上。鋼鐵工業所需的主要原料、燃料幾乎全靠海外市場。鐵礦石99%以上依靠進口。☆日本是世界上最大鋼和鋼材出口國,2009年鋼材出口2809萬噸,約占世界鋼材出口的1/4。(三)機械工業☆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200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表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于世。近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于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日本的機械產品大量出口,2008年日本機械出口總額372,678億日元,進口111,953億日元。
造船工業(80%出口):造船王國。長崎電子工業:大量出口。九州機床工業十分發達(四)汽車工業★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出口國,汽車制造業、鋼鐵和造船業并列為日本三大支柱產業。1970年起日本汽車產業取代了鋼鐵產業,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產業,對日本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日本豐田、本田、日產、馬自達和三菱五家汽車廠產量占日本汽車總產量的80%以上。(豐田、名古屋、川崎、東京)★80年代日本汽車產量首次超過了1,000萬輛。1990年達到1,349萬輛,創歷史最高,此后呈下降趨勢。1998年日本汽車生產1,005萬輛,占世界汽車生產量的19.3%。2011年為840萬量。(四)化學工業。乙烯產量次于美國,第二。(五)紡織工業。發達。羊毛、棉花等原料靠進口。六.農業☆
“犧牲農業”、“發展進口”,漁業豐富☆根據地理位置、氣候、土壤條件和生產特點,日本可劃分為北海道、東北、北陸、關東和東山、東海、近畿、中國、四國、九州等9個農業區。☆1994年,日本的耕地面積為508.3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13.5%,2009年日本的耕地為487萬公頃。☆日本農產品的進口范圍很廣。2009年進口農產品總額為345億美元,主要進口的產品有:糧食(小麥、玉米、大豆)、肉類、乳制品、水海產品、水果及蔬菜、動植物油、糖、茶葉、松香、絨毛、草皮等。(1)種植業近20年來,日本除稻米自給有余外,其他作物的種植面積和總產逐年減少,自給率下降,進口增加。2009年,日本大米總產量1126萬噸左右。大豆總產28萬噸,自給率僅4%,幾乎全靠進口(從中國的進口占第3位)。紅小豆自給率較高,不足部分主要從中國進口(年進口約2.5萬噸)。飼用玉米產量180萬噸,近年進口一直在1600萬噸左右(從中國的進口占第2位)。近年來,日本谷物進口年均量約2500萬噸,占世界進口量的10%,主要用于飼料。(2)畜牧業※2009年,日本存欄肉牛465.4萬頭,雞2.94億羽,生豬961.2萬頭。現在,每戶的飼養肉牛頭數在北海道己接近70頭,都府縣30頭,是10年前的2倍。日本每戶飼養成牛頭數平均為25.1頭,已經超過歐盟的平均水平(20.6頭),而北海道每戶達到38.8頭,接近荷蘭40頭的水平。※2009年,肉類進口量為270萬噸。目前,日本已成為世界市場上最主要的肉類凈進口國之一,進口量占世界進口總量的10%以上。(3)漁業※日本是世界上食魚最多的國家,人均魚類消費量僅次于韓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是世界第四大漁業國。在日本近海有世界三大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魚類資源豐富。※日本的捕魚量在1984年達到最高,為1,282萬噸,此后日本為保護魚類資源,捕魚量持續下降,1997年為741萬噸。2000年漁業產量僅為575.2萬噸,近年來維持在500萬噸。※1960年到1990年的30年間,日本的水產品進口增長到了36倍。2007年日本進口魚貝類600萬噸,主要的進口國和地區為美國、中國臺灣省、中國、韓國和泰國。(4)林業☆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5%,居世界前列。日本人工林約占森林總面積的45%,國有林占30%。☆日本木材消費巨大。1972年,日本從國外進口木材超過了國內生產。2008年日本木材生產1,932萬立方米,木材消費量3,940萬立方米。☆日本木材主要依賴進口,2008年日本木材進口比率占消費量的50%以上☆日本主要木材進口地為美國、俄羅斯、加拿大、馬來西亞、新西蘭、巴布亞新幾內亞、瑞典、智利、芬蘭、印尼、中國。七、文化產業次于美國,世界第二。八、交通運輸日本新干線圖
九.日本的對外貿易☆
“貿易立國”,世界最大的“加工貿易”國,世界第四貿易大國。2008年貿易總額15440億美元。
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中東和亞洲。☆出口鋼鐵、機械、船只、汽車、電視機、紡織品、魚產品等。☆絕大部分工業原料均依靠進口,鐵礦石、錳礦石、銅、鉛、鋅、鋁、鎳、煤、原油等九項最重要的工業原料對進口的依靠程度超過50%,其中原油、鐵礦石、鋁、鎳等幾乎全部依靠進口。此外,還進口廢鋼鐵、羊毛、小麥、糖及其它工業原料。十、中日經貿合作穩步發展。2008年2667.85億元。十一、對外投資日本投資主要在亞洲。
十二、日本的主要港口
神戶(Kobe)位于大阪灣西北岸。千葉(Chiba)位于東京灣東岸,在東京以東50公里處。橫濱(Yokohama)位于東京灣西南岸,離東京30公里,它是首都東京的深水外港。名古屋(Nagoya)位于伊勢灣北端。東京(Tokyo),日本首都,位于關東平原南端,東京灣西北岸。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大阪(Osaka)位于大阪灣東北岸,人口約300萬,是日本第二大城市。川崎(Kawasaki)位于東京港西南多摩川右岸。
第三節東南亞地區第三節東南亞地區一、概述1、東南亞即“南洋”,由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兩大部分組成。2、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老撾、柬埔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東帝汶、文萊等國家。3、重要的地理位置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望加錫海峽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4、東南亞各國宗教信仰不同。5、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二、亞洲經濟最活躍地區東南亞國家聯盟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迅速的三大支柱之一。1、新加坡,新興工業化國家,文萊,石油輸出國。2、馬來西亞、泰國、印尼和菲律賓4國為亞洲新的“四小龍”。3、越、老、柬、緬等國,根據人均GDP等屬貧窮國家行列。東盟各國的經濟狀況比較國家面積千平方千米人口(百萬)GDP經濟結構(%)總量億美元人均(美元農業工業服務業東盟國家文萊5.80.455.2138002.246.451.4
印尼1905214.52083.1971.1174340
馬來33024.81031.64159.794942
菲律賓30081.5805.7988.6143353
新加坡0.74.3913.421241.903565
越南33281.3391.6481.7233938
柬埔寨18113.443320.9362836
泰國51362.01431.6230994150
老撾2375.720.4357.9512326
緬甸67749.466.2134601030
東盟4481.537.36841.81273.422.134.743.2
東帝汶14.90.83.9487.5303139
東南亞4496.4538.16845.71272.222.834.442.8
三、對外貿易對外貿易在“東盟”各國的經濟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5年實現東盟經濟共同體。四、中國與“東盟”貿易我國與東盟貿易額2008年高達2311.16億美元,東盟連續12年成為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中國也成為東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泰國泰國(TheKingdomofThailand)一、世界最大的黃袍佛國1、中南半島中部,南臨泰國灣,西南臨安達曼海,面積51.4萬平方公里。2、人口6258萬(2002年)。3、世界上最大的佛教國家。4、凡男子成年時,都要落發當3個月和尚。5、泰語為國語。6、貨幣單位是銖。7、泰國是君主立憲政體。二、自然條件和資源1、泰國地勢北高南低。2、克拉地峽卡農和甲米3、湄南河4、自然資源豐富西部是東南亞錫鎢礦帶的一部分錫、鎢、銻、鉭、重晶石的生產居世界前列。泰國灣海底氣田,泰北甘烹碧府甲布地區油田柚木產量僅次于緬甸林產品、紫膠產量僅次于印度漁業資源也很豐富,總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七位三、從農業走向工業化經濟四、面向出口的多元化農業“暹占”稻米,出口居世界第一位。菠蘿罐頭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魚蝦亞洲第三,次于中國和日本五、工業向現代化發展六、對外貿易和主要港口1、世界19大貿易中心之一,2007年進出口額2930億美元。紅寶石2、泰國是世界10大旅游市場之一3、2005年中泰兩國貿易額為218.12億美元。4、港口曼谷(Bangkok)梭桃邑(Stattaip)林查班港(LaemCharbangPort)深水港宋卡港和普吉港5、廊曼機場馬來西亞(Malaysia)一、概述1、馬來西亞國土由馬來亞、沙撈越和沙巴組成,總面積33萬平方公里。2、人口2664萬,馬來人,華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3、伊斯蘭教為國教:忌黃色,忌數字0、4、13,忌豬,忌酒,喜歡貓。忌左手。4、馬來語為國語通行英語5、貨幣單位為馬元(林吉特)。二、迅速復蘇的經濟三、世界最大的棕油和錫的產銷國1、“橡膠和錫的王國”2、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3、錫的產量和出口量始終居世界首位。4、亞洲主要的石油出口國之一。5、世界最大的熱帶硬木產銷國之一。6、胡椒產量、出口量位居世界前列四、制造業已成為經濟重要支柱世界上最大的樹乳橡膠手套生產國。五、對外貿易和港口1、馬來西亞經濟高度依賴對外貿易,每年出口額約占國內生產總值1/2以上。2007年貿易總額3230億美元。2、旅游業已成為第三大經濟支柱和第二大外匯來源。3、中馬貿易2008年貿易額為534.69億美元我在東盟中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棕油世1、橡膠世3、電子世5、液化天然氣世34、港口(1)西馬有檳城(Pinang)也稱“喬治市”、巴生港(Portkelang)吉隆坡的外港、馬六甲(Malacca)、柔佛巴魯(JohoreBahru)等(2)東馬有古晉(Kuching)、哥打基納巴魯(Kotakinabalu)、山打根(Sandakan)(3)丹戎帕拉帕斯港(PortTanjungPelepas)PTP靠近新加坡,東南亞最大的集裝箱堆場。新加坡新加坡(TheRepublicofSingapore)一、港口、城市型島國1、新加坡位于馬來半島南端,由新加坡島和附近54個小島組成。總面積647.5平方公里。2、柔佛海峽、新加坡海峽、馬六甲海峽3、人口448多萬4、華人多信奉佛教,馬來人多信奉伊斯蘭教。5、馬來語為國語,英語、華語、馬來語、泰米爾語同為官方語言,行政用語為英語。但絕大部分人講華語。6、新加坡貨幣單位是新加坡元。二、“出口主導型”的多元化經濟1、2007年新加坡GDP為1410億美元。人均約3.2萬美元,經濟向發達國家邁進。2、產業(1)制造業。煉油業(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造船工業、電子工業(半導體前5)(2)金融業。(離岸,外匯交易亞洲2、世界4)(3)旅游業。(4)物流業。3、世界第一大港。樟宜機場三、對外貿易(小國家大貿易)除煙酒、汽車、汽油外進口商品一律免稅。貿易立國,2008年外貿總額為6557億美元。為GDP的四倍。四、中新經貿1、2008年兩國貿易額為524.36億美元。2、中國為新加坡的第二大貿易伙伴。新加坡是中國第八大貿易伙伴,第七大外資來源。3、新加坡是中國第二大海外勞務市場和第三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場。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TheRepublicOfIndonesia)一、世界最大的伊斯蘭教、群島之國1、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1366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主要有蘇門答臘島、爪哇島、蘇拉威西島、加里曼丹島(大部分)和伊里安查亞(伊里安島,今新幾內亞島西部)2、面積191.9萬平方公里。3、人口2.15億(2004年)4、印尼約有100多個民族5、世界上信奉伊斯蘭教人數最多的國家。6、印尼語為第一語言,英語是第二語言7、貨幣單位是印尼盾。二、經濟發展概況1、自然資源非常豐富。森林65%,石油、天然氣、錫、鎳、銅、鋁土,漁業資源。2、2008年GDP為4968億美元三、世界重要的熱帶經濟作物和木材產銷國1、農業是印尼經濟的主要部門2、印尼熱帶作物種植面積僅次于巴西3、“木材王國”4、世界最大的膠合板出口國。四、“東盟”最大的能源生產和輸出國1、采礦業:石油、天然氣、錫2、“東盟”最大的石油生產國3、錫礦4、亞洲最大的煉鋁廠5、世界最大型水泥廠。6、世界上第一座浮動化肥廠。五、對外貿易和港口1、出口貿易在世界居重要地位。2、2007年進出口總額為1885.73億美元3、印尼旅游業發達,在外匯收入中居第二位4、中國和印尼雙邊貿易額2008年為315.21億美元5、港口雅加達(Jakarta)的外港丹戎不碌(TanjungPeriuk)蘇臘巴亞(Surabaya)也稱“泅水”巨港(Palembang)又譯巴鄰旁。“望加錫”(Macassar)舊稱烏戎潘當(UjungPandang)杜邁(Dumai)印尼最大的石油輸出港。沙璜(Sabang)菲律賓(TheRepublicofPhilppines)一、亞洲的天主教國1、由7000多個大小島嶼組成,面積近30萬平方公里2、人口8000萬3、亞洲信天主教人口最多的國家。4、他加祿語為國語,英語常用。5、貨幣單位是菲律賓比索。6、金屬礦產豐富。二、經濟發展概況2007年GDP為1288億美元。三、農業是經濟的主要部門1、“世界椰王”2、甘蔗3、香蕉和菠蘿4、熱帶硬木出口大國四、面向出口的制造業五、對外貿易和港口1、2008年中菲貿易額為285.79億美元。東盟第四2、港口馬尼拉(Manila)宿務(Cebu)三寶顏(Zamboanga)重要的國際轉運港,香港——馬尼拉——澳大利亞航線必經之地。怡朗(Hoilo)——譯“伊洛伊洛”。文萊(TheSultanateOfBrunei)一、東方石油王國1、加里曼丹島北部,由33個島組成,領土面積5765平方公里,人口約35萬。馬來語為國語,漢語和英語也可廣泛使用。2、伊斯蘭教為國教。3、貨幣單位是文萊元。4、“東方石油王國”之稱。5、世界第四大天然氣生產國。6、亞洲最富裕的國家之一。2004年GDP為50.68億美元。二、經濟概況文萊雖然富有,但經濟并不發達三、對外貿易1、文萊經濟依賴對外貿易。2、發展旅游業,目前游客每年約為本國人口3倍以上。四、中文貿易1、2005年雙方貿易額為2.61億美元2、首府斯里巴加灣位于文萊灣西南,是重要海港。第四節南亞地區一、南亞次大陸及其國家1、伸向印度洋的半島,回歸線從其中部穿過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地帶界線明顯,特征突出的地理單元。本區指喜馬拉雅山南側到印度洋的廣大地區,面積430萬平方公里。其北部有一系列崇山峻嶺,把它同亞洲其他部分隔開,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故有“南亞次大陸”之稱2、自然條件3、7個國家:印度(錫金)、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斯里蘭卡、不丹、尼泊爾、馬爾代夫二、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薩克”三、居民和宗教1、居民人滿為患矛盾激烈亞洲人口最密區,人口15億多,占世界總人口1/5以上,平均每平方公里有25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南亞居民兼有三大人種血緣,而以白種人和黑種人的過渡或混合型為主。自然增長率高22%人口城市化率低24%2、宗教南亞是婆羅門教和佛教的發源地,婆羅門教后演化為印度教,現流傳于印度和尼泊爾;佛教則流傳于斯里蘭卡。7世紀時,伊斯蘭教從西亞傳入,現多分布于巴基斯坦、孟加拉國、馬爾代夫和克什米爾。四、經貿發展特點農業主體產值,占GDP的35%勞力占勞力總數的60%主要作物--稻米棉花黃麻茶葉人均GDP是東南亞的40%。占世界人口1/5,窮人占世界的43%,5億左右。五、重要港口吉大港(Chittagong)卡拉奇(Karachi)科倫坡(Colombo孟買(Bombay)莫穆岡(Momugao)維沙卡帕特南(Visakhapatnam)加爾各答(Calcutta)金奈(Chennai)一、南亞最大的文明古國:天竺、月亮1、國際地位第三世界的經濟大國,和平共五項原則的倡導者,不結盟運動倡導者之一,歷史文明古國,人口大國2、地理位置3、恒河印度(TheRepublicoflndia)4、自然資源:地勢低平,土壤肥沃,有利于開發利用,降水雖多但不夠穩定部分礦產儲量很大,如:煤、鐵、錳、云母、鋁土及稀土但缺門也不少,如:有色金屬、錫、銻、鎳、銅、鉛、鋅及能源石油等。
二、居民、宗教與種姓1、居民:人口僅次于中國2、宗教:全國約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12%伊斯蘭教,還有基督教、錫克教、佛教3、風俗:喜歡數字3、7、9,印度教視牛為圣獸4、種姓制度:畸形的社會結構--種姓制度
社會集團:職業世襲內部通婚不準外人參加的社會等級集團
形成:在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的過度中西亞來的雅利安人入侵
等級:婆羅門(僧侶掌握神權)剎蒂利(貴族和武士掌握政權)吠舍(平民納稅人)首陀羅(失去土地的人或奴隸)等外:賤民(不可接觸的人)三、加速發展的印度經濟1、發展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工地點工協議書工地點工合同
- 建筑工程鋼筋施工合同
- 房地產居間中介服務合同
- 車綠本抵押貸款合同
- 《公平是社會穩定的天平》我們崇尚公平課件-4
- 除塵布袋供貨合同范本
- 沼氣服務合同范本
- 2025教師資格考試高中地理標準預測試卷答案及解析6-10
- 口腔合作合同范本
- 解除賣買合同范本
- 簡約喜慶元宵節介紹模板 教學課件
- 西藏林芝嘉園小區項目可研(可研發)
- 喪假證明模板
- summary-writing-概要寫作-優質課件
- 按期取得畢業證和學位證承諾書
- T∕CIC 049-2021 水泥窯用固體替代燃料
- 部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第八單元《單元導讀》教學設計
- 第五章 學校教育的主要活動形式:課堂教學
- 大會—冠脈微循環障礙
- 《辦公自動化》教學教案
- 動物檢疫學講義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